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长大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
![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177997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6.png)
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精选6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1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同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
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
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
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
看得出她很开心。
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
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
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
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
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
![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32d0b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4.png)
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的心得体会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的心得体会篇1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观念。
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故事中。
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妈妈,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
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
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
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精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
![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575fb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0.png)
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精选1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陪孩子一同成长读后感篇1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同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
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
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
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
看得出她很开心。
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
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
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
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
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陪孩子成长的心得体会
![陪孩子成长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413cf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d.png)
陪孩子成长的心得体会陪孩子成长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0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陪孩子成长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陪孩子成长的心得体会篇1星期天上午开家长会,通过老师和专家课堂的知识,让有深受启发。
分享孩子的培养教育心得,说到心得,我想每位家长都会有所体会。
只是有的善于表达出来,有的只在心里不善言表。
但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关爱都是一样的,付出的努力也是共同的,这次家长会,给了我有五点主要启发:一、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
对一个刚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还不适应一时的变化,适应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
知识的学习积累不急,成绩的高低都是暂时的,只要让孩子不断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兴趣,今后孩子一定会是优秀的学生。
如果老师和家长的语言及要求让孩子觉得学习不好玩,甚至学习是件苦事,老师和家长就是失败的!这并不是说老师和家长不提要求,而是给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把学习的要求通过趣味的活动、游戏潜移、优默化的传递给学生。
比如:结合孩子抽象思维差好动特点,尽量同孩子互动,以游戏、表演、道具等多种活动方式,把要学的“字”形象化的展示给学生。
引导孩子对知识的好奇,让孩子产生一种想知的这种好奇,你可设计出无数奇妙活动游戏来,如学“猫”字,可一起扮猫叫,画猫图,写带“猫”字头盔等等,但千万不要把学习和游戏、学习和看电视对立起来。
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学习。
二、既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对待,又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待。
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人的思想和个性的差异。
优秀的老师和家长不会强迫孩子写作业,不会强迫孩子纠正不良习惯。
这同样给老师家长提出更高要求,如写字:有的孩子手协调能力强学写字能力强些,有些孩子就弱些,优秀老师布置作业同孩子商量,有的写一行,有的就写几个,最好还是先摹写。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4ecd86ba1aa8114531d923.png)
《陪孩子一起长大》讲其实,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本关于自己的童年以及自己孩子的童年的书,不过,我将我的那一本写了出来,送给你,这肯定不是全部,但却是我想让你知道并且有能力让你知道的全部,让它成为你童年的一部分。
而你,亦将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自己的书写与记录。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1《陪孩子长大》不仅是一本亲子读物,更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去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烦恼的良书。
本书的作者李子勋凭着对本质的非凡洞察力和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线索,用一些贴切生动的个案展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用一种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视角去解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怎样理解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怎样给孩子适当的爱,怎样给孩子自由,保护他的创造力,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当然还得给孩子爱,同时别忘给他们自由。
以李子勋的说法就是让孩子建立依恋关系。
关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话“多提孩子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优点的话,会变得很优秀。
如果总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行为越来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标定为坏孩子,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偏向于坏孩子,这是语言的雕塑功能。
”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子勋提出的是一种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欣赏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尊重孩子。
欣赏孩子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
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2我认真的看完了这本书,并且真诚的推荐这本书给很多在亲子关系中有困扰的父母。
这本书以互动的形式讲解了很多在亲子关系中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案例。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17篇)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affa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b.png)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17篇)《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1《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书中强调了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指出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往往与他和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书中提到的“无条件的爱”让我尤为感动。
真正的爱是不需要交换和威胁的',它应该是一种纯粹的、无私的给予。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设置各种条件,希望他们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这种做法不仅让孩子感到压力重重,也让他们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价值感和成长型心态的重要性。
价值感需要在后天的陪伴中建立,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并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不断进步。
这种心态将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2读完《陪孩子终身成长》,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和方法都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我常常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陪伴孩子成长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情感上的陪伴和关爱。
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其次,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我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表现出色,却忽略了他们在努力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42a8379e314332396893f0.png)
处理犯错的艺术在处理学生犯错上的方法,李老师的著作《陪孩子长大》,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有了一点启发,教会了我以点技巧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处。
比如在处理孩子犯错的问题上,李老师认为理孩子的破坏行为或出错有两个原则:一是要孩子自己承担责任:比如亲自承担后果、处理后事。
二是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在想想在这次事情中有没有其他的可以成长的机会。
不利为有利。
李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特别强调“改译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不小心拿了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回家。
这个时候打死也不要说“偷”,而可以改用“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东西,但东西是XX的,她没有了多着急啊?你喜欢看到XX着急哭的样子么?不喜欢,那明天我们就送回去好么?”在处理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字眼需要注意“不太好的事儿”(指犯的错),永远告诉孩子“妈妈爱你”(孩子的心理依靠)。
这是一段给家长的建议,同样也非常适用于做班主任的我。
我的工作对象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一群小孩子,在为他们纠错的同时,要注意言辞。
李老师的书中强调,“父母要记住: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亲情有一个自然的倾向,就是父母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误,以为犯错误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其实,敢于犯错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
亲情还有另外一个倾向,就是父母以为孩子一定要严加管理,不教不成方圆。
其实孩子就像一棵小树,给他时间和空间,他自然会抽枝拔节,变为国家的栋梁。
等待孩子长大是每一对父母都必须认真面对的事情。
”这段话同样受益于教师的工作,我们也要记住,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在每天处理孩子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时,作为教师的我时常会带有自己的情绪,时间久了以后容易产生缺乏耐心的现象,对于孩子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错误,会比较严厉地批评。
要知道这个犯错的孩子,今天他可能只是第一次犯错,他虽然已经不是我今天处理的第一个犯错的小孩,但是我仍然要用公平、耐心、宽容的眼光去看待。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篇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a278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9.png)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篇第1篇: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渐的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近期读了李子勋的《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完后深知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这是身为父母不可缺少的一课。
书中写出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让我们在束手无策时找到正确的方法。
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
其实每个家长也是个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材。
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这是需要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的努力,也是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的任务。
怎样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文中提到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孩子多沟通,跟孩子成为朋友,正确的引导孩子,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如今社会家长身上有着很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工作、家庭、生活等等,在压力无法得到释放的时候,难免会将不好的情绪带给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但孩子是无辜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用平常心来对待。
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还要要送孩子“感恩、敬畏、宽容”这三个礼物,首先要帮孩子建立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感激;其次,要孩子学会敬畏,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敬畏之心是感恩的前提,是做人的基本态度;再者,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懂得宽容,宽容之心实际上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品质,这个品质都是从小由父母来倡导、影响,并给予孩子的。
不管是感恩、宽容、还是敬畏,如果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这样一些感受,相信孩子长大后会非常好,跟这个社会非常融洽,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障碍,也不会出现行为方面的一些困境。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d31b837c281e53a5802ff8e.png)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一)《陪孩子长大》不仅是一本亲子读物,更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去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烦恼的良书。
本书的作者李子勋凭着对家庭本质的非凡洞察力和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线索,用一些贴切生动的个案展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用一种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视角去解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怎样理解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怎样给孩子适当的爱,怎样给孩子自由,保护他的创造力,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当然还得给孩子爱,同时别忘给他们自由。
以李子勋的说法就是让孩子建立依恋关系。
关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话:“多提孩子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优点的话,会变得很优秀。
如果总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行为越来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标定为坏孩子,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偏向于坏孩子,这是语言的雕塑功能。
”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子勋提出的是一种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欣赏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尊重孩子。
欣赏孩子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
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二)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许要成功。
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的。
;;题记“教育的方式决定孩子未来。
”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一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个案展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亲子关系。
告诫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关系大于教育。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d6de2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8.png)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1这是年前读的一本书,把当时写的读后感分享在这里。
方便日后查阅。
最近一段时间,我把《陪孩子长大》这本书读完了。
因为之前读过李子勋的一些关于亲子教育的文章,感觉很受益。
所以,对这个作者还是比较喜欢的。
再加上这本书读起来也不难,每部分内容也不算多。
读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比较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能用非常正向、积极的态度看待家长和孩子面临的各种问题,总是能从问题中找到转机,让当事人在黑暗中看到光,看到希望。
而且,作者还在回复问题的过程中把心理学的内容穿插进去,让家长了解到,这是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从而减少家长的担忧和焦虑。
等我读完这亲子关系的36讲,看最后结语的时候,看到作者提到的亲子教育的三原则。
我很感慨,我个人觉得,前面的那些内容,作者也基本是围绕这样的原则来展开论述的。
这三个原则如下: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个原则,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
第一个原则让我想到了,我常听到,自己也常说的“关系大于一切”。
有了关系,就有了信任,有了爱,有了这些,自然也就有了影响力。
第二个原则,让我很受启发。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就像文中提到的,犯错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体验。
我们也常常说试错体验,孩子很多时候是从错误中成长。
成长中规律性的东西,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
与其让孩子未来到社会上试错,自己无法应对,父母无法协助,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去试错,这样也能更早的成长。
当然,这个也不是说,就一定要去刻意进行挫折教育,或者说,孩子现在试错了,未来到社会上就不会犯错了。
《陪孩子终身成长》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陪孩子终身成长》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1144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a.png)
《陪孩子终身成长》优秀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陪孩子终身成长》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陪孩子终身成长》优秀读后感1这是樊登老师把自己以往看过讲过的,跟育儿有关的书中的观点融合贯通的一本书,书中有一种育儿法则,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在孩子做对事情成功的时候,给予二级反馈表扬并说出为什么,这是孩子的价值感增加。
第二在孩子做错事情失败的时候,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时孩子的归属感增加。
第三无论孩子成功还是失败,做对还是做错,家长都要在事后给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或者说终身成长的心态,这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永动机。
家长的不打扰给孩子充足的自由选择权在孩子那里,家长只是辅助孩子自主的选择,加上投入的尝试,更能让孩子发展出心灵的体验,更容易获得幸福,从而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并坚持下去。
此外家长自己也需要成长性思维不纠结于孩子一时的失误,这样才能更好的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通过和孩子一起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也能更好的给孩子亲身示范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这样孩子才能更加珍视自己的努力,也更加容易拥有坚毅的品质。
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码,获得价值感,获得归属感,拥有成长性思维。
父母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码,孩子做对事二次反馈,孩子做错事无条件的爱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陪孩子终身成长》优秀读后感2这本书是樊登老师融合了他前面所讲的育儿书籍撰写而成的。
核心问题有三个点:第一个点我们要为自己为什么,第2个点是要如何教养孩子,第3个点是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第1个点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子对待孩子?原因有两点:一点是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里有遗传、变异、选择。
我们很多时候会遗传父母的一些教导方式,然后投射性的套用在我们的。
读许诺陪孩子一起长大的读后感
![读许诺陪孩子一起长大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9d4958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0.png)
读许诺陪孩子一起长大的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特别实在。
它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就像邻家大哥大姐在分享自己带娃的经验。
书里讲的那些陪孩子成长的故事,好多我都能感同身受呢。
比如说孩子在学校闯了小祸,家长又气又无奈的时候,这时候该怎么处理,书里就像是有个智慧的老友在旁边给你支招。
我特别欣赏书里强调的“许诺”这个点。
咱们当大人的,有时候顺口就给孩子许了个诺,什么“周末带你去动物园”啦,结果呢,一忙起来就忘到九霄云外。
这书就像是敲了我一记警钟,告诉咱对孩子的许诺那可是不能随便说说的。
孩子可把咱们的话都当成金科玉律呢,要是咱老不兑现,孩子得多失望啊。
这就好比你答应给小伙伴一颗糖,结果人家眼巴巴等了半天,你却拍拍屁股走了,多不地道。
而且啊,书里在说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还提到了家长自己也要成长。
这可太对了。
不能老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对待孩子不断变化的小脑袋瓜。
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和现在孩子玩的游戏那差别可大了去了。
咱们要是不跟着进步,怎么能理解孩子的世界呢?我就想起我自己有时候还拿自己小时候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读完这书才发现自己有多傻。
书里还有不少温馨的小细节描写,那些亲子之间互动的画面,读着读着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过。
我一边读一边想,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嘛。
不是那种命令式的,而是平等地一起探索世界,一起犯错,一起成长。
不过呢,这本书也有一点小“毛病”。
有些地方感觉有点啰嗦,就像一个老太太反复叮嘱同一件事。
但是呢,这也从侧面说明作者是真的很在意这些点,想把这些重要的想法深深印在读者的脑子里。
读许诺陪孩子一起长大的读后感
![读许诺陪孩子一起长大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06b23b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c.png)
读许诺陪孩子一起长大的读后感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真实。
它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就像隔壁家有经验的宝妈宝爸在分享自己的故事。
作者在书里讲述的那些和孩子相处的点滴,有欢笑也有泪水,每一个场景都特别接地气。
比如说孩子在半夜突然哭闹,怎么哄都哄不好的时候,那种又着急又心疼的感觉,我想只要是带过娃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这让我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这本书的距离,就好像自己也融入到那些故事当中了。
而且啊,它让我重新思考了“陪伴”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以前我总觉得陪着孩子就是在他身边就好了,可书里告诉我,真正的陪伴是要参与到孩子的世界里去。
不是孩子在那玩玩具,我在旁边刷手机这种表面的陪伴。
而是要像孩子一样,蹲下来,用他们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
孩子看到一只小蚂蚁在搬东西,觉得特别有趣,这时候我也要像他一样充满好奇,跟他一起观察小蚂蚁,听他那些充满童趣的想法,什么小蚂蚁是不是在盖房子啦,是不是要去参加蚂蚁王国的宴会啦。
这才是孩子想要的陪伴,这种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理解的。
书里还有一点让我特别有感触,就是关于孩子犯错的时候该怎么办。
咱们当家长的啊,有时候看到孩子犯错就忍不住要发火,想要立刻纠正他们。
可是这本书却提醒我,孩子犯错其实是他们成长的机会。
就像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不要上来就责备他怎么这么不小心,而是要和他一起收拾,然后告诉他下次要小心一点。
这样孩子既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又不会因为害怕被责备而不敢尝试新事物。
这就像是给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盏小灯,让他们能勇敢地向前走。
另外呢,我觉得这本书还像是一本亲子关系的指南。
它教会我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理解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有时候孩子突然发脾气,可能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他有什么小情绪不知道怎么表达。
这时候就需要我像个侦探一样,去探寻他内心的想法。
通过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和孩子的相处上更有方法了,不再是一头雾水,手忙脚乱的。
【优质】陪孩子长大读后感word版本 (4页)
![【优质】陪孩子长大读后感word版本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efc357326bd97f192279e9f6.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一)《陪孩子长大》不仅是一本亲子读物,更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去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烦恼的良书。
本书的作者李子勋凭着对家庭本质的非凡洞察力和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线索,用一些贴切生动的个案展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用一种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视角去解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怎样理解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怎样给孩子适当的爱,怎样给孩子自由,保护他的创造力,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当然还得给孩子爱,同时别忘给他们自由。
以李子勋的说法就是让孩子建立依恋关系。
关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话:“多提孩子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优点的话,会变得很优秀。
如果总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行为越来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标定为坏孩子,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偏向于坏孩子,这是语言的雕塑功能。
”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子勋提出的是一种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欣赏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尊重孩子。
欣赏孩子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
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二)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许要成功。
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的。
——题记“教育的方式决定孩子未来。
”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一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个案展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亲子关系。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精选6篇)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82445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a.png)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1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
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
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
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
看得出她很开心。
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
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
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
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
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865c51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1.png)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陪孩子长大》读后感范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陪孩子长大》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1本书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通过“快乐童年篇”、“少年烦恼篇”、“青春物语篇”、“长大成人篇”四个篇章,针对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通过案例来探讨在每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读完本书,领悟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去阻止孩子,孩子要靠正确引导。
引导的关键在于使其明白自己的选择将使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
孩子有时有小病小痛,父母给他处理一下就行,不一定非要上医院,这时,父母扮演的是“家庭医生”角色。
但从全面来讲,父母扮演“家庭医生”这个角色,不仅要医治孩子身体上的小病小痛,还要医治孩子心理上的小病小痛,也就是说父母要扮演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角色。
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反射情感的方法,安抚委屈的孩子,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
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
当然与成人一样,孩子也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他们的情绪是毫无掩饰的,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会使得孩子的各种情绪能量得到及时的宣泄,这当然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他们这些情绪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
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压抑。
发脾气、反抗行为、哭泣、大声喊叫比默默承受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家长还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具有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的功能。
把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如,为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提供积木、棋类、串珠等需要“静心”的才能玩得好的玩具。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5篇)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cea7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1.png)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篇1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跟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所以亲子关系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我们的思维模式是由父母决定。
因此亲子中使用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
第一,打孩子会使孩子肾上腺素积累,慢慢地会导致孩子长大后脾气爆燥,容易与人起冲突,在日后与人相处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第二,恐吓威胁孩子,如不学习就没钱,不学习就会沦为乞丐等说法。
这样孩子也许会因为恐惧而去学习,会成为一个乖孩子,可是会失去安全感而这种感觉会伴随他的一生有可能一生也无法跳出舒适区,习惯于安稳的工作,安定的收入,人生无法有长足的发展!第三,冷暴力,让人最恐惧的莫过于冷暴力了。
冷暴力常常的表现行为是,父母突然之间不理孩子了,孩子会求妈妈:“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结果是妈妈丝毫没有反应!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如果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都能体会到孩子的无助和愧疚,而为之落泪。
对一个孩子来讲,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妈妈不理他,爸爸不要他,用冷暴力的方式欺负他,控制他,让他内疚。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女士,她小时候很爱漂亮,奶奶送给她一条漂亮的牛仔裤,她特别兴奋,想马上穿上,而她爸爸说:“上学不能穿这条裤子。
”她就跟爸爸讲:“我想穿”(女孩特别可怜地在表达自己的渴望。
)她爸爸的做法是什么呢?他直接拿起剪刀,把牛仔裤彻底剪坏了。
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这条牛仔裤,她都会难受得想哭。
她工作后,第一个月挣的钱全部买了牛仔裤。
牛仔裤都被整整齐齐地放在柜子里,她一次也没有穿过。
这就是一个小孩子的报复方式。
而这位女士在工作中也遇到了问题,只要工作谈判遇到讨论钱的问题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充满了负面情绪,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知识,所以很容易就谈崩了。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4132d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f.png)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相关推荐《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篇1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
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
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
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
看得出她很开心。
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
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
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
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
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让尊重和沟通陪孩子长大——读《陪孩子长大》有感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许要成功。
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的。
——题记“教育的方式决定孩子未来。
”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一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个案展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亲子关系。
告诫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关系大于教育。
“家庭” 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似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和文化沉淀。
但很多时候家也会伤人。
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主要根植于家庭教育、效仿于父母自身。
而我们中国家长又喜欢树立长者风范,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否则就视为叛逆。
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是平等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聪明的家长会用赏识的眼观看待孩子的成长,多采用“确认放大原理”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长在潜意识里采取了“反向教育”,一味地纠错和斥责,甚至给孩子贴标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只重视教育本身,忽略了亲子关系。
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你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因为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做保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
”信息时代让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加快了步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对孩子的成长愈发的苛求,如果孩子犯了错或稍稍落后于人家长就显得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进而转变为失望和冷漠,轻者训斥、唠叨,重者大骂、惩罚,整个家庭布满阴霾。
性格刚烈的孩子会表现出反抗,性格温柔的孩子则会感到内疚,背着沉重的包袱学习、成长,以减轻自己的罪责。
其实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遗传基因和后天努力各占一定的比例,我们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和“停滞”,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分析失利的原因,有助于今后消除短板,重树自信。
“错误,放对了就是资源;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错误。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就会感到孩子犯错误并不是罪恶,那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敢于犯错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
教育的方法正确与否不重要,有效才重要。
目前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关于教育的理论、方法令人眼花缭乱。
“择校”、“名师”自成了家长追逐的目标。
可在家庭教育中,是坚持“严师出高徒”还是“循循善诱”;是“重赏识”还是“重督促”;是“习惯决定成败”还是“情商决定人生”;是“抓紧早期教育不放松”还是“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名目繁多的家教理念让家长纠结着、困惑着,既想抱着西瓜,又怕丢了芝麻。
其实,教育方法、理论本身都没对错,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言“说什么不重要,对方能接受更重要,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倾听、尊重、赏识、沟通是化解矛盾冲突、消除代沟的桥梁和纽带。
”任何教育理念和家教经验的学习都不是为了寻找对付孩子的手段,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家长的育人素养。
孩子存在差异,教育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方法大于教育,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和保障。
亲情是把双刃剑,该放手就放手。
亲情就像母亲的裙带,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亲密依恋、安全与归属感,可有些时候,亲情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
“妈妈的裙带”太短,亲子之间易于形成“纠结”,孩子与父母的脚步常常绊在一起,甚至摔倒,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亲情的包袱。
父母给予孩子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越多,孩子成年后越可能出现反叛,尽管是一种充满内心挣扎的反叛。
孩子在成长中有一种叛离父母的倾向,要独立,要通过否定父母的形象来摆脱内心对父母的依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该放手就放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期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体会亲情和家的温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此时的陪伴和包办则会束缚孩子搏击的翅膀。
儿子升入高中后,课业的繁重、学习时间的延长,我也常常担心孩子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身体吃不消,每晚都会督促孩子早早休息,可我的好心并未让儿子感动,反而嫌我唠叨、冲我发脾气。
后来我索性由他自己做主,每天只是负责叫他起床、做早饭,如此一来我们的亲子关系反而和谐了。
读完此书才明白担忧也需要委婉,过分的关心和唠叨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反感,作业写不完、预习未完成,及时让他躺在床上,孩子也难以入睡,倒不如让他自己控制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后快速入眠……“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审美态度与世界观。
”作者告诫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浸润,既要接地气,更要指导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社会。
没有秘密长不大读后感你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父母需要长大读后感矛盾的人们——《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合上《海底两万里》,书中的内容在脑海中如金戈乱舞,幻影成片。
作者儒尔·凡尔纳发挥他超凡的想象力撰写了一部科幻小说中的经典——《海底两万里》。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阿罗纳克斯先生、尼德·兰、龚赛伊和尼莫艇长,前三位因船受到撞击而坠入大海,被尼莫艇长救了,并把他们收留在鹦鹉螺号。
尼德·兰总想着要返回大陆,逃离鹦鹉螺号,而“我”却希望能与尼莫艇长一起环游海底世界,探索海洋深处的奥秘。
最终他们在一次大漩涡中死里逃生,可以在结实的土地上走路了,而尼莫艇长和船员们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这本书让我最震撼、最感动的地方是尼莫艇长为了救一位非洲采珠人而去跟鲨鱼进行肉搏,那是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斗争啊!可以看出尼莫艇长的同情心还未泯灭。
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永远是那么冷静,每时每刻都充满了乐观和自信。
是什么力量支撑他毫不畏惧?也许是梦想的力量,从他的一举一动来看,他的梦想是打击那些炫耀财富的夫人,帮助生活贫困的穷人。
以前对于“梦想”并没有很深的感悟,看到这个词就一笑而过。
现在,阅读过许多书籍,也看了许多关于追求理想的电影视频,通过新闻知道许多人正为了梦想而奋斗着。
我一瞬间大脑空白一片,以前的日子算是生活吗,那是生存,不是人应该有的生活。
生活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活着;生存是生物最基本的需要。
我就这么让时光白白流失,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却原地踏步,没有做过有意义的事情。
我不后悔,也许现在努力还来得及。
我决定了,要做个有抱负的人,要有意义的或者,去追逐理想,就算是有比天还高、比地还宽的的困难,我也要去解决它;就算路上有遮天蔽日的高山阻挡,我也要翻过它,不是有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吗,里面写着“在山的那边是还,是用信念凝成的海”相信我能越过高山,看到美丽的海,岸上拍打着一朵一朵雪白的浪花……我想了一个夜晚,(读后感) 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并给它们扎下了深深的根,让它们在风雨前不会动摇。
人会抛弃理想,可理想从不抛弃人。
抬头仰望,天空繁星点点,我看见梦想的光芒,一闪一闪,仿佛在向我挥手。
从这一刻起,我的新生活开始了!——这系我的读后感(作业)之一,呵呵,写得不好敬请谅解,多多指导!提点意见呗。
多多说一句:信纸漂亮吧....附另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马帅)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尤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把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猎杀怪物”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加拿大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其实是一艘不为人知的潜水艇,叫“鹦鹉螺”号。
从阿尤纳斯教授住在潜水船开始,尼摩船长便邀请他们参加了一次奇妙、惊险的海底探险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火海、南极以及阿拉伯海底隧道。
看到了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深海鱼,以及各种各样的水中奇异景象。
还有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一个拥有于希腊相当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他们还受到了土人、大章鱼和鲨鱼的袭击;在冰山,还差一点就窒息而死。
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的时候,阿尤纳斯教授和康塞儿、尼德三人不辞而别,阿尤纳斯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和“鹦鹉螺”号潜水艇公之于世。
看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人不能就这样无欲无求地活下去,要有追求,有理想,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缘于知识。
没有人类破解不了的困难,奋斗下去就一定会有辉煌的一天。
篇一:劝学读后感这几天我读了劝学,里面的几个句子令我有了很深的影响。
《劝学》当中的诗句对我影响深刻,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句说的意思是君子要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对人行为的重要性。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句说明了君子与常人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君子更加善于运用工具,也说明了在学习工作当中大家应该善于动脑,运用机巧。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文章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原因是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易懂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枯燥。
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从正面设喻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
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这使得文章错落有致,生动形象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句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本篇文章系统的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特别强调学习的勤奋刻苦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浅,颇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