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态等因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既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也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方面。

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方向。

例如,山地地形的区域往往适合发展林业、旅游等业态;沿海地区则更适合发展港口、航运、水产业等。

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温带地区适合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热带地区适合发展稻米、果树等。

此外,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一些区域是否存在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等,这些资源的存在对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政治和社会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易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权形式;而山地地区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特权集团的形成相对困难。

此外,地理环境的差异还会影响区域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观念,如沿海地区容易形成开放进取、海洋意识较强的文化,而内陆地区则更注重团结和守望相助。

再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湿润,土壤肥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冰川地区则较为贫瘠,生物种类较少。

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例如,山区居民由于地形限制,生活方式通常以农牧业为主,注重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多样,注重个人发展和现代化思维。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产生习惯性的影响,如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更注重保暖和节水。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掌握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因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四大区域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克服制约因素,促进区域发展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区域的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分析自己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家乡发展的建议。

3. 收集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认识。

高二地理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二地理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 气候条件 理 环 境 差 土地条件 异
矿产条件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耕作业 区域 地理环境 土地类型 农作物 熟制 其他部门 良好的水 长江三角 热条件, 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 一年两 水产业较 河面水面 的耕地 棉花 洲 熟至三 发达 广 熟
长江三角洲 共性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夏季高温多雨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具有相同点吗??? 看景观图找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 的差异(自然、人文)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
32° N
长江 三角洲
黄 海
东 海
松嫩平原
小 兴 安 岭
大 兴
45° N
安 岭
松 嫩 平 原
长 白 山
东北肥沃的黑土
长江三角洲——
常绿阔叶林
两地存在什么不同?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 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 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 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 耕细作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 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粮食商品率较低。
农业 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 产地和主要的桑 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全国“粮仓” 的地位和全国 棉花生产中的 地位下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其次,气候条件对区域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
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否适宜农业决定了农产品的丰
收情况。

例如,气候温暖、降雨充足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而气候寒冷
的地区可能更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气候条件还决定了水资源的丰缺
情况。

气候干旱的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需要采取节约用水和开发其
他水资源的措施。

然后,自然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影响巨大。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
林资源、水资源等。

一个地区是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了经济
的发展。

例如,拥有丰富矿藏的地区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从
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对于发展能源、农业和
工业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区域的经济结
构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人口分布对区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决定了劳
动力资源的供给和市场规模的大小。

如果一个区域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发展产业。

此外,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消费能力
较强,市场规模大,有利于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因此,人口分布对于区域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
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都会对经济、农业、交通、贸易等方
面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科学利用地理环境,可以更好地推动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梳理汇总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注意:并非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如“行政区”之间界线明确;“自然区”之间界线则比较模糊,有过渡地带)3.划分区域的目的: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区域的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二、区域的类型1.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根据不同的划分指标,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划分指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① 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 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③ 实践意义: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2)差异性:①含义: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② 举例: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

③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开放性:①含义:强调两区域间发生了某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

②举例: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等。

③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辨析: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能够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以极度的热情、自动自发、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基础知识自我诊断】:1. 区域的定义、特点2.长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的异同3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4.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拓展]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点拨:要求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课本问题研究)“扼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出优势。

马六甲海峡是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是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与东亚、大洋洲之间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

新加坡则是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港口。

但是,地域狭小、劳动力缺乏、自然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则对工业发展不利。

海上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的条件,以及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发展,促使新加坡重点发展与海上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工业部门。

此外,东南亚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为新加坡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 • • • • •
(1)有力的政策保障 (2)良好的区位优势 (3)便捷的陆路交通 (4)丰富的自然资源 (5)悠久的历史人文 (6)外向型市场需求
海南岛经济特区与其它新老“特区”比,自 然条件的优势是?
(1)海南岛和台湾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 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2)海南岛地处热带,约占我国热带陆地面积的五分之四。 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对热带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可以使海 南成为我国的热带农业基地。 (3)海南岛的海岛特色、热带风光、民族风情、中国“南极” 、奇山异水,以及它未受污染的自然环境,它作为中国最 大的经济特区,使它充满神奇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 中外游客。 热带农业、度假休闲旅游业,是海南要大力发展的两大产 业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我国重要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 长江入海门户,对内 商业贸易不如长江 外联系便,商业贸易 三角洲 发达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 下游平原为例)
•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 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 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 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研 究 思 路
不同区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差异
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
长江三角洲 共性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部,长江入海口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 夏季高温多雨 的阻挡,降水较少;温 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 产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1)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
达;产业结构成熟 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 提供就业机会。
反思· 归纳 本题主要通过对 A、B 两区域的比较,考查区域的基 本特征, 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区域联系及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等。 通过对地理统计表的分析, 考查学生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 通过对比表格 中数据,可得出 A、B 两区域的发展优势,并且通过两区 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知在区域间流动的要素以及这 些要素流动的意义。
差异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 性 域发展
开放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性 协调发展
真题 1 (2009· 江苏地理)我国 A 区域位于沿海, 海陆交通 便利;B 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 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 答下列问题。
区域 项目 人口(万人)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面积(千公顷) A 2 239 27 080 989 B 3 508 55 375 2 760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位于30°N附近,地 大致位于43°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48°N,地处我国 中部,长江入海口 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水田较 黑土分布广,旱地 分散,人均低于全国 集中连片,人均高 平均水平 于全国平均水平 贫乏 石油丰富
矿产资源条件
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种植业 地理环境 类 型 主 要 农作物 水稻、 油菜、 棉花 熟 制 农业其 他部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主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年级:高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 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思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 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5: 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凑,学 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讨论时间较短,可以考虑加课时或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更充分地让学生 参与和深入思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案例,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以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PPT、图表和实 例等方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Step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山区地区等,分析地理环境对这些区域发 展的影响。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各个案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学生回顾和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归纳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 响,并讨论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发展。

首先,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特点。

比如,山地地区因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适合发展林业、矿业等资源型产业;而平原地区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农业、工业等生产型产业。

此外,水资源的丰富与否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渔业、航运业等与水相关的产业。

而内陆地区由于水资源稀缺,适合发展沙漠化防治、节约用水等相关产业。

因此,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其次,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居住的条件和生存方式。

比如,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条件艰苦,人们多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而低海拔地区气候温暖,人类居住条件较好,人们多以农业为主要生计。

此外,地理环境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影响。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们的出行和物资流通受到限制;而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人们的活动和物资流通比较便利。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地理环境还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

比如,地中海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了地中海式的文化,蕴涵着独特的民俗、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而高原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如山区、雪山、水乡等,常常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保护区。

因此,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通过决定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不同的区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从地貌、气候、水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来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貌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区域的资源分布、交通状况以及生产力水平。

例如,山地地貌通常具有秀丽的风景,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发展资源。

另一方面,山地地貌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紧缺,农业产出低下。

而平原地貌则适宜农田的开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气候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决定了区域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相反,干旱地区常常面临水源短缺和沙漠化等问题,限制了农业和人口的发展。

此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水资源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

区域水资源的稀缺或过度开采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例如,无论是农业灌溉还是工业生产,都依赖于充足的水源。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了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对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例如,频繁的地震活动可能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大规模的洪水可能导致农田的淹没和农作物的损失。

因此,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特点需要在区域规划和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考虑。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和避免其劣势,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综合考虑。

继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之后,还有其他一些地理环境特征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方向与效益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方向与效益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方向与效益1. 引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100字左右)地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框架,它不仅塑造了地貌和气候,还影响了资源分布与利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方向与效益,旨在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为未来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200字左右)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类型和分布不同,如煤炭、石油、水资源等。

区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与否,决定着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发展港口经济、船舶制造等产业优势;富饶的农田和水资源使得某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地理环境的资源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可持续发展。

3. 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300字左右)区域的地理位置对交通运输和商贸活动有着决定性影响。

地理环境是否便利,决定了区域对外开放的程度和贸易流通的便利程度。

例如,位于战略性交通要道的地区,如陆海新通道、沿海经济带等,能够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建立联系,并发展贸易和旅游业。

另外,区域的自然条件也会影响交通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如山区地区建设高速公路的困难和河流交通的优势,都对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4. 地形和气候对产业分布的影响(300字左右)地形和气候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它们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布和特色。

地形山区通常不利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但却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农业和能源的开发,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通常适宜农业发展,气候寒冷的地区则适合发展冰雪旅游和矿产资源。

因此,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直接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0字左右)地理环境对于区域发展的效益还体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理环境资源,可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保护水源地,减少污染,不仅可以保护水资源,还可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自然和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环境规划和区域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在环境规划和区域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和环境规划两个方面探讨高中地理如何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区域内的生产、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

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了解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现代区域发展的趋势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开发阶段、成熟阶段和后成熟阶段。

其中,开发阶段主要是指通过资源开发和生产、消费方式等方面发展经济的过程;成熟阶段主要是指在已经拥有一定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技术和理念等方面推动区域经济再次提升;后成熟阶段则是在成熟阶段的基础上,通过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现代区域发展的趋势包括城市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和人口趋向聚集;经济转型则是指在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持下,区域经济从传统的自然资源依赖型转向科技、信息、知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保护。

2. 区域间的比较与联系区域间的比较和联系是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相关性。

比较主要是指以同一指标来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需要注意使用的指标是否准确;联系则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需要关注地域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3. 区域发展的政策与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发展政策是指政府组织和推动的各种指导、促进、限制和引导等措施,着力于促进区域发展。

而环境则会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所以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考虑保护环境的方面。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农 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 度、产量等差异
业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 机械化、生产率、 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商品率等差异
工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 工业类型、规模等
业 交通、政策等差异 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
具体表现
人口规模、密度、
人口
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 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交通等差异
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
城市
规模、发展水平等
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 交通方式、通达度 人口等差异 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 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发展 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商业社会阶段
转型阶段
影响 发展传统农业的
发展 条件(如土地、气 的主 候、水源等)、发
影响工业发展的条 件(如矿产资源、
资金和技术密
集型工业发展
条件(如交通、 能源、交通、市场、 要条 展资源和劳动密 信息、贸易、 技术等) 件 集型工业的条件 金融等)
发展 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商业社会阶段 人口增长过快,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丰富,以__④__为主
__②__
__③__ 较少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 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
空间分布的特点。 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45必修③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7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45必修③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7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境监测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第2题。 2.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了解遥感的概念和主要环节,掌握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领域。(重点)2.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用途及应用。(重点)3.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重点)4.了解“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遥感技术(RS)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
考点三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地球
遥感技术探测的范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不受地物阻隔的影响相对成本低
遥感的应用
总的来说,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面信息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 方
降水多,屋顶坡 度大,利于排水; 房檐宽,是为了 避雨和遮阳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北方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要比南方的小,因此, 为了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同样高度 的楼房,北方的楼房间距要比南方的大
自然环境的生动反映--南北方的民居
我国历时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3.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稠密的水系成 了天然的水道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 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 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长江中下游的环境特点: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 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地 气候条件 理 环 境 差 土地条件 异
矿产条件
﹙二﹚.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耕作业
区域
地理环 作物 类型 农作物 境
熟制
良好的水 热条件,河 湖水面广
水 田 耕 作 业 为 主 旱地耕 作业为 主
长江 三角 洲 松嫩 平原
水稻、 油菜、 棉花
一年两 熟至三 熟
水热条件有 限制,西部 草原分布广
从国内外运进矿产 发展重工业 资源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 油资源和周围地区 的煤、铁等资源
成为我国 重要的综 合性工业 基地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特点与区域发展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特点与区域发展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特点与区域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样自然环境的国家。

从北方的寒冷草原到南方的湿润热带雨林,中国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特点,并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地区和西南山地地区。

这四个区域在地理特点上存在巨大差异,对区域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港口条件,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长江和珠江两大河流的注入,为这个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便利。

此外,这个地区的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生长,使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东部沿海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

因此,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次,中部平原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大区。

这个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长期以来,中部平原地区一直是中国的粮食生产中心,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

此外,中部平原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中国能源工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中部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中部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新兴经济增长极。

第三,西部高原地区是中国的自然屏障和宝藏。

这个地区地势高峻,气候严寒,资源丰富。

西部高原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锌、铅等,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西部高原地区还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资源,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西部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11
12
1.区域特征的分析 区域地理环境是分析区域问题的基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 征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主要遵循以下 分析思路。
13
(1)明确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 ①自然地理要素构成
14பைடு நூலகம்
②人文地理要素构成
15
(2)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入手,并寻找二者之间的 联系,用整体性的观点,理清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之 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区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而探寻区域发展的 优化模式。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26
解析:第(1)题,陕西关中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暖温带半湿 润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 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便于收 集,即“肥水不流外人田”。第(2)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门前种 植树冠较大的落叶阔叶树,夏季枝叶茂盛,有利于遮阳纳凉;冬 季树叶掉落,可以获得较好的阳光。
答案:(1)A (2)B
27
考向二 区域发展差异的分析 [考题引领]
2 . (2017·江 苏 卷 ) 下 图 为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不 同 时 期 人 均 GDP 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双选)
28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
A.东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 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 相同 D.1978~1990 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均增速 最接近
17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
18
考向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考题引领]
1.(2017·全国卷Ⅱ)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 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 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 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 此完成(1)~(3)题。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
第28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
3
考点一 区域及区域差异 1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和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归纳 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4
5
(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 方法 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空间 单位。如,综合地貌、 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0 世纪 80 年 代,我国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 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9
(2)1978~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 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解题关键】 注意图例中东、中、西部的差异。
24
[变式训练] 1.(2018·福建普通高中质检)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 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 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5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19
20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21
(3)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
6
(2)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 区位特征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 状和 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③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下一级
区域。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
地理环境 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7
2 读长江三角洲图和松嫩平原图,完成表格内容。
8
9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23
(3)题,据材料可知,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多座长江大桥的建 成,天堑变通途,交通条件的改善为苏南、苏北两地区之间的 沟通和联系提供了便利。交通是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 广泛的主导因素。
【答案】 (1)C (2)D (3)D
16
2.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 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 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 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 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 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 方面进行比较。
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解题关键】 审清题干要求,特别是第(1)题一定要注意
“洪泽湖以东”。
22
【解析】 第(1)题,黄河夺淮导致淮河入海河道被黄河淤 废,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而是经洪泽湖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 泽湖以东地区虽存在南北方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但秦岭— 淮河线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划分区域界线的标 志。自然地理界线一般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 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界线两侧自然环境有差 异,但不显著。第(2)题,据材料可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 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两地区各自内部联系紧密,但两地区 之间联系不便,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突出。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