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八章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酸富集、形成灰白层的成土过程。
10.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
潜育化:土壤长期浸渍成还原性质,土层呈青灰、灰兰 色的过程。
潴育化:土壤周期性积水,成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出现 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
11.熟化过程
土壤熟化过程:定向培育土壤、肥力增加提高的 过程。
第二节 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 三、土壤系统分类
❖Subgroup 亚类
❖Families
土族
❖Series
土系
世界气候
Global Soil Regions
冻土
淋溶土
冻土
软土 新成土
淋溶土 火山灰土 干旱土 新成土 冻土 有机土 始成土 软土 氧化土 灰土 老成土 变形土 岩石 沙漠 冰盖
氧化土
老成土
(四)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
组合或排列状况,也称土壤剖 面构型。
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的重要特征。
自然土壤:O-Ah-B-C-R(D)
常用符号 层次名称
含义
地面覆盖 O 枯枝落叶层 堆积枯枝落叶
淋 Ah 腐殖质层 与矿质颗粒结合暗色土层


E
淋溶层 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AB

积B

BC

C

层R
过渡层 淀积层
过渡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高级分类单元
基层分类基层
(三)命名
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
土纲、亚纲为一段,以土纲为基本词根,加前缀构成亚纲, 例如湿热铁铝土。
土类和亚类为一段,以土类为基本词根,前面加形容词或副 词构成亚类,如白浆化棕壤。
土属与土类、亚类连用成一段,如氯化物滨海盐土。





植物
释放
养分
土壤破碎物
土壤发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成土作用: • 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 • 原生矿物的分解 • 粘粒矿物的形成及物质的迁移
二、土壤剖面的发育
(一)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 的垂直切面。
(二)土壤发生层:母质经成土过程发生分异而形 成的土壤层次,简称土层 。
(三)土体构型 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的
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排水良好
排水适中
1 间歇饱和层 2
排水不良
剖面特征不同
3 永久饱和层
排水较差
4 5
排水很差 河流
地形对母质分布和性质的影响
通气性 磨圆度
残 积 母 质坡
积 强 弱母 小 大质
分选性 差 好
肥力 高 低
厚度 薄 厚
颗粒大小 大 小






母 质
湖 积
母 海积
质 母质
(五)时间
紧实板结,透水通气差,阻力 大,需要深耕打破。
养分较少,肥力低,对水温调 节有些作用。
50-100cm 养分较少,肥力低,对大时间 段的水温调节有作用。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 共六个因素:
五大自然因素: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时间。 一个人为因素
(一)、母质因素
母质是土壤的母体,它是矿物岩石风化碎屑堆积体
白浆化过程是还原条件下黏粒和铁 锰被还原淋溶的过程。
有机质是强还原剂。盐基、铁锰严 重淋失。
主要特征是腐殖质层下出现浅色、 粉砂粒含量高,片状结构的白浆 层,白浆层下为深厚,黏粒含量 高,铁锰富集,核状结构的淀积 层。
9.灰化、 隐灰化 和漂灰化过程
是在寒带、寒温带湿润针叶林 下发生的钙镁铁锰发生强烈酸性淋溶、
碱化过程的结果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 应,pH>9.0,土壤的物理性质极差, 作物生长困难,但含盐量一般不高。
脱碱过程是指土壤钠离子及易溶性盐 类减少的过程。
7.富铝化过程
硅酸盐类矿物强烈淋失,而铁、铝 在土层中相对富积的过程。
氧化铁经释放、沉淀、脱水 形成褐铁矿包膜或结核,使土壤 呈红色。
8.白浆化过程
无霜期
范围
农业
全年
台、粤、滇南部 一年三熟
8-12个月 秦岭淮河南大部 三或二熟
5-8个月 秦岭淮河以北长城 二熟或二年
以南大部
三熟
中温带
1600-3400
4-7个月 长城以北、准噶尔 盆地
一熟
寒温带
青藏高原 气候
<1600 大部<2000
3个月 黑北部,内东北部
0-7个月
青藏高原
一熟 一熟
我国的气温分布:
♥ 粉末、假菌丝体、结核、层状 ♥ 脱钙过程是在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
壤中的碳酸钙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
5.盐化、脱盐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可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 脱盐过程: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迁移到下层或排出
土体的过程。
6.碱化与脱碱过程
碱化过程是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 进入土壤的过程。 solonization
1、命名
该分类系统,共把全国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 类和595个亚类。
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一段的 连续命名法,在此基础上加颗粒大小级别、矿物组成、土壤 温度状况等,构成土族名称,而其下的土系则另一列段,单 独命名。
例如:富铁土(土纲)、湿润富铁土(亚纲)、粘化湿润富铁 土(土类),表蚀粘化湿润富铁土(亚类)
一般土壤经历母质、年轻土成、熟土壤、老年土壤
☻土壤年龄:分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新鲜风化层开始到今的时间 ☻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程度。
A
A
A
E
C
B
B
C
C
C
(六)人类因素
• 1、人类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改造土壤。 • 2、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生产力水平下,
A层向B层过渡 淋移物质在此层淀积
B层向C层过渡 保持母质特性 未风化的岩石
传统代号
国际代号
A0
凋落物层
O


A

淋溶层
A

的 土
B
淀积层
B

构 型
C
母质层
C
D
母岩层
R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耕作层 A 犁底层 P 心土层 C
底土层 D
30cm
养分多,疏松多孔,根系多, 生物多,为农业主要层次。
10cm 50cm
• 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1土体的基本材料,是骨架。 2影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3直接影响土体构型。 4成土过程的速度及土壤类型。
(二)、气候因素
1 温度因素(热条件)
随温度增高,母质与土壤层次加厚。
随着温度升高,土壤颜色由灰
红。
2湿度因素(水条件)
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风化程度及迁移状况。
湿度常用干燥度表示:
1.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露出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 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
2.有机质积聚过程
在生物作Baidu Nhomakorabea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
3.粘化过程
矿质土粒由粗变细,形成黏粒,以及黏粒
在土层中聚积的过程。
4.钙积与脱钙过程
♥ 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 积累的过程。
阔叶林:钙、镁等灰分元素较丰富,有机酸少, 酸性弱至中性。
草甸植物:有机质多。
草原草本植物:有机质含量少,矿质营养丰富。
草甸
草原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分; (2)合成腐殖质; (3)固氮微生物能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素; (4)释放矿物中的矿质营养。
动物
土壤动物遗体增加土壤有机质 分解有机物质改变土壤物理性质 改变土壤物理性质
发生学命名 灰化土 暗棕壤 棕壤 黄棕壤 黄壤 红壤 砖红壤 褐土
系统分类名称 漂白冷凉淋溶土 冷凉湿润雏形土 简育湿润淋溶土 铁质湿润淋溶土 铁质常湿淋溶土 富铝湿润富铁土 暗红湿润铁铝土 简育干润淋溶土
干燥度=年可能蒸发量÷年降水量
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见下表):
气候大区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极干旱
干燥度 <1.0
1.0-1.6 1.6-3.5 3.5-16.0
>16.0
自然景观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半荒漠 荒漠
中国温度带
温度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活动积温 8000-9500 4500-8000 3400-4500
(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 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 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表层 :A+AB 诊断表下层 :B或E
诊断特性:用于分类目的的,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 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
cambic 过渡层
argillic 粘化层
oxic 氧化层
Clay film
五、时间(年龄)因素 绝对年龄: 是指该土壤从开始发育至今今所经历的时间。 相对年龄: 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四)地形
主要是间接作用 1.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 2.对热量的再分配 海拔高度、坡向、坡度 3.对母质的再分配 山地上部、山坡、山麓、山前平原、冲积平原、
滨海平原母质不同 4. 影响土壤形成:土链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 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按照一定
系统原则、指标体系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门别 类过程。
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分类制为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土壤诊断层及诊断特性为 主要依据)
联合国土壤图例单元(FAO/Unessco) 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
化还原、合成分解 生物作用:物质转化、有机质合成、硝化、固氮
普遍存在的作用: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原生矿物风化与黏土矿物的形成 物质迁移
(二)主要成土过程
原始成土过程 有机质积聚过程 粘化过程 钙积与脱钙过程 盐化与脱盐过程 碱化与脱碱过程 富铝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 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 熟化过程
的作用下,母岩或母质以及土体内部所进行的所 有物质与能量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这些过程可分为: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 生物过程
土壤形成中物质迁移和转化示意图 土壤能量转换示意图
土壤形成过程的本质是肥力的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遵循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植物营养元素的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岩石
动物
动植物残体
(三)生物
❖ 是影响土壤形成的最活跃的因素。母质中出现 了生物,才开始成土过程。
❖ 其作用:形成腐殖质层、使土壤具备肥力特性、 推动土壤形成和演化
不同生物在成土中的主要特点
针叶林:残落物含单宁、树脂较多,在真菌的分 解下,产生多种酸性较强的物质;盐分迁移强, 土壤亚表层变为灰白色。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 矿质养分贫缺。
灰化淀积层
漂白层
fragipan 脆磐 duripan 硬磐
(粘粒胶结)
( Si 胶结 )
placic 薄铁磐 ( 氧化铁胶结)
Calcic
gypsic horizon
natric
(二)系统分类的结构
由上而下分为六级。
❖soil order 土纲
❖Suborder 亚纲
❖Great group 大土类
(二)形成与发展
20世纪末叶,借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拟定了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我国1958年第一次土壤普查;
1978年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 查资料汇总过程中,至1992年确定了《中国土壤分 类系统》(第223-229页)
12土纲,28亚纲,61土类,233亚类
❖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 七级分类制,其中土类和土种作为基本分类单元。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 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
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
四、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
(一)基本的成土作用 物理作用:团聚、迁移、富集、侵蚀、堆积、冻融、
干湿交替、膨胀、收缩、剥落 化学作用:水化、水解、溶解、黏粒矿物形成、氧
土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成一段,如
粘壤质厚层 黄土性 草甸 黑土
土种
土属 亚类 土类
三、土壤系统分类
十九世纪50年代美国G. D.Smith进行定量化土壤分类研究, 1960年推出。
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
特点:在发生学思想的基础上,把土壤发生学土层和土壤特 性给予了定量化,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依据 土壤属性归纳土壤类型。
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要点:土壤形成发育的过程,土壤剖面的发育, 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基本的成土过程,土壤分 类的概念,我国现行分类系统单元及依据,土壤 系统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系统,土壤分布的规律。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一般概念 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和成土因素
另外: 前苏联土壤发生学分类制(土壤成土条件为主依
据)
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
(一)分类原则 1. 发生学原则 土壤分类要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
和土壤属性为依据。土壤属性是最终的依据。
2. 统一性原则: 土壤分类应把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纳入统一分类系统。
3.辩证地运用土壤地带性学说 以土壤属性为基础,参考地带性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