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十大数字推理规律
行测——数字推理秒杀技巧

[数字推理]秒杀技巧一、实在没招,才用此招数字推理的秒杀技巧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使用数字推理秒杀技巧的时候,一定要在没有思路,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二、数字推理秒杀技巧1.奇偶性数字推理的奇偶性秒杀技巧是根据数列当中奇数和偶数的排序来猜测答案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1)全奇型;(2)全偶型;(3)奇偶交错型。
(1)全奇型经典例题:7,13,25,49,( )A.80 B.90 C.92 D.97【答案】D【秒杀】数列中各项均是奇数,因此D项正确的可能性最高。
【标准】原数列:2×7-1=13,2×13-1=25,2×25-1=49,2×49-1=97。
(2)全偶型经典例题:(2003•山东)2,10,30,68,130,()A.169 B.222 C.181 D.231【答案】B【秒杀】数列中各项均是偶数,因此B项正确的可能性最高。
【标准】原数列:2=1^3+1,10=2^3+2,30=3^3+3,68=4^3+4,130=5^3+5,(222)=6^3+6。
(3)奇偶交错型经典例题:(2009•山东)3,10,29,66,127,()A.218 B.227 C.189 D.321【答案】A【秒杀】数列中各项奇数、偶数交替出现,因此A项正确的可能性最高。
【标准】原数列:3=1^3+2,10=2^3+2,29=3^3+2,66=4^3+2,127=5^3+2,(218)=6^3+2。
(4)局部奇偶型除以上三种形式外,还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即除第一项以外其他各项符合奇偶性。
经典例题:(2009•江西)0,3,9,21,(),93A.40 B.45 C.36 D.38【答案】B【秒杀】数列除第一项外,其他各项都是奇数,因此猜B的可能性最高。
【标准】原数列:2×0+3=3,2×3+3=9,2×9+3=21,2×21+3=45,2×45+3=93。
数字推理十大规律

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A.19B.20C.22D.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A.28B.29C.32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A.15B.14.5C.16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A.5B.4C.16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行测数字推理秒杀口诀

行测数字推理秒杀口诀
题型一、和倍问题。
问题描述:已知两数之和及倍数关系,可快速得出这两数。
秒杀公式:大+小=和;大=倍×小,则:小=和÷(倍+1);大=倍×小=和-小。
题型二、差倍问题。
问题描述:已知两数之差及倍数关系,可快速得出这两数。
秒杀公式:大-小=差;大=倍×小,则:小=差÷(倍-1);大=倍×小=差+小。
题型三、和差问题。
问题描述:已知两数之和及两数之差,可快速得出这两数。
秒杀公式:大+小=和;大-小=差;则:大=(和+差)÷2;小=(和-差)÷2。
题型四、日期问题。
问题描述:若2017年7月10日星期三,则2018年8月10日星期几。
秒杀公式:平年:365=52×7+1 平过1;闰年:366=52×7+2 闰过2。
题型五、植树问题。
问题描述:在一个路段上植树,植树方式不同,棵数和段数的关系不同。
秒杀公式:①不封闭路段:两端植:棵数=段数+1;一端植:棵数=段数,②两端都不植:棵数=段数-1;③封闭路线:棵数=段数。
行测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精华版)

数字推理之解题技巧(精华版)(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注:a、b为前后数)(2)深一层次的,①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 1、2、5、10、17。
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
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
②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注:前一就是高中数学常说的差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作出合理的分组。
如 7,9,40,74,1526,5436,可以划分为7和9,40和74,1526和5436三组,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和位数级别,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小组。
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
所以7*7-9=40 , 9*9-7=74 ,40*40-74=1526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①,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 7+14=10+11=9+12。
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
②,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
(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里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如何了。
如6、24、60、 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2^3-2=6、3^3-3=24、4^3-4=60、5^3-5=120、6^3-6=210。
(注意,这组数比较巧的是都是6的倍数,大家容易导入歧途。
)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
如21、31、47、56、69、72,它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 25、58、811、1114 ,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接,且2、5、8、11、14的差为3;如论坛上fjjngs所解答的一道题:256,269,286,302,(),2+5+6=132+6+9=17 2+8+6=16 3+0+2=5,∵256+13=269 269+17=286 286+16=302 ∴下一个数为302+5=307。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1、4、3、1、1/5、1/36、( )92 124 262 343二、当一列数几乎都是分数时,它基本就是分式数列,我们要注意观察分式数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递增、递减或者不变,并以此为依据找到突破口,通过“约分”、“反约分”实现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规律。
【例】1/16 2/13 2/5 8/7 4 ()3三、当一列数比较长、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有时有两个括号时,往往是间隔数列或分组数列。
【例】33、32、34、31、35、30、36、29、( )A. 33B. 37C. 39四、在数字推理中,当题干和选项都是个位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取尾数列。
取尾数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两种形式。
【例】6、7、3、0、3、3、6、9、5、( )五、当一列数都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的“清一色”整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与数位有关的数列。
【例】448、516、639、347、178、( )六、幂次数列的本质特征是:底数和指数各自成规律,然后再加减修正系数。
对于幂次数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够的幂数敏感性,当数列中出现6?、12?、14?、21?、25?、34?、51?、312?,就优先考虑43、112(53)、122、63、44、73、83、55。
【例】0、9、26、65、124、( )A. 165B. 193C. 217七、在递推数列中,当数列选项没有明显特征时,考生要注意观察题干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往往是一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118、60、32、20、( )八、如果数列的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波动不大时,不存在其它明显特征时,优先考虑做差多级数列,其次是倍数递推数列,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0、6、24、60、120、( )九、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大小波动很大时,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乘法或者乘方的递推数列。
行测考试十大数据推理规律

一、行测考试十大数据推理规律:①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
②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列递增或递减。
③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④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⑤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⑥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⑦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
⑧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
⑨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
⑩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
二、经典题型分类练习:1.等差数列例1:1, 4, 7, 10, 13,( )A.14B.15C.16D.172.等差数列的变式例1:3, 4, 6, 9,( ),18A.11B.12C.13D.143.“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1:34, 35, 69, 104, ( )A.138B.139C.173D.179例2:…101102203305508( )1321…A.812B.814C.813D. 8114.等比数列例1:3, 9, 27, 81, ( )A.433B.342C.243D.1355.等比数列的变式例1:8, 12, 24, 60, ( )A.90B.120C.180D.240例2:8, 14, 26, 50, ( )A.104B.100C. 98D. 76例3:1/2, 1, 7/5, 13/9, ( )A. 17/13B. 19/15C. 21/17D. 23/196.平方型及其变式例1:1, 4, 9, ( ), 25, 36A.10B.14C.16D.20例2:1/2, 1, 5/7, ( ), 9/32A. 5/11B.7/11C.7/16D.9/167.利用“凑整法”求解例1:52+136+38+64的值为:A. 300B. 292C. 290D. 280例2:12.5×0.25×0.5×32的值为:( )A. 50.25B. 100C. 50D. 258.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例1:425+683+544+828的值是:A. 2484B. 2482C. 2480D. 2478例2:1997+1998+1999+2000+2001A. 9993B. 9994C. 9995D. 9996。
数字推理的十大规律

数字推理的十大规律数字推理是通过对数字、数字关系、数字规律等进行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数字推理可以应用于数学、逻辑、信息处理、统计学等领域。
在数字推理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规律,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字推理。
下面是数字推理中的十大常见规律:1. 自然数规律自然数规律是最基本的数字规律之一。
自然数由1开始依次递增,其中包含了所有整数。
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数序列的观察,进一步推导出一些数学规律。
例如,自然数序列的平方数规律:1, 4, 9, 16, 25, ...,可以看出平方数是自然数序列的某种特殊规律。
2. 等差数列规律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序列,其中相邻的数字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等差数列常用于数学题目、数列的求和问题等。
例如,2, 5, 8, 11, 14,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增加了3。
3. 等比数列规律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序列,其中相邻的数字之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等比数列常用于数学问题中,比如指数增长、连续复利等。
例如,2, 6, 18, 54,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3。
4. 斐波那契数列规律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植物的叶子排列、兔子繁殖等。
例如,1, 1, 2, 3, 5, 8, 13,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5. 奇偶数规律奇偶数规律是数字推理中的一种常见规律。
奇数是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则是能被2整除的数。
例如,1, 3, 5, 7, 9, ...是奇数序列;2, 4, 6, 8, 10, ...是偶数序列。
6. 质数规律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自然数。
质数规律在密码学、因数分解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例如,2, 3, 5, 7, 11,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质数。
7. 素数规律素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除数的数,素数可以是质数或者合数。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一、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a_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口诀:数列等差有规律,首项公差要牢记。
n项数值轻松觅,通项公式来帮你。
2. 等比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q^n-1(a_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口诀:等比数列看公比,首项乘上它幂次。
n项数值由此知,通项公式莫忽视。
(二)数学运算。
1. 工程问题。
- 基本公式: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口诀:工程问题三要素,总量效率和时间。
已知两者求其一,公式变形来计算。
2. 行程问题。
- 基本公式:路程 = 速度×时间。
- 相遇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v_2为两者速度,t为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为快者速度,v_2为慢者速度,t 为追及时间)- 口诀:行程问题路速时,相遇追及有公式。
相向速度来求和,同向速度做差之。
3. 利润问题。
- 基本公式:利润 = 售价 -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 = 成本×(1 + 利润率)- 口诀:利润问题要记清,售价成本和利润。
利润率也很重要,公式之间会变形。
二、资料分析。
(一)增长相关。
1. 增长量。
- 公式:增长量=现期量 - 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1 + 增长率)- 口诀:增长量,有两种,现减基期最普通。
还有基期乘率除一加率,计算准确就成功。
2. 增长率。
- 公式:增长率=(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100%=(增长量)/(基期量)×100%- 口诀:增长率,分式求,现减基期除以基。
增长量与基期比,概念理解不费力。
(二)比重相关。
1. 比重。
- 公式: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口诀:比重部分比整体,公式简单要牢记。
3分钟搞定行测数字推理(绝对经典)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2)深一愕模型,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1、2、5、10、17。
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
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
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作出合理的分组。
如7,9,40,74,1526,5436,7和9,40和74,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
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
所以7*7-9=40 , 9*9-7=74 , 40*40-74=1526 ,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7+14=10+11=9+12。
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
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
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
如6、24、60、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2^3-2=6、3^3-3=24、4^3-4=60、5^3-5=120、6^3-6=210。
这组数比较巧的是都是6的倍数,容易导入歧途。
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
如21、31、47、56、69、72,它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 25、58、811、1114,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接,且2、5、8、11、14的差为3,如论坛上fjjngs解答:256,269,286,302,(),2+5+6=13 2+6+9=17 2+8+6=16 3+0+2=5,∵ 256+13=269 269+17=286 286+16=302 ∴下一个数为 302+5=307。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
数字推理是指通过对数字、图形、文字等信息的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数字推理中,有很多规律需要掌握。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必知的30个规律。
一、数字规律1. 数字序列规律数字序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序列规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数字排列规律数字排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排列规律有逆序、顺序、交替等。
3. 数字替换规律数字替换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被替换成其他数字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替换规律有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
4. 数字组合规律数字组合规律是指在一组数字中,数字之间的组合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组合规律有排列组合、加减乘除等。
二、图形规律图形旋转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旋转方向和角度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旋转规律有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等。
6. 图形翻转规律图形翻转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翻转方向和方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翻转规律有水平翻转、垂直翻转等。
7. 图形平移规律图形平移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平移规律有水平平移、垂直平移等。
8. 图形缩放规律图形缩放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缩放比例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缩放规律有放大、缩小等。
9. 图形填充规律图形填充规律是指在一组图形中,图形的填充方式和颜色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图形填充规律有交替填充、渐变填充等。
三、文字规律10. 文字替换规律文字替换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被替换成其他文字的规律。
常见的文字替换规律有字母替换、数字替换等。
文字排列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规律。
常见的文字排列规律有逆序、顺序、交替等。
12. 文字组合规律文字组合规律是指在一组文字中,文字之间的组合所遵循的规律。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的规律及其解题过程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的规律及其解题过程数字推理的主要是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3、等差数列:数列中各个数字成等差数列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11、全奇、全偶数列12、排序数列二、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
但掌握这些规律后,怎样运用这些规律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观察数列特点,看是否存是隔项数列,如果是,那么相隔各项按照数列的各种规律来解答第二步,如果不是隔项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步,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那么寻找数列中每一个数字在构成上的特点,寻找规律。
当然,也可以先寻找数字构成的规律,在从数字相邻关系上规律。
这里所介绍的是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在对各种基本题型和规律掌握后,很多题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和心算得出答案。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包含数字序列、数字关系、数字分类等多种形式。
数字推理题不仅考察了考生的数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数字推理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数字序列题数字序列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考生根据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者缺失的数字。
数字序列题考察的是考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序列题的常见规律和解题方法。
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例如1、3、5、7、9……。
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差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差,然后根据公差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例如1、2、4、8、16……。
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比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比,然后根据公比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第一项和第二项都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例如1、1、2、3、5、8……。
在斐波那契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这个规律称为递推关系。
在数字序列题中,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根据递推关系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二、数字关系题数字关系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关系推断出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字关系题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关系题的常见关系和解题方法。
1.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数字关系题中最为常见的关系,例如1+2=3,2-1=1,2×3=6,6÷2=3等。
在数字关系题中,加减乘除的规律通常是给出部分数字和运算符号,要求考生推断出其他数字和运算符号。
行测答题技巧简单学系列——数字推理全集

行测答题技巧简单学系列——数字推理全集行测答题技巧系列:行测知识简单学——数字推理全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简称“行测”,是事业单位考试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数字推理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数字敏感性和一定的数字运算能力。
当然,解答相关题目的前提是了解数字推理中各种数列的形式和特点。
本文就将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等差数列1.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常考题型:二级等差数列,三级等差数列。
例:35,29,24,20,17,( )(逐项作差后得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为二级数列再作差所得。
)2.等差数列的变式作差或持续作差后,得到其他数列或其变式,这是最常考查的等差数列规律。
例:39,62,91,126,149,178,( )(作差后得到“23,29,35”的循环数列)3.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1)数列中出现个别质数的,一般都是等差数列或其变式,因为指数不具备进行拆分寻求规律的可能性。
(2)含有0的数列很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因为0不易做递推变化,多在等差数列或多次方数列中出现,宜首先从作差方向寻求规律。
(3)单调递增或增减交替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变式。
二、等比数列1.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与等差数列类似,二级等比数列,三级等比数列(较少)也是常考点。
2.等比数列变式(1)二级等比数列;(2)作商后得到等差/质数/常数列。
例:4,4,16,144,( )相邻各项的商依次为12,22,32,(42)。
144*16=(2304)。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1)数项具有良好的整除性;(2)递增/递减趋势明显,会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3)具有递推关系的等比数列变式可通过估算相邻项间大致倍数反推规律。
三、和数列1.基本形式(1)两项和数列: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没意向等于它前两项之和。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公务员考试之数字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二)、解题技巧及规律总结(三)、题型分析二、数学题快速获得答案方法之-----十字相乘法一、数量关系测验类(一)、考点分析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
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反应要快;二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规律。
一般而言,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关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
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两个数列规律有时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
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单数项与双数项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是80%了。
行测指南三: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例题13】1,8,27,()
A 36 B 64 C 72 D81
【解答】答案为B。各项分别是1,2,3,4的立方,故括号内应填的数字是64。
【例题14】0,6,24,60,120,()
A 186 B 210 C 220 D 226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至少找到了解 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的立方减1,第二个数是2的立方减2,第三个数是3的立方减3,第四个数是4 的立方减4,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例题5】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 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例题6】5,4,10,8,15,16,(),()
如:4 2 2 3 6 15 相邻数之间的比是一个等差数列,依次为:0.5、1、1.5、2、2.5。 (5)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理; 如:0 1 3 7 15 31() 相邻数之间的差是一个等比数列,依次为1、2、4、8、16,空缺项应为63。 (6)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如例题23; (7)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 如:5 3 2 1 1 0 1() 相邻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空缺项应为-1。 (8)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 (9)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 如:2 3 10 15 26 35() 1*1+1=2, 2*2-1=3,3*3+1=10,4*4-1=15......空缺项应为50。 (10)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 如:1 2 6 15 31() 相邻数之间的差是完全平方序列,依次为1、4、9、16,空缺项应为31+25=56。 4道最BT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汇总 1、15,18,54,(),210 A 106 B 107 C 123 D 112 2、1988的1989次方+1989的1988的次方…… 个位数是多少呢? 3、1/2,1/3,2/3,6/3,( ),54/36 A 9/12, B 18/3 ,C 18/6 ,D 18/36 4、4,3,2,0,1,-3,( ) A -6 , B -2 , C 1/2 ,D 0 5、16,718,9110,( ) A 10110, B 11112,C 11102, D 10111 6、3/2,9/4,25/8,( ) A 65/16, B 41/8, C 49/16, D 57/8 7、5,( ),39,60,105. A.10 B.14 C.25 D.30 8、8754896×48933=() A.428303315966 B.428403225876 C.428430329557 D.428403325968 9、今天是星期二,55×50天之后()。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10、一段布 料,正好做12套儿童服装或9套成人服装,已知做3套成人服装比做2套儿童服装多用布6米,这段布有多长? A 24 B 36 C54 D 48 11、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其中的6分之一,第二次倒出3分之一,最后倒出4分之一,此时连水带桶有20千克,桶重为5千 克,,问桶中最初有多少千克水?
行测80分的秘诀——精心总结的规律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一、基本要求熟记熟悉常见数列,保持数字的敏感性,同时要注意倒序。
自然数平方数列:4,1,0,1,4,9,16,25,36,49,64,81,100,121,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 484 529 576 625 676 729 784 841 900……自然数立方数列:-8,-1,0,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质数数列:2,3,5,7,11,13,17……(注意倒序,如17,13,11,7,5,3,2)合数数列:4,6,8,9,10,12,14…….(注意倒序)质数列与合数列要注意若取中间一截出来也要能看出来,如:8.8 9 10 12 14 ( a )A.15 B.16 C.17 D.18二、解题思路:1 基本思路:第一反应是两项间相减,相除,平方,立方。
所谓万变不离其综,数字推理考察最基本的形式是等差,等比,平方,立方,质数列,合数列。
相减,是否二级等差。
8,15,24,35,(48)2特殊观察:项很多,分组。
三个一组,两个一组一般有七项时要首先考虑项组合类(项组合类包括两种:1。
隔项找规律/奇偶项2。
几个几个分组找规律………..可适当考虑和数列)4,3,1,12,9,3,17,5,(12)三个一组19,4,18,3,16,1,17,(2)2,-1,4,0,5,4,7,9,11,(14)两项和为平方数列。
400,200,380,190,350,170,300,(130)两项差为等差数列5.22,44,86,(b),3210,6412A.108 B.168 C.78 D.11185.【解析】B。
22=(2,2),44=(4,4),86=(8,6),()=3×2+5=11。
这是一道典型的机械分组题。
1.400 360 200 170 100 80 50 ( )A.10 B.20 C.30 D.40【答案】 D【解析】这是二级配对等差数列,即每两个为一组,其差分别为40、30、20、10,故最后一项为50-10=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考规律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4,8,16,32,( )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3,9,27,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平方数列,规律为3的一次方,3的二次方,3的三次方,则我们可以推出X为3的四次方即81,由此可以推出第五个数为1428×81=118098。即答案为A选项。
(四)等比数列的变形四:
【例题】2,-4,-12,48,( )
题目规律的延伸:既然可以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戴老师认为就一定可以演变成“每一个立方数加上一个常数”。就上面那道题目而言,同样可以做一个变形:
【例题变形】9,28,65,( )
A.126
B.128
C.125
D.124
【答案】A选项
D.17
【答案】B选项
【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求积相乘式的数列,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3,第二项是6,两者相乘等于第三项18。同理,第二项6与第三项18相乘等于第108,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18与第四项108相乘的积,即第五项等于1944,所以A选项正确。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3,-4,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他们之间的正负号是交叉错位的,由此戴老师认为我们可以推出X=5,即第五个数为48×5=240,即答案为A选项。
备考规律三:求和相加式的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中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3,4,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5,则第五个数为96×5=480。即答案为A选项。
(二)等比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4,8,32,256,( )
A.4096
B.1024
C.480
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7,11,15,( )
A .19
B .20
C .22
D. 25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7,11,16,22,( )
A.28
B.29
C.32
D.33
【答案】B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一)等比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4,8,24,96,( )
A.480
B.168
C.48
D.120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
【例题】56,63,119,182,()
A.301
B.245
C.63
D.364
【答案】A选项
【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求和相加式的数列,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56,第二项是63,两者相加等于第三项119。同理,第二项63与第三项119相加等于第182,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119与第四项182相加的和,即第五项等于301,所以A选项正确。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求商相除式的数列,即“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800,第二项是40,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20。同理,第二项40除以第三项20等于第四项2,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20除以第四项2,即第五项等于10,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六:立方数数列及其变式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7,11,13,14,( )
A.15
B.14.5
C.16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4,8,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比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16,则第五个数为256×16=4096。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比数列的变形三:
【例题】2,6,54,1428,( )
A.118098
B.77112
B.8
C.18
D.15
【答案】A选项
【解析】这也是最后一种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这是目前为止难度最大的一种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每“相隔两项”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7。第六个与第五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8,假设第七个与第六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例题】7,26,63,( )
A.124
B.128
C.125
D.101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减去1,第二项是3的立方减去1,第三项是4的立方减去1,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减去1,即第五项等于124。所以A选项正确。
A.129
B.128
C.125
D.126
备考规律五:求商相除式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及地方公考中也经常看到有“第一
【例题】800,40,20,2,()
A.10
B.2
C.1
D.4
【答案】A选项
A.240
B.-192
C.96
D.-240
【答案】A选项
【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题中第二个数字为-4,第一个数字为2,“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的正负号是不同,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12+(-7)=5。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四:
【例题】7,11,16,10,3,11,( )
A.20
A.64
B.68
C.48
D.54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即“后面的数字”除以“前面数字”所得的值等于一个常数。是“前面数字”的2倍,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第四和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也是前项的2倍。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32×2=64,第五项应该是64。
【例题】8,27,64,( )
A.125
B.128
C.68
D.101
【答案】A选项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第二项是3的立方,第三项是4的立方,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所以A选项正确。
(一)“立方数”数列的变形一:
备考规律四:求积相乘式的数列
规律点拨:在国考及地方公考中也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乘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
【例题】3,6,18,108,()
A.1944
B.648
C.648
D.198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
【例题】7,11,6,12,( )
A.5
B.4
C.16
C.2856
D.4284
【答案】A选项
【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题中第二个数字为6,第一个数字为2,“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9;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7。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