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

合集下载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引言: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温阳补益、调和虚实、平衡阴阳的作用。

近年来,针对补阳还五汤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旨在综述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与该方剂相关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

一、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及功效补阳还五汤由黄精、黄芪、熟地、肉桂和仙灵脾组成。

黄精具有温补阳气、益肾阴的作用;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熟地具有补肾益精、滋阴润燥的作用;肉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仙灵脾具有补气健脾、益精养血的作用。

二、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1.补阳还五汤在阳虚证治疗中的应用针对阳虚证患者,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提升患者的阳气水平,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缓解阳虚证患者的乏力、畏寒等症状,并改善心理状态。

2.补阳还五汤对肾阳虚型不孕症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对肾阳虚型不孕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该方剂可通过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和女性受孕能力,从而增加不孕症患者的受孕机会。

3.补阳还五汤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补阳还五汤通过温阳补益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临床研究显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

4.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康复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方剂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医药事业的管理法律法规。

中医药法的实施,保障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指对进行临床研究的医学机构或个人提交的临床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并就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过程。

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目的是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

3.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规范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办法。

理血方之补阳还五汤

理血方之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方源】:《医林改错》【组成】: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川红花3克,桃仁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方解】:本方所治乃躯体元气亏虚,血脉运行不畅,抑制脉络瘀阻,筋肉筋脉失荣之症。

人体的阳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气亏十去其五,归并一侧,半身失去濡养,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脾开窍于口,涎为脾之液,元气亏虚,脾气约束无力,则口角流涎;气虚血瘀,舌本失养,则语言謇涩;气虚固摄失职,则小便频数,甚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均属气虚血瘀之症。

本方病机为正气亏虚,淤血内阻,即王清任所说:“因虚致瘀”。

治宜大补元气,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而起痿废,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

配以当归尾活血和血,化瘀不伤好血,为臣药。

地龙长于行散走窜,通经活络,配合生黄芪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均为佐药。

诸药配伍,气旺则血行,瘀化则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本方是补气药与活血祛瘀药合用的方剂。

黄芪生用,重用四两,力专而性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合地龙、当归尾、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通络通络之药,但由于每味药物的量都较小,故本方用祛瘀药的目的不在于逐瘀,而在于与大剂量黄芪相配来行血通经络。

本方配伍特点:大剂补气药配以少量活血通络之品,黄芪用量方中全部活血化瘀的总量的五倍。

黄芪独重,久服渐增,愈后继服。

本方当久服才能有效。

王清任认为,愈后药不可止,每隔三五或七八日再服一剂,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方中生黄芪虽需肿用,先从小量(30克)开始,然后逐渐加量至120克,见微效时,日服两剂,服五六日后,改每日一剂。

【按语】:本方以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舌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病、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坐骨神经痛、脑震荡后遗症、神经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肾病综合症,肝硬化、糖尿病、肺气肿、头痛、失眠、多寐、无脉症、雷诺病、阳痿、前列腺肥大、乳房肿块、痛经、产后发热、不孕症、眼、口交流涎、加橘红、石菖蒲、半身不遂,日久不复,加穿山甲、地鳖虫、水蛭;痰浊盛,加竹沥、天竺黄、天南星;高血压头痛,加菊花、石决明、珍珠母;血脂偏高,加山楂、麦芽;心烦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肢体痿软,加虎骨、熟地;肌肉萎缩,加鹿角胶、阿胶。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补阳还五汤,源于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

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功用。

由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组成。

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以大补元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开创补气活血之先河。

该方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

2008~2010年期间,笔者临证中尝用此方,随症加减,活用本方,扩展应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房室传导阻滞、脑梗塞和闭经等多种病症,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唯疏于全面收录,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4则案例,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功效1 面神经麻痹张某,女,40岁,2008年9月1日初诊。

患者因睡觉吹电风扇,次晨醒后,发现左眼流泪、闭合不能,口角歪向左侧。

右侧鼻唇沟变浅,经某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先经抗炎、扩血管等治疗近1月,效果不显着,经加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月余,仍无明显进展,遂来我科治疗。

症见:面色萎黄、口眼歪斜、舌淡、苔薄润、脉细、按之无力、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冒,症属气虚邪中,脉络痹阻,拟补阳还五汤加味。

药用:生黄芪60g,桃仁、红花、赤芍各9g,葛根、当归尾各12g,白附子、地龙各10g,全蝎(研末吞服)3g,水煎湿服,连服5剂,右眼睑已能闭合,鼻唇歪斜基本恢复,续以原方去全蝎,再进7剂,面瘫基本恢复。

按: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多为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目,以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纵弛不收,本案久治乏效,实为气虚邪侵,络脉痹阻所致,经投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加以葛根、白附子、全蝎祛风通络,诸药配伍,共使正气回复,驱邪外出。

2 房室传导阻滞王某,女,58岁,2009年8月3日诊。

患者因劳累过度,情志失畅而心悸、气短,有时胸闷刺痛,头昏乏力,失眠纳差,脉沉迟,心率:40次/分,心电图示:3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供血不足。

住人本院诊治,经用阿托品口服乏效,后改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滴,配合能量合剂,营养心肌l周后,心率46次/分,停药后,心率减慢至42次/分,改为中药施治。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舌黯淡 苔白 脉缓
示意图—1
即去 成五 偏成 人 枯, 体 。并 元 (于 气 清一 , 边全 王, 体 勋无 为 臣气 十 )之 成 故边 , 名, 损 。
补阳还五汤
失 养 ,气 半虚 身, 不脉 遂络 。瘀 阻 , 筋 脉
补阳还五汤 即去 成五 偏成 人 枯, 体 。并 元 (于 气 清一 , 边全 王, 体 勋无 为 臣气 十 )之 成 故边 , 名, 损 。
气旺则促血行
重用补气
补气为主 化瘀为辅
轻用活血
活血而不伤正
补气 达 活血之效 通络
[运用]
1、本方是体现王氏所创 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2、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 治疗。 3、以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苔白、脉缓或细弱无力 为证治要点。 4、黄芪宜重,通常在 30—60克之间,不效渐加。 6、常用于气虚血瘀所致 的:(1)脑血管疾病(缺血 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恢复期、 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2)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 痛、高血脂症);(3)神经 精神性疾病(偏瘫、截瘫、 单瘫、面瘫)。 7、现代药理研究:本方 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 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作用;并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及营养血 流量;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活 性;促进神经系统损伤的修 复等。
失 养 ,气 半虚 身, 不脉 遂络 。瘀 阻 , 筋 脉
补 气 活 血 通 络
重 用 生 黄 芪
大补元气起痿废
1、气旺则血行, 血行则瘀去络通
(君)
2、气旺则固摄有权 3、使祛瘀而不伤正
归尾:活血化瘀又不伤血 川芎、赤芍 桃仁、红花
(臣)
助归尾活血祛瘀之力
(佐)
地龙:通经活络以利祛瘀 补阳还五汤方义
5、加减运用:偏寒加熟附 子;脾胃虚弱加人参、白术; 痰多加半夏、天竺黄;语言 不利加菖蒲、远志、郁金。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文章目录*一、补阳还五汤概述*二、补阳还五汤功能主治*三、补阳还五汤服用方法*四、补阳还五汤副作用*五、补阳还五汤注意事项*六、补阳还五汤药典记载补阳还五汤概述1、定义补阳还五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气虚血瘀者。

2、别名补阳还五汤。

3、组方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

4、制法水煎。

5、性状液体,黄棕色,味甘,微苦。

补阳还五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2、临床应用临床上出现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斜、苔白、脉缓或脉细弱无力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现代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补阳还五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中风患者。

2、用法用量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水煎服。

加减: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

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

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显着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补阳还五汤副作用无特殊副作用。

补阳还五汤注意事项1、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中风,应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而脉缓弱为宜。

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4消化性溃疡
方药组成:生黄芪20g,当归尾、赤芍各6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g、脾胃虚寒加桂枝9g,良姜、吴芋、香附各6g,胃阴不足加北沙参、麦冬各12g,生地15g,玉竹10g,疼痛重者加醋元胡15g,川楝子12g,炒白芍25g。
脾胃论曰“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理机制,治则补气祛淤为主,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补气行血,兼健脾益气祛淤之功,佐以活血化淤药味,加大行气活血之力,从而达到气行淤散,升降浮沉的脾胃生理机能得以恢复,溃疡愈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消化等溃疡有明显抗复发作用。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阴虚为本,燥实为标,阴虚则津不载气,燥热则克伐正气,久之则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不畅,缓慢涩滞而成淤血,即气虚浊留,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血少则血液粘稠不畅亦可成淤,即阴虚血滞,津液失于敷布,加重病情,产生并发症,加味补阳还五汤,降血脂、降血粘、降血糖、减少并发症产生,明显改善血液粘稠度,缓解诸症。
2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方药组成:黄芪120g,赤芍、归尾、川芎各15g,桃仁、红花各12g,地龙10g,头晕重者加天麻10g、蔓荆子15g、菊花15g,血压偏高者加黄芩24g、夏枯草15g、泽泻15g,睡眠不佳者加炒枣仁30g、丹参30g、加威灵仙15g、通行十二经。临床表现多为旋转性眩晕,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听力下降。视觉症状多见,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或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大脑症状多见剧烈头痛,跳痛或炸裂样痛多大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言语障碍,记忆力减退,本病常伴有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眩晕,主要病理为淤阻脉络,气血不通,气虚则血淤。本类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血粘高导致血淤,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逐淤通络改善血液粘滞度,恢复血液动力,血管壁弹性,加速血流速度,从而疗效显著。

补阳还五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补阳还五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补阳还五汤的神奇功效与作⽤补阳还五汤⼀、古⽅简介【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120g,当归尾3g,⾚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功⽤】补⽓活⾎通络。

【主治】⽓虚⾎瘀之中风。

半⾝不遂,⼝眼歪斜,语⾔謇涩,⼝⾓流涎,⼩便频数或遗尿不禁,⾆暗淡,苔⽩,脉缓。

⼆、临床新⽤(⼀)内科疾病1.慢⽀肺⽓肿合并肺部感染【案例】某⼥,62岁,农民。

患者素有咳喘之疾,近⽇不慎风寒,咳喘加剧,恶寒发热,倚息不得卧,⼊院诊断为“慢性⽀⽓管炎、肺⽓肿合并肺部感染”。

治疗1周,恶寒发热消失,咳喘⽆改善。

诊见:形瘦体衰,⾯⾊晦暗,咳喘痰多、⾊黄,⾆暗红,苔黄腻略⼲,脉弦滑。

四诊合参,辨证为⽓虚⾎瘀,痰热阻肺,肺失宣降。

治以补⽓祛瘀,清热化痰。

处⽅:补阳还五汤合⼩陷胸汤,加川贝母、桔梗各12g。

每⽇1剂,连服5剂,咳喘临床治愈出院[陈⼦茂.补阳还五汤新⽤.新中医,1995,(1):53]。

【按语】久病咳喘,肺⽓亏损,使宣肃⽆权,痰浊内蕴,⽓机因⽽受阻,⽓滞则⾎瘀,⾎瘀则肺⽓闭,故痰热不得化。

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标本同治,药中病机,故咳喘可愈。

2.病毒性⼼肌炎【案例】某男,14岁。

3个⽉前因感冒出现胸闷、⼼悸、叹⽓症状。

⼼电图检查:频发室性早搏,ST段下压,诊为“病毒性⼼肌炎”。

予营养⼼肌等治疗,1个⽉后仍觉胸闷、⼼悸,经常叹⽓,⾆质暗红,少苔,脉细涩。

证属:久病⽓虚,脉络瘀阻。

治以益⽓养⼼、活⾎化瘀。

⽅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芍、川芎、桃仁、红花各6g,柏⼦仁15g,地龙、陈⽪各3g,当归10g。

⽇1剂,⽔煎服。

服药2周后,症状缓解,⼼电图正常[杨森.补阳还五汤⼉科应⽤举隅.河南中医,2006,(2):65]。

【按语】此患者系久病⽓虚,余邪流恋,瘀阻脉络,⾎⾏受阻,⼼失所养,故适⽤补阳还五汤补⽓以活⾎化瘀,标本同治。

⽅中⽣黄芪的改善⼼肌营养,利尿以减轻⼼脏负荷作⽤为⼤家熟知;川芎、红花、当归、⾚芍,均有扩⾎管、增加冠脉⾎流量与改善⼼肌缺⾎的作⽤。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脉管炎汤(仅参考)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脉管炎汤(仅参考)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脉管炎汤(仅参考)
组成:黄芪120克、当归9克、川芎9克、红花6克、地龙9克、延胡索15克、金银花9克、玄参9克、甘草6克、川牛膝9克;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通脉。

用法:水煎服,每天一剂。

禁忌:戒烟。

方解:本方以补阳还五汤为主,重用黄芪补气,加入活血化瘀药,旨在气旺则血行。

玄参丶双花丶甘草,清热解毒,为臣药。

元胡活血止痛为佐。

川牛引血下行为使。

外敷方:去腐生肌
组方:大象皮20g(滑石粉烫) 、白芨20g ,煅石膏30g,儿茶10g,血竭10g,煅赤石脂30g,煅龙骨20g,珍珠粉10g,轻粉3g,生乳香10g,大黄炭10g,乌贼骨15g;
制法:上述药物共研极细粉,清理伤口后,药粉直接撒在伤口上主治: 脉管炎、老烂腿、褥疮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坏死,疮疡久不收口。

方解:大象皮尤擅生肌长肉,而为君药。

白及消肿生肌,又能解毒消痈,石膏性寒可以清热,煅用又能敛疮生肌,乌贼骨、赤石脂、龙骨、珍珠敛疮生肌,合而用之共为臣药,儿茶、血竭、大黄炭、乳香活血化淤,止血生肌而为佐药,少量轻粉化腐生肌而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化腐生肌之效。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因虚致瘀”之证。

原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

多年来,笔者临证以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包括中风后遗症在内的诸多疾病,均获良效,举例如下:1 盗汗案例1:患者,男,65岁,2008年11月7日就诊。

主诉:夜间偏身汗出二年余,侧卧时不受压肢体侧汗出,凡洗澡日、或半夜起床日则汗出甚多,平卧或将双脚伸出于被衾外时无汗出,无其它不适。

舌偏红,舌下络脉淤曲,苔中黄腻,脉细滑。

辨为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治以益气活血,兼养心安神;补阳还五汤合归脾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2g,地龙12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9g,川芎15g,远志6g,石菖蒲12g,茯苓12g,麦冬12g,丹参15g,酸枣仁20g,大枣10g,甘草9g,糯稻根30g,7剂。

11月 17日二诊:夜间汗出减少2/5,舌偏红,苔黄腻变薄,脉细滑。

原方去地龙,加煅牡蛎30g,五味子9g,7剂。

12月1日三诊:夜间基本无汗。

按:盗汗多见于阴虚火旺、心血不足,但本例舌下络脉瘀曲,为血瘀之象。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提到“有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也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淤汤。

”又因汗出分布不均,为气血运行欠畅,补阳还五汤较血府逐瘀汤更适合病机。

从洗澡、半夜起床、双脚伸于被外可影响盗汗程度来看,患者有一定的心神不宁征象,所以配合使用归脾汤。

事实证明二方合用效果颇佳。

2 顽固性头痛案例2:患者,女,67岁,2004年11月2日初诊。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补阳壮阳、温肾固精的功效。

近年来,对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与功效补阳还五汤由黄耆、肉桂、干姜、寸草、独活等中草药组成。

黄耆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肉桂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干姜可温中散寒,寸草能够温经行血,独活有活血行气的作用。

这几味中草药相互配合,能够协同发挥补阳壮阳的作用。

3. 补阳还五汤在阳痿治疗中的应用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病症之一,补阳还五汤在阳痿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阳痿患者的性功能,提高勃起和射精功能,增加性欲。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减轻阳痿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4. 补阳还五汤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生育障碍,补阳还五汤在不孕症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男性不孕症患者的精液质量,增加精子的活力和数量。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调节男性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精子的和成熟,提高受孕率。

5. 补阳还五汤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更年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补阳还五汤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潮热、出汗、失眠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6. 补阳还五汤的安全性与副作用补阳还五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等轻微反应,但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遵医嘱使用。

附件: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医药方剂:中医药学中指具有一定组成、配伍和用法的中草药或其制剂,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身体机能障碍。

虽然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但中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补阳还五汤的成分与作用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包括黄芪、当归、巴戟天、杜仲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且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物,它能够活血化瘀,改善中风后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病情。

巴戟天和杜仲则有温肾壮阳的作用,能够改善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一项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长期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较于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加上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在步态恢复、舌肌力量和手指灵活度等指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语言障碍也有改善作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的失语症患者,其中约有80%的患者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恢复。

3. 补阳还五汤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早期治疗。

通常来说,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潜力。

因此,对于刚刚发生中风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补阳还五汤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补阳还五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中风后遗症患者。

例如,对于一些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的使用可能不太适宜。

此外,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仔细衡量风险与收益,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4. 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据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的副作用较轻微。

《补阳还五汤》课件

《补阳还五汤》课件

Part
03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用法用量
适应症
中风后遗症、脑栓塞、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或遵医嘱。
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肢体 运动功能等。
观察方法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临床疗效分 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 。
深入探讨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机 制,有助于阐明中药的作用原 理,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新用途研究
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 疗中风后遗症、脑梗塞、心肌梗
塞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新用途探索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补阳还 五汤的临床新用途也不断被发掘, 例如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老年性痴呆等病症。
临床研究
为了验证补阳还五汤的临床新用途 ,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观察 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 新的选择。
Part
05
《补阳还五汤》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研究方 向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机制,包括其成分、药理作用、作用靶点等,以进一步揭示 其治疗疾病的原理。
探索补阳还五汤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科 学依据。
提供了新的思路。
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机制研究的意义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主要包 括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 因组学的发展,补阳还五汤的 作用机制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以 通过调节多种基因和信号转导 通路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补阳还五汤英文名称:buyang huanwu decoction定义:出《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方。

组成: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

水煎服。

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

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目录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方源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组成黄芪生,四两[125g];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方解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编辑本段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
41. 腹部外伤:加 虫、甘草。
29
42. 胸部外伤:加 虫、枳壳、陈皮。 43. 脑部外伤:泽泻、茯苓、木通、葶苈、牛
膝。 44. 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加 虫、甘草。 45. 周围神经断裂吻合术后。 46. 脑外伤后综合征。
30
4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加生蒲英。 48. 视网膜动脉硬化性眼底出血:临症加味。 49. 美尼尔氏病:加菊花、益母草、勾藤、竹茹、
11. 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若病 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 用黄芪为宜;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 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虻 虫等活血药,以破瘀通络。
10
12.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肾之剂,如 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 地黄、山萸肉、锁阳、肉苁蓉;上肢瘫痪为主 者加桂枝;右瘫痪加人参、白术,左瘫痪加熟 地、杭菊;腰脊无力加枸杞子。
24
25. 慢性肺心病:加瓜蒌、黄芩、川贝、桑白皮。 26. 低血压症:加丹参、桂枝。 27. 高脂血症:加泽泻、虎杖、首乌、决明子、
山楂。 28. 肾病综合症(水肿型):加丹参、水蛭、益
母草、半枝莲。 29. 慢性肾炎:加蝉蜕、益母草、杞子、甘草。
25
30. 前列腺肥大(癃闭):加王不甾行、泽兰、 牛膝、鱼腥草、三七。
的转化和吸收; 9. 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10. 增强组织的细胞的兴奋性; 11.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 12. 可促进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
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正相关。
7
补阳还五汤临症辩证加减方药34项
1. 中风急性期加防风。 2.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 3. 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 4. 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生僵蚕、白附子、全

加减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案例

加减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案例

加减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案例一、功效。

1. 补气活血。

补阳还五汤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气活血啦。

就像给身体里的气血打打气,让它们有力气跑起来。

这里面的黄芪那可是补气的大功臣,就像一个打气筒,能把气补足。

气足了就能推动血液运行,解决那种因为气虚血瘀导致的各种问题。

比如说身体老是觉得没劲儿,走几步就累得慌,而且还可能有手脚麻木的情况,这时候补阳还五汤就像是给身体的气血开了个小马达,让它们动起来。

2. 通络化瘀。

这个方子里面还有一些活血通络的药,像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之类的。

它们就像一群小工兵,专门去打通身体里那些堵塞的“道路”。

血瘀就好比马路上堵车了,这些药能把瘀血化开,让经络畅通无阻。

比如说有的人中风之后,半边身子不利索,这就是经络被瘀血堵住了,补阳还五汤就能帮助把瘀血化掉,让身体恢复正常的气血流通,改善肢体的活动能力。

3. 改善神经功能。

在现代医学看来,补阳还五汤对于神经系统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就好比给受损的神经细胞送来了建筑材料和工人,让它们重新构建自己的家园。

对于一些因为神经损伤导致的感觉异常,比如肢体的刺痛、麻木等感觉,补阳还五汤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4. 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它能调节心脏的供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就像给心脏这个发动机的油路做了个保养。

如果心脏供血不足,人就会心慌、胸闷,补阳还五汤可以让心脏的供血更加顺畅,减轻这些不适症状。

同时,它对血管也有好处,能让血管壁更加有弹性,减少血管硬化的风险。

二、案例。

1. 中风后遗症案例。

我有个邻居张大爷,前几年突然中风了。

虽然经过抢救命保住了,但是左边的胳膊和腿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样,使不上劲儿。

他去看中医,大夫就给他开了加减补阳还五汤。

刚开始的时候,张大爷还半信半疑呢。

喝了大概一个月吧,他就感觉胳膊和腿有点知觉了,不像以前那么麻木。

又坚持喝了几个月,慢慢地能拄着拐杖走几步了。

这补阳还五汤就像是给张大爷堵塞的经络来了一次大疏通,让他那因为中风而瘫痪的肢体又重新有了活力。

补阳还五汤的功能主治是

补阳还五汤的功能主治是

补阳还五汤的功能主治是补阳还五汤的概述补阳还五汤,又称还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一种重要的方剂。

它由多种药材组成,具有补阳固表、温肾阳、益气活血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阳气不足、气血不畅、四肢寒冷等症状。

以下是补阳还五汤的功能主治。

补阳还五汤的功能1.补益阳气补阳还五汤中的药材有肉桂、附子等,这些药材有温阳补虚的功效。

肉桂具有温阳散寒、温经通络的作用,有助于激发人体的阳气。

附子则具有温肾阳的作用,可以补益肾阳。

补阳还五汤通过这些药材的作用,可以提高阳气水平,改善阳虚导致的疾病症状。

2.固表止汗补阳还五汤中的药材有藿香、槟榔等,这些药材可以祛除体表的湿邪,收敛出汗,达到固表止汗的效果。

藿香具有芳香化湿、宣肺理气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寒之邪,同时也能收敛出汗。

槟榔则具有收敛止汗的作用,有助于治疗出汗过多的症状。

3.温肾阳补阳还五汤中的药材有杜仲、枸杞等,这些药材可以温肾阳,提升肾功能。

杜仲具有温肾暖腰膝的作用,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痛等症状。

枸杞则具有滋阴补肝肾的作用,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眩晕、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4.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中的药材有陈皮、桃仁等,这些药材可以活血化瘀,改善气血不畅的状况。

陈皮具有理气消食、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导致的不适症状。

桃仁则具有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

补阳还五汤的主治病症•阳气不足:如阳虚体质、四肢寒冷、畏寒怕冷等症状。

•湿邪外袭:如出汗过多、感冒、头晕目眩等症状。

•肾阳虚:如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遗精等症状。

•气血不畅:如经络不通、疼痛、血气不足等症状。

补阳还五汤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咨询医生:使用补阳还五汤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医生,了解自身体质以及病情,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该方剂。

2.剂量控制:使用补阳还五汤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剂量,切勿自行增加剂量或长期连续使用,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3.注意药物过敏:使用补阳还五汤前,应先了解各种药材的成分,避免对其中的成分过敏。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能主治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能主治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能主治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补阳还五汤是由以下草药组成的:1.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温肾阳、祛寒湿。

2.人参:具有补气、健脾、补心脏的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

3.熟地黄:具有补肾、益精血的作用,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有很好的疗效。

4.山药:具有健脾、益肺、补肾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

5.桂枝:具有温阳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寒邪困于体表所引起的疼痛。

6.白术:具有补脾健胃、益气和润肠的作用,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的主治功能补阳还五汤具有以下主治功能:1.补阳固脱:补阳还五汤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遗精、阳痿、尿频、尿急等症状,能够温肾阳、固肾脱,调理肾脏功能。

2.温中扶正:补阳还五汤可以温中补气,具有暖胃健脾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祛寒驱寒:补阳还五汤主要通过附子和桂枝的作用,能够温经驱寒,缓解因寒邪引起的关节疼痛、寒痹等症状。

4.益肾补精:补阳还五汤中的熟地黄和山药能够补肾益精,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精力不足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5.健脾补气:补阳还五汤中的人参和白术可以健脾益气,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补阳还五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本方药物中的附子为剧毒药物,在使用时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剂量使用,严禁自行增减药量。

2.孕妇、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慎用本方药。

3.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如出现皮肤红肿、过敏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5.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以免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主要包括:1.可能会引起口干、口渴、便秘等不适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咨询医生。

2.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气血亏虚、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上就是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主治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的介绍。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本方所治证候,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

半身不遂变称中风。

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本证中风半身不遂,一属中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

治宜补气活血为法。

气虚属脾,故方用黄芪120克补中益气为主;血瘀属肝,除风先活血,故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地龙活血而通经络。

共成补气活血通络之剂。

用法:水煎服。

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

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君药---生黄芪120: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6∶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可换鸡血藤活血化瘀、养血、舒经活络佐药---赤芍5,川芎3,桃仁3,红花3∶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使药---地龙3∶通经活络不是很强,不如全虫,能降血压,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舒张平滑肌治哮喘。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粥:生黄芪15,党参15,鸡血藤15,核桃仁2个,桃仁10 无便秘者去桃仁,加山药30苏子降气汤【组成】君药---紫苏子9克、下痰止咳、润肠通便;苏叶散寒、苏梗宽胸理气;臣药---半夏9克降逆和胃润燥祛痰、前胡6克宣肺降气、厚朴6克降气平喘宽胸除满、陈皮3克下气祛痰、佐药---当归6克养血润燥温补下元、肉桂3克温补下元肾纳气、生姜两片宣肺使药---甘草6克、大枣1个、调和诸药【方歌】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懆姜随;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禁忌
禁忌
使用本方需,药不可断, 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者,非本方所宜。
重要文献摘要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林改错》卷下:“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 数,遗尿不禁。”
2、方论选录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至清中叶王勋臣出,对于此证,专以气虚立论,谓人之元 气,全体原十分,有时损去五分,所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而气虚者,经络必虚,有时气从经络 处透过,并于一边,彼无气之边,即成偏枯。爰立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四两,以峻补气分,此即东垣主气 之说也。然王氏书中全未言脉象何如,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 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此固不可不慎也。”
加减化裁
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原方活血祛 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
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 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 日久效果不显著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 口眼㖞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 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 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 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配伍特点
配伍特点
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 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运用
运用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暗淡, 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补阳还五汤的功能主治

补阳还五汤的功能主治

补阳还五汤的功能主治一、简介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方剂,具有温阳补气的作用。

它由多种草药组成,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经典的汤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二、功能主治补阳还五汤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治疗:1.温阳祛寒:补阳还五汤中的一些草药,如熟地黄、肉桂等,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性体质或寒性病症,如寒性腹痛、寒性腰痛等。

2.益气生津:补阳还五汤中的甘草、黄耆等草药具有益气生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体虚乏力、口干咽燥等症状。

3.活化气血:补阳还五汤中的巴戟天、当归等草药能够活化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

4.壮阳固精:补阳还五汤中的菟丝子、枸杞等草药具有壮阳固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精虚遗精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5.调节阴阳平衡:补阳还五汤通过多种草药的相互配伍,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气血失调等内外感冒引起的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三、使用方法补阳还五汤一般采用煎煮的方式服用。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将补阳还五汤的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好。

2.将配制好的草药加入适量的清水中,煎煮15-20分钟。

3.煎煮出来的药液冷却后,可以分次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补阳还五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剂量和煎煮时间进行使用。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服用补阳还五汤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冷饮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补阳还五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咨询医生。

五、总结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通过温阳补气、益气生津、活化气血、壮阳固精等作用,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时,需按医生的建议使用,同时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一种汤剂,对于调理身体气血平衡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本方所治证候,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

半身不遂变称中风。

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本证中风半身不遂,一属中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

治宜补气活血为法。

气虚属脾,故方用黄芪120克补中益气为主;血瘀属肝,除风先活血,故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地龙活血而通经络。

共成补气活血通络之剂。

用法:水煎服。

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

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君药---生黄芪120: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
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6∶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
之妙。

可换鸡血藤活血化瘀、养血、舒经
活络
佐药---赤芍5,川芎3,桃仁3,红花3∶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使药---地龙3∶通经活络不是很强,不如全虫,能降血压,肝
阳上亢,肝火上炎,舒张平滑肌治哮喘。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
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粥:生黄芪15,党参15,鸡血藤15,核桃仁2个,桃仁10 无便秘者去桃仁,加山药30
苏子降气汤
【组成】
君药---紫苏子9克、下痰止咳、润肠通便;苏叶散寒、苏梗宽胸理气;
臣药---半夏9克降逆和胃润燥祛痰、前胡6克宣肺降气、厚朴6克降气平喘宽胸除满、陈皮3克下气祛痰、
佐药---当归6克养血润燥温补下元、肉桂3克温补下元肾纳气、生姜两片宣肺
使药---甘草6克、大枣1个、调和诸药
【方歌】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懆姜随;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功能】降气疏壅,引火归元,袪痰止咳。

【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方解】本方是治疗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剂。

紫苏子、半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为方中主药;厚朴、前胡、陈皮下气祛痰,协助主药治疗上实,肉桂温肾纳气治疗下虚,均为辅药;当归养血润燥,制约大队燥药伤阴的付作用,生姜宣肺,而应肺主宣降之性,为佐药;甘草、大枣调和诸药为使。

【辨证要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病入肾,咳喘气急,痰稀白量多,呼多吸少,腰腿软弱,舌苔白滑或白腻。

【配伍特点】有补有行,有调有燥,治上顾下。

苏萝姜枣粥:苏子10、萝卜适量、姜5片、枣5个
独活寄生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