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2020.7.4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一、立论陈词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教育需要惩戒”。
什么是“惩戒”?在《辞海》中“惩戒”的解释是:“惩治过失,警戒将来。
”它与体罚、心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戒?理由有三:一、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错。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
惩戒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三、惩戒是教育的辅助手段。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老话说:宽是害,严是爱,惩戒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因此,正方认为教育需要惩戒。
谢谢大家!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各位领导、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戒!理由有三:一、惩戒损伤尊严影响健全人格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
”但当前,教育观念滞后、方法简单粗暴的父母师者大有人在,他们的教育方法,必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二、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
只能限制负能量,不能激发正能量,惩罚通常是事后而为,缺乏事前的导向性,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三、正面教育更有利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教育要以理解、尊重学生为前提,本着允许错误、理解错误、原谅错误的工作思想,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不进行惩戒,而是创造性地采取多种积极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3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3篇[精品]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1学校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但也必然强调“师道尊严”。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教育少不了爱,更少不得惩戒!爱和惩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
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戒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学习进步;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敬畏规则;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若把纵容孩子视作爱,那么,老师其实不爱孩子。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吧!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2近日,教育部研究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稿,将于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该规则出台背景是来源于过去过份强调赏识教育,因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学生家长将学校、将老师告上法庭事件屡出不鲜;老师被动,学校尴尬,以至于“谈管色变”。
在这样大的环境下,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利和责任的底线保障。
就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作为校方和教师怎么理解、认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措施,淺议个人拙见。
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扛起教育责任,培育具有“脊梁”的中国好学生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中的人,人必然要接受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管理,要遵守各项制度,法规政策。
而过份赏识教育,会导致家长、社会、学校三方对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人”认识水平不同,管理缺乏必要的底线意识,规则意识,学校管理的效果甚微,一度教师职业成了“高危”行业,教师不敢管,学校无法管,个别学生“无法无天”。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
能触 犯
,
使违 规违 纪 行 为终 止 于 犯 罪
、
能 不 能学 会 为 自己 的错 误 买 单
又 如何 去 适 应 社 会 呢 ?
,
他们
、
惩治 过
的 边 缘 最 终 起 到 防微 杜 渐 惩 前 毖 后
,
所 以 适 当的
错 警 戒将来
,
”
。
惩戒教育 是 指通 过对
“
一
,
惩 戒 不 是 简单 的惩
”
教 育 归来
2
、
。
“
”
”
。
不是
罚 或体 罚
。
惩者 以正 其 心 也
,
“
,
”
反映
惩戒教 育
再现
是 充 分 定挥
,
但就 个
出惩 戒 教 育 的 本质 是 正 其 心
,
从而
教 育功 能 的 需要
别学 生 而 言 在 赏识 教育 无 效 的前
,
”
促进其全 面 发展
。
教 育 实践 中 学 校 和
利于 教育功 能 的充 分体现 和 作 用 发
挥
。
错 误 行 为 负责 并 承 担 相 应 的 后 果 达 到 自我 醒 悟 自 我 完 善 并 警 示 教 育
、
教 育归 来
一
,
、
段 时 期 以来
,
,
频 频 出现 的 学 生
,
当今 的 社 会 不 需 要 只 听 赞 美 而
, ,
其 他 同学 促 进 学生 发展 成 人 格 完善
,
惩戒作 为教 育 的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集合10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集合10篇【篇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作为家长,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明白惩戒的背后应该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诚的关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只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希望老师只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
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易采用温和式的方法;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应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易采用谈心式的惩罚方法。
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惩罚。
每一位家长都会信任老师,也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
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
家长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
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
在《规则》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学生管理需要“惩戒”
学生管理需要“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需要惩戒,学生成长需要惩戒,但必须是善意而适度的。
当今学校,惩戒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学生”之名。
加上媒体对体罚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的屡屡曝光,惩戒更成为教师闻之噤若寒蝉、不敢逾越半步的“雷池”。
这是社会对惩戒的认识偏差,把教师依法管理等同于体罚了。
体罚,古人视其为天经地义,一把戒尺打出多少栋梁之材。
而如今,体罚已被认定为违法。
那么,我们可否因此就彻底摒弃惩戒?答案是否定的。
奥运会中运动员比赛作弊,运动员不仅被取消成绩和资格,还会面临更严重的禁赛。
在这一法规的保护下,奥运会才有今天的辉煌。
今天,君不见现在课堂上,一个学生不遵守纪律,教师和学校却束手无措。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法规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
严谨细致的法规,应像法律一样具有强制作用。
否则,就会失去应用的作用。
有个故事,一个外国人在本国买票就排队,到中国就争着插队。
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两边的道德法规不一样,形成公众监督力不一样。
现在教育中,规范化的惩戒法规是必不可缺少的。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错,规范化的惩戒就是不断给学生纠错,警示学生这种行为的错误,这是“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无法取代的。
教育部还班主任合理地行使批评权的权利,但如果有相关的法规来支持,教育工作就会做得有章可循了。
一些地方出现老师是被学生伤害,还有一些学生违法犯罪,这些着实让人痛心疾首。
当下,学生的权利越来越大,老师不能管,不敢管。
管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学生随便个玩“失踪”,就会让老师吃不消。
不少家长认为,交了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应该享受相应的服务,这就造成了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的出现。
现在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致使许多学生走向社会不适应,走上社会后,用人单位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不会容忍员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的,他很可能会因此失掉工作。
学校教育中的惩罚功能是通过“惩戒”手段,发挥劝善、警示、激励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育需要惩戒不需要惩罚
教育需要惩戒不需要惩罚小川小学王旭辉[内容摘要]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育的秘诀在于真爱”(管向群),然而,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总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有的时候还会表现的非常持久。
作为老师,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视而不见、默许、或者从另外角度进行表扬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教育还应该学会面对,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更应该让学生知道不听劝告犯错误后付出的代价,让他们警醒,让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需要老师采用必要的惩戒措施,因为教育需要惩戒,但不需要惩罚。
一、教育就是爱。
教育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失去了爱,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海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说过:“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育的秘诀在于真爱”(管向群)。
是的,教育太需要爱了。
正当我们盘点有多少学生考了高分时我们已经扼杀了师生之间的爱;正当我们在课堂上表扬优秀生时,我们却忽略了中下水平学生的感受------他们更需要爱。
我们要严爱高材生,博爱中等生、厚爱特殊生、偏爱差下生,将爱的教育贯穿整个爱的始终。
爱能使学生真正感受教育、接受教育;爱能使学生学的自如;爱能使他们消除心中对学习的恐惧,而我也坚信师爱的力量。
什么是爱?“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于非常好,随之而来的激励是:愿付出。
”(《喜欢与爱》史铁生)。
教育就是爱。
二、惩戒是爱,惩罚是违法。
1、正确认识惩戒与惩罚的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惩戒就是“通过处罚来警戒。
”心理学是这样论述惩戒的涵义的:惩戒是指法律主体基于特别身份关系,为维持纪律与秩序,对于违反一定义务者所进行的管教措施。
这种特别身份关系主要发生在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与员工、学校与学生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基于这种特别关系,法律赋予一方有权单方决定对另一方实施惩罚。
在学校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青少年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惩罚就是处罚。
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惩戒教育是相对于赏识教育、奖励教育而言。
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
“惩戒教育”则是学校和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惩戒。
学校和老师用适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哪些“高压线”不能触,从而止于犯罪的边缘。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经验的浅显总结,教育需要惩戒,并谈谈惩戒教育的策略。
一、教育需要惩戒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强调社会、家长、学校、老师要尊重学生,爱学生;要打破师道尊严,给学生以平等交流的机会;学生需要的是表扬、奖励、激励和肯定。
这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该拿他们怎么办?激励和赏识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在提倡和要求这些的同时,是否还缺少点什么?即需要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惩戒。
(一)尴尬的教育现实需要惩戒有人认为,通过惩戒实施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完善的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教育作为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一种激励,一种保护,一种关爱和一种宽容。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呵护,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他们“修枝去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一味地姑息和软弱才是教育的一种巨大的失败。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病”,必要的惩戒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案例一:某省会初级中学一名女生,因与校外人员谈恋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教师知道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多次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但该女生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后因失恋,竟在家中偷偷吞服大剂量安安眠药。
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脱离危险。
案例二:某市初级中学一男生,因迷恋上网,上课昏昏欲睡,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教育、教育再教育,可该生屡教屡犯,令老师非常头痛,无可奈何。
当班上同学劝说该生要听老师话时,该生竟说:“老师不过说说而已,不痛不痒,他能拿我怎么样?”案例三:南方某省会城市初级中学两名男生,放学后就去玩电子游戏,把钱花光了,就开始拿东西抵押。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教育惩戒心得体会1学校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但也必然强调“师道尊严”。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束同步、严慈同体的。
教育少不了爱,更少不得惩戒!爱和惩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
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戒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研究进步;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让孩子敬畏规则;只有必要的惩戒,才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认识打听:若把纵容孩子视作爱,那么,老师其实不爱孩子。
成就孩子比较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吧!教育惩戒心得体会2学生不服从管理、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吸烟饮酒、欺凌同学,学校、老师能不能管?怎么管?日前,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等等,那么这样的规则,家长、学校、专家们都怎么看呢?规则明确,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根据程度轻重,教育惩戒被分为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并应当及时告知家长;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并应当事先告知家长。
学生家长杨先生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以前站在学校的角度,他不好管或者是不敢管,现在有这个细则出台,学校可以把自己该做的这块做好。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最近几年,我国教育界普遍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要遏制体罚和变相体罚,强调教师、家长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
不过在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真的就学生的某些过失、错误等行为不需要实行强制性的措施了吗?这种强制性措施就是惩戒教育。
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以前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一、理解惩戒教育的内涵教育惩戒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惩戒作了这样的解释:“惩戒是严厉的处罚”。
而“体罚”则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的等方式来处罚学生的一种方法。
”惩戒是绝对不等同于体罚的,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我违犯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严重的侵害,它是违背法律,违背师德的。
教育惩戒是对违纪犯错的学生的心理或生理施与一种刺激,从而减退或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措施,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
惩戒教育大体可分为精神的和行为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惩戒,前者如扣操行或纪律分,对犯错误严重的学生甚至能够令其反思过错,后者是对学生的某种过失补偿行为。
二、理解惩戒教育的必要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社会的缩影。
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学生,会从事各式各样的行业:工人、教师、警察、商人,也可能走向犯罪道路……学校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大。
所以,在学校就要让他们知道将来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需要法律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个良好的班级需要树立良好的班风,也需要他们自己的“法律”——班规,它和法律一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不是道德的约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出现违纪现象时,学校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惩戒”措施,适时适度的惩戒具教育既能够使学生理解错误,也能够起到防微杜渐、惩前毖后的作用。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完整的教育吗?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完整的教育吗?如今的中小学生家长中,可能不少人还记得,自己上小学甚至初中的时候,如果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不认真听讲,说不定就会被教师点名叫起来罚站,或教师手上的教鞭会敲到自己头上。
时隔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当他们回忆起老师当时对自己不听话的处罚时,几乎没人有怨恨的感觉,反而觉得是老师对自己的负责。
记者日前到市区多所学校采访,与校长和老师们谈起惩戒教育时,得到的回答是如今在我市的中小学,惩戒作为教育的手段之一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鼓励教育。
没有惩戒的教育还是完整的教育吗?面对这样的提问,老师们一时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教鞭迅速在课堂上消失教鞭作什么用?在课堂上它除了指示的功能,还有惩戒的功能。
昨天,记者在芜湖师范附小采访。
上课的时间记者隔着窗户往里看,每间教室的授课老师都没有教鞭,徒手在黑板上指点。
赵玲校长说,学校几年前就不再给教师配教鞭了,如今在我市中小学校,除了电子白板正在快速取代传统黑板外,教育主管部门严禁老师体罚学生的文件一个接着一个,也让许多学校和老师为了“避嫌”,主动将教师拿了几千年的教鞭弃之于课堂外。
环城西路小学的费校长说,惩戒不等于体罚,但惩戒教育容易让家长误认为就是体罚,这里面存着一个度的区别。
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还没有文件规定禁止教师使用惩戒的教育方式。
但为了保护自身不陷入“麻烦”,现在学校和老师几乎都自觉放弃了惩戒,一边倒地使用鼓励这种教育方式。
多位老师告诉记者,这样做看起来可以避免与家长的“冲突”,让校园更和谐,但从教育效果上看,丢掉惩式这种手段,一味地鼓励,对一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并非有利。
惩戒日趋式微下的放任采访中,就学生的惩戒教育问题,北塘小学、师范附小、环城西路、二十九中、二十七中等学校的校长纷纷表示,他们教育学生基本没有惩罚措施,都是以鼓励为主。
但他们同时都认为,仅有鼓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一直走在荣誉光环中的孩子,受不了一点挫折。
当下许多青少年和儿童脆弱的承受能力,表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精选22篇)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精选22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篇1学生被老师扇耳光,被老师逼着打扫厕所,等等。
老师这样惩罚学生是令人憎恶的。
但是学生打老师甚至用刀杀老师的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我觉得惩罚是必要的,但要适度。
什么是惩罚?不是体罚,也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
应该是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则造就方圆。
学生只要入学,就要受到约束和规范。
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应该适当提醒他防止稍有延误,而不是等到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救他。
因为当时的抢救已经是悲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该如何控制处罚力度?俗话说,多两次,不多几次。
给机会而不纵容是最好的惩罚措施。
人非圣贤,能有什么作为?何况是未成年人?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
这样做,他不仅不会滋生对老师的厌恶,还会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他可以得到适当的处理。
有时候,即使老师合理地处理犯了错误的学生,也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某市某医院接收一名清晨割腕自杀的男孩。
原因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学校玩手机。
老师一个简单的提醒,其实导致了悲剧。
学校让孩子玩手机吗?当然不是。
这场悲剧告诉我们,学校不仅要掌握惩罚的力度,还要向学生和家长披露惩罚的范围和方法。
在我看来,很多悲剧的发生不仅是因为学校和老师,也是因为父母太宠孩子了!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很多学校和老师宁愿背负骂名,也不愿意惩罚自己的学生。
因为惩罚有用。
大多数学生的行为可以通过管教一两个学生来调节。
惩罚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所以惩罚是必要的。
如果让学生为所欲为,学校和老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军队中的士兵没有受到惩罚,在与敌人作战的过程中早已是逃兵;如果没有惩罚,路中间会一片混乱。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9篇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9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1王玲华老师认为,对于教育,我们不能一味的依靠教育惩戒,还是应该以爱还有足够的耐心去感化孩子,耐心的辅导教育孩子。
郑刘娟老师认为惩戒作为教育学生方法之一还是有必要的,当然体罚式惩戒是要禁止的,任何体罚都是简单粗暴的做法,都是以伤害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不可取。
惩戒权行使的范围、方法、程序等等都要有章可循,一切以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宗旨和限度,不可由着教师的主观随意去发挥,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罗嗣鑫: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与说服教育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作用于受教育对象。
爱和惩罚,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
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罚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李卫霞:适当的惩戒,则是学生在犯错后应当负起的责任。
适当的惩戒,能够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并让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惩戒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他们对他人造成了影响甚至是伤害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李琼老师认为,跪着教书的老师,教不出来站着的学生。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
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
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金晓芳老师这样说道: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
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有“惩戒教育”。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对此你怎么看?
结构化面试题目:有人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我认为这种观点十分正确。
因为“惩者,以正其心也。
”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
因此,合理行使教师惩戒权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而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明事理。
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徘徊时,需要有人去指点、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
教师就是这个人,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惩戒学生的责任,并通过适时、适度的惩戒,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惩戒教育中,学生才能辨是非、知对错、懂权责。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
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有“惩戒教育”。
如果说赏识是阳光,孩子在赏识的阳光下可以自信而快乐的成长,那么惩戒就是风雨,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接受磨练,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作为教师,对待正处于发展中的这一群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宽严并济,赏罚有度,辅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莫丢“惩戒”
教育莫丢“惩戒”【摘要】随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于到了谈“惩”色变的地步,“惩戒教育”似乎成为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撞击的“高压线”。
前苏联马卡·连柯说过:“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合理的、机械地使用惩戒会是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
”“赏识教育”应当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主体,但纯粹的“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它必须与适度的惩戒教育结合起来,才是一种完整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惩戒教育二者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乃至触及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戒。
可是,随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泛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到了谈“惩罚”色变的地步。
环视当今社会,一味倡导赏识教育的例子屡见不鲜。
专家旁征博引,家长著书立说,教师介绍经验,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均离不开“夸”字。
高考状元是“夸”出来的,特长生是“夸”出来的,后进生转变是“夸”变的,优秀的课改也是“夸”出来的,等等。
总之,似乎没有“夸”,也没有教育;只有“夸”才是最科学的教育方法。
孰不知过度的使用“赏识教育”却带来了种种弊端。
1会重蹈溺爱教育的覆辙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是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本来中国的教育是以严著称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除了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为人处事上也要对其严加管教。
而现在有的家长及老师对孩子则极尽宠爱,只能是,这样的孩子往往表面上“完美无缺”,实际上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又馋又懒,唯我独尊,谁也说不得,动辄伤心落泪,甚至离家出走。
教育,需要适度的惩戒
故事 他说正 是通 过这样一 件事让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懂得 了什么是责任 , 责任就是 为 自己 的 过 错 负 责 。
读 了 这 个 故事 , 才 明 白拉纳 为 什么要 对 儿子 的过错 “ 小题大做”
了 , 他 是 要 让 孩 子 从 小 就 懂 得 :人 ,
礼 这 。 就 使 种 子 增 强 了 免 疫 力 , 蓄 足
重学生人格 、 不 搞体罚 的前提下进
行。 “ 父母 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 ” 。
教师爱学生 . 就要 着眼 于学生 的未
来 .
不 要让他们在 风 和 日丽 的环境
中娇 生 惯 养 , 要 让 他 们在 人 生 的 春 天 就经 受一 些 惩戒 和磨练 . 这 样他
们才能够练 就 一 副好筋骨 。 才 能在 人 生 的道路上 经 受住狂 风暴雨 的袭
了力量 一 ,
旦 气候适宜 ,它便茁壮生
长 。 这样 的菠菜 ,没 有病害 , 营养丰
富 。 当然好吃 了 。
中 国的 传 统 教 育离 不 开 一 个
“
严
”
字
所
。
谓
“
严
师
出高徒
”
、
“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 这 , 个 传 统 我 们 不 能 丢 ,
只是在惩戒学生的方式上不 能学过
去私 塾先生 的那一 套 。 而应该在 尊
办 法 , 只 好 回 去 找 父 亲 , 父 亲 说 要 ,
你赔你就要赔 ,没钱我可 以借给你 。
一 年后还 。 在接下 来的一 年 中 ,这个
小孩利用 课余时间擦皮鞋 、送 报纸 ,
终于挣 了
12 5 .
《学记》之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学记》之夏楚⼆物,收其威也。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夏楚⼆物,收其威也。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夏楚,两种教师⽤具,我理解,⼀个是教鞭,⼀个是戒尺;主要功能是“收其威也”,也就是惩戒不听话的学⽣,以警效尤;可见:古代的时候,教师是有惩戒权的,是可以对淘⽓违规的学⽣进⾏“体罚”的。
当然,这种体罚主要是⽤戒尺打⼿板。
反观我们今天,学⽣可是成了上帝了,别说打⼿板,就是话说重了,眼神不对了,都是⽼师的⽑病,都会被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学⽣家长⼤加指责。
以⾄于,现实中的⽼师们对于学⽣的许多问题,睁⼀眼闭⼀眼,不愿管、不想管,也不敢管,谁想惹事上⾝啊?谁不想消消停停的⽣活呀?以⾄于学⽣越来越不象话,打不得、说不得。
这还是教育了吗?我就不信:⼀个孩⼦连⽼师的⼏句批评都受不了,将来如何⾯对复杂的社会?⼀个孩⼦犯错⽽没受到应有的惩戒,他能成长得好学⽣真的不⽤惩戒吗?⼈在成长中,谁不犯错误?⼈在成长中,谁那么⾃觉做到了严于律⼰,不犯⼀点错误?谁敢说⾃⼰没有学坏的想法?谁敢说⾃⼰永远正确?⼈⾮对贤,孰能⽆过?有过了,⽼师不管不教育不惩戒?你能改正吗?你能认识到错误吗?如果,⼈都那么⾃觉,还会有监狱吗?⼤⼈都管不了⾃⼰,何况是孩⼦呢?所以,没有惩戒,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惩戒,就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戒,就是不负责的教育。
⼤⼈犯错,等着的是法律和监狱;孩⼦犯错,等待的是纪律和“夏楚”。
但是惩戒,也是要讲法律的,⽽不是⽼师可以随意打骂学⽣,随意打骂同样不是惩戒,同样不是真正的教育。
惩戒权是必须由法律赋予⽼师的,也必须赋予⽼师以惩戒权。
⽬前这还是法律的空⽩。
我想:惩戒的最好形式就是恢复“夏楚”,也就是戒尺,是每个班级的“家法”。
惩戒的主要形式就是⽤戒尺打⼿板。
法律应详细规定启⽤“家法”的条件、惩戒的⽅式、惩戒的数量、惩戒的地点、惩戒的监督、复议等。
赋予教师以明确的教育惩戒权,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教师的尊重,更是对学⽣的负责。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辩论会部分实录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辩论会部分实录一、陈词(一)立论陈词 1、正方各位评委、来宾、对方辩友:下午好! 我方的观点是:"教育需要惩戒"。
什么是"惩戒"在《辞海》中"惩戒"的解释是:"惩治之过,警戒将来。
" 教育学作如下解释:惩戒是指施罚,让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
它与体罚、心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戒第一,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
"我们呼唤教育惩戒,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犯错后,应该承担责任,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纪观念。
教育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 第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自控能力和是非辨识能力都不成熟,经常需要"他律"来调控其行为。
因此教育惩戒作为"他律"力量将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教育惩戒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第三: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法行使权力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1?7?1?7?1?7, 更是老师的义务。
"《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生享有教育权: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指导学生权、评价学生权和惩戒权。
当然,教育惩戒的关键是要把握 "度"。
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惩戒不是为了"惩"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 "引以为戒",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合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
合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合理惩戒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纪律意识、培养自律能力、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合理惩戒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学生建立纪律意识,使学生能够遵守规则和守纪律。
纪律意识是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成功参与的基础。
合理的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与规则和制度的关系,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行为方向。
当学生违反规则时,适当的惩罚可以警示他们,并使他们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
惩罚应该是有限度和合理性的,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情感。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将从中汲取教训,并明白他们的行为决策是必须遵守规则和制度的结果。
这种意识对他们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合理惩戒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自律是学生个人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将意识到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坚持下去。
自律是一种关键的生活技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在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的自律性。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律是成功的关键,并开始努力发展这一能力。
同时,合理惩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业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迅速且适度的惩戒,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将逐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和守纪律的习惯,提高学术成绩,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合理惩戒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守纪律的习惯。
当学生违反学校的纪律规定或在课堂上表现不当时,老师可以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
这些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将明白纪律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西乡县莲花小学熊友学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论断深信不疑,几十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一原则,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慰藉。
聊天时,我记得曾经给一位领导说过,每接一班学生,我很快就能爱上他们,不管他们有多调皮。
这话听起来矫情,实际是我真实情感的流露。
可是,近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意识来源于我亲自经历过的事实。
选择了住宿,但不按照住宿时间作息。
晚上不睡,说话、打闹、看手机;早晨不起,一遍一遍的铃声人家充耳不闻,更不管什么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时间到,宿舍大门锁了,该上课了,那位、那几位宝贝还得我亲自去接。
问为什么被锁,答曰:今天该我值日,他们不起,我没法值日。
那表情,那阵势,在向我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事儿不赖我,你看着办。
事情俨然是我错了,我不该找他、他们问话,倒是应该去找那不起床而影响我值日的同学。
这些孩子身上明显表现出了无视纪律、目无尊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他们的思想上没有规则意识,学校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规定,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老师发给他们的印在纸上的作业,谁会拿它当回事呢?不让带手机,我照带不误;不让随便扔垃圾,我把泡泡糖吐在地上又何妨;我就不听课,去厕所可以吧,看你耐我何?
面对个别孩子的放肆,我气愤,更多的是担心。
现在,你是一个学生,对于你的放肆,学校给予了你足够的宽容。
如果你把这种宽容当成肆意妄为的背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肆,那是相当危险的。
几年以后,你就要走向社会,说实话,社会可不会容忍你无法无天。
由此反映出一个可怕的现象是:老师的地位在下降!实质上是,教育在沦陷!
古代上学,老师和学生都是坐着的,学生站立侍候在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现在,是学生坐着,老师站着。
如果老师上课坐一坐领导就会批评,而上学生站起来就是惩罚。
多年来,各学校都在响彻一个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当学生成了上帝,那我们只有顶礼膜拜了。
更有甚者,教育界还流传着另一个口号: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呵呵,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口号的实质贬低了老师,宠坏了学生。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充分地表现出中国民众对天地的感恩、对君师的遵重、对长辈的怀念之情。
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众的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
把对老师的尊重放在与天地君亲同等的位置,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在这里也指教育)是处在至高位置的,受到人们的尊重。
曾几何时,老师被挤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以至于尴尬到连我们班里的孩子都可以拿我们不当会事,对我们的话置若罔闻,不拿学校规定当回事。
教育殿堂必须保持神圣,任何对教育的玷污都是不允许的!咆哮课堂、顶撞老师、视老师如虚无的目无尊长现象;不按时休息、不按时起床、带手机进校、考试作弊等无视纪律的现象;不认真听课、不好好写作业、把卷子和课本随便丢弃的不努力学习的现象,都不应该存在下去,否则,就是对教育的亵渎。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对这些孩子加以警醒,待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将后患无穷。
在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几年前,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实施体罚,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做了较明确的说明。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一段关于教育惩戒的论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各国通行的做法说明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马卡连柯则重点强调了惩戒的作用。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在以爱为基础的前提下,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惩戒,是通过处罚来警戒,是通过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再次发生,以促进符合规范的意识和行为的产生。
惩戒不是体罚,是在关爱的基础上,使用适度的处罚,来引起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警觉,促其进行自我教育,其出发点不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痛苦和耻辱,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爱是萝卜,惩戒是木棒。
教师要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木棒。
木棒上写着这样的内容:请大家按规则行事,否则,我可不答应!如果说,爱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的话,那么,适当的惩戒就是告诉他们:做人,要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