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第一节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物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构造和营养方式;理解常见藻类植物;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才能和实验才能;通过比拟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p 、比拟、归纳的思维才能。

3.通过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展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p1.重点分析^p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构造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理解它的习性、形态构造和营养是我们理解藻类的知识根底。

而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根底,故这两局部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p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构造的认识却不容易。

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构造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区分,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构造,故对细胞构造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引言:这局部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根底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答复后,老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老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构造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第一章 藻类植物

第一章 藻类植物


一、特征:
1、植物体为单细胞、也可连接成丝状或其他形状的 群体; 2、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两个半片(上壳、下壳), 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没有纤维素; 3、营养体无运动细胞,仅精子具鞭毛(茸鞭型); 4、有细胞核,有载色体,含叶绿素a 和c,a, β—胡 萝卜素,叶黄素;
5、产物:金藻昆布糖( β— 1,3—葡聚糖)和油滴; 6、繁殖:细胞分裂进行繁殖;有性生殖少,为同配 和异配、卵配生殖; 7、分布:分布广泛,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都有分 布; 8、种类:16000余种 代表植物:小环藻属,羽纹硅藻属

5、产物: 淀粉和油; 6、繁殖:细胞分裂;产生游动孢子,不动
孢子或厚壁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少。 7、分布:大多数海产,寄生,形成“赤潮”; 8、代表植物:1000余种, 多甲藻属、角藻属、枝甲藻属
多甲藻属(Peridinium)
植物体为单细胞,球形、 椭圆形、卵形,罕为多 角形,横断面常呈肾形。 横沟显著,横沟将植物 体分为上、下壳,纵沟 略上伸到上壳。胞壁厚, 具平滑或具窝孔状的板 片,其间具板间带,具 或不具顶孔,顶板4块, 前间插板0至3块,沟前板 7块,沟后板5块,底板2
地耳炒鸡蛋、地耳包子、 地耳土豆排骨汤、地耳 萝卜排骨汤、地耳山药 排骨汤。
地皮菜平常少见,但在大雨过後经常出现在不受污染的山地草原上。 河堤之上都可见其踪迹,采摘最好在雨后 。餐厅业者则取名为情 人的眼泪,为一道极美味的菜肴。而原住民则称其为上帝的眼泪。
发菜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 中国、俄罗斯、索马里、 美国等)的沙漠和贫瘠土 壤中,因其色黑而细长, 如人的头发而得名,可以 食用。
藻类的分类依据
藻体形态 细胞核构造和细胞壁的成分 载色体的结构及所含色素的种类 贮藏营养物质的类别 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类型 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藻类植物讲解教案
一、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认识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

二、教学内容:
1. 藻类植物的概念及分类;
2. 藻类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3. 常见的藻类植物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兴趣,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藻类
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类特殊植物,你知道藻类植物有哪些分类吗?
2. 讲解:
(1)藻类植物的分类:
- 藻类植物分为蓝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等几个门类;
- 通过简单介绍各门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多样性。

(2)藻类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 多细胞或单细胞植物;
- 在水中或潮湿环境生长;
-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氧气。

3. 实例分析: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蓝藻、绿藻、硅藻等。

4. 总结: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分类及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
探索和认识。

四、作业:
设计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了解更多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并记录它们
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扩展: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水域的藻类植物观察活动,深化对藻类植物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或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错误或补充知识点。

第一节藻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

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

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引言: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阴湿陆地
苔藓植物结构特征:出现茎和叶,根为假根
与人类的关系: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蕨类植物生 结活 构环 特境 征: :阴 出湿 现陆 根地 、茎、叶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
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绿肥、饲料
1.观察衣藻、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D )
A.都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1)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体现在: 生活环境:水生→陆生;形态结构:简单→复杂;进化地位:低等→高等。 (3)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含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孢子 繁殖后代,统称孢子植物。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不是生殖器官。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来总结一下吧。
生活环境:大多在水中生活
藻类植物结构特征:无根、茎、叶的分化
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鱼类的饵料等
四、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 阴湿 的陆地上。 2.结构特征:有 根、茎、叶 的分化。出现了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 输导组织 。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探究案例:从绿色植物中获取灵感,创作了大量隽永的诗句。白居易的《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贾岛的《雪晴晚望》“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这些久远 的文字中描述了不美景是由于哪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结 果?这些植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32021/9/32021/9/32021/9/39/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3日星期五2021/9/32021/9/32021/9/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32021/9/32021/9/39/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32021/9/3September 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32021/9/32021/9/32021/9/3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课件)

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保持水土 3.形成泥炭
蕨类植物
卷柏
铁线蕨 鹿角蕨
满江红
肾蕨
贯众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分化
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叶 苔藓植物
叶柄
孢子囊群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蕨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以食用
2.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 3. 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是 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4.铁线蕨、杪椤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5.远古蕨类形成煤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清洗干净的鱼缸换水后放在温暖 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缸壁和 水中就可能出现绿色的细丝或绿膜。 这是藻类形成的。这些藻类是怎么出 现的呢?它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呢?
空气中或水中会有藻类的孢子,一段时间后孢子萌发成藻类。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课本58-64页,完成导学单的自主学习
没有根、茎、 叶的分化 没有输导组织
1.释放氧气 2.可做鱼饲料 3.可供食用 4.可供药用
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植株矮小、
植株相对高大些、
有类似茎、叶的分化, 有根、茎、叶的分化
根为假根,
有输导组织
没有输导组织
1.可用作监测空气污 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保持水土,防止土 壤沙化
1.形成煤 2.可做绿肥和鱼饲料 3.可供食用 4.可供药用
生活环境 ——主要分布在水中
淡水藻类
海洋藻类
海洋藻类
新月藻 鼓藻 (单细胞) (单细胞)
紫菜
石莼
马尾藻
栅藻 (多细胞)

3-第一章藻类植物-2-11

3-第一章藻类植物-2-11
银莲花又名复活节花、风花,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叙利亚-----五叶银莲花
25
五叶银莲花,毛茛科、银莲花属。亦称复活节花、 风花。多年生草本。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孔雀草、百日草
26
27
百日草
◇孔雀草又名小万寿菊、杨梅菊、臭菊、红黄草,为一年 生菊科畏寒草本花卉。花语:总是兴高采烈 。 ◇百日草又名百日菊、步步高、火球花、五色梅、对叶菊 、 秋罗、步登高,为一年生菊科草本花卉。
水 华 某些藻类在环境适宜时能快速生长繁殖并在水 体表层大量聚集,这种藻类聚集物就叫做水华。
发生在淡水水体中的水华大多由蓝藻造成,主要种类有微囊 藻、鱼腥藻、束丝藻……等。
赤潮 源于单细胞藻类的大量繁殖,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 赤色薄膜,故名。赤潮常令水体急剧缺氧,造成海洋生物的 大量死亡。若发生在水产养殖区,则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褐藻
250属、1500多种,过去多采用Kylin(1933)系统分为 等世代纲、不等世代纲、无孢子纲。其后 Papenfuss(1951)废弃了纲和亚纲的分类等级,直接 把褐藻分为11个目,我国学者提出了新分类方案,主 张分为2纲:游孢子纲(又分2亚纲)和圆子纲,目 前尚无一致看法。常见代表种有:海带属、水云属、 鹿角菜属。
蓝藻 绿藻 红藻
1.营养繁殖:包括裂殖、形成藻殖段。 2.无性繁殖:产生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和厚壁孢子。
1.营养繁殖:藻体断裂 2.无性繁殖:产生游孢子、静孢 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 3.有性生殖:同配、异配、卵 配和接合。
1.营养 繁殖 : 裂殖(低等) 2.无 性生殖 :产生单孢 子 (2n)、四分孢子(n)、壳孢子(n)。3.有性生殖: 卵式生殖。
B A
C
D

2.1.1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1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课题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能够说出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

2、通过比较归纳,能够说出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3、通过联系实际,能够举例说出这些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1.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设计意图个性补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

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下绿色植物有哪四大类群呢?学生思考问题,回答: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课堂探究】探究一:藻类植物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回答下列问题: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春天来了,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2、藻类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3、藻类的形态结构特征是什么?4、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如何完成吸收作用和光合作用?5、藻类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引导思考:藻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以此补充赤潮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1、藻类大量生长繁殖。

2、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3、藻类有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4、藻类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水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5、(1)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占90%。

2)是很多鱼类的天然饵料,海带、紫菜等可以为人类食用医药。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小组合作用能力。

和水华两种生态现象,呼吁学生保护环境。

(有基础的可拓展。

)探究二:苔藓植物古诗引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述的又是什么植物类群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回答下列问题:1、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

归纳高中生物教学中“藻类”

归纳高中生物教学中“藻类”

归纳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藻类”摘要:藻类植物是一群古老的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应环境能力强,在各生态系统中几乎都有分布。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中也多次出现“藻类”植物,虽然都带“藻”字,但它们的分类地位却不同,总结了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现的“藻类”植物,从不同的分类地位入手,系统介绍了其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深入了解“藻类”植物相关的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及实验原理的理解。

关键词:“藻类”植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生物教学一、“藻类”植物简介藻类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绿色生物,据化石记录大约在35亿~33亿年前,在地球上的水体中首先出现了原核蓝藻。

藻类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应环境能力强,可在营养缺乏、光照强度微弱的环境中生长。

在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后形成的新鲜无机质上,它们是最先的居住者,是新生活的先锋植物之一。

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低等植物。

藻类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小的只有几微米,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体型较大的肉眼可见,最大的体长可达60米以上。

基本上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也称为叶状体。

正是由于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容易培养,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经常作为理想材料运用。

二、“藻类”中的原核生物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一节中讲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经归纳原核细胞有“三菌三体”,“三菌”指的是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三体”指的是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含有环状的dna分子,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

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

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有单条规律排列的光合片层,上面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蓝藻是一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生物课初识植物的种类

生物课初识植物的种类

生物课初识植物的种类在生物课上,我们初次接触植物的种类。

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丰富的生物之一,它们以多样的形态和功能丰富了我们的生态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一、植物的分类标准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关系等方面。

根据这些特征,植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藻类藻类是一类原生植物,广泛存在于水中。

它们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常见的藻类包括海藻、细菌藻等。

2.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也是一类原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河岸、溪流以及石头上。

苔藓植物具有根、茎和叶的结构,但它们在营养过程中仍依赖外界环境。

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一类包含有孢子的植物。

它们通常具有根、茎和叶的结构,可以自由地生长在陆地上。

蕨类植物包括蕨类、藓类等。

4.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一类不具有花的植物。

它们的种子通常暴露在空气中,如松树、银杏等。

裸子植物的种子通常在某个特定的季节中成熟,并由风、水或动物传播。

5.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一类具有花的植物。

它们的种子通常被包裹在果实中,如果树、花草植物等。

被子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取代了裸子植物,成为地球上最为丰富的植物类群。

二、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与适应性不同的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1. 藻类通常以浮游方式生活,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阳光能量。

藻类在海洋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不仅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还能释放氧气。

2. 苔藓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但其营养过程仍主要依赖外界环境。

苔藓植物在环境保护和土壤保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蕨类植物具有发达的维管束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它们通常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森林、河流边等。

4. 裸子植物具有适应干旱和寒冷环境的能力。

它们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地下水;叶片通常为针状,减少水分的散失。

七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案:藻类植物-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七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案:藻类植物-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01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案:藻类植物教案普通包括教材简析和先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提供了201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学习目标:1.了解藻类植物的品种,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状结构特点。

归纳藻类植物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状结构和藻类植物的次要特点三、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考虑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

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1.(自学课本p24)完成以下任务:(1)生物圈中曾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

它们形状万千,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等。

(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等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表示图,比较它们形状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以下任务:a) 藻类植物的次要特点:(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

(2)藻类植物的全部身体都浸没在,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能进行___ ______,不需求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 ________。

与其生活环境相顺应,结构简单,没有,,的分化。

b)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2)可做。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2)可供。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1)为甚么海带是褐色的?(2)将一块新颖海带,(干的应提早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甚么变化?(3)鱼缸长工夫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甚么缘由?(4)藻类植物生活在甚么环境中?(5)藻类植物的形状与你平经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甚么不同?四、学习检测:水份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导学案教学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理解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

3. 掌握藻类植物的重要代表种类和其特点。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a. 藻类植物的特点: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和叶等器官;b. 藻类植物的分类:绿藻、金藻、蓝藻等。

2. 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a. 生活方式:水生或湿生;b. 生态功能:光合作用、氧气释放、水中提供食物等。

3. 藻类植物的代表种类和特点:a. 绿藻:多为淡水或海水藻类、具有叶绿素a和b;b. 金藻:分为黄金藻和硅藻,主要栖息于水域和土壤中;c. 蓝藻:又称蓝藻菌,一类原始的细菌,生长在富含养分的水体中。

4. 实验设计:a. 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b. 进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c. 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条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藻类植物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新知讲解:a. 讲解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b. 简要介绍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c. 分别讲解绿藻、金藻和蓝藻的特点和代表种类。

3. 实验操作:a. 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记录观察结果;b. 学生设计并进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记录实验结果;c. 学生观察藻类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概念复习与讨论:a. 复习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点;b. 讨论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

5. 总结与小结: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藻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b. 教师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资源:1. 藻类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2. 实验所需的藻类植物样品和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概念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回答。

六、教学延伸:1. 拓展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研究和应用。

植物的类群-藻类植物

植物的类群-藻类植物

第二节 蓝藻门
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
㈠形态与构造:蓝藻为原核生物。 藻体中有光合片层。光合片层表面有叶绿素a、藻蓝 蛋白、藻红蛋白等。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粘肽,外有由果胶酸和粘 多糖构成的胶质鞘。 蓝藻植物体有单细胞的、群体的和丝状体的。 ㈡繁殖: 通过直接分裂或产生无性孢子进行,无 有性生殖. ㈢分布: 很广,从两极到赤道,高山到海洋。主要生活在淡 水中,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水体中。
淡海水中均多, 分布广,主要赤 潮生物
各门真核藻类主要特征比较
门 藻体形态 细胞壁 鞭 毛 生殖结构 光合产物及分布 多细胞,丝,叶, 具胞壁,含 多数种生殖细 单细胞(单 褐藻淀粉,甘露 褐藻门 管状等,有的有 纤维素和藻 胞具2条侧生 室),多细 醇 Phaeophyta 一定组织分化 胶 不等长鞭毛 胞(多室) 绝大多数海产 副淀粉(裸藻淀 多1或2条鞭毛, 无壁,有的 裸藻门 绝大多数单细 自前端胞口伸 仅以细胞分 粉) 具囊壳 Euglenophyta 胞 裂进行繁殖 多淡水产,极少 出 海产 多为2、4条, 淀粉 绿藻门 单细胞、群体, 具纤维素的 单细胞(单 顶生,等长, 多淡水产,一部 Chlorophyta 叶状体,丝状 室) 尾鞭型 分海产 胞壁 体等 藻体较大,有 精子具2条等 多细胞,具不 同上 Charophyta 明显的节和节 长鞭毛,尾鞭型 育细胞,雄藏 精,雌藏卵器 间 极少单细胞,大 单细胞(单 红藻门 多多细胞,丝状, 胞壁由纤维 无 素和藻胶构 室) Rhodophyta 叶状,枝状等 成
硅藻细胞分裂
第五节 红藻门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㈠形态构造:
植物体多数为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形成假薄壁组织 的叶状体和枝状体。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 胶质。载色体中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d、β-胡萝卜素 和叶黄素类。此外,还有藻红素和藻蓝素。同化产物 是红藻淀粉。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比较三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多媒体图片及视频的展示使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类群,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增加对植物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地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认识,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实验的材料用具:葫芦藓、肾蕨、放大镜、直尺、镊子、刀片、白纸等。

学生搜集各类植物的图片及与人类关系等资料。

教学过程:组织交流(6分钟)【过渡】我们已知道了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何呢?首先让我们通过课件图片来认识一下其他的藻类植物吧。

(点击课件,见PPT-11左上链接PPT-20)(图一)教师补充:藻类植物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石莼、裙带菜、马尾藻、巨藻),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发菜)。

交流1:(点击课件,见PPT-11)1.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学生观看图片来认识其他的藻类植物。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藻类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工业材料,药物等。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可以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并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1.1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1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⑷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 类的关系。
地球上约70%的氧气由藻类产生
丰富了人们的食谱
2、苔藓植物
⑴ 分布
温暖潮湿
⑵常见的苔藓植物有:
(大家对照找一找,你所带来的植物有没有这些)
⑶苔藓植物的特征
①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 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 “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 称为假根。
二、讲授新课
1、藻类 请大家展示自己课前带来的,看看 哪些是藻类,你们主要是在哪里采集的?
⑴藻类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水中,鱼缸里会 长出藻类,江河、湖泊、池塘里更是生活 着无数的藻类;舌尖上的藻类也很多,如 海带、紫菜等。
⑵藻类的分类 藻类的数量繁多,形态多种多样。
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颜色 多种多样。
②有孢蒴,内含丰富的孢子,靠孢子繁殖。
③苔藓植物虽然生活在陆地上,但是它们的 繁殖过程仍然离不开水环境。
⑷苔藓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也”很薄,通常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容易收到环境中有害气体的 侵害。所以,常被作为空气监测指示植物, 来监测环境的空气是否被污染。
②苔藓植物可作为盆栽绿化。
第二单 元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一章 藻类与植物的类群
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一、情景导入
清洗干净的鱼缸换水后,放在温暖有光 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鱼缸的水 变绿了,这是藻类形成的。这些藻类是怎 么形成的?
2、在农村,到处可见的鱼塘,随着时间的推 移,鱼塘里的水也会变得绿油油的。这也是 藻类形成的。它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③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孢蒴和蕨类植物 叶的形态,观察蕨类植物叶背面的隆起。
5、讨论。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 物的异同,完成表格。

生物教案:孢子植物--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孢子植物--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孢子植物--藻类植物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植物与其他类群的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藻类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及特点;•掌握藻类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保护水生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类和特点;•难点:形态及结构。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视觉展示法;•合作学习法。

4.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4.1 藻类的分类及特点1.藻类概述;2.藻类的分类;3.藻类的特点。

4.2 藻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1.藻类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2.藻类对空气环境的重要性;3.藻类对淡水环境的影响。

4.3 藻类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1.藻类的形态结构;2.藻类的繁殖方式。

教学过程4.1 藻类的分类及特点1.藻类概述:藻类植物是一类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界的生物,其包括海洋和淡水生物。

让学生了解藻类的概况。

2.藻类的分类:介绍藻类的分类包括蓝藻、硅藻、绿藻和红藻等。

3.藻类的特点:介绍藻类的特点包括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藻类体内物质交换方式和呼吸等。

4.2 藻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1.藻类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海洋环境是藻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介绍藻类在海洋环境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2.藻类对空气环境的重要性:介绍藻类在空气环境中的重要性,包括藻类的吸氧作用和补氧作用。

3.藻类对淡水环境的影响:介绍藻类在淡水环境中的影响,包括藻类的补给作用、颜色和气味的改变,还会涉及绿色藻在婚姻上的作用。

4.3 藻类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1.藻类的形态结构:介绍藻类的形态结构,包括不同种类颜色和大小的变化,以及体形结构的特殊之处。

2.藻类的繁殖方式:藻类能够通过无性和有性繁殖进行繁殖。

5. 课堂练习与评估练习1.色素是藻类的特点之一,请分别介绍蓝藻、硅藻、绿藻和红藻的主要色素。

2.藻类的分类包括哪些种类?评估针对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方式开展评估: - 学生对藻类植物的了解情况; - 学生对藻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的认知; - 学生根据图片对藻类的形态特点和繁殖方式进行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第一节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物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

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

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引言: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让学生思考回答,你知道以上所列举的植物各属哪一类群吗?(可能有的能说出来,有的说不出来)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指出:海带、紫菜是藻类植物;小墙藓属苔藓植物;铁线蕨属蕨类植物;油松、蚕豆、白菜属种子植物。

我们今天先研究藻类植物。

学生已经了解了海带、紫菜等属于藻类植物,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它的藻类植物,并讨论:这些藻类植物都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学生会举出海白菜、石花菜、鹿角菜等。

比较多的学生会认为藻类植物都生活在海洋中,这时,可给学生演示一张生活在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的投影片,使学生了解还有一些藻类植物是生活在池塘、河流、湖泊这样的淡水环境里,由此归纳出藻类植物分为淡水藻和海藻。

然后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一种淡水藻——水绵(一)水绵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1.生活习性:可在课前组织几个同学参加采集水绵活动,留意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

课上先提出思考题:“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然后演示水绵生活环境的录像或投影片。

并请参加过采集水绵活动的同学回答:水绵生活在池塘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气泡。

2.形态结构:在组织学生观察水绵时,可提出以下思考题:(1)水绵的颜色及形态如何?(2)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3)水绵是由一个细胞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4)水绵的细胞结构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结构相比较有何异同?可事先把采集来的水绵分装在培养皿中,请学生先观察水绵的颜色及形状并用手摸一下水绵,看看有什么感觉。

他们很容易观察到水绵身体的颜色是绿色的、形状是丝状的,用手摸水绵会感觉比较粘滑。

接下去要求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观察时可以对照教科书上P94图1-61或投影片上的水绵结构图),并认真思考(2)、(3)、(4)道思考题。

为保证观察效果,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求学生用解剖针挑取水绵的量要尽量得少,只要装片质量好,观察方法正确,并能积极思维,就能了解到水绵结构是相当简单的,它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每一个水绵的丝状体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水绵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相比较,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不同之处是水绵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比较大,呈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在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了这四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简要地小结一下:水绵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结构同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是相同的,但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与我们前边了解的细胞内的叶绿体比较有较大差别。

对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位置,特别是它与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的位置关系,很易产生误解。

这时,教师可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并让他们调节一下显微镜,理解细胞是立体的,那么,叶绿体到底存在哪里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时,有的学生认为,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但还有些学生认为它存在于液泡中,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水绵细胞的立体模型,再给予适当的提示,使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能清楚地了解水绵细胞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有些同学还会错误地认为细胞核也是存在液泡中)。

这时,教师可演示水绵细胞结构的立体模型,边让学生观察,边讲解。

这样,学生的误解便可得到纠正。

3.营养方式:在学生了解了水绵细胞结构之后,对水绵的营养方式就不难理解。

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叶绿体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光合作用?”等问题,再联系水绵细胞也有叶绿体,自然它的营养方式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

它们都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样,“自养”的概念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

最后教师强调指出: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它是各类绿色植物共有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巩固本课时,可联系上面学习过的水绵生活习性,请同学们思考,在阳光充足时,为什么水绵往往形成丝团漂浮在水面上?三、第二课时:(二)其他的藻类植物1.先复习水绵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联系一下生活实际,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由此引入本课题。

2.学生会提到海带、紫菜或其他藻类植物。

此时,教师出示海带、紫菜的标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带、紫菜的生活环境录像更佳),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及图解(图I-63、I-64),讨论以下各题:(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几点:(1)海带、紫菜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带柄和叶状体;紫菜的植物体是薄而柔软的叶状体,基部是根状物。

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

(2)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

由于它们都含叶绿素,所以与水绵一样,营养方式也是自养。

> 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中的单细胞种类。

先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可以用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对衣藻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专门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讨论题:①衣藻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体?②细胞内有无叶绿体?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衣藻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请学生具体指出衣藻内的杯状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四)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本部分可组织学生自学和讨论进行教学。

1.展示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的投影片,组织学生讨论: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学生可以答出: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展示藻类植物经济意义的投影片或者录像片。

提出藻类植物在经济上有什么意义的讨论题,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小结: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及对人类在经济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会从藻类植物中提取出更多的对人类有用的成分。

复习巩固题:①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都是绿色吗?为什么?②藻类植物比绿色开花植物低等,为什么?③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阅读:P97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

我国的海带养殖。

【板书设计】第九章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藻类植物一、水绵1.生活习性:池塘、小溪2.形态结构:①绿色丝状体②多细胞个体③叶绿体带形呈螺旋状排列(内含叶绿素)3.营养方式——自养(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二、其它的藻类植物1.海带2.紫菜3.衣藻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四、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小资料灰藻的采集和培养一、实验准备:称取1克硝酸钾、0.25克氯化钾、0.25克硫酸镁、0.25克磷酸二氢钾和0.2毫升1%的硫酸亚铁,溶在盛有1000毫升蒸馏水的大烧杯里,再倒入10克琼脂后加热,溶化后倒入试管备用(约占试管的1/4)。

二、方法步骤:1.采集衣藻。

春末夏初,气温在10~20℃时,可以在有机物丰富的静水中,用勺子或碗舀取衣藻,如果衣藻较多时,可以发现水面上常呈云彩状。

2.培养衣藻:(1)把注入培养基的试管在高压(14.7×104帕)下灭菌40分钟,取出摆成斜面。

(2)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把衣藻接种在已经自然冷却的斜面上。

(3)在光照充足,室温22℃的条件下培养。

三、实验结果:培养3天后,可在显微镜下找到不游动的衣藻。

7天后,可见培养基变绿。

这种培养方法的优点是:保存时间长(低温下在冰箱里可保持1年以上);有利于纯种的培养;观察方便,只要在载玻片上衣藻群体上滴一滴水,5分钟后就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游动的衣藻。

附:培养基配制的其它方法用土壤浸出液配制固体培养基,把土壤浸出液加1%琼脂,加热消毒后即成为固体培养基也可用来培养衣藻。

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