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儿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口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乂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白花齐放、白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儿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
织化群体中通过别人做事情的艺术,也是创造一种环境使这种组织化的群体里的人们以个体或协作的方式实现群体LI标的艺术,同时也是排除绩效障碍的艺术以及在有效地达成LI标的过程中保证最优效率的艺术。
尽管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繁杂多样,我们仍然可以抽丝剥茧,探寻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笫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股份制的企业制度促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技术转移到管理上来。“管理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有代表性的就是1910年福特发明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斯隆创立广泛适应的事业部制;特别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普遍推广,使管理理论成为一门科学,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
按照时间顺序,下面出场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动作研究的LI的是制定出合理的动作模式,采用合理的工作方法,改善工具和环境,以提高生产效率。接下来
韦伯的组织理论暂居潮流。他的理想行政组织可以分做三层:其中最高领导层相当于高层管理层,行政官员相当于中级管理层,一般人员相当于基层管理层。韦伯还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利为基础,才能实现其LI标,只有权利才能变混乱为有序。与泰勒、韦伯并成为古典管理理论的先驱的是法约尔。他的一般管理理论直到现在一直散发着光芒,尤其是他的14条管理原则,一直都是管理的通行准则,是企业维系长期有效竞争的平台。1933年,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正式形成。他领导的霍桑实验,其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理论对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1938年,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形成。协作系统是有相互协作的许多人组成的个人可以对是否参与某一协作系统作出选择,这取决与个人的动机包括LI标、愿望和推动
力,组织则通过其影响和控制的职能来有意识地协调和改变个人的行为和动机。1943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经提出便影响深远。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是天生的、内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成为激励的因素。团体动力学是卢因与1944年提出的。这里的团体是指非正式组织。团体三个要素:一是活动;二是相互影响;三是情绪。团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的“力场”。团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时,就产生了社会惰化效应。1960年,麦格雷戈的著作《企业的人性方面》出版,标准着“X理论-丫理论”的成型。他把传统管理观点成为X理论,即“胡萝卜加大棒” 式的软硬兼施的思维方式。Y理论把人们当作成熟的成年人看待。实施方法有:分权与授权,参与式和协商式管理,扩大工作范围等。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是一种研究企业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他们指出:在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对人关心的生产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相互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1965年,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1963年,菲德勒的权变管理思想认为没有固定的最优领导方式,应当根据领导者的个性及其面临的组织环境之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可分为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关系型。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好的领导形态,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适应力,自行适应变化的情景。1966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面世。满意因素多来自于工作任务本身,不满意因素多来自周用环境,也称之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他还提出了最简单的激励方式“踢一脚(KITA)”,工作内容丰富化才能有效地利用在人力资源。同年,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人成就需要思想,作为领导者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培养下属的成就感而使其获得激励,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要创造一种组织环境,使人们有机会取得成就,
对成就的人给予报偿。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影响他人。德鲁克的有效管理者理论也是管理思想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理论。他认
为: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不是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的负责行动和决策而乂是有助于提高机构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想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管理者要富有成效地丄作需养成五个习惯:正确地统筹时间,注重获取成果,把工作建立在优势基础上,集中精力,做有效的决策。1977 年,西蒙的管理决策学派在管理思想史上独树一帜。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的核心是选优,只能满足“令人满意的”决策。决策常依据事实、价值、环境和条件,对信息要求准确、及时、适用、经济。经理角色学派是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他以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察经理的职务和丄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以明次伯格为代表。经理人所担任的角色有人际方面的如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有信息方面的如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有决策方面的如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谈判者等。1981年,大内的Z理论名噪一时。他把那种既结合自己的特点,有利用日本管理方法而形成的新型企业称之为Z企业,把这两者兼而有之的管理方法,归纳为Z理论。Z型文化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其中包括长期雇佣、信任以及亲密的个人关系。1985年左右,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已渐成型。决定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是行业的吸引力,以下五种力量决定行业的盈利能力:新侵入者、供方力量、替代者、行业内竞争、买方力量。五种力量的抗衡中,蕴含着三种成功型战略思想:总成本领先、差别化、专一化。沙因是组织文化研究方面的权威,他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于文化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文化的转化过程提岀了独创的见解。组织文化有物质层、支持价值观层、基本的潜意识假定层组成。文化的五个维度是: 自然和人的关系、现实和真实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人类活动的本质、人际关系本质。到了20世纪90年代,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腾空出世。所谓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