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山中问答(9训练5已用)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9训练2已用)钱起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
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9训练3已用)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A.《蒹葭》 B.《将进酒》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宋)张孝祥①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
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本题选自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慧学的王《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题。
(3分)【甲】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前出塞(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注】①列国:各国。
②侵陵:侵略。
7.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甲诗中“搔更短”“不胜簪”以特写镜头将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浓缩在诗人苍老的形象中。
B.乙诗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指明作战取胜的关键。
并用比喻说明凡事击中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
C.两首诗都写到战争,甲诗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久盼家书而不至的急迫心情;乙诗用反问强调了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D.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甲诗融情于景,乙诗在记叙中抒情。
【解析】D.乙诗以议论取胜,前四句写战斗的关键,要拥有强大的军队,制敌有方,智勇兼施,才能克敌制胜。
后四句,诗人提出观点,拥有强大的军队是为了守卫边疆,而不是为了征伐。
无论是为制敌而“射马”还是“擒王”,都要以“制侵陵”为限。
所以D选项“乙诗在记叙中抒情”说法错误。
故选D。
【参考译文】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若有谬误之处,还请条友指正!,。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中考考查内容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做出自己的评价。
(3)注意诗体与风格,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2.会品析古诗词的语言、写作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寓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
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初中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毛毛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赶。
1.这首诗经过描述_______、小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情形,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好的画面。
(2分)2.三、四句中表露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过山村[ 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如何的特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幸亏哪里。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低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腾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如何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6分)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用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述了如何一幅画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怀方式,抒发了如何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吴淞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夕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篇一: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文章来源课件 w w w.5y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曲鉴赏17篇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曲鉴赏17篇课外古诗词曲鉴赏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4分)精舍遇雨[唐]可止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1.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
(2分)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2分)描绘了春雨中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
绵绵春雨之中,诗人躺在自己的僧舍里,领略无限春光,花香鸟语。
2. (2分)抒发了诗人淡泊世事,与世无争,潜心隐修的情怀和志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4分)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第1页共14 页1. 结合诗的一、二两句简要概括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分)2. 诗中多处出现“春”这个字眼,请简要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分)1. (2分)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
2.(2分)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
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处不在。
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4分)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刘禹锡的这首诗是怎样来赞颂牡丹的,请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赏第2页共14 页析。
(2分)2.请对“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的“真”字作简要赏析。
(2分)1. (2分)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芍药、莲花和牡丹进行对比,来衬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2.(2分)“真”字加强语气,是对牡丹的高度评价,顺势引出末句,既写了世人对牡丹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4分)初秋行圃[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向往自然,追求XXX(或“闲适”“愉悦”“沉寂”
等)。
(意思对即可)
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 选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出”字凝练而传神地写出了荡秋千时,秋千在围墙 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形,也暗中写出了可爱的秋千女的形象。
16.词的下片描画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 样的情态?(2分)
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中考 传真
答案:1、在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冷漠、麻痹、平庸。 2、身为离乱飘泊中的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也隐含着诗人对同伴的思慕、期望之情。
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听见鹧鸪的啼声,就 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了。“乍、才”二词 凝练、贴切地写出了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感动人心的特点。
考点解析—体会情感
古代诗词分类: • 1.怀古咏史 • 2.写景咏物 • 3.乡情亲情 • 4.边塞战争
1.怀古咏史诗
• 情感: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 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 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 忧国家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等。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①明镜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③万点声。
[注释] ① 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
影。②檐楹:池塘边房屋的瓦檐和楹柱。③荷心:荷叶。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共32张PPT)
• (2)诗中寄寓了什么哲理?(2 分)
• 夜雪 [唐]白居易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注: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冬。诗人当时45 岁,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之事被贬江州司马。
• 9.诗人的“知雪重”是从触光“衾枕冷”、
• 注:①陆龟蒙,唐末诗人,因动乱隐居在江南 水乡。
• (1)三、四句是全诗的重心,分 析其中的表达技巧 。(3分)
释义+写法+情感
• 释义:白莲在月明风清的晨晓时要凋 谢,只有恨却无情,没人了解,(1 分)
• 写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无 情有恨”将白莲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白莲将要凋谢时的孤单心理, (1分)
• 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 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 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
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
(2分)
• 有人说“山河相凑束龙门”中 “凑”字用得好,请赏析其妙 处。(2分)
• 请品味三、四两句的妙处。(3 分)
•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请用自虚实相间,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诗中使用了
• 情感:讽刺了仗势猖狂得志 的小人(1分)
• 白莲 唐 ·陆龟蒙
•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 注:①陆龟蒙,唐末诗人,因动乱隐居在江 南水乡。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把握诗歌常识: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井存)和词.(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曾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婴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三)总结规律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1)要明确,忌含制.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造成失分.(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二、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橛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1)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1)中考密集备战期,语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是中考冲刺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么面对复杂繁多的古诗词,如何进行科学的鉴赏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考课外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并附上答案供参考。
一、仔细品读在阅读古诗词时,应该把每个字都仔细品味,从字词、语句、音韵、情感等多个角度去理解诗词。
比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两句诗,离离、岁、枯荣、离别,这些字眼即使细思之下也很有含义。
换个角度,也可以从语句、情感入手,感受到离别之情和大自然的变幻。
二、掌握文化背景和意境古诗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掌握了这些,就能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就展现了春雨给草木带来新生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植物的生长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三、理解作者的情感古诗词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此理解作者的情感是阅读古诗词的关键。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有着恢宏壮丽之气。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表达了作者的爱情之苦。
四、应用诗词知识中考中,运用诗词知识猜词填空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平时积累的诗词知识恰当运用,会事半功倍。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的“草”,即使不认识原词,也可以从下一句的“枯荣”中理解其意思,填上这个空格。
中考课外古诗词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环,合理运用阅读鉴赏方法和积累诗词知识可以在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平时,学生们应该多加阅读古诗词,并且在课外时间自由创作,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古诗词的精髓。
答案: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春夜喜雨》——杜甫3.《登鹳雀楼》——王之涣4.《如梦令》——李清照。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共22页文档24页文档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汉字。
luò tuo jiǎo bàn là yuèqī xīqīn qi áo yèwū yāwén zhānɡ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上“√”。
默书簿.(bùbó)惆怅.(chàng zhàng)铙钹.(bōbó)铁锨.(xiān qiāo)僧.人(sēng shēng)纤.维(xiān qiān)三、先比一比,再组词。
俯(_________)暴(_________)区(_________)考(_________)府(_________)瀑(_________)躯(_________)烤(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完成后面的练习。
开山(____)祖能歌善(____)(____)然不同(____)堂大笑张灯结(____)万象更(____)日夜不(____)有(____)无力①这一学期小明的表现和上一学期_________。
②新年到了,到处是_________的景象。
五、我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普通普遍1.这条(______)的公路要扩展改造成高速公路。
2.这是一种非常(__________)的现象。
兴趣趣味3.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超大(__________)。
4.这是一道(______)性很强的物理题目。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语文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训练PPT共24页
语文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训 练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初中语文中考100首课外古诗赏析及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100首课外古诗赏析及技巧初中语文中考100首课外古诗赏析及技巧001 春夜喜雨唐】XXX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XXX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XXX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深深地喜爱春雨,因此创作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002 XXX唐】XXX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XXX以“春”为着眼点,通过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悦轻松的情绪,表达了他对西湖春色的细腻新鲜感受。
003 春日宋】XXX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004 泊船瓜洲宋】XXX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表达了XXX思念家乡、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005 XXX唐】XXX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XXX。
不知XXX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006 XXX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XXX秋千院中。
XXX,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通过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表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XXX XXX唐】XXX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008 春江花月夜唐】XXXXXX潮水连XXX,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XXX无月明?XXX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XXX看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浪淘沙‧ 李煜)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 望者的希望. 望者的希望.
11.除夜作 高适)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 首句作者怎样用“ ”“孤 两字, 首句作者怎样用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 诗中“ 诗中 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 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 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 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 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 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 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从军行( 12.从军行(王昌龄 )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 诗的前两句用“ 红旗” 诗的前两句用 日色昏”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 对比。 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谁的口吻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 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 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 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闺怨 沈如筠)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诗中 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既写月影的孤单,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 。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 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4.雪中偶题(郑谷) 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 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有什么作用? 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 ”“歌楼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 ”“渔人晚归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 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 有人说它“奇绝” 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 人说它“浅俗” 你怎么看待? 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 浅俗” 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 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奇绝” 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 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 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 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 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 人的崇敬之情. 人的崇敬之情.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作为边塞诗 为什么?简要回答。 为什么?简要回答。
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喜人, 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 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雨晴(王驾) 13.雨晴(王驾)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 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 样的情感? 样的情感?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 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 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 “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 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 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 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 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 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 一般人是 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 心理?简要分析。 心理?简要分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 为什么? 末句的“ 用得精彩,为什么 为什么? 末句的 放过” 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
1.山中留客 张旭) 1.山中留客(张旭) 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 有何表达作用? 有何表达作用 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 诱人,意在留客. 诱人,意在留客. (2)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 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么会“沾衣” 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 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 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 处.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 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 形势的紧张; 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 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3.梅花绝句 陆游)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 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 背景? 背景 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 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