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探讨
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及启示

完全相 同, 据统计 , 各地共使用过 7 6个 不同类别的 2 3个指 5
标:
英国环境 、 交通与区域部颁布 了相应工作导则
区域
规划导 引可持续评 价的实践导则 ”Go dPa t eGud n e ( o rci ia c c
o h s a n bi y Ap r ia fRe i n lP a n n i n t e Su t i a l p a s l g o a l n i g Gud— i t o
英 国城 市 规划 可持 续 性评 价及 启 示
Co mm e tn n a a n n r m heS sana i t fU r a ln ngi K n i g o nd Le r i g fo t u t i b l y o b n P a ni U i n
策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0 0 0年 , 国交 通 、 方 政 府 和 区 域 部 颁 布 “ 划 政 策 导 英 地 规 引 1 一区 域 规 划 ” 确 定 将 可 持 续 评 价 作 为 R G 政 策 整 合 的 1 , P 主 要机  ̄( E R, 0 a: D T 2 0) 0 “ 将 有 助 于 R G 在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 少 社 会 排 斥 、 进 它 P 减 增
生何种的效应 , 是可持续评价 的核心 。因此可持续评价依据规
划 的 政 策 目标 以及 国 家 相 关 政 策 目标 建 立评 价 准 则 和 一 套 评
环境质量 、 确保对 自然资源 的审慎利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 它有
助 于在 上 述 重 要领 域 内避 免 、 少 、 和 任 何 负 面影 响 。因此 , 减 缓 对 于 不 同的 战 略 选 择所 产 生 的 ( 在 的 ) 影 响都 需进 行 可 潜 累积 持续性评价 , 以便 在 制 定 政 策 时 不 会 偏 离 可 持 续 发展 目标 , 并 告 知 ( 方 政 府 ) 何 决 策 都 必 须 促 进 R G 所 提 出 的 战 略 的 地 任 P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赵显文(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冀东油田)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迫切地要求作为生产力载体的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生态、地理学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都也有一定的研究,同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
寻求一套适合我国发展和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对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成长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21世纪议程》在全球范围内的贯彻实施,我国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编制组,1994),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是: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衣农,1997),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被纳入我国“九五”计划之中(人民日报,1994)。
一些大城市也先后为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分别将其纳入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上海市计划委员会等,1996;北京市计划委员会,1997;广州市计划委员会,1997;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1995)。
随着可持续发展实践工作的开展,我国城市经济、环境生态、地理工作者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展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下面对我国各学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如下:1.经济学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西方城市发展一般模型研究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进展演替过程(Batty,1995)。
在其时间演替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由于出现数量与质量上的不协调,因而发展过程包括起动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发展顶极期。
我国2)超前发展现代交通体系和现代化通讯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帅江平,1995;北京市计划委员会,1997;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1997)。
3)合理地进行城市土地资源开发,更新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彭再德等,1995;李植斌,1995)。
探索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探索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旨在减少、消除和弥补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会从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流程、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对规划方案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预测和监测的过程。
它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评估过程,在规划编制的早期就要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避免或减少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包括四个阶段:评价分析、预测评价、决策支持和监测评价。
评价分析阶段主要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对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预测评价阶段依据评价分析的结果,对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决策支持阶段主要是根据预测评价的结果为规划方案最终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监测评价阶段则是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价。
三、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描述和判断,通过专家经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权衡和决策。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据和参数进行计算和预测,从而得出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
四、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评价方法方面,当前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次是数据获取和预测模型的问题,由于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数据获取和模型建立方面存在着难度和限制。
再次是评价结果的应用问题,评价结果在实际决策中的应用还不充分,需要加强与规划编制的有效衔接。
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研究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目标,城市规划者需要借助科学的评价模型来评估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以及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城市规划方案。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研究情况,包括其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案例。
一、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可持续性评价模型是城市规划中用来评估城市规划方案可持续性的科学工具。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城市规划相关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评估规划方案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上的可持续性表现。
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从综合性的角度来评估城市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
它将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通过评估各个方面的可持续性表现,可持续性评价模型能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他们制定出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规划方案。
二、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发展历程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
最早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主要关注环境的可持续性,如生态足迹模型、碳排放模型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可持续性评价模型逐渐发展成为综合评价城市规划方案的工具。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一因素评价模型,这些模型主要关注某一方面的可持续性,如环境、经济或社会方面。
第二阶段是多因素评价模型,这些模型考虑了多个因素对城市可持续性的影响,但是仍然存在各个因素之间的割裂。
第三阶段是综合评价模型,这些模型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平衡,以期实现城市规划方案的整体可持续性。
随着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评价模型的改进和创新。
他们利用新的数据来源、改进模型的结构和方法,提高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概述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方案,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网络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是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方法城市规划方案评价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评估和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方法:SWOT 分析法SWOT 分析法是一种评估城市规划方案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城市规划方案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内部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外部威胁(Threats)进行评估,来确定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能的风险。
SWOT 分析法适用于综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城市规划方案评价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通过比较规划方案的成本和效益,来确定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帮助评价方案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增长潜力,对于选择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评价法生态环境评价法是评价城市规划方案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评估方案的影响和效果,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大气污染的控制等。
生态环境评价法可以帮助评估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城市规划方案评价流程城市规划方案评价通常包括以下流程:1.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收集与城市规划方案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地理信息、气象数据、交通数据、经济数据等。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规划方案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等。
3.评估方案的优缺点:使用评价方法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4.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完善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北京市为例

值计算得到(图扰形式 ;冗余性是指城市系统功能与管理能力具备安全裕
中等、良好和优秀五个等级,以便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 度 ;适应性是指城市系统要素及管理方式具备根据外界环境
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的变化而灵活调整的能力 ;鲁棒性是指在逆变环境中,系统 仍具备维持一定功能的能力 ;协同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顾
减灾战略公布的数据,2005 年到 2014 年,中国 平均每年发生 29 起灾害事件,死亡人数 10469 人,
城市韧性评价概述
经济损失 265.6 亿美元。北京市作为典型超大型 城市,也面临着一系列潜在的自然、经济、社会危
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尺度的不同,
机的威胁,如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满负荷 城市韧性评价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
及尽量多相关者的情况,整合相关资源 ;恢复力是指系统在
(一)指标选取原则
遭遇损失后,迅速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
指标的选取原则包括独立性、全面性与可行性三个方面:
(二)指标选取依据
独立性,韧性评价体系的每个指标都能充分说明其内涵,选
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一 2035 年)》《北
取指标时应注意甄别指标特点,指标相互之间不重复,内容 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 一 2020)》《北京市“十三五”时
城市与减灾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赵丹,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博士、中国生态学会城市 生 态 专 委 会 委 员、北 京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规 划 专 委 会 秘 书 长。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生 态 城 市 规划、资源环境保护、低碳城市建设等。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地方课题 30 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近 40 篇。作为生态环境专业负责人,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 -2035 年)》《通州区总体规划》《北京环境总体规划》和《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编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北京市财政课题《北京市生态体系研究》《北京韧 性城市规划纲要》《面向水环境质量控制的城乡规划对策》等。参与住建部组织的《生 态城市规划技术导则》和《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5 版)》编写工作。
城市规划设计——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摘要:我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和不断加速的城市化的压力,使得我国面临着令人棘手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正确的管理理念引导,这些问题将愈加严重。
因此,如何在对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的理念,已日益成为我国所关注。
该论文主要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建筑外环境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以及在使用上和舒适的要求如何统一,合理全面地考虑资源消耗和有效利用的因素,如对于场地设计的深入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和循环的形式,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对于物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最终的研究目的是创造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高品质的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设计,资源利用,舒适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
无论是世界其他国家还是中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
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
面对21世纪全球城市时代的形势,城市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
从19 9 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持续发展已成为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等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主题,而城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焦点之一。
一、科学的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政府在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时十分注重人类住区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行动中,就有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持续发展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是政府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活动集聚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各项开发与建设行为,以及对城市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是依法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国内外经验证明,城市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取决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
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共3篇

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共3篇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1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评价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理论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公正性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满足社会公正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和住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福利和资源。
同时,要避免住区内出现过度集中和排斥的现象,以免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
2. 环境可持续性城市住区应该是环境友好型的,要注重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在建设住区时,要特别关注自然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住区的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通过可持续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3. 经济可持续性城市住区的经济可持续性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住区的设计和管理要注重在新型城市治理模式下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4. 资源节约性城市住区应该是资源节约型的。
要注重节约住区内各种资源的消耗,尤其是水、能源、土地等有限资源,通过系统规划和住区管理,使住区内各种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二、评价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评价城市住区需要通过住区居民的反馈评价,来评估其社会效益和公平性。
住区居民的参与和评价是衡量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2. 环境评价城市住区需要通过环境评价来评估其环境友好型程度,包括住区内的绿地面积、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情况等方面。
3. 经济评价城市住区需要通过经济评价来评估其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包括住区内的商业活动、不动产市场、就业机会等方面。
4. 资源评价城市住区需要通过资源评价来评估其资源消耗情况,包括住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利用和浪费情况。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建设和评估方法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建设和评估方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能够持续增长和进步的城市。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评估相应的指标成为重要的任务。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建设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为了量化和衡量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在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指标:包括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就业率、人均收入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2. 社会指标:包括城市居民的健康指数、教育水平、文化娱乐设施等。
社会指标的建设可以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程度。
3. 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指数、噪音污染等。
环境指标的建设可以评估城市的环境质量,并提供合理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案。
4. 城市规划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交通拥堵状况、居住环境等。
这些指标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改善城市的可持续性。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估方法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为了了解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基础。
以下是常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估方法:1. 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加权计算,得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
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进行全面评价。
2. 动态评估法:动态评估法通过跟踪和记录城市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城市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3. 对比评估法:对比评估法通过比较不同城市的指标数据,找出优劣势和改进空间。
这种方法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促进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通过专家的意见和判断,综合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应用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应用可以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包括城市规划、政策制定、项目评估等:1. 城市规划: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2024年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以天津市为例》范文

《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以天津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住区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特别是在像天津市这样的大都市中,如何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因此,研究并推动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探讨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其评价方法。
二、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 概念定义: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住区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确保住区在满足当前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 理论框架:(1)生态学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2)可持续发展理论:以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为目标,追求长期、稳定的增长。
(3)城市规划理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三、天津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1. 天津市概况: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住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规划与政策措施,推动了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2. 实践举措:(1)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
(3)社区发展与公共服务:优化社区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四、天津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经济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人均收入等。
(2)社会指标:包括居民满意度、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
(3)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质量、绿化覆盖率等。
2. 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模型预测等手段,对天津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
五、评价结果与分析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对天津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 经济方面,天津市住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的要点与方法探讨——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的要点与方法探讨———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赵江(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摘要】规划实施评估是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分析特定规划与特定地区等两种常见规划实施评估类型的评估要点与方法,总结两类评估的内容与异同,同时结合广州市南沙区规划实施项目的应用实践,总结近期规划实施评估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后续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施评估;评估要点;评估方法【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5-0194-021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的发展演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开展城市规划实施评估这一工作相对较晚。
最初的评估曾以“规划检讨”的形式出现;2007年《城乡规划法》首次明确规定需要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评估,2009年《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从操作层面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进行具体规范;2019年1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定期评估制度,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规划定期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
评估内容从简单的规划方案评估扩展到对规划价值标准、规划方案、政策落实、规划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全面评估与分析,并更加注重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公共政策对规划目标的影响等;评估方法逐步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指标细化评价方向发展;评估人员从政府部门、专业人士扩大到市民大众;评估理论更加强调规划的实施程度以及规划方案与实施结果的一致性,而不是单纯进行规划与现实间的对比。
2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的两种常见类型2.1针对特定规划开展的规划评估———以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为代表该类型是为规划修编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而开展的评估,评估对象为单个规划项目,评估目的是通过对其规划实施效用开展评估,为后续规划项目的修编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这种评估类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还有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如《纽约城市规划》年度评估报告、《西雅图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伦敦规划年度实施评估报告》《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目标体系等。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方法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方法摘要: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合理性评价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对于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涉及多方利益,其合理性评价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方法,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特点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首先,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源,因此需要具备可持续性。
最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平衡,需要在各方的参与和协商下形成。
3.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和决策理论等。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评价提供了指导。
系统理论认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理论强调决策者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
4.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价的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合理性。
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包括SWOT分析、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SWOT分析可以识别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各个因素进行层次化排序,从而确定最优方案。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将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各个因素进行模糊化处理,以评估方案的综合效果。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摘要: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
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是针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与时间层面作出的相关安排。
从国家层面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为促进国家空间发展的一大指南,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能够为相关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供有效保障依据。
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则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可使城市发展建设更加规范,并使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得到有效保证。
文章在对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具体思路策略,希望以此全面提升现代城市规划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思路策略引言纵观近年来我国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的情况来看,主要涵盖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规划、主体功能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其中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但进入城镇转型时期后,以往使用的单一的、具有明显侧重点的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镇发展需求。
以往的发展规划中在不同规划间不仅存在交叉重叠,同时也存在矛盾冲突,因此迫切需要对各种规划进行整合,实现统筹兼顾,建立起更为完善、覆盖面更广的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城镇地区转型。
1新时期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结合目前的社会实践做分析,强调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有两方面的突出意义。
首先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实施对于区域国土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积极的意义。
国土空间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我国目前发展重点强调的内容。
结合调查的资料做总结会发现有不少的地区存在着诸多可以被利用的优势资源,但是因为理念和方法问题,资源开发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不合理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得资源应用价值持续性下降。
就国土空间资源规划来看,合理的空间资源规划可以使土地空间资源呈现出巨大的价值,而不合理的空间资源规划只会使资源价值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对于资源本身的价值发挥是非常不利的。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实践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实践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标准。
如何科学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实践。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1.指标体系法指标体系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法,用于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常用的指标有环境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等。
这些指标通过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全面评估,以识别是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生态足迹法生态足迹法是一种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即以城市每个人在生活和生产中所需的自然资源数量,与该地区所能提供的生态资源的比较,来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关于城市生态足迹的深入了解,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基础。
3.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它采用相关的综合评估方法,将各个方面的贡献度纳入到一个总评价指标中,以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1.加强城市空气治理城市的环境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加强城市空气治理,减少空气污染,不仅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也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形成垃圾处理系统和绿色交通网络,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低碳食物、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改变生活方式的方式,或许需要时间的推广,但是它们都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推广低碳理念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减少建筑排放,以应对城市人口发展的挑战。
4.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城市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础设施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评价

基础设施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评价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满足当前需求,更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评价,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
一、环境可持续性评价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是基础设施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要考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建设高速公路时,需要评估项目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要考虑项目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建设项目应该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最后,要评估项目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应该考虑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二、经济可持续性评价经济可持续性评价是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能够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其次,要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必须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确保项目能够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最后,要评估项目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社会可持续性评价社会可持续性评价是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评估项目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
其次,要评估项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并减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最后,要评估项目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惯,避免对当地社区的不良影响。
结论:基础设施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评价是确保项目长期发展的关键。
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评价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方案。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各种利益,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与评价标准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与评价标准随着城市发展的迅猛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而为了确保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高效与可持续性发展,制定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的布局、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人口分布、交通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等。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1. 空间规划对于城市的规模、形态、布局等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空间规划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城市用地比例、建筑高度限制、绿地保护区划等,以确保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因此,制定交通规划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规范、道路网密度等。
3. 环境规划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规划要求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为此,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如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监测等,以确保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城市建设管理与评价标准旨在保证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施工管理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可以制定一系列标准,如施工工期、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以确保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工程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如抗震性能、供水排水质量等,以确保城市建设质量的稳定和高效。
3. 城市服务设施管理城市服务设施的管理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此,可以制定城市服务设施管理的相关标准,如供电、供水、公共交通等,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公共设施的有效利用率。
《2024年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以天津市为例》范文

《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以天津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住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其住区发展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以天津市为例,评价其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二、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1. 定义与内涵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城市住区发展过程中,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强调的是在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手段,实现住区的长期稳定发展。
2. 理论基础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等。
这些理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住区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和长期性。
三、天津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1. 现状分析天津市在住区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等方面均有显著进展。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难度大、新城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等。
2. 评价方法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天津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绿色建筑比例、居民生活满意度、生态环境质量等。
3. 评价结果通过评价发现,天津市在住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建筑比例逐年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较高,生态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新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等。
四、天津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建议1. 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应加强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布局住区发展,确保住区发展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相协调。
2. 推进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加大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的力度,提高绿色建筑的比例,降低住区的能耗和排放。
3. 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基于可达性指标的城市规划的综合评价

基于可达性指标的城市规划的综合评价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而可达性指标是评价城市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交通便利程度。
本文将以可达性指标为基础,探讨城市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
二、可达性指标的定义与意义可达性指标是指衡量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外部之间交通便利的指标,它包括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交通工具的可用性以及交通时间的消耗等。
可达性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高可达性意味着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效率更高,同时也会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可达性指标的评价方法1. 交通网络评价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是衡量城市可达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交通网络可以从道路、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
道路评价可以考虑道路密度、道路质量和道路拥堵程度等因素;公共交通评价可以考虑公交车站的分布密度、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和公交车辆的运行频率等因素;非机动交通评价可以考虑自行车道的设置情况和步行系统的完善程度等因素。
2. 交通工具评价交通工具的可用性是衡量城市可达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评价交通工具的可用性可以考虑交通工具的种类和数量、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和运行频率等因素。
例如,城市中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运行时间和运行频率越长越高,居民的出行选择就越多样化,可达性也就越高。
3. 交通时间评价交通时间的消耗是衡量城市可达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评价交通时间可以考虑交通拥堵程度、交通出行速度和交通出行距离等因素。
例如,交通拥堵程度越小,交通出行速度越快,交通出行距离越短,居民的出行时间就越短,可达性也就越高。
四、基于可达性指标的城市规划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可达性指标的城市规划综合评价方法可以综合考虑交通网络、交通工具和交通时间等多个因素。
首先,可以通过交通网络评价、交通工具评价和交通时间评价等指标对城市的可达性进行评估。
可持续性指标在规划方案中的评价与优化

可持续性指标在规划方案中的评价与优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评价和优化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性指标在规划方案中的评价与优化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可持续性的定义与重要性可持续性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需求的能力。
它涉及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平衡。
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二、可持续性指标的选择评价和优化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指标。
在选择指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全面性:指标应该涵盖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以全面评价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
2. 可测性:指标应该具备可测量性,能够通过数据来反映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水平。
3. 可比性: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能够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可持续性指标,如碳排放量、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效率、社会公平性等。
三、可持续性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价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LCA是一种系统评价方法,通过对规划方案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评估,包括资源获取、生产、使用和废弃等各个环节,从而综合评价其可持续性。
2. 多指标评价法:多指标评价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将不同的可持续性指标进行量化,并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得到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评价结果。
3. 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评价方法,通过对规划方案的各个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得到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评价结果。
四、可持续性指标的优化方法在评价了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方法来提高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探讨
摘要: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以后,“可持续性”在概念层面上得到世界范围内认可与贯彻的同时,在其概念界定与如何将这一纯抽象概念具化到可以认知和掌握的切实操作方法上出现了巨大的困难。
为了实现这一转化,基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eia)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在意识到城市规划领域因规划缺陷及规划失效而可能引起的对社会、经济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之后,借鉴国外实践中关于可持续性评价的概念,本文提出了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价,对评价步骤及其与城市规划编制过程的相互协调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评价
一.前言
随着2003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实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受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城市规划编制开始产生影响。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欧盟国家自1985年欧共体强制推行“环境影响评价”。
到2001年发布并推行“战略性环境评价”,到2004年英国开始实行“可持续性评价”。
其发展历程经历了由具体要素评价向多学科综合目标评价的过程,其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二.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价是什么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价是由广泛的利益主体参与构成的评估
团队独立进行的。
与各个层次规划制订(包括空间发展策略、规划政策和具体规划提案)相平行的系统、循环的评价过程。
这一过程与规划编制相互协调.以不同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为评价标准,对规划编制及其实施各个阶段在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方面所达到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判断与评价。
并以评价报告的形式提出对规划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循环反复的评价反馈过程将各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规划内容与规划策略之中。
最终促进城市规划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城市规划领域实施可持续性评价的必要性
城市规划编制涉及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其编制过程本身对上述三方面的可持续性影响很小.甚至没有显著的影响。
但作为对社会、经济、环境行为的调整以及资源的再分配,规划的实施则可能对未来产生一定影响。
比如,规划自身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规划内容失误、规划过程失真、规划组织实效)7以及规划失效等都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可以通过降低或消除规划缺陷或规划失效来预防或控制其发生,也可通过在各个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实施独立的可持续性评价来实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决策的早期阶段便充分考虑所拟定的规划可能涉及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社会、环境、经济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可持续性评价这一系统方法.
可以协助城市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目标之间的相互冲突。
因此.我国在规划领域中加强对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与探索显得尤为必要。
四. 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1、国外对可持续性评价所进行的研究:
(1)可持续性评价与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a)的关系:它包括二者在时间、逻辑和层次三个方面的研究。
对于可持续性最普遍的解释是环境、社会与经济“3 底线”的相互整合,因此,大多数可持续性评价过程都是基于整合此“3 底线”而提出的一系列方法。
对于可持续性评价而言,3 底线的整合手段可以认为是在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产出中进行的适当平衡。
因此,从环境角度单一来看可能是难以接受的政策,在整体考虑时却有可能被接受。
充分地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进行sa 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
如果在定义环境的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要素,那么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a)就为可持续性评价提供相应的平台。
(2)可持续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 sa 衡量战略的可持续性及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有观点认为,从可持续性评价(sa)的目的上来看,所谓的“3 底线”并非是对可持续性最合适的诠释。
他们认为“3 底线”更多地是对应于规划领域的可持续性或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因此他们建议将sa 建立在强调代际与代内公平的层面上,前者以为后代保留环境资源为特征。
(3)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对象的界定;
(4)可持续性评价评价因子的确定;
(5)可持续性评价的技术方法:包括传统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和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a)方法和新近发展的sa 方法。
即便“3 底线”方法对环境、社会以及经济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仍然还有许多问题留待思考。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的专家在借鉴已有的可持续性评价工具的基础上,验证了对城市背景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可持续性评价的框架体系,并提出在城市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和可持续性评价的建议;建立了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分析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误区和测评的失误,并且重点分析和论述了我国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模型。
总的看来国内的可持续性评价(sa)研究仅从sa 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还没有对sa 从基础理论到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这不仅阻碍了sa 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完善,而且限制了其推广及实施效果。
五.对未来我国开展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的展望
从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的角度来看,规划环评亦具有积极意义。
按照系统规划的“目标一信息一预测和模拟一评价一选择一连续监督”这一典型模式,“评价”本身就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
尤其是通过来自于系统外
部的独立性评价的参与,可以对城市规划本身进行连续性的“纠偏”,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规划本身“缺陷”的目的。
同时。
规划环评事实上也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相互交叉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城市规划的内涵,提高其科学性。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人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从第一代方法(eia),发展到第二代(sea:战略性环境评价),到第三代(sa:可持续性评价),其发展过程正是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科学、管理学、政策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不断融合的过程。
藉此过程,城市规划也由以往对具体功能目标的追求转向对内涵更广泛的城
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
尤其是随着“政策评价”的兴起,对城市规划进行评价的技术方法与手段也将逐步完善和不断升级。
可以期望:我国城市规划环评工作在不远的将来会向着多学科、多目标及更具综合性的可持续性评价发展,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和规划方法也将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六.结束语
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决策手段和规划手段,可持续性评价正逐渐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并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由于可持续性评价的层次性更高、内容更为综合、所涉及时空范围更广,可以通过可持续性评价进行相关识别而避免政策、规划和计划带来的严重环境后果,最终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亮平林丹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探讨(被引用 4
次)[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学刊 istic pku cssci -2007年3期hong liangpinglin dan
[2]林丹可持续性评价与规划编制相互协调方式初探 [期刊论文] 《国际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07年2期lin dan [3]岳宜宝紧凑城市的可持续性与评价方法评述 [期刊论文] 《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6期yue yibao
[4]林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初探 [学位论文] 2006 -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5]薛若晗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以无锡市为
例(被引用 1 次)[学位论文] 2003 -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6]苏海龙上海边缘区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评价 [学
位论文] 2002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