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贫血 PPT课件

小儿贫血 PPT课件
Fra bibliotek 二、小儿贫血
(一)贫血的定义和贫血程度 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 蛋白量低于正常。 我国小儿血液学会议标准: 新生儿:Hb<145g /L 1—4月:Hb<90g/L 4—6月 : <100g/L 6月—6岁:<110g/L 6岁—14岁:<120g/L 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4%。
(2)骨髓外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骨髓外造血停止 (除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外)。当遇到各种 感染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 肝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 出现肝肿大,同时出现脾和淋巴结肿大,末 梢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 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 称为“骨髓外造血”,当感染及贫血矫正后 可恢复正常。
生理性贫血: ①红细胞系增生减低。随自主呼吸建立,血氧 含量 ↑ ,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暂时性造血 功能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 ②胎儿红细胞寿限较短,红细胞破坏较多(生 理性溶血),生后10日RBC、Hb约减少20%。 ③ 3 个月内是体重增长最快阶段,婴儿生长发 育迅速,血循环量迅速增加等因素,RBC被稀 释,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 个 月 红 细 胞 降 至 3.0×1012/L , 血 红 蛋 白 降 至 110g/L 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 “生理性贫 血”。
2、体格检查: 生长发育:发育落后、倒退现象 地中海贫血: 特殊面貌、颧额突出、眼距宽、鼻 梁低 营养状态: 皮肤、粘膜: 指甲、毛发: 肝、脾、淋巴结:
3、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形态 网织红计数 白细胞计数 骨髓 涂片 血红蛋白分析 红细胞脆性试验 特殊检查:红细胞酶活力 抗人球蛋白试验 血清铁
(二)铁的来源:
主要来自食物,含铁最高 — 黑木耳、 海带、猪肝,其次肉、豆、蛋。 1、自食物中摄取铁,每天约1—1.5mg。 2、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几乎全部 再利用。

小儿贫血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小儿贫血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通过媒体、社区等途径加强小儿贫血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 知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
本次宣教内容总结回顾
小儿贫血的定义和类型
详细解释了小儿贫血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 。
症状和危害
列举了小儿贫血的典型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并 强调了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危害。
未来工作方向和目标设定
01
深入开展小儿贫血相关研究
进一步探讨小儿贫血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
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02
加强家长教育和指导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贫血类型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家长教育和指导方案
,提高家长对小儿贫血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拓展宣教渠道和形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渠道,创新宣教形式和内容,提高宣教
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
小儿贫血的健康教育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随访和评估
定期带患儿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建立患儿互助小组
组织同类疾病的患儿成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和感受,提供彼此 间的支持和鼓励。
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引导患儿和家长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和支持,获取专业的治疗 和建议。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宣传材料
制作并发放小儿贫血的宣传材料,如海报、折页等,提高公众认 知度。
06 心理护理与生活 质量改善
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患儿和家长理解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提高应对贫血的能力。

小儿贫血ppt(最新课件)

小儿贫血ppt(最新课件)

2020-11-19
20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 • MCV、MCH、MCHC • 血小板、白细胞
2、骨髓象 • (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 各期红细胞均小、胞浆少、偏蓝(Hb少) • 粒系、巨核系无改变
2020-11-19
21
6、治疗 (1)一般治疗:病情观察、限制活动、
的小儿。
2020-11-19
12
• 2、铁的来源与吸收
来源:外源性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 含铁丰富的食物如: 黑木耳 97.4mg/100g 紫 菜 54.9mg/100g 豆腐皮 30.8mg/100g 肝、肉、蛋、豆类等
吸收: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2020-11-19
年龄
Hb(g/L)
新生儿 1-4个月 4-6个月 6个月-6岁 >6岁
< 145 < 90 < 100 < 110 < 120
2020-11-19
4
小儿造血的特点
• 小儿造血通常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 胚胎期造血:肝造血约从胚胎8周开始,出生后4~5天完全停止。胚胎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六个月开始造 血,直至生后2~5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2020-11-19
16
• 摄入不足 牛乳、米、面粉等人工喂养的婴儿 习惯不良或营养不良的年长儿
2020-11-19
17
• 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痢 、食物搭配不当。
2020-11-19
18
• 丢失过多 • 长期慢性失血、鲜牛奶过敏、消化性溃疡、钩虫病、多发性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炎 • 急性失血见于外伤、鼻出血

小儿贫血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小儿贫血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12
一、根据血常规检查及血涂片红细胞
形态指标进行鉴别诊断
13
(一)小细胞性贫血 (MCV、MCH、
MCHC均<正常低限) 1、缺铁性贫血 2、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4、慢性感染
5、铅中毒
14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 (MCV、MCH>正常低限,
MCHC正常)
1、正常新生儿
2、巨幼细胞贫血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红细胞的物理指标
MCV(f l) MCH(pg) MCHC(%)
正常值 大细胞性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 94 > 94 80 ~ 94 < 80 < 80
28 ~ 32 >32 28 ~ 32 < 28 < 28
32 ~ 38 32 ~ 38 32 ~ 38 32 ~ 38 < 32
小儿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1
2
贫血的定义
定义: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RBC数或Hb量低 于正常低限。
WHO:
6个月 ~ 6岁
110g/L
6 ~ 14 岁
120g/L
6个月以下贫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学会议暂定:
3
新生儿
1~4个月
4~6个月
贫血的诊断
4
贫血的分类



根据病因: 红细胞生成不足 破坏过多 丢失过多; 根据红细胞形态: 大细胞性 小细胞性 正细胞性 根据(网织红)增生程度: 增生增加 增生低下 增生正常
三、大细胞性贫血(MCV > 94Fl)
A. 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症
B. 慢性再障或低增生性贫血 C. 某些血红蛋白病如HBSS)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疾病PPT演示课件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疾病PPT演示课件
治疗和预防策略
重点讲解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措施,包括补充铁剂、调整饮食等,并强调了预防疾 病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定期筛查等。
领域前沿动态介绍
新型铁剂的研究与应用
介绍了近年来新型铁剂的研究进展,如纳米铁剂、缓释铁剂等,这些新型铁剂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低的副 作用。
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的研究
长期缺铁会影响小儿的大脑发育,可能导致智力 水平下降、学习困难等问题。
免疫力下降
缺铁会降低小儿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 和疾病的侵袭。
行为异常
缺铁还可能引起小儿行为异常,如易怒、注意力 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合理饮食
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铁质,多食用富 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 黄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 物,有助于铁的吸收。
指导家属合理安排小儿的 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 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 瘦肉、蛋黄等。
用药指导
若小儿需要补充铁剂治疗 ,应告知家属正确的用药 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注
心理支持
对小儿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焦虑
和压力。
社会关注
呼吁社会加强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 贫血的关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 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通过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 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
反映体内铁储存状况,是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血清铁测定
反映血浆中铁的含量,与血清 铁蛋白结合用于评估体内铁状 态。
总铁结合力测定
反映血浆中转铁蛋白的浓度, 间接反映体内铁的储存和利用 情况。

小儿贫血ppt课件

小儿贫血ppt课件

.
13
2)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外的异常: 免疫性:①被动获得抗体:Rh同种 免疫性溶血、ABO同种免疫性溶血 等。②主动产生抗体,如自身免疫 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溶血性 贫血等。
.
14
2)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外的异常:
非免疫性:①感染因素:寄生虫、细菌毒 素、溶血素等。
②物理损伤:微血管病、热损伤。
血清铁蛋白减少 铁剂治疗有效 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
24
特点
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
25


Cause
.
26
病因
1. 先天储铁不足
.
27
病因
2. 铁摄入量不足 是IDA的主要原因。
.
28
病因
2. 铁摄入量不足 是IDA的主要原因。
.
29
病因
3. 生长发育快
.
30
病因
4. 铁的吸收障碍
.
31
病因
.
11
2)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酶陷:葡萄糖-6-磷酸脱
氢酶(G-6-PD)缺乏症、丙酮酸激 酶(PK)缺乏症,等。
.
12
2)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血红蛋白异常:①珠蛋白肽链合成 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 中海贫血)。②珠蛋白肽链结构异 常(异常血红蛋白病,如血红蛋白 S、C、D、E等)
铁代谢检查指标血清铁(SI) 4.3μmol/L , 血 清铁蛋白(SF) 10ug/L,总铁结合力(TIBC) 127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8% 。
.
22
病例1
【问题】 本例患儿的病史特点是什么? 外周血有何特点? 本病的诊断是什么? 如何治疗?

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04
治疗方法与策略
一般治疗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通过口 服或注射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以纠正贫血症状
骨髓移植:对于骨髓功能受损的 患者,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以 恢复骨髓功能
输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患者, 可进行输血治疗,以改善贫血症 状
药物治疗:对于骨髓功能受损的 患者,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 免疫抑制剂、激素等,以恢复骨 髓功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 吃富含铁、叶酸等营养素 的食物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 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如吸烟、饮酒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 素质和免疫力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 对贫血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6
预后评估与随访计划
预后评估指标
红细胞计数:评估贫血 严重程度
血清铁蛋白水平:评估 铁储备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观察肝脏、脾脏、 肾脏等器官的大小和形态
骨髓穿刺:观察骨髓细胞形 态和数量,判断贫血类型
核磁共振(MRI):观察骨 髓、肝脏、脾脏等器官的形 态和功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观察骨髓、肝脏、脾脏等器 官的形态和功能
放射性核素扫描 (SPECT):观察骨髓、 肝脏、脾脏等器官的血液 供应和功能
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和形态
骨髓检查: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和数量,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血清铁蛋白检测:观察血清铁蛋白水平,判断铁代谢情况
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观察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判断维生素B12 和叶酸代谢情况
遗传学检查:观察基因突变情况,判断遗传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免疫学检查: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判断免疫功能情况
病因:维生素 B12或叶酸缺

小儿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的患 者,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
诊断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饮食调整等
治疗方法与策略
补充铁剂:口 服或静脉注射 铁剂,如硫酸 亚铁、葡萄糖
酸亚铁等
饮食调整:增 加富含铁的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摄入,如动 物肝脏、红肉、
绿叶蔬菜等
避免铁吸收抑 制剂:避免同 时服用抑制铁 吸收的药物, 如四环素、奎
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贫血程 度和治疗效果
维生素B12水平:评估维生素 B12缺乏和治疗效果
骨髓检查:评估骨髓造血功 能
治疗反应:评估治疗方案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铁蛋白水平:评估铁储备和 治疗效果
叶酸水平:评估叶酸缺乏和 治疗效果
临床症状:评估贫血对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
饮食调整:增加富 含铁的食物,如红 肉、动物肝脏等
疗过程中定期 合药物治疗,
复查血常规、 调整饮食结构,
铁代谢指标等, 增加富含铁的
评估治疗效果
食物摄入
适应症:严重贫血、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手术前准备等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血型、避免输血反应、监测输血效果等 输血反应: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 监测输血效果: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缺氧、乏力、头晕等症状 心脏疾病:贫血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影响智力发育 感染风险增加:贫血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诊断方法与步骤
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史、营养状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指甲、毛发等部位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观察骨骼、肝脏、脾脏等器官的情况

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治疗方法
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静脉注射铁剂:如右旋糖酐铁、蔗糖铁等 输血治疗:适用于严重贫血或口服铁剂无效者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绿叶蔬菜等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 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草莓 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 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 菜等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儿的 信任感和安全感
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儿克 服恐惧和焦虑
鼓励患儿表达情绪,倾听他们的感 受和需求
教育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知识,增 强自我管理能力
病情监测与记录
定期测量血红蛋白水平,了解 病情变化
记录饮食情况,观察营养摄入 是否充足
记录药物治疗效果,调整治疗 方案
康复训练计划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康复训练实施与监测
康复训练目标:提高身体机能,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营养、心理等方面 康复训练频率: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 康复训练监测: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训练计划
总铁结合 力水平高 于正常值
转铁蛋白 饱和度低 于正常值
红细胞体 积和血红 蛋白浓度 降低
骨髓铁染 色显示铁 粒幼细胞 减少或消 失
鉴别诊断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 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 计数等指标
血清铁蛋白检测:观察血 清铁蛋白水平
铁代谢相关基因检测:观 察相关基因突变情况
骨髓检查:观察骨髓造血 功能情况
汇报人:
目录

小儿贫血诊断与治疗课件

小儿贫血诊断与治疗课件

04
影像学检查:X线、B超等,了解患儿的骨骼、内脏等器官情况
体格检查
观察面色、皮肤、黏膜等,判断贫血程度
测量血压,了解贫血对血压的影响
检查心脏,了解贫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检查肝脏、脾脏等器官,了解贫血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检查神经系统,了解贫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检查血液,了解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避免食物过敏:避免食用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等
预防感染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定期体检
01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小儿贫血,及时治疗
02
体检项目: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
03
02
输血量:根据病情和血红蛋白水平决定输血量
03
输血反应:可能出现发热、过敏、溶血等反应,需要密切观察和处理
04
药物治疗
铁剂:常用药物,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维生素B12:用于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
叶酸:用于治疗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01
03
贫血的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由于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引起红细胞发育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儿期:HbF(α2γ2), 成人: HbA(α2 β 2)、 HbA2(α2 δ 2)。
2)变化:
胚胎期血红蛋白在胚胎期3个月消失,并为胎儿期血红蛋白代替, 至胎儿6个月时HbF占90%,以后HbA合成增加;至出生时HbF占 70%,1岁时不超过5%,2岁不超过2%;至成人血红蛋白HbA占 95%,HbA2占2%—3%,HbF不超过2%。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1
(3)白细胞的特点: 初生时总数较高,在15—20×109/L,
婴儿期在10×109/L左右,8岁以后接 近成人水平。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两曲线2 次交叉分别在4—6天、4—6岁。7岁以后 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 (4)血小板的特点:
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血细胞,孕6周减退,至孕期12—15周消失。
(2)肝脾造血期 孕6周胸腺开始造血,生成淋巴细胞,
至青春期后开始萎缩,造血功能消失;孕8周肝造
血生成红、粒、巨核细胞,至胎儿6个月肝造血功能
减退;孕12周脾造血,生成红、粒、淋巴、单核细
胞;孕16周淋巴结造血生成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脾
及淋巴细胞维持终生造血功能。
(2)骨髓外造血 婴幼儿当造血需要增加时, 肝、脾、淋巴结可回复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8
二、小儿血液学特点
(一)血象特点: 1)血小板数;
(二)血红蛋白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三)血容量特点。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9
(一)血象特点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特点: 1)初生时RBC达5—7×1012/L, HGB
150—220g/L,生后10天减少20%,至2—3 个月达最低点,RBC降至3×1012/L, HGB110g/L,称生理性贫血,以后续渐回升, 7岁以后HGB达120g/L。 2)网织红细胞特点:
初生3天达0.4%—0.6%,生后4—7天降至0.05%—
12
(三)血容量特点
(1)新生儿为85ml/kg,婴儿及儿童为75—
80ml/kg,成人为65—70ml/kg。
(2) 按血容量占体重计算:新生儿占10%, 婴儿及儿童占8%—10%、成人占6%— 8%。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3
三、贫血的定义和标准
(一)贫血的定义; (二)贫血的标准; (三)贫血的分度。
0.15%,以后稍有升高,至5个月后达成人水平。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0
(2)血红蛋白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1)分类:
①血红蛋白分子多肽链共有5种:α、β、γ、δ、ε。 ②正常情况下可发现6种不同的血红蛋白分子:
胚胎期:Gower1(δ2ε2)、Gower2( α 2ε2)
Portland (δ2 γ 2),
4
主要内容
一、小儿造血的特点 二、小儿血液学特点 三、贫血的定义 四、贫血的分类 五、贫血的临床表现 六、贫血的诊断 七、贫血的治疗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5
一、小儿造血的特点
(一)胎儿期造血的特点; (二)生后造血的特点。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6
(一)胎儿期造血特点
(1)中胚叶造血期 从孕期3—4周开始,主要生成原始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7
四、贫血的分类
(一)贫血形态分类 ; (二)贫血病因分类。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8
(一)形态分类
1、大细胞性贫血 MCV>94f l、MCH>32pg、 MCHC正常;
2、正细胞性贫血 MCV、MCH、MCHC均在 正常范围;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 l、 MCH<28pg、MCHC<31%。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6
(三)贫血的分度
根据血红蛋白分:
(1) 一般分度: — 90 g/L为轻度,— 60 g/L为中度,— 30 g/L为重度, < 30 g/L为极重度。
(2)新生儿贫血分度: — 120g/L为轻度,— 90 g/L为中度,— 60
g/L为重度, < 60 g/L为极重度。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3
2000年国家食物与营养监测机构,在40 个监测点随机抽取4000名5岁以下儿童 的 HGB调查数据显示,贫血的发病率,城市为 12.28%、农村为26.71%、全国平均20.14%。 从这些数字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贫 血发病率在下降,但贫血仍然普遍存在。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关于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0年在亚 洲的调查报告表明,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 血的患病率超过50%,2岁以下小儿超过 90%。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2
1981年国内有调查报告表明,7岁以下 小儿患该病仍高达36.31%。
1992年9月国家卫生部、教委、全国爱 卫会发布资料:1991年14省市学生健康监测 结果,中小学生贫血发病率为,城市男性 33.24%、女性37.56%,农村男性36.07%、女 性38.64%。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9
(二)病因分类
1、主要因RBC生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2、主要因RBC破坏过多或丢失过多所致的
贫血: 3、RBC丢失过多所致的贫血 。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3)骨髓造血期 从胎儿4个月开始,6个月渐稳定,最
先造粒细胞,至胎儿30周时,造红、粒、巨核细胞,
生后2—5周成为惟一的红、粒、巨核细胞造血场所,
同时亦生成淋巴、单核细胞。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7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生后头5年内所有骨髓均为 红髓,参与造血。以后出现黄髓。 18岁时红髓仅存于扁骨及长骨干骺端。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4
(一)贫血的定义
贫血是指周围血中的RBC、HBG、HCT低 于正常值或其中一项明显降低。
小儿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讲义(1)
15
(二)贫血的标准
(1)WHO的标准,6个月—6岁HGB< 110g/L ,6—14岁HGB<120g/L。
(2)国内的标准,新生儿HGB<145g/L, 1—4个月HGB<90g/L, 4—6个月HGB <100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