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杂草发生规律
水稻田杂草防治与农药技术
水稻田杂草防治与农药技术作者:于勇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4期文章针对稻田中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难治杂草,重点介绍了稻田中主要杂草的形态特征和防治方法。
1稻田主要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1.1水稻田杂草的消长规律北方地区,一般4用中旬平均达到7.3~10℃,有充足水分及氧气时稗草即开始萌发,4月末到5月初部分出土,5月末进入为害期;5月末到6月初土层10cm深处,地温达15℃时,以扁秆藨草为主的莎草科杂草出土;6月上、中旬气温上升,慈菇、泽泻、鸭舌草、雨久花、眼子菜、牛毛草等杂草开始大量发生,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为害期。
稻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受温度、温度、栽培措施的影响较大,多于播种后或水稻移栽后开始大量发生。
就时间上划分,一般稻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大致可以分为3次,第1次高峰在5末至6月初,主要以稗草为主,占总发生量的45%~75%;第2次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为扁秆藨草、慈菇、泽泻发生期;第3次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为眼子菜、鸭舌草、水绵等杂草的发生期。
1.2稻田杂草防治适期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是播种(移栽)后杂草陆续出苗,播种(移栽)后7~10天出现第一杂草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主要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播种(移栽)后20天左右出现二次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
由于第一高峰杂草数量大、发生早,故这些杂草为害性大,是杂草防治主攻目标。
目前,稻田除草剂品种仍以土壤处理剂为主,主要是防治杂草幼芽。
综合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除草剂的应用性能,稻田杂草的防治应立足早期用药,即芽前芽后施药;出除了苯达松、2甲4氯钠盐、麦草畏等防治阔叶杂草和敌稗、二氯喹啉酸等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少数茎叶处理剂外,一般多要求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因为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时,杂草的敏感期和除草剂的药效高峰期相吻合,易于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
2稻田杂草发生特点与除草剂应用技术2.1秧田杂草的发生特点秧田杂草种类多,一般来说,稗草的为害最为普遍而且严重,它与水稻很难分清,不易人工剔除,常常做为“夹心稗”移入本田;另一在秧田为害较为普遍的是莎草科杂草,如扁秆藨草等,其块茎发芽生长极快,不仅严重影响秧苗的生长,而且影响拔秧的速度和质量;牛毛毡、藻类也形成某些地区性的严重为害。
直播稻杂草的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
+75 +80DAS
Post-Emergence/Rescue.
Heading
Flooding
Sowing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Max. Tillering
+70
One-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t GR
One-shot GR
Post-Emergence/Rescue.
30
表土过干 影响化除效果
31
遇雨应变技巧
❖ 清理田间沟系,避免田间长时间积水。 ❖ 1.板茬直播,播前1周用草甘膦等灭残草,可
加用丙草胺、丁草胺等(登记药)。
❖ 2.稻、草出苗初期,加用扫茀特(丙草胺) 等药。配吡嘧磺隆可提高对稗草的防效。
❖ 3.杂草超过2叶期,及时用千金、稻杰等加扫 茀特等,兼“封”兼“杀”
+45 +50DAT
PPI
Pre_Em.One-shot GR
Post-Emergence/Rescue.
Aug.
Heading
Flooding
Sowing +5 +10 +15 +20 +25 +30
Pre_Em.+ Non -select Post-Em
+40
+50
One-shot GR
+60 Max. Tillering
ECHCG Annual B/L Perennial C.水直播稻
ECHCG Annual B/L Perennial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田间杂草发生规律
May
June
July
Puddling
Flooding
-7 - -3 Transplanting +5 +10 +15 +20 +25 +30 Max. Tillering
农田杂草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缓慢 , 播种后 6 天才开始发芽 , 2 2天达到高峰 ; 而 发 芽 。 夏播菜 田和中稻秧 田,当气温平均 2 5 ℃以上 , 播
低 温刺 激 。 2 . 土壤 湿度
中耕既可直接消灭杂草 , 又可促使杂草萌发 , 灭一大批萌发旱稗 , 从而压低 田间杂草发生基数 ,
种 3 天 即可 发 芽 ;有 些 杂 草种 子 如 扁 秆藤 草 需 要 如菜 田早春浅耕诱 发杂草 , 播前 ( 栽前 ) 旋耕 能消 水 分 影 响 种 子 发芽 过 程 中酶 的 深 中耕 、 旋耕可以消灭多年生宿根生杂草 , 如狗牙
二、 受天 气 等 因素 的 影 响
杂草分批发芽 的这一特性 ,可 以了解杂草发生量
杂草种子生命力的保持与外界条件有密切关 的动态分布, 结合作物的生长期 , 分析杂草对蔬菜 系, 改变环境条件可 以有效地消灭某些杂草种子 ; 等作物的为害时期 ,以及某种除草剂配方的使用
另外 , 研 究 杂 草发 生 条 件 , 掌 握 土 壤 中杂 草 种 子拥 时期 和 可控 制 杂草 的程度 。 有量 , 及 其 主 要 调节 因素 , 也 可 对 杂 草发 生 进 行 预
、
杂草 生 物 学特 性 起重 要 作 用
适应性 , 如 稗草 、 狗尾草等杂草 , 秋天结的种子当 旱稗仍有相当大的发生量 ,耐湿的鲤肠则显著地 年很少发芽 , 到第二年春季才能发芽 , 如当年发芽 增加 。 根 据 田间 观察 , 被拔 出倒栽 的扁秆 藤 草 的球 就有可能在严寒 的冬季被冻死 。有些杂草种子不 茎和空心莲子草的根茎由于露土面湿度好 ,透气
农 田杂草发生 的原 因及 防治 方法
口 程 中元 崔 印 勇 ( 太康 县 气象局 , 太康 县 第二 高级 中学 z ; 河 南太康 4 7 5 4 0 0 ) 杂 草 的 发生 受 到杂 草 本 身 内在 因素 以及外 界 杂 草 的 发生 时 间 、发 生量 有 较大 的影 响 。如 眼 子 环境 条 件 的 控制 ,杂 草 的发 生 消长 是 这 些 因素 综 菜 、 矮慈姑等水生杂草 , 能在有水层的 田内出苗 ,
水稻田杂草防除技术(张茂九)
水稻田杂草防除技术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是播种或移栽后杂草陆续出苗,播种或移栽后7—10天出现第一次杂草萌芽高峰,主要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性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播后或移栽后20天左右出现第二次萌发高峰,主要是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第一次萌发高峰杂草数量大、发生早、为害更加严重,同时由于稻田除草剂品种以土壤处理剂为主,因此稻田杂草防除应立足于早期用药,除了灭草松、二甲四氯钠盐等防除阔叶杂草和敌稗、二氯喹啉酸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少数茎叶处理剂以外,一般多要求在杂草3叶期前使用,易收到较好的防除效果。
具体情况可根据除草剂特点和水稻生育期状况,综合考虑使用。
一、抛秧田1、水田直播二、直播田2、旱田直播(A、旱播水管稻 B、旱稻)1、水田育秧1、水稻秧田2、旱田育秧三、移栽田1、播前封闭除草2、播后苗前封闭除草2、大田移栽3、播秧中期封闭除草4、插秧田后期茎叶化除四、机插田一、抛秧田除草技术1、在抛秧后5—7天,亩用35%丁·苄WP 80—100克拌细土或尿素撒施,先将药粉与5倍左右的湿润细土拌匀,再掺入10kg左右细土或尿素拌匀,在露水干后均匀撒施于田中,药后保持3—5cm水层(以不淹稻苗心叶为准)5—7天。
2、抛秧活棵后,亩用25%苄·丁WP 100—150克或30%苄·丁WP 100克或46%苄嘧·苯噻酰WP 60—80克,拌细土(沙)尿素撒施。
施药时田间保水3—5 cm 5—7天,能防除大多数单双子叶杂草。
二、直播田除草技术1、水田直播水直播稻前期秧苗密度低,杂草个体生长空间较大,利于杂草产生较大密度的为害群体。
而且杂草的发生时间长达50多天,几乎与水稻同步生长,稗草千金子数量明显高于移栽田。
据观察直播田杂草有两个明显的萌发高峰,水稻播后3—5天杂草开始出土,播后10—15天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该期以稗草、千金子、马唐等湿生杂草为主;播后20—25天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该期主要是异型莎草、鸭舌草、水蓼等莎草科和阔叶类杂草。
农田杂草化学防治概述
农田杂草化学防治概述一、杂草的定义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广义的说,是指长错了地方的植物。
二、杂草的危害(一)与农作物争水、肥、光能等。
(二)侵占地上和地下部分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
(三)杂草是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
由于杂草的抗逆性强,不少是越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其生育期较长,所以病菌及害虫常常是先在杂草上寄生或越冬,在作物生长后,则逐渐迁移到作物上进行危害。
(四)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
(五)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六)影响人畜健康,有些杂草如毒麦种子,若大量混入小麦,人吃了含有4%的毒麦的面粉就有中毒甚至死亡的危险;毛茛体内含有毒汁,牲口吃了会中毒等等。
(七)影响水利设施。
三、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一)产生大量种子杂草的一生能产生大量的种子繁衍后代,如马唐、绿狗尾、灰绿藜、马齿苋在长江下游一年可产生2-3代种子,一株马唐、马齿苋就可产生2万~30万粒种子。
(二)多种繁殖方式有些杂草不但能产生大量种子,而且还具有无性繁殖的能力,杂草的无性繁殖可分为以下几类:1、根蘖类如苣荬菜、刺儿菜、大刺儿菜、田旋花。
2、根茎类如白茅、芦苇、狗牙根、牛毛毡、藨草、眼子菜等。
3、鳞茎类如野蒜。
4、匍匐类如狗牙根、双穗雀、李氏禾等。
5、块茎类如水莎草、香附子。
6、须根类如狼尾草、老碱草。
7、球茎类如野荸荠、野慈姑。
8、鸡爪类眼子菜的越冬地下芽。
9、珠芽小根蒜顶上珠芽。
这些地下根茎生长快,在农田内开始发现1~2株,在年底可长成一大片。
另外用锄头清除多年生杂草,锄完后不到几天,很快长出新枝,人们称香附子为“回头青”就是这个意思。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杂草的种子或果实有容易脱落的特性,有些杂草种子具有适应于散布的结构或附属物,借外力可传播很远,分布很广。
例如,蒲公英、苣荬菜、刺儿菜等的种子长有绒毛,可随风飞扬,飘至远方。
牛毛毡、节节草等种子小而轻,可随水漂流,进入农田。
苍耳等杂草种子有钩或粘性物质,易粘住人、动物,通过它们的活动带到各处。
小麦田杂草为什么要冬前防治
冬前防治小麦杂草的原因
一、小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冬小麦的杂草主要发生期有两个阶段
1、播种小麦后10-20天左右内出草,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此间出草约占杂草总数的85%以上,特别是野麦子此间除草约占90%以上
2、次年的2月中旬至3月中上旬为冬前杂草返青及当年生杂草出土的一个小高峰
二、“春草秋治”的优势:
1、年前杂草的草龄小,根系弱,养分积聚不充分,易于被防除
2、年前杂草基本出齐,占全部出草量的85%以上,能够一次性见效
3、杂草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小麦的分蘖期,这段时期杂草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4、相对防治成本低,省药、省工、省时、安全,杀草彻底,效果好。
三、春季小麦田除草面临的问题
1、杂草的抗性:播娘蒿、荠菜、藜(灰灰菜)
2、连年倒春寒,持续温度低。
3、杂草多且大,易反弹
4、麦苗大且密,易藏草,难以喷到。
秋季麦苗比较小,护不严地,麦垄里不易藏草,容易打严打透,春季麦苗比较大,基本护严地,麦垄里易藏草,不易打严打透
春季防治杂草,由于麦苗较大,麦垄周边及麦垄里藏草,小麦叶片遮挡药剂,造成局部杂草防效较差,不治草或反弹。
农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4.2防治方法4.2.1土壤消毒。
整地时,增施草木灰等碱性有机肥,发病田亩施80~100kg 生石灰,调节酸碱度;同时,减少酸性肥料施用量。
4.2.2培育无病苗。
最好选用无病地块制作育苗床;带病田块育苗,苗床在播种前用1%福尔马林液淋浇,再用塑料薄膜密闭5d ,揭开薄膜6d 后播种。
4.2.3清理病残植株。
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深埋或烧毁,并于病穴四周撒施生石灰消毒;油菜收获后,清除田间遗留的植株病残体。
4.2.4药剂灌根。
发病时,用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0.5kg 。
5小结豫西南地区是我国油菜的传统优势产区,生态条件复杂,病害发生种类繁多,给该地区油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油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必将使油菜主要病害得到有效防控,并不断推动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深入推进,国家对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农业工作者,要以农药减量提质增效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大力推广科学、精准、合理的用药方法。
1农田杂草发生特点受一家一户分散防治模式、农民施药方式不科学及新型农药作用靶标单一等因素影响,致使景县近年农田杂草发生呈连年加重趋势,甚至局部地区危害程度超过病虫,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1杂草群落演替加剧,难治种群数量增加。
除草剂的长期单一使用,导致田间杂草群落发生变化,难治种群数量增加。
20世纪80年代初景县麦田常发杂草种类有39种,2019年杂草种类已上升到50种,数量增加了11种,增幅达28.2%。
从近几年调查结果看,以播娘蒿、打碗花、田旋花为主的阔叶杂草仍属于优势杂草种类;曾零星发生的雀麦、节节麦等麦田恶性杂草,近几年来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均有加重和蔓延的趋势,且防治难度逐年加大。
1.2杂草抗药性发展迅速,除草剂超量使用严重。
我国现已发现44种74个杂草生物型对11类38种化学除草剂产生抗药性,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常年长期使用一种除草剂,抗药性逐级增强,杂草抗药性增强导致农民成倍增加除草剂用量。
水稻田出草规律
水稻田出草规律引言水稻是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中,水稻田出现草丛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了解水稻田出草规律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管理农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稻田出草的规律,从不同角度解析水稻田出草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出草的定义和背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草丛是指水稻田中除水稻作物之外,还生长着其他草本植物。
这些杂草的生长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了解水稻田出草的规律对于科学管理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田出草的原因水稻田出草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直接影响水稻田的草本植物生长。
充足的养分供应和适宜的土壤pH值有利于水稻生长,同时也会为杂草提供生长的条件。
2. 水稻管理措施水稻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对于水稻田出草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水稻的密植种植和控水管理不当会使水稻田中的杂草生长得更旺盛。
3.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水稻田的草本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气温、降雨量和光照等因素对水稻田中的杂草生长有直接影响。
水稻田出草的影响水稻田出草会对水稻生长和农田管理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1. 竞争养分杂草与水稻作物争夺土壤中的养分资源,容易导致水稻缺乏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2. 影响光照水稻田出草会降低水稻作物的光照条件,阻碍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进一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3. 水稻病虫害的滋生一些杂草可能是潜在的水稻病虫害的媒介,水稻田出草会增加水稻受到病虫害侵害的风险。
4. 农田管理困难水稻田出草后,农田管理的难度增加,包括杂草的清除和除草剂的使用,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和经济成本。
管理对策为了减少水稻田出草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管理对策:1. 种植密度调整适当调整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水稻间的竞争,减少杂草生长的空间。
2. 控制施肥量科学合理地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调整肥料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杂草生长过旺。
河南省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河南省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陈彦伟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7期濮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陈彦伟杂草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照、争空间,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同时有一些杂草还是传染小麦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助长了一些小麦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如果任其危害,杂草8~15株/m2,作物减产3%~5%;杂草20~35株/m2,作物减产7%~14.1%;杂草50株/m2以上,作物减产25%~40%;个别发生草荒的地块,甚至绝收。
一、麦田杂草主要种类河南省麦田常见的杂草种类约有80多种,但为害小麦产量的主要品种有10余种,即:野燕麦、播娘蒿(米米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宝盖草、繁缕、泽漆、米瓦罐、野豌豆、看麦娘、硬草等。
二、麦田杂草发生规律麦田杂草发生有两次出苗高峰,第1次在冬前,小麦播种后15~20d,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占杂草总数的80%~90%,大多数可安全越冬,来年4—5月份结实;第2次高峰是在春季的3月底至5月初。
麦田杂草幼苗的发生早晚,还因杂草种类、气候因素、耕作、播种时间和栽培管理等条件有所差异,其中与小麦的播期早晚关系最大,是影响杂草出土的关键。
如10月上旬播种小麦,此时是野燕麦、看麦娘萌芽出土的高峰期,一般在播种后的10~15d,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的杂草高峰期推迟至播后15~20d。
概述说来,小麦播种期越晚,杂草种子萌芽出土的高峰期相应推迟。
三、麦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麦田杂草的防除,应在农业措施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依据当地麦田杂草主要群落特点,选用适用的除草剂配方,进行化学防除。
(一)农业措施1、精选种子,严格检疫。
小麦种子中混有杂草种子是杂草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严格封锁发生的疫区,杜绝杂草随种子蔓延,尽快消灭零星发生区,切实保护未发生区。
2、轮作倒茬。
不同的作物有着不同的伴生杂草或寄生杂草,这些杂草与作物的生存环境相同或相近,采取科学的轮作倒茬,改变种植作物则改变杂草生活的外部生态环境条件,可明显减轻杂草的危害。
小麦田主要杂草图谱、分布及发生规律
小麦田主要杂草图谱、分布及发生规律小麦田杂草分布及发生规律根据全国农田杂草考察组报道,我国麦田草害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5%以上,其中严重危害面积占28%,损失产量占小麦总产量的15%。
冬小麦主要杂草有30种左右,淮河以南主要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如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雀麦、早熟禾、硬草、棒头草、芒草等。
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牛繁缕、婆婆纳、碎米齐、酸模叶蓼、雀舌草、大巢菜等。
黄淮流域麦田杂草种类多,群落复杂。
稻麦轮作麦田的杂草种类与南方相似,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为多,部分麦田硬草、棒头草、野燕麦、芒草和雀麦等危害严重。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主要以猪殃殃、野油菜、播娘蒿、大巢菜、麦家公、荠菜、泽漆、婆婆纳、田旋花、刺儿菜、米瓦罐、藜、小藜、扁蓄和宝盖草为主。
在晋、陕黄土高原冬小麦,以刺儿菜、藜、鹤风、独行菜和离子草等发生较重。
春小麦田危害严重的杂草有20余种,主要有藜、卷茎蓼、模叶蓼、香薷、鸭跖草、狼把草、扁蓄、天蓝苜蓿、野燕麦、野荞麦、绿狗尾草、稗草、荒芜等。
青藏、川云贵海拔高寒春麦区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猪殃殃、田旋花、藜、密穗香薷、靳冥、卷茎蓼、野荞麦、大刺儿菜、薄蒴草等。
新、甘、宁、蒙春麦区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田旋花、芦苇、野芥菜、苣荬菜、扁蓄、藜、大刺儿菜等。
麦田杂草萌发规律及施药时间黄淮海冬麦区,90%以上的杂草为种子繁殖,少数为根茎繁殖;种子出苗深度一般为0-3cm,个别杂草出苗深度为5-10cm;杂草多以冬前出苗,4-5月份开花结实,其生育周期与小麦相似,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发生面积最广、抗性最严重的杂草主要有以下六大类,堪称麦田阔叶杂草中的六大金刚,造成90%的危害。
另外发生面积不大、但局部危害严重的主要有以下六类,堪称麦田阔叶杂草中的六大天王,造成10%的危害。
有效防除以上杂草基本上就解决了麦田阔叶草的99%的问题。
小麦田化学除草“对草下药”明白表。
防除对象施用方式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只除禾草野麦畏精噁唑禾草灵(含安全剂)、噁唑禾草灵、禾草灵、燕麦灵、野燕枯、炔草酸只除莎草//只除阔草苄嘧磺隆、环丙嘧磺隆溴苯腈、辛酰溴苯腈、二氯吡啶酸、氯氟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唑草酮、苯磺隆、酰嘧磺隆、噻吩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麦草畏、吡草醚、哒草特兼除禾草、阔草乙草胺、吡氟酰草胺、R-左旋敌草胺、扑草净、绿麦隆、异丙隆、氯磺隆、甲磺隆、醚苯磺隆乙羧氟草醚、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单嘧磺隆、单嘧磺酯兼除莎草、阔草/24-滴钠盐、24-滴丁酯、24-滴异辛酯、24-滴二甲胺盐、2 甲4 氯钠盐、2甲4氯胺盐、2 甲4 氯乙硫酯、灭草松兼除禾草、莎草、阔草百草枯、敌草快、草甘膦铵盐、草甘膦钾盐、草甘膦异丙胺盐小麦田杂草防除分类详表杂草可选药剂(“>”表示防效有顺序)特效药剂禾本科看麦娘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异丙隆、唑啉草脂、啶磺草胺以上药剂防效均在90%以上。
金衢地区稻田杂草发生及群落演替规律
金衢地区稻田杂草发生及群落演替规律稻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稻田杂草的生长对稻田的产量和质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金衢地区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以及群落演替规律对于稻田的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金衢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稻作的生长。
然而,这种湿润的环境也为稻田杂草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金衢地区的稻田中,常见的杂草包括稗草、水蓼、尖叶苋等。
这些杂草生长迅速,抢夺水分和养分,严重影响了稻田的生长和发育。
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与气候、土壤和耕作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湿润的气候为杂草的繁殖提供了足够的水分。
尤其是在雨季,水稻生长期间,杂草生长最为迅猛。
其次,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也影响了杂草的生长。
土壤肥力越高,有机质含量越多,杂草生长的机会也就越大。
此外,耕作方式也会影响杂草的种类和数量。
不合适的耕作方式会导致杂草种子的繁殖和扩散,从而增加田间杂草的密度和面积。
稻田杂草的群落演替规律是指不同杂草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替过程。
在金衢地区的稻田中,群落演替规律表现为不同杂草种群的数量和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初期杂草主要由一些早熟型的种子杂草组成,如稗草和水蓼。
随着稻田的耕作和管理,这些早熟型杂草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晚熟型的种子杂草,如尖叶苋等。
这些晚熟型杂草生长周期长,繁殖能力强,对稻田的侵害更大。
因此,在稻田管理中,应重点关注晚熟型杂草的防控。
针对金衢地区稻田杂草的发生及群落演替规律,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指导意义:首先,加强对杂草的防控措施。
合理选择除草剂和除草方式,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的洁净。
其次,优化耕作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科学施肥和有机肥的使用可以提高稻田的抗除草剂和杂草的能力。
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视稻田,及时发现和处理杂草生长的问题。
最后,做好稻田轮作和间套种植,有助于调节杂草的生长环境,减少杂草的发生。
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鲁东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麦田是该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麦田杂草成为了制约麦田生产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从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化学防除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1.季节性变化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变化。
春季是杂草发生的高峰期,夏季杂草生长迅速,秋季杂草逐渐凋落,冬季杂草处于休眠状态。
春季是麦田杂草的发生高峰期,主要是因为春季温度适宜、降水充足,为杂草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地域性差异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具有地域性差异。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麦田杂草的发生。
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杂草生长较慢,数量也相对较少;而在平原地区,杂草生长迅速,数量也较多。
3.品种差异麦田杂草的发生还与麦种品种有关。
不同品种的麦子生长习性不同,对杂草的抗性也不同。
一些品种的麦子生长势强、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竞争杂草的生长空间,减少杂草的发生。
二、化学防除技术1.除草剂的选择除草剂是化学防除麦田杂草的主要方式。
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是关键。
在选择除草剂时,要根据杂草种类、生长时期、生长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具有良好除草效果、安全性高、不易残留等特点的除草剂。
2.除草剂的施用除草剂的施用方法有喷雾、洒粉、涂抹等多种方式。
在施用除草剂时,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同时,要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天气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施药时间,提高除草效果。
3.药剂的保存药剂的保存也是化学防除麦田杂草的重要环节。
要将药剂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要将药剂与其他化学品隔离存放,防止相互污染。
总之,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化学防除技术是麦田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和施药方法,提高除草效果,保障麦田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稻田杂草田间发生规律:旱直播田
稻田杂草田间发生规律:旱直播田旱直播包括旱直播水管及湿润直播两种。
旱直播水管稻田从播种到水稻3.5~4叶期建立水层,期间有近一月的干湿交替的生态环境,给湿生乃至中生杂草的萌发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杂草种类较多,除稻田常见杂草外,尚有旱稗、光头稗、碎米莎草乃至部分中生杂草如狗尾草、马唐等,杂草数量也大大增加,特别是湿生杂草增加幅度较大。
据太湖地区农科所调查,稗草发生量相当于移栽稻田的38.57倍、丁香蓼为16.93倍、陌上菜为14.05倍,需水量较高的水生、沼生杂草增加幅度较小,鸭舌草增加1.76倍,节节菜增加2.33倍,阜宁县农科所调查,全生育期110天(6月15日~10月3日)内每平方米出草总量达4492株。
旱直播水管稻田生育期较长,又由于前期旱管、中后期水管田间生态条件不同,因而出草高峰提前,次数多,第1次出草高峰在旱管期内,约播后10天左右,主要为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出草量占禾本科杂草总数的70%以上,第2次高峰在建立水层后15~20天,主要为一年生莎草科杂草及双子叶杂草,如异型莎草、鳢肠、陌上菜、节节菜等,分别占一年生莎草科杂草及双子叶杂草出草总量的75%、50%左右,中后期根据雨量及水层情况,还会出现一个双子叶杂草如节节菜、水苋等杂草较小的出草高峰。
湿润直播稻田在水稻生育期内不建水层,近年在浙江等地有较大面积的推广。
据浙江省农科院资料,田间杂草种类以湿生杂草为主,主要杂草为稗草、千金子、节节菜、陌上菜等,其次为通泉草、丁香蓼、水芹等,其他还有矮慈姑、鸭舌草、野荸荠、牛毛毡、莲子草、游草等。
与移栽稻田相比,稗草、千金子发生量远远高于移栽稻田,异型莎草、陌上菜、节节菜等耐水耐湿的杂草发生量与移栽稻田相当,而野荸荠、鸭舌草、水芹、金鱼藻等喜水杂草则移栽稻田发生量高于湿润直播稻田。
湿润直播稻田播后3~4天即开始出草,出草高峰期持续较长,播后7~20天为一较大高峰,出草以稗、千金子、异型莎草为主,播后30~40天还有一个双子叶杂草如节节菜、陌上菜等出草高峰。
杂草演变规律
杂草演变规律
杂草演变规律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杂草种群在时间中发生变化的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杂草演变规律:
1. 孤立种群:杂草种群往往以孤立的个体或小群体存在,由于其生物学性状和适应力较弱,很难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建立大规模种群。
2. 迅速适应:杂草具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快速繁殖和扩散。
例如,它们可以通过快速生长、产生大量种子和适应不良环境等方式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3. 遗传变异:杂草经常发生遗传变异,这是其适应性演变的基础。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动等方式发生。
4. 抗药性:杂草对农药的抗性是经常出现的。
长期使用相同的农药会导致一部分杂草个体对农药具有抗性,这些个体在抗药性杂草种群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 种群动态平衡:在一定的环境压力下,杂草种群往往能够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总体数量相对稳定。
总之,杂草演变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生物学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规律的理解对于有效管理和控制杂草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
技术
鲁东南地区是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但同时也是麦田杂草的严重发生地区之一。
主要表现为杂草种类多样化,密度高,危害大。
杂草的发生规律主要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农业措施、农业生产管理等因素有关。
在鲁东南地区,春季播种的小麦经常受到野草的侵害,其中以野燕麦、柳叶马齿苋、黑麦草、野稗等为主要杂草。
同时,在秋季,也会出现一些耐草剂的杂草如耐草莓草等。
针对这一现象,化学防除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首先,合理选药。
应选择对麦田杂草有良好防效的草甘膦、嘧磺隆等除草剂。
其次,合理施药。
应根据不同杂草的生长季节、生长阶段和密度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施药方案,以达到最佳防除和经济效益。
此外,还应注意药剂的质量和深入土壤的效果,防止对环境和土壤造成污染和伤害。
总之,鲁东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较为复杂,防治措施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保证小麦生长和高产稳产。
第三章 杂草的发生分布、分类
3.多年生杂草 (perennial weed) 一次出苗, 可在多个生长季节内生长并开花结实,并兼以种 子和营养繁殖器官繁殖,并度过不良气候环境。 如具有地下根茎的刺儿菜、苣荚菜、双穗雀稗等, 具有地下块茎的香附子、水莎草、扁秆藨草等, 具有地下球茎的野慈菇等,具有地下鳞茎的小根 蒜 (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等,具有地下 直根的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 . ) 。以 及越冬或越夏芽在地表的蛇莓 (Duchesnea indica(Andr . )Focke)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L . ) 和艾蒿等。
②秋熟旱作物田杂草。秋熟旱作物田中不断自然 繁衍其种族的植物。包括棉花、玉米、大豆、甘 薯、高粱、花生和夏秋季蔬菜等田地的杂草,一 般是春夏季出苗,秋季开花结实的杂草。 ③夏熟作物田杂草。能够在夏熟作物田中不断自 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包括麦类、油菜、蚕豆。 绿肥以及春季蔬菜等作物田杂草。一般是冬春出 苗,春末、夏初开花结实的杂草。
而那些发生频率较高,分布范围较为广泛, 可对作物构成一定危害,但群体数量不大,一般 不会形成优势种的杂草被定为常见杂草。共有 396 种。余下的被划作一般性杂草,这些杂草是 不对作物生长构成危害或危害比较小,分布和发 生范围不广的一类。
( 二 )中国农田杂草群落的发生分布规律 1.农业措施导致的杂草发生规律 作物的生长季节不同,相应的耕作造成了只 要求与之相似生态条件的杂草生长。如夏熟旱作 物麦类、油菜、蚕豆等的田中,主要发生春夏发 生型杂草,如看麦娘、野燕麦、播娘蒿、猪殃殃、 牛繁缕、荠和打碗花等。秋熟旱作物如玉米、棉 花、大豆和甘薯等田中,主要发生夏秋发生型杂 草如马唐、狗尾草、鳢肠、铁苋菜、牛筋草和马 齿苋等。夏熟和秋熟两类作物田中的杂草仅有个 别是共同发生的,如香附子、刺儿菜和苣荬菜。 不过,在北方一季作物区,这种情况稍多一些。
农田杂草概况一览
一、杂草的发生特点1、生长快:利用光、水、肥的能力较作物强,进行无性繁殖的杂草生长速度相当快,较作物成熟偏早。
2、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地性:可产生1-3代,几万-几十万种子,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造成脱落,造成土壤感染。
杂草能在短期内占据空间,覆盖地面,就是因为有较大的单株结实量。
由于杂草成千上万倍地产生种子,即便除草措施十分有效,如果每亩农田当年留下几千株杂草,便能产生几千万乃至上亿粒种子,到来年仍能严重发生。
3、苗成熟期参差不齐:杂草种子的成熟期比栽培作物早,成熟期也不一致,通常是边开花、边结实、边成熟,随成熟随脱落散落田间,一年可繁殖数代。
例如小藜在黄淮海流域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花,5月下旬果实成熟,一直到10月份仍能开花结实。
因此,这些杂草在麦田、秋田、菜田和果园等不同田间或不同季节都有发生。
4、杂草的种子多有后熟特性,一些正在开花的杂草被拔除后,受精的胚珠就可发育成为种子。
一些专性杂草,如稻田中的稗草,果实成熟期一般比水稻提前10~20天。
麦田中的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等杂草通常在小麦成熟前果实已成熟脱落。
大部分杂草的出苗期也不整齐,如荠菜、藜、繁缕等杂草除了1月份最冷和7~8月份最热时不发生外,一年四季都能出苗开花。
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画眉草、铁苋菜和龙葵等4~8月份均能出苗生长,是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秋作物和菜田、果园的主要杂草。
大田内每浇一次水或降一次雨后就有一次杂草出苗高峰,这是农田杂草容易形成草荒和不易清除的主要原因,也给防除带来不便。
5、寿命长(休眠):独行菜种子寿命40年以上,田旋花可存活50年。
6、可塑性和抗逆性强:在环境不良情况下生存能力及适应性更突出,较作物有较大优式。
7、多种繁殖方式及授粉途径:可通过种子或无性繁殖的根、茎、芽繁殖,既能异花也能自花授粉,通过风、昆虫、动物、人均可受粉。
8、多种传播方式:种子通过风、昆虫、动物、人畜、水流、农业机械、灌溉、农家肥混在作物种子、商品粮。
杂草演变规律
杂草演变规律
杂草的演变规律
杂草,顾名思义,是指生长在农田或庭园中的非有益植物。
它们不仅繁殖力强,而且生长速度快,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威胁。
然而,杂草也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和演变过程。
杂草的种子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发芽生长。
这些种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风、动物和人类等。
一旦种子找到了合适的环境,它们会迅速发芽,并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接下来,杂草会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身的能量合成。
它们利用阳光中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这种能量合成过程使得杂草能够迅速生长,甚至超过周围的农作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杂草的生长势头越来越强。
它们的茎、叶和根系会不断扩张,占据更多的空间和养分。
这种强势生长使得杂草对周围环境的竞争力增强,从而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更大的威胁。
然而,杂草的生长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方面,环境的压力和竞争会使得杂草的生长速度减缓。
当杂草与周围的农作物争夺养分和光线时,它们会面临生存的压力,导致生长减缓甚至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人类的干预也是杂草演变规律中的重要因素。
农民通过除草剂、耕地和人工除草等手段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这些干预措施
可以有效地减少杂草的数量和生长速度,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杂草的演变规律主要包括种子的发芽、能量合成、强势生长和受限制的生长。
虽然杂草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通过人类的干预和科学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杂草的数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杂草发生规律
通常情况下,农田杂草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即3-5月为春夏季杂草了生高峰期刊;9-11月为秋冬季杂草发生高峰期。
7-8月的盛夏和12月至翌年2月的严冬,基本不发生。
杂草的发生类型具体可归纳为4个。
1、早春了生型
每年2月旬或3月上旬开始发生,3月中下旬达发生高峰期。
如春蓼、扁蓄、藜等杂草均属于这一类型。
2、春夏发生型
每年从3月中、下旬至4月底、5月初开始发生、6月中、下旬达发生高峰。
如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千金子、马齿苋、空心莲子草、香附子、异型莎草、鸭舌草等杂草。
3、秋冬发生型
每年8月底或9月初开始发生,11月达发生高峰,12月至2月很少发生。
如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繁缕、婆婆纳、猪殃殃、硬草、早熟禾、棒头草、一年蓬、小飞蓬均属于这一类型。
4、春秋发生开型
这类杂草除了在12月至翌年2月的严寒期以及7月酷热期很少发生外,其余各月一般都能发生,所以也可称为四季发生型,其中以春秋两季发生量最大。
如小藜、荠菜、灰绿藜等均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