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推荐主题汇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推荐主题汇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v 合践活程学生身各活,在 “手 做”“ ”“探究”“ ”“作 ”“反思”的程中行 “体 ”“体 悟”“体 ”,在全身心参与的活中,、分析和解决 ,体和感受生活,展践新能力。
整理ppt
9
v 3.开放性
v 合践活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内 容具有开放性。教要基于学生已有和趣,打 破学科界限,合性活内容,鼓励学生跨域、跨 学科学,学生自主活留出余地。要引学生把自己 成的境作学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 互中,不断拓展活空和活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 、践能力、服精神和社会任感不断得展。
v 4.程价主多元价和合考察
v 本程要求突出价学生的展价,充分肯定
学生活方式和解决策略的多性,鼓励学生
自我价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和分享。提倡多
采用性价方式,避免将价化分数或等
。要将学生在合践活中的各种表和活
成果作分析考察程施状况与学生展状况
v 合践活除了以上活方式外,有党教育活、 博物参等。合践活方式的划分是相的。在活 可以有所重,以某种方式主,兼其他方式; 也可以整合方式施,使不同活要素彼此渗透、融合 通。要充分信息技于各活的支持作用,有效 促解决、交流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整理ppt
12
v 2.社会服
v 社会服指学生在教的指下,走出教室, 参与社会活,以自己的足社会 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志愿服、勤 工学等,它学生在足被服者需要 的程中,得自身展,促相关知技 能的学,提升践能力,成履尽、 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的关要素包括: 明确服象与需要;制服活划; 开展服行;反思服,分享活 。
整理ppt
16
v 2.合践活程与学科程
v 在与施合践活程中,要引 学生主运用各学科知分析解决 ,使学科知在合践活中得到延 伸、合、重与提升。学生在合践活 中所的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 解决,所得的知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 展加深。防止用学科践活取代合践 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科学探究: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 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竞赛、健身活动、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种植、养殖、家务劳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念。
6.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四、课程实施1. 教学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采取班级教学、小组合作、项目学习、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2. 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成果等方面。
4.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活动场所。
五、课程保障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研究,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本纲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和“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研究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研究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研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研究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研究性研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常见材料和基本生产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工具使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技术意识,以及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之设计制作活动(劳动技术)推荐主题及其说明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之设计制作活动(劳动技术)推荐主题及其说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之设计制作活动(劳动技术)推荐主题及其说明学段活动主题简要说明1-2年级1.我有一双小巧手——手工纸艺、陶艺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通过动手制作折纸、纸贴画、纸编,玩泥巴(手捏陶泥、轻黏土、软陶)等,掌握纸工、陶泥制作的简单技法,初步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我有一双小巧手——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玩具;探究、交流制作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兴趣。
3-6年级1.学做简单的家常餐掌握几种简单的烹饪技能,学会洗菜、切菜、拌凉菜、炒家常菜和炖菜等;学会煮面条、包馄饨和包水饺等。
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感受劳动和生活的乐趣,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
2.巧手工艺坊利用纸质、布质等多种材料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技术,包括:纸艺、布艺、编织、刺绣、珠艺、插花艺术等。
初步树立技术意识,培养实践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3.魅力陶艺世界学习陶土材料(软陶、轻黏土等)的捏塑、盘筑、镶接等基本技能;有条件的可尝试自制个性化的陶艺手工作品。
学习陶艺基本技艺,自主探究创作,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
4.创意木艺坊使用手工锯、曲线锯、木板、KT板、乳胶、砂纸等工具和材料,初步掌握木工直线锯割和曲线锯割技术,运用插接、钉接、粘接等连接方法制作小木工创意作品。
在学习木工基本技艺过程中,学习创意表达,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工匠精神。
5.安全使用与维护家用电了解家用电器的种类并建立家用电器档案;了解1~2种家用电器的发展过程,理解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会阅读简单的家用电器说明书,。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近年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旨在通过动手实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文将为您汇总一些适合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以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建议。
1. 科学与技术主题:- 制作简易火箭: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制作小型火箭,了解火箭的原理和发射过程。
同时,通过调整相关参数,让火箭达到最佳飞行效果,锻炼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 设计机器人:学生们可以分小组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机器人,通过学习基础的电子和机械知识,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使机器人具备特定的功能。
- 编程与电子游戏设计: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和软件工具,学生可以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电子游戏,并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环境与生态主题:- 垃圾分类与回收:学生可以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实践活动,了解不同类型的垃圾应该如何正确分类和处理。
通过观察和参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果蔬种植:学生可以亲自动手种植果蔬,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所需条件,并关注植物保护和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 自然保护与野生动物观察:组织学生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濒危现状及保护工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记录下所见所闻,并通过展示和分享,传达相关知识和观点。
3. 文化与艺术主题:- 传统手工艺制作:学生可以学习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编织等,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并体验手工艺制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 绘画与摄影艺术:通过学习绘画和摄影技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思想和情感,并参与相关的比赛和展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 戏剧与舞蹈表演:学生可以参与戏剧和舞蹈表演的制作过程,体验舞台演出的紧张与快乐,并通过排练和表演,培养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完整word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推荐主题汇总,推荐文档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 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 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 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 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精选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精选在中小学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为大家精选了一些适合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1、民间艺术的探寻与传承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木雕等。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学习制作技巧,并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探究选择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让学生研究其起源、习俗、传说和文化内涵。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长辈、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
3、古诗词诵读与创作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可以举办诗词朗诵会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科技创新与实践1、机器人编程与制作开设机器人编程课程,让学生学习编程基础知识和机器人组装技巧。
通过设计和制作机器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 3D 打印技术的应用介绍 3D 打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亲身体验 3D 打印的过程。
学生可以设计并打印出自己的创意作品,如模型、饰品等,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设计能力。
3、科学实验探究选择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组织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实践。
同时,引导学生探索资源回收利用的途径,如制作手工艺品、肥料等,培养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习惯。
2、水资源保护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重要性,研究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完整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
附录说明:
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导纲要》提出的基本活动方式,表中所推荐的活动主题分别是以某一种活动方式为主来呈现的。
这些活动方式不是孤立的,一个主题活动往往包含多种活动方式,在主题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经历不同的活动方式,才能使活动更加深入和完善。
二、表中所推荐的活动主题只是样例,其主要依据是:立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反映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内容,同时兼顾城乡差异;落实班团队活动和相关专题教育的要求。
三、表中列出的主题均有一定弹性,难度可深可浅,时间可长可短。
有些主题在不同学段都可以实施,这里只呈现在某一学段,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安排。
四、表中所推荐的活动主题不做硬性规定,仅供学校选择参考。
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发更贴近当地学生生活、富有特色的活动。
中小学综合实践指导纲要152个推荐主题汇总
附件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
附录说明:
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导纲要》提出的基本活动方式,表中所推荐的活动主题分别是以某一种活动方式为主来呈现的。
这些活动方式不是孤立
的,一个主题活动往往包含多种活动方式,在主题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经历不同的活动方式,才能使活动更加深入和完善。
二、表中所推荐的活动主题只是样例,其主要依据是:立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反
映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内容,同时兼顾城乡差异;落实班团队活动和相关专题教育的要求。
三、表中列出的主题均有一定弹性,难度可深可浅,时间可长可短。
有些主题在不同学段都可以实施,这里只呈现在某一学段,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选择和安排。
四、表中所推荐的活动主题不做硬性规定,仅供学校选择参考。
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发更贴近当地学生生活、富有特色的活动。
附件2
考察探究活动推荐主题及其说明。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大纲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联合,指引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散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拟订本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切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变为活动主题,经过研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哺育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系统的重要构成部份。
该课程由地方兼备管理和指导,详细内容以学校开辟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行。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哺育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重申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剖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修养,特殊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辟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好的生活世界,指引学生从寻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 或者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拥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取对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切体验,成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防止仅从学科知识系统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行着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加并亲自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行过程中,跟着活动的不停睁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依据实质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向调整,使活动不停深入。
4.课程评论主张多元评论和综合观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论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必然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 解决议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论与火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论方式,防止将评论简化为分数或者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样表现和活动成就作为剖析观察课程实行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照,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论。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一、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研究性学习: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劳动与技术教育:通过劳动实践、技术制作、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4. 信息与技术教育: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5.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心理素质。
6. 艺术教育: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7. 体育与健康: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四、课程实施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实施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5.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课程实施工作。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小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这个超棒的东西!你知道吗?这可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纲要,它就像是我们在学习旅程中的神奇地图。
以前呀,我们总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然后自己埋头做题。
但有了这个纲要,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啦!它鼓励我们走出教室,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亲身体验那些书本上没有的精彩。
比如说,我们可以一起去大自然里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感受四季的变化;或者去社区做小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爷爷奶奶。
而且哦,这纲要还让老师们有了新的魔法,能设计出更有趣、更有挑战的活动。
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让我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懂。
对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还能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呢!说不定你会发现自己是个画画小天才,或者是个组织活动的高手。
总之呀,这个纲要就是要让我们的学习变得超级有趣,让我们成为更厉害、更全面发展的小朋友!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棒呀?稿子二嗨呀,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这纲要啊,就像是给咱们学习生活开的一扇新窗户。
以前咱们总是觉得学习就是在教室里,对着书本和黑板。
现在可不一样啦!它告诉我们,学习可以在田野里,看着庄稼生长;可以在工厂里,了解产品怎么制造;还能在博物馆里,和历史文物对话。
想象一下,我们一起去做个小调查,研究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多有意思!或者亲手做个小实验,看看科学的奥秘,是不是超酷?这纲要还特别贴心,它知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不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爱好。
所以呀,给了我们好多选择的机会,让我们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世界。
而且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咱们能学会和小伙伴们更好地合作。
一起完成任务,一起解决难题,那种感觉可太棒啦!还有呢,这也能让爸爸妈妈看到我们不一样的一面。
不再只是会读书的孩子,还是能动手、能思考、能创造的小能手!所以呀,让我们一起拥抱这个纲要带来的变化,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快乐成长,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在中小学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为大家汇总的一系列适合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一、自然科学探索类1、校园植物观察与研究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各种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
通过绘制植物图谱、撰写观察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记录能力。
2、气候变化对本地生态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本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如气温、降水等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如动植物、土壤、水资源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视野。
3、星空观测与星座研究组织学生在晴朗的夜晚进行星空观测,学习识别常见的星座和天体,了解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4、昆虫世界探秘学生可以在校园、公园等地捕捉和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形态、习性和生活周期,制作昆虫标本,培养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二、社会人文类1、家乡传统文化调研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
通过采访长辈、实地考察等方式,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2、社区服务与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清洁、关爱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等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3、历史遗迹考察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战场、古墓等,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4、青少年消费观念调查引导学生对身边同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三、科技创新类1、机器人编程与制作开设机器人编程课程,让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组装和编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2、 3D 打印创意设计学生通过学习3D 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创意作品,如模型、饰品等,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智能家居创意设计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改善家庭生活,设计智能家居方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指导纲要简介本教材指导纲要旨在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并确保其与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相一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教材组成本教材指导纲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目标: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明确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2. 教材内容框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内容框架,包括各学科的内容和跨学科主题,以及对应的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3. 教学策略和方法:介绍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项目制研究、问题解决和合作研究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学生评价和反馈: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的指导方法和工具,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提供个性化支持。
5. 教师指导和培训: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培训,使其能够有效引导和支持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本教材指导纲要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并结合教材内容框架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
建议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实践,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 结合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
- 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 定期评估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确保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指导纲要旨在引导学校和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和质量保证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希望本教材指导纲要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拓展,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指导纲要”)是我国教育部在2015年11月20日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旨在加强课程教学,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指导纲要包括宗旨、目标、基本原则、实施过程、实施机制等内容,为中小学教育机构和教师提供操作指导,以便为学生提供质量有保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宗旨本指导纲要的宗旨是: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地安排和组织教育课程,引导学校加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达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有素质的人才。
二、目标根据《中小学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引导学校科学地安排和组织课程,立足学生实际,切实抓好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全面发展有素质的人才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1、实施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施理念:以创新、探索、实践为主要特点,以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注重实践性、拓展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国际能力,构建独立活动、开放学习、尊重创新、加强指导的教学理念。
3、实施对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校依据当地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情况,围绕学科核心素质和能力要求,开展学生参与重大实践活动的课程,包括校外体验式活动、研究式活动等。
四、实施过程(1)科学开展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历史文化、社会实践等,制定高质量的教学计划,构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课程,并科学组织实施。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指导纲要》教育部2023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指导纲要》教育部2023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指导纲要一、引言本教学方案旨在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提供指导。
根据教育部2023版的要求,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原则:简洁明了、安全可行、注重实践性。
三、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体验式活动、实践式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 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点- 目标明确:明确活动的研究目标和培养目标。
- 活动策划: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场地和资源。
- 实践操作:保证活动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和团队精神。
-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
3. 教学评价与考核- 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
- 考核依据: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成果展示等进行评价。
四、教学实施1. 教学组织:- 教师角色: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
-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主体作用。
2. 教学过程:- 前期准备:明确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准备相关资源。
- 活动实施:根据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 活动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享成果。
五、教学保障1. 师资保障: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
2. 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器材和材料。
3. 安全保障:保证活动的安全可行性。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
3. 教学整改: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和优化。
结语本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指导纲要旨在提供给中小学教师参考,帮助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我们期待这些方案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职部2023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
职部2023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 教职部2023版
前言
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指导,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发展。
本指导纲要基于教育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的研究成果,结合教育实践和学科特点而制定。
一、背景与意义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社会适应能力等。
二、核心目标及内容
1. 核心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2. 内容涵盖: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艺术创作、体育运动、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兴趣进行设计。
三、实施原则和方法
1. 实施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任务设计与学生情感体验的结合,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 实施方法:根据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目标,灵活运用探究式研究、合作研究、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
四、课程组织与评价
1. 课程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作为独立课程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机融合。
2. 评价方法:根据实践活动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
五、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
1. 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关培训和专家指导。
2. 资源支持:为教师提供实践课程教材、教学素材、实验设备等必要的教学资源。
结语
本指导纲要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框架,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进行细化和调整。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将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
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2.初中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
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2)责任担当: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需要开展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区问题的意识,愿意参与社区服务,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
(3)问题解决: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
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创意物化: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3.高中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自觉参加班团活动、走访模范人物、研学旅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2)责任担当: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3)问题解决: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
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
(一)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如下原则:1.自主性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选择时,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提升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
同时,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
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为学生自主活动留出余地。
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
4.整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活动主题的探究和体验,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
5.连续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
要促使活动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使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
要处理好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
(二)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1.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2.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3.设计制作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
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
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4.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活动方式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
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
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一)课程规划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
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