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各部位常见的致病菌

合集下载

致病菌分类

致病菌分类

致病菌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在人类和动植物中广泛存在。

致病菌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例如形态、生物学特征、病原性等,我们可以对致病菌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分类及其特点。

一、按照形态分类1. 球菌:球菌是一类圆形、球形或短椭圆形的细菌,常见的球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2. 杆菌:杆菌是一类长而细长的细菌,形状类似于棍子,常见的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3. 弯曲菌:弯曲菌是一类形状弯曲或螺旋状的细菌,常见的弯曲菌包括幽门螺杆菌、布氏杆菌等。

二、按照生物学特征分类1.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是指细菌在革兰染色中呈现紫色或蓝色的细菌,其细胞壁富含乳酸和羟脂酸,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2.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是指细菌在革兰染色中呈现红色或粉红色的细菌,其细胞壁富含脂多糖和脂蛋白,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三、按照病原性分类1. 传染病菌:传染病菌是指能够引起传染病的致病菌,常见的传染病菌包括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

2.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能够寄生在人体或动植物体内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疟原虫、钩虫等。

四、按照耐药性分类1. 耐药菌:耐药菌是指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耐药性的致病菌,常见的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结核菌等。

在现代医学中,对致病菌的分类和研究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致病菌进行分类研究也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致病菌的分类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致病菌的危害。

希望通过对致病菌分类的介绍,可以增加大家对致病菌的了解,提高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2000字】第二篇示例:致病菌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1. 简介条件致病菌,也称为病原微生物,是一类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空气、土壤、水源以及生物体内,如动植物、人类等。

条件致病菌主要通过感染宿主的方式,进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2.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2.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肠道的共生菌。

然而,某些菌株具有致病性,并且能够引起人类疾病,如肠道感染、膀胱感染等。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粪便、污水等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食物、饮水、接触感染等。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和环境中的细菌,常见于皮肤和鼻腔。

大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体无害,但某些菌株能够引发感染,导致皮肤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感染的表皮伤口、输液器等。

2.3 沙门菌(Salmonella)沙门菌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肠道感染的细菌。

人类感染沙门菌主要是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如生熟不洁的肉类、蛋类、奶制品等。

沙门菌感染常引发食物中毒,表现为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

3. 条件致病机制条件致病菌引起疾病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毒力因子条件致病菌通常具有一系列毒力因子,包括外毒素、内毒素、附着因子等。

这些毒力因子能够破坏宿主的细胞结构,干扰生物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

3.2 宿主因素宿主的免疫功能状况是决定感染发病的重要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幼儿、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更容易感染条件致病菌,并出现严重的病症。

3.3 环境因素条件致病菌的生存和传播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一些细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能够迅速繁殖,增加感染的风险。

例如,食物中的沙门菌就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迅速繁殖,引发食物中毒。

常见细菌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常见细菌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常见细菌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细菌是生物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微型有机体,无论是在大自然中,还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细菌都是无处不在的。

细菌有些是食品中的有益微生物,有些则是病原菌,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细菌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皮肤、鼻腔和口腔等部位。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它的抵抗能力很强,但一旦身体免疫力低下或者伤口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会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疾病。

例如皮肤感染、肺炎、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等。

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源和动物内脏等地方。

在自然界中,大肠杆菌是一种有益细菌,帮助分解食物和维持肠道内的微生物平衡。

但是,某些菌株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例如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中含有大肠杆菌,会引起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此外,大肠杆菌也是耐药菌的代表之一,常常因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

三、链球菌链球菌分为A、B、C、D四种群体,其中A、B、C群是人体常见的致病菌。

咽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等疾病都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此外,链球菌也能引起严重的心肌炎和肾脏病。

预防链球菌感染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持个人卫生和加强免疫力。

四、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和人体的关系比较复杂,它是一种RNA病毒,可以进入人体细胞,引起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但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使得它难以被根治,而且每年都会发生新的疫情。

建议大家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减少病毒传播和发生。

五、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致病菌,很多人在切割手指或者有皮肤创口时会感染。

葡萄球菌会产生毒素,引起皮肤发炎和脓疮。

此外,葡萄球菌也是医院内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容易引起医院感染和死亡。

以上细菌只是人类接触最多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细菌在环境中也会造成不同的危害,因此要保持好卫生习惯,注意预防接触细菌的途径。

另外,正确使用抗生素也是防范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医生开的抗生素按期完成一般不需要过度用药。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flora disequilibrium
寄生于正常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
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 超出
正常范围的现象。
便成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Pathogenic Conditions of Opportunistic Bacteria
1. 寄生异位
parasite dislocation
2. 菌群失调
flora disequilibrium
3. 机体免疫力下降
immunity decli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Bacteria
北京大学医学部
病原生物学系
徐国民
XGM410@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Bacteria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寄生于正常人体表及 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 生物群体,正常情况下对 人体有益无害。
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
1. 2. 3. 4. 5.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肿瘤作用 生长与衰老
条件致病菌
Opportunistic Bacteria
基本概念
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
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可
被打破,或正常菌群离开
原来定居部位, 或机体免
疫力下降等原因, 原来不
致病的正常菌群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在人体的分布
Flora distribution in the human body
部位
皮肤
主要菌类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 白色念珠菌。 口腔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白 喉杆菌、白色念珠菌、放线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胃 一般无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 类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 菌、白色念珠菌。 泌尿生殖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分枝杆菌、大肠杆菌、 类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

常见致病菌

常见致病菌
0.85,在氧气和二氧化碳充足的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迅速,能产生大量毒素。
沙门氏菌中毒主要是因为摄食了一定量活菌,这些活菌又在人体内生长繁殖所引起。一般来说, 当食物中含菌量在105~108CFU/g的范围内即可引起食用者中毒。而食入致病力强的沙门氏菌2× 105CFU/g即可发病,食入致病力弱的沙门氏菌108CFU/g也可发病。肠道内大量的菌体崩解后,其 细胞壁所含的脂多糖释放出来,形成内毒素,内毒素对肠道粘膜、肠壁及肠壁的神经、血管有强 烈的刺激作用,造成肠道粘膜肿胀、渗出、粘膜脱落,因而中毒症状表现出呕吐、腹痛及不同性
污染途径
1,人接触污染:人的鼻、咽、肠道内带菌率为20%-30%,人体携 带的病原菌可以污染各种食品; 2,带有病原菌的乳汁; 3,被污染的畜禽肉:畜禽局部患有化脓性感染时,感染部位的葡 萄球菌可以造成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有数据显示屠宰后鸡体表 带菌率43.3%,鸭体表带菌率66.6%
备注
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
性腹泻,腹泻次数有时可达10多次,低热或不发热;许多病人同时有呼吸道症状。
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分解糖类,被污染的食品没有明显的腐败现象,蜡样芽孢杆菌某些菌株能产生 肠毒素,其产生的肠毒素可分为耐热与不耐热两种,耐热肠毒素多在米饭类食品中产生,能致呕
吐性胃肠炎,不耐热肠毒素可在各类食品中产生,能致腹泻性胃肠炎,以腹痛和腹泻为主要症 状,一般蜡样芽孢杆菌浓度达到105-108cfu/g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致吐毒素,30℃是致吐毒素产 生的最佳温度条件,呕吐毒素导致的发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仅为0.5-5小时,症状与金黄色葡萄球 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症状相似,耐热的呕吐毒素须在126℃90分钟的条件下才能被破坏,短时间无 法破坏其活性,腹泻性型肠毒素是一种不耐热蛋白质,55℃加热10分钟其活性保留26%,80℃加 热10分钟,活性完全丧失,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可将其灭活,腹泻型食物中毒往往是未完全灭活 的蜡样芽孢杆菌在小肠中产生腹泻型肠毒素所引起,一般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

金葡菌菌落特征

金葡菌菌落特征

金葡菌菌落特征金葡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皮肤、鼻腔、口腔、肠道等部位。

它是人类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皮肤感染、食物中毒、败血症等。

因此,对金葡菌的特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形态特征1. 形态:球形或椭圆形细菌。

2. 大小:直径为0.5-1.5微米。

3. 排列方式:成群或串珠状排列。

4. 颜色:在培养基上呈灰白色至金黄色。

二、生理特征1. 好气性:金葡菌是好气性细菌,需要氧气生长。

2. 原核生长:金葡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器和真核基因组。

3. 好盐性:金葡菌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长,适应盐浓度高达10%以上的环境。

4. 好耐热性:金葡菌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

三、菌落特征1. 形态:金葡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清晰,中央稍微凹陷。

2. 颜色:金葡菌在培养基上呈灰白色至金黄色。

3. 质地:金葡菌的菌落质地较硬,表面光滑。

4. 气味:金葡菌的菌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有人形容为酸臭味或芝士味。

四、生化特征1. 酶活性:金葡菌具有多种酶活性,如蛋白酶、凝血酶等。

2. 碱性磷酸酶阳性:金葡菌具有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可以用来区分其他细菌。

3. 耐受青霉素:金葡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耐受性,需要使用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五、致病机制1. 黏附能力强:金葡菌具有强的黏附能力,可以附着在人体表面和黏膜上。

2. 分泌毒素:金葡菌分泌多种毒素,如α-毒素、β-毒素等,对人体细胞和组织具有破坏性。

3. 能够形成生物膜:金葡菌能够形成生物膜,使得抗生素难以进入细胞内部进行杀菌。

4. 产生耐药性:金葡菌能够产生多种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六、总结金葡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菌落特征、生化特征和致病机制。

对于金葡菌的了解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感染疾病。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一、人体中的常见的致病菌:1、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

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

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寄居于肠道内。

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

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

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

引起院感的病原体常见院感病原体及其特点

引起院感的病原体常见院感病原体及其特点

引起院感的病原体常见院感病原体及其特点引起院感的病原体:常见院感病原体及其特点引言:医院是人们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地方,然而,由于环境复杂、人员众多等因素,病原体可能会在医院内传播,引起院内感染(院感)。

了解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及其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及其特点。

一、细菌类院感病原体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常定植于鼻腔、皮肤等部位。

它可引起多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血流感染等,还能产生一些外毒素,如肠毒素和TSST-1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

2.肠杆菌科细菌(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它们可引发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尤其在医疗环境中易发生耐药菌株的传播,产生多重耐药(MDR)菌株,对抗生素治疗造成挑战。

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等环境中,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假单胞菌可导致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血流感染等,并且在耐药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常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二、真菌类院感病原体1.白色念珠菌属(Candida albicans)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真菌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口腔、消化道和生殖道等部位。

它可引起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等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

2.曲霉菌属(Aspergillus)曲霉菌是常见的真菌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植物等。

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引起人体呼吸道感染,如曲霉病和支气管肺曲霉病等。

曲霉菌对某些抗真菌药物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三、病毒类院感病原体1.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莫拉菌的临床分析

莫拉菌的临床分析

莫拉菌的临床分析莫拉菌(Moraxella),也被称为莫拉雷管菌(Moraxella catarrhal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属于副流感杆菌科的一员。

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等部位,常见于鼻腔和咽喉以及中耳部位。

本文将对莫拉菌的临床表现、常见感染部位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莫拉菌的临床表现可以多样化,取决于感染部位。

最常见的疾病是中耳炎,尤其是儿童中耳炎。

中耳炎是由于莫拉菌感染致使耳腔内积液和炎症反应引起的。

患者可能出现耳朵疼痛、耳聋、发热等症状。

此外,莫拉菌还可以引起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莫拉菌的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等部位。

在上呼吸道中,莫拉菌可引起鼻窦炎、咽炎和扁桃体炎等疾病。

在泌尿道方面,莫拉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尿路感染和膀胱炎。

此外,在消化道中,莫拉菌也可引起胃肠道感染,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对于莫拉菌感染的治疗,常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

然而,由于莫拉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单一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可能有限。

目前,联合用药和选择性使用强力抗生素常被用于抗莫拉菌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和嗪酰胺)、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治疗疗程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具体病情来确定,一般需持续7-14天。

除了药物治疗,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时遮掩口鼻、避免接触感染源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而言,莫拉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常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等部位。

其引起的感染疾病主要有中耳炎、鼻窦炎、膀胱炎等。

在治疗上,联合用药和选择性使用强力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预防上,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免疫力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莫拉菌感染,及时就医和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b族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

b族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

b族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
b族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于人体的口腔、呼吸道和生殖道等部位。

它是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皮肤感染等。

脱氧核糖核酸(DNA)则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当涉及到b族链球菌的脱氧核糖核酸时,可能是指该细菌的基因组中所含有的DNA。

这些DNA分子携带了b族链球菌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细菌的生长、代谢、致病性等特性。

从科学角度来看,研究b族链球菌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这种细菌的遗传特性,从而有助于开发针对该细菌的药物和疫苗。

通过分析b族链球菌的DNA序列,科学家们可以揭示这种细菌的基因组结构、突变情况以及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

这些信息对于预防和治疗b族链球菌感染至关重要。

此外,从临床角度来看,了解b族链球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b族链球菌DNA,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感染,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因此,对b族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理解和预防该细菌感染,也有助于改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总之,b族链球菌的脱氧核糖核酸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这种致病菌的特性以及防治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实践的多个领域。

致病菌名词解释

致病菌名词解释

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下面对几种常见的致病菌进行解释: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肺炎、腹泻、痢疾、结核病等。

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病毒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流感、肝炎、艾滋病等。

常见的致病病毒有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真菌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皮肤真菌病、肺真菌病等。

常见的致病真菌有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寄生虫
寄生虫是一类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常见的致病寄生虫有疟原虫、血吸虫、包虫等。

致病菌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如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引起不同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致病菌的传播,需要加强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减少致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病人,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疾病的加重和扩散。

常见部位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病原菌

常见部位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病原菌

04
导管相关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 也是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病原 菌之一。它可引起尿路感染、
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疾病。
大肠埃希菌
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在特定情 况下可引起尿路感染、败血症、心 内膜炎等疾病。
克雷伯菌属
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 疾病,是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病原 菌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变种
具有多重耐药性,对甲氧西林、万古霉素等常用抗生素耐药。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种广泛耐药的细菌,可引起严重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肺炎等疾病。
02
血流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是引起血流感染最常见的 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肺 炎、败血症等。
大肠埃希菌
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当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 起败血症、泌尿生殖道感 染等。
铜绿假单胞菌
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常引 起皮肤、呼吸系统和血液 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皮肤、骨骼和呼吸系统感染等。
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
近年来MRSA感染逐渐增多,CA-MRSA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一种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可引起肺炎、支气 管炎、肺脓肿等疾病。
肺炎克雷伯菌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
01
具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
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
02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治疗难度大。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变种
03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致病菌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致病菌

人体各部位常见得致病菌一、人体中得常见得致病菌:1、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就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得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与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与伤口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得特点就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存在于口、鼻、咽与肠腔内。

链球菌得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与粪链球菌就是常见得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与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得透明质酸、纤维蛋白与其她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得倾向。

脓液特点就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典型得感染就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绿色链球菌就是一些胆道感染与亚急性心内膜炎得致病菌。

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与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寄居于肠道内。

对维生素K得合成有重要作用。

它得单独致病力不大,若与其她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得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得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常寄居于肠道与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得重要致病菌,特别就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得绿脓杆菌败血症。

绿脓杆菌感染得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与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与大面积烧伤感染得致病菌之一。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脓液具有特殊得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得专性厌氧菌、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得病原体之一、具有临床意义得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与消化链球菌等多种。

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得腔道,特别就是胃肠道(结肠内得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得正常菌群。

常见细菌名称大全

常见细菌名称大全

常见细菌名称大全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则可能引发疾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细菌的名称,但是很多人对这些细菌的了解并不深入。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名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微生物。

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肠道菌群的一员。

它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广泛存在,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

大肠杆菌对人体有益,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产生维生素K,同时还可以抑制一些有害细菌的生长。

然而,某些菌株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等疾病。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球形细菌,常见于人体的皮肤和鼻腔内。

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

3.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引起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速度较快,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

目前,结核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和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4. 梭菌。

梭菌是一类产芽孢的细菌,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干燥性。

它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中,也可在动植物体内找到。

梭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较大,它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肠道感染等疾病。

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梭菌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

5. 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是一种引起志贺氏菌痢疾的病原菌,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志贺氏菌感染后会引起急性肠道感染,患者常表现为腹泻、发热等症状。

志贺氏菌痢疾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6. 梭状芽孢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它在土壤和水中广泛存在。

梭状芽孢杆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梭状芽孢杆菌的防控工作,以确保食品的安全。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 电 镜 扫 描 图 )
结 肠 腔 内 正 常 菌 群
4. 生理作用:
①生物拮抗(antagonism) ②营养作用 ③免疫作用 ④抗衰老作用 ⑤抑癌作用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①生物拮抗(antagonism) 生物拮抗机制
A.竞争黏附(占位性保护)作用 竞争上皮细胞表面受体,形成生物膜,使外来菌不能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链球菌 ✓Beta-溶血、触酶阴性呈链状或成对排列的球菌 化脓链球菌(PYR+)任何数量都要报告 患儿标本检查有小溶血环并鉴定B群-溶血链球 菌,任何数量都要报告 优势菌时,有意义数量的Beta-溶血链球菌 不要报告小菌落的beta-溶血链球菌或F群链球 菌,因为这些菌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
5、前尿道正常菌群
表皮葡萄球菌 JK群棒状杆菌 肠球菌 奈瑟菌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二.不同系统的常见致病菌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一)呼吸系统常见病原菌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常见呼吸道重要致病菌 ✓链球菌 ✓苛养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双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葡萄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4、阴道正常菌群
女性生殖器从幼稚到成熟过程中就有 微生物栖居和定植,大致上包括产黑色 素类杆菌、卟啉单胞菌、普氏杆菌、类 杆菌、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 菌等十几种细菌为正常菌群。
乳 杆 菌 大肠埃希氏菌 拟杆菌属 肠 球 菌 属 奈瑟氏菌属 厌 氧 球 菌
人体正常菌群与常见致病菌
且不断“训练”它,让它增加“分辨敌我”的能 力。正常菌群释放的内毒素等物质可刺激机体免 疫系统保持活跃状态,是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 重要组成部分。

机会致病菌名词解释

机会致病菌名词解释

机会致病菌名词解释
机会致病菌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原本存在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环境菌群中,因为某些原因 (如免疫力下降、手术、抗生素滥用等) 导致菌群失调或环境变化,使得这些细菌有机会大量繁殖并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包括:
1. 大肠杆菌:常见于肠道内,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肠道菌群失调或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可引起腹泻、尿路感染等。

2. 葡萄球菌:常见于皮肤和黏膜表面,但在免疫力低下或伤口感染时,可引起疖、脓疱病等。

3. 铜绿假单胞菌:常见于土壤和水中,但在医院内感染中较为常见,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4.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常见于口腔、肠道、阴道等处,但在免疫力低下或抗生素滥用时,可引起口腔、皮肤、内脏等部位的感染。

机会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
1.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2.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传播。

3. 食物传播:通过被污染的食品传播。

4. 水源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水源传播。

为了预防机会致病菌的感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消毒。

2. 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特别是生冷食品。

3. 避免滥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4.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机会性致病菌的名词解释

机会性致病菌的名词解释

机会性致病菌的名词解释机会性致病菌是指那些通常不会引起疾病,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感染源暴露等)才会引发感染和疾病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存在于周围环境中或人体内,与人类长期共存。

一般情况下,机会性致病菌并不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但当宿主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它们会乘虚而入,引发感染。

机会性致病菌包括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

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细菌有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这些致病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但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引发感染。

例如,肺炎链球菌是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一员,它在正常情况下只会导致呼吸道感染,但在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中,它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肺炎。

机会性致病真菌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

这些真菌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等,也存在于人体内的消化道、呼吸道等。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有效抑制这些真菌的繁殖和感染,但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时,这些真菌就有可能扰乱身体内部的平衡,引发感染。

相比于细菌感染,机会性致病真菌感染往往更为严重,并可能引发内脏器官感染,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构成威胁。

机会性致病病毒则包括巨细胞病毒、庆大霉素病毒等。

这些病毒普遍存在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曾感染过这些病毒,但免疫系统正常的人体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感染。

而在免疫系统受损时,这些机会性致病病毒可能引发感染而导致疾病,尤其是对于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受到这些病毒的感染。

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能力通常取决于宿主免疫系统的状态。

当人体免疫力减弱时,机会性致病菌有机会侵入人体,繁殖并引发感染。

人体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可以是天生免疫缺陷、疾病、药物使用、手术创伤或长期慢性疲劳等。

例如,免疫力低下的艾滋病患者,由于体内机体免疫系统被HIV病毒击垮,就会导致机会性致病菌频繁感染,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预防机会性致病菌引发的感染,提高宿主免疫力是关键。

人体正常菌群

人体正常菌群

人体正常菌群1.皮肤:葡萄球菌属、JK群棒状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厌氧G+2.口腔:溶链、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乳酸杆菌、类白喉、厌氧G+3.鼻咽腔:葡萄球菌属、溶链、肺炎链球菌、流感、大肠、念珠菌属、腺病毒4.眼结膜:表葡、Jk棒状杆菌、丙酸杆菌5.阴道:乳酸杆菌、JK棒状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奈瑟菌属、肠球菌、厌氧球菌6.肠道:大肠、产气、变形、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消化球菌、产气荚膜菌、白色念珠菌、艾柯病毒、腺病毒7.前尿道:表葡、Jk棒状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肠球菌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又称为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是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致病条件为:①定居部位改变某些细菌离开正常寄居部位,进入其他部位,脱离原来的制约因素而生长繁殖,进而感染致病。

②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常菌群进入组织或血液扩散。

③菌群失调。

例如:大肠杆菌是肠道的重要正常菌群,侵入到血液,引起败血症;其侵入尿路有可能引起尿路感染。

肠道的正常菌群由于某种原因移居至尿路,可引起泌尿系感染,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约占60%~8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等。

另外,肠道正常菌群肠球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其定植部位改变时,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

临床上常见的菌群失调症有:①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偶尔发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脓毒血症;②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生长旺盛并侵入组织发生肾炎或膀胱炎;③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也可发展成全身感染;④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一种肠毒素及细菌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

所以,当拿到一张微生物报告单时,要结合病史和患者症状、体征判断是感染部位的正常菌群还是所致感染的病原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致病菌一、人体中的常见的致病菌:1、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

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

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寄居于肠道内。

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

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

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

其致病条件是:当某些原因(如血液供应障碍、组织坏死、需氧菌共生等)造成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便有利于无芽胞厌氧菌的繁殖。

在机体许多封闭部位,单纯厌氧菌可造成感染,但多数厌氧菌是与其他需氧菌共生而引起感染的。

厌氧菌感染脓液有恶臭。

目前有效的治疗药是甲硝哒哇(灭滴灵)。

二、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1、肉毒杆菌:偏爱高蛋白食物。

肉毒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在土壤、动物粪便等地方经常可以见到它。

它尤其喜欢肉肠、火腿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同时在豆制品和煮熟的黄豆、豆酱类食品中也可能含有。

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因自制发酵肉制品而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

2、沙门氏菌:多在动物性食品中出现。

它是导致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元凶之一,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

它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包括禽畜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如果没有彻底加热,则可能感染。

美国曾多次出现大规模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包括鸡蛋等。

3、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乳类、肉类和剩饭等。

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大,比如前两年曾出现速冻水饺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事件,其原因在于原料肉在切割加工过程中染菌或操作人员带菌。

4、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海产品。

它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

如今,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已排在第一位,内陆地区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呈上升趋势。

5、大肠杆菌:常在肉类、乳品、生蔬菜、海鲜等食物中出现。

大肠菌群不一定都会致病,但其家族中也有一些“危险分子”,比如导致日本“雪印”乳品倒闭的大肠杆菌O157:H7,导致德国数十人死亡的大肠杆菌O104:H4。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

一般所说的致病菌指的是病原微生物中的细菌。

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数量及侵入门户有关。

虽然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甚至有益的,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可以致病。

条件致病菌只在特定条件下致病,如有伤口可以允许细菌进入血液,或者免疫力降低时。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是正常菌群,常可以存在于体表皮肤,鼻腔而不引起疾病,但可以潜在引起皮肤感染,肺炎(pneumonia),脑膜炎(meningitis)败血症(sepsis) 接种(inoculation),指接种源传送到达寄主部位,其包括接种源的降落及到达,真菌孢子或寄生性植物种子的发芽,线虫卵的孵化等步骤。

入侵方式直接侵入(direct penetration),机械压力穿透角质层和表皮细胞的物理方式。

也有分泌酵素溶解或软化角质层的化学方法,通常物理和化学破坏方式并存进行。

特定部位:真菌会经由柱头、幼苗、幼芽、根毛。

自然开孔(natural opening),气孔、皮目、伤口、水孔、蜜管孔和叶柄痕等侵入。

细菌性病害只能经由自然开口侵入。

经媒介者,拟菌质、类立克次体、病毒及拟病毒透过昆虫、线虫、真菌、螨和人类等。

影响病源因子植物年龄增加,抗病性增加。

植物生理会改变入侵途径。

环境干湿会改变入侵途径。

感染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细胞及组织之间建立一种接触的关系,而由寄主获得营养称之为感染。

如果寄主遇到非病原菌入侵细胞时,寄主细胞会产生过敏性反应(hyperentitive reaction),此寄主细胞立即死亡,于是病源无法由寄主获得正常之养分饿死,或死亡细胞有有害物质抑制病菌。

侵害侵害是感染的后期,病菌在感染寄主后,有一病原在内部蔓延,但外表看不出来,即是疾病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然后病原菌生长和繁殖则是侵害。

侵入、感染、侵害是互相延续的,孢子发芽侵入寄主组织,菌丝开始蔓延则是致病过程(pathogenesis),病有病征出现,寄生关系从而建立,可谓之感染(infection),故感染表示寄主组织已被病原菌所缠据(colonization)。

繁殖病毒繁殖最快。

细菌亦可用二裂法繁殖。

每一只雌线虫约可以产生300个卵(eggs)。

病源传播细菌通常利用鞭毛游动。

真菌水声菌有游走孢子(zoospore)可以在水中游泳。

不完全菌之分生孢子(conidia)通常靠风、雨传播。

许多病毒藉昆虫制造伤口而传播。

病源残存病原菌有时靠冬季寄主越冬。

寄主范围广泛的多犯性(polyxeny)病源,如细菌性癌种病菌。

利用本身残存构造越冬,如白粉病菌之囊孢子在囊壳内越冬。

靠寄主残株或病枝条内的菌丝体和细菌越冬,如水稻到热病。

存在土壤内越冬,如高等寄生植物之种子、线虫之卵。

一、人体中的常见致病菌:1、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

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

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寄居于肠道内。

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

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

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

其致病条件是:当某些原因(如血液供应障碍、组织坏死、需氧菌共生等)造成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便有利于无芽胞厌氧菌的繁殖。

在机体许多封闭部位,单纯厌氧菌可造成感染,但多数厌氧菌是与其他需氧菌共生而引起感染的。

厌氧菌感染脓液有恶臭。

目前有效的治疗药是甲硝哒哇(灭滴灵)。

二、食品中的常见致病菌:1、肉毒杆菌偏爱高蛋白食物。

肉毒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在土壤、动物粪便等地方经常可以见到它。

它尤其喜欢肉肠、火腿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同时在豆制品和煮熟的黄豆、豆酱类食品中也可能含有。

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因自制发酵肉制品而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

2、沙门氏菌多在动物性食品中出现。

它是导致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元凶之一,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

它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包括禽畜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如果没有彻底加热,则可能感染。

美国曾多次出现大规模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包括鸡蛋等,前不久四川眉山一所学校几百名学生食物中毒也是因为它。

3、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乳类、肉类和剩饭等。

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大,比如前两年曾出现速冻水饺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事件,其原因在于原料肉在切割加工过程中染菌或操作人员带菌。

4、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海产品。

它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

如今,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已排在第一位,内陆地区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呈上升趋势。

5、大肠杆菌常在肉类、乳品、生蔬菜、海鲜等食物中出现。

大肠菌群不一定都会致病,但其家族中也有一些“危险分子”,比如导致日本“雪印”乳品倒闭的大肠杆菌O157:H7,导致德国数十人死亡的大肠杆菌O104:H4。

临床常见致病菌概述临床常见致病菌(不包括真菌):(1)分几大类和各类所包含的具体细菌种属;(2)生化鉴定要点;(3)各自的主要临床意义。

常见致病菌表1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属分类及常见种属;根据凝固酶实验分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中间和猪),和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里昂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等生化鉴别:葡萄球菌与链球菌鉴别,葡萄球菌单双葡萄状排列,链球菌单双链状排列,除形态外,葡萄球菌触酶阳性,链球菌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