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件平台与核心技术 Platform and Kernel Technique of

合集下载

MIC众核技术解析及应用案例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级计算中心

MIC众核技术解析及应用案例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级计算中心

2013/7/7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16
交叉存储访问
2013/7/7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17
DMA
• DMA支持以下数据传输类型:
– MIC协处理器A到MIC协处理器B的GDDR5空间数据块传输 – MIC协处理器GDDR5到主机端系统内存数据块传输 – 主机端系统内存到MIC协处理器GDDR5数据块传输
2013/7/7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CPU-Hosted
General purpose serial and parallel computing
Offload(主从) Symmetric(对称) MIC-Hosted
Codes with highly- parallel phases
Codes with balanced needs
High-speed
Vector Processing Unit
bi-directional ring interconnect
(VPU) on each core,32
512bit SIMD registers
2013/7/7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 正式产品50 Cores以上
– 单卡双精度 > 1TFLOPS
2013/7/7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4

技术平台与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微观机制分析

技术平台与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微观机制分析
关 键 词 :技 术平 台 ;技 术 核 心 能 力 ;微 观 机 制 中图 分 类 号 :F 7 .4 2 64 文献 标 识 码 :A
1 前 言
平 台及 技 术 平 台 管 理 一 直 受 到 管 理 学 界 的 关 注 。早 期 罗 森 伯格提 出了 “ 知识平 台” 的思 想 ,认 为技术发 展是一 个通 过少数几个 阶段性 台阶实 现 间断积 累 的结 果 。 ;梅 约和 厄 特伯克提 出 “ 产品平 台” 的概 念 ,认 为企业产 品技 术水 平不 断上档次 ,是产品平台不断提 高的结果 ,这里 的产 品平 台是 指包含在一组产品中的设计思想 和组成要 素 ;王毅等提 出 产 品 平 台 是 在 产 品 开 发 过 程 中 确 定 的一 个 基 准 ,并 以 此 为 基 础可以扩展出一 系列产 品 ,即产 品族 ;Mc rt Ga h在描 述产 品平 台 技 术要 素及 其 特 征 时 ,就 提 出 了技 术 平 台 ( eh ooy T cnl g Pa o l r 的 概 念 ;V Ki nn指 出技 术 平 台 是 特 定 范 围 内 f t m) . rha s 的 所 有 产 品 ( 心 产 品 及 其 产 品 线 中 的 产 品 、扩 展 产 品 和 衍 核 生 产 品 )所 共 同采 用 的 基 本 技 术 构 架 ,也 是 构 筑 产 品 平 台的 最 低 技术 标 准 J 。从 已有 的 文 献 来 看 ,对 平 台 方 法 的 研 究 更 多的是关 注于产 品平 台和产品族 ,并 没有 区分 产品平 台与技 术平 台 ,V Ki nn定 义 的 产 品 平 台和 技 术 平 台 ,是 基 于 两 . rha s 个 不 同层 次 的概 念 体 系 的 ,认 为 技 术 平 台 是 构 建 产 品 平 台 的 基础 ,产 品平 台是连接技术 平台和具 体产 品的桥梁 。实 际上 , 企业 的竞 争 力 来 自于 企 业 的 产 品 和 技 术 平 台 上 的 核 心 能 力 , 只有 将 技 术 上 的优 势 组 合 成 先 进 的技 术 平 台 ,才 有 可 能 成 为 企业 独 特 的优 势 和 能 力 。 技 术 核 心 能 力 是 指 企业 在 技 术 领 域 的 核 心 能 力 ( 者 说 或 是核心能力的技 术部分 ) ,是企业 通过特有技 术要 素和技能 , 或各种要素和技 能 的独特 组合 ,创 造具 有 自身特性 的技 术 , 借 以产生稀缺的 、不可模仿 的技 术资源 ( 术 、知识等 ) 的 技 企业能力 J ,技术核心能力体现 了不 同技 术要 素组合 。高技 术企业的技 术核心 能力 是构成持 续竞争 优势 的基 础 ,其技术 核 心 能力 形成 是 由 不 同 技 术 要 素 组 合 而 成 的 。 因 此 ,本 文 通 过分析技 术平 台的技术要 素组合 ,以及技术平 台与技 术核心 能力 间 的关 系 ,分 析 技 术 平 台 在 高 技 术 企 业 技 术 核 心 能 力 构 建 和提升 中的作用机制 。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大模型算力中心建设指南》札记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大模型算力中心建设指南》札记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大模型算力中心建设指南》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大模型时代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3)三、基础架构的重要性 (4)四、大模型算力中心建设指南 (6)4.1 总体架构设计 (8)4.2 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 (9)4.3 软件系统架构规划 (10)4.4 数据存储与处理方案 (12)五、算力中心的实施与优化 (14)5.1 实施步骤与方法 (15)5.2 优化策略与措施 (16)六、案例分析与学习 (17)6.1 成功案例分享 (18)6.2 经验教训总结 (19)七、大模型算力中心的挑战与对策 (21)7.1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22)7.2 管理挑战与对策建议 (24)八、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6)8.1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28)8.2 行业应用前景展望 (29)九、结语 (30)一、内容描述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大模型算力中心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领域飞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个领域的建设与应用时,不禁要思考: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具备可扩展性的算力中心?《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大模型算力中心建设指南》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书中开篇即对大模型算力中心的建设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大模型算力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的堆砌,更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在这个体系中,数据传输、计算资源管理、存储设备、网络带宽等多个环节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

在内容描述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算力中心的核心组件及其功能。

从高性能计算机的序列式排列到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并行处理机制,再到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作者对大模型算力中心建设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书中还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和最新技术动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组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弹性扩展”理念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算力中心需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与挑战。

“硬核”技术是开源时代唯一驱动力

“硬核”技术是开源时代唯一驱动力

“硬核”技术是开源时代唯一驱动力在当今数字化社会,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而开源技术作为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新力量,正在成为创新的源泉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在开源技术领域,有一种被称之为“硬核”的技术,它以其开放、灵活、高效的特点,成为开源时代的独特驱动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硬核”技术在开源时代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影响。

一、“硬核”技术概述“硬核”技术一词源自游戏界,最早是指有着高难度、高挑战性的游戏或游戏关卡,后来逐渐演化成指代那些极具挑战和创新的技术和产品。

在开源技术领域,“硬核”技术代表了高度专业、高度定制化、高度开放化的开源技术产品或项目,它们通常包含复杂的算法、底层的系统设计、高性能的工程实现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技术在开源社区中往往由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开发者和专家们共同打造,他们对技术的理解和热爱让“硬核”技术成为了开源社区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硬核”技术的代表之一是Linux操作系统。

作为开源世界中的巨擘,Linux以其稳定、安全、灵活等特点成为了全球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的主导力量。

像Kubernetes、Docker等容器技术也是“硬核”技术的代表,它们在云计算、容器编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些技术都对全球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硬核”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在当今全球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硬核”技术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硬核”技术的价值日益凸显。

其所带来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特点,让其成为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推器。

“硬核”技术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和支撑。

无论是金融、制造、医疗等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电商、社交等新兴行业,都需要借助“硬核”技术来实现自身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金融科技领域的区块链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都是“硬核”技术的代表,它们正在深刻改变着金融系统的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

软件行业核心技术介绍

软件行业核心技术介绍

软件行业核心技术介绍软件行业是当今世界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行业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软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软件的核心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软件行业的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当今软件行业最热门的技术领域之一,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它涉及到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在医疗、金融、交通、安防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推动了软件行业的发展,各种智能化的软件产品层出不穷,例如:智能客服、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

另一个核心技术是大数据(Big Data),指的是规模大、类型多样的数据集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产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潜在的商业机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金融风控、智能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大数据技术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把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给用户按需使用。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包括虚拟化、数据中心技术、分布式计算、网络技术等。

云计算技术在软件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云存储、云数据库、云安全、云计算平台等,它改变了传统软件开发和部署的方式,提高了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最后要介绍的是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

区块链技术通过数据加密和共识算法,实现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化的信息存储和传输。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通过国家计委专家认证,并确定为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2年后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共129万美元,购置了实验室建设初期的要紧设备与基础设施,1992年10月对外开放。

1995年通过了教育部与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实验室是国家对外开放的软件新技术、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基地。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与学术委员会评审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1997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由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董韫美教授担任主任。

本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中的二位外籍专家,分别来自日本筑波大学与德国马普计算机研究所。

1996年以来,实验室基于对软件产业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确定了“面向软件产业进展的主战场,瞄准软件基础研究的世界前沿,突破研制大型软件的关键技术,深化原创性的软件基础研究”的进展战略。

在这个进展战略的指导下,实验室根据自身多年的学术积存与研究特色,并结合国际学科前沿研究与进展趋势,以原创性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以研制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平台为总目标,设立了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基础、高速网下的协同工作环境与面向领域服务的软件支撑技术三个有特色、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自1996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共156项。

其中,国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攀登计划(子课题)1项,973计划项目1项(4个课题),863计划项目23项,部委级重点项目11项,其他课题及横向协作项目94项,科研经费共计8065万元。

实验室取得的要紧成果有:在软件基础研究方面:1)在国内率先倡导将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传输与处理的研究作为软件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制定了全面的研究计划。

1999年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处理与传输的理论与方法”正式立项启动,实验室主任李未院士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

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

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性能计算平台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科学计算、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高性能计算平台能够提供极高的计算速度和算力,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复杂问题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因此,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成为当前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包括计算节点的选型、网络结构的优化、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设计等方面。

通过这些技术的研究,可以为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撑,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第二章:计算节点选型计算节点是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核心组件,其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带宽等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在选择计算节点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最大化地发挥计算节点的性能。

2.1 CPU选型在计算节点中,CPU是最基本的计算组件。

目前,CPU的性能主要依赖于核心数量、频率和缓存容量等因素。

为了提高系统的计算能力,需要选择具有高性能的CPU。

目前,主流的CPU产品线中,英特尔的Xeon系列和AMD的Opteron系列是比较受欢迎的选择。

这两个系列的CPU均采用了多核心技术,能够为高性能计算平台提供更高的计算能力。

同时,它们也具备较高的频率、大容量的缓存等优点。

2.2 存储选型高性能计算平台需要支持大规模数据的读写操作,因此,存储设备的选型也是十分关键的。

对于计算节点来说,主要需要考虑的存储设备包括SSD和HDD等。

目前,SSD的读写速度较快,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需求。

而且,SSD的功耗也相对较低,能够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

因此,对于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计算节点,SSD是比较理想的存储选择。

2.3 网络组件选型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计算节点之间需要进行高效的互联,因此,网络组件的选型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选择网络组件时,主要需要考虑带宽、纬度、延迟等因素。

目前,InfiniBand和Ethernet是比较常用的两种网络技术。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软件国产化是指在国内自主开发和生产软件产品,减少对外国技术和产品的依赖,提高国内软件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软件国产化的发展对于国家的信息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软件国产化过程中,关键的技术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软件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点进行详细探讨。

软件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点之一是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与商用化。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操作系统产品是微软的Windows系列和苹果的Mac OS系列,虽然开源的Linux系统也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商业领域占有率较低。

我国在操作系统领域一直以来依赖外国产品,因此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成为软件国产化的重要技术点。

相关的技术包括内核设计、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图形用户界面等。

自主研发并成功商用的操作系统将有利于降低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和提高国家的信息安全水平。

软件开发工具是软件国产化的另一个关键技术点。

软件开发工具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调试工具、性能分析工具等,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目前,许多国内软件开发人员仍然使用外国的开发工具,因此自主研发软件开发工具成为软件国产化的重要技术目标。

自主研发的软件开发工具需要兼容多种编程语言,提供丰富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界面,以及稳定高效的性能。

成功自主研发软件开发工具将有利于提高国内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软件研发成本。

软件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点之一是数据库系统的自主研发与商用化。

数据库系统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当前国际上主流的数据库产品包括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国内企业普遍采用这些产品来支撑自己的业务系统。

自主研发和商用化数据库系统成为软件国产化的重要技术目标。

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扩展性和丰富的功能特性,以满足企业应用的需求。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摘要:一、引言二、软件国产化的背景与意义三、软件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点1.操作系统国产化2.数据库国产化3.办公软件国产化4.信息安全技术国产化5.开发工具国产化四、我国在软件国产化方面的成果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国产化,将其视为提高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点。

二、软件国产化的背景与意义软件国产化旨在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确保国家信息安全,促进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实现软件国产化,不仅可以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水平,还能为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三、软件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点1.操作系统国产化:我国操作系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中标麒麟、深度等。

国产操作系统应继续提高兼容性、易用性和生态系统的建设。

2.数据库国产化:我国数据库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如Oracle、MySQL 等。

国内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国产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3.办公软件国产化:我国办公软件市场逐渐成熟,如WPS Office、永中Office 等。

办公软件国产化应注重功能完善、用户体验和兼容性。

4.信息安全技术国产化:信息安全是软件国产化的关键领域。

我国应加强国产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5.开发工具国产化: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发工具国产化需求日益迫切。

我国应加大对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工具等研发投入。

四、我国在软件国产化方面的成果近年来,我国在软件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产品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推动软件国产化进程。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软件国产化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研发、生态建设、市场推广等。

为实现软件国产化的长远发展,我国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协同,培育壮大国内软件市场。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读书笔记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读书笔记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大模型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3)2.1 大模型带来的挑战 (5)2.1.1 计算资源的限制 (6)2.1.2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7)2.1.3 模型可解释性与透明度 (9)2.2 大模型带来的机遇 (10)2.2.1 新算法与新架构的出现 (11)2.2.2 跨领域合作与创新 (12)三、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 (14)3.1 硬件架构 (15)3.1.1 GPU与TPU的发展与应用 (16)3.1.2 其他硬件技术的发展 (18)3.2 软件架构 (19)3.2.1 深度学习框架的功能与特点 (21)3.2.2 软件架构的可扩展性与灵活性 (22)3.3 优化与加速 (23)3.3.1 模型压缩技术 (24)3.3.2 知识蒸馏技术 (26)四、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发展趋势 (27)4.1 技术融合与创新 (28)4.1.1 硬件与软件的融合 (29)4.1.2 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31)4.2 用户需求与市场导向 (32)4.2.1 用户需求的变化 (34)4.2.2 市场导向的影响 (35)五、结论 (37)一、内容描述《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是一本关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的深入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大模型时代下的基础架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基础架构的概念、技术选型、部署和管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基础架构的概念,包括什么是基础架构、为什么需要基础架构以及基础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等。

作者对当前主流的基础架构技术进行了简要梳理,包括云计算、分布式计算、容器化、微服务等。

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技术选型参考。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技术选型展开,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项目需求和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基础架构技术。

2021现代信息科技前沿

2021现代信息科技前沿

现代信息科技前沿(选修)考试考试答卷考试题目:共10题 | 考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得分40分1.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软件产业是()创始的。

【10 分】A. 德国B. 美国C. 英国D. 日本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2.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目前数字平台是以()为基础的服务中心。

【10 分】A. 制度B. 电商C. 网络D. 数字技术正确答案:D提交答案:B3. 【单选题】本课程中,Neuralink主要从事()开发。

【10 分】A. 无人驾驶技术B. 人工智能技术C. 神经织网技术D. 量子计算技术正确答案:C提交答案:B4.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10 分】A. APPB. 网络C. 平台D. 安全正确答案:C提交答案:D5.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软件产业是()驱动产业。

【10 分】A. 制度B. 人才C. 技术创新D. 资金正确答案:C提交答案:C6. 【单选题】本课程中,阿斯麦的研发人员占比高达()。

【10 分】A. 4成B. 5成C. 6成D. 7成正确答案:A提交答案:D7.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是软件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10 分】A. 标准B. 技术C. 人才D. 管理体制正确答案:A提交答案:C8.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为全球最大的软件企业国家。

【10 分】A. 德国B. 美国C. 英国D. 日本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9. 【单选题】本课程中,不属于“十四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客观研判的是()。

【10 分】A. 信息技术仍是我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引领力量B. 信息产业成为全球产业经济战略博弈的重心C. 微观经济增长动力、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产业核心驱动要素深刻变化D. 信息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全面渗透融合,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动力重启强大引擎正确答案:C提交答案:D10.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推动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消费,发展线上线下协同互动消费新生态。

中外共建协同创新

中外共建协同创新

中外共建协同创新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2年第43期■ 本报记者汤铭11 月2 日,为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英特尔正式签署研究与发展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

扩大MIC 应用为目标据悉,本次签署的研究与发展合作协议将会以英特尔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凭借英特尔对于微处理器、芯片组、软件和计算与互连产品的设计、制造与分发等优势,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信息科技领域的研发资源整合,展开针对即将面世的英特尔集成众核架构(Intel MIC )平台的领域编程与优化、应用程序调优以及开发数据中心评估基准,更加深入地探索高效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体系结构,开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特别是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与英特尔集成众核架构的混合架构系统。

同时合作的研究方向还有通过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平台针对基因测序的可重构计算系统等。

“MIC 只有扩大应用范围,不能局限在超算一方面的应用,这样才会有更大生命力。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孙凝晖说,“双方在MIC 方面的合作将会重点围绕三件事展开。

第一件是基于MIC 的算法设计和性能优化,其中包括数据密集型应用、系数矩阵、图形计算、系数向量矩阵等,我们会选择中国用户负载特征最明显的算法,进行针对性优化;第二个工作,我们希望能够从中国用户的典型负载里面抽象出一些数据中心级的计算负载和标准,然后看看它们在运行MIC 上的效率怎么样,是不是能够对下一代MIC的体系结构和设计决定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第三就是基于MIC 的编程方法、编程模型研究。

”合作也是找朋友孙凝晖在揭牌仪式中表示,这次与英特尔公司合作,中科院计算所将会结合英特尔公司在计算架构和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优势,并紧密结合中国国内科研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提供创新引擎。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

软件国产化关键技术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国产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软件国产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技术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台独立性技术平台独立性技术是指软件系统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平台,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

这种技术可以保证软件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是实现软件国产化的重要技术之一。

2.安全保护技术软件国产化的过程中,安全保护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系统级的安全保护、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

通过安全保护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威胁。

3.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是软件国产化的核心。

在软件国产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从而提高软件国产化的水平。

4.开放共享技术开放共享技术是指将软件系统开放给更多的用户使用,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这种技术可以促进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发展,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5.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软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软件系统,提高软件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6.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技术是指将软件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实现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技术,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维护。

7.跨学科融合技术跨学科融合技术是指将不同学科的技术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的应用。

在软件国产化的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技术进行融合,提高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平台独立性技术、安全保护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放共享技术、智能化技术、标准化技术和跨学科融合技术是实现软件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点。

在软件国产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软件国产化的水平和能力。

高性能计算平台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高性能计算平台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高性能计算平台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高性能计算平台(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计算平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性能计算平台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所带来的重要价值。

高性能计算平台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分析与处理:在许多科学领域,如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科学家们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高性能计算平台具备并行计算和高吞吐量的特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这为科学家们快速获取数据的洞察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模拟与预测:科学研究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模拟和预测来获取结果。

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以通过并行计算的能力,实现对复杂物理过程的精确模拟,从而帮助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气象学领域,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以模拟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为天气预报和气候模式提供准确的预测。

3. 基因组学研究: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研究中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

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大规模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从而帮助科学家们揭示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这对于研究人类疾病的起因、进展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科学家们经常需要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

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以通过模拟和计算分子的相互作用,为新药的开发和材料的设计提供准确的指导。

与传统实验相比,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节省时间和成本,并提供更可靠的结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高性能计算平台在天体物理学、核物理学、量子化学和流体力学等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加速了科学研究的进程,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应用使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铺平了道路。

元宇宙核心技术架构

元宇宙核心技术架构

元宇宙核心技术架构元宇宙(Metaverse)核心技术架构是一种用于创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综合平台的技术架构。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元宇宙核心技术架构的概述:1. 硬件设备层:包括虚拟现实头显、增强现实眼镜、手势识别设备、定位系统等硬件设备。

这些设备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交互和真实感观体验。

2. 虚拟化技术:提供虚拟环境的创建和管理功能,包括渲染引擎、物理引擎、虚拟对象管理系统等。

通过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与其他用户进行交互、创作内容和参与虚拟活动。

3. 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的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内容分发网络(CDN)、点对点通信等,能够支持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的需求。

4. 用户身份认证和管理:为用户提供安全、可信的身份认证和管理体系。

通过去中心化身份验证、数字签名等技术,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字资产的安全。

5. 区块链技术:作为元宇宙中的信任机制和价值流通的基础,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和交易记录,确保元宇宙中的数字资产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6.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为元宇宙提供智能化服务和个性化推荐。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元宇宙可以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服务。

7. 安全和隐私保护:为用户和数字资产提供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加密算法、安全协议、智能合约审计等,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数字资产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8. 开放API和开发者工具:提供开放API和开发者工具,鼓励开发者创造更多的应用和内容。

通过开放的生态系统,促进元宇宙的创新和发展。

以上是一个通用的元宇宙核心技术架构的概述,具体实现方案可能因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而有所差异。

跨平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框架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

跨平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框架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

跨平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框架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09-13T05:11:48.29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9期30卷作者:白罗[导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群体的飞速增加,传统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白罗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群体的飞速增加,传统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因此,跨平台应用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特别是在HTML5提出之后,WebApp获得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基于移动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问题,一款移动应用需要开发多个平台的版本,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开发周期长,升级任务重均成为需要面临的问题。

因此,开发跨平台的移动应用迫在眉睫。

基于HTML5的提出,Web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移动应用界面的快速搭建,移动终端无法限制操作。

基于此,对跨平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框架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跨平台;操作系统;软件框架;平台技术引言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已经延伸至多个领域,人们可以通过计算云平台获取相关数据,在运行程序的过程中可以更高效率实现系统的独立、智能运行,避免外界的不良影响。

国外的互联网公司非常重视计算云平台实施技术的发展,主要以Linux宏内核作为计算机平台的操作系统,与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关联,可以在安全机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进行计算平台的衍生,真正实现微内核操作平台。

1跨平台的概念对于跨平台软件的开发来讲,最需要攻克的难点是跨平台,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跨平台的操作以及硬件环境进行分析。

应用软件的开发需要依赖于系统进行,只有符合系统的应用效果,才能够有效发挥应用软件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于跨平台软件的开发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软件行业必须要进行技术的提升,以此保证开发出的软件能够在多平台进行应用,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为行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AI驱动软件创新智能化时代的核心引擎

AI驱动软件创新智能化时代的核心引擎

AI驱动软件创新智能化时代的核心引擎在当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已经成为引领软件创新的核心引擎。

它的出现不仅加速了软件领域的智能化进程,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一、AI技术在软件创新中的应用AI技术在软件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在数据挖掘和分析方面,AI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从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使得软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信息。

其次是在智能决策和推荐系统方面,AI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决策支持,提高用户体验和效率。

此外,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AI技术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AI技术推动软件智能化的好处AI技术的应用使得软件能够更加智能化,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是提高了软件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AI技术的支持,软件可以自动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并根据模型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决策,避免了人为的错误和偏差。

其次是提升了用户体验。

智能化的软件能够根据用户的偏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同时,AI技术还可以帮助软件自动学习和优化,不断改进性能和功能,使得软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AI技术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趋势虽然AI技术在软件创新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是数据的依赖性。

AI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缺乏足够的数据可能导致性能的下降。

其次是隐私和安全问题。

由于AI技术需要访问和分析用户的数据,存在着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此外,AI技术的智能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仍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I技术在软件创新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和硬件的不断升级,AI技术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AI技术提供了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持,助力其在软件创新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电子商务的演变过程
EB(电子商务,E-Business) 与电子商贸相比,电子商务包含更多的内容, 如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内部管理
等。电子商务强调的是通过使用计算机和
Internet技术对关键业务过程的转变,这个转
变过程是一个综合使用Internet技术、信息技
术、商务技术转变业务方式的过程,是一个动 态企业管理的过程。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化
0109 201308181237 29
1.绪论-电子商务的应用举例
1.3 电子商务的应用举例
在此以出版社电子商务应用为应用背景。 总体目标:采用国际最新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 开发出一套以财务为核心的将企业内的财务、编 审、印刷、发行、办公等管理与企业外的供应商、 分销商、作者、客户等管理无缝集成的企业管理 信息系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为企业的扁平化、集团化管理提供有利保障。
辅导教师:
郭孟振,pikeli@ 田 丽,tianl@ 顾维维,flying_dog@ 陈海涛,chenht78@
0109 201308181237 2
课程形式
讲课方式:主课、习题课、专题课、作业、
上机
考试:期末笔试 成绩评定: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的定义如下: 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信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 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结算,这种交易的方式不 受地理位臵、资金多少或零售渠道的所有权影响, 公有、私有企业,公司、政府组织各种社会团体, 一般公民、企业家都能自由地参加广泛的经济活 动。电子商务能使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交易并向消 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1.2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定义 IBM公司1997年第一次提出了电子商务这一概 念。他们把电子商务定义为:
将系统和主要商业运作的过程结合起来,
通过因特网技术,使之变得简单、易行的,能够 传送不同商业价值的、安全、灵活和完整的商业 途径。
0109 201308181237 18
0109 201308181237 19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从宏观上讲,电子商务是计算机网络的又一次
革命,旨在通过电子手段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秩 序,它不仅涉及电子技术和商业交易本身,而 且涉及到诸如金融、税务、教育等社会其它层 面。 重量
0109
数量
质量
201308181237
个性化
20
科学计算语言,FORTRAN,ALGOL
面向数据处理语言,COBOL
0109
201308181237
12
1.绪论-电子商务的演变过程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 换)
定义: EDI是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中的报文数 据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 的报文数据格式,进而实现数据交换。 特点: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报文格式符合国际标准; 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是增值网、专用网;
0109 201308181237 16
1.绪论-电子商务的演变过程
信用阶段:金融机构开始出现,从事的是货币中 介和货币买卖,从而导致物流与资金流的的分离。 这种分离,加大了交易的风险,强化了信息流的 作用。——信息流 电子阶段:电子中介作为一种工具被引入到生产、 交换和消费中,使得商品交换的范围拓宽、距离 缩短、速度提高。从物理角度看,物流、资金流 和信息流还是各负其责,但从信息系统角度看三 流已经整合成一个系统。——三流合一 所以说,电子商务是一次社会经济革命。 0109 201308181237 17
应用软件平台与核心技术
Platform and Kernel Technique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School of Software Tsinghua University Vernal 2003
0109 201308181237 1
授课教师
主讲教师:顾明,guming@ 电 话:62771422
4
教学内容
绪论 中间件技术,分布式系统,C/S结构与B/S结 构的比较。
J2EE介绍
WebLogic Server安装与配臵,WebLogic Servelt、JSP
Web层的功能、状态及实现技术
XML相关技术介绍,DTD定义及有关术语
0109 201308181237 5
教学内容(1)
0109 201308181237 24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国内
1996年2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立。
1997年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联 合8个部委建立了中国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委员 会,电子商务开始在我国启动。 2000年4月29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 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e Authonity) 正式对外提供试发证服务。
信息网络范围
本地:利用本城市内或本地区内的信息网络实
现的电子商务活动。
远程: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的网上电子交易活动。 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商业电子化、自动化, 实现金融电子化。
0109
201308181237
28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标准
制定标准的原则
信息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实现了数据的自动传输,不需人工介入。
0109 201308181237 13
1.绪论-电子商务的演变过程
EC(电子商贸,E-Commerce)
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商务凭证为交易内容, 它实现了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交易各方以 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 方式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因此是一个静 态的交易过程,没有对整个商务过程产生影响。 EC将EDI从专业网扩大到Internet,使EDI的应 用范围迅速扩大,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较为廉价 的服务环境,满足了大量中小企业对EDI的需求, 使得EC在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 0109 201308181237 14
0109 201308181237 15
1.绪论-电子商务的演变过程
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
以物易物阶段:没有资金流,商品交换是随着
物资流的交换而发生的。——物资流
货币阶段: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加快了 商品流通的速度,资金流开始出现。由于生产 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信息流开始出 现。——资金流
从信息系统角度来讲,电子商务是基于Internet /Intranet,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一个 信息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任何能加速商务处理 过程,减小商业成本、创造商业价值、创新商业 社会的活动都应纳入电子商务的范畴,它将企业 内部员工、客户、供应商和销售一条龙联系起来, 既解决交易问题,还解决协作、生产服务等问题, 换 句 话 讲 , 电 子 商 务 就 是 基 于 Internet /Intranet的分布式事务处理系统。
《Design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with the JavaTM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Nicholas Kassem and the Enterprise Team, Sun Micresystems, Inc, 201308181237 2000.10 0109
10%的水平相距甚远。
信息技术及装备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水平低。
0109 201308181237 26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的分类
B2I等。
不确定交易对象:B2C、C2G、C2C等。
0109
201308181237
27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23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示范法》 ,1996年12月,联合国 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
《信息技术协议》, 1996年底,世贸组织达 成的便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个国际协议; 《欧洲电子商务动议》,1997年4月,欧盟;
《全球电子商务框架》,1997年7月,美国;
《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 1998年5月,世贸 组织132个成员国签署。
0109 201308181237 22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唯一推动力。
国际: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
1998年--500亿美元 2000年--3000亿美元 2001年--5000亿美元 2003年--13000亿美元
0109
2005年--2~3万亿美元 201308181237
作业:20%
上机:40%
笔试:40%
0109 201308181237 3
参考教材
《J2EE应用与BEA WebLogic Server》刑国庆等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4 《电子商务应用开发技术》翟裕忠,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0.10 《Enterprise Java Bean设计实务》沈建男,中 国青年出版社 2002.1
0109 201308181237 25
1.绪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存在问题
信息化水平与信息化能力低:每万人联网主机,
世界平均水平为63.1台,我国为0.16台。 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目前已实现ERP系统的企 业仅占2.9%。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 计仅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8%-
0109
201308181237
7
学习要求
按时上课,认真听讲
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 认真阅读参考书 多看文献,开拓视野,及时沟通 以组为单位( 3-4个人一组,自由组 合),协作、独立完成大作业 注重能力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