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报告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03
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列
车运行安全。
提升乘客体验策略
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乘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 优质的服务。
完善车站设施
改善车站环境,提供完善的便民设施,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实时、准确的列车运行信息,方便乘客合 理安排出行计划。
02
采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对列车运行图进行模拟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 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03
创新采用“快慢车”结合的运行模式,满足乘客不同出行需求,提高 地铁运营效率。
04
引入“互联网+”思维,实现列车运行图与智能调度、乘客服务等系 统的无缝对接。
实施效果评价及改进方向
实施效果评价
1
2
乘客满意度显著提高,地铁服务质量得到广泛认 可。
02
列车运行图基础知识
列车运行图构成要素
时间要素
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等。
数量要素
包括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列车满载率、出入库能力 等。
其他要素
包括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运营设备的配置等 。
列车运行图分类与内容
分类
根据列车运行图的性质和使用范围, 可分为日常图、周末图和节假日图等 。
深入研究新技术在列车运行图设计中的应用,如车车通信、自动驾驶 等,提升地铁智能化水平。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回顾
列车运行图基本概念
列车运行图编制原理
包括列车运行图的定义、作用、种类等基 础知识。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第1章绪论1.1概述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和该区段技术特征1 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力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铁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列车运行图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生产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个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货运班列运行计划,实际上就是铁路运输服务能力目录。
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ih 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2 M—N区段技术特征1) M-N区段示意图2)区段技术特征注:(1)车辆长度14.3m,机车长度30m;(2)列车平均进站速度V通进=0.8V货,V停进=0.5V货;(3)c站为货物列车上水站,上下行列车在此上水,每次上水时间t技=8分钟;(4)г不=5min,г会=2min;г连=4min;3.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货:t起=2分钟,t停=1分钟;客:t起=1分钟,t停=1分钟。
4.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色灯信号、非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
a5.区段内中间站略图第2章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2. 1 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行车量M-N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d粮食9 -11其它 1 1 e粮食1 -6其它32M -N 区段管内重车流表自 往 M a b c d e N 计 M 1G 2G 1G 5G 9G a 2 11 13 b 1 9 10 c 12 3 15 d 1 10 11 e 24 6 N 8 9 12 75 37 计188/1G9/2G127/1G5/5G37M —N 区段中间站装卸差及空车供应计划站名 abcde罐车 其他 罐车 其他 罐车 其他 罐车 其他 罐车 其他 卸车数 1 8 2 9 — 12 1 7 5 5 装车数 — 13 — 10 — 15 — 11 — 6 差 +1 -5 +2 -1 — -3 +1 -4 +5 -1 空车来源—M/5 — M/1 — M/3 — M/4 — M/1 空车去向 M/1—M/2———M/1—M/5—表3-7 M-N 区段管内车流斜表M a b c d e N 计 M1G/5 2G/1 0/3 1G/4 5G/1 — 9G/14 a 2/1G — — — — 11/0 13/1G b 1/2G — — — — 9/0 10/2G c 12/0 — — — — 3/0 15/0 d 1/1G — — — — 10/0 11/1G e 2/5G — — — — 4/0 6/5G N — 8/0 9/0 12/0 7/0 5/0 41/0 计18/9G9/511/112/38/410/137往自M —N 区段通过总吨数和列车牵引重量标准表2 . 2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1 确定开口方案(1)选择开口方案 ①确定逆向车流②选择开口方案∑下上,i N =31∑上下,i N =17∑下上,iN>∑上下,iN所以选择下开口方案,如下图:第3章 计算区段通过能力3. 1 区段现有通过能力的计算1 铺画M —N 区段的会车方案区段b -c,c -d 区段 采用交错会车方案,52=T周,所以>=70ma bc d eaM bcd e N 1116 21 17 12 91116 21 17 12 929 44 4952 36 25车 站 区间运行时下行 上行 会车方案T 周(min )n (对)49.5 32.5 29.527.540 57.5不τ=5min,会τ=2min, t 起=2min , t 停=1min28521440==n3. 2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的计算非平行运行图的货物列车通过能力:24112023.128n 1n 1n n =⨯---⨯-=-----=)()()(摘挂摘挂快货快货客客非货ξξξn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对客非货非26224n n n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对())((备摘挂摘挂快货快货客客货需21)2.01)(12023.1131n n n n =+⨯++⨯+=++++=γξξξn通过能力利用率:%5928112023.113nn 1n 1n n =⨯-++⨯+=-+-++=)()()(摘挂摘挂快货快货客客货通ξξξγ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比较图:第4章 编制列车及机车周转图通过能力 区间长度(km ) 车站 49.5 10MabcdeN15201611857.5 40 27.5 29.5 32.5 n4. 1 铺画列车运行图(见附件) 4. 2 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1 不含摘挂的指标计算:列车运行速度:h nt/km 8.556086288028nl v =⨯⨯==∑∑纯运运列车技术速度:h /km 53.506038386288028tn ntnl v =⨯+⨯⨯=+=∑∑∑加速纯运技列车旅行速度:h /km 31.376094538386288028ntt n ntnlv =+⨯+⨯⨯=++=∑∑∑∑中停加速纯运旅 速度系数:h /km 669.08.5531.37v v ===运旅运βh /km 738.053.5031.37v v ===技旅技β 2 含摘挂的指标计算:列车运行速度:h nt/km 8.556086308030nl v =⨯⨯==∑∑纯运运列车技术速度:h /km 26.506039586308030tn ntnl v =⨯+⨯⨯=+=∑∑∑加速纯运技 列车旅行速度:h /km 17.3760104538386308030ntt n ntnlv =+⨯+⨯⨯=++=∑∑∑∑中停加速纯运旅速度系数:h /km 666.08.5517.37v v ===运旅运βh /km 740.026.5017.37v v ===技旅技β机车周转时间:h 1230152424=⨯==供应机U M θ机车日车时间:h MMS MS /km 1601508030nls =++⨯=++=∑∑∑双单货机4. 3 列车运行图的评价实训期间正直烈夏,每天都是顶着大大的太阳在教学楼和寝室之间来回穿梭,但是我们从没有放弃,并且坚持到了最后。
地铁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地铁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列车的运行原理和运行图的组成;2. 使学生掌握地铁列车运行图的基本参数和编制方法;3. 帮助学生理解运行图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和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列车运行状况的能力;2. 提高学生绘制和解读地铁列车运行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运行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铁相关知识选修课程,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铁列车运行图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程目标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列车运行原理及运行图概念- 了解地铁列车的运行模式及基本原理- 学习运行图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2. 运行图的组成与参数- 掌握运行图的基本组成元素- 学习运行图的主要参数及其意义3. 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学习运行图的编制原则和步骤- 掌握运行图的优化方法4. 运行图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 分析运行图在实际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运行图在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安全方面的应用5. 案例分析与讨论-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行图在地铁运营中的具体应用- 讨论运行图优化对地铁运营的影响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课时:地铁列车运行原理及运行图概念2. 第2课时:运行图的组成与参数3. 第3课时:运行图的编制方法4. 第4课时:运行图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5. 第5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本教学内容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该课程设计大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交通运输领域的复杂问题。
优秀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我国交通强国 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06
西南交通大学《行 车组织》课程展望
课程发展目标
培养具备行车组织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
推进《行车组织》课程与行业 需求对接
评价结果:对课程设计的优缺 点进行总结和评价
05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 计大图应用价值
提高行车组织效率
列车运行图是行 车组织工作的基 础,能够提高行 车组织效率
通过列车运行图 课程设计大图, 可以掌握列车运 行规律和特点, 优化列车调度和 编组方案
列车运行图课程 设计大图的应用, 能够减少列车晚 点情况,提高列 车正点率
西南交通大学《行 车组织》列车运行 图课程设计大图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介绍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应用价值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 课程概述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 制作过程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 课程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西南交通大学《行 车组织》车运行效率,减少 延误和拥堵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 成本
促进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 的协调发展
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提高旅客出行体验
培养优秀交通运输人才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是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交通运输人才。
通过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大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原理和编制方法,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运用技巧。
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列车运行图的组成部分、编制原则和运行规律;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出标准的列车运行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通过学习列车运行图,培养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列车运行图的定义、作用和类型;第二部分,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包括运行图的编制原则、步骤和技巧;第三部分,列车运行图的运用,包括运行图的分析、优化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运用讲授法,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列车运行图的基本知识和编制方法;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运行图的运用技巧;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制和分析列车运行图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列车运行图原理与应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参考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行业发展知识;多媒体资料,包括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实验设备,如绘图板、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占总评的20%;作业包括绘制和分析列车运行图等实践性任务,占总评的30%;考试为书面考试,涵盖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50%。
评估方式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共分为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2:00-4:30,地点为教室302。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列车运行图教案
主要因素包括:
1)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2)列车停站时间
3)列车折返站停留时间
4)列车折返出发间隔时间
5)列车出入车辆段作业时间
6)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7)连发间隔时间
4.运行图编制的原则与步骤
(1)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原则
1)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缩小列车的运行时间。
4)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5)计算所需运用列车数量;
6)计算所需运用列车与草图;
7)征求调度部门、行车和客运部门、车辆部门的意见,对行车运行方案
多媒体授课。
30min
30min
教案续页
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
方法手段
时间
进行调整;
8)根据列车运行方案铺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表和编制说明;
9)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
2)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2min为单位,以细竖线加以划分。
常用于市郊轨道交通运行图。
3)十分格运行图
横轴以10min为单位,用细竖线加以划分,半小时格用虚线表示,小时格用较粗的竖线表示。主要供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使用。
4)小时格运行图
横轴以h为单位,用竖线加以划分。轨道交通一般不采用
(2)按区间正线数分:单线运行图和双线运行图
2)尽量方便乘客(减小发车间隔,低谷间隔不宜过大,可改变列车编组)。
3)充分利用线路的能力和车辆的能力。
4)在保证运量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运营车数。
(2)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步骤
1)按要求和编制目标确定编图的注意事项;
2)收集编图资料,对有关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和试验;
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制原则。
2. 掌握列车运行图中的专业术语,如列车种类、运行线、时刻表等。
3. 了解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和分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铁路运输需求,设计合理的列车运行图。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列车运行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运输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编制列车运行图对减少能源消耗、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铁路发展战略,激发学生为我国铁路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知识,具备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理解列车运行图定义、功能及作用- 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列车种类、运行线、车站、时刻表等2.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学习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 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如手工编制、计算机编制等3.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与分类- 分析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掌握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分类,如普通列车运行图、高速列车运行图等4. 列车运行图编制实践- 学习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列车运行图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实际铁路运输需求,设计合理的列车运行图5. 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选取典型铁路线路,分析实际列车运行图编制案例- 围绕案例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实践环节的目的: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列车运行图的理解
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的绘制、修改、优化等
实践环节的方法: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软件进行列车运行图的绘制、 修改、优化等操作 实践环节的评估: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 列车运行图的理解程度
列车运行图调整的时机:当列车运 行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时,如客流 量变化、线路调整等
列车运行图调整的方法:根据实际 需求,调整列车运行图,如增加或 减少列车班次、调整列车时刻表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列车运行图调整的原则:保证列车 运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 营成本
列车运行图调整的影响:调整列车 运行图可能会对乘客出行、列车调 度、运营成本等方面产生影响,需 要综合考虑
效果
实施优化方案: 将优化方案应 用到实际运行 中,并进行跟
踪和调整
优化目标: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减少延误 和拥挤
优化方法:采用动态规划算法,优化列车 运行路径和时刻表
优化效果: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减少延误 和拥挤,提高乘客满意度
优化案例:某城市地铁线路优化,采用 动态规划算法,优化列车运行路径和时 刻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减少延误和 拥挤,提高乘客满意度。
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 念和作用
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列车运行图 的编制方法,如时间表编制、列车 运行图绘制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列车运行图要素:列车运行图的基 本要素,如时间、地点、列车类型 等
列车运行图优化:列车运行图的优 化方法,如时间优化、列车运行图 调整等
提高列车运 行效率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精选】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资料1. M-N 区段示意图2. 区段技术特征牵引机车类型货物列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计算长度正线数目闭塞方式客货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半自动韶山3韶山33200t3200t60.060.0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站名MabcdefgN到发线数1033243236上行914141514151010旅客列车下行81212151314910上行1117181818191212货物列车下行1015141616181112区间距离10.215.516.117.718.415.911.412.3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4min τ不=2min τ会=4min τ连=2τ连=产存敬筑牢拒腐防时候豁得出,在”中奋发有为、建树立党的意识、党定实建功立业。
县处必须”等论述,认真践行“政治规矩,固树立和贯彻落任。
三、主要(一)开展“两重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一题党日活动,组织信念,对照入党誓词找、找差距。
党支部入党志愿和入党誓词,交流体会。
(二)开组形式,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确定1个专题开展组织一次党员集中学习。
支部召开一次全体党“坚持根本宗旨,敢于担当作“坚守纪律底线讨论不得少于1天。
(三)开四个讲党课”。
党开展党组班子成员到联系区县带头讲党课,邀请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给党部讲党课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案 党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在全市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结合我局实际,现制育,基础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专题教育成果优,进一步问题为客:1=起t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1) 行车量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直通列车9对区段列车4对 摘挂列车1对 (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理论部分-Sim
时间线
主讲:江志彬
运行图课程设计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管理工程系
列车运行图
运行图作用 路网列车运行的基础 运输工作的综合性计划
把“车、机、工、电、辆”联系为一个整体
车务:列车运行、调车、客货运作业 机务:机车台数、整备作业、乘休制度.... 工务、电务:施工、维修计划... 车辆:车辆运用计划...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管理工程系
我国铁路车次的规定
旅客列车车次规定 普通旅客快车(普快)
普快列车沿途停靠的车站数量比快速列车更多,一般来说除了停靠线路 上所有地级市和以上级别城市的车站,也停靠不少县级市车站 最高速度为120km/h,全国普快列车当中约有30%为空调列车 车次没有英文字母,车次范围为1001-5998,其中1001-1998为跨三局 及其以上,2001-3998为跨两局,4001-5998为管内普快列车
旅客列车时刻表 “五定”货运班列运行计划
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应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 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5 运行图课程设计 © Tongji University 主讲:江志彬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管理工程系
∴按图行车--行车工作的基础 !
4
运行图课程设计
© Tongji University
主讲:江志彬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管理工程系
列车运行图的意义
列车运行图 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 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 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 有关部门的工作 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 整体,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 图运行 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城轨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城轨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掌握城轨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构成和编制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城轨列车的运行规律、运行间隔和运行时间等关键参数,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情况下城轨列车的运行调整策略,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绘制简单的城轨列车运行图。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实际运行数据,优化城轨列车运行图,提高运行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处理城轨列车运行的相关数据,为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提供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轨列车运行图,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意识到城轨列车运行图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定的了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城轨交通的基本情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城轨列车运行图基本知识:讲解城轨列车运行图的构成、运行规律、运行间隔和运行时间等关键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轨列车运行图基础知识3. 城轨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教授运行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运行线、运行时间、运行间隔等方面的编制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城轨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4. 城轨列车运行调整策略:分析不同情况下城轨列车的运行调整方法,如晚点、故障等情况的处理。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题目: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成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个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货运班列运行计划,实际上就是铁路运输服务能力目录。
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ih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2 M—N区段技术特征1) M-N区段示意图2)区段技术特征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2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列车长度,m列l—司机确认进站信号显示状态时间内列车运行距离,m确l—列车制动距离或由预告信号机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m制l 进—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离,mv 进—列车平均进站速度,km/h以下分别对每种形式求出各自的客车和火车所对应的τ不,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两列车一停一通过时,作业t =2.1min ,当两辆车都停车时作业t =1.2min 对于a 图,货车不τ = 4.3min ,客车不τ = 3.7min2 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3 计算取值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第二列车通过时,作业t =1.6min ,当第二列车为发车时作业t =1.2min 当列车在后方站通过时连τ=作业t +t 进)(=进制确列min 5.006.0l l l l t ++++计算得 连τ =4.4min 取整得连τ=5min当列车在后方站停车时连τ=作业t =1.2min取整得连τ=2min第3章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3. 1 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行车量M—N区段中间站装卸差及空车供应计划3 . 2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1 确定开口方案(1)选择开口方案①确定逆向车流下开口方案中的车小时节省计算公式:车小时节省计算表:区段b-c,c-d 区段 采用交错会车方案, 57=T周,所以 4. 2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的计算非平行运行图的货物列车通过能力: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不τ=6min, 会τ=3min, t 起=2min , t 停=1min区段需要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利用率: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比较图:nl2880v 35.9km /28868131097nt 60h ntnt⨯===⨯+⨯+++∑∑∑∑旅纯运加减中停v 35.90.643v 55.8β===旅运运5. 3 列车运行图的评价这个学期课程设计由于地震的原因,我们拖了很久!现在设计已经马上就要结束了!觉得这次设计的时候,其实图纸不是多难画的,主要是在编写说明书的时候比较复杂,花了较多的时间在计算和公式的输入上,这说明我在计算机的操作上还是有问题的!在我的图纸里。
(2)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2)
(对)
N N 因为 使
需 ,所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 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1、T旅 t运 t停 t起停 =58+14+18=90(分)
对一般货物列车除上水时间外,对交会时的停站时分需进行估算,首先要估算交会次数, (1)根据行车量可算出技术站平均每间隔 720/11=65,即 1 小时 5 分开一趟列车,途中约 需运行 1 小时,用图解法可得知途中有 3 次交会,如下图:
设计者: 2013 年 8 月 14 日
1
铁路行车组织运行图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1) 目录…………………………………………………………(2) 原始资料……………………………………………………(3) 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4) 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5) 总结…………………………………………………………(8) 附件…………………………………………………………(9)
在每次会车时原则是一列通过、一列停车,因此上下行列车实际停会只有两次,每次最少 的停车时分为τ不+τ会=7 分,如图所示:
5
铁路行车组织运行图课程设计
所以本题中的一般的货物列车 t停 2 * 7 14 分, t起停 为各次列车起停附加时分之
和。一般货物列车有一次交会停车和甲乙站的开到,因此共产生三次起停附加时分,
所以选择最大区间为 B~C 区间,列车放行方案共四种,如下图所示:
(1) (2) (3) (4)
T周1
=t " +t
停+τ
C 不
+t ˊ +t
【VIP专享】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资料1. M-N 区段示意图2. 区段技术特征牵引机车类型货物列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计算长度正线数目闭塞方式客货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半自动韶山3韶山33200t 3200t 60.060.0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站名M a bc def g N 到发线数1033243236上行914141514151010旅客列车下行81212151314910上行1117181818191212货物列车下行1015141616181112区间距离10.215.516.117.718.415.911.412.3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4min τ不=2min τ会=4min τ连=2τ连=客:1=起t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1) 行车量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直通列车9对区段列车4对摘挂列车1对(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
10min t 技=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 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卸车站至由货物品名a bc d e f g计石油—21124111M其它1111043222煤121412112N其它—12522113计2652091155810.M-N 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装车去向至由货物品名M N 计矿建2a其它114粮食4b其它228矿建1c其它416粮食9d其它1313粮食2e其它327f其它448g其它224合计35155011. 排空方向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报告黎文皓
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分析实验报告姓名黎文皓学号 1104121013专业班级运输1203指导教师邓连波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5年 6月一、通过能力计算由表可得,T 周调整后最大为36min 。
区间现有通过能力为:a)当不考虑固定作业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n =144036=40(对)n货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40−1.2×5−(1.6−1)×2=32.8≈33(对)b)当考虑固定时间而不考虑有效度系数时n =1440−9036=37.5≈38(对)n货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38−1.2×5−(1.6−1)×2=30.8≈31(对)c)当同时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 n =(1440−T 固)×d 有效T 周=(1440−90)×0.8936=33.375≈33(对)n货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33−1.2×5−(1.6−1)×2=25.8≈26(对)二、列车运行图技术指标统计及分析 1、数量指标(1)按列车性质分类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对数(2)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走行公里a) A-B 区段长度为:13+14+12+10+12+13+15+14=103km b) 旅客列车走行公里:103×10=1030kmc) 货物列车走行公里:103×26=2678km (包括摘挂) (3)由各始发站发出的各种旅客列车数和货物列车对数 A 和B 发出的各种旅客列车数和货物列车数分别为5对、13对。
(4)机车台数本设计中共用机车台数7台2、列车运行时刻统计二、列车运行图质量分析与评价1.列车速度指标(1)列车运行速度(v运)v 运= ∑nL∑nt纯运=103×26×602028= 79.23(km\h)其中:∑nL——各区段货物列车走行公里总和;∑nt纯运——在一个区段每昼夜所消耗的纯运行列车小时数(2)列车技术速度(v技)v 技=∑nL∑nt起停+∑nt纯运= 103×26×602028+252=70.47(km\h)其中:∑nt起停——在一个区段每昼夜所消耗的中间站停站列车小时数(3)列车旅行速度(v旅)v 旅=∑nL∑nt起停+∑nt中停+∑nt纯运=103×26×603266=49.19(km\h)其中:∑nt中停——在一个区段每昼夜所消耗的起停车附加时分列车小时数(4)列车速度系数(β)β运=v旅v运=49.1979.23=0.621[未扣除摘挂列车]β技=v旅v技=49.1970.47=0.698[未扣除摘挂列车]2.机车周转(1)机车使用台数M=7(2)机车周转时间(θ机)和机车日车公里(S机)N对=13θ机=24MN对=24×713=12.923(h)S 机=∑nl货+∑MS单+∑MS双M=26×103+0+07=382.57其中:M——一昼夜使用的机车台数;N 对——一昼夜发出列车对数;∑单MS、∑双MS ——各为列车运行图规定的单机走行公里和双机牵引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黎文皓
学号 1104121013
专业班级运输1203
指导教师邓连波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015年 6月
一、通过能力计算
由表可得,T 周调整后最大为36min 。
区间现有通过能力为:
a)当不考虑固定作业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
n =144036
=40(对)
n
货
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40−1.2×5−(1.6−1)×2
=32.8≈33(对)
b)当考虑固定时间而不考虑有效度系数时
n =1440−9036
=37.5≈38(对)
n
货
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38−1.2×5−(1.6−1)×2
=30.8≈31(对)
c)当同时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 n =(1440−T 固)×d 有效
T 周
=(1440−90)×0.8936
=33.375≈33(对)
n
货
非=n −ε客n 客−(ε摘挂−1)n 摘挂=33−1.2×5−(1.6−1)×2
=25.8≈26(对)
二、列车运行图技术指标统计及分析 1、数量指标
(1)按列车性质分类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对数
(2)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走行公里
a) A-B 区段长度为:13+14+12+10+12+13+15+14=103km b) 旅客列车走行公里:103×10=1030km
c) 货物列车走行公里:103×26=2678km (包括摘挂) (3)由各始发站发出的各种旅客列车数和货物列车对数 A 和B 发出的各种旅客列车数和货物列车数分别为5对、13对。
(4)机车台数
本设计中共用机车台数7台
2、列车运行时刻统计
二、列车运行图质量分析与评价
1.列车速度指标
(1)列车运行速度(v
运
)
v 运= ∑nL
∑nt
纯运
=103×26×60
2028
= 79.23(km\h)
其中:∑nL——各区段货物列车走行公里总和;
∑nt
纯运
——在一个区段每昼夜所消耗的纯运行列车小时数
(2)列车技术速度(
v技)
v 技=∑nL
∑nt
起停
+∑nt
纯运
= 103×26×60
2028+252
=70.47(km\h)
其中:∑nt
起停
——在一个区段每昼夜所消耗的中间站停站列车小时数
(3)列车旅行速度(v
旅
)
v 旅=∑nL
∑nt
起停
+∑nt
中停
+∑nt
纯运
=103×26×60
3266
=49.19(km\h)
其中:∑nt
中停
——在一个区段每昼夜所消耗的起停车附加时分列车小时数
(4)列车速度系数(β)
β
运=
v
旅
v
运
=49.19
79.23
=0.621
[未扣除摘挂列车]
β
技=
v
旅
v
技
=49.19
70.47
=0.698
[未扣除摘挂列车]
2.机车周转
(1)机车使用台数
M=7
(2)机车周转时间(θ机)和机车日车公里(S机)
N对=13
θ机=
24M
N
对
=
24×7
13
=12.923(h)
S 机=
∑nl
货
+∑MS
单
+∑MS
双
M
=
26×103+0+0
7
=382.57
其中:M——一昼夜使用的机车台数;
N 对——一昼夜发出列车对数;
∑单
MS
、∑
双
MS ——各为列车运行图规定的单机走行公里和双机
牵引公里。
三、个人体会
回顾起这次运行图绘制过程,至今我仍感慨颇多。
的确,在用
设计列车运行图期间,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办法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通过这次列车运行图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然我觉得这次作业还是有很多不足的,比方说我在画图时,并没有进行任何的思考,很多时候都是随意绘制,没有从最优的方案出发,以至最后我一共用了7辆机车,比起很多同学还是有些多了,肯定是哪里还没有算好,画图时并没有根据机车周转来布置初始点,虽然最后完成了任务,但是还是存在遗憾。
终究也算是把这个作业完成了,虽然有诸多不足,但也是自己认认真真完成的一项大作业,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做作业前挺恐惧的,但是完成了以后十分感谢学校和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让我们自己动手完成一项作业,这是平时纸上谈兵或者是单纯靠靠概念学不
到的,很多东西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有所体会。
最后再次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