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锁链的应用–水平面(垂直轴)
诱发躯干旋转控制训练
闭锁链的主动随意运动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干预思路
1、控制关键点 2、多样化手法来提高本体感受觉。 3、稳定持续的的压力。 4、抑制与促通核心稳定技术
(静态制动、动态诱发) 5、感觉输入和整合闭锁链技术的合 理使用。 6、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课程内容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 • 不随意运动型临床表现特征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评估分析思路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治疗技术
神经传导系统 肌肉骨骼系统
运动元素
功能维持位
膝关节90度
髋关节90度
踝关节90度
正确坐姿功能位
人体三角支撑稳定示意图
课程内容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 • 不随意运动型临床表现特征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评估分析思路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治疗技术
课程内容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 • 不随意运动型临床表现特征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评估分析思路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治疗技术
不随意运动型主要特征
❖伸肌亢奋 ❖行走和平衡困难 ❖姿势不对称 ❖姿势张力不稳定 ❖缓慢翻腾运动 ❖呼吸浅且不规则
不随意运动型康复难点
1、原始反射迟滞残留表现的异常姿势和 持续表现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 2、肌张力变化的不随意运动,表现在核 心稳定和姿势稳定性差。造成运动功能 发育困难。 3、呼吸系统障碍:呼吸浅,且不规则, 难以发音、多伴有构音障碍。
2、反射性深部感觉传导路 传导非意识性的 深部感觉,是传入小脑的深部感觉冲动路径。 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 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多样化手法来提高本体感受觉
01前庭与平衡功能训练 02感觉同化治疗
多样化手法来提高本体感受觉
姿势矫正治疗
渐进抗阻训练
怡普乐信息反馈治疗
人体运动的基本切面与基本轴
1、矢状面(冠状轴) 2、冠状面(矢状轴) 3、水平面(垂直轴)
维持姿势功能位 矫正异常姿势 建立正确运动力线 改善功能
神经促通技术的临床应用
水平面(垂直轴)牵伸旋转
闭锁链的应用–矢状面(冠状轴)
诱发头颈、肩胛带控制
闭锁链的应用–冠状面(矢状轴) 诱发躯干侧方稳定控制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 — 手足徐动
手指花样动作
足-远端肢体不随意动作
不随意运动型 — 手足徐动
徐动型脑瘫的运动形式
不随意运动ຫໍສະໝຸດ Baidu — 肌张力失调
肌张力失调脑瘫儿童中, 绝大多数患儿以不随意的 高肌张力为主要症状。表 现为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Moro反射残存。 肌张力随环境因素影响而 变化。不协调张力从低到 高不断变化,患者表现失 张障碍。难以发展坐、爬、 跪、站等基本功能。
坐基稳定支撑训练
训练方法:牵伸带以三点支撑稳固,分别 固定于坐基支撑点L5~S1处以及双足底中 部,以完成持续,稳定及有效的长坐位牵 拉,同时可配合躯干旋转及手功能的游戏 训练。目的:限制双下肢内收、内旋及足 跖屈内翻畸形,提高躯干、骨盆的姿势稳 定性、增强双下肢的本体感觉输入。注意 牵拉的角度因循序渐进,且防止膝反屈。
.
脑皮层功能示意图 -倒置的人形
中央前回运动 控制区分布图 参与随意运动的 产生和稳定,参 与肌紧张的调节。 参与本体感受器 传入信息的处理
脑皮层功能示意图
在运动功能中,边缘系统、大脑皮 层、下丘脑、基底节、小脑和脑干作为 一个集成单位进行工作,任何部位的损 害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功能紊乱。 通过脑皮层功能示意图,分析其损伤与 核团的功能损害有关,更准确地来说, 是这些核团与前额叶皮质的联系环路障 碍有关,不是简单的小脑损伤。
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轮滑
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训练
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训练
乘马疗法
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训练
上肢协调运动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骑车
钢琴演奏协调训练
协调运动娱乐训练
博 爱 爱 心 鼓 乐 团 训 练
香港演出
构音器官发展训练
构音训练
口腔脱敏
体育运动–意志力训练
.
神经传导系统-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 受损脑发出错误运动指令,脑 皮层感觉区又不能接受到感觉 信息反馈,低级中枢参与代偿, 异常姿势和错误运动的感觉模 式不断向中枢传递,由此异常 运动模式反复强化,阻碍正常 运动发育过程。
• 根据中枢神经发育可塑性原理, 早期神经促通技术干预和感知 觉机能的再学习,可促通部分 神经通路的重建,能够影响神 经元和突触组织结构的改变和 生理效能。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干预思路
1、控制关键点 2、多样化手法来提高本体感受觉。 3、稳定持续的的压力。 4、抑制与促通核心稳定技术
(静态制动、动态诱发) 5、感觉输入和整合-闭锁链技术的合 理使用。 6、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关键点示意图
头控 肩胛带 躯干 骨盆(髋) 膝关节
足踝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干预思路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干预思路
1、控制关键点 2、多样化手法来提高本体感受觉。 3、稳定持续的的压力。 4、抑制与促通核心稳定技术
(静态制动、动态诱发) 5、感觉输入和整合-闭锁链技术的合 理使用。 6、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持续稳定的压力-渐进抗阻头控训练
前侧和两侧面有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后侧有头颈夹 肌和斜方肌上部纤维。前侧和后侧互为拮抗肌,同一 肌肉的两侧又互为拮抗肌。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1、手足徐动 2、肌张力失调 3、震颤
不随意运动型 — 手足徐动
手足徐动儿童主要表现姿势不对称:头 难以维持中线位、注视困难、张嘴伸舌、 手臂快速外展后伸、通过骨骼固定来控 制运动的速度和范围;躯干呈板块样控 制、骨盆后倾、双膝并拢、显著的手足 握持或指趾的舞蹈样动作。上肢重于下 肢、行走和平衡困难、步履窄小、严重 影响生活自理和接受教育。
1、控制关键点 2、多样化手法来提高本体感受觉。 3、稳定持续的的压力。 4、抑制与促通核心稳定技术
(静态制动、动态诱发) 5、感觉输入和整合-闭锁链技术的合 理使用。 6、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本体感觉传导路径
本体感觉也称深部感觉。传导来自肌、腱、 关节等处感受器的冲动,传向大脑和小脑。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 ,传导意 识性深部感觉,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中央旁 小叶和中央前回 。
头控加压
前后肌群渐进抗阻 侧方支持肌稳定
头颈部重要的支持肌
胸锁乳突肌 乳突肌
斜角肌
头夹肌 斜方肌上部
持续稳定的压力
肩胛带、膝、足踝加压
远端关节闭锁-发展躯干与骨盆稳定训练
反向手支撑伸髋训练
训练方法:患儿反向手支撑,保证双肩对 称,双下肢90°功能位支撑于地面,治疗 师触体帮助患儿维持稳定,且语言指导患 儿完成伸髋训练,10~15个/组 保持10秒/ 个;目的:充分伸髋,抑制STNR反射,诱 发核心肌群在运动时的正确起动,纠正骨 盆侧旋。
闭锁链技术
2)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有两种典型的力作用于 关节,一种是纵向的压缩力,另一种是横向的切变 力,开锁链的运动时关节受横向的切变力为主,闭 锁链运动时,关节所受的力以纵向的压缩力为主。 纵向压缩力伴有摩擦力的增加,这样有利于关节的 稳定。
3)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开锁链的运动只涉及 到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做单关节的运动, 而闭锁 链的运动是多关节的运动,它有多组有控制的协同 肌和拮抗肌参与。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
病原学: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病变部 位在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外系统。 更细致的划分为苍白球/丘脑下核型 和壳核/丘脑型。苍白球病变产生肌 张力增高及运动减少;新纹状体(尾 状核和壳核)损害表现肌张力减低。
神经传导系统-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CNS是控制和协调全身各种功 能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神 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发育 是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基础。 脑高位运动与感觉中枢发出 指令,所有的运动又向中枢 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性输 入。 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和各种 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神经系统 的控制下完成的。是复杂的 反射活动。运动传导途径示 意图。
不随意运动型 — 震颤
1、眼球水平震颤。 2、面部与咽部肌肉受 累,张口,流涎,咀 嚼与吞咽困难,饮水 呛咳,发音单调,口 齿不清,呈“假性球 麻痹”症状,或有惊 奇貌表现。
震颤表现
3、手指细微的颤抖,精细运动笨拙:表现持物 困难、书写困难,字体往往越写越小,称“书 写过小征”。步行呈“慌张步态”。
坐基稳定支撑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干预思路
1、控制关键点 2、多样化手法来提高本体感受觉。 3、稳定持续的的压力。 4、抑制与促通核心稳定技术
(静态制动、动态诱发) 5、感觉输入和整合闭锁链技术的合 理使用。 6、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抑制与促通技术(静态、动态)
交替使用抑制和促通技术,帮助 患儿获得正确运动感觉输入,建 立正确姿势动作范型和高级自动 反应能力,促进和提高控制随意 肌活动的能力是不随意运动型脑 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脑瘫定义
脑性瘫痪不是独立的神经系统损伤 疾病,包括了与运动密切相关的 感觉神经活动: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和本体感受觉,有多种 复杂原因引起的合并有智力低下、 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 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症候的中枢 性运动障碍性疾病。
课程内容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 • 不随意运动型临床表现特征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评估分析思路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治疗技术
儿童现代康复与教育的 重要理念是实现功能回归社会
静态运动感觉认知输入
四点跪
反相手支持(抑制性石 膏和牵伸带使用)
动态压力变换稳定性训练
神经促通技术-手法治疗
• 手法治疗是在抑制异常姿势基础上,诱发牵伸运动 感觉信号同时向皮层运动中枢传递,对肌张力、交 感张力和行为抑制是治疗的首要技术。如1:01牵伸 技术的应用,重量载重、关节挤压、足底扣拍等, 可促进和提高患儿对运动功能的认知和控制随意肌 活动的能力,引发大脑感觉运动功能的整合,帮助 获得正确的肌肉张力感觉和动作范形,诱发主动动 作的出现。在治疗中,髋关节的内外旋松解、屈曲 牵拉、外展内收与外展牵拉、髋关节牵拉和推送、 膝关节牵伸、踝关节内外翻牵伸、足弓推拿松解都 是必做的手法治疗技术。
课程内容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 • 不随意运动型临床表现特征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评估分析思路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技术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
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 表现为手足徐动、肌张力失调、震颤型。 多由ABO或Rh溶血所致,称胆红素脑病。 其肢体不随意运动为主要表现特征。 有意识运动时肌张力异常、累及到远端 肢体的不随意控制失张,面肌、舌肌多 受累,表情怪异,流涎,多见吞咽及语 言障碍,但80%儿童的智力发育较好。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
用PET(正电子发射x射线摄影技术)或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成像)检查, 除了在基底节发现血流降低外,发现前 额叶有低血流改变;部分脑损伤呈弥散 性病变,尤其是左额叶、左顶颞叶受损, 尽管结构性MRI、CT无法看出,但精细的 皮质厚度分析、白质束体积分析、脑功 能成像分析可以看出脑高级皮质功能降 低。
诱发动态自主运动控制
动态三点支撑伸展训练
发展躯干伸展控制训练
髋摆稳定性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干预思路
1、控制关键点 2、多样化手法来提高本体感受觉。 3、稳定持续的的压力。 4、抑制与促通核心稳定技术
(静态制动、动态诱发) 5、感觉输入和整合-闭锁链技术的合 理使用。 6、以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 的康复治疗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儿童康复医疗教学基地——苏州博爱学校
脑瘫定义
儿童脑性瘫痪发病率在1.8‰ 4.5‰。2006年中国康复医学会 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讨论定义为: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 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 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 碍及姿势异常。
感觉输入和整合-闭锁链技术
本体感觉作用于感受肢体空间位置、快速运动、 动作方向和使用力量大小与维持固定能力。这 些感受器存在于肌肉、韧带、关节与关节囊内 的感受器。肌肉和关节组织的系统认知和适应 性改变都需要开锁链和闭锁链的运动方式。
1)开锁链和闭锁链的运动方式是我们日常活动 中无处不有的,如步态的支撑相是闭锁链,摆 动相则为开锁链。 再有提物,踢球是开锁链, 从座椅上站起,引体向上则是闭锁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