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城市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气候特征PPT课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9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
1
课本第82页
2
课本第83页
3
4
课本第82页
30 2 30 2
30 17 19 -2 25 -2
8 12 660 6 12 1360
9 1 1
[活动]观察课本第83页图E中,五个城市所处的 气候类型区。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0
11
[活动]读课本P84图F、图G,完成下列要求。
1、冬季我国盛行什么风?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刮什么风?
偏北风,西北风。
2、夏季我国盛行什么风?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刮什么风?
偏南风,东南风。
3、冬季和夏季我国盛行风向发生怎样的变化?
随着季节的转换,风向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
12
[思考]冬季风、夏季风的源地在哪里?影响哪些 地区?可能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13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 征之一。
读图回答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度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既有来自_太__平__洋的_东__南__ 季风,也有来自_印__度___洋 的_西__南__季风。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新疆 (省区) 的北部以及 黑龙江和 吉林 的大部分地区。 (4)我国华北北部出现的特殊天气是 沙尘暴 。 近几年,该类天气的出现明显增多,除自然因素 外,人为原因是 滥垦滥伐 过度放牧,使土地沙化 。
(3)此时,雨夹雪天气主要分布在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阅读图3.23,完成活动3填在下表中。从纬度位置来看,主 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分别有哪些?
分布地区 热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练习一
名称: 温带海洋气候
特征: 全年温和多雨 纬度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分布: 分布:
名称: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 冬夏温差大,降水稀少 温带大陆内部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练习二
1、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中部的气候类 温带大陆性气候 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其中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热带沙漠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 多 ),两极地区降水( 少 )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 少 )大陆东岸降水( 多)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 ),内陆降水( 少 )
城市气候.ppt
0.04 0.03
§3-2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导及其表示方法 城市热导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热导产生的能量基础 城市热导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城市热岛及表示方法
城市“热岛效应”(heat island effect) 指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气温的现象。 在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大,人为释 放热量多的市区,形成高温中心。在园林 绿地园或地带形成低温中心或低温带,城 市绿地在冬季和夜晚起保温作用,在夏季 和白天起降温作用。
1、城市下垫面性质变化及其影响
2、下大垫气面性成质分的变改化变: 及其影响 3、⒈物影比城主响热市要:、是①热人:下容为C垫量O面、热2的导,释热热NO力率放x学、,及特吸CO性热其,影、影颗响反粒温射响物度、,蓄二热次能污力染
⒉影②响下:垫面的水份循环特性影响湿度 影1响)蒸人城发为市、热空蒸:气腾由透、于明凝人度结类,、生减透产弱水、能、生见贮活度水活动以及生物新陈 改贮代变藏谢太水所阳分产入能生射力的辐差热射,量,蒸。散发P射(73辐蒸表射腾3和-)3地比面郊的区长小波辐射。 特2别)③是影下C响垫O:面2,的C动H力4,学O特3性等影温响室气气流体,吸收地面长 波改下辐变垫射了面,城粗大市糙气区度逆域大温的,辐能风射量速,平小地衡,面,风不形向易成不冷城稳却市定,热城岛市气温 比产郊生区局高地。气为候云变、化雾,降水提供了凝结核。
表3-3 不同城市人为热排放量
纬度∕°N
64 56 53 52 49
人口密度 (人∕ km2)
810 7300 10420 9830 5360
47
11500
45
14102
40
28810
34
第3章 城市热量平衡与水分平衡汇总
第3章 城市热量平衡与水分平衡城市热量平衡与水分平衡在城市气候中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城市热岛、热岛环流、城市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城市气候学、城市污染气象学和城市湍流扩散及城市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3.1城市热量平衡城市具有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和十分复杂的城市地面-建筑物-大气系统,及其动力和热力的不均匀性,导致了城市区域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与一般及郊区下垫面的显著差别。
3.1.1城市的热量平衡方程[1-3]城市地面—建筑物—大气系统的热量平衡方程为()F S P L L us H H H LE H Q Q Q ∆+∆+∆++=-+-↑↓↓α1 (3.1)式中αus 为城市下垫面所接受的太阳短波反射率,城市区一般取0.12—0.15,郊区一般取0.15—0.20;↓Q 为太阳总辐射;↓L Q 为城市大气长波辐射通量密度;↑LQ 为城市下垫面长波辐射通量密度;H 为城市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感热交换通量;LE 为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潜热通量;∆H P 为人为释放的热量(广义的如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机动车、空调等释放的热量);∆H S 为下垫面(包括建筑物和不同性质的地面)贮存的热量变化;∆H F 为城市热平流量的变化。
城市化后,地面—建筑物—大气系统热量平衡各分量具有明显的变化,并且,辐射和热量平衡各项,在城市与郊区间有明显的差异,这些都是产生城市边界层气候与郊区边界层气候不同的原因。
下面就城市热量平衡方程中各项的计算分别进行讨论。
3.1.2城市热量平衡方程各项的计算方法1. 城市下垫面地—气之间感热(H )、潜热(LE )和动量通量(τ)的计算城市地面—建筑物—大气系统的热量平衡、人为热及热贮存特征,制约着城市区域地—气系统中感热、潜热和动量的垂直输送和城市边界层的发展。
大气边界层中的风速和温度的垂直梯度一般比郊区大,容易发展热力湍流。
下垫面的粗糙度亦比郊区大,利于动力湍流的发展。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地—气间的湍流感热交换和动量交换城市应比郊区大。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第1课时常见天气系统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B.②
C.③
D.④
答案:A
3.位于北半球且受其控制多阴雨天气的示意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探究点一 锋与天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 年 12 月 29 日,山东省受冷锋影响,多个县市 区出现大到暴雪,最大积雪深度 20 厘米,最低气温降至 -16 ℃,山东海上有 10 级阵风。 1.描述本次冷锋的形成过程。 答案:北方冷空气南下,遇到南方的暖湿气团,暖 湿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雨雪天气;冷暖气团 交界处,气温差异大,气压差也大,形成大风。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 面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 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 制,天气晴 朗
气 特 征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 升,常出现阴天、 降水、刮风、降温 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 团徐徐爬升, 冷却凝结产生 连续性阴雨天 气
答案:1.B 2.D
3.下图是某日影响甲地(40°N,110°E)和乙地(45°N, 120°E)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图,在该天气系统的影响下, 乙地的雨区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及天气系统符号的判 断。甲地锋面与地面夹角大,为冷锋,甲地位于冷锋的锋 后。乙地锋面与地面夹角小,为暖锋,乙地位于暖锋的锋
⊙判断正误 1.低压一定是气旋,高压一定是反气旋。( ) 2.气旋、反气旋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形成。( ) 3.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散。( ) 答案:1.√ 2.× 3.×
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第 1 题。
高三复习教案 必修一 第三章气候
(28—33课时)3-1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各气候形成因子对气候的影响;理解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从地理现象入手寻求原因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候因素关联性的分析,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分析,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环境观。
2、教学重点: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3、教学难点:气候形成因子分析,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4、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5、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课前探索,引导学生从土壤、植被和动物等方面来对比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中下游的自然景观差异)(引言)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例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都不相同。
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什么存在那么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同,那么地理环境受哪些要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一、地理环境(教师引导)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部分人工环境。
(学生活动)列举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形式各异的物体;在这些物体中,哪些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哪些属于人文地理环境?(出示《深圳世界之窗》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图片,加强学生对两种地理环境的认识)(学生探究)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说说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
(教师点拨)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是其组成要素。
区域地理 第三章中国气候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高温多 雨,城市街道两旁多宽敞的 行人廊(俗称“骑楼”), 使行人免受烈日的直接照射 和遮挡雨水。
2、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
1、年降水量超过 1600毫米的地区大多
在 _____________。 东南沿海地区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火烧寮
。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台湾火烧寮 是___________,原 因是: ①东南季风迎风坡
广州
49.6℃。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上。
23°08′N 89°41′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32.7℃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5.4℃七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13小时35分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3)原因: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高度角大, 白昼加长,获得热量多; ②虽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 白昼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获 热不比南方少; ③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 时间短; ④夏季风北上,把南方部分热量 带到北方,缩小了南北温差。
★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
②吐鲁番盆地高 温、闭合原因;
③台湾岛、海南 岛等温线闭合原 因。
2、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地点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七月气温最高处在吐鲁番盆地,人
(1)等温线分布特点:
等温线稀疏
称火洲,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 漠河 53°29′N 59°58′ 16小时55分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 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________(大、小),其 小 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___。 地形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 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 主要原因。 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 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 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 较差大。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 本章整合
本章整合
地理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 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
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
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
专题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气候特征的答题思路 1.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气温判断南北半球。 ①北半球:气温最高月为7—8月(代表夏季),气温最低月为1—2月(代表冬季)。 ②南半球:气温最高月为1—2月(代表夏季),气温最低月为7—8月(代表冬季)。 (2)根据最冷月平均气温确定大“类”。 ①热带气候:>15 ℃。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0 ℃。 ③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0 ℃。 ④寒带气候终年气温较低,最易判断。
2.气候特征的答题思路 (1)气候特征的考查角度: 角度一: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如下:
角度二: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如下:
角度三: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如下:
(2)气候特征的答题思路:
描述角度
规范术语
气温 ①气温的高低;②气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全年温和;气温年 温的年较差或日较差 较差大(小);最热月或最冷月均温高(低)
本课结束
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思路导引可从顺坡垄的地形特点、葡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与降水的关系 方面进行推理。
解析 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且坡度较大,因此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 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 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 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答案 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 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 分配较均匀。
地理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地理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出的天气状况的总体特点。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由于经度、纬度、海拔、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气候类型。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来介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1. 极地气候极地气候主要存在于地球的两极地区,如北极和南极。
这些地区的特点是温度极低,极寒气候是其最大的特征。
平均温度常年低于零下10摄氏度,冰雪覆盖全年,气候寒冷干燥。
降水较少,多为雪。
极地气候条件恶劣,人类几乎无法在此生活和工作。
2. 寒温带气候寒温带气候分布于地球两极地区向内陆延伸的中高纬度地带,如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北美洲大部分地区等。
这些地区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冬季寒冷,夏季相对较暖。
降水分布均匀,一般较多。
这种气候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3.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分布于亚洲东部、欧洲大部分地区、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南美洲南部等,大部分人口密集地区都属于温带气候带。
这一带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相对充沛。
这种气候适合现代工业和农业发展,农作物种类繁多。
4.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分布于地球赤道两侧,如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季节性变化不显著。
年均温高于20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大。
这种气候适宜种植热带农作物,且常年供应热带水果。
5. 高原气候高原气候分布于世界各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等。
这些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降水量不多,集中在夏季。
由于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特殊,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和牧业。
6. 沿海气候沿海气候分布于地球各大陆的沿海地区,如东亚、欧洲北部、北美洲东部等。
这些地区受海洋的调节,气温变化较小,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
降水较多,常年分布均匀。
沿海地区气候适宜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以上是地理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简要介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适宜发展的产业。
深入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为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第一章: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重庆市位于东径105º11"—110º11",北纬28º10"—32º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
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沿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重庆市地理位置图1997年3月建立直辖市后,重庆市所属区、县(市)为40个。
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合川市、长寿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万州区、开县、忠县、梁平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涪陵区、南川市、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黔江区、石柱县、酉阳县、秀山县。
重庆市行政区划图第二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山地区,市域内存在各个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渝东南川鄂湘黔隆褶带,渝西川中褶带,渝中川东褶带,经向构造的渝南川黔南北构造带和渝东北大巴山弧形褶皱断裂带等。
重庆市三维地貌图各构造体系不同的岩层组合,差异性很大的构造特征和发生、发育规律,塑造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态。
其特征:(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全市最低点在巫山县碚石村鱼溪口,海拨73.1m;最高点为巫溪、巫山和湖北神农三县交界的阴条岭,海拨2797m,相对高差2723.9m。
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多在海拨1500m 以上;西部地势低,大多为党委书记拨300—400m的丘陵。
(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平坝等8大类,其中山地(中山和低山)面积62413.2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75.8%;丘陵面积近14985.76平方公里,占18.2%;平地2964.22平方公里,占3.6%;平坝面积1976.14平方公里,占2.4%。
城市生态学4-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 核心和决定因素。这个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人工创 造的,它的规模、结构、性质都是人们自己决定 的。至于这些决定是否合理,将通过整个生态系 统的作用效力来衡量,最后再反作用于人们。在 这个生态系统中,“人”既是调节者又是被调节 者。 自然生态系统:主体为生物(森林、草地、海洋 等),由自然规律(反馈)决定系统的规模、结 构等方面,生物和环境协调发展。
土壤(黑、湿) 0.05-0.40
草(长1.0m) 草(短0.02m) 水面 0.16 0.26 0.03-0.10
柏油和砾石屋顶 0.08-0.18
根据Kung等人(1964)的研究,城市下垫面反射率要比郊区小10%-30%左 右。
城市下垫面反射率比郊区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绿地面积比郊区小,街道、房屋等建 筑材料的反射率比植被低,特别是深色屋 顶和墙面等反射率更小; ②其次,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大,形成一个 立体下垫面,在太阳照射下,墙壁、屋顶、 路面组成极为复杂的反射面,太阳辐射经 多次反射吸收,最终被反射的能量减少。
城市中心地区近 地面温度高于周边 地区以及郊区的现 象称为“热岛效 应”,这是城市气 候最明显的特征之 一。
①城市下垫面的特殊性质
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岩建筑材料 深色的屋顶和墙面; 狭窄的街道、墙壁 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
②城市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对地面的 长波辐射热吸收和反射能力很强,形成城 市温度高于郊区的重要条件
6.城市生态系统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 的生态系统。作为这个生态系统核心的人, 既有作为“生物学上的人”的一个方面, 又有作为“社会学上的人”以及“经济学 上的人”的另一个方面。从前者出发,人 的许多活动是服从生物学规律的。但就后 者而言,人的活动和行为准则是由社会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层建 筑所决定的。所以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 济、城市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自然生态系统:受反馈等自然规律制约的 系统。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风尾
风杆
风杆与风 尾一起指 示风向 每一道风 尾代表 风力2级
北风6级
8~12级用风旗表示
北风11级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 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 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 一般是阴雨区
蓝色表示海洋
气 象 符 号
晴
多云
阴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冰雹 雷阵雨
雨夹雪 小雪 中雪
气 象 符 号
复习测试
• 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说法,正确的 是(A ) • 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 B.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 C.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多 • D.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复习测试
图中四点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B )
A. B. C. D.
橘生淮南 则为橘
橘生淮北 则为枳
• 说明了气温对(C )的影响 • A.饮食 B.穿衣 C.农业生产
拓展训练
10℃
读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20℃ 甲 陆地 乙 海洋 丙 陆地
(1)此图所示为 北 半球。 (2)如果乙处为海洋,甲、 丙处为陆地,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 )
A此图为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B此图为夏季等温 线分布图。 C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D 此时我国各地 昼长夜短。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堂练习
3、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 ) A、高温多雨 B、四季分明 C、炎热干燥 D、温暖湿润
气温日较差
31℃(最高值) _ 24℃(最低值) = 7℃
4.一天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
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
上升,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系是 a﹥b﹥c﹥d,据此完成(1)~(2)题。
图 3-5
(1)若 a、b、c、d 四线为等高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地海拔低于乙地 B.甲地位于山谷 C.乙地可能发育形成河流 D.站在丙地不可能看到丁 (2)若 a、b、c、d 四线为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丁地为盆地 B.丙地为山顶 C.丙地气温低于丁地 D.丁地为山顶 【方法点拨】在同一区域,气温越低,海拔越高。可据此 将气温曲线转化为等高线。
图 3-4
1 (1)甲地最热月是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最冷 27℃
月是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 13℃ 7
8 (2)乙地最热月是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最冷 27℃ 月是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 2 -5℃ (3)丙地表示的温度带是________带。 寒 甲 (4)甲、乙两地中,________地在北半球,________地在南 乙 半球。
北风。
【例题 1】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预测有东南风,下面表示东 南风的正确天气符号是( B )
【方法点拨】如图 3-3:
图 3-3
考点 2
气温的时空分布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7、8 月气温最高,则该地区位于北半 球;1、2 月气温最高,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例题 2】读三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图 3-4),回答下列问题。
4.影响气温的因素 高 (1) 纬 度 位 置 : 低 纬 度 气 温 ________ , 高 纬 度 气 温 低 递减 ________(气温从赤道向两极________); 高 (2)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_,海洋 低 气温________;冬季相反; 降低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海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要点一:天气及其影响(重点)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征(1)天气反映的时间比较短。
(2)它是时刻在变化的,表现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天气不同(时间上的变化),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3)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空间上的变化),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3.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5.天气与人类活动【例题1】下列叙述中,叙述天气的是( )[来源:学.科.网A.山前桃花山后雪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来C.昆明四季如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点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气的概念和特征。
天气是反映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
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
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
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因此正确答案是D。
答案:D【例题2】“天公作美,今年秋收时,天气晴朗,水稻收割顺利”,说明了 (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水稻收割顺利”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所以题目说明的是“天气影响生产”。
答案:A要点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难点)l. 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的作用天气预报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人们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气象观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3)天气预报的内容: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高考地理第3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全年高温,一
原气候 雨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 风气候
干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
全年高温,一 制,湿季时受气压带、风带
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 制
【真题1】(2010·上海)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 示意图,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 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 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 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 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 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 说明该船队到达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 成因。
答:特征:到达里斯本时为7月(8月或7~8月), 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
成因: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 为主。
第三章
必修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课 气压带和风带对
气候的影响
考点1 气压带、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见下表)
气压带 与风带
分布
极地高 南北纬 压带 90°附近
成因 热力原因
副极地 南北纬 气 低压带 60°附近 压 带 副热带 南北纬30
高压带 °附近
(202X·雅礼中学摸底)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据 此完成第3题。
3.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课时3 气候特征描述 气候类型判断
课时3气候特征描述气候类型判断[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图,归纳判读气候类型的方法。
(综合思维)2.结合资料,说明描述某一气候特征的方法。
(区域认知)目标一气候特征描述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温差气温年较差大(小);气温日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降水总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光照时数长(短);光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气温和降水的协调关系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小)等注:1.高温—最热月均温>20 ℃;温和—最热月均温0~20 ℃;寒冷—最冷月均温<0 ℃。
2.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丰富—月降水量>100 mm。
3.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较强—气温年较差>20 ℃;气温年较差小,海洋性显著—气温年较差<15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东南部临地中海,西临葡萄牙和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
西班牙南部沿海地区光照充足,是欧洲人重要的度假胜地之一。
东南部佩尼贝蒂科山脉间有一片约280平方千米的荒漠,被称为本纳斯沙漠,是欧洲最干旱的地方。
1.[区域认知]试描述西班牙南、北部年降水量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实践力]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西班牙南、北部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练透试卷 第三章 第三节 课时3 气候特征描述 气候类型判断
课时3气候特征描述气候类型判断读下图并根据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完成1~2题。
1.若图中海洋表示太平洋,并且甲地季节性受西风控制,则该地位于() A.欧洲B.南美洲C.亚洲D.北美洲2.若图中海洋表示北大西洋,则乙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图为“印度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4.该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是()A.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C.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甲—热带雨林气候B.乙—地中海气候C.丙—亚热带季风气候D.丁—热带沙漠气候6.对①②③④表示的降水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全年多雨,季节分配不均B.②—全年多雨,季节分配均匀C.③—冬季多雨,夏季少雨D.④—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下图示意世界某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降水年际变化大B.气温日较差大C.降水季节变化大D.气温年较差大8.该地最可能位于()A.20°~30°的大陆西岸B.20°~30°的大陆东岸C.30°~40°的大陆西岸D.30°~40°的大陆东岸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中a、b、c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10.关于c气候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亚洲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B.在全球该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C.该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D.该气候分布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11~12题。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1.太阳辐射
形成气候差异的最根本因素
太阳辐射在地表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导 致了各地气候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
北寒带
递 北温带 减
太阳辐射 热 带
递 减 南温带
南寒带
2.大气环流
形成气候的直接因素
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0ºN~40ºN大陆东西部气候差异:
比较项目
大陆西部
问题: ✓ 人类通过哪些途径改变下垫面性质?
灌溉
✓ 下垫面性质改变会导致气候如何变化?
砍伐森林
小结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框架图)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气候形成因子
下垫面因素
海陆差异
暖流 ——增温、增湿
洋流
寒流 ——降温、减湿
地形
人类活动
其他因素
影响大气温度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性质
小结
图解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的关系
大气
气候
太阳辐射
下垫面
人类活动
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活动3:探索新知
小组学习任务3: 1.各学习小组每位成员自主选择下列各项内容,各自查找气 候对所选项内容影响的图文证据资料。
流 ①植物形态和内在结构 程 ②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
③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 2.小组内每位成员分享各自学习成果,帮助同组成员理解气 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野象在中国东部的分布北界示意
中国气温变化曲线
活动5:迁移应用
问题1:分析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大的原因,其主要受哪个因素影响?
活动5:迁移应用
问题2:说明非洲大陆 的气候以赤道为对称轴, 南北对称分布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D
1/2
1/1
2/1
3/1
1/2
1/1
2/1
3/1
全年 可照 3180.4 2112.7 1346.5 986.3 650.2 524.3 382.6 300.6 4394.4 时数
H:建筑群高度,D:街道宽度
二、 城市热量
(一) 净辐射 地表面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而获得热量,但又 通过地面的反射,地面辐射等方式失去热量。 “收入”与“支出”的辐射量之差,称为辐 射差额,又称净辐射。 净辐射直接影响地面实际的热量状况.
气候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之一。
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的背景下,经城市化后,在
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
城市气候对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各种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城市建设与发展,下垫面、空气成分发生变化, 增加了人为热与人为水汽,使城市内部许多气候要 素发生变化,与周围郊区产生了差别,表现出明显
三是增加绿化,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保持或增加
水域面积等。
第2节 城市的水
一、城市与降水 二 、 城市下垫面蒸散量 和水分贮存量 三、城市与雾日 四、城市的绝对湿度与 相对湿度 五、城市的径流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 28000亿m3,居世界第6,但人 均水量居世界第 88,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春夏多, 秋冬少。有2/3土地年降水量不到 200mm,浪费 严重(如生产1t钢的需水量,中国为25~30 m3, 发达国家为 6 m3 )。目前的缺水量为 1600 万 m3/d , 666 座城市中有 333 座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其中 108座城市严重缺水。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 不高,仅为 20% ,而美国 1985 年为 75% ,日本 为70%。
(三) 城市热量平衡
小气候研究表明,下垫面热量平衡各分量
的相对分配状况直接决定着小气候的温度 分布特点。 城市的热量收入有净辐射和人为热; 热量支出则有下垫面与空气的显热交换、 下垫面与空气的潜热交换以及下垫面的贮 热量等。
城乡热量平衡式:
乡:Qr=H+LE+G+A+P 城:Qu+QF=QH+QE+QG+QA+QP
北京地区热岛消失的临界风速
季
节
春 夏 秋 冬
热岛消失的风速 (m/s) 4~5 2~3 5 5~6
城市热岛强度的地区差异
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市的布局形状、城市地形等有密切 关系。
团块状紧凑布局,城中心增温效应强。 条形分散结构,城中心增温效应弱。 盆地或凹地,由于风速小,热岛效应特别强,这里
纽黑文 (1939~ 0.6 0.7 0.6 0.7 0.6 0.6 0.3 0.6 1943)
巴尔的摩
(1971~ 0.9 1.0 0.8 0.7 0.7 0.4 0.2 0.7 1975)
非周期性变化
1)临界风速:风速大则热岛效应小, 超过临界风速时则消失
2)云量:强热岛大多出现在无云的天 气状态下
圣约瑟 38.33 10.1 2635 3.9~5
帕阿尔托 22.27 3.3 1481 2.2~3.3
上海市区公园同其附近街道的气温平均差值(℃)
01 时 公园内 公园附 近街道 两处 气温差 27.1 27.9 0.8
07 时 28.3 29.2 0.9
13 时 31.8 32.9 1.1
19 时 28.3 29.3 1.0
(二) 光
质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过程中,光波越短越容 易被散射,而长波光线则透射较强。 城市上空大气透明系数较小,较多的短波在 经过大气层后被散射,达到地面的短波比 例较少,而长波比例有所增加。 据报导,太阳辐射中可见光部分在城市地区 也有所减弱。
(三) 日照
城市日照总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小于乡村
冬季傍晚上海市区比郊外要高2~5C; 巴黎城中心年均温比郊区高1.7C
城市发展过程中气温的前后对比
随城市化发展, 市区呈现出越来越暖的趋势.如东京
历史时期气温逐年变化可分三个阶段: 1920~1942年: 气温变化趋势逐年上升(城市发展)
1942~1945年: 气温变化趋势逐年下降(值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 东京城市受到大规模的破坏, 城市热岛 效应不存在)
(二) 人为热
现代城市的人口和各种生产、运输等活动高度集
中,通过大量燃烧、呼吸等活动,在城市内所排 放的大量人为热量。 人为热在城市总热量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受城市的 地理位置、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人口密度、能 源消耗以及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 一般,在高纬度地区,采暖期长,耗能量大,人 为热排放量也较大。由于纬度增加年净辐射量相 对减少,故随纬度增加人为热在城市热量来源中 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增大,且有季节性变化,冬季 的比重最高。
对策:根据城市热量平衡式:
Qu+QF=QH+QE+QG+QA+QP
一是减少人为热:控制城市人口,减少矿物燃料的
消耗,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二是削减城市净辐射量:增大反射率(如浅色装
修),减少净辐射;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和 密度及道路网的方位,扩大天穹视角,增大地面长 波射出辐射;削减大气污染,减少大气逆辐射。
的城市气候特征。
•城市气候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
城市覆盖层、城市边界层和市尾烟气层。
第1节 城市的热量
一、 城市的太阳辐射及日照 (一) 太阳辐射强度 I=I0 P m
一、城市的太阳辐射及日照 二、城市热量
I为通过m个单位厚度大气层后的辐射强度; I0 为 大 气 上 界 太 阳 辐 射 强 度 ( 太 阳 常 数 =1325.8~1395.6w/m2); P为大气透明系数,P=1表明大气完全透明,P=0为 完全不透明,一般情况下大气透明度为0.6-0.7; m为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层厚度,又称大气光学质量, 取太阳在天顶时所通过的大气层厚度为1.0。 m=1/sin(h) 如下图:
回顾:第2章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
近代城市特点
(城市由大量物质要素所构成;环境对城市的发展 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组成结构、特点;城市生态 系统的功能,包括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城市生 态系统的平衡和调控)
下列( C )不是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A.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热岛强度
Tu-r (C)
城市
乡村
逐时降பைடு நூலகம்率
T/t (C.h-1)
蒙特利尔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 (无云无风天气)
维也纳城市和郊区气温差值的日变化
美国两座城市冬季热岛强度Tu-r(℃)的周变化
城 市
星 星 星 星 星 星 星 平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不仅抵消了冷空气的下沉作用,反而成为最暖的热 岛中心
城市规模(面积、人口及其密度等)对热岛强度亦
有影响
城市规模与城乡气温(夜晚)差别的关系
旧金山 城市面积 116.81 2 (km ) 居民人口数 78.4 (万人) 居民密度 6712 2 (人/km ) 夜晚平均 城乡气温差 5.6~6.7 (℃)
大气层厚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m=1/sin(h)
城郊太阳辐射差异
城市人口集中,活动强度和频度大,排放进空气的 污染物浓度大城市空气混浊透明度小直接辐 射少散射辐射多城市的总辐射一般比郊区少 一年中由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时间周期性变动, 太阳辐射透过的大气层厚度有所不同,在中、高纬 度地区,城、郊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也有明显的周 期性变化。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又值采暖季节, 城市空气污染较重,大气透明系数小,城郊间太阳 辐射强度的差异最大。
B.物质既有输人又有输出
C.生活性物质远远大于生产性物质 D.物质循环中产生大量废物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是(D )。
A.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B.通过自然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C.通过人工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D.通过人工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第三章
城市气候特征
第1节 城市的热量 第2节 城市的水 第3节 城市与风
净辐射公式:
Qm=Q(1-α)-E*
Qm为净辐射; Q为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α为地面反射率;
E*为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
之差值。
城市因建筑物密度大且高低不一,相互间往往经过 多次反复反射和吸收,一般情况下,城市的地面 反射率小于郊区。(反射率小意味着吸收率高) 但在中、高纬度地区,冬季积雪和植物枯黄等 原因,城、郊的反射率可能有较大变化。 在有效辐射方面,因城市的温度偏高,地面长波辐 射量较大,但因城市上空微尘较多,大气逆辐射 又比郊区多,故二者相抵,城市的有效辐射与郊 区差别甚微。 综上所述,城市的总辐射比郊区少,但反射率较低, 而城郊之间的有效辐射相差不大,故城市与郊区 的净辐射一般无显著差别。 Qm=Q(1-α)-E*
1945~1967年: 气温变化趋势逐年上升(战后城市建设 迅速恢复, 气温又开始回升)
日本东京1916~1965年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
周期性变化 :
日变化: 夜晚强, 白昼午间弱
年变化: 冬秋两季比夏春两季表现更明显, 可能归 因于冬季城市取暖耗能较多, 释放大量人为热量
周变化: 明显受工休日周期影响, 周末弱, 周内强
人为热 /(w/m2) 127 21 19 117 21 26 4 3
净辐射 /(w/m2) 42 57 57 93 108
110 110
人为热的大量输入: 工业生产、家庭炉灶、 空调制冷、机动车排放、冬季取暖等\ 下垫面导热率高出乡村3倍, 热容量较乡村大 1/3倍, 因而贮热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