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三首 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古诗三首》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古诗三首》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古诗三首》。

(2)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组,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美。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古诗三首》。

(2)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1)学会生词和词组,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古诗三首》。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巩固记忆。

(2)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古诗三首》,注意停顿和语气。

(2)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可以分组进行比赛。

3. 生词学习:(1)讲解诗中的生词和词组,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2)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词的学习。

4. 内容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辅助理解。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5. 板书设计:(1)在黑板上画出诗的板书,包括题目、作者、诗句和关键词。

(2)用粉笔标注重点字词和意境,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复习古诗《古诗三首》,并尝试默写。

2.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3. 请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写一首简短的诗歌,培养对自然的感悟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参与度如何等等。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5.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课堂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阅读三首古诗,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家长记录下孩子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赏析作业要注重个性化表达,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对古诗的吟咏、背诵、默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并欣赏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美、情感美,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古诗中汲取人生智慧。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并正确书写。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首古诗的讨论。
2.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3.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首古诗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特点。
(二)讲授新知
1.对三首古诗进行逐个讲解,分析古诗的背景、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背景知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理解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文本,供学生阅读。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停顿和语气。

随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古诗的大意。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篇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篇

《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篇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2. 诗歌:《山行》、《江上渔者》、《枫桥夜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朗读音频、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体验古诗的美。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朗读技巧。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古诗,并写一篇关于古诗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教学2. 内容:山行、江上渔者、枫桥夜泊3. 重点:意境、朗读技巧、欣赏能力4. 难点:理解意境、培养欣赏能力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

2. 写一篇关于《古诗三首》的感悟,字数不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精选1篇

好的,以下是关于《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详细讲解)的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诗歌的分类、格律等。

2.能够背诵并理解《登高》、《静夜思》、《将进酒》这三首古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登高》、《静夜思》、《将进酒》这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古代文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以便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学习新课(1)讲解《登高》首先,让学生听老师朗读一遍《登高》,然后让他们自己跟着朗读几遍。

接着,老师可以讲解一下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例如,老师可以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中‘举头望明月’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讲解《静夜思》同样地,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听老师朗读一遍《静夜思》,然后让他们自己跟着朗读几遍。

接着,老师可以讲解一下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例如,老师可以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中‘床前明月光’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讲解《将进酒》最后,老师可以讲解一下《将进酒》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例如,老师可以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巩固练习在学习完三首古诗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借助诗歌所传达的深层内涵。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掌握一定的古诗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倾听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以第一首古诗为例: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重点讲解“疑”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把月光误以为是霜的感受,从而体会诗人当时孤独、寂寞的心情。

(四)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和创作时代,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例如,第二首古诗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景物描写入手,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诵读感悟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开展古诗诵读比赛,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同类型的古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学习《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1.1 《古诗三首》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地位与意义《古诗三首》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不同朝代诗人的经典之作,它们从多个方面展示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三首古诗的内容概述这三首古诗分别为[具体诗名1]、[具体诗名2]、[具体诗名3]。

[具体诗名1]描绘了[简单概括诗1内容],诗人通过[诗1中的意象]等意象,营造出[诗1的意境];[具体诗名2]则表达了[概括诗2的主题],诗中运用了[诗2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具体诗名3]展现了[诗3的大致内容],其独特之处在于[诗3的特色]。

2. 学情分析2.1 五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如押韵、对仗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够较为熟练地背诵古诗,并且对古诗的字面意思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2.2 学生学习古诗可能遇到的困难然而,由于古诗的年代较为久远,语言表达和现代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词含义、深层次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例如,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准确理解;对于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具体诗中的某种复杂情感],学生可能难以体会。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 了解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学常识。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思乡之情、爱国之情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5篇通过计划好教案,能够更好地根据实际状态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安排,你知道怎么写相关的教案吗。

小学语文17-教案设计.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17-教案设计.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17-教案设计: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习三首古诗,掌握其基本意思;2.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1.三首古诗的学习;2.修辞手法的理解;3.语感和文学鉴赏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古诗的背诵和理解;2.诗中修辞手法的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古诗的内容和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2.听解法:播放古诗朗诵录音,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意境;3.朗诵法: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提高其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4.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讨论,开展文学探究。

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播放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教学状态。

2. 导入课题(5分钟)教师引入三首古诗的标题和作者,并让学生猜测古诗内容和主题。

3. 学习三首古诗(60分钟)(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唐代杜牧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讲解古诗内容和语言,介绍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胡虏”“匈奴”等形象化的借代手法。

播放古诗录音,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音表现和节奏,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2)《湖上春晓》作者:唐代白居易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点头。

惊莺百啭,凌波微步,罗衣翠袖,岸芷汀兰,涧户寂无人见。

散花飞蝶嬉嬉,独立当时,画屏有鸳鸯。

讲解古诗内容和语言,介绍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惊莺百啭”“凌波微步”等描写手法。

播放古诗录音,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音节奏和情感渲染,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古诗三首》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古诗三首》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的大意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通过关键词语理解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的文本、插图和动画。

2. 教学素材:古诗的相关背景资料、诗歌鉴赏指导资料。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板书设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山行》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山行》。

(2)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鉴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寒山”、“石径”、“白云”等,理解诗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中景象的想象和感悟。

4. 板书设计:(1)在黑板上用粉笔书写《山行》的板书,包括诗的题目、作者、诗句等。

(2)在板书的旁边标注关键词语和诗的意境。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和背诵《山行》。

2.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反思: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对于未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应考虑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补救。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调整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8.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8.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8.古诗三首【文本解读】部编版六上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

《古诗三首》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其中《浪淘沙》(其一)和《江南春》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书湖阴先生壁》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能够借助注释,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诗歌的大意;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出诗中描绘的种种图景,有助于学生了解这几首古诗描绘的景致,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同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应引导其关注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奠定基础。

教学时还可以适时补充诗歌所引用的典故,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从而读懂诗中的景物人情,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一点一滴中。

【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自主学习读通读顺诗句;能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等方法把握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读主题,创设情境1.出示单元导语页。

导入: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在地球上还有无数美丽的景物,有辽阔的草原,有茂盛的森林,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山川大河;在地球上还有很多生物存在,有海洋生物、有陆地生物、有两栖生物和微生物等等,在众多生物当中,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只有与地球和谐相处,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会更美好。

师:这个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要求我们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学写倡议书。

2.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古代的诗人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你领略过哪些美景?预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古诗三首》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古诗三首》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古诗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朗读与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古诗意境的理解。

2. 诗句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分享学习心得。

(2)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3)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3. 朗读感悟:(1)分组朗读,注意语气、节奏与情感的把握。

(2)邀请学生分享朗读感悟,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5.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画作。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美妙,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拓展: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培养他们关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 通过对古诗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古诗三首》文本讲解

《古诗三首》文本讲解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一、《浪淘沙》浪淘沙[唐]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中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并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尽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瀚绵长的特点。

一个“九”字、一个“万”字是极大极广极多的虚指,“九曲”和“万里”两个虚数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和气势磅礴。

“自天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黄河的绵长,一望无际。

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地描绘出曲折蜿蜒的黄河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宕开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借用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

“直上”一词为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由上而下观黄河的常态视角拉回,从地上直引至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视角也转换为仰视,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到牵牛织女家”是运用了张骞巧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紧扣前句“直上银河”,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为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全诗着意在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正是黄河的雄伟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与想象,运用典故,并通过视角的转换,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全诗节奏有疾有徐,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古诗三首
一、文本解读
1.文体特点。

《古诗三首》包括了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则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祖国壮丽的自然风光。

三首诗均为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至唐代大盛。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望天门山》第一、二、四句押韵,韵脚为“开”“回”“来”(“回”古音即作“huái”);《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二、四句押韵,韵脚分别是“奇”“宜”;《望洞庭》也是偶句押韵,韵脚分别是“磨”“螺”。

值得注意的是,《望洞庭》中“和”读作“hé”为宜。

2.文化底蕴。

古诗虽然用字考究,语言凝练,但诗人总是借助一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极具画面感。

读这三首诗,展开想象,总能在脑海中浮现动人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深远,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古诗三首》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课后习题中,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也有“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首古诗的作者李白、苏轼、贺知章,都是家喻户晓的大诗人,在一、二年级的课内外古诗词学习中,学生也已经积累了三位作者的部分诗作。

学习中,应引导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受到中华灿烂诗词文化的熏陶。

3.语言表达。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浩荡东流的长江有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天门山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碧水东流至此回”则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对长江具有约束力和反作用,一个“回”字,写尽变化无穷;“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先写远望天门两山之所见,再点明“望”的立脚点即“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平添山之动态美,也暗寓诗人之喜悦心情。

最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诗中无一“望”字,细品却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了“望”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同题诗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概括性强,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坡仙”眼中,“晴湖”“雨湖”都是美好奇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望洞庭》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贺知章经过洞庭湖所见之景。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比喻的妙用,突出了宁静、柔和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想象瑰丽,比喻贴切,“洞庭湖”如银盘,“君山”似青螺,写尽了精致玲珑的山水风光。

学完三首古诗后,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进一步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和悠久的古典文化。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七个生字中,两个是多音字,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它在词语中的意思来选择读音;“宜”“庭”“盘”都可以利用熟字“换换偏旁”的方法来理解与记忆;独体字“亦”是“夜”和“腋”的本字。

甲骨文在一个
人的两臂下方各加一点指事符号,本义指人的两腋。

“未”可以与“末”进行对比教学,加深印象。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13个:“断、孤、帆、饮、初、镜、银”均为左右结构的字,“磨、遥”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未、至”是左右结构的字,“楚、盘”是上下结构的字。

类似结构的字,学生已不再陌生,可迁移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让学生谈谈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然后重点指导书写“断”字。

断,小篆为,本义是用刀斧将物体砍成两段或更多部分,教学时可以通过字理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把字书写美观,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

二、学习目标
1.基础目标。

(1)联系生活,运用加一加、换一换、字理识字等多种方式,认识“亦、抹”等七个生字。

(2)借助以往的写字经验,端正、匀称地书写“断、楚、至”等十三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特色目标。

(1)依据古诗文体特色,采用对读、比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体验诗情来进行。

(2)正确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感、音韵美;并在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3.发展目标。

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式感悟诗意,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对中国传统诗歌学习的热情。

三、核心内容
第一课时
板块一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学生看教师板书,读课题。

2.提出要求。

自由读三首古诗,出示要求:
(1)独立读。

自由、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力求读准字音。

(2)合作读。

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提醒读准确。

(3)读中思。

想想这三首古诗都写了些什么?
3.集体对读。

(1)检查朗读。

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首。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有读错的地方,我们给他指正。

(2)相机正音。

重点正音“庭抹磨”:庭是后鼻音;抹、磨是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在诗句里的意思来选择合适的读音。

4.明确内容。

(1)初解诗歌。

(2)学习小结。

这三首诗都是七言古诗,写的都是祖国壮丽的山水风光。

【设计意图】本课既是独立的三首古诗,也是描绘中国壮丽河山、抒发爱国热情的一组古诗。

主题接近的三首诗,宜先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对这三首古诗的整体印象,注重对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可以丰富学生对古诗词的知识积累,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也为课末进行对比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板块二初解诗意
1.走近诗人。

(1)了解李白。

《望天门山》是李白写的。

学生畅谈对李白的了解。

(2)温故旧诗。

指名诵读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

2.圈画景物。

师:公元726年,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天门山,留下了千古绝唱《望天门山》。

“望”是什么意思?
(1)初解诗题。

“望”是向远处看。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呢?。

(2)图文结合。

李白望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你看看插图,再结合注释,想一想,拿起笔圈出诗中的景物。

(3)圈画交流。

这首诗中有以下景物: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4)理解景物。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其中“楚江”“碧水”都指楚江,“天门”“青山”都是天门山,李白是乘着一叶孤舟去“望”天门山。

3.读出节奏。

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

师范读第一句,引导学生发现节奏。

师生合作朗读,按照“2/2/2/1”节奏读好诗歌。

【设计意图】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本环节重点通过圈画关键词、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意思等适合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其内在结构,有节奏朗读诗歌,为下阶段有感情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