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中考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教案沪教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教案沪教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教案沪教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主要针对2017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复习。

教材内容涵盖了初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细节、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本教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梳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3.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验探究题,提高中考化学成绩。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细节。

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实验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题目。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确保实验安全。

3.制作PPT,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题目,让学生初步了解题目要求。

然后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细节,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其他类似的实验探究题。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2:实验探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2:实验探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2:实验探究1.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

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

【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g)和CuO(2.0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1)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尾气处理(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①C.①→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

2.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

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进行实验】用下图裝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序号①②装置现象试管内壁有水雾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解释与结论】(1)②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

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组别第1组第2组序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配方面粉/ 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 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 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g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开始发霉时间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解释与结论】(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沪教版中考化学实验复习专题— 对比实验 学案

沪教版中考化学实验复习专题— 对比实验  学案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专题—对比实验教学目标:(1)了解控制变量法在对比实验中的应用;(2)复习初三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对比实验;(3)学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4)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控制和对比的因素。

教学过程:引入:很多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

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根据维生素C的特性,设计实验比较梨汁、桃汁、黄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PPT展示:分析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各个因素。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知识再现:回顾初三教材和习题中常见的对比实验,分析需要控制的变量分析实验: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受到哪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控制了哪些因素(教师演示实验视频)设计实验:对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进行探究,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要求学生先设计对比实验,然后根据控制的变量完成小组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实验目的相同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建议学生思考其他实验方案,开阔思路。

学以致用:1、李明同学视力不好,戴了一副眼镜(铜制眼镜框),某日发现镜框上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学习知道,该物质是铜锈,主要成分是 Cu 2(OH)2CO 3(俗称铜绿)。

(1)提出问题:铜在什么条件下生锈?(2)假设猜想:根据铜绿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请你设计一下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画出实验装置图)点击中考:1、(2016,苏州中考)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设汁不合理的是A .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 盖,振荡。

通过观察塑料瓶扁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碟在水中溶解性的强弱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

沪科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课件:题型三 实验专项(共91张PPT)

沪科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课件:题型三 实验专项(共91张PPT)

实验序号 ①
入射角α 50°
反射角β 50°
解析:(2)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
2.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在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 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A′处时,看到它跟A 等效替代,分别将图(乙)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 法.经三次实验
【强化训练】 1.(2017苏州)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 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1)如图所示,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 不能 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
中像点A′、B′、C′和对应物点A、B、C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
解析:在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
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A′处时,看到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的方法是等效 替代法.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乙)中像点A′、B′、C′和对应物点A、B、C连接,发现像和物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烛A的像,这是因为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 . 蜡烛 .B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 . 镜成的像是虚像.
解析:(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蜡烛A的像与蜡烛 B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

沪教版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课

沪教版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课
分类
测量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声 热
①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①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 ②探究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③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④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属性 ⑤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另外,还有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等。
分类
测量性实验
例7、(南宁市2006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2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ƒ已知): (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 (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像距υ,并记录 的性质特点; (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12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 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a
b
c
例2、(05泰州第33题)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19(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做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1.重视物理实验方案设计
在复习中,要知道物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
2.注意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细节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1含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1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11.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

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a.;b.手摸烧杯壁有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翻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到。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蜡烛燃烧为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分析:。

【获得结论】猜想二正确。

2.探究液化气燃烧的变化小刚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他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

小刚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

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2)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①玻璃杯内壁出现;②手摸玻璃杯壁有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到。

(3)分析: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获得结论】(4)液化气燃烧为变化。

【反思与交流】(5)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试举一例说明。

3.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由以上实验,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还有、.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正确量取8mL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是A、10mL的量筒B、50mL的量筒C、烧杯D、胶头滴管(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再去吸其他药品。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八科学探究-沪教版.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八科学探究-沪教版.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八科学探究沪教版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也是化学的屮心环节。

学会探究,在研究中学,在学中研究,是当今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

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实验探究,、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

归纳整理-、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门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捉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口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发现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收集证据5、解释与结论6、交流与讨论问题探究问题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冋答相关问题:[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为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血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主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 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牛锈••的原因是什么?[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牛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0H)2C0,俗称铜绿);巒i “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牛了一系列的反应,牛成咖啡色的物质。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__________ 、________ 等物质共同作川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口J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本题以一个研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探究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复习

上海初三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复习
本文为上海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复习资料,详细阐述了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和归纳法等关键解题方法,并配有具体题目和答案。例如,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单摆摆动周期、滑动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等效替代法简化电路分析;建立理想模型以描述光学、磁场等复杂现象。同时,提供了关于液体内部压强、分子运动以及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题目和详细解析。此外,还包含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规的实验内容,帮助考生全面复习并掌握中考物理实验要点。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期末复习专题6 实验探究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期末复习专题6 实验探究

期末复习专题
【点拨】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直接将 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以防止污染待测液;(2)溶液中的硫酸 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证明硫酸的存在;
【答案】 (1)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反应后的溶液中 (2)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此现象无法证明 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 淀生成
猜想_四___ 不成立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 __溶___液__变____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_红__色______
期末复习专题
6.【中考·益阳】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CO2 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 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并完成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 查 阅 资 料 】 资 料 一 : 将 CO2气 体 慢 慢 通 入 一 定 量 的
Ⅲ.石灰石用途的探究 (6)石灰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石灰石能除去铁矿石
中的SiO2,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铁的产率。分析加 入石灰石能提高生铁产率的原因:_石__灰___石__高__温__分__解___产__ _生__的__C__O_2_与__焦__炭__反__应__生__成__C_O__,__可__还__原__更__多__的__铁__。
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 _不__使__用__时__,__保__持__铁__锅__表__面__的__洁__净__和__干__燥______。
期末复习专题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 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 合金的 硬度大 、 耐腐蚀 等优点(写出两条即可)。

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训5 实验探究

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训5 实验探究

期末高频考点专训
3 【2021·滨州】操作或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 毁。小滨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损毁的无色液体 (标签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该瓶液体可能是稀硫 酸、Na2SO4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蒸馏 水中的一种。小滨决定对这瓶液体进行实验探究。
期末高频考点专训
【信息分析】结合试剂标签和提供的信息,小滨认为该 瓶液体一定不是__C__u_S_O__4溶__液___和__蒸__馏__水__; 【收集证据】为了继续确定该瓶溶液的成分,小滨进行 如下实验:
期末高频考点专训
【设计并进行实验】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小明进行了如
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解释实验现象:
取少量混合后的
Z__n_+__2_H_C__l=__=_=_Z_n_C__l2_
无色溶液于试管 有_气__泡__生__成_ +__H_2_↑____(用化学方
中,加入锌粒
程式表示)得出实验
期末高频考点专训
根据所学知识,试写出实验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B__a_(N__O_3_)_2+__N__a_2S_O__4_=_=_=_2_N__a_N_O__3+__B__a_S_O_4_↓__; 【拓展提升】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朝__向__手__心______。
期末高频考点专训
【提示】 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无碳酸氢钠,加入硫酸不会产
生气体;猜想三正确,说明含有硫酸,测得的pH小于7, 加入锌片则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
期末高频考点专训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 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 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__C__实__验__中__将__p_H__试__纸__直__接__浸__入__待__测__液__中_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 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__氯__化__钡__与__硫__酸__钠__也__能__反__应___产__生__白__色__沉__淀___。

新课标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中考重点梳理

新课标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中考重点梳理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中考重点梳理专题十实验专题实验题解题技法1.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也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下面仅对它的特殊性作几点说明.2.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用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第一、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例1 为了测定一小正方体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可供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刻度尺、大头针、水.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只要求将每种方案所选用的器材填人下面的横线上.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分析:此题是设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题,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体积、形状、质量、状态等都没有关系,但是可以用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来计算物质的密度,即ρ=m/v是该实验的原理。

所以设计的实验只要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怎样设计都可以。

答案: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不确定,需要综合利用测量、密度、浮力等知识来分析.测木块的密度的基本思路是设法测得或求得木块的体积和质量.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后进行计算而得出或用排水法测得,也可借助量筒的刻度定性比较;质量可用托盘天平直接测得,或借助浮力知识求出重力后间接计算得出,以上这些测体积和质量的方法的不同组合可形成多种方案,现提供5种供参考:(1)托盘天平、量筒、水、大头针;(2)托盘天平、刻度尺;(3)量筒、水、大头针;(4)量筒、刻度尺、水;(5)刻度尺、水.第二、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例2、现有刻度尺、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秒表.(1)选取上述测量工具中的,可直接测出的一个物理量是;(2)利用以上测量工具进行组合使用:间接测出一个力学物理量,选取仪器是:,所测物理量的表达式:·间接测出一个电学物理量,选取仪器是:,所测物理量的表达式: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实验器材和根据实验原理合理选择器材。

中考化学探究性历考试(沪教)

中考化学探究性历考试(沪教)

专题复习:化学探究性试卷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1 )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3 )制定计划<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 )解释与结论<6 )反思与评价等。

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 )科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 )对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 )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 )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①;②;③。

<3 )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2 、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Na2O2+2H2O=2NaOH+H 20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 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阅资料] 氯化钙的溶液呈中性 。
[进行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
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帮他们完成表格。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 )
方案二 方案三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黑色固体消失,溶液
家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 由(无色变蓝色)
学习目标:
❖ 1、知道酸、碱、盐探究题实质就是物 质的检验(离子的检验),并掌握做这 类探究题的思路和方法。
❖ 2、学会用8个沉淀、气体离子组合进行 物质的检验。
小组互助题目 (2016白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 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 发现忘记了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 们停止滴加稀盐酸。
一课一得
一、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猜想依据是
1、化学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生成的可溶性物质,
不需要检验 2、化学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是反应物,取决于反 应物的量,需要检验。 3、能反应的两种物质不能共存
二、检验物质(离子)的方法是
三、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是
自主思考题目
(2016内蒙古)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 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完全后(假设反应产 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 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用品】pH试纸、Zn片、氧化铜粉末、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假设猜想】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 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 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
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
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
误。分别是: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你还有
什么不同类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
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酸碱盐探究题种类 一、变质探究 二、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探究 三、白色固体粉末成分的探究 四、废液成分的探究 五、无现象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 六、标签缺失探究
)
)
小亮的猜想 正确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
一个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
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 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 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硫酸 钡不溶于盐酸而碳酸钡能溶于盐酸。
【讨论猜想】经过分析,针对白色粉
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
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
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
你的猜想 (
学习目标回顾:
❖ 1、知道酸、碱、盐探究题实质就是 物质的检验(离子的检验),并掌握 做这类探究题的思路和方法。
❖ 2、学会用8个沉淀、气体离子组合进 行物质的检验。
课后练习
例2、实验桌上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 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 氯化铜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 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酸碱盐部分)
课前互助题目 1、以8人组为单位背写8个生成沉淀
和气体、水的离子组合。 2、思师路友与互验述证C方a法(OH)2变质的探究
链接中考
近五年山西中考酸碱盐探究题分布:
2016 17题考点: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 究
2015 17题考点:无现象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 2014 17题考点:标签破损的探究 2013 17题考点:污水成分的探究 2012 17题考点: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
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 只有CaCl2
猜想二:( CaCl2、HCl

猜想三:( CaCl2 、Ca(OH)2 )
猜想四: 含有CaCl2、HCl、和 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HCl、和 Ca(OH)2 能反应,不共存。)
)Leabharlann [实验分析】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
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烧杯M中的少量 溶液由红色变 (
)的猜
溶液于试管A中,向其 为无色且有气 想不正确
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泡产生
2、另取烧杯M中的溶 液于另一支试管B中, ( 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 钡溶液
3、继续向试管B 中加 (
入过量的稀盐酸

猜想二成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 支试管中,加
产生气泡
含有CaCl2、 HCl。
( 碳酸钠或者铁粉 )
[反思交流]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有氯化钙,
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
过量的( 碳酸钙
),然后过滤,该除
杂原理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 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CO2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