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385fbb4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c.png)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繁荣和衰退的波动运动。
这种波动在一定周期内,形成了一个由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的完整的经济周期。
了解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脉搏,预测市场走势,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1. 繁荣阶段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一阶段,也是最为欣欣向荣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企业生产繁忙,就业率高涨,消费信心旺盛,投资活跃,股市繁荣等现象普遍出现。
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来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过热局面。
2. 衰退阶段衰退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二阶段,也是繁荣后的必然过程。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不振,投资疲软,经济活动呈现低迷状态。
为了应对衰退,政府可能采取一些刺激经济的措施,比如降低利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
3. 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三阶段,也是衰退之后的阶段。
在经历了一段阵痛之后,经济开始逐渐企稳并出现一些积极的迹象。
企业逐渐恢复生产,就业情况有所改善,消费需求逐渐回暖,投资氛围略有好转,股市也开始回升。
这个阶段经济活动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脆弱期,需要政府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和支持。
4. 萧条阶段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第四阶段,通常是复苏之后出现的一个低谷。
在这个阶段,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飙升、股市暴跌等现象。
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缓解经济困境,比如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消费、调整货币政策等。
度过萧条期后,经济将进入下一个繁荣周期。
综上所述,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相互联系、循环往复,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规律。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这种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阶段经济的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愿我们在经济周期中不断前行,迎接挑战,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经济周期4个阶段
![经济周期4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add6d76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c.png)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1、繁荣期。
这个时期经济和通货膨胀加速上升。
企业的盈利水平高速上升。
大宗商品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2、衰退期。
经济高峰之后必然会迎来衰退。
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变慢。
市场逐渐萎缩导致企业供大于求,盈利水平下降,物价和通货进一步走低。
债券是衰退期最好的投资目标。
3、萧条期。
经济的衰退导致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下降。
该阶段通胀开始上升,失业率增加。
政府加大调控力度。
现金是最适用于该阶段的资产。
4、复苏期。
经济加速向上,通胀下降。
经济慢慢走出衰退,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最大,因此成为了收益率最高的投资产品。
什么是经济周期?
![什么是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ab8715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2.png)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反复波动和循环变化。
这种波动性质上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以及经济衰退的一部分,通常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和减速。
经济周期是一种普遍现象,影响着各国各地不同规模和行业的经济活动。
经济周期通常有四个阶段: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扩张期是指经济活动增长的时期,这时候产出增加,就业机会增多,利润增加,投资增加等。
高峰期是扩张期的最后阶段,经济活动达到高峰,也是经济增长的顶点。
衰退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减速,投资、消费和产出均下降,就业机会减少,利润减少等。
低谷期是经济衰退的最后阶段,也是经济活动的最低点。
经济周期的起因可以归结为供求关系的变化。
通常,当需求高于供应时,经济活动增长,相反,当供应高于需求时,经济活动减速。
供求关系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政府政策、技术创新、金融市场变化、商业信心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了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对个人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扩张期,人们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人们更容易找到工作、买房、购车等。
然而,在衰退期,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
经济周期对企业也有重要影响,企业在扩张期会追求扩大规模和利润最大化,而在衰退期会降低生产,缩减规模,削减成本。
经济周期对政府也带来挑战和机遇。
在衰退期,政府可能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如减税、增加政府开支、降低利率等,以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在扩张期,政府需要警惕通胀风险,采取相应的紧缩政策来平衡经济增长。
政府的政策举措对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和持续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性,还存在着长期趋势,即经济增长的持久性。
长期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教育和培训、鼓励创业等措施来实现。
经济周期和长期趋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整体。
总之,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反复波动和循环变化。
如何理解经济周期?
![如何理解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cccb504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a.png)
如何理解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过程,通常表现为经济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的现象。
这一概念对研究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可以被定义为GDP增长率、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经济指标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
扩张:在这一阶段,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生产和就业水平上升。
消费者信心增强,投资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市场需求旺盛。
顶峰:当经济达到其最高点时,就进入了顶峰阶段。
尽管这一阶段看似繁荣,但由于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实际上潜藏着未来的危机。
收缩:也称为衰退期,经济活动开始减缓。
企业盈利下降,消费者支出减少,失业率上升。
许多企业可能会破产,这拉低了整体经济水平。
谷底:这是经济周期的最低点,经历了衰退后,在这个阶段中经济活动极端疲软,民众普遍失去信心,需要通过政策干预和市场自我调整恢复到正常水平。
经济周期的成因理解经济周期,就必须深入探讨其成因。
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求因素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
当消费者信心下降时,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产出下降和失业增加。
供给因素生产成本上升,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增加,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当企业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时,它们可能会减少产量或者裁员,从而导致整体经济放缓。
政策因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周期。
例如,当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借贷消费从而促进投资与整体需求。
但如果反复过度刺激,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
国际因素全球市场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其中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以及外部市场对本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海外市场需求减弱可能会导致出口下滑,从而影响本国的生产和就业。
心理因素人们的预期和信心变化也可能导致整个经济体的波动。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019a88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4.png)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和波动的交替变化。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活动高涨,生产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消费者信心高涨,投资活动活跃,企业利润增加等情况。
在繁荣期内,经济发展达到高峰,经济增长率较高。
衰退期是繁荣期之后的阶段,经济增长率下降,产出减少,公司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投资活动减少等。
衰退期是经济周期中波动的后一阶段,往往为经济增长周期结束的预兆。
萧条期是衰退期的延续,经济活动垂直下降,增长率严重减缓甚至为负值,生产下降,就业机会大幅削减,企业利润亏损,消费者信心低迷,投资活动大幅减少等。
萧条期是经济活动最低谷,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最严重阶段。
复苏期是萧条期之后的阶段,经济活动开始逐渐恢复,就业机会增加,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利润回升,投资活动重新开始等。
复苏期是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开始上升的阶段,经济增长率逐渐回升。
经济周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包括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
经济周期对于个人、家庭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把握经济变化的脉搏。
总之,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和波动的循环变化,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5cec1743be1e650e52ea99f4.png)
3
转折点:顶峰与低谷
GDP
繁荣
繁荣
复苏 衰退
----经济周期曲线
萧条
潜在GNP 水平线
时间
4
二、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
1、经济周期在经济运行中反复出现,都经历
相似阶段: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 2、经济周期不是固定波动,而是系列独立冲 击因素随机对经济进行冲击的结果。
3、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
(1)产业革命时期:1780--1842 (2)蒸汽和钢铁时期:1842--1897
(3)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1897--1929
7
四、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定义: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 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 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 移民;新土地和新资源发现;科学突破和技 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活动和气候;等等。 主要原因为: 1、创新理论 2、太阳黑子理论 3、政治性周期理论
16
或
一、经济增长
1、含义: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 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 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 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2、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 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
18
5
经济衰退的特征
1、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2、失业率上升,对劳动的需求下降 3、产出下降 4、企业利润下降
6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
1、短周期--40月
2、中周期—
经济周期分析
![经济周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8644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0.png)
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长期波动,包括经济增长和衰退。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外部需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等。
本文将对经济周期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1.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由扩张到衰退再到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顶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扩张期是经济活动较为活跃、产出增长、就业率提高的阶段;顶峰期则是经济达到顶峰、增长趋缓、通胀压力增加的阶段;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下滑、产出减少、就业率下降的阶段;底部期是经济活动出现反弹、产出增加、就业率回升的阶段。
2. 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周期性:经济周期表现出定期的波动,周期长度不固定,可以是几年或十几年。
(2)波动性:周期内经济活动的增长和衰退是波动的,往往以震荡的形式出现。
(3)不均衡性:经济周期中不同行业、地区、部门的表现不均衡,有的可能在扩张期表现较好,而有的则可能在衰退期遭受较大压力。
(4)相互依赖性:经济周期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受到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个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主要包括:(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进而对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
(3)供需关系: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都可能引发周期性波动。
(4)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状况变化会对本国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国际金融动荡、贸易争端等。
4. 应对经济周期的措施鉴于经济周期的波动不可避免,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经济周期的冲击:(1)灵活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而在扩张期则可以通过减税等措施来稳定经济。
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
![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3110a2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1.png)
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经济周期是指一定时间内经济活动的波动,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不仅影响单个企业,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
那么经济周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经济周期理论。
1.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引起的。
这一理论早在18世纪就提出来了。
当市场过度供应时,商品价格下降,商家利润减少,导致生产减少。
当市场过度需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商家利润增加,导致生产增加。
这样一来,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就会引起经济周期。
2.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制度、政策和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的。
例如,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企业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工资政策等,这些都会影响经济周期。
比如,货币政策的放松会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企业的投资,导致经济繁荣。
而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减少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企业的投资,导致经济衰退。
3. 马尔萨斯经济周期理论马尔萨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源于生育率和收入变化。
当生育率上升、收入增加时,就会引起生产力和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物价上涨。
而当生育率下降、收入减少时,就会引起失业和生产力下降,导致经济萧条。
4.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扰动引起的。
这些扰动可能来自于自然灾害、技术进步、战争、金融危机等。
当发生扰动时,经济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经济周期。
综上所述,经济周期理论是多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
经济周期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对经济周期的预测和应对,来保证自身的发展。
个人也可以通过对经济周期的了解,来做好自身的理财规划。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fdd5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5.png)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原因和规律,对于经济政策制定和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周期理论的定义、经济周期的特征、主要的周期波动理论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定义经济周期理论是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特征和规律。
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活动是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内外部冲击、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因素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1.周期性: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繁荣与衰退交替出现。
2.不规则性:经济周期的时间长度不固定,不易预测。
3.普遍性:经济周期不仅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经济中。
4.同步性:国际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三、主要的周期波动理论1.传统周期理论:传统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起伏是由内部经济因素决定的,主要包括投资、消费、货币供应等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2.供给冲击理论:供给冲击理论强调外部冲击对经济波动的作用,主要包括自然灾害、资源价格变动等因素对经济供给的影响。
3.需求冲击理论:需求冲击理论认为,需求的变动是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调控、金融危机等对需求的影响。
四、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启示经济周期理论对于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期,适度收紧货币政策,以避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出现;在经济衰退期,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
2.逆周期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在经济繁荣期,适度减少财政支出,以避免经济过热。
3.结构性改革: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本原因,需要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的供给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
经济周期的名词解释
![经济周期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13655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d.png)
经济周期的名词解释
经济周期的名词解释: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表现在图形上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更为形象,也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名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经济大气候”的变化。
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什么是经济周期
![什么是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7e00914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b.png)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与衰退交替发生的一种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济周期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经济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经济繁荣期,也称经济增长期;二是经济衰退期,也称经济衰退期。
在经济周期中,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有着显著的变化,这使得经济周期成为了一个影响数亿人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经济周期的起因经济周期的起因主要有内生性原因和外生性原因。
1. 内生性原因内生性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导致的。
当市场上商品过剩时,供大于求,压低了商品价格和生产效益,从而导致生产减速、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发生。
反之,当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时,需求大大超过市场的供应能力,这时物价上涨、劳动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繁荣时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2. 外生性原因外生性原因主要来源于经济体系的外部环境,如自然灾害、财政政策、外贸政策等对经济的影响。
自然灾害会影响原材料的供应能力,从而导致经济活动降低等问题的出现。
而财政政策和外贸政策则通过影响政府财政与工商业界的投资和消费行为来影响经济周期的发展。
二、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1. 扩张期经济周期的第一阶段是扩张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
人们拥有着高工资、高收益,可以花费和投资更多的资金。
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公司的生产和投资也相应地上升,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润也大幅度增加。
2. 繁荣期经济周期的第二阶段是繁荣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仍然处于一个稳步增长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收入和信心上升,市场上的信贷和金融工具充足,从而导致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增加。
3. 收缩期经济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是收缩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市场上的商品需求减少,导致生产和投资下降,而失业率随之增加。
同时,金融和信贷市场上的信任程度也逐渐下降,信用债券和私人投资等金融工具难以获得融资。
4. 萧条期经济周期的第四个阶段是萧条期。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18a6d4b1284ac850ad024277.png)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含义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
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
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
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
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经济大气候”的变化。
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
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
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
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
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
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
什么是经济周期?
![什么是经济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41d4df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2.png)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中波动的规律性运动,包括经济增长期、衰退期、复苏期和繁荣期等环节。
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周期的定义、影响因素及特点展开讨论。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中波动的规律性运动。
这个运动是由短期经济波动、长期经济变化、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经济周期分为经济增长期、衰退期、复苏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了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
二、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经济周期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以下是其中几点:1.周期性的需求波动:需求的高低波动是经济周期起起伏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需求的波动在时间轴上表现为周期变化;在产品生命周期上表现为不同节奏和幅度的变化。
周期性的需求波动使得企业难以合理预测未来市场情况和需求量,这也是经济周期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原因之一。
2.政策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显然非常重要,政策的紧缩和扩张都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利率调整、货币政策的调整、税务等方面的政策决策都将影响经济周期。
3.商业周期:商业周期是指商品供需之间的周期变动。
随着商品供给的变化,供需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有些产品价格下降,有些产品已经过时,市场需求量下降,这就会导致一定的周期性。
三、经济周期的特点经济周期具有周期性、不均衡性、影响政策和富有灵活性这几个主要特点:1.周期性:经济周期具有周期性,这是因为需求总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波动,而经济周期就是在这些时间间隔内的波动变化。
2.不均衡性:经济周期不是稳定的,也不是平稳的,其波动并不均衡,不同行业在周期的不同阶段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3.影响政策:经济周期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其中政府在其采取的经济政策中加以管理和调节,以减轻经济周期造成的影响。
因此,经济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富有灵活性:由于民众的不断变化,企业和政府也必须在不断的变化中适权应变,把握经济周期的变化,以适应各种变化,实现经济发展。
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78ec0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b.png)
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断波动的周期性过程,周期时间跨度可以从数年到十数年不等。
经济周期理论是研究经济周期波动原因和规律的理论。
经济周期常常被视为是经济繁荣和衰退的周期,这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中,有多个不同的理论模型和解释,但总的来说,理论模型都试图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本原因。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由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组成。
繁荣期是指经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增加,基本上没有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并且工业生产和个人收入都在增加。
衰退期是指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或停止,失业率开始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个人收入下降等现象。
萎缩期是指经济产出急剧下降,失业率大幅上升,企业利润下降,个人消费直线下降等现象。
复苏期是指经济出现反弹和增长,失业率开始下降,企业利润增加,个人收入开始回升等。
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周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等方面。
在生产要素方面,经济周期的波动可以归因于生产力变化和技术进步。
市场需求的波动则主要源于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变化,而政府的政策变化(比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也会产生影响。
经济周期理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有三个主要流派,即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这些学派中每个学派都提供了对经济周期解释的不同视角,增加了我们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和解释模型。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强调个人经济决策和极小化经济政策干涉的重要性。
理论强调价格系统的相对灵活性和就业市场的流动性,将经济周期视为短期因素之间的相对失调和重新平衡的结果。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没有足够地调节总需求和产出短缺之间的差距造成的。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对于促进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关于周期的话题讨论1.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1.1.定义也称商业周期、经济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展或收缩为标志。
1.2.特征:(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3)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4)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交替组成(5)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1.3.阶段划分:1.3.1两阶段法经济周期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展阶段和收缩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
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
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
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
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
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
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
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
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
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
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1.3.2四阶段法经济周期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A-B为衰退, B-C为萧条, C-D为复苏, D-E为繁荣四个阶段各自特点:繁荣:经济活动扩张或向上(高涨),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衰退: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危机),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
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
而在宏观经济学上通常定义为“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
但是这个定义并未被全世界各国广泛接受。
其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萧条:规模广、持续时间长的经济活动收缩或向下,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特征: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需求不足,销售量下降,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降,企业大量倒闭,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
复苏,由萧条转向繁荣的过渡阶段。
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1.4.分类经济学家根据一个经济周期时间的长短.把经济周期分为不同的类型。
(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9-10年的周期(2)基钦周期:短周期。
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俄国经济学家康襟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济周期。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朗。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持对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和康德拉季职夫周期进行了综合分折。
1.5.成因1.5.1外因论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5.2内因论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包括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消费不足理论、心理理论等。
1.6.研究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经济大气候”的变化。
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2.存货周期、资本周期、房地产周期2.1.定义2.1.1存货周期(inventory cycle time):指某一类产品、材料或某个单品进出仓库的循环时间。
在制造业和销售领域,存货周期常叫做库存周期,商品的存货周期通常根据客户的月需求量和下订单频率而定,企业自己需要的材料的存货周期根据自己的月需求量和采购提前期而定。
2.1.2房地产周期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一种长经济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关于房地产周期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不同文献有自己关于周期的定义和衡量指标,如房地产投资率、房屋空置率、房地产价格、房地产投资回报率等等。
本文仅以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为衡量指标来划分中国的房地产周期根据房地产投资的变动,我们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三个周期:a.第一个周期,1978 —1991 年。
此间,中国房地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1985 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促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业;1988 年出现一个高潮。
1989 年开始,国家宏观调控,实行紧缩银根、压缩开支,房地产业受到冲击。
b.第二周期,1992 —1997 年。
房地产市场经历过热和调整两个阶段。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沿海大中城市为代表的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1992 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每年从全社会信用计划中单独安排一块用于专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部的委托贷款。
当时全国盛行“开发区”热、圈地热,商业银行通过绕规模贷款,违规拆借和自办公司等用于圈地、炒地,到1993 年达到顶点。
1993 年下半年,经济过热导致高通货膨胀,国家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房地产业成为调控重点。
严格收缩银根,规定房地产公司不得上市融资。
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
1996 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仅为211 % ,1997 年到谷底,房地产投资出现负增长(-112 %)。
c.第三周期(即新一轮房地产周期) ,1998 年至今。
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商业银行开办住房抵押贷款等业务的推动下,1998 年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开始回升。
1998 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均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这很明显地反映了新一轮房地产周期的开始(见图)。
如果就这三个周期作一比较的话,1998 年以来的本轮周期显得平缓得多,这和整个经济增长周期呈现的特点非常相似,即并没有出现过去的大起大落,而是相对平稳。
2.2.三者与经济周期关系及其举例造成经济周期的五个主要因素是货币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周期驱动力:利息支付、资产价格、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存货。
它们分别担当着货币加速器、抵押加速器、资本支出加速器、情绪加速器、存货加速器的角色。
这里重点分析后面三者。
利息支付是货币环境的一个重要表征,但所支付利息的总体数字也是最难统计的。
利息支付的增加将会带来利息收入的增加,因此,我们不能机械地估计利率发生变化对封闭的经济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其更大的效果在于增加储蓄,由此减少消费与投资,而这当然会造成经济增长的放慢。
资产可以分为固定价格资产和可变价格资产,前者如现金、银行账户等,后者如房地产与股票等。
经过复杂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全球可变价格资产总额在多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房地产基础上的,房地产大约占了全部可变价格资产的一半,这一点很重要。
房地产建造。
经济学中的一个现成术语叫“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它包括以下内容:建造资本形成、房屋、机器与设备资本形成、其他建筑物。
这个总值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总量中约占1/5,其中的一部分是商业建筑市场总值与住宅建筑市场总值。
全球在房屋建造上的支出大约占经济总量的9%,还有另外的2%~3%可能花费在商业性房地产建造上,加起来大约占GDP的11%。
这个市场正常情况下会容纳大约占劳动力总量5%~6%的人就业。
大约1/5的房地产建造活动经常是公开的,而且比较稳定,但其余的部分则具有高度的周期性。
如果房屋建造市场总值下降1/3,那么GDP将会减少超过3%,它肯定与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是有联系的,价格下跌在财富效应的作用下又会把GDP另外削减掉一大块。
第四个主要的周期驱动力是资本性支出,这部分是指在机器与设备方面的投资,而不是在建筑方面的投资。
在大多数经济体中,私人与公共部门的资本性支出合起来约占GDP的10%。
这一块当中有一些是公共性质的,因而也是相当稳定的,但大多数还是私人性质的。
资本性支出通常与斯皮索夫和熊彼特所强调的某些新的核心创新有联系,而且每一次大的资本性支出浪潮都存在于某个独特的、领导性的产业部门。
纺织机器、蒸汽机、钢船、铁路、电、汽车、飞机、化工以及其他许多产业领导了以往的历次繁荣,而且每一次又都出现了泡沫与崩溃的情形。
资本性支出周期很显然被竞争性投资以及加速数现象放大了,加速数现象是产业为了扩张产能而自我订购。
假设资本性支出占GDP 的10%,并且由于一次明显的经济衰退而下降了1/3,这大约相当于GDP 的3%,那么财富效应值最终将会使GDP减少28%。
经济中最后一个主要的波动因素是存货。
实际上,存货总量的波动比最终需求量的波动要大得多。
存货总量一般大约占GDP的6%,并且在扩张时期的增加量约为GDP的3%,但是,它围绕这两个数字还会有较大的波动。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复无常的变化,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存货包含的电视机、DVD、冰箱、空调与汽车等耐用品的数量是不成比例的,当人们对未来心存隐忧的时候,就会停止购买这些耐用品。
存货中啤酒与牛奶这类消费品并没有多少,因为这些物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流转非常快。
存货也不包括像理发与看牙医这样的服务,经济中这些部分极少表现出周期性。
如果存货订单减少了1/3,那么我们看到GDP 大约将会损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