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一)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

附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l、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现将供实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验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我部基础教育司。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全面、均衡、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此外,课程设置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课程设置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体育锻炼、艺术熏陶和劳动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2、基础性原则课程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调学生对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培养他们扎实的学科基础,以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均衡性原则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比例,确保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

避免出现过度侧重某些学科而忽视其他学科的情况,使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等各个学科领域都能得到相应的关注和培养。

4、选择性原则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程选择空间。

例如,在艺术、体育等领域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适应性原则课程设置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知识和观念,使课程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提供了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接受多样化的课程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义务教育课程的实验方案,旨在通过实践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实验目标本实验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并能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实施内容1.实践性学习课程设置:–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有趣并具有实践性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手工课程:通过手工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喜欢动手实践,享受创造的乐趣。

–美术课程:提供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作能力。

2.实验环境建设:–实验室:配备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并保证其安全使用。

–外出调研: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企业、博物馆等实地调研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

3.实验方法和步骤:–确定实验目标和内容: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年级,确定实验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工具等。

–实施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数据整理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形成实验报告或展示成果。

四、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整理和分析等方面。

- 作品评选:评选学生手工创作和美术作品,评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⒈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⒉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课程设置,本文提出了一项针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实验方案。

二、目标本实验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实验,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方案。

具体目标如下:1. 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 强化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 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实施步骤1. 教学目标设定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2. 课程设置调整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优化核心课程设置,强化学科能力培养;- 增加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设置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3. 实验方案实施依据调整后的课程设置方案,进行实验性实施。

实施过程应该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4. 效果评估和总结根据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对课程设置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实施要点本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学科和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调整后的课程设置方案。

2. 学校支持和资源保障:学校需要为实施方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保障,包括课程教材、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验方案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能够在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下,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 学科核心知识的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提升;3.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增强,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4.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修课程的选择,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前言。

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课程设置是义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方向。

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期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课程设置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突出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3. 多样性和灵活性。

课程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各具特长的学生。

4. 整体发展。

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和协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1.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实验方案中,可以加入诗词鉴赏、古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欣赏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在实验方案中,可以加入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实际问题解决等内容,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实验方案中,可以加入英语演讲、英语剧表演、英语阅读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英语实践,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实验方案中,可以加入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科学竞赛等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5. 艺术课程。

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

在实验方案中,可以加入音乐、美术、舞蹈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第1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背景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实验方案。

二、目标定位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2. 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

3. 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4. 推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课程设置1. 国家课程: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执行,确保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2. 地方课程: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 学校课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兴趣、特长,开发学校课程,丰富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国家课程 语文 20%数学 15%英语 10%道德与法治 5%历史 5%地理 5%物理 5%化学 5%生物 5%体育与健康 10%艺术 5%信息技术 2%劳动与技术 2%地方课程 地方文化 2%学校课程 社团活动 2%实践活动 3%四、实施策略1. 教育部门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2. 学校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确保课程实施到位。

3. 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6. 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五、保障措施1. 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为课程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保障: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课程实施所需资金。

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课程设置目标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2.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创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公民。

二、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实践课程:包括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职业技能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三、课程实施策略1.采用小班教学,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3.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

5.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课程评价体系1.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2.多元化评价,采用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建立学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五、课程实施保障1.加强政策支持,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2.落实课程经费,保障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充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

4.建立健全课程监控机制,确保课程质量。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好啦,这份“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就到这里啦。

希望这份方案能为培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

让我们一起期待培智学校的美好未来吧!注意事项:1.课程适应性:得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不能一刀切。

解决办法:开设个性化辅导课程,定期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选修课程应当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相适应,同时也要考虑到学校和地方的实际情况。

三、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1.语文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课程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听力、文学欣赏等方面,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文化的传承性,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数学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包括数与量、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强调数学的实用性和思维的启发性,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英语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和国际化,注重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思想品德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内容包括国学、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强调道德的实践性和社会的责任性,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5.科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环保意识。

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强调科学的实用性和环保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科学实验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课程内容包括体育锻炼、运动技能、健康知识等方面,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锻炼的乐趣性,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培养。

7.艺术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方面,强调艺术的感受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8.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强调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一)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了音体美课程,让学生在艺术中得到发展。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 语文 语文 20~22%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 数学 数学 13~15%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 外语 外语 6~8%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 体育 体育 10~11%
育 与健康 与健




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9~11%
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
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课程门一 二三四 五 六 七



品德与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生活
历史与社会 (或选用历史、地理)
科学
科学 (或选用生物、物理、化学)
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 排。 5.小学阶段的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综合或分科课 程,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 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以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 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 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 物理、化学,则应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 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的课程中。 7.1-6年级设体育课,7-9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 一"的原则。7-9年级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 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8.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 目标和步骤。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 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民族地区的 中小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近年来,教育改革及发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发展中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部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实验和研究,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实验的目的1、改变传统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使其更加灵活;2、强化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对社会有更敏锐的认识;4、提高义务教育课程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素质;5、给学生更多的可能性,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掘学生的潜能。

二、实验方法1、收集有关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资料,对传统的课程设置的分析;2、采用调查方法,走访家庭和学校对不同课程设置的需求;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4、准备好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总结。

三、实验结果从实验的结果来看,灵活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能力和需求,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素质,帮助他们对社会有更敏锐的认知,更加充分地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实验总结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传统教育体制,增强学生学习的素质,帮助他们对社会有更敏锐的认知,更加充分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但仍然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使其更加科学有效。

改革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其实验结果可以显示出一个不同的教育模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可能性,并带来更好的教育成果。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有关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研究和实施,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的实施、进一步的改革,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形式,它被视为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主体定位和改革目标,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进步,课程设置与当代教育改革越来越契合。

然而,由于教育水平不同、改革目标不同、地域文化差异大等原因,当前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质量下降、课程体系设置不当、教师技能不足等。

此外,当前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还受到家庭经济背景、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让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变得更加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地评估和改进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我们拟定了一个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实验方案。

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从学科技术上设计课程。

我们将采用视频、多媒体等教育技术,使课程更加丰富多彩、适合当代学生的需要。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内容,灵活适用不同地域,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第二,培养教师专业素质。

我们将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熟悉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

同时,我们还会结合教师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以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第三,建立监督机制。

我们将定期开展义务教育课程的评估工作,并针对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及时采取行动。

此外,我们还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定期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有效排查和解决义务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本项实验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必须依据教育改革实施情况不断调整实验方案。

本实验计划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认识论和行动论两个层面,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以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以上是我们拟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本方案将为我国义务教育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改革参考,为推进当代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已经修订。

下面是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年级。

科目。

周课时。

学科总课时数时比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品德类课程。

2.33.3.6%历史。

5.8.6.6%地理。

4.5.22%科学。

2.4.14%生物。

2.2.0.9%物理。

2.2.1.5%化学。

2.2.0.9%语文。

8.7.32.8%数学。

5.4.8.3%外语。

4.3.6.6%体育与健康。

2.3.28.6%音乐。

2.2.1.5%美术。

2.2.1.5%综合实践活动。

2.7.10.3%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

3.22.73.3%说明: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

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复考试时间2周,其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考试增加2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3周。

学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1—6年级每课时40分钟,7—9年级每课时45分钟。

2.初中开设“科学”不开设“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学校,使用“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自行调整。

3.体育与健康课程中,1—6年级为“体育”,7—9年级为“体育与健康”,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不得将课时挪作他用。

应利用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及其他综合性文体活动等,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个研究日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4.1—6年级“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组织笔试。

5.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研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结合起来使用,每个年级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均周课时不得少于3节。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年级周课时科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学科总占总课课时数时比例品德类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6266.6% 222222222历史2222063.6%地理22140科学2222280生物321758.3%物理33204化学4132语文887766555198520.9%数学554455555149515.7%外语33334448328.7%体育与健康443333333102910.8%音乐22222211152311.0%美术222222111523综合实33333226416.7%践活动地方和学校3322223227317.7%安排的课程周课时数2626303030303434 349522学年总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 1122课时数说明: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 35 周。

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复习考试时间 2 周,其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 2 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3 周。

学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1—6 年级每课时 40 分钟,7—9 年级每课时45 分钟。

2.初中开设“科学”不开设“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学校,使用“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自行调整。

3.体育与健康课程中, 1—6 年级为“体育”, 7—9 年级为“体育与健康”,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不得将课时挪作他用。

应利用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及其他综合性文体活动等,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 1 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1—6 年级“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 7—9 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组织笔试。

4.3—9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实验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经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表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