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获奖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共31张PPT)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共31张PPT)

槐花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谢拉班在梦 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 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 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 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 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 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 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 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 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
品读课文
1.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在文中着重介绍了 丽江的哪些景观?这些景观有何特点? 2.作者从“一滴水”浏览丽江的视角来展 开描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3.文章第14段的描写极其细腻,从多角度 来品味这一段文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品读课文
1.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在文中着重介绍了 丽江的什么景观?怎样介绍的?
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 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 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 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儿子他们 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 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 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 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
艺术特色
1、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线索清晰。
作者以“一滴水”流经丽江的方式,描述这“一滴 水”看到的景象,展示丽江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 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线索清晰,不落俗 套。
2、语言富有诗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 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 的语言介绍了丽江的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 美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6张ppt)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6张ppt)

爱和赞美之情。
特色建筑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看到了古城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丽江古城自然和古城和谐 依存,节奏鲜明,富有诗情画 意,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特色建 筑的喜爱之情。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
依止于自然
美丽了自然
古老文化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听觉与视觉的结合, 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古老文化,节奏鲜明,富有诗 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 白须垂胸的老者们 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一滴水走过了丽江的 “自然风光”、“特色建筑” 和“古老文化”,展现了丽 江独特的美,那么丽江人们 又是怎样的呢?请结合课文, 进行分析。
风土人情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 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 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 含的情感。
摄影师要确定拍摄的场景路 线,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请根 据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梳 理游踪。借助阅读提示在文章中 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 或地点转换的词句。
摄影部门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纳西人院子
四方街
黑水潭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边
运用对比,将“人们在远方的内心” 和“在丽江的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丽江古城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 世界,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及对源 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之情,深化了文 章中心。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水车
小桥 四方街街道店铺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时间视角:从历史到现在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写现在。 空间视角:第一部分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第二部分平地 起伏,接近游人视角。
整体感知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5.“一滴水”乘着水车在高处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本文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
2.“一滴水”从何而来? 一片雪,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变成了坚硬的冰 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3.“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那些地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人村庄 草甸上
古代 落水洞
现代
玉河
象山脚下 的黑龙潭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 和田地里
纳西人院子
中河
用了四个“经过”,用排比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 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 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 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 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八年级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哪个 地方吗?
你去过丽江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化身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检查预习
教 2 学习目标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学 3 知识必备
9 作业
环 4 明确所至,了解视角
节 5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6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
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总结写法:
1、不同人称的运用恰当; 2、抓住景物的细节之美; 3、采用合理的顺序叙述;
除此之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多种修辞的运用;不同的感官角度;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三:研读课文,拓展提高
极其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市井 民俗图——热闹、勤奋
作者笔下深的层丽探究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 为这幅画美在哪里?
风 景
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古城的建筑依止于自然,美丽了

自然

民 历史文化:悠久灿烂;

美 人文风情:丰富浓郁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二:赏美句,品析写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
朗读课文, 抓住行文线索, 梳理文章内容。 (重点)。
学习 目 标
(二)
学习文章全 方位多角度展现丽 江风情的写作方法。 (难点)。
(三)
体会与感悟 作者所寄托的思 想感情。(重 点)。
新课导入
人们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只要你开起了头 ,就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 有许多美丽的际遇。今天,我们来看一滴水的生命 历程,随着它的脚步,去了解一下美丽的丽江古城 。
三、深入文本,体味语言
风景美
丽江是旅游胜地,风景如画,它到底美 在何处?你能从文中找出让你觉得美的地 方与大家分享吗?
请以“我从文中的____段中的_____,读出了丽 江_____(美)”的句式回答。
三、深入文本,体味语言 建筑美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很 有特色,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 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看到了:在玉龙雪山顶望丽江坝、流下雪山时沿途所 见、跌落到黑暗的落水洞、黑龙潭边看到游人和自然景物、 大水车上的眺望、玉河内的徘徊、在四方街看到的人文景 观、看古城热闹而美丽的夜景、看丽江坝上空美丽的夜景。
重点了:①黑龙潭边看到的游人及自然景物;②大水 车上的眺望;③在四方街街道看到的人文景观。
15
4
整体感知
了解作者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 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 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局部探究
象山
大水车
黑龙潭
古城 夜景
16
局部探究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 方面的特点。
以游踪为顺序,写了“一滴水”从古到今,从高 山到平原,从城外到城内所见到的景物。并有重点地 表现了黑龙潭、大水车以及四方街上看到的景物。内 容上体现出“一滴水”的沿途所见,且所写景物重点 突出的特点。
谢谢观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最常见的勇气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和正直,能够抵制诱惑,敢于讲真话,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不要虚伪造作。 种子最后是果实;努力最后是成功;放弃最后是失败。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人生道路虽很曲折,却很美丽。只要你细心观看,就能饱尝沿途美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别人都在假装正经的时候,我只好假装不正经。 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 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2024年可用课件
19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这里写在黑龙潭边远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在蓝 天的映衬下晶莹夺目,在潭水的映照下让人目眩神迷。作 者用人的感觉突出雪山的壮美。
2024年可用课件
1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诗集 《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 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 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2000年,其 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 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 学奖中篇小说奖。
眺望: 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 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 依托,依附。 轻盈: 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
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2024年可用课件
12

1.勤劳平和
2.热闹欢乐,恬淡和

3. 和谐融洽
15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
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
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
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
2024年可用课件
9
整体感知
2024年可用课件
10
字词累积
驿道( yì ) 蘸到(zhàn ) 眺望( tiào )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21张ppt)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21张ppt)

再读课文,赏水之见
请你化身一滴水,以“我看到了(听到了)_____,感 受到了丽江的_____美”的句式向游客们讲述所见。(参考: 风景、建筑、民俗)
我流经四方街,乘水车看见了古城全景,这里古树苍劲,房屋重重, 老街蜿蜒,依山而建,美丽自然,感受到了丽江的建筑美。
再读课文,赏水之见
请你化身一滴水,以“我看到了(听到了)_____,感 受到了丽江的_____美”的句式向游客们讲述所见。(参考: 风景、建筑、民俗)
丽江古城风景秀丽,历史 悠久,这里的房屋依山而建, 顺水流而设,地方特色明显。
再读课文,赏水之见
请你化身一滴水,以“我看到了(听到了)_____,感 受到了丽江的_____美”的句式向游客们讲述所见。(参考: 风景、建筑、民俗)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 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 神迷啊。”
“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 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 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 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 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我沿中河流淌,穿过一道道小桥,听到了银器店里敲打的叮叮当当, 院子里演奏的音乐,茶楼酒吧的欢笑与歌唱,看到了挂着翡翠的玉器店, 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感受到了丽江的民俗美。
3. 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阿来
作者介绍
• 藏族,1959年生,四川马尔康人。 • 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 •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用手中的笔,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
——谢慧《论阿来原生视野中生命的三重内蕴》
根据材料二可知,阿来的写作追寻平等的生命观,在原文的末尾也 写道:“在这里,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用“水”这一形 象最能让人感悟到心灵的一尘不染。
视角巧蕴哲思
一些在时空上不相连的景物,景物之间容易出现断裂,一般的写法需要相当数量 的文字来消除这种断裂感,但本文的作者,只需要简单的交代,一滴水的流动, 就可以完成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过渡。譬如,对于一些作者想点到却不愿详 细描写的景物事件,如东巴文字,主人与客人的对话,游客在晚间的活动等,常 常利用水滴的跳动或跳跃,让文章获得了自由的视角。

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
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
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
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

然。”
对于著名的景点详细描述,部分景点则简略提及。
这篇文章是写给中小学生读的,内容和语言都要让学生能接受, 同时阿来的文学生涯是从写诗开始的,在写作时语言不可避免地 有着自己的风格。那么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何独特之处呢?
材料一:丽江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属低纬暖温带 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 送基地之一。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古城的评价中就指出丽江“拥有古老的供 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的发挥着作用,水既 是风景,也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1
2 3
文章缘来
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受友人所赠 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阿来应 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 说起《一滴水经过丽江》背后的故事,阿来直言 “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2张PPT)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2张PPT)

2.下列语境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老师您好,最近我感觉自己十分焦虑甚至经常失眠,我想跟 您垂询一下考试前如何解压的问题。”——学生晓宇到心理室找张老师 咨询心理问题。 B.“张主任抛砖引玉,进行了精彩的发言!接下来请大家各抒己 见。”——学校就“双减”政策开展的研讨会上,主持人说。 C.“我们是友好合作单位,只要贵公司有需要,我们一定鼎力相 助!”——王厂长对前来接洽的合作单位负责人说。
(5)潭水yìng zhào( 映照 )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目眩神迷 ) 啊。
(6)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cāng jìng( 苍劲 )的老柏树。
(7)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fěi cuì( 翡翠 )的玉器店。
(8)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tiào wàng( 眺望 )远山。 (9)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cā shì ( 擦拭 )一只shuòdà( 硕大 )的银盘。 (10)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xuān téng( 喧腾 )奔流的 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水利文化】(2)第一小组对广东水利文化遗产“桑园围”很感兴
趣,请你参与探究。
①晓雯查阅了“桑园围”的资料后,向不同学科老师请教。请仿造
示例,向老师提一个问题。 【资料】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
顺德两区,是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的区域性水 利工程,历史上因种植大片桑树而得名,是中国古代 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桑园围既是先民综合治理珠三 角众多水系的水利工程,又是一处可进行文化研究、 发展旅游事业的历史文物和治水丰碑。
“life”词典释义:①生活;②生存;③生命。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的某种感悟与思考。
细致优美,在精 细的描写之中带 有深长的咏叹, 富有诗意。
虚构了一个不同 寻常的旅游者兼 讲述者,既用它 串起文章,形成 时空线索又用它 与读者交流,抒 发情怀。
结构梳理
玉龙雪山山顶

来到丽江坝

滴 自述往事 水
来到草甸
由高到低
久 的

跌入落水洞
渴 望
各具景特物 点特色,雄浑试壮美分析其异奇同绝险之远处。
威严瑰奇
纯净自然
以水之势喻人之 作品 情,从黄河的特 不 内涵 点联想到人的个

性品质。

作者在生命极限处 见到的景物,生命、 死亡、瞬间、历史、 感受、思绪交织在 一起
写景叙事中,所写 以一滴水的前世 的车王“醉驾”狂 今生作为文章的 奔、后发先至的 线索,描写丽江 “功劳”,与人生 的景物与人,写 中的某些不期而遇、 活了丽江的生命 无心插柳相似。 和生命的丽江。
四方街(中河—小桥—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
大海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时空线索。
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
空 间
平地起伏,接近一般游人的视角。
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时 间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的丽江。
课文精讲
第3段主要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四方街。结合全文,说说作 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介绍了四方街的哪些内容。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
丽江以水见长,选择“一滴
水”来贯串全文,充分考虑
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
“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
2
而下,容易把时间与空间这两条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导览图示例
丽江导览册制作
• 任务一:理踪迹,画线路 • 任务二:品所见,赏美景 • 任务三:悟情思,留美言
• 任务一:理踪迹,画线路
试勾画出“这滴水”经过哪些地方,设计一条 导览线路图。
一滴水的奇妙旅行
玉龙雪 山顶上
扑向山下 一路向南
丽 江 坝
初见四方街
落 水 洞


方 街
顺着玉河
龙 潭
特色
明确:这段文字既凝练又不失形象地概括了四方街 的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体现了丽江的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 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 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 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 丽江。
明确:这段文字描写了丽江坝的各种各样的树和花 朵,体现丽江的自然风光美。
玉龙雪山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 矗立在蓝天下面。
明确:这段文字描写了玉龙雪山的巍峨壮观和光彩 夺目,体现丽江的自然风光美。
四方街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 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 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 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导入课文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1959年生于四 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曾任《科幻 世界》和《飞》杂志主编。1982年开始诗歌 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 说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创作深受中 国藏、汉及西方等文化的多元滋养。
小店 一座桥边
纳西人 的院子
穿城而出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6 整体感知
句群三:
• 句1(第10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 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老的建筑就这样依止 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 句2(第13段):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流。客 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 丽江源头“三叠水”在纳西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纳西族有着以
水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并且在东巴文化中有着具体体现。
6 整体感知
• 思考:为什么作者是写“一滴水”而不是“一朵云或一只 鸟”经过丽江?
答:①丽江水多、水美。②水是无形的、流动的。作者 以“一滴水”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来介绍丽江的风景,可以 巧妙地把古今时空,把景物组合串联起来,带领读者穿越古 今,横跨雪山至平原,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丽江风貌。 ③作家借助一滴水来传达藏族人的生命观,且用“一滴水” 的口吻来叙述,充满童趣别致新颖,
5.答案:C 解析: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的前面。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 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 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 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2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1982 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 五届茅盾文学奖,是茅盾文学奖史上最 年轻获奖者;他的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藏 文化气息,文字干净,隽永,富有诗意。 推荐阅读:《大地的阶梯》
6 整体感知
三、一滴水爱丽江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在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中,展现了丽江的哪些人文风情?请简要说明。
① “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这是 典型的纳西木建筑文化。 ②马帮在驿道上来往,木匠石匠在小山前建城,牧童在草原上放牧,一派 民俗文化气息。 ③街道上,银匠敲打银器,玉器店老板挂着翡翠,字画店老板售卖字画, 老者们演奏着古代的音乐,银器、玉器、东巴象形字、纳西古乐,这些都 是极富纳西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驿道
pái huái
徘徊
zhàn
蘸到
ɡū dōnɡ
咕咚
读一读
diàn
草甸
fěi
翡翠

渠水
bǎi
老柏树
chù
矗立
chān
掺入
cā shì
擦拭
yán
蜿蜒
zhá
闸口
yàn
砚池
shuò
硕大
多音字
( bǎi )柏树 柏 ( bó )柏林
( bò )黄柏
( dānɡ )应当 当
( dànɡ )上当
( fānɡ )牌坊 坊
( fánɡ )染坊
( mò )没收 没
( méi )没有
形近字
喧( xuān ) 喧哗 渲( xuàn ) 渲染 暄( xuān ) 寒暄
驿( yì ) 驿站 绎( yì ) 演绎 译( yì ) 翻译
摄( shè )摄影 慑( shè )震慑
蹑( niè )蹑足 跌( diē ) 跌落 迭( dié ) 更迭 轶( yì ) 轶事
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 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 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 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 好跳回浇花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成才路
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 一条,叫作中河的状元成才路那一条。
趣味十足。表现了对四方街的喜 爱,让它无法选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六、一 Nhomakorabea水在四方街经过了哪些地方?读课文, 找找看。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 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 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状元成才路
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要作品: 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
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 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 益在丰盈》。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 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 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 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状面元成才路 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 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
极其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市井 民俗图——热闹、勤奋
七、一滴水离开中河后又看见了什么?请简要 概括一下。
1.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 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民俗图——平和、悠然] 2.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
3.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对 比 写出了四方街的变化。
状元成才路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
状元成才路
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 的背景摄影留念。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五、“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它为什么会犹 豫呢?
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 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 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
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 写作思路。
状元成才路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一部分(1-2):写“我”由雪变成冰川,再 变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写一滴水的漫长旅行。 第三部分(16):写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 入了江海。
课文品读
一、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 过程?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重点) 2.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难点)
状元成才路
3.体会与感悟作者状元成才所路 寄托的思想感情。(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阿来,男,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著名 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
状元成才路
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 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驿道( yì ) 草甸(diàn) 矗立( chù )
闸口( zhá ) 徘徊(pái huái)翡翠( fěi )
掺入(chān)
砚池( yàn ) 状元成才路
蘸到(zhàn)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渠水( qú ) 擦拭(cā 状元成才路 shì) 硕大(shuò)
咕咚(ɡū dōnɡ) 老柏树( bǎi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多音字 ( bǎi )柏树
柏 ( bó )柏林 ( bò )黄柏
( fānɡ )牌坊 状元成才路 坊
( fánɡ )染坊
( dānɡ )应当 当
( dànɡ )上当
[动作描写,写出了木府建筑的奇特与非凡,令 众游客如痴如醉。]
4.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 状元成才路
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名声
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 状元成才路
传播
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厚重的历史感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 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写出了对四方街的向往
读一读,想一想,一状元成才路滴水去四方街的路是 一帆风顺的吗?状元请成才路 找出相关句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跌入落水洞,陷入沉睡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 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 地方叫作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 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路途坎坷,困难重重
四、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在四方街漫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三、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1.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2.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 状元成才路
4.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状元成才路
景美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 历史 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渊源

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雪——冰——水的蜕变历程说明了什么?
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 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 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二、读课文3-15自然段,说一说一滴水先后去 了哪些地方?
来到丽江坝
奔流走过草甸、落水洞
状元成才路
来到丽江古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没 ( mò )没收 ( méi )没有
词语解释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 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闸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 雄健有力。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 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 可做装饰品。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 令人惊异。
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
蓝眼睛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 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 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