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现状及风险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摘要: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本文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了信贷风险的成因,并针对这些现状和原因提出了防范和治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信贷风险主要是借款人从银行借出的款项由于种种原因到期不能偿还导致银行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就是信贷风险,因此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分析1.不良贷款比例偏高,资产质量差。

高比例的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商业银行的难题,虽然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资产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仍远高于世界公认水平,严重影响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商业银行资金运营渠道单一。

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贷款投放,投放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较少。

在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贷款利息收入大都在90%以上,而这种运营模式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繁荣程度以及借款人自身的影响,若信贷资产出现风险,贷款利息不能及时收回,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日趋集中,信贷风险增大。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投放于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这两者的合计几乎占全部贷款的一半,而投向私营企业、个体和外资企业的贷款比重较小,投向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的贷款也不多。

我国的信贷资产过度投向于国有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资源配置不能多元化,使信贷风险增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1.商业银行缺乏风险意识。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的运营对象主要是资金,风险性极高。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众多案例中可以看出,很多银行的风险意识相当薄弱,不顾信贷资金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一味追求贷款规模和发放速度,盲目的发放贷款,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

2.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相对‎比较落后。

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特别是不断‎增长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当‎前银行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信用风险管‎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信用风‎险总体规模‎巨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当中‎。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货‎款一直是比‎较严重的。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高‎达为6.7%,不良贷款额‎为1200‎9.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总额为11‎149.5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好‎些,不良贷款总‎额为860‎.3亿元,比率为2.1%;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1‎.5亿元,不良贷款率‎3.0%;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0‎.6亿元,不良贷款率‎4.0%;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起‎来在个人或‎企业、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和‎司法失信。

1.企业失信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注册资金‎上作假。

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必须经过企‎业资产审核‎,注册金金额‎限制审核。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金存在不实‎现象。

第二,在财务会计‎上作假。

为了蒙蔽银‎行,企业会做争‎取银行贷款‎时虚增利润‎和资产,降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逃菲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损失。

据调查显示‎,将近70%的企业选择‎拖欠贷款、税款等逃废‎银行贷款。

有的是公然‎赖账、恶意拖延时‎间不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直到‎诉讼失效为‎止;有的是做破‎产销债,表面上企业‎是破产了而‎实际上是企‎业为了逃废‎银行债务,暗中把资产‎转移后再申‎请破产的。

还有的是采‎取“金蝉脱壳”法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拿‎出来成来新‎的公司,而贷款却挂‎在了破产后‎的企业名义‎上,这就使得银‎行贷款成了‎一死帐而无‎法短时间内‎收回。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探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探究

落实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推进农行内部控制建设——从信贷管理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兴的金融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

而随着这些理念的不断深入,银行的职能不仅在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还向金融通信、金融服务等多领域发展。

而随着银行业务逐步多样化,信贷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就使得加强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成为银行管理者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现状(一)控制环境要素发展现状1.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对于组织机构的合理性较为重视,银行内部的组织架构基本上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

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现状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从而达到其内控体系顺利运行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上市银行均建立了符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主体地位及各自权责$2.内控文化。

企业文化中越来越多出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文化的身影。

例如,山东齐商银行合理地提出(五个零)的工作制度等。

但是,纵观全国银行状况,对信贷风险内控文化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企业文化长期以来忽视信贷风险内控,导致员工对信贷风险内控的认识不清楚,无法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影响及时恰当分析处理业务的能力。

(二)风险评价要素的发展现状。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相对丰富,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一直都放在了信贷风险的管理上,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稳步进行。

从2002年到2014年,我国多数商业银行都做到了风险管理基本工作,对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可以更好地进行识别和评估。

而对于信誉风险、科技风险等外部风险也可以很好地控制和管理。

但银行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仍然不是很明显,旧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还在运行之中,没有被替代。

很多不同信贷风险的控制环节都没有安排完善的、与之相对应的内控手段,这使信贷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评估不能够充分结合而发挥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一、风险定义风险是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

风险具有两大要素:损失和不确定性。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有基础金融变量,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方面的变动所引起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会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

(二)信用风险贷款是银行的主要活动。

贷款活动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断。

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而下降。

银行总是面临交易对象无法履约而损失贷款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信用和盈利水平。

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使银行资不抵债。

(四)操作风险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的失效。

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失误、欺诈、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损失,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

操作风险的其他方面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

(五)法律风险商业银行要承受不同形式的法律风险。

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同时,现有法律可能无法解决与商业银行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某一商业银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从而增加该行本身乃至所有商业银行的成本,相关法律有可能发生变化。

在开拓新业务时,或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力未能界定时,商业银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风险的影响。

(六)国家风险银行在进行国际信贷业务时,除一般贷款业务中产生的信用风险外,还面临着国家风险。

所谓国家风险是指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

当向外国政府或政府机构贷款时,由于这种贷款一般没有担保,国家风险便最明显。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分析及对策,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也迅猛发展,商业银行成为了社会上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

随着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信贷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原因1.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放缓以及国际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多家企业逐渐陷入了困境,导致其能力出现了下降,信用风险逐渐加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贷风险。

2.行业风险的加大由于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同行业的风险也会逐步加大。

行业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另一个大因素。

在中国,商业银行对于某一行业的信贷倾向较重,导致存在着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风险,当行业内部发生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显著加大。

3.管理不当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当。

有些商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可能会将资质不好的企业作为放贷对象,或是在贷款过程中对借款人进行不当监管,缺乏有效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加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的对策1.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问题的核心措施是要加强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意识。

银行需要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规定,严格遵守统一的信贷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和授信审核,防止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同时,加强风险投资和维稳能力,对信贷风险随时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调整和落实风险管理策略。

2.合理控制贷款的规模和结构商业银行应该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和结构,避免出现过度信贷,过度信贷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差异化的信贷策略,将贷款集中于有实力的客户和优质行业,同时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降低行业集中度风险。

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商业银行还需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优化员工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减少内部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减轻风险和资产质量的压力。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问题愈发突出。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度量和管理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及问题1. 信用风险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中。

由于经济周期、政策调整、企业经营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可能发生变化,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按时收回,从而产生信用风险。

2. 存在的问题(1)信用风险度量体系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度量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科学的度量体系,导致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不高。

(2)风险管理意识不足:部分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信息不对称: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三、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模型研究1.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评估法、信用评分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准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1)KMV模型:KMV模型是一种基于借款人公开信息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预测违约概率。

(2)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是一种基于市场数据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转移概率和违约概率,计算贷款的预期损失和波动性。

(3)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应用的度量模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践中逐渐引入了KMV、CreditMetrics等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四、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及实施建议1. 完善信用风险度量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信用风险度量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

商业银行信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小企业信贷难的实际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小企业信贷难的实际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小企业信贷难的实际调研报告一、中小企业面对的融资问题如今中小企业发展尤其迅速,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很大的地位,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之中的99%,其数量超过了4000多万家,它们创造的总价值占我国GDP的60%以上,根据这些历史数据可见,中小企业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大头”,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一直是艰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相比于那些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多由私人操办,在社会上的背景较小,社会竞争力弱,这样就很难吸引社会中那些优秀的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导致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模式较为简单,缺乏科学性。

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同时也就增加了经营风险,容易出现经营漏洞后补不上来而导致破产。

经营风险提高了,融资也就难了,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恶性循环。

信用观念不强,信用较低,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在企业内部健全的管理体系,内部一些财务制度比较混乱,更严重的是有些中小企业存在财务报表造假的情况甚至缺乏财务报表,这也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在社会上的信用较低,而且由于私人企业的原因,企业高层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企业本身对信用的观念也就不强,这个因素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融资。

抵押物和担保人的缺乏:除了信用,企业的融资同时还需要有抵押物和担保人的支持,但是中小企业内部本来资产的价值就低、社会背景不大、发展潜力也比较小,很难得到社会的关注,金融机构也难以提供融资帮助。

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的因素:由于信用不强、缺乏担保和抵押物的原因,各种金融机构很少采用信用的方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即使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他们也会通过提高基础贷款利率来弥补贷款资金安全风险,虽然暂时得到了融资,但是这样相当于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利润,阻碍企业的发展。

而且,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信用、绩效等方面的判定比较片面,可能就简简单单的根据企业的历史存贷款信息就判定中小企业的信用,但是中小企业的贷款具有单笔贷款数额较小、贷款次数不多的特点,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批准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积极性不高,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向不良贷款水平较低的大型企业发放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结课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分析摘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将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分析尚处在起步阶段,在理论上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正纷纷涌入中国金融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控制手段与我国本土商业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因此,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信贷风险无疑是银行经营中最重要的风险。

问题贷款的概念覆盖了所有存在信用风险的贷款业务。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问题贷款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因此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课学习的应用,围绕风险管理过程的五个阶段(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结合各种图书、网络资源和官方数据,对信贷—-问题贷款进行分析和综述.关键字:商业银行问题贷款信贷风险管理正文一.问题贷款(风险规划)问题贷款指偿还有困难的贷款,借款人已经不能或无法完全履约,或存在不能履约的可能性。

问题贷款的概念覆盖了所有存在信用风险的贷款业务。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问题贷款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1。

1问题贷款的界定我国商业银行推行国际通用的五级分类法。

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具体定义如下:·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约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类:借款人目前尚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存在可能对偿还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保证其足额偿还本息;·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会要造成一定损失;·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众所周知,国有银⾏的不良资产占贷款⽐例过⾼,超过20%,⼀直是⾦融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运⾏的隐患。

近年来,除通过财政部发⾏特别国债进⾏银⾏资本⾦的直接融资外,还通过财政注资建⽴⾦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式来剥离银⾏的不良资产,银⾏的不良资产率虽开始下降,但仍然偏⾼,往往是旧的不良资产尚未完全消化,新的不良资产已经产⽣。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2000年第三季度,四⼤国有商业银⾏平均不良贷款率约18%,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及政府的⼲预,银⾏对陷⼊困境的企业不能见死不救,安定团结之类贷款的发放,导致了国有商业银⾏不良信贷资产的迅速累加。

中国⼈民银⾏⾏长戴相龙说,国有独资银⾏不良贷款⽐例过⾼是我国⾦融业存在的⼀个重⼤风险。

近年来,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我国已采取⼀系列重⼤措施,商业银⾏不良贷款已出现⼀些积极的变化,新增贷款质量普遍提⾼。

到2001年9⽉末,四家国有独资银⾏外币贷款为6.8万亿,不良贷款为1.8万亿,占全部贷款的26.62%.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左右。

戴相龙说,这种状况不仅威胁到商业银⾏⾃⾝的经营,使银⾏业抗击意外事件冲击的能⼒⼤⼤降低,⽽且对整个⾦融业的稳定运⾏产⽣了巨⼤威胁,这种不良贷款增多、债券损失迅速加⼤的态势,⼀⽅⾯直接危害银⾏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使银⾏的经营风险急剧上升,另⼀⽅⾯因银⾏业务的⾼负债经营,也存在着加⼤风险和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应对策略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况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信贷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小觑,这种危害集中体现在巨额不良资产上。

近年来我国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左右,属于较低水平,但最近一两年开始上升。

贷款按照风险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五类,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的2014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中,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8426亿元,比第一季度高出1965亿元。

不良贷款率从第一季度的%上升为%,其中次级类贷款率为%,可疑类贷款率为%,损失类贷款率为%。

数目如此巨大的不良贷款,使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运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成本以及贷款的目标收益率,信用风险的加大、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都会增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难度和相关费用的支出。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指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我们以房地产信贷风险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表现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都容易发生。

当经济复苏时,人们对经济持乐观态度,投资者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投资房地产的需求,通过向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但由于银行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就会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信息,这时银行以平均利率发放贷款,会引发逆向选择效应,而使高信用评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出信贷市场,从而使信贷市场暴露在高风险之中。

当经济衰退时,投资者投资房地产的意向减弱,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其资金链紧缩,出现财务危机,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但由于泡沫破灭,房地产企业的市值迅速下降,银行相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为了降低信贷风险,此时银行就不会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造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进一步紧缩。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正文)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正文)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我国加入 W TO ,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首当其冲,最为严峻的就是资产风险管理问题 . 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承担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义务以及市场经济初期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造成的企业风险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内部管理的原因 , 形成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 ,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益。

信贷风险管理是随着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并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而引入的一项重要管理模式。

自1 9 9 7 年引入了风险管理观念以来 , 各国有商业银行于1 9 9 8 年起相继成立了资产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改善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 , 力求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化解资产风险,以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监管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 , 风险管理也已经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但是 , 作为一项起步工作,特别是对照目前不良资产占比高的形势,对照当前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要求 , 有许多工作还亟待改善。

笔者拟从存在问题入手 , 就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谈点滴看法,以供商榷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至 2 0 0 1 年 9 月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为 6. 8 万亿元人民币 , 不良贷款为 1. 8 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2 6 。

6 2 % 。

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 % 左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世界无疑是较高的 , 尽管通过了多种手法抓清收盘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良资产占比仍然高居不下,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这其中除了经济环境、历史遗留等因素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 认识不到位。

由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新工作,加上目前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清收、保全不良资产,因而在基层中普遍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主要表现为: 1 、有些银行领导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1. 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在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机构只注重信贷的扩张和利润追求,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和管理。

这导致了信贷风险的积累和爆发。

2. 信贷审批流程不规范一些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缺乏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导致借款人信用状况不佳的贷款得以通过审批,增加了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

3. 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同时,对于已存在的不良贷款,一些商业银行的处置手段和方法也相对滞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二、应对策略1. 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将信贷风险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2. 规范信贷审批流程商业银行应对信贷审批流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确保所有贷款申请都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经验,建立起科学的信贷审批模型,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合理控制信贷风险。

3.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起全面、及时的风险防控机制。

可以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

4. 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对于已存在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转让、拍卖等,尽快变现不良资产,减少资产损失。

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分析在当今经济环境中,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领域。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信贷风险的现状1、信贷风险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呈现上升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逾期贷款增加: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恶化,导致逾期贷款增加。

(2)不良贷款上升: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影响,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导致不良贷款上升。

(3)担保链风险加大:在制造业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担保的情况,一旦其中一个企业出现违约,将会对整个担保链产生重大影响。

2、信贷风险类型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信贷风险类型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制造业企业的产品价格、成本等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2)信用风险:由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损失。

(3)流动性风险:由于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差,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产生重大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1、加强信贷投放前的尽职调查在信贷投放前,商业银行应加强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因素,以降低信贷风险。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尽职调查:(1)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等各个环节,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2)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

(3)企业的市场前景和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前言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具有转移信贷风险、优化银行业务结构等多种优点,已经成为国际上主流的资本市场创新方式之一。

我国的商业银行发起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自1999年起得到了相应的探索与推广,并在2005年正式纳入了中国证监会的注册管理范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前景、发展现状、国际经验和风险防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仍处于初步阶段,但未来几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逐渐规范并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了购买者的信心,为市场的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持续扩大的信贷市场中,各类机构面临的融资需求不断上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为这些机构提供更加灵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最后,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国外投资者的参与较以往更加方便,为推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起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据统计,2019年前9个月,我国共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3579只,累计规模超过1.2万亿元。

从发行结构来看,主要是以资产支持证券(ABS)为主,其中房地产ABS占比较大。

从发行主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一直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主要发起者,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

虽然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市场规模尚不足以形成真正的流动性,交易价格波动较大,使得投资者难以选择合适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另一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仍有一定的空间,例如衍生信贷资产证券化等。

国际经验信贷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美国在80年代后期推出了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随后欧洲、亚洲等地的国家纷纷效仿,发展了各种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最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 精品

最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 精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多次爆发,信贷风险对于银行业的危害之大开始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江苏省2015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在增加,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4左右,波动幅度不大,说明银行机构在多年经营中对风险控制有一定的管理办法,但成效不高。

尤其是无锡市近年爆发的钢贸、尚德等金融风险,导致2015年无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分析了其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江苏整体的商业银行业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贷风险;大数据;风险控制1江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11江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况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特指信用风险,指银行在放款后,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贷款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一旦产生,已发放贷款会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对银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由信贷风险的定义和特点可以看出,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会面临的主要风险,借款人是指向其贷款的企业客户或者个人客户。

随着多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信贷风险对于银行业的危害之大开始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形态的变化使得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也一直在不懈努力中稳健运行。

江苏省2015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和净利润总额、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率数据见表1。

12无锡市的信贷风险情况随着近年来无锡经济的发展,无锡市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具体数据如图1。

尽管贷款数额在增加,不良贷款率仍不容乐观。

2015年8月,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在无锡市银行业座谈会上指出,无锡近年来爆发钢贸、尚德等金融风险,导致2015年无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2016年无锡统计年鉴的数据还显示,2015年无锡市金融业增加值仅占的56,低于全省63的水平;同时全市信贷增速连续多年全省垫底,无锡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全市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浅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管理纵横浅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王冠(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摘要: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中小企业存在资产规模小、经营风险高、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担保机制都不够完善,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仍存在很大的风险。

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在处理中小企业信贷过程中的信贷风险和对应防控措施,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此降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特征在上个世纪中期,由于我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建立了,这些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以及员工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与大型企业存在很大差距。

同时,中小企业资金储备有限,主要获得资金的方式就是长期借贷,与商业银行打交道必不可少,而在商业银行分析这些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时,上述问题都导致商业银行准确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也无法有效评价企业的还款能力,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进行监管时面临较大困境,中小企业自身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商业银行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后,在信贷回收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风险。

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其潜在的坏账风险,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往往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包括实地调查、客户交流以及借助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等等,这些都会付出很更高的成本,导致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国有大中企业。

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一般选取财务报表数据和定性指标进行分析,过于重视对企业的定量分析,往往会忽视不同规模企业存在的误差。

此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上市,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可能不真实,导致商业银行很难判断中小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得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信用评级结果,甚至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好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信贷风险。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信贷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为其提供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各种因素,并探讨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本研究也旨在为相关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视角,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模式,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通过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信贷风险,从而提升信贷业务的效益和稳健性,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还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和法规,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现状及风险
乔文瑄刘冰玉河南师范大学
【摘要】全球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表示,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世界危机的引爆点。

原因是“信贷快速增长———而增长并不是仅仅通过传统的银行融资渠道,很大部分是通过既不受政府监管又没有政府担保的未受管制的“影子银行”。

现在泡沫正在破灭,而担心金融及经济危机的理由是实际存在的。

”我国的商业银行借贷资产是如何操作管理的?现在借贷面临的风险又有哪些?
【关键词】商业银行借贷资产借贷风险解决对策
银行信贷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一个中心环节,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效益的主要来源,因而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就成了增强盈利能力,这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总体经营的成败。

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信贷业务经营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越来越大的风险,因此对信贷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决策风险、政策原因和社会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首要任务。

1990~2003年国有银行的资产盈利率持续下降,一方面,信贷资产以很高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迅速下降,信贷规模和盈利水平呈反向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在恶化。

2004年以后,国家开始对商业银行进行改
革。

但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要从两方面进行控制:一方面要通过银行自身的努力,提高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引起政府的、社会的重视,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析1.内部原因。

首先,银行的决策引起的风险会影响信贷资产。

决策风险主要来自银行本身,也是产生信贷资产风险的关键原因。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责任还在于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时决策不当而致。

一是放贷前风险预测主要以经验判断为基础。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贷前风险度量技术主要是专家法和信用评级法。

专家法是专家依靠自身具有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风险分析,但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因此专家法存在着风险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的问题。

信用评级法虽然也为风险评估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但是它不能即时反映风险,。

二是贷款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准确性。

我国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对信用状况了解及记录不充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失信行为的大量发生、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加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其次,银行自身管理薄弱致使信贷业务潜在风险增大。

有的银行制定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三查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形同虚设。

有的贷前调查不严格;有的不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不讲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贷时审查不严格,权力过于集中;贷后检查又不得力,重贷轻管思想严重。

此外,银行之间缺乏密切协作,未能形成一套保障银行资产安全的整体运作、协调配合体系。

银行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很容易造成工作的失误,给银行信
贷资金带来风险。

2.外部因素。

一方面,由于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使银行管理者对信贷资产缺乏经营意识和效益意识。

一是指令性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政府为扩大内需,扭转宏观经济形势,人民银行也制定了有关指导原则,鼓励各商业银行发展信贷资金业务。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现象。

不少银行为完成贷款任务,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贷款资金;二是银行在过去发放的许多政策性贷款基本上都成为不良贷款。

管理部门往往出于自身考虑,常常命令银行发放一些专项资金贷款,由于银行受到干预和控制,就不得不向一些建设项目或企业被动贷款,这些贷款往往都会形成风险。

另一方面,社会约束不完善。

主要因为:一是法制不完善。

银行虽然建立了担保抵押制度,但抵押物品产权难以界定,抵押拍卖和银行处置缺乏法律依据,抵押物难以变现。

一旦信贷资金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资产风险的重要环节。

二是社会信用观念淡薄。

企业或个人往往贷后缺乏还款意思,导致银行贷款难以追索,资金大量流失。

三是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

目前,国内一些银行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的联动机制。

有的银行内部的各部们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地办理各不相同的消费信贷业务,增加了贷款资金风险。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建议1.多方参与管理,共同为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1完善企业破产、贷款呆账准备金等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破产程序,依法破产,对企业破产前的资产转移作出严格限定,对破产企业有关人员追究责任并对其破产后的生活和工作作出限制。

用法律规范企业转移资产行为,对集团内成员间资金、资产转移行为,要追究集团内相关成员的连带责任。

同时,针对呆账准备提取水平过低、提取方式单一、提取范围过窄和银行对准备金的提取、核销缺乏自主权的问题,将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提取与贷款分类制度与企业的经营利润挂钩。

1.2加大改革力度,推行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分开经营。

当前,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应加快步伐,特别是加大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做到责任相互监督,为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提供体制保证。

建议推行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分开经营模式,真正落实商业银行的商业化,防止发生新的因政策性贷款而产生的新的呆坏账。

1.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和风险补偿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面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库和网络查询系统,;二是建立健全对失信客户的制裁体系;三是对失信“黑名单”企业,停止办理金融业务。

完善信贷资产风险补偿机制,可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督促企业参加各类保险,提取风险基金等手段,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有效。

2.推行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科学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和完善的授后监控及风险预警系统。

2.1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

授信业务组织架构的合理与否,将会给管理制度以极大的帮助,对减少整个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大有好处。

建议将授信业务营销与审查审批相分离,其中业务营销部门负责目标客户选定、授信产品制定和风险分析、提出授信申请;授信业务审查审批实行独立垂直管理。

授信审查委员会负责正常类授信业务的风险审查,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负责问题类及潜在风险较大的授信业务审查。

2.2科学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

我国银行业现有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围绕的重点是客户最终还款能力。

科学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要求在行业和管理风险分析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全面财务分析,预测客户的借款原因与还款能力,为客户授信额度的确定做依据,并且对客户和具体授信业务分别进行评级:对客户风险评级包括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财务报表质量和客户行业以及其相对地位的评价;对授信业务评级是在客户风险评级的基础上增加担保评价、授信目的与结构评价、国家风险评价等因素。

2.3完善的授后监控和风险预警系统。

授后管理一向是国内银行授信业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所以应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以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实现贷后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一是加强企业贷款风险监测,严格贷款风险预警的责任。

建立健全贷款企业各方面情况的报告制度,做到预警风险早预报;二是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对已办理有效抵押手续的,依法行使抵押权利;对未办理抵押手续的,主动参与企业改制;对企图借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的要依
法制止改制方案的实施,对不听劝阻的,应采取法律手段保全银行资产。

参考文献:
KennethRa。

oza,《中国会成为下一个欧盟吗?》,福布斯中文网。

2012年12月.
李彬彬,《法制与经济》,2011年7月.
吕贤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2008年.
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年6月.46财税金融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