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言引入新课

由立木取信的故事导入。

教师小结导入: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二、讲授新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

接着提问: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3、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是牛耕。那么我国大约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使用牛耕了?

用牛耕以前人们是怎样耕地的?

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退)、另一组表演人拉犁翻地(前进),不久,拉犁者脚步变得吃力,并不断用手擦汗。

提问:看完表演你有什么体会?怎样解决人体力不足的问题好呢?

学生认真听,认真看,议论并请学生发言。

学生阅读小字并适当补充铁器加工的资料

学生通过回答,比较出铁农具的优越性。

从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业的发达两方面回答

学生通过回答掌握知识点

表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出牛耕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牛耕也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总结: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

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山凿渠

提供了便利,因此,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

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二、著名的都江堰

1、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

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

所以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假如这时你是李冰的参谋,你会给他怎样的参考方案?

总结:刚才通过几位同学的演示和讲解,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

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的功业,请看61页李冰石像和石像旁的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李冰的事迹光照史册,中国人永难忘怀。

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并由各组代表说出各自治水方案。

学生介绍:李冰的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他精心设计,调动大量民工投入修建,终于完成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学生认真听,并深受教育。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三、商鞅变法

1、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

这时,高效率的工作速度使大量荒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私田”,和“公田”相比,“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这时的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想一想,奴隶的逃亡对奴隶主会产生什么影响?

面对这种部分奴隶出逃、而手中奴隶则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们该怎么办呢?

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

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呢?而私田的主人也就是奴隶主则转变为什么?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什么商鞅变法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我们先来阅读一个关于商鞅的小故事。

出示问题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

3.对人民会产生什么影响?

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

学生:国家分给的“公田”)“公田”有什么特点?生:不可进行买卖,要向国家上缴一定劳动产品。学生:没人劳动,大量田地开始荒废。

小组讨论。分给他们一些土地。

生:转变为封建农民。

生:新兴的封建地主。

请学生表演“立木为信”的历史剧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