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1一、导入部分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
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
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反思:自我感觉这样的导入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
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规律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
)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
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也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逗号+句号=句号+逗号;a+b=b+a,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
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
然后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反思: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时间把握的正好,学生掌握的程度也还可以,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课堂上,我的状态不太佳,学生也不是很活跃,基本上都是几个人在回答问题。
平时班上的课堂气氛挺活跃的,但是这节课不知是怎么回事,连学习很好的孩子上黑板上演板都错了,可能是孩子们有些胆怯吧。
还有就是自己评价语言太单一了,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更生动完美。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2得:(1)通过模仿举例,渗透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
学生根据模仿,学会了根据结果相等,将两个算式写成恒等的方法,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知识,其实也就是在经历等量代换的过程。
而这一数学方法对接下来要学习其它各种运算定律,及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列方程解应用题等都十分重要。
(2) 通过对大量数学事实的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学习不完全归纳发。
学生在独立举例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发现的规律,得出结论:不管两个加数的位置怎么交换,它们的和都不会改变。
师引导:同学们所举的所有例子都能写出这样的结论,可见我们的四则运算中有一个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准确地概括一下?……从个别到一般,把对特例的发现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性质,这就是小学阶段的`“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经历这一归纳过程,体验结论的科学性。
失: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处理“用字母表示定律”这一环节有些不足。
在学生例举字母表示定律后总结出用a+b=b+a公式来表示定律后,没有进一步拓展,如问:三个数可以怎样表示呢?这个规律还适用吗?这样环节设计,会让学生对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更为熟悉,从而培养数学思想,更能强化目标。
在今后的数学中,注意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针对重难点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拓展,尤其对稍差的学生更应该重复强化,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3《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2篇)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时间把握的正好,学生掌握的程度也还可以,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课堂上,我的状态不太佳,学生也不是很活跃,基本上都是几个人在回答问题。
平时班上的课堂气氛挺活跃的,但是这节课不知是怎么回事,连学习很好的孩子上黑板上演板都错了,可能是孩子们有些胆怯吧。
还有就是自己评价语言太单一了,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更生动完美。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2)加法交换律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两个数进行加法运算时,其顺序可以交换而结果不变。
即a + b = b + a。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运用加法交换律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孩子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度,还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加法交换律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告诉他们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公式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交换律的规律。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别举例两个数相加的算式,例如2 + 3和3 + 2,并观察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否相同。
通过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交换律的规律。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更能体验到发现、思考和探索的乐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其次,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示例。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交换律。
可以通过实物、图形或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到两个数的交换并不影响最终结果。
例如,可以使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让学生亲自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并观察交换后结果是否相同。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规律。
再次,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应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分发一些加法算式,让他们讨论和验证交换律是否成立。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范文(二篇)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范文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反馈练习三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环节利用课本上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景导入,得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探究新知环节,让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发现算式结果相同,用等号连接,得出56+28=28+56,然后又让学生仿照举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反馈练习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本节课的教学非常顺利,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但我觉得本节课的知识太少,能不能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合并成一节课讲解呢,在以后教学本节课时我准备在“交换律”这节课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改进材料的呈现方式。
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
另外在材料呈现的顺序上,改变了教材编排的顺序: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然后教学乘法交换律交换律和结合律,而是同时呈现,同时研究。
因为当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有效信息时,不可能像教材编排的有先后顺序之分,而是同时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2)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3)找准教学的起点。
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是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接着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_4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此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本节课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两个班的学生在本节课中都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想到了好多不同的方法来表示交换律,这期间当然也有我想要的字母表达式。
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同时也体现了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这也是本节课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可取之处仍然是我们继续使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想要的结果,而且还能得到充分的锻炼,锻炼孩子们能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等等。
本节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这项工作了。
然而,教学总是有缺憾的,今天的课安排的不是很充实,课程上完了还有将近五分钟的时间,我的设计意图也是这样,想利用这五分钟的时间跟学生一起做一下今天的作业,一方面他们回家以后作业就没有那么多了,另一方面作业中的一些稍难一点的题我也能够做一下指导。
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又能说明本节课设计的还是不够充实,没有拓展方面的题让学生在课上训练,尤其是对于五班的同学来说,这节课几乎是吃个半饱,如果本节课能针对五班学生的特点再加入一些提高性训练的话,这节课应该会上的更完美,换句话说,本节课中分层教学又体现的不是很充分了。
总之,如果再次教学本课的时候,应该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简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拓展的题让学生充分掌握和巩固的,这不仅是要体现分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那一部分“没吃饱”的同学得到满足!教学就是教师在打仗,每一场下来都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为下一场战役做准备,希望能达到百战百胜的目的!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2一、导入部分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
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2篇)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决定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进行一些改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数学概念。
首先,我认识到我在教学中没有足够地强调加法交换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我通常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并让他们做一些练习题。
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关联到他们实际生活中的情境。
因此,我需要改变我的教学策略,通过更具体的例子和情境来解释加法交换律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我发现我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更感兴趣,他们可能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加法交换律。
然而,对于那些对数学不太感兴趣或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来理解这个概念。
因此,我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
另外,我还发现我的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性。
我通常是通过前排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加法交换律。
然而,我意识到这种方法可能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尴尬或紧张,他们可能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
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建立一个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想法。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交换律,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我认识到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我通常在黑板上进行教学,并提供一些课后练习题。
然而,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例如使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或教育游戏等。
这些工具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加法交换律,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需要学习并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技术,以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并增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我意识到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我需要更加关注加法交换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加互动和参与性,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加法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学生在初中阶段会遇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概念。
加法的交换律表示加法运算的两个数的顺序可以互换,而结合律表示多个数相加时,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连加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这两个定律是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则之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本文将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反思进行探讨。
一、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有a+b=b+a。
这个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我们常常会说“2+3等于3+2”。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引入:在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家里有几个人,然后让学生从左到右报出来,比如“爸爸、妈妈、我”,再让他们从右到左报出来,“我、妈妈、爸爸”。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顺序的不同,并且明白交换顺序不会改变结果。
2.图形化演示:借助图形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
老师可以用小球或图形来表示不同的数,例如,用红色球代表2,蓝色球代表3,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这些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发现改变球的位置并不影响总数量的结果,进而理解加法交换律。
3.认识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
例如,让学生计算2+3+4和4+2+3,然后比较两个结果,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即改变顺序不会改变结果。
4.深化理解:在学生初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后,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加法具有交换律,可以引导他们找出加法运算中的一些特点,比如加法无论怎样交换,两个数的和都是相同的。
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交换律。
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加法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b)+c=a+(b+c)。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2篇)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反馈练习三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环节利用课本上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景导入,得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探究新知环节,让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发现算式结果相同,用等号连接,得出56+28=28+56,然后又让学生仿照举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反馈练习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本节课的教学非常顺利,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但我觉得本节课的知识太少,能不能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合并成一节课讲解呢,在以后教学本节课时我准备在“交换律”这节课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改进材料的呈现方式。
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
另外在材料呈现的顺序上,改变了教材编排的顺序: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然后教学乘法交换律交换律和结合律,而是同时呈现,同时研究。
因为当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有效信息时,不可能像教材编排的有先后顺序之分,而是同时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2)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3)找准教学的起点。
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是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接着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引言: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性质,它指出两个数进行加法运算时,其结果不受加法的顺序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将这条性质作为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传授给学生。
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本文的反思,我将就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学背景和问题分析1. 教学背景:本文的教学背景是一所九年制学校的四年级数学课堂。
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但对于加法交换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2. 学生问题: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时存在以下问题:a) 学生难以理解交换律的概念:学生普遍对“交换律”这个抽象概念难以理解,不清楚其具体含义和操作方法。
b) 学生难以正确运用交换律:即使学生掌握了交换律的定义,但在实际运用中,他们难以正确地使用交换律进行数学推理和计算。
c) 学生缺乏实际问题的联系:学生往往难以将交换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对于如何运用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缺乏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交换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交换律的概念和含义,我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例,如让学生调换两个数的顺序并观察结果是否改变。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应用交换律的能力:一旦学生理解了交换律的概念,我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运用交换律进行数学推理和计算。
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交换律的能力。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交换律解决问题,理解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三、改进措施和展望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理解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更多的实例练习来巩固基础;对于理解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情境问题和拓展性练习来提高应用能力。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加法交换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身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总结规律”这一探究过程,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成语故事“朝三暮四”为切入点,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发现规律,为举例验证埋下伏笔。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同时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通过猜想、验证、类比、归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2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动身,通过质疑、猜测、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只仅局限于让同学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置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同学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只和同学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体验了数学问题的发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
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教授加法交换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们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理解加法交换律时出现了混淆的情况。
他们往往容易将加法交换律与减法进行混淆,无法正确地将其应用到加法运算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
例如,可以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换物体的位置,观察加法运算结果是否改变来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本质。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通过实际的计算运算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其次,一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过于依赖加法交换律,忽略了问题本身的实际含义。
他们往往只注重数字的交换,而忽略了问题中的实际背景。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设计一些情景化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加法交换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购物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换加法运算的顺序,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另外,一些学生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往往忽略了计算的顺序和方法,导致错误的结果。
这也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运用,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板书、游戏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数字的位置,填写正确的答案。
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计算准确性和敏捷性。
此外,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对加法交换律的启发性教学。
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利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同时,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总结起来,加法交换律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让我们老师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依据同学实际,制造性地运用教材。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结合本班同学擅长动脑,乐于推理,勤于总结的特点,将教材例1和例2合并成一节课开展学习活动。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学习问题的产生激发了同学的探究的欲望。
课堂上我从口算A、B两组竞赛题入手,让同学练习计算,比速度,让同学立刻意识到算B组题的速度明显比A组题快,先声夺人,让孩子感受到简便算法的优越,接着老师引导:为什么B组题算得快,这其中蕴含哪些数学知识呢?这一问题立刻激起了同学探究的欲望,学习问题的产生将同学自然带入到学习状态中来,激发了同学剧烈的探究欲望。
二、情境的创设发散了同学的数学思维。
教学新知前我让同学对课题“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说自己的理解,同学很自然地想到:我们今日要讨论的是加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再由贴近同学的生活情境引入主题,让同学自由地提问,同学提出的问题多数是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不仅培育了同学发散性的思维,还能让同学提出的问题直奔主题,老师的引导做到了有放有收,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学法的指导表达了知识建模的过程。
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着重进展同学模型思想。
本节课我着重“授之鱼”,更着重“授之以渔”。
先是和同学一起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总结出了四步学习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举出例子————总结归纳。
建立这样的模型后让同学根据这样的方法开展自学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并不是仅仅让同学掌控加法的运算定律,更重要的是要掌控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同学观测、分析、比较、概括的技能。
整节课对同学有“扶”又“放”,在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的学习方法。
这四步学习法对后续一些运算定律的学习,一些规律的推理和验证都用重要的意义。
四、以同学为主体制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假如按教材的编排程序去学习是表达了知识的学习由浅入深,按部就班。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范文(2篇)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范文本节课为《运算律》的第一课时,而在这一单元之前,学生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并对这些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
本节课通过一些实例进一步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社会实践中的信息自由地提问。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问题意识,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在教学中通过对两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感知加法交换律,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巩固了全课的内容,为以后教学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通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不够及时。
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写出“6+2=2+6,1+9=9+1…”时,没有很好的解读学生的心理。
这位学生之所以写出一位数的算式,是因为他觉得写一位数加一位数的等式非常简单,方便计算。
但是作为不完全归纳法,他写出的算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代表性。
此时如果追问学生,“是不是只有一位数加一位数才有这样的规律?”,“那你对这位同学写得有什么建议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严谨性。
二、没有很好的辨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运算律本质特性。
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不能进行准确的辨析。
可以增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对比环节,对比得出加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加数没有变,结果没有变,运算符号也没有变,但是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_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_在本次《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以活动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虽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通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向学生展示了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我告诉他们,加法交换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交换加法式中加数的顺序,结果不变。
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有3个苹果,借给小明2个苹果,再借给小红1个苹果,最后我还剩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即3-2-1等于3-1-2,最后的结果都是2个苹果。
接下来,我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加法交换律。
每个小组分发了一些小球,让他们进行加法操作,并找出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学生通过尝试不同的组合,发现每个小组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满足加法交换律的条件。
这个活动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他们只是机械地按照我的指示进行操作,并没有深入思考规律。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下次我可以通过设置更有趣和具体的活动任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教学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
由于之前的教学内容耗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只有较短的时间。
因此,我只能匆忙地进行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下次我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充分留出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但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原理和推理还没有明确的理解。
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过于强调了实际操作,而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解释。
下次我可以在活动之后,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原理。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一、导入部分
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
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
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反思:自我感觉这样的导入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
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规律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
)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
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一、引言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数学运算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总结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教学设计在进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参考了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 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在教学开始时,我们明确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即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并能够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游戏活动和小组讨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多种形式的呈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形式的呈现,包括文字、图表和实际例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运用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运用,以加深他们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实施情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值得肯定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1. 亮点总结•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清晰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兴趣引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活动,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呈现方式多样:在呈现知识内容时,我们使用了多种形式的呈现,如文字、图表和实际例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不足之处分析•缺乏足够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由于练习不足所致。
•缺乏巩固和复习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没有设置足够的巩固和复习环节,导致部分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出现困难。
四、改进方案基于以上的实施情况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的改进方案:1. 增加练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增加足够的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5篇】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5篇】推荐文章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热度: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热度: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范文】热度: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范文热度:最新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热度:本节课的时间把握的正好,学生掌握的程度也还可以,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5篇】。
欢迎大家阅读: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范文一本节课为《运算律》的第一课时,而在这一单元之前,学生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并对这些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
本节课通过一些实例进一步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社会实践中的信息自由地提问。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问题意识,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在教学中通过对两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感知加法交换律,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巩固了全课的内容,为以后教学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通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不够及时。
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写出“6+2=2+6,1+9=9+1…”时,没有很好的解读学生的心理。
这位学生之所以写出一位数的算式,是因为他觉得写一位数加一位数的等式非常简单,方便计算。
但是作为不完全归纳法,他写出的算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代表性。
此时如果追问学生,“是不是只有一位数加一位数才有这样的规律?” ,“那你对这位同学写得有什么建议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严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质疑、猜想、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和学生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
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
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新课标里曾指出,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开展教学活动。
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指出了方向。
“交换律”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找准教学的起点。
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别安排在第七册和第八册,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
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