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分析):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
2、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3、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由若干个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五个主要环节构成的政策周期所组成的政策运动、发展的政治过程。
4、政策指标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及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
如国民生产指数、总需求指数、人均GDP 等。
5、标准:评估标准又称为绩效标准或决策标准,它是用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备选方案产生的结果的依据,它为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定量或定性的衡量尺度。
政策目标本身往往包含评估的标准或规则,但将一般性的目标分解成可操作性的标准,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效益、效率、充分性、公正性、适当性等。
6、理论预测是根据理论假定以及现在和历史的数据对未来社会状况做出判断。
7、直觉预测指的是分析者从一个猜测的事态出发,然后寻找支持这一猜测的数据和假定,其过程是一个回溯推理的过程。
8、技术可行性: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现有的技术或方法能否使得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二是备选方案(在技术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政策目标9、经济可行性既指一项政策方案的执行能获得财经资源的充分支持,又指方案或项目的执行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或效率,它主要测量方案或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10、成本-效益分析:根据方案或项目的预期结果的成本与收益(经济价值)来评估每种方案或项目的效果,并用货币单位来计量收益情况,需计算每个备选方案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主要用来解决变动的成本和效能的问题。
11、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自考公共政策学
自考公共政策学
自考公共政策学是指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公共政策学
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一种教育形式。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公共政策形成、实施和评估等
方面的学科,主要关注政府的决策过程、公众参与、政策
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公共政策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经
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教育政策等等。
自考公共政策学常见的学习内容包括: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决策流程与政策评估、政策实施与管理、公众参与与
利益调整等。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教材、参加线上课程、参
加考试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自考公共政策学的优点是具有灵活性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进行学习,不受传统教育
形式的限制。
然而,自考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和自
主学习能力,需要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总的来说,自考公共政策学是一种适合那些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公共政策方面有兴趣的人进行学习的方式。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学: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政策内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选择和确定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3.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由谁制定,它的合法化经过什么样的程序,目标群体是谁,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间怎样,执行者是谁,主要的执行手段是什么等在政策文本上有正式规定的特征。
4.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指的是具有不同政策效力的各项公共政策构成的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
5.公共政策的结构:指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及其各要素之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是公共政策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6.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政策子系统(要素)构成的一个政治巨系统。
7.公共政策的主体: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监控的行为者。
8.公共政策的客体: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
9.政府能力:指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
10.治理能力:指政府在一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社会里,运用公共权威,协调各类主体、维持公共秩序、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利益的能力。
11.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一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组织或团体活动要求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12.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3.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学科。
它研究政府如何识别社会问题、制定政策方案、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目标是提供决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所需的知识和方法,优化公共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公共政策学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
它以社会和政治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政府角度分析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并探讨政策对市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和界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领域。
2.政策制定:政府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背景,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可能包括研究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及预测和评估政策效果等。
3.政策实施:政府将制定的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并通过相应的机构和程序来实施。
4.政策评估:政府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或终止。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往往是复杂而动态的,涉及多方利益的协商和权衡,需要政策制定者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
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可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经济方面,公共政策可以调控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
例如,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胀率和利率,支持产业发展,改善就业和收入分配等。
在社会方面,公共政策可以提供公共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保障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政策,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
在环境方面,公共政策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和挑战公共政策学对政府决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决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所需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政策工具,帮助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方案,提高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内涵: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2、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①核心概念: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决策行为都不是静态的和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
而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公共问题)、②次级概念: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政策类型的子概念{外交、国防、经济政策等})③边际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决策)3、《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答: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二、公共政策系统分析1、内容:①系统分析可以看作包括了运筹学,再加上经济上的考虑和目标的调查以及与此有关的方法。
②系统分析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分析可以认为是基于公共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③从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来看,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逻辑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阐释目标、寻找方案、预测效果、构造模型、评估方案。
④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2、作用:①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②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③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④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⑤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其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决策过程理论、诺伊曼的博弈论(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该技能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学的三大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就行为去向而言,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去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二、研究方面: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2、政策系统;3、政策过程。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决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和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体、组织与团体三种类别);2、公正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科学的品格: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科学的品格有四个品格1、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2、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3、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4、注重简单性原则。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①拉斯韦尔, 在1956年的《决策过程》一书中 把政策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 情报、建议、规 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的学生布鲁尔 (Garry D. Brewer)提出了政策过程的六阶段论: 创始、估价、选择、执行、评估、终止。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⑥张国庆把政策过程分为政策问题的形成(包 括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创立政策议程、形成 政策决定)、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 (包含政策终结)。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策采纳、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六个阶段。
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输入:需求与 支 持
政治系统: 决策者对社会进行价值 分配的结构与过程
输出:决策与行动 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公共政策方案
反馈 产出通过与环境的的相互作用
图1: 系统途径模型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途径: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2)该模型的优点 第一,它对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一方面,当政策的支持度 不够时有修改的弹性;另一方面,决策者可以借助环境机制 向民众解释政策制定的目的与手段,从而加强这种支持。 第二,系统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福利、税 收、财政等政策领域。 第三,系统分析理论的主要价值是对十分复杂的政治现象, 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方式。同时,系统分析理论并不像传统 理论那样,强调制度或结构,而是强调过程。
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二、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三、公共政策的构成⏹四、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的概念⏹1、“政策”与“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的政治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抉择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2、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认识P183⏹公共行政学的首创者之一,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威尔逊将政策界定为的“法律和法规”,排除了政府的大型计划、政府首脑的指示报告、会议决议文件和政府某种特定意图等政策范围;他还将政策制定、执行者限定为政治家和行政人员,缩小了政策制定与执行者的主体范围。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伊斯顿强调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把指导行动的准则等同于行动本身。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sswell)与亚伯拉罕•卡普兰(A•Kp lan):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认为政策是一种“大型计划”,犯了同威尔逊一样的错误,“计划”可以是政策,但政策并不仅局限于计划或方案,计划只是政策的一个子类;⏹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艾斯顿和戴伊或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政策,或者是仅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
⏹詹姆斯•安德森(James E.Anderson):“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卡尔•弗里德里奇(Carl J.Friedrich):政策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的目的。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什么是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概念(含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合。
公共政策学的功能政策与立法a.立法是实施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b.政府的政策与国家的立法具有交叉关系政府与行政行政:一般是指政府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合。
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
公共政策是权力机关为一定目的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
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政治性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公共政策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普遍性(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普遍约束)3、权威性(是指政治系统的输出在一定范围内成为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他人意愿服从或不得服从,来源于其主体的权威性)公共性与价值选择性(偏好性)的统一1、公共政策主体的公共性2、公共政策价值观3、手段的公共性4、对象的公共性这种偏好性最终导致公共政策不是体现社会的整体利益、共同利益没有反映社会公共意志,而是体现政治上、经济上统治阶层的意志。
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始终是一个选择过程政府一般会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政府的自利性对政府选择偏好的影响a、形成虚假公共利益b、因存在国家对政府的制度约束,政府自身正当的需求通过正规途径获得满足。
c、政府自利性违背政府公共性政府利益:是指政府自身系统需求的满足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1)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积极性管制功能。
(2)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
2、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的定义,戴维.伊斯顿的定义,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出权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分配;公共政策的实质—分配;分配的范围—面向全社会;内容—价值(利益);结果—权威性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通俗地讲就是公共政策咨询的过程: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实施和评价。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官方、非官方官方的政策活动策划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三、公共政策的客体: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成为政策问题;目标团体: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四、公共政策的特征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府本身为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利益的代表;2、整体性,一个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政策:公共政策内容、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环境几个方面均如此;3、超前性,及时间跨度长,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政策过程往往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一般20-40年的时间是必要的;4、层次性,任何给定的政策领域,比如污染控制或者卫生医疗政策,都涉及到各个层次政府的许多项目,也涉及到社会、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研究和行动计划;5、多样性,政策过程涉及到无数的管理者,包含多个领域的政策,比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政策;6、合法性,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五、公共政策学创始人:拉斯韦尔;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1、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配置公共资源、管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和分配公共利益,制定和实施公共行为准则的过程和结果。
2、公共政策的本质⑴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⑵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⑶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第三节市场与政策1、经济自由主义核心观点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
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
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2、国家干预主义核心观点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限制私人经济,扩大政府机能,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
作业:1、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它们对公共政策有何影响?2、试比较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体制下公共政策表现形式的区别。
3、什么是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性?它是如何影响决策者的行为?4、公共政策的功能多样性对我们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有何启示?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和类型1、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一、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国会立法: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2.总统决策: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3.政府机构决策: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去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4.司法决策: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二、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首先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际国与国之间、国内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与行为方式的依据和准则。
公共政策学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含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具有准科学性。
(3)研究内容在国家、政府、政党的职能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是无所不包、面面俱到的。
在学科内容上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主线是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
(4)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的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四个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的而非个人的决策行为;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3.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4.非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
四、学科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
1.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 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一书面世。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 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 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是政治学行为 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科学的品格 (1)科学的第一个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 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 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产物。 (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 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3.边际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 移植过来的概念。在公共政策学形成的过程中, 一系列学科特别是政治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 学、系统科学等,为这个新兴学科提供了理论和 方法论基础。公共政策学的许多概念都是直接地 从这些学科的概念体系中“拿过来”的。 如:完全理性模型、系统分析、仿真决策,等等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 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 加以界定。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那么公 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 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 共政策; 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 的学问。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 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 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18、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的定义,戴维.伊斯顿的定义,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出权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分配;公共政策的实质—分配;分配的范围—面向全社会;内容—价值(利益);结果—权威性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通俗地讲就是公共政策咨询的过程: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实施和评价。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官方、非官方官方的政策活动策划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三、公共政策的客体: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成为政策问题;目标团体: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四、公共政策的特征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府本身为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利益的代表;2、整体性,一个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政策:公共政策内容、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环境几个方面均如此;3、超前性,及时间跨度长,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政策过程往往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一般20-40年的时间是必要的;4、层次性,任何给定的政策领域,比如污染控制或者卫生医疗政策,都涉及到各个层次政府的许多项目,也涉及到社会、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研究和行动计划;5、多样性,政策过程涉及到无数的管理者,包含多个领域的政策,比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政策;6、合法性,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五、公共政策学创始人:拉斯韦尔;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的概念: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些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一个综合的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政策问题的概念:所谓的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4.政策预测的概念:我们可以把政策分析中的预测定义为一种程序或方法,它依据先前政策分析的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关于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信息或知识,对政策的未来前景作出估计、推测或判断。
5.政策执行的概念: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检测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6.政策监测的概念:政策监测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执行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
7.政策评估的概念: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8.政策调整的概念:所谓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9.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学——精选推荐
•公共政策学•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学是研究公共政策活动规律的学科,该教材围绕着公共政策的界定、公共政策活动主体以及公共政策活动过程三个视角,揭示公共政策活动规律。
•诚如一些公共政策学者所言,该学科既是交叉学科,又是需要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的学科。
所以该课程的学习既面临着理论性强的挑战,同时又与我们的实际工作联系密切,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内容提要:•1、界定公共政策学•2、学科产生及其发展•3、研究意义•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学科界定•(一)学科名•公共政策学产生于美国。
•从产生之日起,就有多个学科名。
•早期人们认为这些学科名可以交替使用,而近期人们认为(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科)学等学科名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具体而言:•政策研究不包括应用性研究;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政策分析最早由林德布罗姆提出,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
•政策科学或者公共政策学是1951年拉斯维尔和勒纳提出的,有人说:•政策科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
即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二)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或公共决策–2、该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学科内容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点–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三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从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共公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从结果取向而言,其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部分)1.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P52.政策分析(狭义):是指在政策规划和决策阶段,有政策专家所作出的分析。
P233.政策行动主体:是指参加到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之中的,对政策规划、决策、执行和评估起到实际作用的具体组织机构和代表组织机构的个体机构的能动体系。
P364.政策工具:将政策的价值、目的和目标与是时候试图大袋的理想状态有机结合起来的手段和方法。
P925.自愿性政策工具:是指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资源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
P976.强制性政策工具:叶蓓成为直接政策工具,它借助于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来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P997.政策目标: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p1108.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系列程序构成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公共问题进入由政策行动主体构成的政策子系统的范围并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在深思熟虑后下决心要加以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P1259.系统性议程: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政策相关者所共同持有的、可供讨论的值得公众关注的也是现存政府合法管辖范围之内涉及的所有议案。
P12910.制度性议程:有权威的决策者明确表示要积极而慎重地加以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11.政策之窗:1.提案支持者们推广其解决方法或吸引别人重视他们的特殊问题的机会。
2.是指决策的内外部环境经过一系列的酝酿而形成的决策压力。
P13212.公共政策规划:是政策行动主体在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或方案,为政策决策提供必要前提的过程。
P15213.政策网络:指政策预案提议的最初阶段上,解决政策问题的各种方案还在酝酿之中,还没有形成界限分明的政策主张而定时候出现的一种政策规划主体的组合。
公共政策学的认识
我看公共政策学大三去了一半了,感慨时间的流逝,但是这学期应该是很有收获的,因为我们开了一门“公共政策学”。
开学时听说有了这课还觉得很深奥难懂,“肯定是学不下去”,我对自己说。
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听课我基本上知道公共政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起源和发展,还有为什么我们要学好公共政策学。
谈认识当然要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会自己“问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
研究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结构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而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概念集。
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这一概念集的重要性,即如果其中的一个概念搞错了,那么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就要跟着发生根本性错误,并最终导致政策失误或得出错误的研究结果.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概念。
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决策科学化是这门学科的根本诉求。
这里的“科学化",其一是至择定的政策方案反应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其二是制定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
借助于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手段以尽可能地是科学的品格在研究过程特别是研究结果中得到实现和体现,是公共政策学的根本诉求.研究公共政策学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政策分析的视野与路径,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操作性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和发展,也就开始有了人们对于公共政策的观察和思考。
当这种观察和思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也就有了如何给这门学科命名的问题。
这门学科的诞生地美国,其英文名称有很多,对应的中文译名有:政策学或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科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等。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称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概念。
然而,在学科发展的现阶段,主流的人士倾向于认为政策研究或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这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政策研究或公共政策研究:
含义: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学术社群所发动,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政策本身,最终目标则是建构政策理论,呈现出政策的描述性与诠释性倾向。
内涵:1、研究的主题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3、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
提出:其学术术语由林德布罗姆在《政策分析》中首先提出的。
作为学科,其产生的标志是由奥斯丁兰尼编辑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及的出版。
内涵:1、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这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其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3、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
发端:拉斯韦尔、勒纳《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定义:研究公共政策运作设计的各种理论性、学术性、务实性的相关论题而形成的一种系统性知识。
研究范围:政策研究、政策分析
★本教材采用对政策科学的界定
含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政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理性与非理性,定量与定性,历史积累与使用现代化手段)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含义: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研究对象的分类: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组织就是由两个以上的人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形式编织起来的人群体系。
(个人的决策行为,只有在具备组织特征或参与组织决策过程或对组织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3、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
研究内容:(一)公共政策
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研究的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这门学科的巨大的社会应用价值,是通过对一项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研究体现出来的。
这门学科在学理上不断取得的进展、离开在对一项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的研究中发现和验证活动的最一般规律。
2、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一般。
公共政策的概念、命题、理论,常常都是建立在对政策一般的认识之上的。
★(二)政策系统
构成:谁是主体
谁是客体
谁进行建议、支持和评估
谁将信息反馈给政策主体
系统如何构成
系统与环境之间作用如何
研究须重视的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型差别
个人决策:在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理性途径
在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直观图景
团体决策:碰头会、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
组织决策:系统分析、渐进决策模型、垃圾桶模型
2、公共决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公共权力组织中的人既是直接主体系统,也是对象系统中的一员;人民既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客体。
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线性结构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隶属关系
职能结构下层决策者同时接受上层若干决策者的决策,而上层决策者每人负责某一专向问题
线性-参谋结构下层决策者面对多个上层决策者,其中某一上层决策者是下层决策者直接的、必须服从的上级,其他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对该下层决策者只是起到参谋指令的作用。
矩阵结构下层决策者接受多个上层决策者的决定,其中某一决策者的决策具有经常性和主导性,其他上层决策者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
★(三)政策过程
含义: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决策行为使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而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
实质: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决策科学化: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了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波普认为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程序与步骤与自然科学没有多大的差别(观察和实验、归纳结果的通则化、假设、对假设的验证、证实或证伪、知识)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确定假设
收集系统资料
资料分析
做操作性研究
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抽样方法
无结构访谈法
实地观察法
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非介入性研究或文献研究)
内容分析法(抽样、编码、推理)
二次分析法(研究研究者的资料)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利用官方资料)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
医学、历史学、人学、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等
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基础性方法)
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物质、经济、信息的相关因素)
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出发点)
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实现政策系统的最优组合)
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
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档案)
产生、发展、变动、终结的历史条件
前后政策之间的联系、比较
深入阶段性的过程
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和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
种类:宏观与微观
横向与纵向
同类与异类
定性与定量
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
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
7、制度分析方法
8、价值分析方法
★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核心概念
次级概念
边际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