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0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案第一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道理是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2.诸侯争霸【教学难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2.王室衰微【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听说过“问鼎中原”的故事吗?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
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
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在春秋时期,政局动荡,一些诸侯国纷纷起来争夺霸主地位,出现了纷争局面。
【基础知识梳理】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的发展:春秋后期,_________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有习题以及答案)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习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及王室衰微的表现;2、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并探究春秋争霸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周王室的衰微。
3.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难点: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课前知识储备】1、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
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
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
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又因镐京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2、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时间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课程讲解】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①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劳动工具改进春秋战国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特制的锋刃。
古书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耕作方法改进《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它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铁器时代。
②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春秋莲鹤方壶(河南读者必看)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春秋时期的开始、诸侯争霸、春秋五霸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了解的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春秋时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五霸等概念可能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理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春秋五霸的概念。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和思考。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相关内容。
2.多媒体设备: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对春秋时期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春秋时期吗?你们对春秋时期有什么了解?”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呈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

(3)目录(五)(六)分别介绍了哪国称霸的史实,当时的君主是谁?
(4)目录(七)(八)中,分别介绍了吴、越称霸的史实。这两个诸侯国位于哪一大河流域?两国在何时北上争霸?
(5)春秋争霸为什么使用“尊王攘夷”的口号?
(6)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认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革。
2.知道东周王室衰微,了解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
3.讲述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一)诸侯:帝国的梦魇
(二)流亡的故事
…………
(五)问鼎中原
(六)秦的霸业
(七)吴国崛起
(八)卧薪尝胆
【问题探究】(1)目录(一)《诸侯:帝国的梦魇》中,介绍了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请你说一说争霸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目录(二)《流亡的故事》介绍了春秋时期齐桓公回国登基的过程,他是如何称霸的?
教学内容
《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学情分析本课开始进入中国古代史的另一个典型的历史分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春秋战国牵涉的国家、人物比较多,学生容易混乱,社会局面的动荡,深层的原因是经济原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学生理解掌握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重要理论,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
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动荡的春秋时期》自主学习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自主学习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当堂达标、提升训练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科学地阐释和理解本课内容。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在春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这种方法比人力耕种更有效率,可以使得农田的产量增加。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二、王室衰微在政治上,春秋时期XXX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与价值观雄厚。
这些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这一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
三、诸侯争霸诸侯争霸的实质是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军事斗争,目的是争夺地盘和资源。
这些争夺的过程非常激烈,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实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图示法、讨论法和讲述法,辅助教学用具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同时也应该能够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展。
最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评价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
经济上,各国争霸导致向霸主贡赋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争霸的过程中,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而展开战争,这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同时,争霸战争也促进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并促进了民族交融。
在春秋时期的争霸过程中,无义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予以深刻的反思和批评。
总的来说,春秋争霸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上,各国向霸主贡赋,而在政治上,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促进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但是,无义战的现象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批评。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课作业,书写认真、规范,字迹要清楚。
简答题包括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完整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1.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2.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周王室的衰微。
3.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教学难点】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周时,遇到敌情靠烽火台传信报警。
白天报警,燃狼粪冒浓烟;黑夜报警,点柴草起火光。
浓烟和火光会把敌情很快传遍各地。
诸侯们就率兵前来保卫周天子。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于她,幽王竟下令燃烽火。
各地诸侯率兵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
后来,犬戎族真的来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
结果,幽王被杀。
此后,西周灭亡。
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具体表现、影响各是什么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影响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学生阅读导读框及第6、7课课题注释理清东周的历史分期。
课件展示(1)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2)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3)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2.学生依据课本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课件展示(1)农业的发展: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一些诸侯国兴修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
(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相当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1.学生归纳春秋时期的周王室的处境。
《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动荡的春秋时期》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
本课通过讲述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特点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春秋时期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许多人物和事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春秋时期的历史线索,引导学生关注重点人物和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特点和重要事件,认识春秋五霸等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特点,春秋五霸等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2.教学难点: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营造春秋时期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春秋五霸为例,分析其事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历史人物卡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介绍春秋五霸等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通过呈现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
3.操练(10分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动荡的春秋时期》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拓展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2.难点: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春秋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资料: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等相关资料。
3.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秋时期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范文5篇

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范文5篇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教、学具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出示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复习提问: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斗争成为时代特征。
一、齐桓公称霸:1.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提问: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回答,帮助理解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就可以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诸侯国榨取财物。
所以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知道另一种说法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
指导学生观察《春秋形势图》,提出问题:你认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指导学生回答问题。
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在群雄并起的年代,仅有经济上的优越条件是远远不够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知识与能力及其影响。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兴起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开展;诸侯争霸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狼烟戏诸侯的XXX,废掉XXX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XXX为后,伯服为太子。
公元前771年,XXX之父XXX 勾结XXX攻破镐京。
XXX点起狼烟求援,众诸侯因从前被狼烟所戏而不加理睬。
XXX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
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XXX为王,是为XXX。
又因镐京因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在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XXX、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汗青。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XXX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XXX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今天让我们一同研究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开展1.图片展现:铁制农具、XXX2.问题思考:(1)从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提示:(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人教版)

第一位霸主:齐桓公。
战争:城濮之战 成语:退避三舍。
影响:①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灾难。②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③促出现了民族交融。
三、
四、
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时期开始于(C)
A公元前841年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770年D公元前476年
二、探究尝试:
1简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1)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兴修水利工程;手工业规模扩大农业化程度提高;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哪些?第一位霸主是谁?春秋时期晋、楚之间著名的战争是什么?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他就是()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王嬴政
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巩固了周王室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D促进民族交融。
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
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D、适者生存
5.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大变革B.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D.专制皇权加强
6.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争霸战争频仍。这一时期,下列诸侯称霸的先A. B C. D.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土文物图片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综合国力对国家生存和崛起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你认为这一制度有哪些弊端?世袭制使无能的人为天子,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势力越来越大,他们想取代周天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原大地上刀光剑影、战乱不断。
在这段时期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故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王室衰微制度变化: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材料研读(P30)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荡的春秋时期》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五霸、孔子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重要历史人物,认识春秋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孔子在春秋时期的思想和教育活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春秋五霸和孔子等历史人物。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春秋五霸和孔子等历史人物;掌握春秋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五霸和孔子等历史人物,春秋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难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孔子思想的精髓。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春秋五霸和孔子等历史人物。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春秋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分析孔子在春秋时期的思想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五霸、孔子等内容的课件。
2.图片:准备春秋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春秋五霸的肖像、孔子的画像等。
3.资料:收集有关春秋争霸战争和孔子思想的资料,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春秋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和孔子等历史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争霸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影响,理解人才与强国的关系,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春秋争霸战争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懂得春秋争霸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逐步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目标】重点:春秋争霸的原因。
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
【教学目标】讲述法、复习法、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没有?(学生看课件讲故事)。
师: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内容学习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的有关知识。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思考: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如何?体现在那些方面?二、王室衰微1、【材料研读】(1)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2)王曾派人向鲁国“求傅”(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
(3)公元前707年,周王率军讨伐郑国,王师惨败,周王被射中了肩膀,天子威信扫地,从此一蹶不振。
思考: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说明问题?2、思考: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那么国家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三、诸侯争霸1、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2、为什么齐桓公春能成为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合作探究】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带来哪些影响?【小结提升】【巩固练习】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铁制农具和牛耕;手工业发展;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争霸战争;争霸战争与民族交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难点: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制度的变革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公元前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的前期(公元前770 年一公元前476 年)被称为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又如何呢?(二)、讲授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师:同学们,你知道春秋时期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哪些进步吗?有几位同学做了这样一些春秋场景再现, 请大家说说它们是真还是假?活动一: 真假大考验A. 同学:我要播种一块土地,不过我已经不觉得很辛苦,因为有我心爱的老牛每天帮助我耕种。
我们的国君还为我们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我的作物都能幸福的生长B. 同学: 我是个聪明的播种者, 在劳动中牛耕和铁制的农具帮助我深耕细作, 所以我能有很好的收成C. 同学:我是一名手工业者,我能够制造青铜器、铁器、漆器, 同时我还会纺织和煮盐D. 同学:我是个勤劳的人,我制作了很多漂亮的漆器,可是我的国君不允许买卖, 所以这些东西我只能用来自己欣赏。
同学们,这些春秋场景的再现哪些是真的, 哪些是假的呢?你知道吗?学生:A 、B、C同学再现的场景是正确的,D 同学再现的场景是错误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巩固本节课的内
容。 进一步加强对知 识的记忆及理 解。
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分享智慧的 能力。
大国吞并,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
家;春秋的争霸战争促使一些国家进
四、合作学 习
行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 补充:同学们说得有道理,但应注意 的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
件时,应该抱着一分为二、实事求是
的态度,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全
面的观点去看问题,关于春秋的争霸
战争,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评
价。
(1)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是大国为争
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 权而发动的。战争的结果是肥了大国 诸侯,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 苦。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无义 战”。 (2)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 更替过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新旧制 度的交替时期,战争过程中,打击和 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新兴地主 阶级的出现扫清了道路,奴隶制度迅 速 瓦 解 。 (3)争 霸 战 争 加 快 了 中 国 统 一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过程 中,开拓了疆土,使春秋初年的 100 多个国家逐步缩减成十余国,形成了 南方的楚,北方的晋、燕,东方的 齐,西方的秦,东南的吴、越这几个 势力中心,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 一,这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争 霸 战 争 推 动 了 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与交流。争霸战争一方面使交战国家 和战乱地区的经济受到破坏,另一方 面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国为 了争霸,都重用有才干的政治家,厉 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 和文化的措施,出现了经济发展、思 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由于战争 的关系,人们流动频繁,促进了地区 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原地区较先 进 的 经 济 文 化 得 到 了 传 播 。 (5)争 霸 战争促进了各族的大融合。频繁的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材以时间为线索,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包括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楚庄王争霸等。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思考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线索,理解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争霸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诸侯国之间的争霸过程。
2.难点: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争霸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创设春秋时期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教材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呈现春秋时期的历史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国之间的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是如何取得霸权的?”等。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1【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春秋争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部分“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一、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材料一牛耕铁器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3.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1)农业(2)手工业(3)商业二、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1.影片所示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春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2.在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
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3.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动荡的春秋时期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时标题——“动荡的春秋时期”,请同学们说一说“动荡”的同义词。(摇晃、变动、变化等),有变化才有变动,变化太大就会打破原有的局面出现动荡。所以要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就必须清楚春秋时期所发生的变化。(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正文部分,讨论回答“问题思考”中的题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但是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三、课堂小结
商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2)重要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教师讲解: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由此进入铁器时代。
[教师过渡]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这一时期的政治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动。这种政治上的变动是什么样的呢?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呢?我们一起从王室衰微一目பைடு நூலகம்寻找答案吧!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7页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目中的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出:(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见表)
农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利于深耕开荒
手工业
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美女叫西施。传说,她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入河底。从此,西施“沉鱼”流传开来。她为了帮助越王勾践实现复国大计,忍辱负重远嫁吴王夫差,终使越王勾践复国。西施生活在什么时代,春秋五霸又是怎么回事?这期间有哪些著名战役?
二、学习新课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教师总结]
①发挥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渔盐业。(教师展示课本第29页《春秋争霸形势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②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教师展示管仲和齐桓公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扩充疆土。“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召集诸侯会盟的意义是什么?(标志着霸主地位的确立)
完成相应的宝典训练
六、板书设计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度破坏 2.诸侯势力崛起
三、诸侯争霸
1.争霸原因 2.主要霸主
3.“尊王攘夷” 4.争霸的影响
教 学 后 记
通过本课学生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知识。但本课没有突破学生对分封制瓦解与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知识。我们一定要知道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四、随堂检测
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课题: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第2周星期1
年段
七年级
上课时间
第3周
主备人
课时安排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2.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展示,再现历史场景,寓乐寓教寓学;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联系历史和现实与自己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1)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争斗)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齐桓公)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发言。)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五、布置作业
二、王室衰微
1.教师展示图片《西周分封制后形成的等级示意图》(教师自行查找,也可使用课本第22页“课后活动”中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8页王室衰微一目中的内容。讨论问题: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什么时期开始被打破的?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
时期:春秋时期。具体表现:政治上——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经济上——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增加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周王室的衰微。
3.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教学难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分封制的瓦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PPT,教学视频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1、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
周王室在政治、经济上统治力的下降,促使各诸侯群雄并起,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那么在这场争霸战争中涌现出多少位霸主?又出现过哪些英雄人物呢?我们一起从诸侯争霸一目中寻找答案吧!
三、诸侯争霸
1.教师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