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重点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②.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③.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④.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⑤.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江西省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1)考点1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考点2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3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管理者角色。
④示范者角色。
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4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考点5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1)教学上——授受关系。
(2)人格上——平等关系。
(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
考点6课程的含义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的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考点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考点8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亦称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五部分组成):(1)前言。
(2)课程目标。
(3)内容标准。
(4)实施建议。
(5)附录。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中小学通用)》复习-核心讲义(教学理论基础)
第2章教学理论基础考点1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教学的内涵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教育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教育任务,包括增强体质、陶冶品德、培养美感等。
智育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也需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对智育途径和教学功能产生片面的认识,从而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②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
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多种形态。
它不仅包括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教学;不仅有班级教学,还有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教学不只是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
2.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教学,作为一种专门组织起来传递人类知识经验的活动,能简捷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水平。
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进程,而且使人类文化一代代继承发展。
因此,教学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①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②它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2023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3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40小题,每小题1分)1.关于教育,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
A.“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
其中,“教”意指培养人的活动B.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C.偶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亦可称为教育者D.凡是为提高他人和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学习者【解析】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受教育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要成为教育者,需要许多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才能胜任。
那些偶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不能称为教育者。
2.关于古代社会的教育,下列表述的观点错误的是( A )。
A.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政教合一、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B.唐朝时期,建立了完备的“二馆六学”官学体系C.隋朝时期,开始采取科举考试制度D.明代时期,出现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固定格式【解析】“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是我国西周时期建立的教育体制。
3.关于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及著作,下列表述正确的观点是( C )。
A.“子以四教”的教学内容由孟子提出B.“因材施教”这四个字由孔子提出C.“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的观点由孟子提出D.“素丝说”由荀子提出【解析】选项A,在教育内容上,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品行、忠诚、诚信属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孔子认为德育居教育的首要地位,其次是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来灌输道德教育。
选项B,孔子强调因材施教,通过“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谈话法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个别观察法来了解学生,从而了解学生差异和特点。
但孔子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是后世的朱熹在总结他的教育方法时说“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选项C,正确。
选项D,墨子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说明人性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会改变和形成。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案例分析题常用知识点汇总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案例分析题常用知识点汇总根据江西省教师招聘的考情,主观题在教综试卷中占据一半的比例,其中案例分析题是主观题每年必不可少的题型之一,用以考察考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案例分析题出题角度灵活且难度较大,是教综中学生最头疼的题型之一,且每年在试卷中都占据10%左右的比例,所以不容忽视。
在此特将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案例分析题常用知识点汇总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育学部分(一)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以及互补性。
答题要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抓关键期;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给学生适宜的学习任务,同时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和扬长避短。
(二)素质教育的实质答题要点:随着当今时代的变革,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提高学生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为重点。
(三)学生的本质属性答题要点: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
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师要将实现多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理念。
②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教师既要学生巨大的发展可能性。
③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发现并挖掘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四)学生的合法权利答题要点:受教育权势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人生权是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最常考的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身心健康权和隐私权。
因此,教师要依法执教,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尊重其合法权益。
(五)师生关系的模式答题要点:典型的师生关系分为三种模式:①专制型,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
②民主型,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
202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重点题型汇编
202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重点题型汇编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涂尔干是以下哪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2.科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文献法B.对偶故事法C.角色扮演法D.两难故事法3.人们偶然看到天上的白云,会下意识地脱口说出它像棉絮、小山等。
这属于( )。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幻觉4.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强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5.说粤语的人很难说好普通话,主要受()的影响。
A.正迁移B.原型C.负迁移D.心向6.“活到老,学到老”体现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延长义务教育年限B.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C.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7.英语老师为了探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于是在所教的甲乙两个平行班中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
一段时间后再组织一次考试,分析两个班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英语老师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
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实验法8.撰写出《教育心理学》,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B.斯金纳C.桑代克D.班杜拉9.国家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 )。
A. 教科书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课程设计10.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
A.操作整合B.操作熟练C.操作定向D.操作模仿12.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着教育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者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西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江西省每年都会进行教师招聘考试。
在这场考试中,教育综合知识是评判考生能力和素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综合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江西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概述江西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如今,江西省正在全力发展基础教育,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近年来,江西省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成绩显著: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连年创新高,逐渐成为全国教育先进省份之一。
这些进步的背后,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江西省教育综合知识江西省教育综合知识是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察内容。
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法律政策教育法律政策是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的教育法律政策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等。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相关教育法规,并了解教育法规的作用和意义。
在考试中,将需要根据案例判断形势和分析情况,进而作出合适的决策。
为此,考生需要对这些法规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学生心理、教育行为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理论的研究。
在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心理知识。
还需要了解如何解读和分析一些心理测试和统计数据,以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案。
3.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是针对教育实践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
在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方法学的考察囊括了多种有关教学的方法、技能、策略等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了解如何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本科招导考察的重点。
2023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1.中国宋朝后来,()成为学校教育旳基本内容。
A.四书五经B.六艺C.三科D.四学2.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旳是()。
A.《理想国》B.《学记》C.《大教学论》D.《论演说家旳教育》3.近年来,部分都市建立了“婴儿安全岛”,这重要是为了维护小朋友( )。
A.生存旳权利B.受教育旳权利C.受尊重旳权利D.安全旳权利4.学校教育旳基本途径是( )。
A.思想教育B.教学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5.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整顿、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探索有关教育问题旳教育研究措施是()A.观测法B.问卷法C.试验法D.文献研究法6.影响学习动机旳内部原因是( )。
A.成熟B.家庭教育C.社会舆论D.教师旳楷模作用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是属于缺失需要旳一种。
A.尊重旳需要B.自我实现旳需要C.审美旳需要D.认识旳需要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旳第一步教育基本法是( ) 。
A.1951年颁布旳《有关改革学制旳决定》B.1986年颁布旳《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3年颁布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5年颁布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一下属于教育行政处分旳是()。
A.记过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拘留10.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处在关键旳地位。
A.思想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劳动教育11.是衡量个体到旳修养水平旳外在标志,它在品德构造中发挥关键旳作用(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旳()。
A.关键C.内容D.途径13.新课程旳关键理念是(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旳发展B.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C.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D.对老式教育课程旳改革14.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旳代表人物是( )。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中小学通用)》复习-核心讲义(知识的学习)
第6章知识的学习考点1 知识学习概述1.知识的类型(1)概述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①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②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命题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将知识划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①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描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②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
2.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②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③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江西必考教综知识点归纳
江西必考教综知识点归纳江西必考教综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学基础:包括教育学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原则等。
2. 教育心理学:涉及学习理论、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心理学概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3.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4. 教育管理:涵盖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课程与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组织等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6. 教师专业发展:涉及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继续教育等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
7. 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
8. 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9. 教育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10. 特殊教育:针对特殊需要的学生群体,如残疾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11.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分析中国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以及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12. 教育改革与发展:探讨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等。
13.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如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生的道德教育等。
14.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类型、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可以为江西地区的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等提供参考。
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tǒngyī)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江西省中小学教师(jiàoshī)统一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江西省中小学教师(jiàoshī)统一招聘《教育综合(zōnghé)知识》考试大纲(dàgāng)(试行)第一(dìyī)部分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lìshǐ)发展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经济。
2.教育与政治制度。
3.教育与社会文化。
4.教育与社会人口。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几种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jīběn)观点。
2.在确立(quèlì)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jiàoyù)目的1.我国的教育(jiàoyù)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lǐlùn)基础。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特征。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
3.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五、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江西教师统招教育综合知识重点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产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
能。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孟禄。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的观点,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中国。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到17世纪)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
在对科学的分类中,他将“讲述与传授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发展历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著作,被誉为第一步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中小学通用)》复习-核心讲义(教师职业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2章教师职业与教师专业发展考点1 教师职业的性质一、教师职业概述1.教师的含义“教师”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教师,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2)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教师劳动的特性(1)社会性和责任性教师职业劳动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把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基本劳动技能和高尚总想品德的劳动者,是一种同人类社会文明紧密相关的具有社会性和高度责任感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首先要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各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行思想道德和灵魂的塑造,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师劳动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即将人类社会积累的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思想理论,道德规范等加以吸收和总结,然后有计划、有层次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接替老一辈的事业,并不断地创新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3)示范性和严格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感情、有个性的青少年。
教师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决定了教师在劳动过程中的语言、讲授、板书、仪表、行为、举止等,都要有示范的意义。
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教师是一个活的形象,不断地为学生做示范。
(4)规范性和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手段,而知识的传递过程具有较强的规范性。
因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发展性和变化性,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模式可以直接去套用,只能从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学生的未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5)持久性教师劳动的成果不像其他劳动,可以立竿见影,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汇集 精品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
广义: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思想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专指学校教育。
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⑴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若动《物界的教育》)心理起源说(孟录模仿说)劳动起源⑵学校教育的产生。
原始社会萌芽奴隶社会出现学校产生条件:①社会生产出现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②具有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的水平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原始教育:①非独立性②原始性③平等性、普及性古代教育:①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②学校教育为阶级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③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现代教育: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②教育日趋普及性和多样化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2.教育学发展阶段。
A萌芽:《学记》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B创立:①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162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下来②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世界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确定了近代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轮廓,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C科学教育学: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标志,a.逻辑体系的完整,b.强调了教育学的两大理论基础: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c.教学的“四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三个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与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2〕教育对科技开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
〔3〕道德素养:1〕热爱学生;2〕热爱教育工作;3〕自身的道德修养
2.教师的专业开展
〔1〕教师专业开展的根本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开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2〕教师专业素质的构造:1〕健全的专业情意;2〕完备的专业知识;3〕娴熟的专业技能
〔3〕教师专业开展的根本阶段:1〕任教前关注阶段;2〕关注生存阶段;3〕关注情景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1.师生关系的意义:〔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要求:〔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
发扬教育民主
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2〕通过课外活动;〔3〕通过校外活动
2.全面开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局部: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
1. 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这就需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与谐开展;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开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七、学校教育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2018年)肖岚朗月(编)二零一八年二月十一日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重点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
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②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③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④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⑤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②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特点:(重点背诵)①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②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③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和文化性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④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⑤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阶级性教育向终身化教育转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著作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定下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③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④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倡导通过科学意义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和构建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儿童中心主义——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⑤教育学的分化和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3.新中国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①学习苏联的教育学(1949-1957)(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②教育学中国化(1958-1965)③教育学语录化(1966-1976)④教育学的逐步发展(1977至今)4 教育学科的特点:①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②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③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④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⑤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学的发展趋势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④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①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②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的解释教育问题;③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其中教育学的“中介”作用体现在:(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作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6)通过传播教育理念,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7.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①把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②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③把专业理论和交流讨论结合起来;④把专业阅读和背景写作结合起来。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关系1.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2.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3.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4.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①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⑤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5.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②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③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6.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④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7.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③.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8.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①重传统和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②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9.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10.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②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③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④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11.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①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③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①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3.认识教育独立性,有什么意义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是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的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趣考察,更不能简单的照搬解决政治经济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
第一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品格;第二教育要对社会有批判性;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1.人的发展的内涵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的过程①内发论。
主要观点:内发论者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卢梭(自然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论、同卵双生子爬梯试验)(记忆口诀:内服威力大,格柏爱做梦)②外铄论。
(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外在的力量决定的。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行为主义)华生经典语录: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从领袖到小偷。
(记忆口诀:外出寻找落花生)③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
主要观点: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这里,矛盾是一对对立统一关系范畴,二者共同起作用。
人在本质上是一系列矛盾的存在,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对立统一。
人自身所具有的矛盾的规定性,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