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学案
《端午的鸭蛋》学案1.《端午的鸭蛋》学案篇1今天下午学习《端午的鸭蛋》。
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很明确,一是了解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二是品味汪曾祺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一开始,先让学生谈了谈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并且重点说说自己难忘的一个节日,学生讨论很热烈,兴趣也颇浓厚。
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文章中的重点生字和生词,以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印象,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写一遍,限时掌握,任务完成得也不错。
再往下,梳理文章写作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让学生分别从四个方面来找例子以加深印象:1、平淡有味;2、方言入文;3、带有文言色彩;4、有点幽默感。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找出相关的例句,且进行适当的分析。
最后,我用了一个课件上的写作小训练,效果不错。
这个设计是这样的:为高邮鸭蛋设计一句广告词或者一则有创意的广告。
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后,学生很兴奋,立即投稿紧张而活跃的思考中,人人脸上带着快乐的神情,仿佛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事情似的。
2分钟后,就有学生争先恐后地往自己小组所在的区域跑,往黑板上书写思考出来的广告词(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要求学生用其他的形式设计广告)。
因为经常看电视,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广告,学生对广告词的熟悉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在模仿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几条是这样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高邮鸭蛋;不一样的高邮鸭蛋,带给你不一样的味觉体验;品高邮鸭蛋,做有素质的中国人;你的人生因高邮鸭蛋而精彩;高邮鸭蛋虽好,一次也可多吃哟……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只所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原因在于它打通了书本和生活的联系,将教材与电视、网络结合了起来。
知识只有与实践为伍,只有学以致用,才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所以,作为老师,应当千方百计地挖掘所教内容中的生活元素,让书本知识也多些开放的姿态,让学生意识到有些内容不仅仅是只有在考试中才会用到。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朗诵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3、理解文章于自但是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酷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但是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难点)。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自主预习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楣( ) 苋菜( ) 籍贯( )硝药( ) 腌腊( ) 络子( )大襟( ) 车胤(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门楣:莫名其妙:肃然: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3. 了解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资深文化界名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4.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2)文章流露出作者如何的情感?【课内探讨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首先请同窗们朗诵课文,在读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二、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呢?是依照如何的思路来写的?你能试着给每一部份拟个小题目吗?三、内容解读、语言品味:1.朗诵课文,你感觉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请归纳出来。
2.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那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3.朗诵文章第二、3自然段。
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 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从哪里可以看削发乡的鸭蛋好?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如何的情感?4. 阅读4—6段,思考:关于端午的鸭蛋作者又写了哪几件趣事? 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作者为何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5思考:文章开头大谈端午节的各种风俗,为何不直接切入“端午的鸭蛋”?6.请找出几个有口语色彩、有文言色彩的句子7. 引用袁枚《随园食单》中“腌蛋”一条,有什么作用?【拓展延伸】1.除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2.课外语段阅读《水乡茶居》(节选)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7 端午的鸭蛋教师寄语:在我的眼里,故乡的山无一不秀美,故乡的水无一不清澈,故乡的人无一不亲切!预习案【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
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
美在身边,美在本分。
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
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
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2、艺术特色《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系列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文章,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故乡的食物》系列中汪老不仅如数家珍地介绍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学习重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体会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知识导航】1、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汪曾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
他提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
2、端午的别称及由来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
3、高邮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区,是一座美丽富饶、人文会萃的历史文化古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大质好,尤以善产高邮双黄鸭蛋而驰名中外。
双黄鸭蛋大如鹅蛋,蛋黄如血,蛋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细,有的在中部还有一道凸起的圆圈,有“蛋中之王”之美称。
高邮麻鸭产双黄蛋只占产蛋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一、课前预学1、腌()鸭蛋籍()贯车胤()门楣()苋()菜门槛()囊()萤映雪城隍()庙2、汪曾祺先生的家乡在端午都有哪些风俗活动?3、读课文,填空:文章先从端午节的说起,自然而然地引出家乡的,进而触及正题“端午的鸭蛋”,写得趣味盎然,流露出对生活的怀想和对的热爱之情。
二、课堂互学(一)指导学习:1、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这么多的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他大写特写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这样说”的句式说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写:初二语文备课组温馨寄语:参与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学习方针: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3.学习从生活小事中挖掘作文题材。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按照拼音写汉字。
门楣.()苋.菜()咀嚼.()腌.蛋()辟邪.()络.子()车胤.() jí贯()chú柜()门kǎn( ) 城huáng( )庙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
(2).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感觉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3).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4).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选择:本文是按照“→→”这一总体框架来进行构思的。
(A:端午的鸭蛋 B:端午的风尚 C:家乡的鸭蛋)(2)、填空:文章第1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尚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家乡、、、、等风尚,又列举了和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尚。
七种风尚,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由此看来,第一段运用的是结构。
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和。
第4-6段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
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1、作者对家乡的鸭蛋不厌其烦,反复描写,他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本身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浮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再次朗读课文第2、3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3、传递真情,无需富丽的词藻。
同样,体验生活也无需惊涛骇浪。
文章记叙的是最普通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启示?【班级展示】各小组要大胆发言,展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独学:组长签字: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2、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莫名其妙:肃然: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3、了解作者汪曾祺:课内独学:速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合作探究:1、本文的结构。
2、本文的主旨。
展示交流:根据本组分到的任务,展示成果。
1以导游的身份分别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以企业家的身份介绍家乡的特产——高邮的鸭蛋、以儿童的身份介绍端午的鸭蛋。
第二课时回忆性默写。
课内独学:请朗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以下仅是例子)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B、“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C、:“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D、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合作研讨:1总结汪曾祺语言上的特色。
(有例子,可结合课后第二题)2、收集汾西方言,讲述本地区端午的习俗。
展示成果:从对本文语言的品析、本地方言的搜集、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及收集、用本地方言写一段话等。
课堂检测:阅读课文2、3、4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作者写“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王艳霞【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3、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自学检测1、请把你搜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写下来吧:2、为加点字注音。
手腕.()门槛.()粽.子()门楣.()络.子()红苋.菜()大襟.()车胤.()3、解释词语与有荣焉:莫名其妙: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重点写了哪些习俗?3、作者家乡的鸭蛋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班级展示: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方法指导:汪曾祺作为一代语言大师,非常讲究语言艺术,他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些在文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同学们可以从老师建议的几个方面去品味批注:①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②找出运用方言的词句。
③找出具有幽默感的词句。
④找出平淡朴实运用口语的句子。
⑤找出含义丰富的词句。
建议学习过程:①同学们安静、独立地完成目标。
并标记学习中的困难。
( 15分钟)②小组内互相阅读批注,可以给其他同学补充、校正。
③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难④组内共同完善至少三处优秀批注,工整地整理在课文的空白处。
⑤班内质疑、解疑。
⑥展示学习成果。
(可用板书、口语表达、讨论补充等方式)拓展延伸1、给下列成语或诗句找主人公:(1)囊萤映雪:(2)凿壁偷光:(3)头悬梁,锥刺股:2、资料搜集: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请收集这些节日的风俗或传说。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姓名:王艳霞单位: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17. 端午的鸭蛋【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本文的文风:平淡而有味,用方言表现地方特色以及淡淡的幽默。
【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端午节的来历?徐州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二、预习检测1.积累字词。
系( )百索子拧( )成小绳门楣( ) 苋( )菜籍( )贯硝( )药络( )子车胤(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自学互学】一、自主先学1.围绕文题“端午的鸭蛋”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着重写了什么?2.说端午:说一说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3.说鸭蛋:说一说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二、交流展示:热烈交流自主先学中的问题,自信展示自己的成果。
【质疑拓展】1.汪曾祺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找一找2.说人生: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划一划相关链接:汪曾祺一生命运坎坷。
1946年在上海失业时曾想过自杀,1958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农村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深陷政治漩涡,但他依然有着一颗超然自在的心。
他曾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他用心在写“凡人小事”,引领人们达到精神境界的净土。
【当堂检测】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文白夹杂,有淡淡的幽默。
(1)“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布置作业】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浏览、默读,能概括高邮鸭蛋的主要特点及围绕鸭蛋发生的趣事,说出文中表现的生活情趣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读出其中的情味;以批注的方式赏析富有情趣的语言,总结品味鉴赏语言的方法。
3.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和交流研讨,鉴赏评议本文闲适自由的散文风格。
1.教学环节二完成目标1。
检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2、教学环节三完成目标2。
检测品读、赏析语言的能力。
3、教学环节四完成目标3。
检测鉴赏评价散文作品写作风格的能力。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 )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门楣:莫名其妙:肃然: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课内探究案】一、共话端午你能说出在我们当地端午节都有些什么风俗吗?二:走进文本了解端午(完成目标1)学习方式:圈地勾画批注合作交流1:让作者几十年后念念不忘的高邮鸭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请根据课文简要回答。
学习方式:快速浏览课文第二段,动笔圈画,独立概括。
2:围绕端午的鸭蛋,作者写了那些有趣的事情?你能从这些有趣事中感受到什么?学习方式:学生默读4—6段,先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小组交流。
3:寻常的咸鸭蛋竟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给作者带来如何难忘的欢乐。
生活中还有什么寻常的事物给你带来这样的兴趣和欢乐?学习方式:联系《童趣》回想生活。
若有与作者类似的体验就谈一谈;若没有就想一想为什么并与同学探讨原因。
三:品味语言,感受风格,学习鉴赏方法(完成目标2)活动一:品读、批注。
选出自己觉得最生动传神或者富有情趣的语句、段落、反复朗读、做到流畅自然,语气语调能恰当表现作者的感情,小组之间根据朗读要求互评、改进。
用批注的方法鉴赏所选精彩语句或段落的妙处。
活动二:请学生自愿“认领”(条件是已认真批注过)投影上其中的一句,然后小组展示朗读和批注,小组推荐班级共享、其他同学做好点评。
《端午的鸭蛋》教案5篇
《端午的鸭蛋》教案5篇第一篇:《端午的鸭蛋》教案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对比感受丰富多彩地民间文化习俗。
2、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自然流畅而意蕴丰厚的写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用心品味生活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趣。
2、难点:欣赏作品丰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3、关键:体会从平凡中现真情的表现。
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吗?(端午节)。
大家知道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谁吗?(屈原)端午节,我们通常都干什么?你所了解的端午风俗都有哪些?(吃粽子,赛龙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高邮,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正课1、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快速阅读,划分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 1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2、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提问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提问二: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笔墨去写家乡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描写是否多余?明确: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 )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 )2.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3、了解作者汪曾祺:整体感知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
文章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3、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读下列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A、“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B、,“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C、“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4、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体会下列句子的特色。
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目标】1、理解、积累生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朗读课文精彩语句,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3、通过品读优美语句,了解汪曾祺散文的艺术特色。
【重难点】加强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同学们关注、热爱平凡的生活,培养生活情趣【过程】一、预习检测,字词积累1、作者介绍汪曾祺:江苏省高邮市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家之一。
2、给带点字注音。
门槛.()门楣.()硝.药()苋.菜()腌.蛋()络.子()大襟.()囊.萤映雪()城隍.庙()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用小标题的形式介绍课文各个部分的内容:三、精读课文,赏析语言:1、文章语言饱含作者的情感,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品味: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第段的,我认为它表达了四、课内小结拓展延伸: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
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
另外,全文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着谈古今之感,悠然恬淡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说说你的家乡的习俗,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巩固练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2、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3、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2一课时教学一、导入:请你们猜猜这句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增祺《端午的鸭蛋》去看一看高邮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二、思路我来理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文章先从端午节的风俗说起,自然而然地引出家乡的,进而触及正题“端午的鸭蛋”,写得趣味盎然,流露出对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重点写哪个?为什么重点写?三、鸭蛋我来赏1、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2、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第四、五两段了。
你认为有趣在哪儿?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四、看法我来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
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你对此有何看法?小结: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板书:珍视传统文化)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五、民俗我来说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请你用一段文字推荐一个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
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
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三、重点与难点
1、合作探究,深入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1.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来历如何?
明: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出示端午习俗图片。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
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
【目标导入】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整体感知】
1、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
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作用是什么?
2.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示例:
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
名声远播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与众不同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令人惊喜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
”
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连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
质细而油多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吃法多样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
色彩鲜艳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拟写广告词
示例:“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请你也为高邮鸭蛋拟写一则广告。
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4、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5、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妙点揣摩】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
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
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
”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
幽默。
小结: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拓展延伸】咸菜茨菇汤
作者:汪曾祺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
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
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
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
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
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
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
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
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
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
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
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
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
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
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
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
这东西有一种苦味。
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
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
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
”我承认他这话。
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
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
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
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
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
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
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
”——“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视野拓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茨菇()()晾去()辗转()韭菜()
2.请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
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作用吗?
3.为什么作者会对家乡的咸菜茨菇汤难以忘怀?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4.本文体现了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成果采撷】
用你的笔,把你家乡的风俗文化赞扬一番,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有文化气息。
七、自我反思:
【相关链接】
未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