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本课设计的时候着重考虑了如何讲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和尽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

【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与农耕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史实。

让学生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的作用。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通过了解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过程,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认识变法的作用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再现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当中去,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有牺牲精神,要勇于战胜挫折,同时也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问题导向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学生阅读课本导入框“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答)师设疑: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通过第6课的内容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去探究这些问题。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

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

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

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初中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是较困难的。

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

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

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教材引言中的“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讲述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归纳为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

从此直接引入新课。

2.“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一目,可让学生利用教材“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提供的材料,自己归纳整理。

七上历史第七课《大变革时代》案例

七上历史第七课《大变革时代》案例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这种社会性质的变革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通过各国的变法实现的。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二目,介绍了代表当时农业发展水平的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第三目,介绍了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铁农具和牛耕春秋使用、战国推广的史实;了解各国纷纷变法的史实,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商鞅变法课本剧表演体会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2)通过解决“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以小见大,深入了解变法的历史条件。

(3)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这种社会性质的变革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通过各国的变法实现的。

本课分二目内容。

第一目介绍了代表当时农业发展水平的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第二目,介绍了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因而需要结合历史学科涉及范围广、故事性强的特点,选取课本剧、图片,通过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创设情境法3表演法(二)教学新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纷纷发展生产,(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积极进行社会变革生产要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工具,我们首先来学习工具的改进一、工具的改进多媒体打出材料:《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教师过渡:从哪些信息看出那时出现牛耕了?(学生回答)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节省了劳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演绎都江堰的巧妙设计;通过解决《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以小见大,深入了解变法的历史条件;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创设情景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看图片说故事《立木为信》师:这个成语故事叫什么?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下这个故事?生答:略师: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做人要诚信。

商鞅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变法跟诚信是分不开。

那么,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呢?这就要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板书1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的铁质农具”图片,简单了解铁农具的基本情况师:大家认识这些铁农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锄头,斧头,铲子,犁)师:刚才我们展示的最后一个铁农具是什么?(牛)从字形来观察,这个工具应该跟什么有关?(犁)多媒体展示牛耕图和牛尊图,简单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的意义。

教师: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得到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这幅图就是牛耕图,另一幅就是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注意: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时间是一样的,都是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过渡: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水利工程的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3)能够分析大变革时代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2)运用比较分析、历史论证等方法,探讨大变革时代的成因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变革时代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理解大变革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大变革时代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重要事件和人物;2. 教学难点:大变革时代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重要事件和人物;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研究大变革时代的影响;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研究成果;4. 比较分析法:分析大变革时代与其他时期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变革时代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研究大变革时代的特点;3. 讲解重点:讲解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5. 成果分享: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比较分析;6. 总结提升:总结大变革时代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试、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大变革时代背景、特点、事件和人物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讨论,评估他们对大变革时代的社会发展推动作用、个人命运影响以及创新意识和变革精神的理解。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与实例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与实例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无论是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变。

而面对如此之大的变革,教师们如何设计课程、教学、和评价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领学生进入这个时代。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与实例两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帮助学生迎接大变革的时代。

一、教案设计1.背景引入:讲述本次课程的背景,包括主题、目标和意义。

教师必须明确本次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以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在讲述科技的时候,可以引入:“我们正处在两个世纪人类历史的交汇点上,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技术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在未来,机器智能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没有人能够逃避这次变革的影响。

”2.概念明确:教师讲解重要概念,例如科技、科学、、大数据等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关联和作用。

3.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来说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例如,利用来进行癌症研究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进行科学研究,并讲解实际应用场景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教师设计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城市规划等,从而加深对科技运用的理解和掌握。

5.作业: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知识和概念。

例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未来各种行业中的运用前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未来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实例1.讲解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讲解、大数据等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例如,的一个应用场景可能是自动驾驶技术,而大数据能够帮助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数据,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

2.案例演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一些的应用场景,例如、虚拟现实等。

学生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技术以及其将如何影响他们的未来。

3.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小组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3)分析大变革时代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介绍;2. 大变革时代的主要历史事件;3. 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4. 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变革时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脉络;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特点的深入解读;大变革时代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脉络;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变革时代的相关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促进沟通交流;4. 比较分析法:组织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变革时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变革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脉络。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分享讨论成果。

4.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设计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情况。

2.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能促进发展,改革能使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前面我们讲春秋五霸时,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穆公应列为五霸之一。

历史上也提到过秦穆公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史记·秦本纪》)但它毕竟只是占据西北一隅的一个小国。

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旧势力很大,国君权力较小,国力也远不如中原强国。

秦孝公为改变这种状况,下“求贤会”,招募人才。

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重用实行变法的。

变法之前,商鞅知道,若想顺利推行新法,首先得取得百姓的信任。

于是想了个办法,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细木竿,并对围观者说:“谁能将此木扛至北门,赏金10两。

”众人不解,议论纷纷,这样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怎有如此丰厚的奖赏?所以没人响应。

这时商鞅又说:“有谁执行我的命令,赏金50两!”众人哗然,这时人群中一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木杆扛到了北门。

商鞅当即命人赏金50两给此人。

这件事很快传遍全国,百姓都说商鞅是个讲信用的人。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

商鞅为什么要在而且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呢?这要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导入语例示二]教师在讲完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后,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以及封建城市的兴起;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能力方面: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变革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大变革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名闻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而相对优越的封建制度,反过来双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

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变法改革,才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富强的秦国强大富裕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都江堰的修建和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课前延伸】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 B.晋文公C.楚庄王 D.秦穆公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A.长江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 B.晋C.楚 D.燕5.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课内探究】1:自主学习(1)铁农具和牛耕产生和推广的时间。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学卡【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2、时期出现牛耕,到时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思考: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何意义?4、时期,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工程。

5、修筑都江堰的作用(意义):消除了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的美誉。

商鞅变法6背景:7、年,商鞅在支持下开始变法。

目的: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统治,发展经济8、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商鞅变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制度确立起来。

我国社会形成了。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另一个因素为什么是牛耕?2、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三、课堂小结:大变革的时代: 1.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政治上: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的确立.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3、都江堰属于()A.防洪工程B.灌溉工程C.水利航运工程D.防洪灌溉工程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冀教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2.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演示都江堰的巧妙设计。

2.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芈月传》作为今年年初地方卫视的开年大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其中,在第一集中,有一个叫商鞅的人被秦王命人执行车裂的酷刑,也就是五马分尸。

他究竟做了什么让秦王对他实行如此残酷的刑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上第36页正文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1、是什么促进了大变革的到来?2、它们是何时出现、推广的?3、与以前的石制、青铜农具相比,铁农具有什么特点?它的广泛使用说明了什么?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交流明确:1、铁农具和牛耕2、铁农具在春秋时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在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时推广3、特点:锋利、坚硬、耐用;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说明了在当时冶铁技术的高超和生产力的显著提高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过渡: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农作物的种植需要什么条件?(阳光、水......)在当时,谁设计的什么解决了农作物的灌溉问题?(李冰主持设计的都江堰)自学指导二:多媒体展示动画都江堰1、从展示的多媒体动画来看,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的作用,又有什么作用?2、都江堰的修建对当时及后世有何作用?交流明确:1、防洪(都江堰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2、都江堰不仅消除了岷江水患,使得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更重要的是,直到现在还一直造福当地人民。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确实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奉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开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到铁器、牛耕的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创造、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自制生产工具》、《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少,假设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机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课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导入方案;师生共同搜集都江堰的有关资料、,分析其防洪灌溉原理;搜集商鞅及其变法的有关资料。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投影:《北京人的石器》、《半坡人的石器》、《河姆渡人的骨耜》、《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接着提问:铁农具能较快?3、铁农具的,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2)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大变革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1)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2)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大变革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2)教师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2)引导学生分析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学生发表对大变革时代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3. 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变革的时代》;2. 多媒体课件: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3. 学习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大变革时代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原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课件进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故事情境和问题情景,化难为易,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揭示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

通过“商鞅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生产工具的改进、闻名世界的都江堰,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针对这一内容,通过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换位思考,分别从农民、地主、旧贵族、国君、士兵等立场出发分析问题,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总结出商鞅变法的作用。

进而通过多媒体图示,简要概括总结,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产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难。

为突破这一难点,创设故事情境,通过解决故事主人公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过程。

再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总结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产工具图片、牛耕图、都江堰的有关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展示改革开放深圳的变化得出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我国的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自主预习】利用材料引入知识(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了解战国时期铁矿山的分布,和战国时期冶铁中心。

展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图片,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分布图,指出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

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著名的都江堰师出示李冰的幻灯片及民言提出问题: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教学导入:请学生讲述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立木为信”的故事说明: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

而让别人相信你,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一步。

商鞅因立木而确立了威信,不久就开始了变法。

那么,商鞅为什么能够在这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呢,这还要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的内容——《大变革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有哪些变革。

二、正式授课:请学生预习课文,布置预习作业,教师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预习作业:1.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使用牛耕都在时期,到了时期,它们的使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推广。

2.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一书中,书中记载了已经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指的是。

4.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在岷江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春秋时期以前,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所有。

6.春秋以来,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是由于。

7.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8.战国时期变法效果最显著的是。

9.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

10.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11.战国时期,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和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温故而知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夏商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又是什么呢?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石器骨器→青铜器→铁器2、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铁器: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便于制作工具那么,铁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战国时期,铁农具又得到了怎样的推广呢?(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3、动脑筋:铁农具为什么能够快速推广?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4、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言引入新课
由立木取信的故事导入。

教师小结导入: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二、讲授新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
接着提问: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3、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是牛耕。

那么我国大约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使用牛耕了?
用牛耕以前人们是怎样耕地的?
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退)、另一组表演人拉犁翻地(前进),不久,拉犁者脚步变得吃力,并不断用手擦汗。

提问:看完表演你有什么体会?怎样解决人体力不足的问题好呢?
学生认真听,认真看,议论并请学生发言。

学生阅读小字并适当补充铁器加工的资料
学生通过回答,比较出铁农具的优越性。

从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业的发达两方面回答
学生通过回答掌握知识点
表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出牛耕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牛耕也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总结: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
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山凿渠
提供了便利,因此,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

其中最
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二、著名的都江堰
1、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
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

所以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

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

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

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假如这时你是李冰的参谋,你会给他怎样的参考方案?
总结:刚才通过几位同学的演示和讲解,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
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的功业,请看61页李冰石像和石像旁的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

李冰的事迹光照史册,中国人永难忘怀。

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并由各组代表说出各自治水方案。

学生介绍:李冰的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他精心设计,调动大量民工投入修建,终于完成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学生认真听,并深受教育。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三、商鞅变法
1、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
这时,高效率的工作速度使大量荒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私田”,和“公田”相比,“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

这时的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

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

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

想一想,奴隶的逃亡对奴隶主会产生什么影响?
面对这种部分奴隶出逃、而手中奴隶则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们该怎么办呢?
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

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呢?而私田的主人也就是奴隶主则转变为什么?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为什么商鞅变法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我们先来阅读一个关于商鞅的小故事。

出示问题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
3.对人民会产生什么影响?
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
学生:国家分给的“公田”)“公田”有什么特点?生:不可进行买卖,要向国家上缴一定劳动产品。

学生:没人劳动,大量田地开始荒废。

小组讨论。

分给他们一些土地。

生:转变为封建农民。

生:新兴的封建地主。

请学生表演“立木为信”的历史剧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

),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