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形态造型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结构素描

第三章  结构素描

第三章结构素描第三章结构素描第三章结构素描结构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推理、判断及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现象表现本质。

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生命世界的内在结构。

一、结构素描的概念结构素描是以简练、概括的线条通过表面形象分析内在因素。

是透过现象描写本质。

相对减弱明暗、光影变化及质感,着重体现物象造型、空间及内部结构的一种绘画方法。

培养和建立造型上的结构观念,加深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与理解,对每一位初学者来说都是素描训练中有待解决的课题。

这关系到初学者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否获得正确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深入观察形态内在结构的能力,通过训练让学生走出摹仿客观表象的误区,在造型上得到理性的和创造性的升华。

二、结构素描的思维方式1.自然界的启示图1-1不同植物的外在形式。

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有着无数充满形式感的形态。

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状态决定了不同的外在形式。

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认真观察你会发现:松树的外形源于它的枝与杆的关系(见图1-1)。

有的形态非常清晰的显露在事物的表面上,一目了然;有的形态隐藏在事物的内部,被色彩、肌理、美丽的外表等遮盖,不易被人们发现。

如果不善于观察,没有一个正确的有效的观察方法,我们得到的形态可能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结构。

有什么样的结构特征就有什么样的外部表现。

所谓的结构即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

结构素描就是要训练我们学会观察、分析、表现物体的内部结构。

2.多角度的观察与研究结构素描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的训练,是获得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

因此,要重过程、重分析,过程对了,分析对了,描绘的结果自然就对了。

我们要学会用以下的方式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客观形体是处在三度空间里的立体形状,要在一个固定的角度和试点获得其总体的、复杂多变的形体构造是很难的。

造型的基本要素

造型的基本要素

现代文化对造型 的影响还表现在 对传统文化的创 新和再利用上。
比例: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影响整体的美感 尺度:物体与人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影响人的感受和舒适度
均衡:指造型中各元素之间的平衡分布,使整体效果显得稳定和协调。
稳定:指造型给人以安全、可靠的感觉,通常与重量、重心等因素有关。
实现均衡与稳定的方法:可以通过调整造型中各元素的分布、大小、色彩等方式来实现均衡与稳 定的效果。
点在造型中的作用是引导视线和 强调重点
点在平面设计中常用于标识、文 字、图片等元素的定位和布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点的大小、形状、方向等变化可 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在立体造型中可以构成各种形 态和结构
定义:线是具有长度和方向但 没有宽度的抽象的几何概念
分类:直线、曲线、折线等
特性:方向性、连续性、流动 性等
提高生活质量:优 秀的造型设计能够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 量,提供便利和舒 适,增强生活体验。
适应环境:造型的 功能要素应适应不 同的环境和使用条 件,满足各种场景 下的需求。
安全性:造型设计 应具备安全性,确 保人们在使用过程 中的安全,避免意 外伤害。
添加标题
造型的审美性功能 是指通过造型设计 来满足人们的审美 需求,使人们在使 用产品时能够获得
流的优秀产品。
定义:通过造型的象征性表达某种意义或情感 目的:传达设计师的意图和理念 常见形式:标志、图标等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元素 作用:增强视觉效果,加深观众对主题的理解和记忆
造型的功能要素之一是适应性功 能,它是指产品造型应适应不同 的使用环境和条件,满足用户的 需求。
产品造型的适应性功能可以通过 采用可调节设计、可拆卸设计、 可折叠设计等方式来实现。

自考设计素描复习题

自考设计素描复习题
A.结构关系
B.轮廓关系
C.色彩关系
D.明暗关系
3.高光是指()
D
A.光线照射在物理亮面时所产生的反光
B.光线照射物体时所产生的明部
C.光线照射在物体暗面时所产生的反光
D.物体的亮面
4.投影是指()
B
A.光线照射物体时所产生的暗部
B.光线照射在物体时所产生的影子
C.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明暗关系
D.物体的亮面
C
A.中心线
B.地平线
C.视平线
D.辅助线
课程代码
题干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美术包括()()()和建筑艺术
A.绘画 B.雕塑 C.工艺美术 D.结构素描
2.素描从表现手法可分为(),注重形体结构研究和表现的()
A.结构素描 B.明暗素描 C.绘画 D.雕塑
3.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基罗 C.拉裴尔 D.门采儿
1
铅笔比H铅笔要硬
0
31.古希腊艺术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摇篮”
A
A.成角透视
B.平行透视
C.倾斜透视
D.斜角透视
24.椭圆与视平线的关系:越接近视平线的椭圆弧度(),远离会()
A
A.越小越大
B.越大越小
C.越长越短
D.越短越长
25.当圆柱体放倒时,根据透视关系原理,前面的面比后面的面()。
B
A.小
B.大
C.扁
D.圆
26. 常规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明暗调子、()、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效果为主要目的。
0
7.眼睛观察物体时与眼睛成水平的假想横线叫视平线

设计素描----结构素描

设计素描----结构素描

设计素描 是将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素描, 强调素描为实用功能设计服务, 注重现实功能与自身形式语言的 探索。 设计素描的本质在于功能与审美的 结合,最终服务于人类物质与精神 的需要。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 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 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 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 一门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关心的 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 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 概括出来。
1-2 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 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 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 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 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 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 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 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 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 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 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 一些、虚一些 。
一、画面的幅式
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 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 • 1 、横向长方形幅式,给人以伸 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 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 2 、竖向长方向幅式,给人以上 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 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 3 、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 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 圆、三角形、方形等形态的造 型 。
第一节 物体的立体感
“体积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任何 物体在空间中均具有一定的高度、宽 度和深度等可测量的因素。而这些因 素根据透视的规律反映在视觉上,便 形成物体的立体效果,我们称之为物 体的“体积感”,或称“立体感”。
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象, 是绘画造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设计 素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掌 握立体地认识对象和立体地去表现对 象的能力。
第二节

结构造型知识点总结

结构造型知识点总结

结构造型知识点总结结构造型是指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构造特征。

在设计、建筑和工程领域,结构造型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影响着物体的外观和美感,还直接影响着物体的功能和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结构造型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结构造型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结构造型的理解和应用。

一、结构造型的概念1. 结构造型是指在设计、建筑和工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功能和美学要求,对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设计、构造和调整的过程。

它是将设计、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可以使物体呈现出美感和功能性的特点。

2. 结构造型的特点包括: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满足功能要求、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施工性、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

3. 结构造型的基本要素包括:形态、结构和构造。

其中,形态是指物体的外观和形状特征,结构是指物体的内部构造和支撑系统,构造是指物体的材料、连接和施工方式等。

二、结构造型的原则1. 功能原则:结构造型首先要满足物体的基本功能需求,如承重、抗震、防火、隔热、采光、通风等。

同时,还要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如舒适性、便利性、可持续性等。

2. 美学原则:结构造型要符合美学原则,包括比例、对称、层次、节奏、构图等,使物体在外观上能够给人美感和艺术享受。

3. 结构原则:结构造型要符合结构原则,包括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使物体能够承受外部荷载和力的作用。

4. 文化原则:结构造型要符合文化原则,包括体现当地文化传统和风格特点,使物体能够融入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环境。

5. 可持续原则:结构造型要符合可持续原则,包括节约资源、减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再生利用率等,使物体能够对环境友好。

三、结构造型的方法1. 形态分析法:通过对物体的形态和外观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其组成结构和构造要素,找到其设计和改进的方向。

2. 结构分析法:通过对物体的内部结构和支撑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其受力和承载状况,找到其优化和强化的方式。

第四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方法

第四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方法

thanks
(二)累积构造
把硬线材一层层堆积起来,且可以任意改变的构造称累积构造。与框架构造不同的是, 其节点是松动的滑节,材料之间只靠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维持形体。累积构造能承受上面的 压力,若横向受力则很容易倒塌。
(三)线层结构
线层结构是指将硬线材按一定方向、层次有序排列而形成的具有不同节奏和韵律的 空间立体形态。在线层结构中,线材可以在大小、方向、位置上进行渐变,其造型变 化多端。
(二)软线材
软线材构成的立体看似轻巧却有较强的紧张感,如自然界中典型的软线材形态— 蜘蛛网。
二、线材的构成形式
(一)连续构成
(二)累积构造
(三)线层结构
(四)框架结构
(五)拉伸结构
(六)线织面结构
(七)编结结构
(一)连续构成
线材的连续构成分为限定构成和自由构成两种形式。限定构成是由控制点运动的 范围来确定其形态;自由构成是不限定范围,以连续的线做自由构成,使其产生连续 的空间效果。表现对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五)拉伸结构
拉伸结构是指利用线材产生强反抗力的原理来制作立体造型的。使用拉伸结构时, 支架和底座要牢固,能承受拉伸的力量,不会变形和晃动。拉伸结构具有较强的视觉 力度感和形态美感。
(六)线织面结构
线织面是指由直线构成的曲面,如圆锥体面、圆柱体面、螺旋体面等。其中,构成 曲面的直线称为母线。以基本线织面为基础,加上连接位置差异、运动方向变化等可 得到变化无穷的线织面。
2.几何多面体的变异加工 在几何多面体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加工方法对多面体的表面进行处理,如对多面体 进行顶角加工、凹凸加工、表面切割和边缘处理,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立体形态。
第四节 块材立体构成
一、单体构造 二、块体的积聚构成

6.立体构成(六)——块体立体形态设计

6.立体构成(六)——块体立体形态设计

7.纸材 纸张质地轻柔,有弹性,容易加工.可通过剪款、撕裂、折量、卷曲、柏贴等手法 创造丰富的立体形态。
5.1.3块体立体构成的分类 1.几何块体造型 在体块的立体造型活动中,最常使用的是几何形体。几何形体具有逻辑性和精确性,
是人造形体中最基本的立体形态。建筑、空间、产品等人造形态都是以几何形体为 基础,进行分解、重构、变形得到的。几何块体造型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
2.块体的分割
分割形体是一种减法造型,是指对基本形进行切割、分割和重组等,运用空间构 成原理加以组合,创造出新的、完整的形态。分割形体可以去除切割的形体,形 成空间和正负形的关系。还可以将分离的形体进行切割移动,或进行打散重构, 增加空间层次,丰富形体表情。具体方法有:分裂、破坏、退层、切割(如图513~图5-19).
5.1.2块体立体构成的材料
块材具有明显的空间占有性,在视觉上有着比面材与线材更强烈的表现力, 其所表现的连续的面,能给立体形态提供更多可能性和视觉上的变化。块材 的形态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因此其构成方式差异很大。块材原料 种类很多,一般使用价格比较便宜并便于加工的材料进行练习。石膏粉、木 板、雕塑泥、胶泥等都是方便取用的材料(如图5-3~图5-8)
图5-33是红色大型钢结构雕塑,直立的三角形依次顺序排列,巨大的块体,通过 聚集分割,形成了开阔的空间,为城市广场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图5-34为苏州现代大道雕塑,由不规则符号构成,三角、半圆、正方,不同的几 何体被分割,被重新组合,在角度、空间、色彩等方面表达出的是苏州的青春与 活力。
图5-35是一系列的、包含简单符号的、房子形状的艺术雕塑。
5.1.4块体立体构成的视觉效果
块体是立体造型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与线材 构成封闭实体。与线材、面材相比,有稳重、安定、充实的特点。块材的 形体塑造练习就是利用块材的这一特点,通过加工制作成一定的形体。

形态构成方法

形态构成方法

形态构成⽅法在⽴体形态中,⽅体(⽴⽅体长⽅体)球体(包括椭球体等)柱体(⽅柱体圆柱体等)是基本的单元形体如何将这些基本单元形体处理出我们想要的⽴体造型,就需要我们运⽤适当的⽅法,进⾏创造性的设计活动造型的⽅法我们归纳总结为———加法减法组合法,如何灵活的运⽤这些⽅法,需要遵循美学的理念和规律,对称重复渐变平衡对⽐节奏和韵律,以及⽐例等(⼀)直棱体与曲⾯体直棱体与曲⾯体是形态构成中最简单的形体,我们称之为单⼀形体看似简单的形体,却是产品造型设计中的主要形态构成元素⾸先对直棱体曲⾯体各⾃形体的特性进⾏认识,才能灵活应⽤于形态设计当中直棱体的特性体现在它的长宽⾼上不同尺⼨设定的直棱体表现出的体态可能是庄重⾼⼤,也可能是单薄轻巧若是将三个不同体态的直棱体组合在⼀起,如下图能够巧妙地构造出三维形体的空间感,这对以后复杂形体的设计能够建⽴良好的视觉审美感,例如说⽐例与尺度均衡等所谓形态的组合就是指⼏个独⽴的形态组成⼀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复杂的形态都是由相对简单的形态所构成的,将⼏个简单的形态单元进⾏组合,这是创造复杂形态的⼀种⽅法,这些形态单元可以是互不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关系,强调形态组合的合理性和整体性这些形体在特征⽅⾯有着本质的不同,然⽽可以通过形体组合,使其各个形体达成统⼀性如下图通过组合形态后,使体块群组更具有⽴体感,这会给你带来整体构成感所有的结合部位都要体现出⼀定的结构性各个⽅向⼒的平衡应当被建⽴起来从任何位置看,该设计应当既有趣⼜有⽴体感设计要达到统⼀的效果,则要求每⼀个部分与其他任何部分都密切相关,并且每⼀个设计关系在整体中都起到作⽤(⼆)凸⾯体与凹⾯体凸⾯和凹⾯是创造灵巧的形态以有机形式为基础,探索单⼀的特定形式的各种属性凸⾯是凸形体块或形态的表现,可以被挤进凹空间凹⾯表现了负空间,可以被挤进凸形体块或形体(如下图)(三)切割与重构1)切割构成切割构成与组合构成是相对⽽⾔的⽤分解组合的观点看问题,任何物体都可以通过基本构成要素组合⽽成同样,任何物体也都能以某⼀基本形体为基础,通过切割⽽获得为了陈述的⽅便,把构成物⽐较明显地表现出某⼀基本形体特征的形体称为切割构成体如上图所⽰,该形体反映矩形轮廓特征⽐较明显,就将这类形体的形成过程称之为切割构成切割构成⼜以块⾯切除形体修棱为主要表现形式块⾯切除保持构成物基本⼏何体形态特征,通过切除部分块⾯,使之克服呆板,达到⽣动变化的视觉效果,如下图所⽰块⾯切除能使构成物保持某⼀基本⼏何体原有形态特征,突出线型风格,便于加⼯制造但有时也易产⽣棱边锋利刺激的感觉,⼀般情况下需再经形体修棱的⽅法加以克服形体修棱切除构成物⾯与⾯之间形成的尖⾓,使之与整体线型风格相⼀致,有缩⼩对⽐的效果,如下图所⽰形体修棱⼀般可分为全修棱异⾯修棱和圆⾓修棱三种,如下图所⽰图(a)为全修棱形式,该图是平⾯磨床上磨头的实物图这种修棱形式易与直线型为主调的造型风格相协调,且易体现⼒感,在⼤型机械设备上使⽤较为⼴泛图(b)为异⾯修棱形式,该图是某仪器上连接罩实物图这种修棱形式不但合理解决了两个截⾯之间形状的⾃然过渡,⽽且也增加了过渡⾯的变化,使造型更加⽣动⾃然图(c)为圆⾓修棱形式这种修棱形式与⼩圆⾓过渡形式的效果类同2)分割与重构所谓分割就是将⼀个整体或有联系的形态分成独⽴的⼏个部分;重构则是将⼏个独⽴的形态重新构建成⼀个完整的整体这两者是⼀种互逆的关系在这⾥,我们仍然选择基本单元体作为分割对象,单元体即⼏何体是各种形态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形态,通过对这些形态的分割或重构,更容易创造出新的⽴体形态,更好地体现分割与重构的效果经过分割,然后对分割后的单体在进⾏组合重构,这个也称作分割移位被分割的体块是有⼀个整体分割⽽成,因⽽具有内在的完整性,所以分割后的体块之间通常具有形态和数理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很容易形成形态优美富有变化的作品,这也是此种造型⽅式的特征分割与重构实际上是⼀种“破”与“⽴”的过程“破”可以理解为“破坏”“突破”,“破坏”本⾝并不是⽬的,通过“破坏”⾏为,来产⽣偶然或刻意的形态,这是形态创造的⼀个途径通过“破坏”可以使失去活⼒的形态重现新的⽣机,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变化,从⽽创造出新的形态,也就是达到“⽴”“突破”则是对既定框架的⼀种超越,是事物的⼀种成长,也就是⼀种创新所以我们说“破”也是⼀种创造形式,不破不⽴,“破”壳⽽出,这是经由蜕变⽽获得新⽣,从⽽展现出新的形象与本质在⼯业设计中,产品⽴体形态的创造是有⼀定的规律可循的,这⼀创造规律和⾃然界中的形态构成规律有着相似之处总的来说,⽆论何种形态,它们的构成基本上按照“分割”和“积聚”这两个基本规律进⾏的“分割”在形态表现上可以认为是“失去”或“分离”,在体量上表现为“减少”“积聚”在形态表现上可以认为是“组合”或“合成”,在体量上则表现为“增加”在⼤⾃然中,蜂窝鸟巢的形态就是典型的积聚形式从⼀粒种⼦成长为⼀棵⼤树,从⼀个细胞发展为某种⽣物形体,它们的形态变化过程也是“积聚”的过程,在体量上表现为“增加”尽管我们在观察它们时不能明显地感觉到,这是因为这种积聚过程的发⽣是在⼀个较长时间内进⾏但从原始形态发展成新的形态这⼀过程来看,⽆疑是形态积聚的结果反之,从树⽊的枯萎或凋零,动物的死亡和消失,岩⽯的风化与腐蚀等现象来看,也可以认为是形态的“分离”或“减少”对⼯业产品⽴体形态的创造,同样符合形态的“分割”和“积聚”,这两个基本规律如我们⽇常⽣活中的⼀些家⽤电器交通⼯具家具房屋建筑等,在这些千变万化的形态形成过程中,⼀些形态的形成以分割为主;⽽另⼀些形态的形成可能以积聚为主;还有些较为复杂的形态,其构成规律可能是这两种形式的结合应⽤在研究产品⽴体形态的构成规律中我们发现,绝⼤部分的产品形态的构成均是以抽象的⼏何形态为基础的,⽽⼏何形态是⼈们从⼤⾃然的形态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因此,产品⼏何形态的构成规律也必然会与⾃然中形态构成的普遍规律有内在的联系(四)扭变构成扭变构成是指以某⼀基本形体为基础,通过扭曲压变弯变等形式使之形成⼀种新的构成形态(1)扭曲使形体两端断⾯的⽅位发⽣错动所引起的形态变化称为扭曲,如下图所⽰(2)压变形体⼀段受外部压⼒作⽤⽽产⽣变形称为压变,如下图所⽰(3)弯变使原形体的轴线产⽣弯曲变形,且沿轴线产⽣渐变效果的变形称为弯变,如下图所⽰如下图所⽰的产品设计,扭曲使形体柔和富有动感;膨胀使形体具有弹性和⽣命⼒,表现出内⼒对外⼒的反抗;倾斜即是运动,它意味着发展前进美好的精神状态虽然产品造型是静⽌的,但可以依靠曲线折线以及形体在空间部位的转动及线形的动势来取得。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

第一章产品造型的概论第一节根本概念1. 产品—人们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种需求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效劳。

产品: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应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应购置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

2. 产品形态——是指通过设计、制造来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呈现在顾客面前的产品状况。

〔1〕意识形态:指产品传达的精神属性。

〔2〕视觉形态:指产品传达的包装属性。

〔3〕应用形态:指产品传达的使用属性。

产品形态是产品信息的载体。

3.产品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成效和性能。

包括:物质功能、精神功能。

〔1〕物质功能是产品的根本方面,并通过产品的技术含量作为保证,对产品的构造和造型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是造型的出发点。

〔2〕精神功能是物质功能的重要补充,并通过产品的造型设计予以表达,它通过产品的外观、材质、工艺、色彩等因素扩展到物质功能的外延,给使用者的心理产生某种感受,如愉悦、快乐或沉闷、压抑等。

产品的功能系统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构成产品造型的精神功能。

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构成产品造型的物质功能。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构成产品造型的时代性。

4. 造型设计——塑造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的构型。

是对设计对象进展创造的过程,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日用品、交通工具、机电产品等。

①不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具有精神功能〕②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兼有物质和精神功能〕〔1〕类型①产品造型具有物质产品和艺术作品的双重特征。

产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要求产品具有物质功能。

同时产品要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表现出精神功能的特征。

②产品造型具有“时尚〞特征,即产品造型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在现代社会中,因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产品虽有其物质功能,但却因“造型〞落后而失去欣赏价值,遭淘汰。

2造型基础第二章 形式与形态

2造型基础第二章 形式与形态

(荷兰)李特维尔德 图2-5 红蓝椅
图2—5的这张著名的“红蓝椅”是 现代主义设计的典型作品。这把椅子虽然 坐着并不舒服,但它表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带来的设计的全新变化,这种极简洁的几 何形便于成批量加工,完全裸露的结构方 式既便于组装,又便于修理,同时形成一 种“机械美”,色彩为最基本的颜色—— 三原色,也是简洁的极至。这一设计已远 远超出一把椅子的价值,是工业化时代新 设计的宣言,对后来一段时期的设计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发现,产品的设计形式也 同样肩负起传递观念的使命。 60年代,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被广 泛应用。图2—6的这把椅子是用塑料一次 成型的,与“红蓝椅”无论在形态和结构 上都有极显著的差别。加之使用场合(餐 饮店、食堂等公共场所)的 制约,使其具 有结构简单(只有必要的部分——靠背, 坐的平面和四腿)、体轻的特点,而不用 时便于累加叠放。
图2—3是新艺术运动时 期的典型作品之一,是英国 设计家马克麦德为《城市教 堂》一书所设 计的扉页,为 表现对升华的赞美,主体完 全是激荡的曲线,线的价值 成了主导因素,而物象则作 为形式唤起的审美情感的脚 注,退居第二位。 20世纪初,真正适应工 业化时代的设计观念在欧洲 一些国家悄然形成,至20年 代,这种新的设计趋于成熟。 这就是“现代主义设计”运 动,这个运动反对过分沉溺 于形式,主张设计要切合目 的(主要指便于大机器成批量 生产),强调标准化。这个时 期的设计具有严谨的条理性, 是人类理性一面在这个特定 时代的反映。
图2-1 彩陶旋涡纹瓶
彩陶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图2—1 上的这件陶瓶外形十分饱满,在瓶高的1 /2处有一对系绳用的小圆耳,瓶口处也 有一对小圆耳。前者便于汲水,后者可 以满足提或悬挂的需要。从装饰部位看, 可能在不太高的位置上悬挂,或摆在地 下。表面纹饰以肩部(最饱满处)圆点为核 心发展出多层次圆环形及圆弧线,与多 层次圆形构成无限流动旋转的强烈效果。 再加上波状线,使这件陶瓶看起来更加 饱满,洋溢出勃勃生机,令人感到清新、 率直、健康和愉悦。这不正是处在美好 的人类童年时代人对运动、生命所展现 出的欢愉本能的礼赞吗?我们有理由认为, 上述汲水、悬挂或摆放功能的实现与其 外在形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或者也可 以说,其使用方式、使用场合及使用目 的决定其外在结构、外形及装饰部位的 特定面貌,其装饰纹样又与外形、结构 及经常看到的部位有着图2—1 彩陶旋涡 纹瓶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不仅保障了实 用功能,同时又洋溢出令人振奋的生命 的魅力。

素描考试学生复习题22222

素描考试学生复习题22222

第一套:十、其他基础理论知识1.设计素描,顾名思义是指以设计艺术为活动目的,依据素描造型规律,运用素描造型方法,来传达设计构思、形态、结构以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现代设计绘画表现形式。

2.以结构形态研究为中心,以线条为造型手段,依靠透视的基本原理进行造型。

结构形态造型是设计素描教学的首要课程。

结构的体现、透视的运用、线条的表现是结构形态造型的三个基本要素。

3.明暗形态造型是设计素描的重要课题内容。

所谓明暗形态造型,是指这种明暗造型包括了对形态的立体感、空间感、质量感等诸造型因素的全面要求与反映。

4.任何物体的外部形态,除了自身的外部结构以外,都是通过组成外部形体材料的表面结构关系来表达自己的。

无论人们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它。

5.创意即指创造、创新,创意形态造型是设计素描重要的基础训练课程。

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第二套:九.常用的素描用语:1、明度:色相明亮或沉暗的程度。

2、比例:一部份跟另一部份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

3、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

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

4、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5、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6、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7、立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8、结构:物体各个部分,以特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构成一个整体的内在构造关系,称为结构。

它是决定物体外观形态的基本因素。

9、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

10、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

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

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

形状,形态,形式,形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美术

形状,形态,形式,形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美术

形状,形态,形式,形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美术
这四个概念都与艺术、美术相关,它们的具体含义如下:
- 形状:指物体表面的轮廓、线条、面和体的形态,可以说是物体最基本的特征。

在艺术表现上,形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通过各种绘画技法、构图手法和素材的选择来进行创作。

- 形态:指物体的整体构成和结构组合的形状,是由多个形状组合而成的空间形体,如建筑、造型等。

在美术创作中,形态经常用来指代一幅画的整体结构和构图。

- 形式:指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段的具体组合方式。

在美术创作中,形式是指画面中所呈现的艺术元素的色彩、线条、纹理、构图等因素,这些因素的选择和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征的艺术形式。

- 形象:是指具体事物的真实形态或形象的印象。

在美术创作中,形象指的是创作对象所呈现出的形态、风貌、特征等,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人物、场景等。

可以看出,这四个概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它们在美术创作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艺术创作者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概念,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设计素描概述

设计素描概述

1.3.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3.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3.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3.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3.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3.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3.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前期素描设计图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
设计素描课程系统教学模式
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
设计素描的特点和学习目的
设计素描阶段教学要求
设计素描阶段表现要点
教学的基本要点
表现的基本要求
结构形态造型
目的:形体结构认 识、构造关系的把 握与理性推导表现 能力训练。
明暗形态造型
精细特写造型
创意形态造型
目的:掌握用较丰 富的明暗手段造型 的能力训练。
1.2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性
如上图同样是画伞,右边属基础素描范畴,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 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左边很明显属设计素描 范畴,主要是表达设计意图。
1.2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 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 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 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 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 已相对确立。 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虽说 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 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 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 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 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为正 确理解素描在绘画艺术与设 计艺术中的差异性,可以从 四个方面来分析。
1.3 素描与设计素描之间的区别
1.4 设计素描的思维方法与创意表现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探析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探析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探析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建筑类型发展主要趋势。

本文就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关键词:尺度韵律几何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就当今世界的建筑业来说,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建筑类型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始终是社会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中心。

现如今的大跨度建筑发展已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结构形式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大跨度建筑物在空间形态方面也更具时代感,进而打破了以前以立方体为主的简单组合,取而代之的是外形简洁自由的曲面围合和跨越。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是由于许多要素共同决定的,比如:大跨度建筑物本身的比例、尺度、韵律、形体、个性造型、对比、色彩、几何学等,上述要素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只有灵活的结合这些要素,才能更好的展现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形式美。

1 比例与尺度在建筑行业中所谓的“比例”,大体上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概念:(1)整体或细部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2)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法国建筑师布隆代尔就曾说过:“美产生于度量与比例”,在他得眼中任何一个建筑物的设计完成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度量、计算和反复考虑各种比例关系,建筑上“设计的比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形式美的问题。

在设计比例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如下一些:(1)客观要求,指的是设计对象本身的一些功能、技术、结构形式等标准对比例的要求;(2)主观要求,指的是设计者想通过这个设计表达的设计主题、艺术上的追求、或者是风格方面的要求等;(3)文化环境方面的要求,指的是:由于种族、文化圈子、时代等的不同,导致人们在匀称的看法、比例的标准等方面不同。

所谓建筑物的“尺度”一方面指的是其整体和某部分细部与人们所习见的某些建筑细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的是以一定的尺寸与被赋予定性的好的比例相联系的测定标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1)自然尺度,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观者正常的存在;(2)超人尺度,其主要是强调建筑的高大与雄伟,进而使得人们感到渺小,其表现的形式在于简洁的形和巨大的尺寸;(3)亲切尺度,其主要是指心理尺度比较小。

参数化建筑造型与结构形态的协调设计

参数化建筑造型与结构形态的协调设计
计课程所设计 的特洛伊馆( T r o y P a v i l i o n) 为分析 案例 ,
介绍通过参数化技术手段进行建筑形态 的创建 、调整 足 自然规律的 自由形态 。
和深化 的过程 ,同时通过结构体系 的选择和有 限元 的 特洛伊馆设计案例主要从几何学形 态和有限元分 析出发 ,来分析和优化建筑的造型和 功能布置 ,布置 相应的结构体系 , 并进行建筑形 态和结构形态的优化 。 其中结构形 态的优化 ,主要通过 “ S A P 2 0 0 0 ”程
所设计 的特洛伊馆 为分析 案例 , 介 绍了通过参 数化技
术手段进行 建筑形态 的创建和调整 ,分析 了大跨 度建
c o n s t a n t l y o p t i mi z i n g a n d a d j u s t i n g 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1引言
始 ,通过切割 、扭转或组合等方式得 出各式形 态 。 2) 从力学出发 。由受力体 系的平衡形式 得出 “ 形
新一代建筑设计 加速进入 了参 数化 时代 ,通过使 用 “ R h i n o ” 、“ G r a s s h o p p e r ”等软 件构成 建筑 形态已 成为了参数化设计进程 中核心的一步 。
与力 的结 合形态 ” 。这类形 态的一部分 能在 自然界 中 找到 ,另一部分则是从力学理论推 断出来的形态 。
3) 从有 限元分析 出发 。以有 限元分 析理论 为基 础 ,对 自由形态进行不断 的分析 和校 正 ,最后得出满
本 文 以美 国伦斯勒理 工学 院 ( R P I ) 建筑 本科设
分析 : 优化协调
AB S TR AC T Th i s p a pe r f oc us e s o n t h e RP I s t ud i o

素描教学课程

素描教学课程

素描教学课程一、教学基本框架第一章设计素描及教学第二章结构形态造型训练第三章明暗形态造型训练第四章创意形态造型训练二、导论第一、谈谈这个班第二、谈谈这门课第三、谈谈教与学第一、我们这个班叫201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人大专班。

是一个特殊的班,是汕头乃至全省甚至全国第一个以装饰行业协会开办的大专班。

几乎所有学员都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毕业于美术设计专业的中专学校,具备了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也有一些学员之前所学的专业与环境艺术设计根本沾不上边。

这就说明这个班学员的学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还有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原有全日制教材中做一定得调整:尽量做到既照顾每位学员的需求,有服务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实际工作需要。

第二、关于设计素描这门课。

给大家准备的是有中央美院周至禹教授编著的《设计素描》教材。

是一本非常有水平的课本,是一本全日制本科的教学用书,知识量多,难度较高。

结合其他课程安排我认为这本有些内容要大家自习,我会把教材适合的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在课程中讲授和训练。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没有直接按教材教学的一个说明。

(通常本科一、二年级是绘画素描,三、四年级才有设计素描。

)我们的整体教学目的就是服务环境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造型设计。

通过练习使学员的造型设计表现力得以提高,着力解决三维实体转变为虚拟立体空间(二维平面)的视觉效果,掌握利用平面绘画技能有效表现立体空间关系,建立立体造型美感体验。

这个课程既要安排绘画素描,又要突出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切实解决总爱新年乖设计中的结构关系问题、透视关系问题,质感、量感、空间感、立体感问题,光影关系(明暗变化)等问题。

美感体验的审美问题。

绘图技能问题(眼、脑、手三者同步)。

解决使用素描独特艺术语言表达的问题。

在未正式课程教学内容之前,先用分类方法了解建立素描的概念,再用比较方法区别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异同。

什么是素描?素描是绘画的一种。

美术认识立体造型和雕塑

美术认识立体造型和雕塑

美术认识立体造型和雕塑美术是一门以表现艺术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应用领域。

在美术学中,立体造型和雕塑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们通过对空间的处理和物体的塑造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美术中立体造型和雕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们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立体造型的概念和特点立体造型是一种以立体空间为基础,通过物体的具体形状和结构来表达艺术形象的手法。

与平面绘画相比,立体造型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三维结构,具有更强的空间感和触觉感。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感:立体造型通过对空间的处理,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形体的延伸和变化,创造出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艺术形象。

2. 体积感:立体造型注重对物体的立体形态和质量感的表达,通过对物体的塑造和体积的分配,使作品呈现出具有重量感和体积感的效果。

3. 形态结构:立体造型通过对物体形态和结构的塑造来表达主题和情感,具有独特的形态感和结构感,使观者能够对作品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深入理解。

二、雕塑的概念和特点雕塑是一种通过对材料的加工和塑造来表现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它以实体物体为基础,通过雕刻、铸造等手法来实现艺术形象的表达。

与立体造型相比,雕塑更加注重对物体的具体外形和纹理的塑造,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雕塑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石头、木材、金属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和表现效果,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要求自由选择。

2. 手法技巧:雕塑的制作过程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雕刻和塑造技巧,如精确的刻削和捏塑等,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技法将想象中的形象具体化。

3. 纹理感:雕塑注重对物体表面的纹理和细节的表达,通过雕琢和打磨来呈现出丰富的纹理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触感。

三、立体造型和雕塑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立体造型和雕塑在美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更能够传递艺术家对世界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结构形态造型

结构形态造型

第三章结构形态造型结构形态造型是指以结构形态研究为中心,以线条为造型手段,依靠透视的基本原理进行造型。

结构形态造型是基础素描教学的首要课程。

结构的体现、透视的运用、线条的表现是结构形态造型的三个基本要素。

对物象结构关系的研究、表现是本章节的重点。

本章包括以下五节;•第一节结构特点的体现•第二节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第三节构图的处理•第四节透视•第五节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第一节结构特点的体现物体各个部分,以特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构成整体的内在构造关系,称为结构。

它是决定物体外观形态的基本因素。

自然界中,凡是有形的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与外在的结构关系,不论是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物品,都具有不同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的形态特征,或者是不同的单体按照物态生长的自然规律或是人为制造使用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程序组织结合而成的。

其自身的结构方式,决定了它的外观形状,从而展现出大千世界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象特征。

例如建筑,这些外形各异的建筑都是由各自的内在框架结构方式所决定的。

物体的内在结构决定着物体的外部形状,也就是说,一切物体的外部形状都是它在内在结构的反映。

所以,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物体是怎样结合的、是怎样构成的,才会对其外在形态有清晰的和深刻的感受,才能够正确地将它表现出来。

结构的类型:物体的结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框架型(或称骨架型的);另一种是体量型(或称积量型的)框架型结构(或称骨架型结构)•框架结构是由主杆部分和支杆部分连接而成,支干通过关节系统与主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

•框架结构是支撑形体体量的骨架,它可以是自然生长的,也可以是人为建造的。

如生活在水中的鱼是脊椎动物,再如框架结构的楼房建筑。

体量型结构(也称积量型结构)•体量型结构,就是物体自身体积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

比如,我们表现一个瓶子,以往我们凭感觉画,一般是先确定中心线,根据高度比例定各部分的点,然后连线,最后再找一下透视关系。

造型的名词解释

造型的名词解释

造型的名词解释造型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物体形态、结构和比例的处理,将主题或想法转化为可见的形式。

它是美术、设计和时尚领域的重要概念,为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与个性的平台。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造型的含义、应用和影响。

1. 造型的含义造型是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等视觉元素,在物体或场景中创造形式和结构的过程。

艺术家和设计师通过调整和组合这些元素,给观者带来独特的艺术感受。

造型不仅涉及到物体的外观,还包括物体内在的特质、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雕塑艺术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形状和质感来表达力量、美丽或脆弱。

2. 造型在艺术中的应用造型在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中,艺术家通过选择特定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细腻的线条可以描绘出物体的轮廓和细节,而大胆的形状则可以传达出强烈的表现力。

通过巧妙运用造型,艺术家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和观点传达给观众,并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3. 造型在设计中的应用造型在设计领域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指涉到产品的外观,还包括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考虑。

优秀的设计师能够通过合理的造型来提升产品的可识别度和用户体验。

例如,汽车设计师可以通过流线型的外观和动态的轮廓,传达出速度、高效和现代感。

时尚设计中的造型则可以通过衣服的剪裁和线条,塑造出充满个性和时尚感的形象。

4. 造型对观者的影响优秀的造型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

它可以激发观者的联想,唤起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一件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其造型是否能够与观者产生共鸣。

好的造型可以唤起观众内心的共鸣,使他们与作品发生深层次的互动。

因此,造型的选择和处理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5. 造型与时尚的关系时尚领域是造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时尚设计师通过独特的造型来塑造服装的形象和风格。

他们可以通过线条、剪裁和面料的搭配,打造出引人注目的时尚造型。

时尚展示了个体对于服饰、外貌和身份的追求,造型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结构形态造型结构形态造型是指以结构形态研究为中心,以线条为造型手段,依靠透视的基本原理进行造型。

结构形态造型是基础素描教学的首要课程。

结构的体现、透视的运用、线条的表现是结构形态造型的三个基本要素。

对物象结构关系的研究、表现是本章节的重点。

本章包括以下五节;•第一节结构特点的体现•第二节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第三节构图的处理•第四节透视•第五节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第一节结构特点的体现物体各个部分,以特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构成整体的内在构造关系,称为结构。

它是决定物体外观形态的基本因素。

自然界中,凡是有形的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与外在的结构关系,不论是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物品,都具有不同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的形态特征,或者是不同的单体按照物态生长的自然规律或是人为制造使用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程序组织结合而成的。

其自身的结构方式,决定了它的外观形状,从而展现出大千世界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象特征。

例如建筑,这些外形各异的建筑都是由各自的内在框架结构方式所决定的。

物体的内在结构决定着物体的外部形状,也就是说,一切物体的外部形状都是它在内在结构的反映。

所以,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物体是怎样结合的、是怎样构成的,才会对其外在形态有清晰的和深刻的感受,才能够正确地将它表现出来。

结构的类型:物体的结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框架型(或称骨架型的);另一种是体量型(或称积量型的)框架型结构(或称骨架型结构)•框架结构是由主杆部分和支杆部分连接而成,支干通过关节系统与主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

•框架结构是支撑形体体量的骨架,它可以是自然生长的,也可以是人为建造的。

如生活在水中的鱼是脊椎动物,再如框架结构的楼房建筑。

体量型结构(也称积量型结构)•体量型结构,就是物体自身体积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

比如,我们表现一个瓶子,以往我们凭感觉画,一般是先确定中心线,根据高度比例定各部分的点,然后连线,最后再找一下透视关系。

用积量型结构的观念来画同一个瓶子就不同了,我们要在把握整体比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它是由哪几种有体量的几何体构成的。

•积量结构的剖析将使我们在把握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部分组织的几何构造及其特征,通过物象构造的起伏变化关系来达到形体积量的表现。

•运用这种“结构线”的方法来认识千变万化的物象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把握形体的结构。

同时,由于“结构线”表现了特定的空间和透视关系,因而具有“深度”的性质。

当我们注意到这种空间变化时,就能感受到物体的实在积量。

第二节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

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

点移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

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

当我们用铅笔或炭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这看似简单的线条,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

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

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生立体感。

•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等感觉;再如一块石头、和一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等的不同的重量感。

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

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

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

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一些、虚一些。

2、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

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

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

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

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是围绕画面的主题或画面的主次展开的。

总之,主、次结构线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第三节构图的处理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

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

理想的构图应该是使人看后感到舒服的、赏心悦目。

在运用画面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等形式法则的同时,正确地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角度距离、空间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画面构图的变化。

解决好画面的幅式、形态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方向、空间等问题,不论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从事产品基础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画面的幅式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

•1、横向长方形幅式,给人以伸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

•2、竖向长方向幅式,给人以上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

•3、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圆、三角形、方形等形态的造型。

二、形态的位置所画形态在画面上的位置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位置偏上、偏下、偏左、偏右,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一种构图形态经营位置线,可供大家参考。

方法是:将横式或竖式画面,长、宽各分三等分画线形井字形,将主体形态安排在左或右边的井字交叉线上。

另外,形态朝向的空间要比背对的空间略大一点,面朝光线的一面空间要比背光的空间略大一点。

形态下方空间要适当比上方空间稍大一点。

三、形态与方向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形态与空间在画面中安排所画形态,多大为合适?太大,画面显得肿胀;太小,画面空旷;太左、太右都显得失去均衡,更不行。

确定形态在画面中的大小,既要凭感觉、凭经验,又要借助于一般可行的方法。

可将画面四个边的中点连线成菱形,再将菱形四个斜边的中点连线做成四边形,可将形态大体安排在这个四边形中,或向外适当膨胀一点(图示)。

当然,这个方法只供同学们在画面中安排形态时参考使用。

总之,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左不右,做到合适,多在练习中体会。

1、三角形金字塔式,给人以稳定、雄伟、崇高的感觉(图示)。

2、倒金字塔式,给人以摇摆不定、不稳定的感觉(图示)。

3、左低右高的三角形构图,给人以向前、运动的感觉(图示)。

4、菱形式,给人以集中、坚实的感觉(图示)。

5、水平带状式构图,给人以安定、伸展的感觉(图示)。

6、圆形构图,给人以饱满、和谐的感觉(图示)。

以上所谈构图的处理,以及各种形式、样式、方向等的感觉,只能说是一种感觉,或是经验,怎样应用,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体会。

第四节透视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规则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不规则透视倾斜透视(三点透视)透视规律的运用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为“透而视之”。

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

透视常用名词: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

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

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

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

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9、原线:与透明画面平行的线段,没有纵深角度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粗远细的变化。

10、变线:与透明画面成纵深角度的线段、透视方向有了变化,本来相互平行的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到一点的现象。

11、灭点:即消失点,是变线的消失灭点。

①主点:中心视点,是视平线正对视点的中心点,是直角度变线的灭点。

②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称距点。

③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灭点。

④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低远高线的灭点。

⑤地点:在视平线下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高远低的灭点。

●直线透视: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图示)。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

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

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第五节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一、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

用线要轻,注意画面构图。

•二、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切忌违背透视原理的现象出现。

•三、采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四、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

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