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途径[论文]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摘要] 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作为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指导学生参加该项计划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并提出了以该计划为契机,推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能力创新人才0.前言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人才后备军,其素质高低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素质可以划分为4个大的方面,即身体素质、知识储备、做人的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前3个方面,对于培养大学生做事的能力重视不够[1]。
结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储备很扎实,但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
这显然不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此国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
1.制约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为“知识面宽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工科教育不仅承载了为相关领域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而且也承载着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2]。
然而,从大学生创新主体性和学习生活的具体环境看,制约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科学创新主体性发展不够全面由于人们对大学生主题性问题的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题上,大多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问题。
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涵是通过和教师的交互作用,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超越地发展,实践高等教育功能[3]。
实践报告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实践报告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实践报告: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引言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实践机会、缺乏激励机制等。
因此,本文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探索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路。
第二部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 确定实践主题在实践活动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以便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
可以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践主题,如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等,同时也可以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
2. 制定实践计划针对已确定的实践主题,制定一个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安排、实践的内容和目标、实践过程中的支持措施等。
确保实践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组织实践团队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和领域专家,组成一个强大的实践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第三部分: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成果1. 实践活动的实施按照制定的实践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可以采用实地调研、方案设计、实验研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实践成果的展示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组织学术交流会、项目展览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成果,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成果的评估与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还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研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科技领域进行创新所需要的能力,它不仅仅包括科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素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方式的综合推进。
本文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几种可能的培养方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现代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大学生正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目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满足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
1.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学科知识为主,很少涉及到创新实践和跨学科融合的内容。
大学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实验课程、跨学科探究课程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视野,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导师制度的建立导师制度是指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名指导老师,由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的指导和辅导。
通过导师制度,学生可以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培养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
3.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科技项目孵化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
4. 建立科研团队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团队,邀请有志于科技创新的学生加入,并由相关教师指导,进行科研项目的探究和实践。
通过科研团队的建立,学生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引入创新实践和跨学科内容,拓宽学生的科技创新视野。
可以适当减少传统理论课程的比重,给予更多的实践和创新机会。
2. 加强导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其培养方式的研究更是至关重要。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探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多种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积极以赛促创,为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标签: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一)缺乏持续的创新创业观念各高校都在鼓励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自主创业等等,但是目前的这些比赛多数以获奖为目的,比赛的结果很难应用到实践中创新创业,却没有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性问题。
(二)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不足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联想思维等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养,课堂内外表现机会不多,影响其持续发展能力。
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育思想偏重于知识传承,没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环境。
(三)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创新创业信心不足由于大学生很少接触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不多,学生不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创业能力欠缺,创新意识不强,经验和信心不足,限制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一)万众创新已成为新常态经济的必然选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本届政府施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万众创新已成为新常态经济的必然选择。
随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成了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我国目前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缓解就业压力随着我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增加,待业现象日趋严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很有必要。
因此,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增强社会竞争力,很有必要。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社会需要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力量,学校的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当今社会高学历人才大多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因此,高校要与时俱进,为国家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与培养途径
容 简单 罗列储存记忆 , 致使培养 了许多知识仓库似 的大学生 。许
多大学 生学习的 目的只是 为了获得证 书和文凭 , 在学 习的过程 中
只会死记硬 背 , 将 大量的精力都 用在了应付各种 考试 , 很难有精 力去审视所 学知识 , 只会被动地 接受知识 , 缺乏 主动思考和质 疑
的精神 。 2 大 学 生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途 径 2 . 1 建立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2 . 1 . 1 改 革 教 学方 法
1 . 1 传统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认识不足 “ 重知识传 承 、 轻 知识 创造 ” 是我 国传 统的教育模式 , 教师 主 要采用讲授式 的教学方法 , 课 堂上主要 体现为教师的“ 一言堂 ” 和 “ 满 堂灌 ” , 教学手段单一 , 学生 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 缺少独立思 考 的空间 , 很难对所学 知识 点形成独立 和创新性 的认 识 , 限制 了 学生创 新思维 的养成 。而对学 生学习效果 的评 价标准也 仅仅是
一
创新 是一个 民族 的灵 魂 , 是经济社会 发展 的主要 推动力 , 是 个 国家 兴旺发 达 的不竭动力 和提 升 国家 竞争力 的核 心要素 。 型国家是现 阶段 国家发展 的首要 目标 。高校作为创新 型人才培
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受阻 , 这对于我国科技 创新 的后备力量无疑
是最惨重 的损失 。 1 . 4 大学生 的创新意识不强 在 我国重理论 、 轻实践 的教育体制 下 , 必然造成大 多数大学 生 创新 能力 较低 , 缺 乏创新 意识 、 创新 欲 望 以及创 新毅 力 的现 状 。很 多大学生错误 的认 为学 习知识就是死读 书本 , 将教材 的内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一贡重大战略任务。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担负我国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 ,就应当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呢?所谓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
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高等院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仍有待提高与改进。
本文将围绕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缺乏专业化和系统性。
学校一味追求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日益提高,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全面思考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升,造成了学生在创新项目中缺乏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为了解决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培养。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引导和指导。
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创新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实践实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联合企业、科研机构等外部力量来开展校外实践项目,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实践环境和问题。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组织专业团队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展跨学科的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的团队中学会协作和交流。
在进行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时,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培养效果。
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给予相应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论文
浅析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摘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造精神的主体,是当前学生必备的素质.本文分析了当前创新意识的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当前新教改环境下,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学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不同的时代会对教育有不同的期望,对希望培养出的人才的目标不同。
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有竞争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新教改的大环境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味的进行填鸭式的固有知识教学,而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什么知识、怎样学习知识、如何对知识进行应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开始,青少年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黄金阶段。
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时机,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性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理解为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产生的一些能够有价值的思想、活动、发明等等。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仅仅对固有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而是怎样去学习和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更新知识体系的意识和更新知识体系管理的能力,以及在更新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知识传播与更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入创新元素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新教改环境下,目的就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应对措施作者:刘子青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0期摘要:以提出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指出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96-02党在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后,教育部于2010年5月4日正式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举全国之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工作,旨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强国梦。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大学作为其培养的黄金阶段,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采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型教育,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同时,创新作为驱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突破口,深入分析当今自主创新教育的现状,提出最佳的应对措施,以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
当今时代,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国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科技强国的核心也就是创新意识的竞争,只有配备高水平的人才,才能使科技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柱,应肩负起这份人才培养的责任,努力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为将来国家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贡献自己的力量。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所谓素质教育,即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全面发展。
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只有依靠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培养。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摘要】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
在文章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指出当前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文章通过现状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接着,结合培养模式探讨和案例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在文章对研究进行总结评价,并展望未来,提出相关建议和研究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能力发展、高等院校、大学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培养模式、案例分析、建议、展望、总结评价、研究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缺乏创新教育的理念,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较为模糊,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意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模式探讨和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评价现有的培养模式,并展望未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其创新潜力的挖掘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引言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这一发展的因素,讨论有效的培养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探究
(一)高校对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认 识 不 够,没 有 形 成 统 一 协 调机制
高校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时间长远、涉 及 面 广 的 系 统 工 程,既包括第一课堂的传授知识,也包 含 了 第 二 课 堂 的 实 践, 不是仅仅由某一个或两个部门承担 的 工 作. 然 而,目 前 高 校 里依然存在着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缺 少 良 好 的 沟 通 和 协 调机制.这就导致从学校组织层面形成不了全校一盘棋的 局面,无法制定完 善、健 全 的 制 度. 由 于 创 新 教 育 工 作 没 有 形成一套固定的做 法,缺 乏 明 确 定 位 和 长 远 规 划,导 致 许 多 活动更注重形式,而 对 内 容 关 注 较 少,学 生 无 法 体 验 到 能 力 的提升,难以激发 其 参 与 的 热 情. 同 时,传 统 应 试 教 育 思 维 依然或多或少地裹 挟 着 高 等 教 育,其 课 程 安 排、考 核 办 法 在
关 键 词 :高 校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教 育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不足,急需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能力是指在特定的领域或社会环境中,通过分析问题、积累经验、解决矛盾等方式,创造新事物或新知识的能力。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是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
创新能力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竞争激烈,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的发展引擎,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创新能力的教育。
学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教育场所,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教育,包括创新课程、创新竞赛、创新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校园环境应该充满创新的气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机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氛围。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家庭也应该为大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创新资源。
父母和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创新需求和创新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创新环境。
社会也应该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将社会资源和创新需求对接起来,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提高各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方法及途径,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1]。
通过对大学生科研意识、科研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接触最新的科学研究前沿,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维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以及论文的编写能力等[2,3]。
目前,很多高校以学历文本,偏重于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缺乏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教学与科研以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研究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如下意义:首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推动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独立思考及实践操作等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可知道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创新点,通过开展课题,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论文编写能力的培养,可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可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大学的教学大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在课堂讲解,学生课堂被动接收,尽管大多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对课程的讲解也价位透彻,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不高。
提高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提高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在提高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方面,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观点。
一、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兴趣要提高高校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科研的意识和兴趣。
学校可以组织科研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邀请优秀科研人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了解科研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学校也应积极推广科研成功案例,通过展示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提供科研平台与资源支持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科研创新,高校应提供科研平台和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实验室,并配置必要的设备和仪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科研项目基金,资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支持他们的创新尝试。
三、加强导师制度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导师制度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合作,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良好的学术引导,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的选择和开展方向的指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科研创新。
四、优化科研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优化科研课程设置,提供丰富多样的科研学习机会。
除了传统的理论课程,学校还可以增设实践性的科研课程,如数据分析、科研方法与技巧等,以帮助学生提升科研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
五、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训通过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
学校可以开设科研能力培训课程,教授学生科研的基本流程、论文写作技巧等。
此外,还可以邀请科研专家和学术顾问为学生提供学术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
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和项目申报高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竞赛和项目申报,提供奖励和荣誉激励机制。
参加科研竞赛和项目申报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积极与国外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国际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面对新的需求或变化时,能够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技术或者新的行动方式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高等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方面,由于各类考试的压力,大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记忆成为了学习的主要目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被边缘化;另一方面,高校所固有的教育体制与效率问题,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对此,我们需要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培养方案。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高等院校应该采取更加全面的教育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开设创新类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根本上打造一种“学以致用”的教育环境。
高等院校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符合他们专业发展需求的创新类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创新问题,较为有效的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实践与实习实践与实习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探究实际问题,并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能够直观地体会到创新的实际价值,并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多学科交叉的能力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跨界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在教育中必须通过多科目交叉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跨界能力。
在课程编排以及实践项目中,灵活参考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之间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一定程度上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等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并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各种问题。
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探索精神,培养创新综合能力。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素质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将知识、技能、体验、想象等个体资源有机融合,创造出新的价值。
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1.创新意识薄弱目前,不少大学生创新意识比较薄弱。
他们只知道在老师的教导下按要求完成作业,缺少自发性的实践和探索。
只有等到毕业后才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新,这是缺乏探索精神的表现。
2.缺少实践机会学校教育容易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较少注意。
很多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课本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
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并不能发挥创新能力。
3.合作能力欠缺创新与合作息息相关。
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在合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他们有时候不能无私地抛弃自己的利益,不能充分利用别人的优势和资源,常常产生合作障碍。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1.加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革高校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创造性和跨学科等人才,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融入教学中。
除此之外,采用更多的实践方式如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于实践的能力。
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更多实际的问题,结合实际经验,发掘并提升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不仅如此,学校应该开放更多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加强校企联合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健康的竞争与合作心态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创新者的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就是培养竞争和合作心态。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比赛,课程科研等等,并在此过程中倡导健康的竞争,同时倡导合作。
这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愿望,并在过程中使他们有机会通过个体和团队的拼合挑战所学。
总之,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积累知识和经验,增加彼此交流合作,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研报告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研报告一、引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报告旨在调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调研,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涵盖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
四、调研结果分析1.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根据调研结果,绝大多数学校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调研结果表明,学校创新教育普遍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培养方法。
其中包括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科研项目等。
但是,仍有部分学校缺乏系统、有效的培养方法。
3. 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术成果、竞赛成绩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较少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五、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1. 学校创新教育理念不统一导致培养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加强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培训,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2. 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有限问题。
解决方法是建立更多的创新平台,拓宽学生的参与范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
3.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较为单一问题。
解决方法是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建议学校要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提供更多的创新教育机会,完善评价体系,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途径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高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说过,“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很好的声誉,但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还不足。
大多数人思维标准化严重,知识无活力,缺乏综合联想能力,所吸收的知识都是独立的,互不相关,“学不致用”。
正如杨振宁所说,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钻研书本理论知识,提倡稳扎稳打,积累丰富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善于考试,但难以自主创新。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二是缺乏创新的兴趣,三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重点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
的较量,提高综合国力,创新是取胜的法宝。
就目前而言,我国一直沿袭的是技术引进和引资合资的发展道路,这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模式使得我国只能处在产业分工的低端,依靠消耗资源和廉价的体力劳动赚取很少的利润。
要增强国力,我们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变原有的资源优势,转向创新优势。
因此,必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必然选择。
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富国的雄厚国力来自国民丰富的创新、创造能力,穷国的国民创新、创造能力的不足,造成了世界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
如今,知识正在取代土地、原材料和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聚集社会财富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都纷纷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党和国家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要实现科教兴国这一战略,教育是基础,以创新能力教育为重点的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龙头作用。
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需求。
我国传统的中学教育重视智育,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摄取知识的兴趣,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崇拜权威、不敢质疑、不愿冒尖的观念,缺乏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和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从而严重束缚了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大学教育阶段正是提高创
新能力的时期。
党中央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高等教育的战略方向:切实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提高质量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目前我国教育的特点是承袭传统、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这种特点抹煞了学生创新、创造的本性,形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
在教育模式上,要改变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考试制度;实行评价标准多元化;改革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选择空间。
教师要及时地更新和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及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前沿学术问题和最新动态,在探讨问题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积极思考,不断探索。
2.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是认知事物之本,也是获得切实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创新之根,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中要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由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结合和渗透创新教育内容,使学校教育在社会大课堂中进一步拓宽和深化。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强化实验和实习环节,改革实验实习评价体系;(2)加强创新基地建设,如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等;(3)重视第二课堂,如开展科技、艺术竞赛,激
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个性。
3.开放型教学。
扩大对外开放,加大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动力与活力。
一方面,以国际高等教育为参考,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全球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将不同国家的人文科技融合于一体,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4.注重育人环境的建设。
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密切相关。
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1)宽松的学习环境。
有了宽松的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能力。
(2)良好的文化氛围。
学生身在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中,随时随地会感觉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气息,启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去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江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1,(01):193-205.
[2]秦福叶.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5):105-106.
[3]王章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意义与原则[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96-101.
[4]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1,(01):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