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 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总结

专题一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

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

(2)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3)显示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

(4)“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5)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2)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3)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

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4)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

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2)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3)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

(2)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3)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4)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5.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

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

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二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

主和科学。

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

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

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

轨迹:技术成果“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

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

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4.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5.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6.西方文化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专题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思想路线上看,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灵魂,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

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3)从统一战线的运用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如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解答史学观点评述、评价类设问的步骤与技巧

1.审题步骤

(1)“是什么”,即首先明确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要结合材料和

相关知识进行论述,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

(3)“怎么样”,即分析观点持有人对或错的根源。

2.组织答案的技巧

一般应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进行分析。

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积极方面,从以下三个角度回答:第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所考查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

第二,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产生的直接的、短期的、较小范围内的作用或影响;第三,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深刻的、长期的、大范围的影响。如2011年山东文综卷第29题材料二的第(2)问:

材料二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说明“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会对铁厂发展带来什么影

响。

作答时注意从利弊两方面归纳对铁厂发展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减少了办厂的阻力;便于对铁厂的管理和监督),也有不利的一面(使铁厂的管理和经营带有封建性,影响铁厂的发展)。

题型突破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