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34c8a0453610661ed9f4a0.png)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https://img.taocdn.com/s3/m/5e675fccc8d376eeaeaa3186.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述故事)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师:在刚才我讲的故事中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师:对,同学们说得很好!话说三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
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出示句子)师:什么是“神机妙算”?生:师:针对这个句子中的“神机妙算”,你想知道些什么?生:(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师:你们真聪明,从一个词中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b4b94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6.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二、新授㈠学习一、二段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㈡学习第三段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
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
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
(板书)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㈢学习第四段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68cd2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f.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学生交流汇报)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学生汇报交流)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汇报)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9884a90722192e4436f61b.png)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2023年《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2023年《草船借箭》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085f31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b.png)
2023年《草船借箭》课堂实录草船借箭课堂实录【一】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请杨济清同学给大家讲个故事,仔细听哦,看谁能听出她讲的是什么故事?(生完整连贯地讲故事)生:这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师:你听得真仔细!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是——(生齐答)诸葛亮和周瑜!根据你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你想如何来评价他们?生:周瑜心胸狭窄、小肚鸡肠。
师:这两个词用得真好!生:周瑜妒忌心强,但据我了解他也是个才华横溢、英俊潇洒的人。
师:你能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个人物,很好!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者的化身。
生:他智慧超群、精明能干。
生: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师:看来大家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还真不少,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哪本古典文学名著吗?生齐答:《三国演义》!2、师:对!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又一个精彩故事。
(板书:草船借箭)你想怎样读这个课题?生:我想重读“借”这个字,这样可以强调是诸葛亮在向曹操“借箭”。
师:体会得非常到位!那你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课题吧!(生读)师:同学们,题目是一篇__的“文眼”,我们常常可以从__的题目洞悉它的中心内容,读课题时你完全可以带上自己的理解,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课题吧!(生齐读)3、师介绍“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采用图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评析]:通过讲“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评价“诸葛亮”“周瑜”两个人物,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准备。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为下面体会“借”字的.精妙用法做了铺垫。
此环节意在把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外资源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由“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自然过渡到“草船借箭”,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1、师: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注意把句子读准确、通顺。
(生认真读文)2、认读词语,师强调“擂鼓”中“擂”(多音字)的读音及“妒忌”中“忌”字的写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70c69fcc7931b765ce1592.png)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216d6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2.png)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诫子书》教学实录篇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在讨论交流中做到文从字顺的翻译。
3.联系实际,培养自己勤学立志,宁静修身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重点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尝试翻译课文。
2.在情景朗读中,体会家书中饱含着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修身励志哲理在当今时代的积极意义。
四、学习过程课前交流:培养学生热爱文言文的感情。
导入: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
师:诸葛亮不仅是忠诚和智慧的代表,还是善于用智慧教子的父亲。
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他在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的一篇《诫子书》。
一、初读——把握节奏读出韵味1.正字音,读通读顺。
2.把握节奏,体会文章的韵律之美。
3.感受句式特点,体会句式工整之美。
二、译读——疏通文意读出意味1.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2.质疑问难,全班交流,理解文章的意思。
3.出示不加标点的文章,学生尝试练习句读。
三、悟读——沉入文字读出情味结合背景,指导学生朗读。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殷殷期望和这封家信对诸葛瞻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思读——自我修身读出理味1.从文中选几句话送给自己,说说原因。
2.结合诸葛亮的一生,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蕴含的哲理。
五、感悟升华总结提升《诫子书》对学生及我们每个人在自我修身及勤学励志方面的积极意义。
结束语:我们对于《诫子书》的学习才刚刚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我们对它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愿同学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它,践行它!愿同学们爱上经典,爱上文言文!草船借箭教学实录篇二授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授课地点:xx班教室授课内容:《草船借箭》授课教师:xx老师授课内容: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有四部熠熠生辉的长篇小说,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8adbf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b.png)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教学实录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应等详细记录下来的文本记录。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希望你喜欢。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篇1)【设计理念】“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
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设计特色】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
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想一想: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
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
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
(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
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
)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
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
(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
(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
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8e097717c1cfad6195fa78a.png)
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老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你读一遍。
学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谁来?学生2: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不错,请你来。
学生3: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老师:那口气叹在后面也行,好,请你来。
学生4: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老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形象、这副样子。
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
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但王老师觉得你理解得非常不错。
咱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浙教版语文五下《草船借箭》word教学实录1
![浙教版语文五下《草船借箭》word教学实录1](https://img.taocdn.com/s3/m/375c5f24581b6bd97f19eae1.png)
草船借箭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背景,创设气氛。
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
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
2.观看借箭经过影像,初步感知。
评:精妙的导语给学生以古典文学语言的熏陶,恢宏的背景、生动的影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空间。
二、紧扣主题,探究性学习1.初读,学生质疑。
师:浏览课文,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
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师:很好,结合课文,围绕这个词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书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点出中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可以和同学讨论,呆会儿选择一处体会最深的讲析给大家听。
2.学生全面读书,从字词句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交流评价。
生: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生: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生:他还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生:他让船一字儿排开,借箭时,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边受满箭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说明他对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
生:书中说船队回来时,顺风顺水,可以看出他算到风向。
评:让学生在媒体制作出的两军对垒军事简图上边演示边说,既灵活地检验了学生融会贯通理解课文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生:诸葛亮对鲁肃说:“要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说明他算了借箭所需器材的数量。
……评: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充分有效的读书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1cfec1700abb68a982fb59.png)
师:你认为曹操最笨,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生:(齐答)诸葛亮排第一。
师: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这是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十分好!这篇课文写了诸葛亮的很多资料,此刻王老师请你们仔细读一读,你觉得这篇课文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它们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
生5:(朗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这个令可没下好!电视上见过大将军下令吗?那个威严,那个响亮,那个果断。这样,大家先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自由练读。)
师:来,请曹操下令!咱们先叫一个女曹操。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生4: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
生5:鲁肃是周瑜的下人,为什么不向他报告诸葛亮借船的事
师:这些问题我也都想过,但是透过读书,我都已经搞懂了。老师在想啊,诸葛亮说:我怎样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同学们,你们明白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
生1: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
师:喀嚓,脑袋搬家。对呀,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的话,脑袋就要搬家。所以我就在想,当时,诸葛亮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想了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呢?这但是一个大问题啊!因为这个问题事关诸葛亮的身家性命啊!咱们是不是这样,先独自看看书,思考思考这个问题。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齐讨论讨论,行吗?(学生先默读思考,然后四人小组相互讨论)
生:(齐答)明白。(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精品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28237e00508763231121266.png)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d3d92f284ac850ad0242a6.png)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1332f1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7c.png)
《草船借箭》二课时课堂实录一、整体回顾——概括“神机妙算”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多少英雄。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众多三国人物中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借《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继续研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师:请一个同学简要地讲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生:讲故事生评。
师: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哪个词高度进行例如概括?生:神机妙算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非常聪明。
(摸头说不下去)生2: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师:说得这么完整。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接着说)查字典。
师:字典是我们的好帮手。
遇到不明白的词可以查阅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什么方法也能理解词语呢?生:联系上下文。
师: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默读课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边读边画画。
(同学读课文。
)二、自读感悟——体会“神机妙算”1、理解“神机妙算”之“通天文”分组讨论:(1)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 早在立军令状的时候他就已经算好,“只要三天”的回答也是暗藏玄机,真是神机妙算。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一天、第二天他在等什么?其实他早在三天前就已经预测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必有大雾。
(3)“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可以看出他通晓天气。
引导提问:这样的天气是不是恰巧赶上的?联系上文想一想从哪看出这样的天气不是恰巧赶上的?各组汇报: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生:雾很大。
师:对,大得连面对面也看不清。
这是第几天出现的大雾?生:(齐答)第三天四更时候。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同学读上一段的句子。
)生:(朗读)第一天,不见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不见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出示句子)师:什么是“神机妙算”?生:师:针对这个句子中的“神机妙算”,你想知道些什么?生:(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师:你们真聪明,从一个词中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探讨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出示要求)过渡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6—9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来,再用心体会。
生:边读边划师:有些同学高高举起了小手,很自信的告诉老师他已经按老师的要求学完了课文,真不错!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告诉同学呢?来我们在组内进行交流。
生:组内交流师: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预设教学:生:我是从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把你找的句子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体现雾的大。
生:(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这雾大吗?小雾!(众笑)(生第二次读)师:雾大吗?中雾!(众笑)师:还不够大,你们听老师读。
(教师范读)来,像老师这样读一读!(生齐读)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雾很大,很浓。
注意,这是一场大雾,一场浓雾!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诸葛亮也看到了。
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一样吗?那鲁肃心里会怎么样?生:害怕。
师:他心想——生:(接读)师:那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
生A:(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你不是鲁肃!(众笑)谁能读得比他更让人害怕?(生B读得很有感情)师:那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什么心情?生:高兴!师:他暗自高兴道:——生:(接读)师:你就是诸葛亮,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读得很好)师:是呀!这场大雾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让人高兴啊!(众笑)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本句)师:但是,光读这句话,还不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请问同学们,这场大雾是不是凑巧碰上的呢?(不是)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你就得再读一读前面的文章,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找一找与这句话有联系的句子。
请你们自由读文,看谁能找到了有关的语句。
(生自由读文找句子)师:你学得认真。
你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读)师:你能说说从这个句子中你已经体会到了什么吗?(生答)师:同学们请看这个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出示句子)你自由读读,说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组织学生议论。
)生: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师: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从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一切不是巧合,都是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事前就预料到的。
真是让周瑜望尘莫及啊,他只能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出示句子)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读读6——9自然段,看看你还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口答)(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读读这句话,觉得诸葛亮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生:笑自己的神机妙算,是一种胜利的笑!师:你抓住文中哪一句话来体会?生:天亮了就回去师:还认为他在笑谁?生:笑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师:你抓住文中哪一句话来体会到?生: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师:好,你能联系课文来体会。
这是一种讽刺的笑,轻蔑地笑。
诸葛亮笑曹操不敢派兵出来,算准了吗?(算准了)你来读读句子,好吗?生读句子: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你是从那个词语中得知曹操没有派兵出来?这说明了什么呢?生:我从“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看出,说明曹操这个人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更说明诸葛亮很了解对方。
(生齐读:雾这样大……)。
师:还在笑谁?生: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师:你从诸葛亮说的什么话中体会到?生: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这是智慧的笑,这是自信的笑。
同学们,周瑜也曾笑过,高兴过,请大家自由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周瑜心情很高兴的语句读读,想一想他是为何高兴?(出示句子)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师:什么是军令状?生: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生:周瑜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设计的陷阱,陷害诸葛亮。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周瑜当时会怎么想呢?生:师:面对周瑜设计的陷阱,诸葛亮难道就“咕咚”一声稀里糊涂地跳进去了吗?他此时又是怎么想的呢?生:师:你从中看出什么?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
周瑜和诸葛亮表面上和和气气,又是“先生”,又是“都督您”,还摆了酒席呢。
可是,你能发现“笑中藏的刀”吗?你能体会到他们暗地里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吗?这场战斗可是你死我活、惊心动魄啊!请大家看!师:那我们现在就采用“去枝减叶”法分角色读。
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读诸葛亮说的话,另一组读周瑜说的话,旁白部分去掉不读。
看一位小诸葛或小周瑜读出了自己的心理。
师:我刚才看到你读的最投入,你能告诉大家,这次读书,你有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更体会到周瑜的心胸狭窄,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师:这也告诉我们诸葛亮早已对周瑜的计策有了准备,因为他太了解周瑜了!他是个妒贤嫉能的人!好,我们再回读读这句话——诸葛亮可能还在笑谁?生:雾这么大……师:还在笑谁?生:笑鲁肃。
鲁肃的忠厚老实,他的害怕是多余的。
师:这可是一种宽厚的笑,幽默的笑。
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自由读4、5自然段,说说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指名答)生:师:对!鲁肃是周瑜的心腹。
可他又是个忠厚守信之人。
诸葛亮正是因为很了解鲁肃的为人,因而从请他帮忙。
鲁肃也时刻为诸葛亮捏着一把汗,暗中为他使劲。
我们再来读这一句——生:雾这么大……师:这一笑,包含了多少内容呀!他这一笑,早就算准了鲁肃的为人,一定会帮助他;早就算准了曹操不敢派兵出来,只会放箭如雨;早就算准了周瑜会陷害他,但最终会败在他的手下。
这就是善识人心的诸葛亮,这就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话,长叹一声,说——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好不好?(出示句子)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师:请问同学们,为什么一字儿摆开?为什么擂鼓呐喊?又为什么掉转船身?顺风顺水是巧事吗?说明什么?生: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生: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生: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师:(示意图)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板书:晓地理)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师:好!请把手中的书放下,看黑板。
刚才通过对借箭经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天文,借了长江的雾;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
懂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三个方面。
他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算到了第三天四更江上有大雾;算到了借箭回来时船是顺风顺水;他不仅知道周瑜的小肚鸡肠,还知道鲁肃是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让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擦去课前质疑时的问号。
)文章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又是太精彩太精彩了。
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让我们来通过视频再次感悟吧!(出示视频)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生:我想对鲁肃说:你真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生:我想对周瑜说: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吧!那样你会更出色!生:我想对曹操说:正是你的多疑,关键时不敢果断出兵,才促成了诸葛亮借箭成功。
该出手时就出手。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替曹操打抱不平。
我所知道的曹操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当时大雾迷蒙,在辨敌军(对方)虚实的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损失,没有最大的把握,他当时只能那样做。
师:想不到,小小年纪的你们有这么多的心里话,真了不起。
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同学们,诸事暂且按住不表,欲知详情,且看《三国演义》。
(出示作业)书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将会让你们过目难忘,多读书、读好书,这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课后反思】《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想努力体现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就是让人物形象活起来。
关于这个教学理念,我想谈三点自己的看法: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己任《草船借箭》这是一篇小说,必须牢牢地抓住人物的形象。
而这个,我觉得应该成为我们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
因为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己任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小说所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储存下来,使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活灵活现地、生动传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