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

合集下载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非常实用】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瘦10斤外敷肚脐眼,减肥不求人。

很多MM减肥很长时间了都没有成功,有的是因为没有坚持,有的则是方法不对,其实减肥方法中用中医方法最安全,也很有效,还不用忌嘴,下面是中医配方,照着做,1个疗程瘦10斤不成问题,赶紧试试吧。

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暴瘦10斤材料半夏、荷叶各10克,茯苓、泽泻各15克,焦三仙9克,二丑[牵牛子炒香,就是炒二丑]、槟榔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用时每取药末15~30克,用鲜荷叶捣烂取汁或用大黄15克水煎取汁调成软膏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1个月为1疗程。

功用健脾利湿,利水减肥。

主治肥胖病。

疗效一般用药10日以上,必日见其效。

附记本散亦可内服,每次服3~5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内外并治,效果更好。

外用减肥方材料番泻叶15克,泽泻、山楂各30克,油麻稿(又名油草)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用时每取药末15~20克,以红茶水(浓汁)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功用清胃热,健脾运,利水湿,散痰饮。

主治肥胖病。

疗效治疗50例,连用月余,有效率达100%。

外治敷贴三要穴刁吉祥安徽郎溪中医院外治敷贴“穴位”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机体的生理特征,从整体观出发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按“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用性味不同的药物敷贴在某一特定的俞穴上,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使脏腑功能气血调和。

外治敷贴的穴位很多,现常选劳宫、涌泉、神阙三穴。

劳宫穴:即两手掌心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

古有“掌属心,心主汗,用握药,能发汗,并治积聚和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的说法。

如有小儿感受风寒,用香豉3克研末,葱白头3根,捣乱如泥,二者混合,加开水少许调敷“劳宫”穴可愈的记载。

涌泉穴:即双足心处,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下焦病的重要穴位。

关于涌泉穴外治的记载很多。

中药敷肚子的正确方法

中药敷肚子的正确方法

中药敷肚子的正确方法中药敷肚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腹部不适、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

为了正确使用中药敷肚子,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步骤供参考:1.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根据不同的病症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药材。

常用的中药材有红花、山楂、当归、白芷、木香等。

可以搭配使用多种中药材,或者与其他药物相结合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2. 制作中药敷贴:根据实际需要,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或煎煮成糊状。

如果使用中药敷贴,可以将中药材粉末均匀撒在布上,然后将布包固定好。

如果使用中药煎剂,则将煎剂放在棉布或纱布中。

3. 温热适中:中药敷肚子时温度要适中,不能过冷或过热。

一般情况下,中药袋可以用温水加热,确保中药保持适宜的温度。

热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但具体时间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

4. 躺平或半躺半坐:敷贴时可以选择躺平或半躺半坐的姿势,以舒适为主。

可以在床上用枕头支撑身体,或者坐在椅子上,用软靠垫支撑背部。

不要过量活动或运动,以免影响敷贴效果。

5. 注意保暖:中药敷肚子后,及时保暖非常重要。

可以用毛巾、热水袋、暖宝宝等方式,保持腹部和身体的温暖。

避免受冷或着凉,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6. 配合其他治疗:中药敷肚子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按摩、理疗、针灸等,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在进行中药敷肚子时,建议遵循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便及时调整方案。

7. 饮食调理:在进行中药敷肚子时,注意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辛辣、油腻、冷饮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饮食营养均衡。

饮食习惯对于疾病康复和预防具有重要的影响。

8. 定期更换:中药敷贴或煎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建议定期更换,以保持敷贴的新鲜度和疗效。

一般情况下,每5-7天更换一次中药敷贴或煎剂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敷肚子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需谨慎使用。

在使用中药敷肚子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

中药热敷减肥配方

中药热敷减肥配方

中药热敷减肥配方
中药热敷减肥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热敷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
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下面介绍一种中药热敷减肥的配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中药材。

首选当归、川芎、白芍、红花、木香、薄荷
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

接下来,我们将这些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调成糊状。

将调
好的中药糊敷在肚脐周围,然后用保鲜膜包裹住,再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敷在上面,保持20-30分钟。

在热敷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按摩,帮助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渗透到
皮肤深层,加速脂肪的燃烧。

此外,中药热敷减肥还需要配合一些饮食和运动。

饮食方面,建议多吃一些具
有利尿、消水肿作用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苦瓜等,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运动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帮助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消耗脂肪。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热敷减肥并不是一种快速见效的方法,需要坚持一
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同时,在使用中药热敷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总之,中药热敷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通过中药的渗透和热敷的
刺激,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

当然,减肥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的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中药热敷减肥,拥有健康美丽的身体。

传统中医肚脐疗法,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男女通用!内附4种家用中药方!

传统中医肚脐疗法,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男女通用!内附4种家用中药方!

传统中医肚脐疗法,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男女通用!内附4种家用中药方!肚脐,医学上称之为“神阙穴”。

它是人体361个穴位中,唯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肚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其重要性是任何穴位都无法比拟的。

小编今天就带大脚了解如何正确“运用”肚脐神穴一、中药敷肚脐,巧治四种病脐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疏通气血、调节阴阳、治疗疾病。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常用的贴敷脐疗法,我们自己在家就能操作。

1、失眠取等量的黄连、肉桂,烘烤为细末,用蜜调为糊状敷于脐中,12小时后取下。

此方适用于失眠伴心烦、心悸者,中医认为这种失眠属于心肾不交型。

2、腹胀莱菔子用文火炒黄并研成细末,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的薄饼并盖在肚脐上。

此方是利用莱菔子消食健脾、理气消胀的功效。

3、痛经肉桂25克,丁香20克,吴茱萸15克,红花15克,用温热的黄酒调成糊状敷脐。

经前疼痛者可于有症状之日起开始使用,经期疼痛者可于月经第一天起开始敷脐。

4、前列腺增生约3寸长的葱白1根,白胡椒7粒,一同捣烂成泥状敷于脐部,盖以保鲜膜。

每天换一次药,取下后清洁脐部,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二、揉揉肚脐,养生延年肚脐上的对应穴点既能够反映各个脏腑功能的异常,又可以用于调理脏腑功能。

常按肚脐具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养生延年的功效。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No.1定穴明确五脏对应点的位置,用拇指指腹末端适当用力按压。

No.2按揉以拇指指腹末端顺时针按揉50次,然后再逆时针按揉50次,同时要注意配合均匀的深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前要修剪指甲。

三、艾灸贴敷肚脐,调理百病艾灸神阙,能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经络是一条高温线,是传热性较好的通道。

艾灸治疗时,热量沿着经络传导的距离更远,而人体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的血液温度也随之升高,血液粘度降低,流速增大。

这正好验证了古人“气得温而易行”的说法。

中药的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的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

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

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

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

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

(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

(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

(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

(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

(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

(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后敷脐。

【中药敷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

(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

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

(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

(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

寒湿生百病把它贴在肚脐眼上驱寒祛湿效果太好了

寒湿生百病把它贴在肚脐眼上驱寒祛湿效果太好了

寒湿生百病;把它贴在肚脐眼上;驱寒祛湿;效果太好了药不在贵;对症最关键..今天养生君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方子;材料非常常见;用来贴肚脐;用一次只需要几毛钱;但却在过去几年中;帮助了无数阳虚怕冷;体寒湿重;宫寒痛经;肠胃虚弱的人..这个方子最初的出处;是已故的南怀瑾大师;在一次给弟子的讲学中讲到的..近几年来在中医和互联网传播的不断推动下;逐渐被大众所知;很多对症的人尝试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德妙方;有缘看到的;请一定珍惜;耐心看完;会被大家很有帮助刚才说到的几个症状中;大家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寒湿..所以在讲这个方子之前;我们要先来了解寒湿究竟有哪些症状;你自己处于哪一级..寒湿分为四级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湿气最伤人..寒湿;湿热;风湿…湿邪遇到什么得什么病..那怎么判断体内有湿呢说得太复杂;很多朋友也看不懂;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有哪些常见症状呢这就要分级了;寒湿有四级:一级寒湿:在表皮症状:脸上油腻;长痘;季节性皮肤骚痒;长湿疹等;二级寒湿: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如腰酸乏力;关节酸困等..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症状:肩周炎;颈椎病除了伏案工作;还跟吹空调受寒等因素有关;肩痛;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四级寒湿:在脏腑这是很严重的一种了;比如寒湿在子宫;造成宫寒;继而造成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在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吃东西不消化;腹胀;排便不畅;吃生冷就拉肚子..不消化;排便不畅等;又容易引起小腹胖;梨型身材……在肺上;造成肺虚寒;导致咳嗽气喘;畏冷肢凉;吐稀白痰;声低懒言等;在心上;造成心阳虚;容易出现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南怀瑾大师验方:祛寒补阳肚脐贴说了这么多;我们如何来祛寒湿;调理阳虚体质呢首先当然是调节生活;顺应四季变化;春天来了多运动;动则生阳;夏天该出汗;就不要贪凉一直呆在空调房;秋冬收藏;则不要剧烈运动;不要暖气开到出汗..其次是传统的调理;拔罐;艾灸;艾叶泡脚;热敷等..本文要给大家推荐;则是南怀瑾大师的一个道家秘方;在讲学中说;道家有很多治病的方法;但属于旁门;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小方子;成年人老年人都能用;比较保险..方子后来被收录在他的我说参同契第54讲;如下:花椒六七颗;干桂圆肉一颗;加一点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放在肚脐里就行了..方子里用的都是热性的食材;药食两用;肚脐又会吸收;婴儿在娘胎里就是靠脐带吸收营养的..多用一段时间;热进寒退;就跟我们烤火是一个道理;跟太阳能蒸发潮气也是一个道理;热性药性被吸收后;自然寒湿就减退了..贴上后睡觉;肚脐周围暖暖的;非常舒服;同时调理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记得第二天早上要揭掉;不然容易引起上火..如果有上火现象;大家可以同时贴脚底的涌泉穴;引火下行;同时排湿气..由于人的体质不同;这个肚脐贴小方子用后;可能会打嗝、放屁、肚子咕咕叫;内有股暧气上下流动;开始可能拉肚子等;这是正常的药性反应..尤其胃寒的人;容易引起排便不畅;有的人用很快就能痛快地排便;有的会拉肚子;但大肚子其实是在排寒气;保持每天贴;日久生变;身体康健..大家可以选择好的食材;自己在家做;一次多做点;多用一段时间..如果嫌麻烦;不想自己做;也可以买成品用..推荐一位中医老师做的店;一盒50克;只贴肚脐的话;大概可以用60多次;还送小礼品和医用胶布哦..评论里还有很多反馈效果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肚脐贴的作用与功效

肚脐贴的作用与功效

肚脐贴的作用与功效肚脐贴,又称脐贴,是一种贴在脐部的贴片,以中药材为主要成分,通过贴在脐部来达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肚脐贴起源于中国传统中医养生理论,其作用与功效广泛且多样,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肚脐贴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肚脐贴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脐部是阴阳交汇之处,贴在脐部具有特殊的温补作用。

比如在寒冷的冬季,许多人会感到肚子发凉,此时可以贴上肚脐贴,通过草药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温中散寒的效果。

其次,肚脐贴还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久坐不动或者体力劳动过猛,都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身体健康。

通过贴上肚脐贴,草药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肚脐部位的微血管直接进入体内循环系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此外,肚脐贴还有调理脏腑的功效。

中医学认为,脐部与人体的各个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贴上肚脐贴,可以刺激脐部的穴位,使相应的脏腑得到调理和刺激,进而改善脏腑的功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此外,肚脐贴还能缓解疼痛。

生活中,许多人会出现腰酸背痛、经期痛经、肩颈疼痛等情况,这些症状都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贴上肚脐贴后,草药的有效成分能够渗透到痛点,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的作用,对于缓解疼痛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肚脐贴还有美容保健的作用。

肚脐部位被视为人体生命力的重要部分,通过贴上肚脐贴,可以调理人体阴阳,活化十二经脉,保持人体的良好状态。

此外,肚脐贴还可以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胃肠功能,帮助消化吸收,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综上所述,肚脐贴作为一种中药贴片,以其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缓解疼痛、美容保健等多种作用和功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对于使用肚脐贴,特别是对于身体不适或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首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病情。

丁桂儿脐贴的原理

丁桂儿脐贴的原理

丁桂儿脐贴的原理
丁桂儿脐贴是一种中药外用贴剂,主要用于改善脐部相关问题,比如脐部湿疹、脐疝、脐痛等。

其原理主要基于中药的渗透、吸收和药效。

丁桂儿脐贴的中药成分包括丁香、肉桂、陈皮等。

这些中药具有渗透扩散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通过贴敷在脐部区域,渗透进入皮肤和组织,达到改善脐部问题的效果。

具体来说,丁桂儿脐贴在贴敷后,中药成分能够逐渐释放,通过皮肤渗透达到脐部问题的发生区域。

这些中药成分能够促进脐部区域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加速废物的排出和营养的供应。

同时,丁桂儿脐贴的中药成分还具有抗炎、解痉、消肿等作用,能够缓解脐部的疼痛、肿胀和炎症反应。

这些中药成分能够舒缓脐部区域的不适感觉,促进脐部问题的康复和修复。

总的来说,丁桂儿脐贴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吸收和药效,能够改善脐部相关问题。

但是,在使用丁桂儿脐贴时,还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中药敷肚子的正确方法

中药敷肚子的正确方法

中药敷肚子的正确方法
中药敷肚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药疗法,可用于缓解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以下是正确的中药敷肚子的方法:
1. 准备好适合敷肚子的中药材料,如枳实、薏苡仁、荷叶、生姜等。

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

2. 将中药材料用适量的水煎煮,一般煎至浓汁剩下1/4即可。

可以根据需要冷却或保持温热。

3. 将煎好的中药汁倒入浸湿的纱布袋或棉布袋中,然后轻轻拧干,以防流汁。

4. 将湿敷布敷在肚脐周围,注意避开伤口、皮肤破损等地方,同时要确保其覆盖到疼痛或不适的部位。

5. 敷药后,用绷带或固定带将湿敷布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使其保持贴紧。

6. 敷药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延长。

敷药前后应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7. 敷药后,可以轻轻揉搓肚脐周围,促进药效的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中药敷肚子的适应症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中药敷肚子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意见,以确保选择正确的药材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中药肚脐贴使用方法

中药肚脐贴使用方法

中药肚脐贴使用方法中药肚脐贴是一种通过贴在脐部来进行治疗的中药贴剂。

它是由中药材研磨成粉末并添加适量的粘合剂制成的。

使用中药肚脐贴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气运行,缓解腹部不适等症状。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中药肚脐贴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中药肚脐贴的第一步是准备肚脐部位。

在使用之前,要先清洗干净肚脐部位,确保皮肤干燥。

同时注意不要在脐部有皮疹、溃疡等皮肤病变处使用肚脐贴,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接下来,打开中药肚脐贴的包装袋,取出肚脐贴。

一般来说,每片中药肚脐贴都有两层,一层是防粘贴纸层,另一层是中药贴剂层。

在使用之前,要先撕开防粘贴纸层,暴露出中药贴剂。

然后,将中药贴剂贴在肚脐部位。

将暴露出来的中药贴剂贴在肚脐部位,然后用手稍稍按压一下,让中药贴剂更好地粘附在肚脐周围的皮肤上。

在贴中药肚脐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贴得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正常的呼吸和腹部活动。

最后,使用中药肚脐贴需要遵循一定的使用规则。

一般来说,中药肚脐贴的使用时间为每次8-12小时。

在使用中药肚脐贴时,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中药贴剂的药效。

此外,每天使用中药肚脐贴的次数一般不建议超过2次。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中药肚脐贴时要避免与药物混用。

针对不同的症状,一般要选择适合的中药肚脐贴。

建议在使用中药肚脐贴之前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幼儿应该谨慎使用中药肚脐贴。

如果在使用中药肚脐贴时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此外,中药肚脐贴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

总体来说,中药肚脐贴是一种传统的中药贴剂,通过在肚脐部位贴上中药贴剂来进行治疗。

使用中药肚脐贴的方法并不复杂,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贴的位置、时间和适用人群等方面的细节问题,以确保中药肚脐贴的安全有效使用。

如果有需要,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肚脐贴,并严格按照使用要求使用。

中药贴敷肚子消炎的原理

中药贴敷肚子消炎的原理

中药贴敷肚子消炎的原理
中药贴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用治疗方式,可以用于消炎等症状的缓解。

中药贴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渗透作用:中药贴中含有一定药性的中草药成分,经皮肤渗透后,能够在局部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渗透进入皮肤和组织中,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消炎的效果。

2. 疏风散寒:中药贴中的药材成分可以通过散寒、疏风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

这可以减轻肚子的不适感并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

3. 活血化瘀:中药贴中的药材成分还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供氧和营养状况,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炎症引发的局部淤血和水肿,缓解肚子的发炎症状。

4. 改善免疫力:某些中药贴的成分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炎症的发生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贴作为一种辅助疗法,通常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适用于一些轻度的肚子炎症缓解,具体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肉桂贴肚脐功效与作用

肉桂贴肚脐功效与作用

肉桂贴肚脐功效与作用肉桂贴肚脐是一种传统中药疗法,其功效与作用被广泛认为可以促进人体健康。

本文将对肉桂贴肚脐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肉桂贴肚脐被认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肉桂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酚类、黄酮类与多糖类等成分,这些成分对于血液循环的促进有重要作用。

贴在肚脐上的肉桂片会通过皮肤渗透到肌肉组织中,进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保证氧气与营养物质的充分供应,有助于保持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其次,肉桂贴肚脐还被认为可以调节脾胃功能。

脾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器官,它们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身体的健康。

肉桂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功能,改善脾胃虚寒引起的不适症状。

贴在肚脐上的肉桂片可以通过肌肉组织渗透进入脾胃部位,直接刺激脾胃的活动,从而起到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

第三,肉桂贴肚脐被认为可以缓解疼痛。

肉桂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肉桂醛。

肉桂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症状。

贴在肚脐上的肉桂片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肌肉组织中,刺激身体内的神经系统,产生镇痛效果。

这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来说,可以减轻疼痛的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肉桂贴肚脐还被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功能。

内分泌系统调节着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肉桂具有平衡调节的作用。

肉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下丘脑-垂体-靶腺的轴体,促进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贴在肚脐上的肉桂片能够通过腹皮与脐孔渗透到内脏的血液循环系统中,直接刺激内分泌器官的活动,调节内分泌机能的失调,提高身体的整体代谢水平。

另外,肉桂贴肚脐还被认为可以增强免疫力。

肉桂中的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作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贴在肚脐上的肉桂片通过皮肤渗透到肌肉组织中,进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病原体起到作用。

这对于一些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可以增强身体自身的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贴肚脐的中药退烧贴原理

贴肚脐的中药退烧贴原理

贴肚脐的中药退烧贴原理
贴肚脐的中药退烧贴的原理是通过贴附在肚脐部位的中药贴剂释放中药成分,进而通过皮肤吸收或发挥药物作用,起到退热的作用。

中药退烧贴中常含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邪发散等功效的中草药,如黄芪、连翘、板蓝根等。

这些中草药含有一些有效的活性成分,如黄芪中的黄芪酮、连翘中的槲皮苷等。

这些活性成分能通过皮肤渗透作用迅速进入到人体血液中。

当中药贴剂贴在肚脐部位后,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皮肤渗透到达肚脐附近的血管和组织中,进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些活性成分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可以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系统等方式发挥退热的效果。

此外,中药贴剂还具有一定的发散作用,能够拓宽毛细血管,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或热毒的排出,以减轻炎症和局部充血现象,从而起到退热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退烧贴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同时要注意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或不适应,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先进行皮肤敏感性测试,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在退烧过程中,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其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中药包敷肚脐的原理

中药包敷肚脐的原理

中药包敷肚脐的原理
中药包敷肚脐的原理,主要是由于肚脐是人体脐带断开后形成的开口,身体的各个经络与脏腑都通过肚脐相互联系。

中药包敷肚脐可以通过药物渗透肚脐部位的皮肤达到调理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具体原理如下:
1. 刺激经络:中药包敷肚脐可以刺激经脉穴位,促进经络的畅通,调节气血运行。

经络的畅通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能够保持正常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2. 调理脏腑:肚脐是脏腑的连接点,中药包敷肚脐可以通过肚脐部位的渗透作用,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传递给脏腑,以起到调理脏腑的作用。

不同的中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比如可以用温补药物来温暖脾胃,用清热药物来清热降火等。

3. 强化免疫力:中药的药性可以通过肚脐部位吸收进入人体,刺激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

中药包敷肚脐可以加强对病毒、细菌等外界侵袭的抵抗能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中药包敷肚脐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络、调理脏腑和增强免疫力等方式,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

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并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和建议。

中药肚脐贴减肥的原理

中药肚脐贴减肥的原理

中药肚脐贴减肥的原理
中药肚脐贴减肥的原理是通过贴在脐肚上的中药贴片,通过肚脐与内脏的相连关系,透过皮肤渗透作用,促进体内代谢并达到减肥效果。

具体来说,中药肚脐贴减肥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新陈代谢:中药肚脐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刺激体内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的分解和消耗,达到减肥的效果。

2. 改善肠道功能:中药肚脐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贴在脐肚上的穴位,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减少便秘和体内废物堆积。

3. 消除水肿:中药肚脐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刺激脐肚周围的穴位,促进淋巴循环,减轻体内水肿,使身体轻盈。

4. 控制食欲:中药肚脐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刺激脐肚周围的穴位和经络,调节食欲中枢,减少食欲,达到控制饮食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减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中药肚脐贴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同时,对于减肥者来说,还应注意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避免依赖单一的减肥方法。

十香暖脐贴的功能主治

十香暖脐贴的功能主治

十香暖脐贴的功能主治概述十香暖脐贴是一种中草药贴膏,通过将草药精华与贴膜结合,贴在脐部,从而发挥各种功效。

它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泛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疲劳、调理身体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十香暖脐贴的主要功能和主治效果。

功能主治以下是十香暖脐贴的主要功能主治:1.缓解疼痛–十香暖脐贴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白芷、没药、川芎等。

这些草药富含挥发油和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贴敷在脐部,渗透皮肤,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十香暖脐贴适用于各种疼痛,包括腰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

贴敷在脐部,可以刺激脐部的神经末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2.改善血液循环–十香暖脐贴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温热的特性,如独活、川芎等。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贴敷在脐部,渗透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不畅常常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手脚冰冷、疲劳乏力等。

十香暖脐贴可以通过改善脐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这些问题,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3.舒缓肌肉疲劳–十香暖脐贴中的一些成分,如独活、川芎等,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

贴敷在脐部,这些成分可以渗透皮肤,刺激局部的肌肉和筋膜,缓解肌肉疲劳。

–对于长时间站立、走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肌肉疲劳是常见的问题。

使用十香暖脐贴可以帮助舒缓肌肉疲劳,缓解身体不适。

4.调理身体–十香暖脐贴中的中草药成分可以渗透皮肤,进入体内,调理身体的各个系统。

–根据中医理论,脐部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与身体的各个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在脐部贴敷十香暖脐贴,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维护身体健康。

使用方法以下是十香暖脐贴的使用方法:1.准备–清洁脐部皮肤,确保脐部干燥无污染。

–打开包装,取出一块十香暖脐贴。

2.贴敷–将十香暖脐贴的中间贴膜撕开,露出草药精华面。

–将贴膜贴在脐部,轻轻按压使其贴紧皮肤。

–如果需要加固,可以用胶带固定。

3.注意事项–建议每次使用不超过8小时,每天不超过2次。

–如出现皮肤不适、过敏等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

南怀瑾先生贴脐万病万消方威力大真正花钱买不到的

南怀瑾先生贴脐万病万消方威力大真正花钱买不到的

南怀瑾先生贴脐万病万消方威力大——真正花钱买不到的南怀瑾先生贴肚脐的万病方,南怀瑾先生说,这是道医方,可以调理肠胃,特别是手脚冰凉的人效果最好,老人用了可以长寿;
南怀瑾先生公布的处方,全是大热之药,桂圆肉、花椒以及艾绒,肚脐总理人体诸经百脉,可以通调周身之经气,其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直接相连,皮肤最薄,最易于药物皮肤吸收;
南怀瑾先生没有公布三种药的比例,我就根据直觉将桂圆肉、花椒以及艾绒按照2:1:1的比例配齐;为什么桂圆多一些呢因为我想药物要粘才好在脐下吸收,我将三药配齐放入家用粉碎机中粉碎,多打几次,三药自动在粉碎机中变成了球形的大药丸;
万病方可以长期用,一开始治病时可以给药量大一点,以后可以小剂量长期用,为什么要长期用呢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生气每天都在怨人,产生的寒毒自然积聚在肠胃里,老人长期用自然可以长寿,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嘛,消化吸收的好,自然营养好,能活得长一些;
我分析南怀瑾先生的万病方除调理肠胃外,可以治疗痛经、寒性便秘就是喜欢喝热水,拉不出大便也不太难受、手脚冰冷、乙肝、感冒、寒性的肥胖等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晚上睡前贴,早晨一定要取出,千万别贪心;因为肚脐需要休息,才能吸收药,老贴着,肚脐该不工作了,还会发炎;
配药注意事项:
桂圆即超市中买的桂圆肉即可,花椒即家用炒菜用的花椒,艾绒以淡化色的优质艾绒,如果买不到优质艾绒,则可用清艾条代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肚脐(也叫神阙)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

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

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另外,有一种说法:《艾灸神阙(肚脐眼),万病自灭》!一、功能与原理肚脐有个孔,把药放在肚脐,用纱布把它封住去睡觉,药力就会进入到人体内。

为了增加药力,可每次取药末(药粉)适量,滴几滴醋调成硬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伤湿止痛膏等都可,用剪子剪一小块),这样能增强疗效。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敷脐时间。

用热性药外敷刺激神阙穴(肚脐),调动人体功能,舒筋活血,使身体气血畅通,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人体热量,从而达到暖身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14岁以上男女均可,对年老者效果稍差。

三、配方花椒10克白胡椒60克肉桂20克附子5克炮姜10克陈皮5克。

四、制作将花椒,陈皮,胡椒,肉桂,附子,炮姜研末,密封备用。

五、方法敷药时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擦洗干净,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药粉)适量,(为了增加药力,可每次取药末(药粉)适量,滴几滴醋调成硬糊状)放入肚脐孔,用医用胶布(伤湿止痛膏等都可,用剪子剪一小块)盖住固定即可。

最好晚上睡觉前用,白天不需要拿下来。

一般保留6~12小时即可。

使用本方后,敷药的神阙穴(肚脐),会有一股暖流冲向全身,让人红光满面,精神倍增,冬季怕冷的朋友,请用此法。

注:生姜、干姜和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

由于鲜干质量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亦异。

生姜长于散表寒;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药;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

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

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

炮姜:炮姜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性味苦、辛、温。

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

炮姜的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

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

中药敷肚脐治疗疾病的其它配方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呃逆:选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脾胃虚寒型胃痛: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

而小儿肌肤柔嫩,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

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

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

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治便秘方: 泻热通便、和胃止痛的敷脐药方:玄明粉40克,小茴香6克。

共研成细末,取一汤匙药末,和入少量蜂蜜调成糊状。

肚脐用75%酒精棉球消毒,干后涂盖药糊,并覆盖干净的纱布,用胶布固定。

治便秘效果很好。

乳腺增生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取适量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盖住,再用医用胶布固定,或用软布条就像系腰带那样轻轻固定。

每天晚上贴,10~18小时后再拿下来。

一周一个疗程,停几天后再用。

中药外敷肚脐偏方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

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

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

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8:失眠:取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各10克,枣仁20克,红药3克;或三七、丹参各10克,石菖蒲、远志、硫磺各20克,红花6克,共同研成细末,均用40度白酒调成稠膏状,涂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9、用附子、细辛研磨成细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外敷肚脐。

附子性卒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

细聿性辛温,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

凡辨证属于阳气虚弱、真寒假热、上热下寒的疾病,都可以用此法来治疗。

糖尿病本病后期易出现四肢疼痛水肿、僵硬拘挛等表现,每到冬季则症状加重痛苦难忍。

用以上药物敷脐治疗,每次12小时,2天1次。

10、肛泰贴剂:其药物成分为地榆(炭)、五倍子、冰片、盐酸小檗碱、盐酸罂粟碱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之效,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

肛泰贴剂需外用,洗净脐部(神阙穴,即肚脐眼)周围皮肤,擦干,然后将贴剂胶布撕开,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一次1片,一日1次。

11、治疗高血压:吴茱萸敷肚脐,引火归元,补养脾阳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受够了长期吃药的罪,说到吃药就头疼。

这时我往往建议他们去药店买川芎和吴茱萸各30克,打成细末,混合,每次取5克左右,填在肚脐里,用麝香壮骨膏固定好。

结果很多人用过后发现,这个办法竟比什么降压药都灵,而且还感觉腿脚有劲,头脑清爽。

12:慢性病防治: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

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

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2~4个疗程。

13:口腔溃疡:细辛粉末9-15 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摊在纱布上,贴于脐部,至少3d,溃疡面可结疤而愈合,有效率达93.4%。

14:肚脐埋药丸治便秘神效: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用2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20克。

15:鼻窦炎:介绍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效,所以记在此。

不过有一点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泡过的药酒。

16: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身体需要就吸收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收。

寒性体质,脸上长青春痘,痛经,腹泻,腰疼,喜好出汗的人,脾肾阳虚的人,常常感冒的人都可以一试。

一周将有好的消息。

17:治痛经:取肉桂、炝姜、茴香各15克,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l块,连用5~7天,痛经可愈。

18:治月经不调:取当归30克、红花15克、月季花15克,用茶叶水调,敷脐部。

每次在月经之前1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

此方对少女月经不调疗效最好。

19:心肾不交,肚脐敷贴交泰丸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个肚脐敷贴的方法,用起来很简单,而且没有副作用。

敷贴的药物是交泰丸,这个药来自于《韩氏医通》下卷,主要成分是黄连和肉桂,我们都知道,黄连是极其苦寒之药,而肉桂性热、温补,黄连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热以温肾阳,具体做法如下。

黄连性寒,肉桂性热,将二者调和敷在肚脐里面,能够清心火,温肾阳,是治疗心肾不交的绝妙处方。

交泰丸敷肚脐眼将适量的黄连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调和为丸药,敷于肚脐里面,可使阴阳相接,心肾交合,所以取名为交泰丸,是自古以来治疗心肾不交的首选方药。

每天晚上,将一丸药塞到肚脐里面,然后用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一般情况下,三天就可见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坚持一个星期巩固疗效,便可以了。

20:早泄治疗敷脐法露蜂房、白芷各10克,共研细末,醋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或隔天敷药1次,连续3~5次,一般用药5~7天可愈。

本方具有补肾固精、收敛止泄之效。

《临床上可配制辛香液(丁香10克、细辛6克、乙醇100毫升,浸泡3天)用棉签蘸侵出液在性交前1小时涂于龟头及冠状沟部,以降低末梢神经感性,提高性交时的射精阈值,从而起到延缓射精的作用》21::麻黄10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甘草6克。

主治:咳嗽气粗,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舌苔薄黄,脉浮滑。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次取药末3克,温水调黏糊敷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2:天冷不用愁中药敷脐暖身有奇效:使用本方后,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你穿很少的衣服也不会冷,敷药的神阙穴(肚脐),会有一股暖流冲向全身,让人红光满面,精神倍增。

、配方:花椒10克白胡椒60克肉桂20克附子5克炮姜10克陈皮5克;敷药时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洗干净,把药末撒在神阙穴(肚脐)里,在用(麝香虎骨膏)胶布贴上即可。

23:治高血压:川芎20克、白芷20克、冰片2克.三味药,共研细末,用的时候,把药棉摊成薄片,取2克左右药粉,滴上几滴醋,不用太湿,包成一团,用最薄的一面,贴在肚脐上,外面白胶布(最好用创可贴,最便宜的就行,不容易过敏)固定,每天换一次,连用几天。

24:天冷不用愁暖身有奇方:刺激神阙穴(肚脐),调动人体功能,舒筋活血,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人体热量,从而达到暖身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