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合集下载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练习题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2.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D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4.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5.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AA.无产阶级B.科学技术C.巨大的社会财富D.社会化的生产力6.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DA.社会分工的出现B.自然分工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出现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A.“参与制”实现的B.“个人联合”实现的C.竞争机制实现的D.价格机制实现的8.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A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10.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C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1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B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12.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13.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BA.“参与制”来实现B.“个人联合”来实现C.资本输出来实现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DA.自由市场经济调节B.制定经济政策与法令C.国民经济计划化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5.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条件是CA.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B.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D.高新科技成果的创造16.从作用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CA.维护了全社会的利益B.维护了全体资本家的利益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维护了全体私有者的利益17.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B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1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D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19.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BA.国家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D.借贷资本20.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CA.卡特尔B.辛迪加C.混合联合企业D.康采恩21.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D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C.垄断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22.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B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浮动价格D.固定价格23.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C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A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社会生产价格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C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金融资本主义26.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B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AA.垄断价格B.个人联合C.参与制D.资本输出29.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DA.混合联合公司B.跨国C.托拉斯D.国际垄断联盟30.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D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3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C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3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资本的财力基础是其CA.经济发达B.科技先进C.存在过剩资本D.自然资源丰富33.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D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34.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CA.卡特尔和托拉斯B.辛迪加和托拉斯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36.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CA.自由竞争实现的B.市场调节实现的C.垄断价格实现的D.行政干预实现的37.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A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C.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D.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38.垄断的形成是B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D.资本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9.垄断价格是指D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40.金融资本是DA.垄断的银行资本B.垄断的工业资本C.垄断的产生资料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41.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CA.经济与合作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42.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43.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A B C DA.竞争的目的不同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三、简答题5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X年10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局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开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参见教材P44。

2.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决定的;B.革命性决定的;C.实践性决定的;D.阶级性决定的【答案】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参见教材P54。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实践的;B.多样的;C.可知的;D.变化的【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见教材P70。

4. 自觉能动性是实践的一个根本特点,这说明实践是〔〕。

A.主体纯粹的思维活动;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主体感性的物质活动;D.主体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参见教材P68。

5.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是〔〕。

A.通过人的活动完成的;B.不能正确认识的;C.盲目自发地起作用的;D.可以认为改变的【答案】A【解析】社会开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完成的。

参见教材P92。

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说的是〔〕。

A.人脑是意识的唯—源泉;B.意识不具有客观性;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不具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根底的。

参见教材P94。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制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答案】C【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论述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论述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论述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归纳了学术界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的提法并不统一,各种观点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多为对全球化不同方面或特征的强调.就其本质讲,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二、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一把双刃剑,但对其反映出的一些深层问题,如是否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等,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具有“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等特征.四、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有“该现象早已有之”、“是现代的新事物”和“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三种不同观点.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1986年在他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他是用这个词形容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目前,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提法五花八门,不尽相同.既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西方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又有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国际化等.与经济全球化意义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还有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全球主义、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消费行为与文化生活的全球化等等.有的作者在使用其中一些概念时,常常作为同一概念相互替代.根据上述众多概念的性质和内涵,并认真分析不同作者,在不同场合使用上述概念的具体情形,对其可以梳理出以下的一些类型并由此发现它们各自不同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1包含经济全球化的较高一级概念.如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部分内容或某一方面.如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消费行为全球化等.3与经济全球化平行的概念.如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文化生活全球化等.4对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利益关系,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如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等.提出这些不同的概念,并不是说世界上存在着并行的两个经济全球化,而是反映了不同的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所体现出的国家利益的性质的评判,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选择,甚至还有对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主张.5与经济全球化有一定联系,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经济一体化.6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基本一致,仅是表述方式上的不同,如经济国际化.但对这两个概念学者之间的认识有分歧,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生活国际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些着述中对上述概念之间的差异未加区分,造成一定程度理解上的困难.此外,仅就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本身来说,尚未有一个权威性的界定,在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要素优化配置论和相互依赖关系论.二是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三是无国界论和国家管理取消论.四是概念混淆论和概念质疑论.注:邱嘉锋:经济全球化与相关概念辨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第3期.也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提法感情色彩过于浓厚,且过于空泛.类似的看法还有“全球化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注:张世鹏:什么是全球化,欧洲2001年第1期.上述观点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多为对全球化不同方面或特征的强调.就其本质讲,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比较多的学者认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有不少的学者主要从动态的角度去描述经济全球化,认为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过程: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本质来说是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动态论的另外一种表述是: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二、经济全球化的性质经济全球化的性质,中外学者从多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许多见解,这中间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有: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具有其必然性.甚至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潮流,任何国家只能适应这一潮流,而不可以回避这一现实,否则就要被人类文明甩掉.注:王三星: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本质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财经贸易2001年第10期.2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也是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反映了当前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张的集中表现.作为人类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在一定历史范畴内,它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直接推动了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显着进步.但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并非免费午餐,对于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必须注意趋利避害.注:何秉孟: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的三个误区,真理的追求2001年第4期.4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没有选择的自由,只能勇敢地面对.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不论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多大的风险,不管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你都得加入进去.尽管如此,但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上发展中国家还是有很大的选择余地.5经济全球化更有利于西方强国、特别是美国.因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它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提供了新的历史条件.甚至有人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就是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剥削的全球化.也就是说,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合理、不公正的.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的两级分化.在论证这一观点时,学者们更多的不是采用理论阐释或逻辑推论的方法,而是通过列举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说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加剧.但也有学者从市场竞争的原理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竞争秩序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导致两极分化的原因.7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些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由于经济利益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加剧,并列举西雅图会议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国际会议期间发生的游行示威甚至流血事件加以佐证.对于上述大多数学者持有的观点,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经济全球化中性说的观点就是其中的一例.持有该观点的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个客观的过程,不能说它是“姓资”还是“姓社”.其理由是:首先,既然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也是由生产力发展推进的过程,它就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而当今世界不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因此,不能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再次,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都提供了同样的客观条件,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只是因为它们的经济力量强大,而不是因为它们是资本主义,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往往要受到损害,只是因为它们弱小,这与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关系.注:李琮: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理论前沿2001年第5期.此外,也有学者就经济全球化对当代社会主义的影响注:文力:“社会主义与21世纪”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以及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等作了一些探讨.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1.空间的全球性——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交织融合.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贸易国际化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边界的限制,国际市场急剧拓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前导.在全球的经济活动空间,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距离缩短,联系时间缩短,“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是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注:〔日〕初獭龙平: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亚洲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6期.2.内容的复杂性—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面.其核心是金融市场、国际贸易、跨国生产,在某种程度上也包括科学和技术以及专业劳动力.通过这些全球化的、关键性的经济成分,经济系统得以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连接.世界上的经济依赖于其全球化核心的表现.注:〔德〕伯恩德·梅:全球化与新经济: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老问题与新挑战,开放导报2001年第7期.3.高新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与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驱动力.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信息产业等发展有密切的关系.4.跨国公司争剧扩张,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载体.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物——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好载体.跨国公司凭借资本、技术信息、营销战略等垄断优势,凭借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最佳投资地点,使公司生产和销售活动建立在全球战略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经济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迈了一大步.现在,跨国公司垄断着世界半数以上的生产、贸易、投资及技术.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带动资本、技术及服务等在各国之间转移,从而推动贸易、生产、服务、技术与资本的全球化.注:王三星: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本质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财经贸易2001年第10期.5.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6.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基本形成,其主要标志是由于成员国的迅速增加,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真正的具有全球性的多边贸易组织.WTO规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具有全球性普遍约束力的规则.7.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8.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强国、特别是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意识地推动的结果,普遍认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组织是由美国控制的.这一点,就连国人也是承认的.基于这一点,有人认为,所谓“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其实质含义就是“美国化”注:蔡仲德:“全球化”,中流2001年第4期.9.经济全球化并不代表世界经济的全部特征.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全球性的.事实上,大多数生产、就业和企业仍是且仍将是地方性和区域性的.10.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也得到了发展和加强.四、经济全球化的产生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经济全球化的现象早已有之.持这一观点的人指出,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早有论述,并深刻地分析了全球化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人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正像它迫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列宁帝国主义的定义,实质上同样涉及全球化的本质内容.毛泽东1935年也曾指出:“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以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也不可能了.”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他们认为,尽管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个概念,却再清楚透彻不过地阐明了,“全球化”是资产阶级固有的特点与本性,是它的一个终极目标,其实质就是资产阶级要统治全世界.注:蔡仲德:“全球化”,中流2001年第4期.持这一观点的人也注意到了今天一般所谓的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论述过的经济全球化的差异,指出虽然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全球化并不是新生事物,只不过反映了一种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并被人所认知的现象,但这一现象在今天却出现了加速化,出现了资本国际化进程.注:墨西哥永久周刊文章,转引自蔡仲德:“全球化”,中流2001年第4期.2.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的新事物.提出这一主张的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全球经济是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创造出的新事物,只有信息经济才是全球性的.他们提出了一个与全球经济相对应的世界经济的概念,认为前者是历史上的新现实,与后者不同.世界经济,即资本积累在全世界进行的经济,在西方至少从16世纪起就存在了.全球经济则不同,它是能够在实时或选定的时间以全球化的规模作为一个整体运作.只有在20世纪晚期,在信息和通讯技术提供的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并在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所执行的撤销管制和自由化政策的决定性帮助下,世界经济才真正具有全球化.注:〔德〕伯恩德·梅:全球化与新经济: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老问题与新挑战,开放导报2001年第7期.3.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与前面两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所不同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本身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实际上是前两种观点的折中.认为第一种观点所说的是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讲,“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这一世界性现象联系在一起的.但若作为一种较显着的世界现象予以考察,“全球化”则又是随着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革命的出现而日益成为现实的.而当今“全球化”既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力图向全球扩张的产物。

论全球化的本质

论全球化的本质
注解。诚如德国科隆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于尔根 ・ 弗里德里西斯博士
所认为的: “ 全球化这个概念具有多种含义0目 前它几乎成了一种标语 口号。 用以描述任何一种国际关系与
市场的国际化。 就是在科学著作中, 也被理解为各种不同内容, 没有统一的定义。 “ ” 困难首先在于这个专业 术语描述的既是—种状态, 又是一个过程。 不仅如此 , 还有人经常把全球化的后果也当成定义的—个组成部 分。’ 见, ’ 呵 全球化是—个既容易又艰难的研究课题 , 而问题 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全球化的本质。
这种观 突 出了文明的历史地位 , 把全球化看作是人类各种 文明通 过冲突与融合 所要达到 的一个 目标 。 目的在 于削弱西方资本 主义文 明的影响 , 提高后进 国家在全球化过程 中的作用 。 越来越 多的发展 中国家接受 了此观 . 映出全球化过程 中的矛盾和斗争 。但 它对造成不 同文明冲突的根本动因缺乏足够 的认识 。 正反

( 全球化的本质就是现l化 , 代化 过程的表达形式 二) 代 是现l
吉登斯是此观点 的代表。他认为, 全球化是“ 世界范围社会关系的紧密化”是现代性从社会向世界的 ,
扩大 , 是全球范围的现代化。我国学者罗燕明也持此看法 , 他认为 :全球化作为世界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必 “
然的历史趋势。抗拒全球化就是抗拒现代化。任何传统文化和文明如果不想灭绝就必须实行现代化。” ⑦


关于全球化本质的争论
全球化的本质问题是研究全球化问题的核心 , 从现阶段各种全球化的概念看 , 不论大家怎么讲全球 化, 就其定性而言 , 大体上可 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 ( 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 一)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美 国的伊曼纽尔 ・ 沃勒斯坦 , 他在《 现代世界体系》 中论证了世界范围内存

经济全球化 知识问答

经济全球化 知识问答

经济全球化知识问答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答: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答:始于新航路开辟;因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联系密切。

3、经济全球化为什么在二战后才更为突出?(或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条件)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高科技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向多极化发展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5、世界各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答:发达国际支持全球化,因为它们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力强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有利;部分发展中国家反对,因为它们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力弱,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6、经济全球化有哪些利与弊?答:利: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弊: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发达国家将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增大7、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答:中国支持全球化,并积极参与。

因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为此,中国采取的措施有: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第9届亚太经合会议(2001年)。

8、经济全球化的启示:答:(1)应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2)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3)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5)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树立国际意识。

世界政治格局知识问答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根源是什么?答:从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本质原因影响和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本质原因影响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一基本历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时间:15世纪到18世纪中期。

推动因素: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主要表现: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大国兴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崛起。

二基本历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时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推动因素: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主要表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大国兴衰: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三基本历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推动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主要表现: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

四基本历程:世界市场陷入困境。

时间:一战到二战结束。

推动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

主要表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大国兴衰:美国德国崛起,冲击英国霸主地位。

五基本历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时间:二战后至20世纪到90年代。

推动因素: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六基本历程:经济全球化总趋势加强。

时间:20世纪到90年代以来。

推动因素: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

主要表现:区域经济组织建立;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大增。

大国兴衰:美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西欧、日本重新崛起,苏联(俄罗斯)影响增强,中国崛起和富强,世界经济走向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表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原因: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特征: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影响:美国利用经济优势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国还大肆推行强权主义,使得整个世界动荡不安。

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表现: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挑战

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挑战

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挑战作者:朱继东来源:《前线》2015年第02期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全球化的影响都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这种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层面。

全球化大潮是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这就决定了全球化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力度不断加大、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也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更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冲击,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形成了巨大挑战和考验,对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全球化思潮的演变过程、本质和对中国的冲击,自然成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经济全球化来控制经济并影响人们的消费理念引导其消费方式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开始,外资进入、占领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很快从投资建厂转为收购中国企业,并且在收购中坚持“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必须绝对控股”、“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的“三必须”原则,导致大量行业领先的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并且很多品牌在收购后被故意弱化甚至冷藏,最后逐渐从市场上消失。

这么多民族品牌被收购的遭遇和外资控制中国这么多行业的事实不仅让大家想起拉美、东欧的一些国家开放过度的惨痛教训,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也给这些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长期的灾难性影响。

事实上,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从使用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产品开始,从被动接受其消费文化逐步到模仿其消费方式,并进一步接受其生活理念、价值观念。

随着不少外资品牌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占有率的不断攀升,其中不少品牌已经在其所在的行业占据垄断地位,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生活在国外品牌的包围之中。

并且,如果他们涨价就提高我们的生活成本,这时不少人又常常会抱怨政府没有管理好物价问题。

这样天长日久下去,我们增加的是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是对国外消费方式、生活理念的向往,不仅使国产品牌的产品销售遭受严重打击,而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一步步消解。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推荐5篇)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推荐5篇)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推荐5篇)第一篇: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① 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②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③ 实质和载体: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载体:跨国公司。

④影响:A.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B.消极影响:一方面,使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二是它使世界经济更加不稳定,尤其是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⑤采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弊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① 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② 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③ 对我国的影响(利>弊):A.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建立健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B.消极影响:加入世贸对我国也是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3.对外开放①性质: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②目前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③在新形势下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a.实行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分别分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劳动市场一体化以及经济市场一体化。

扩展资料:一、形成因素:1、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3、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4、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5、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二、发展因素:1、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3、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全球化的本质

全球化的本质

全球化的本质关键词: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研究的问题,也是社会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

然而,在全球化的概念问题上却存在很大的争议,即什么是全球化。

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给全球化作了各自的注解。

例如德国科隆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于尔根·弗里德里西斯博士所认为的:“全球化这个概念具有多种含义。

目前它几乎成了一种标语口号,用以描述任何一种国际关系与市场的国际化。

就是在科学著作中,也被理解为各种不同内容,没有统一的定义。

”“困难首先在于这个专业术语描述的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

不仅如此,还有人经常把全球化的后果也当成定义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见,全球化是一个既容易又艰难的研究课题,而向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全球化的本质。

全球化就是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动的过程。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社会历史领域的一切变化发展,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全球化作为历史上产生、现在正在迅猛展开并将长期延续下去的重大历史现象,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轨迹去思考。

马克思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并用经典的文字对这个时代作了深刻的描述:“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土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认识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认识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4计二潘兼14030225 •彭模飞 王勇 吴俊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 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 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 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 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 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 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 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 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 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 挑战的机会
第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1996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 《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 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它们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 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 也增加了56%。 第二,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 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制成品在出 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56%上升到1990年的73%和1994年的77%。 第三,迫使发达国 家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 ,在经济全球化下 ,它 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改革 等问题上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课件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课件
39
10.2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 (论述)试述金融市场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 ①国际货币市场是指资金融通期限在1年或
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又可以分为银行 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贴现市场。
40
10.2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 (论述)试述金融市场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 ②国际资本市场指资金融通期限在1年以上
• (4)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考虑到成 员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为减少经济发展 中出现的不稳定,以及突发性因素的破坏 作用, 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各成员的贸易条 款,在特定情况下成员可以采取例外和保 障措施,即不承担或不履行已承诺的义务。
26
10.2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 (多选)国际收支的基本形式包括外国货 币、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以外币表示 的支付凭证、以外币表示的其他债权。
是相对于商品、资本、证券等基础市场而 言的,主要指创设与交易金融衍生工具的 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者为转嫁风险 的双边合约,其价格取决于或派生于基础 交易工具或资产的价格,既包括标准化的 交易所交易,也包括非标准化的柜台交易, 即OTC交易。
44
10.2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 (单选)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根本目 的是维持外汇汇率的稳定。
42
10.2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 (论述)试述金融市场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 ④国际黄金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黄金买卖
的交易场所,黄金不仅是贵金属,在国际 交易中还保留了世界货币的作用,是国际 金融市场的特殊组成部分。
43
10.2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 (论述)试述金融市场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 ⑤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也称派生工具市场,
贸易理论,是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相适应的。

2019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03709

2019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03709

2019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参见教材P44。

2.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决定的;B.革命性决定的;C.实践性决定的;D.阶级性决定的【答案】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参见教材P54。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实践的;B.多样的;C.可知的;D.变化的【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见教材P70。

4. 自觉能动性是实践的一个基本特点,这表明实践是()。

A.主体纯粹的思维活动;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主体感性的物质活动;D.主体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参见教材P68。

5.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是()。

A.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B.不能正确认识的;C.盲目自发地起作用的;D.可以认为改变的【答案】A【解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参见教材P92。

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说的是()。

A.人脑是意识的唯一源泉;B.意识不具有客观性;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不具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

参见教材P94。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

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

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紧密程度不断加深的现象。

它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际经济关系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经济活动更加便捷, 国际贸易更加繁荣,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源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化,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

同时,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技术的进步, 使得跨国企业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可能, 跨国企业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国际贸易更加繁荣, 这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但也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这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挑战。

其次,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也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另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企业可以通过跨国投资和跨国并购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也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 个人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另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就业压力、文化冲击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它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企业的经营和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认识和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特点,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同时也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为各国的经济发展、企业的经营和个人的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同构与全球法治传承——全球化的本质及其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契合

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同构与全球法治传承——全球化的本质及其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契合
向’人们都是 以利人之物来换取利 己之物的 , , 这
种倾 向就 是互 通有 无 , 物交 换 , 相交 易 。 所 物 互 ”
பைடு நூலகம்
求, 造成“ 主观为 自己, 客观为他人 ” 的独特结果。
随着经济 交往 的扩 大 , 终 带 动整 个 社 会 财 富 的 最
以, 市场经济与农耕经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经济 形态 , 是一种 以工业 的生产方式和等价交换 的交 换方式为基础的全新的工商文明 , 所以从其产生 之日 起便 预示着人类社会将 面临一场新 的历史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6期
N o. , 6 2006




20 0 6年 1 2月
De c., 006 2
Ac adentc E xpl aton . i or i
市场经济 下的文化 同构与全球法治传承
全 球 化 的本 质及 其 与和平 发展 战 略 的契合
决定了市场经济具有无 限扩张 的属性——人们
通过 交换 范 围 和程 度 的 不 断 拓 展 追 求 自己 的最
( ) 一 市场 经 济是什 么 ?
“ 市场经济就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的 经济。市场经济下 的交往 是亲兄弟 明算 帐的交 换 。交易 的双 方必 须 计较 多少 , 须 维 护 自己的 必 利益。 ” 市场经济下 , 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 , 追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的“ 经济人” 人们出于利 己心 。“
势如何?叉会给中华民族带来什 么样 的机遇和挑战?除了经济 的融 合外 , 我们还应该 还可以再做些什 么才能获 取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世纪 战略——和平发展战略符合全球化的基本规 律吗?本文致力于将这些问题放在 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史中 , 放在经济基础与文化 同构 的背景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性研究 , 以期得 出合宜的结论 。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行改革开放,不断的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

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能够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竞技全球化的突出表现就是在经济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公司和区域集团的大发展,生产要素超过国界和超区域的流动和配置的加速,各国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联动的增强。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过这样一股不可阻挡的发展浪潮,也是一把利害同存的双刃剑,对此我们必须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它。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望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可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可望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适应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适应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适应全球化是当下全球面临的现象之一,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进入全球化,人们需要适应这种趋势,以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探讨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适应的方法。

一、了解全球化的本质全球化是一个概括概念,它包括贸易、信息、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本质是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社会、跨越政治等,将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全球化社会。

了解全球化的本质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寻找适应的方法。

二、掌握国际贸易的规则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因此,了解国际贸易规则成为了尤为重要的一环。

要适应全球化,必须了解全球贸易规则、政策和标准,掌握进出口的流程和具体操作。

了解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协定或者自由贸易区协议等,遵守相关协议规定,可大大提高贸易成功率。

三、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沟通方式等都有所不同。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或个人需要在跨文化沟通上下更大的工夫。

要适应全球化,就必须逐渐适应并克服文化差异,找到适合自己的跨文化沟通方式。

建立差异化意识,并采取积极的、尊重对方的沟通交流方式,才能够生产出大家满意的结果。

四、掌握多语种能力和跨境交流技巧在全球化市场中,使用多语种能力是必须的。

语言不同,就会带来许多误会甚至冲突。

语言能力越强,越能准确无误地表达信息,缩短思维和交流的距离。

同时,掌握跨境交流技巧是寻找到适应全球化的好方法之一。

语音和非语言交流技巧也需要学会,比如:面对面沟通、领导力、音调、微表情等等都需要提前观察和了解对方的氛围。

五、利用网络平台互联网是当今全球化领域的重要媒介之一。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业务。

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个人品牌、推广项目等,这些对适应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网络平台,企业和个人可以促进合作、扩大影响力、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小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小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小结一、唯物论与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观点)根本要求是:树立创新意识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4、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5、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9、感性认识的两个特点:形象性、直接性理性认识的两个特点:抽象性、间接性10、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2、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1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有: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14、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二、联系和发展、认识与实践、对立与统一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4、实践的三种形式: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主要指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性的关系是:实践关系7、在真理问题标准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实践标准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8、意识和认识的起源是:一致的9、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10、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内部矛盾)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12、要看主流,同时又不能忽视支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资本、人才、信息等原材料在全球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发展,各个国家发展都基于世界这个平台之上的,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各国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明确。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本质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近年来,从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析,如何把握其本质成为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进程、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所在,若不能就此达成基本的共识,也就谈不上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后果和影响,更谈不上能够制定出得当的应对政策与策略。

尽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各个国家、各位学者都有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看法,对它的本质如何看待存在反对和支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市场化。

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市场经济原则(WTO)在全球范围内得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
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65%一下子骤增到95%以上,世界市场得到了统一。

由于世界市场同质性程度的提高,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定位利润最大点,全球企业的概念开始诞生。

这种观念只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同实践中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或劳动资源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障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私有化、自由化、放松调控。

这就意味着减少政府审批,放松政府管制,但有些方面还是必须需要政府管制,如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等。

还体现在政府应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管理。

意味着公民自由选择权大大扩大了,我国的企业私有化的表现在: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提出的人权国际化,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海牙国际法庭已经提出,基本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有很多国家已赞同这个观点,但还有一些邪恶国家、流氓国家持反对意见。

中国是选择性的接受,而不是全面的,不管怎么说已经承认了人权这个概念。

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客观层面上观察,它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
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主观层面上分析,由于受实力对比关系及西方国家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诉求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序上,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发展趋向又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产物。

对于经济全球化本质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

首先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中去把握,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三,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其次,就现状而言,经济全球化进程又是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进行的,因此,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资产阶级是按照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因为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首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需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本的本性一点也没有改变,只不过其手法更为高明或隐蔽罢了。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市场经济,机制于一个国家的制度、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没有直接关系,但市场经济建立起来后,又会影响国家政治、制度等方面,会给政治提出要求,如个人自由民主、信息透明化。

经济全球化使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
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机制和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被分裂为两个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个组织:北约和华约,虽然这是国际组织已存在:联合国,又因为两大阵营的对峙,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组织不信任,出现了区域间上的军事联盟,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美国经济学贝拉〃巴拉萨提出的,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状态。

经济一体化就是各个国家为了消除差别待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二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一体化这个术语没有确切的含义,低级定义:两个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关系就是经济一体化。

高级定义:国家之间经济已融合、联合,也是经济一体化。

三是保罗〃斯特里坦提出的,经济一体化不应该从手段来界定,而应该从目的来界定,如:平等、自由、共同繁荣。

一个国家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机制有以下几个机制:1)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能更有效促进区域间生产合作,更有有效合理配置区域间的资源,从而促进了专业化分工,
市场机制使得空间广度扩大,深度加深了.2)政策机制。

政策机制与政府紧密联系,政府充当指导作用,如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统一区域政策、改革户籍制度,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投资机制。

通过良好的投资机制能使同类产业集中投资,形成规模经济,当产业成熟后,就会产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4)规划机制。

不仅要有好的规划,而且要使好的规划贯彻落实,只有落实好,才能直接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

5)政绩考核机制。

要改变原前以GDP为考核重点,多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要求,以各省之间相互分工合作为考核重点。

6)利益补偿。

如流域,上游保护生态,中、下游得到了利益和发展,由于上游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中、下游应该给上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提高上游居民的福利水平。

7)立法。

通过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区域政策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路径: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是区域内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信息中心、现代观念中心,城市具有聚集、扩散效应,所以城市的形成过程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从单个城市发展到城市群、城市带、大都市圈。

逐渐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体系现在还不完善,还需要通过区域经济进程来不断发展和完善此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