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最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加大地铁建设以解决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
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客流的急剧增加,地铁运营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地铁运营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
地铁运营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运营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及管理。
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反馈作用将系统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得到更为安全的系统。
运营的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危险控制的一切活动。
该定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1. 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灭和减少运营事故及其损失。
2. 运营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
3. 运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基层作业人员)、财(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等)、物(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等)、信息(安全信息)等。
4. 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式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 运营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各种矛盾向有利于运营安全方面转化。
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可包括: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及事后管理一、总体安全管理在运营管理工作中,一切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各管理部门,为确保运输安全所做的工作都应纳入总体安全管理的范畴。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资金等。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1. 安全组织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安全的组织领导、协调平衡、监督检查工作,使安全管理体制有效地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2. 安全法规管理任务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轨道运营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条文规定,对各种运输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进行研究、制定、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3. 安全技术管理任务是正确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标准、规程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政策,为运营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技术措施,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吸收现代科技先进成果,促进运营安全管理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地铁公司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地铁运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地铁公司及其下属各单位、各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安”的原则,实现地铁运营安全、高效、优质、便捷。
二、安全责任第四条地铁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地铁运营安全的组织领导、监督协调和考核评价。
第五条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第六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三、安全管理第七条制定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第八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考试。
第九条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条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一条加强安全技术研发,提高安全装备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四、应急处置第十二条制定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响应、救援处置、善后处理等流程。
第十三条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四条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五、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安全工作进行检查。
第十六条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建立安全生产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举报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
六、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地铁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地铁车站运营管理
地铁车站运营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系统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城市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地铁的正确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票务管理、设备维护、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探讨地铁车站运营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一、票务管理1. 售票系统:地铁车站的售票系统必须保证快速、准确和便利。
售票窗口应设齐全,售票员需接受专业培训,提供友好、积极的服务态度。
此外,还应提供自动售票机和移动支付等便民设施,方便乘客购票。
2. 闸机管理:地铁车站的闸机管理应确保通行顺畅和信息准确。
闸机设备应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及时修理和维护故障。
同时,核验乘客刷卡信息的闸机系统也应定期更新,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 安全检查:为了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地铁车站应设立安全检查通道和安检设备。
安全检查应规范操作,确保安全员对所有乘客进行检查,以防止携带危险品和违禁品乘车。
二、设备维护1. 车站设备:地铁车站的设备维护包括指示牌、自动扶梯、升降机等设施的日常维修和保养。
设备维护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负责设备的巡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2. 通风系统: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乘客的舒适感和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通风系统的维护应定期清洁和检查,清除灰尘和污垢,并确保正常工作以保持车站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3. 照明设备:地铁车站的照明设备需要保证足够的亮度和照明范围,以确保乘客在车站内行走时能够清晰地辨识出行路线和设施。
照明设备的维护包括灯泡更换和线路维修等,以确保车站的照明效果。
三、安全管理1. 紧急疏散:地铁车站应制定紧急疏散计划,并在车站内张贴标志和指示牌,指示乘客如何迅速、安全地疏散。
车站工作人员需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保持熟练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 防护设施:为了确保地铁车站的安全,应设置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
监控设备应全方位监控车站内外,报警系统能及时发现和报警紧急事件。
此外,还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安全通道,防止乘客跌落和相互冲撞。
地铁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地铁运营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乘客、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地铁运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安全(1)地铁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要求。
(3)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4)工作人员应熟悉地铁线路、设备、设施,掌握应急处置措施。
2. 车辆安全(1)地铁车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2)车辆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3)车辆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如灭火器、急救包等。
(4)车辆检修期间,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检修人员安全。
3. 线路安全(1)地铁线路应定期进行巡查、检查,确保线路安全。
(2)线路施工、维修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确保施工、维修安全。
(3)线路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4. 站台安全(1)站台应保持整洁、有序,确保乘客通行安全。
(2)站台工作人员应加强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3)站台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扶手、警示标志等。
5. 乘客安全(1)乘客应自觉遵守地铁乘车规定,文明乘车。
(2)乘客应服从工作人员指挥,配合安全检查。
(3)乘客携带的物品应安全放置,不得影响他人。
(4)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保持冷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三、应急处置1. 地铁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和程序。
2. 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苗头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
3.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疏散乘客,并上报相关部门。
4.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采取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监督检查1. 地铁运营单位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理。
3. 乘客、工作人员有权对地铁运营安全提出意见和建议,运营单位应认真听取、采纳。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规程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规程第一章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总则 (3)1.1 管理目的与原则 (3)1.1.1 管理目的 (3)1.1.2 管理原则 (3)1.1.3 管理机构 (3)1.1.4 职责划分 (4)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4)1.1.5 总则 (4)1.1 为了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预防和减少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
(4)1.2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
(4)1.2.1 安全生产责任主体 (5)2.1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5)2.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5)2.2.1 安全生产责任内容 (5)3.1 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当履行以下安全生产责任: (5)3.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以下安全生产责任: (5)3.3 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履行以下安全生产责任: (5)3.4 企业操作人员应当履行以下安全生产责任: (5)3.4.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5)1.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5)1.2 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6)1.2.1 安全生产责任的监督与检查 (6)2.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6)2.2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
(6)2.2.1 安全生产责任的考核与奖惩 (6)3.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与奖惩制度,对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成绩显著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6)3.2 对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个人和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地铁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地铁交通安全,预防地铁运营事故,提高地铁运营服务质量,保障乘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铁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铁公司所有地铁线路、车站、车辆段及地铁相关设施的安全管理。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安全管理(1)地铁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设备设施、操作程序和操作方式。
(4)地铁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1)地铁公司应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2)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执行。
(3)禁止使用不合格、报废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
(4)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修时,必须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3. 运营安全管理(1)地铁公司应制定完善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运营过程中,驾驶员、站务员等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行车安全。
(3)地铁公司应加强对运营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遇有突发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乘客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4. 乘客安全管理(1)地铁公司应加强乘客安全教育,提高乘客安全意识。
(2)车站、列车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引导乘客正确使用设施设备。
(3)禁止乘客在车站、列车内吸烟、饮食、乱扔垃圾等违规行为。
(4)地铁公司应加强对乘客的疏导和管理,确保乘车秩序。
四、安全监督检查1. 地铁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 安全监督检查应采取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
3.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整改,并跟踪落实整改效果。
地铁运营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以及与公司运营安全相关的业务合作伙伴。
第三条公司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有序。
二、安全责任第四条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公司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员工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三、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安全教育培训1. 公司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公司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 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九条安全操作规程1.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2. 严禁违规操作,如发现违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报告。
第十条应急处置1. 公司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2. 员工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四、安全考核与奖惩第十一条公司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薪酬待遇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和单位,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安全管理制度,地铁运营公司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地铁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铁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乘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铁运营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地铁运营企业的全体员工、车辆、设备、设施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
第三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二、安全责任第四条地铁运营企业实行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
第五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责,确保本部门工作符合安全要求。
第七条员工应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安全职责,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三、安全教育培训第八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九条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措施等。
第十条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四、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十一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安全检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车辆、设备、设施的技术状况;2. 安全设施、警示标志的完好情况;3. 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4. 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
第十三条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五、应急处置第十四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第十五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乘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六条员工应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安全考核与奖惩第十七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
第十八条对安全生产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七、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地铁运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一、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1.制定和完善各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安全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能力。
3.成立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
二、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1.定期对地铁线路及车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更新和升级,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3.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车辆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
三、完善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1.建立地铁安全监测中心,实时监测地铁线路和车辆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2.制定安全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应急响应,确保乘客的安全。
四、加强乘客安全教育和宣传1.宣传地铁安全知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乘车自律性。
2.在地铁站和车厢内设置安全宣传牌、公告等,向乘客传达安全信息,引导乘客正确行为。
3.配备专门的安全员,加强对乘客的安全引导和执法。
五、加强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建设1.制定地铁运营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紧急情况的应对程序和责任分工。
2.配备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高效的应急管理网络,实现快速响应和处置。
六、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1.设立监管部门,加大对地铁运营的安全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执法。
2.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监测设备和监管网络,加强对地铁运营的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
七、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1.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2.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
3.加强安全管控,对安全风险高的区域和设备加强监管和管理。
总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包括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完善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乘客安全教育和宣传、加强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以及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措施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措施1. 强化安全意识和培训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员工和乘客的安全意识,以及进行相关培训。
通过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
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心,确保地铁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2. 完善设备维护和检修体系地铁运营涉及的设备众多,包括轨道、列车、信号设备等。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必须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和检修体系。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3.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地铁运营的关键措施之一。
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等,规范地铁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
4. 强化现场安全巡查和监控地铁运营需要实时监控和掌握各个站点、隧道和列车的运行情况。
通过实施现场安全巡查和安全监控系统,保障地铁运营过程的安全性。
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
5. 设立安全投诉和应急救援热线为加强与乘客的沟通和反馈,设立安全投诉和应急救援热线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及时解决各类安全问题,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6. 强化安全宣传和教育安全宣传和教育是提高乘客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
地铁运营方可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播放安全宣传片等方式,向乘客传达地铁安全常识、疏散逃生相关技巧等内容。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7. 强化安全监管和协作地铁运营安全管理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协作,强化安全监管。
与消防部门、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等建立沟通机制,共同制定并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地铁运营安全的监管和指导。
8. 加强设备安全技术更新和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设备安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1、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城市地铁欲实现向现代化转变,就要有一个科学规范的行车调度体系做保障,以此来确保整个地铁运行能够在平稳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首先,加强地铁行车调度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全面落实地铁行车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地铁的安全操作流程,来进行合理的行车调度。
其次,规范地铁快速安全反应机制,吸收以往的安全教训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并且要勤加练习,及时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规范和管理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要能够在问题发生之时,及时把握住关键时间点,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并拿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做到报告快、处置快。
2、加强地铁行车的自动化管理建立地铁行车智能平台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行车调度设备自动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其研发力度,使其在警报、列车站前折返等环节方面实现全面智能化,以减少因人工介入造成的意外发生。
通过全面实现地铁行车调度的自动化,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线路上列车运行状况,还能够对中途发生事件做出及时的提醒和纠错,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智能性,也能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地铁的运营涉及众多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车辆因素、线路问题、信号标志等设备都直接关联到列车的安全运行。
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的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到地铁的运行安全。
另外,还应该将安全线改为自动安全门以杜绝坠落地铁事故;加强车辆维护及检修工作,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建立和完善设备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
对已出过的事故苗头、灾害险情要及时记录,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评价,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尽量把事故和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3、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地铁在行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能否处理得当是对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一大考验。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铁运营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铁运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铁运营公司所有地铁线路、车站、车辆段、车辆、设备、设施以及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内容1. 安全教育培训(1)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对在岗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
(3)对特殊工种、关键岗位员工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
2. 安全生产责任制(1)明确各级领导、部门、岗位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地铁运营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
(2)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3)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4. 防火、防爆、防毒、防泄漏(1)加强防火、防爆、防毒、防泄漏等安全管理,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2)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5. 交通安全管理(1)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2)对地铁运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6. 应急预案与演练(1)制定地铁运营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 事故报告与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安全管理制度执行1.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 各部门、岗位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3. 运营公司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由运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地铁质量、安全、环境管理要点及措施
地铁质量、安全、环境管理要点及措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地铁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则成为市民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就地铁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的要点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地铁质量管理地铁质量管理是保障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基础,高品质的地铁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人才。
下面是地铁质量管理的要点及措施:车辆、设备管理地铁车辆、设备是保障运营的重要保障,对于地铁运营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关键作用。
因此,需要对车辆、设备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车辆、设备的检修、维修。
要加强对车辆、设备的检修、维修,确保地铁的正常运营,减少故障次数和故障时间。
•车辆、设备的更新。
要按时更换老旧设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服务水平,例如引入新能源车辆、搭载智能系统等,提升地铁服务品质。
运营管理地铁运营安全和顺畅是保证地铁服务质量的基础,需要注重以下方面的管理:•运营计划的优化。
根据特定时期的需求和客流变化,对运营计划进行调整,保证运营效率和客流应对能力。
在高峰期加密列车班次,夜间稳定运营等方式应对供需问题。
•值班安全。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值班制度及相关的标准,提高投诉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杜绝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乘客安全。
地铁安全管理地铁安全是地铁运营的重要保障,任何差错都可能对人身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伤害。
下面是地铁安全管理的要点及措施: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是地铁安全的基础,要完善对车辆、设备安全检查、维修和改造的工作、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车辆、设备的运行安全。
客户安全和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提供舒适、安全、坐、快捷的出行体验,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健全业务规范。
强化对安全、服务的规范审查,切实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维护稳定、有序的运营环境。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要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事件,避免极端情况发生。
地铁环境管理地铁环境管理也是地铁服务质量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好的地铁环境可以极大的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体验。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的要点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的要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关键,旨在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和处理安全风险,保障乘客和社会的安全及财产的安全。
此外,在安全管理中,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还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开展安全检查和演练,实施责任制等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安排合理的安全配置1、组织方面: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监督管理部门、安全检查部门、安全责任部门和临时/辅助部门等;2、规程方面:车站安全管理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和应急处置制度等,为员工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导方针,积极防范和抑制安全损失;3、人员配置方面:要按照交通运输部门的规定,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完善车站管理人员配备及配置,严格控制车站安全配置人数,给予适当的薪酬和奖励,保证其准时上班,减少人员流失率,提高车站安全管理水平。
二、加强安全检查和演练1、日常检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应组织专门的安全检查部门,定期检查车站安全设施及设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乘客的安全;2、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和夜间演练,检验车站安全应急工作能力,并在演练结束后仔细分析,掌握各类紧急情况处理技巧;3、紧急处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应按照规定标准和方针,对发生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采取精准、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害和事故拥挤,保障乘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三、实施责任制1、车站安全责任制:严格按照规定将车站各级人员的责任范围划定清晰,做好责任追究制度,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感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根据各类事件和安全事故,提醒并培训员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风险,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3、安全考评制度:定期开展安全考评,考评车站安全管理效果,对未达标的项目要及时纠正,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效果。
四、完善视频监控1、设置安装:应按照规定及要求,在车站出入口、立交桥、平台等区域设置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应将设备以正确的方式联网;2、录像存储:监控视频应录制实时同步备份,存储容量和录像时长应满足安全管理需要,及时将重要录像存储保存,以备安全事故前后调查;3、及时维护:应及时更新、维护视频监控设备,定期检查备份信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4、加强管理:监控部门应定期查看监控录像,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乘客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工作,对于地铁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下面将从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排查隐患、加强培训和应急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的要点。
首先,制定安全规章制度是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地铁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自身特点,制定出适用于地铁运营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安全操作流程和应急措施等内容。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追责机制和日常检查日报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
其次,加强管理是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地铁企业应加强对运营人员的管理,严格遵守工作岗位要求,加强身体健康检查和心理状况评估,确保只有身体条件和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员参与运营工作。
另外,要加强对设备、设施和车辆的管理,定期开展维修保养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三,排查隐患是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地铁企业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包括对设备设施、电气线路、隧道、通风系统、消防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修缮和更换老化设备,及时清理隧道及站台的积水和积雪,并建立相关隐患排查记录和整改台账,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四,加强培训是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
地铁企业应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向运营人员传授安全操作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同时,还应对新进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新进人员符合相关要求后才能上岗。
最后,应急处理是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地铁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做到有人员负责、有措施可行、有设备可用。
同时,还要加强与消防、医疗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开展应急演练和针对性的培训,做到真正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应对,保证乘客安全和减少事故损失。
综上所述,地铁运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涵盖了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排查隐患、加强培训和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
地铁运营安全规范
地铁运营安全规范在现代城市交通运输中,地铁作为一种高效、方便的交通工具,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地铁运营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以及保证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和执行地铁运营安全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铁车辆、道路设施、应急处理和乘客安全等方面,介绍一些地铁运营安全规范,以期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地铁车辆安全规范1.车辆检修维护:地铁车辆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机械装置的正常运转和车体的安全性能。
检修过程中,需要检查车轮、制动系统、灯光信号和紧急疏散设备等关键部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2.车辆调度管理:在地铁运营过程中,严格控制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最小安全间隔,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同时,为了减少乘客的拥挤程度,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客流情况,做好车辆运行计划和调度,保证乘客的顺畅出行。
3.紧急情况处理:地铁车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有紧急停车和疏散的应急措施。
车辆上应配备紧急按钮和疏散指示灯,乘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应急处理演练,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二、道路设施安全规范1.轨道维护管理:地铁轨道是地铁运营的基础设施,轨道的平整和牢固程度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运行。
因此,地铁车辆在运行前,必须对轨道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修补破损的轨道,确保列车的平稳行驶。
2.信号系统管理:地铁信号系统是地铁运营的重要保障,它能够确保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安全间距。
信号灯、道岔和轨道电路等设备要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信号系统的故障需要及时排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站台安全措施:地铁站台是乘客上下车和换乘的场所,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屏蔽门和安全警示标识,以防止乘客掉入轨道。
此外,站台上还需要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安全撤离。
三、应急处理规范1.应急预案制定:地铁运营中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乘务人员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2.紧急报警装置:在地铁车厢和站台上,需要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方便乘客和工作人员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及时求助和报警。
地铁列车安全运营管理
地铁列车安全运营管理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为了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列车设计、设备维护、紧急应急措施等方面,探讨地铁列车安全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和应有的策略。
一、列车设计与安全地铁列车的设计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基础,它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安全要求。
首先,列车车体结构要坚固,能够承受外部压力和碰撞,确保列车在事故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其次,车厢内部布局应合理,通道宽敞,紧急出口明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序疏散乘客。
此外,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也至关重要,例如防火材料的选取、车辆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等,都能够提升列车的安全性能。
二、设备维护与管理地铁列车的设备使用寿命长,需要定期的维护和管理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
设备维护包括对列车的关键组件进行检查和更换,例如制动系统、信号系统等。
此外,进行设备巡检和预防性维修也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为了高效管理设备维护工作,地铁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列车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维护计划的管理,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周期和计划。
三、紧急应急措施在地铁列车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建立完善的紧急应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地铁管理部门需要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确保相关人员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具备一定的应变和处置能力。
其次,要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紧急疏散通道,提高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逃生能力。
此外,通过加强与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类紧急情况,也是确保地铁列车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总结地铁列车安全运营管理需要从列车设计、设备维护、紧急应急措施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优秀的列车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列车的安全性能,设备的定期维护和管理能够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而科学合理的紧急应急措施是处理突发情况的关键。
地铁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列车安全运营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提升地铁列车的运行安全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
地铁安全运营管理文献资料
地铁安全运营管理文献资料1. 引言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承载着大量的乘客运输任务。
因此,地铁的安全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铁安全的相关概念和原则、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应急响应措施等方面,对地铁安全运营管理进行探讨。
2. 地铁安全的相关概念和原则2.1 安全概念地铁安全是指在地铁运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地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障乘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安全原则地铁安全运营应遵循以下原则: - 以人为本:保护乘客和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要务。
-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预防事故的发生。
- 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 法律法规遵循:依法开展地铁运营活动,确保合规运营。
3. 地铁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3.1 安全生产管理地铁安全生产管理是确保地铁日常运营安全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人员、技术装备、设施设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管理,旨在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3.2 乘客安全管理乘客安全是地铁运营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乘客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乘客在地铁运营中发生意外的几率。
3.3 车辆设备管理车辆设备是地铁运营的关键环节之一。
地铁应定期对车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4 应急响应措施地铁面临各种应急情况的可能性,因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对地铁安全至关重要。
这些措施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疏散方案的制定、应急救援力量的配备等。
4. 地铁安全管理体系地铁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营的核心机制。
它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架构、责任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形成高效、科学、合规的安全管理模式。
4.1 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架构地铁安全管理组织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2 安全责任制度地铁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
地铁安全管理措施
地铁安全管理措施一、地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安全、快捷、舒适的特点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然而,地铁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地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地铁安全管理措施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地铁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地铁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铁运营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安全工作和流程,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操作规程。
同时,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地铁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员工是地铁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地铁管理部门应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具体而言,应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员工了解地铁安全事故的危害和应对措施,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法。
3. 强化安全宣传和教育地铁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地铁管理部门的事,还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地铁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在地铁站内设置安全提示标语、宣传栏等,向市民普及地铁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方法。
4.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地铁设备是地铁安全运营的基础。
地铁管理部门应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对于老化、故障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对设备的维护、检修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踪和管理。
5. 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
地铁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职责分工,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同时,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加大地铁建设以解决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
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客流的急剧增加,地铁运营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地铁运营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
地铁运营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运营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及管理。
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反馈作用将系统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得到更为安全的系统。
运营的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危险控制的一切活动。
该定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
1. 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灭和减少运营事故及其损失。
2. 运营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
3. 运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基层作业人员)、财(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等)、物(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等)、信息(安全信息)等。
4. 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式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 运营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各种矛盾向有利于运营安全方面转化。
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可包括: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及事后管理
一、总体安全管理
在运营管理工作中,一切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各管理部门,为确保运输安全所做的工作都应纳入总体安全管理的范畴。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资金等。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1.安全组织管理
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安全的组织领导、协调平衡、监督检查工作,使安全管理体制有效地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2.安全法规管理
任务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轨道运营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条文规定,对各种运输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进行研究、制定、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
依、有章可循。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3.安全技术管理
任务是正确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标准、规程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政策,为运营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技术措施,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吸收现代科技先进成果,促进运营安全管理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4.安全教育管理
为了实现运输安全,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对广大干部和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的教育。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5.安全信息管理
安全信息是指在运营生产过程中,对一切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指令和系统安全状态的描述或反映,它既是安全管理的对象,又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营安全管理就是准确、及时、经济地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输出安全信息。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6.安全资金管理
包括对保证运营安全所需资金的筹集、调拔、使用、结
算、分配等,并进行安全投资的经济评价与经济分析,实行财务监督等。
运营安全重点管理
为了保证运营安全,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安全基础管理(总体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生产规律,对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管理,才能点面结合,更好地把握运营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二、运营安全重点管理
运营安全重点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环境的安全管理及对作业的安全管理。
1. 对人的安全管理
在地铁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的,人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成各项作业,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其他作业协调一致。
正是由于人在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营安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运营安全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影响运营安全的人的因素,是指人的安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技术业务水平,生理、心理素质,群体素质等,且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
人员的安全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奖惩、劳动组织等制度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预
防事故的发生。
大力进行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违反作业标准、规章制度的人与事,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批评教育,对事故责任者根据损失和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
全面强化员工业务培训。
重点提高全员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技能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落实作业标准化。
人员安全重点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安全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业务和身心素质是运营安全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得以推行和落实的重要基础条件。
构建运输人员生理心理安全保障体系。
对主要工种建立并逐步完善人员生理、心理指标体系及其标准,以便对人员管理更加科学可靠。
2. 设备安全重点管理
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对设备的养护
维修,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速度,保证安全技术装备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等。
主要提高基础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基础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设备质量,加强设备管理,必须坚持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各种检查记录台帐,立卡建档,定期保质保量地做好维修保养和病害整治工作。
对设备的惯性故障、重点病害、严
重隐患要集中力量加以整治,采取严密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杜绝简化检查、检测、维修作业程序的现象发生,确保运营安全。
对设备的养护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设备维修与运输生产的关系,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提高操作技术和保养水平,防止超负荷、超范围、超性能地使用设备,使设备质量可靠稳定,逐步形成“修、管、用”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提高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
安全技术设备主要包括:监控设备(对员工操作的正确性进行监督)、检测设备(对基础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事故救援设备
3. 环境安全重点管理
对人――机――环境系统而言,环境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可分为内部环境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两个部分,前者包括作业环境和由管理行为营造的内部社会环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是可控的,而外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不可控的,但企业管理可通过改善可控的内部小环境来适应不可控的外部大环境,其作用就在于保持良好的工作、作业和生活秩序,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保证运营安全。
运营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场作业控制,对现
场作业重点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化作业、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系统“结合部”作业。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运营标准化作业是对既有作业标准,从学习标准、对照标准到达到标准(学标、对标、达标)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只有在组织、制度、措施和监控等方面严格管理,才能使标准化作业得以实现并持之以恒。
非正常情况下,由于部分作业标准无法得到实施,不得不执行特殊规定,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事故。
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控制,主要是研究解决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控制问题。
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应严格遵守有关作业标准和原则,此外,还必须根据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通过结合部作业进行联控,结合部是指由几个单位或部门共同参与工作或管理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区域或部位。
要有效地保证运营安全,离不开各部门各公众的协调配合、群体防范,否则,就会打乱甚至破坏运营正常秩序,使安全失去基本条件。
如果各部门只从本位出发,出了事故互相推卸责任,就难以抓住发生事故的本质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再说作业人员总会有失误,设备总会有故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不组织相关部门互相监督、多个工种共同预防,就会使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
强化结合部管理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证运营安全的重要途径。
结合部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横向管理,是协调不同部门和工种之间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联合控制(联控)。
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增加有效
三、运营安全事后管理
运营事故发生后,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如减少事故损失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抢险、救援及事故定性定责,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等,以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对于导致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实事求是、深入细致的分析,形成有利于改善安全状况的共识和对策。
运营安全事后管理主要有两个处理阶段:
1. 运营事故调查处理
主要工作包括:事故通报、调查处理、责任判定、统计分析、总结报告等。
2. 运营事故应急处理
各种事故应急中立均应及时与调度指挥人员取得联系,听候指示办理。
结束语
运营安全管理就是通过安全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和事后
管理的综合实施和全面加强,促进运营安全的全过程(计划、实施、监控)、全员(领导、干部、职工)、全要素(人员、设备、环境等)的全方位管理,有效地实现从“事故消防”向“事故预防”、从“重治标,轻治本”向“标本兼治,从严治本”、从“条块分割,各自为主”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逐级负责”等方面转变,切实把握运营安全生产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