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第一章:力学实验1.1 实验一:测定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的测量。

2. 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物体。

【实验步骤】1. 调整天平平衡。

2. 称量物体,记录质量。

3. 计算物体质量。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掌握质量的测量技巧,并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2 实验二: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自由落体实验测定重力加速度。

2. 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小球。

【实验步骤】1. 测量小球下落的高度。

2. 记录小球下落的时间。

3. 计算重力加速度。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自由落体实验的原理,掌握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理解重力加速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热学实验2.1 实验一:测定物体的比热容【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热量计测定物体的比热容。

2.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热量计、物体、加热器。

【实验步骤】1. 测量物体吸收的热量。

2. 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

3. 计算物体的比热容。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热量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测定比热容的技巧,并理解比热容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2 实验二: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气体的摩尔体积实验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2. 理解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气体容器、温度计、压力计。

【实验步骤】1. 测量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2. 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气体摩尔体积实验的原理,掌握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并理解摩尔体积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电学实验3.1 实验一:测定电阻的值【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电阻箱和万用表测定电阻的值。

2. 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电阻箱、万用表、导线。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阻箱与万用表相连。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进行,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及方向的方法,理解受力的概念,掌握受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材料:
1. 弹簧测力计
2. 直尺
3. 弹簧天平
4. 动态木块
5. 台面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台面上,确保测力计的示数清零。

2. 将一段直尺放置在台面上,使其水平。

3. 将弹簧天平挂在直尺的一端,用一根绳子将动态木块挂在弹簧天平的另一端。

4.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下受力的大小。

5. 改变动态木块的位置,重新测量受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6. 改变动态木块的质量,重新测量受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受力的大小及方向。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尽量减小误差。

2. 实验结束后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妥善保管实验仪器。

实验扩展:
1. 可以将受力的大小与动态木块的质量进行比较,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实验,比较受力的大小是否受环境影响。

实验评价: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受力的概念,掌握测量力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 打一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2)电火花计时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s。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及纸带、刻度尺、电源、导线等。

3、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2)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4、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

如图1.4-1,v E≈v DG,或v E=v DF。

说明:在粗略计算E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公式v=△x/△t来求解,但须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数点,分别标明0、l 、2、3、4……,量得0与 1两点间距离x 1=30mm ,3与4两点间的距离x 2=48mm ,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 m /s 。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加深对力学定律和物理实验的理解。

实验器材和材料:1. 弹簧测力计2. 弹簧3. 直尺4. 纸带测量仪5. 不同质量的物体6. 摆线器7. 定滑轮8. 光滑水平桌面实验一:测量弹性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保持水平。

2. 将弹簧测力计连接到弹簧的下方。

3. 选择不同的质量物体,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

4. 分别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弹簧的伸长量。

5. 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弹性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的结论。

也就是说,当挂在弹簧上的质量增加时,弹簧的伸长量也会增加,并且这种关系是线性的。

实验二: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直尺上,并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指向零刻度。

2. 在直尺上选取两个不同的点,分别记作点A和点B。

3. 在点A处挂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 在点B处挂上一个质量为n的物体,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 分别将点A和点B的示数用矢量表示,计算出它们的合力和分解力的大小。

6. 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即在平衡状态下,合力等于分解力的和。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合力的大小与分解力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实验三:测量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1. 将斜面固定在支架上,调整到适当的倾角。

2. 将滑块放在斜面上,使其保持静止,并固定在斜面上。

3. 使用纸带测量仪将滑块与斜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4. 取下滑块,测量滑块自由下落的时间。

5. 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正弦值成正比的结论。

当斜面倾角增大时,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也会增大。

物理实验操作高中物理教案

物理实验操作高中物理教案

物理实验操作高中物理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进行一系列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

实验器材:1. 直尺、量角器、千分尺2. 弹簧测力计、弹簧3. 摆线器、小球4. 米尺、计时器5. 螺旋测微器、劈尺6. 弹簧测微器、木块、球7. 火柴盒、细绳、滑轮8. 薄膜、玻璃片、尺子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掌握使用直尺、量角器和千分尺等实验器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操作步骤:1. 选取一个长方体作为物体,使用直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 使用量角器测量物体与水平面的夹角,并记录测量结果。

3. 使用千分尺测量物体的厚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二: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的拉力,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操作步骤:1. 将一条弹簧固定在实验台上,用弹簧测力计连接弹簧的一端,并记录未受力时的长度。

2. 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于弹簧的另一端,使其达到静止状态,并记录此时的长度。

3. 分别悬挂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记录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拉力。

4. 根据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实验三:测量摆线器的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摆线器在不同摆动角度下的速度,研究摆线器的运动规律。

操作步骤:1. 将摆线器固定在实验台上,选择一个适当的小球挂于摆线器上。

2. 将小球从最大摆动角度释放,并计时20次摆动的时间,记录总时间。

3. 重复2的步骤,分别测量其他不同摆动角度下的总时间。

4. 计算出每次摆动的周期和频率,分析摆线器的运动规律。

实验四:测量薄膜的厚度实验目的:通过利用干涉仪测量薄膜的干涉条纹,计算出薄膜的厚度。

操作步骤:1. 将玻璃片放置在实验台上,将薄膜覆盖在玻璃片上。

2. 调整干涉仪的光源和观察屏,使其出现干涉条纹。

3. 计算出干涉程度所对应的光程差,并根据光程差和干涉公式计算出薄膜的厚度。

通过以上实验的操作,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能够熟练运用实验器材测量和计算物理量的数值。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考要求的学生实验(19个)按广东高考考点编制1.长度的测量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掌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隔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其中T=5×=)⑵利用“逐差法”求a: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右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事项1、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2、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实验利用右图装置,改变钩码个数,测出弹簧总长度和所受拉力(钩码总重量)的多组对应值,填入表中。

算出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

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F随伸长量x而变的图象,从而发确定F-x间的函数关系。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该实验要注意区分弹簧总长度和弹簧伸长量。

对探索性实验,要根据描出的点的走向,尝试判定函数关系。

(这一点和验证性实验不同。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实验时应该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3、结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准确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O /N-2r)即可。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有许多实验,以下是其中 18 个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列表:
1. 平方反比定律实验:证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单摆实验:证明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外力愈大,振动愈短促。

3. 振动实验:证明物体振动时,振动频率与振幅无关,与外力
有关。

4. 碰撞实验:证明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5.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证明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为止。

6.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证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
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7.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证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反作用力,且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静电场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9. 直流电路实验:证明欧姆定律。

10. 波动实验:证明波的发生和传播依赖于介质。

11. 光的本性实验: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理论。

12. 棱镜色散实验:证明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振幅和频率决定的。

13. 光合作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14. 浮力实验:证明物体沉浮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15. 杠杆原理实验:证明杠杆的平衡条件。

16. 功和能的实验:证明功等于能量转化的量。

17. 温度实验:证明热胀冷缩规律,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8. 万有引力实验:证明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它们证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实验名称:力的平衡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平衡原理,并能够运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砝码、滑轮组等。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桌上,并调零。

2. 在弹簧测力计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0克的砝码,并记录下此时的示数。

3. 分别再悬挂不同数量的砝码,记录下每次的示数。

4. 移动滑轮组,改变悬挂重物的位置,再次记录示数。

实验反思:
1. 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点,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学生在记录数据时要及时标记每次实验所加的质量,避免混淆。

3. 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力的平衡原理。

实验教案:光学实验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够确定物体在凸透镜前后的像的位置。

实验材料:凸透镜、物体、屏幕、尺子等。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在凸透镜的焦点前放置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屏幕上。

3. 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屏幕上的像的位置变化。

4. 改变凸透镜与物体、屏幕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实验反思: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凸透镜的放置位置和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成像效果。

2. 学生要能够观察和记录下物体和像的位置,并据此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能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够解释成像原理。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加深学生对弹簧力学性质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弹簧2. 秤盘3. 螺旋测微器4. 木板5. 调螺丝刻度尺6. 实验室天平实验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系数k可以由F=kx计算得出,其中F为弹簧的拉伸力,x为弹簧的伸长量。

实验步骤:1. 将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的弹簧挂在调螺丝上,另一端用线扣与秤盘连接,使弹簧悬挂在空中。

2. 调节调螺丝使得弹簧不再伸长,记录此时的弹簧长度L0。

3. 将木板放在秤盘上,重物放在木板上,记录此时的秤盘示数F1。

4.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为x=(F1-mg)/k,其中m为木板和重物的总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5. 调整重物的质量,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至少测量3组数据。

6. 计算每组数据的弹簧的弹性系数k,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数据,可以绘制F-x图线,斜率即为弹簧的弹性系数。

并将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及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避免弹簧或重物掉落造成伤害。

2. 测量准确,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减小实验误差。

3. 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拓展实验:1. 可以改变弹簧的材质及截面积等参数,探究对弹簧的弹性系数的影响。

2. 可以将弹簧串联或并联,研究弹簧的联动效应。

教师评价及学生思考: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弹簧力学性质,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同时,学生应思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差异产生的原因,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高中物理小实验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小实验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小实验教案大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空气中声速,了解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在空气中,声速的大小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具体关系由以下公式给出:v = 331.5 + 0.6T其中,v为声速(m/s),T为温度(摄氏度)。

实验仪器:声音发生器,示波器,温度计,测量尺,实验箱。

实验步骤:1. 将实验箱中的空气压力调为常温状态。

2. 将声音发生器的频率调至可听范围内,使其发出一定频率的声波。

3. 在实验箱中任意选一个位置放置示波器,并将其与声音发生器连接。

4. 测量箱中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开启声音发生器,调整其频率使示波器显示出明显的波形。

6. 记录声音传播从发生器到示波器的时间间隔t,并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声速v:v = 2l/t,其中l为示波器到声音发生器的距离。

2. 根据温度T和声速v的关系公式,计算出声音在实验箱中的实际声速。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保持实验箱内空气的稳定,避免温度波动。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示波器的波形,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

实验分析与讨论:1.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讨论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扩展实验内容:1. 利用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实验,探究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2. 调节实验箱中空气的湿度,比较声速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情况。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速与温度的关系,掌握了测量声速的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第一章:力学实验1.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和米尺1.2 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F = ma弹簧测力计原理:F = kx1.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米尺小车滑轮组钩码1.4 实验步骤1. 调节弹簧测力计的零点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重力下的弹簧伸长量3. 计算不同钩码的重力4. 利用滑轮组和小车,测量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5.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计算加速度1.5 实验注意事项保证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实验过程中钩码与容器壁的摩擦第二章:热学实验2.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学习使用温度计和热量计2.2 实验原理比热容:c = Q/(mΔT)热量传递:Q = mcΔT2.3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烧杯酒精灯水石头2.4 实验步骤1. 测量石头的质量2. 测量石头的初温3. 将石头放入热水中加热,测量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4. 计算石头的比热容2.5 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过程中,避免石头与容器壁的接触确保温度计和热量计的准确度第三章:电学实验3.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2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U = IR电流表原理:I = K(K为常数)电压表原理:U = K(K为常数)3.3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3.4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确保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合适2. 调节电阻箱,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3.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电阻值3.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接触不良避免电源电压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四章:光学实验4.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学习使用棱镜和光度计4.2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度计原理:I = K'/λ(K'为常数,λ为光波长)4.3 实验器材棱镜光度计白色光源光屏4.4 实验步骤1. 将白色光源通过棱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 使用光度计测量不同波长的光强度3. 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公式,计算折射率4.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光源稳定,避免光线的散射避免实验过程中光度计与光源的距离变化第五章:声学实验5.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声波的基本特性学习使用声级计和频率计5.2 实验原理声波传播:v = λf分贝计算:L = 10log10(I/I0)5.3 实验器材声级计频率计扬声器麦克风5.4 实验步骤1. 调节扬声器,产生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波2. 使用声级计测量声波的强度3. 使用频率计测量声波的频率4. 利用声波传播公式,计算声速5.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声源第六章:磁学实验6.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学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磁针6.2 实验原理安培定律:B = μ₀I/2πr电磁感应:E = -d(BA)/dt6.3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磁针导线电池螺旋管6.4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流通过螺旋管2. 观察并记录磁针受到的磁力方向和大小3. 改变电流方向,观察磁针受力方向的变化4.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磁感应现象6.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螺旋管的中心线与磁针的轴线平行避免电流不稳定导致的实验误差第七章:波动实验7.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波动的性质和传播规律学习使用示波器和平行板7.2 实验原理波动方程:y = Asin(kx ωt + φ)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 = λf7.3 实验器材示波器平行板光源光屏7.4 实验步骤1. 将光源通过平行板,产生干涉现象2. 使用示波器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形状3. 改变光源与平行板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4. 利用波动方程,分析波动的性质7.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平行板的清洁和平行度避免实验过程中光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8.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现代物理技术的应用学习使用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8.2 实验原理激光原理:通过放大光学谐振腔内的光反馈光电效应:e = hf W8.3 实验器材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光谱仪光具座8.4 实验步骤1. 调节激光器,产生单色光2. 使用光电探测器测量光强度的变化3. 通过光谱仪,观察光的频率分布4. 利用光电效应,分析光的性质8.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光的干扰第九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9.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减小方法学习使用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9.2 实验原理误差来源: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数据处理:最小二乘法、置信区间、误差分析9.3 实验器材计算器统计软件实验数据记录表格9.4 实验步骤1. 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2. 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类3. 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的分布和趋势4.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最佳拟合曲线9.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主观臆断10.1 实验目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10.2 实验原理口头报告技巧:清晰、简洁、逻辑性强、图表辅助10.3 实验器材纸张、笔、计算器、统计软件投影仪、白板、三角板10.4 实验步骤2. 准备口头报告所需的图表和辅助工具3. 进行口头报告,清晰地表达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结论4. 接受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进行解答和讨论10.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注意口头报告的语速、语调、逻辑性和条理性第十一章:力学实验进阶11.1 实验目的深入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学习使用高速摄像和数据分析软件11.2 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碰撞模型: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11.3 实验器材高速摄像机数据分析软件小球轨道挡板11.4 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碰撞模型2. 设置轨道和挡板,确保小球能够进行预期的碰撞3. 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碰撞过程4. 导入数据分析软件,追踪小球的运动轨迹5. 计算碰撞前后的速度和动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1.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轨道和挡板的安装精确,避免小球运动偏移保持高速摄像机的稳定性和合适的拍摄角度第十二章:热学实验进阶12.1 实验目的探究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学习使用热流计和热象仪12.2 实验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热传导:Q = kA(ΔT)12.3 实验器材热流计热象仪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制冷设备绝热材料12.4 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确定热传导的模型2. 布置实验装置,确保绝热材料的有效使用3. 使用热流计测量热流密度4. 使用热象仪捕捉温度分布5. 计算热传导系数,验证热力学定律12.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装置的绝热性能,减少热量损失控制加热器和制冷设备的功率,避免温度变化过快第十三章:电学实验进阶13.1 实验目的深入研究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学习使用示波器和频率分析仪13.2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U = IR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频率分析:F = 1/T13.3 实验器材示波器频率分析仪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探头13.4 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实现所需的信号类型(正弦、方波、三角波)2. 使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电路信号的波形和频率3. 使用频率分析仪进行频谱分析4. 计算电路元件的参数,验证基尔霍夫定律13.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示波器探头的损坏避免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超出示波器和频率分析仪的量程第十四章:光学实验进阶14.1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学习使用光学仪器和图像处理软件14.2 实验原理光的干涉: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波长相关光的衍射: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波长和障碍物尺寸相关光的偏振:偏振片的旋转影响光的偏振状态14.3 实验器材光学仪器(干涉计、衍射仪、偏振计)图像处理软件激光光源半透明材料14.4 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选择干涉、衍射或偏振现象进行研究2. 设置光学仪器,调整至适宜的工作状态3. 使用激光光源,观察和记录光的干涉或衍射条纹4.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条纹的间距和形状5. 验证光的偏振现象,测量偏振角度14.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光学仪器的精确调节,避免条纹模糊不清避免实验过程中光源的波动和环境的干扰第十五章:综合实验设计与创新15.1 实验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复杂的物理实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目的2.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式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建议难点:1. 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2. 特定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和调试3. 实验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分析本文档旨在为教师和高中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物理实验教案参考,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实验,包括经典的基本实验和进阶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部分学生活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学生活动: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几条纸带,讨论怎样获取数据,并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活动:思考20页的思考与讨论: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教师活动:根据前面所学的瞬时速度的理论,引导学生怎样计算实际运动中物体的瞬时速度。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讨论怎样获取数据,怎样根据自己的纸带计算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并采用列表法有条理的列出。

3、用图象表示速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出速度—时间图象,为什么要用平滑的曲线“拟合”。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计算的瞬时速度,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同组各成员之间再次比较运动的区别,感受不同的运动规律。

体会交流“拟合”的意义。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如图)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器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用手拉纸带。

(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四)实例探究☆打点计时器及应用[例1]一同学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 )A .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电压不稳C .电源频率不稳D .打点针压得过紧解析:A .接在直流电源上不会打点。

A 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汇总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掌握金属线膨胀规律,并探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器材:金属杆、测温仪、游览计、直尺、温度计、夹子等。

实验原理:金属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线膨胀现象,其线膨胀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出。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杆夹在实验台上,尽量保持其水平且不受外力影响。

2. 使用直尺测量金属杆的初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将测温仪的传感器与金属杆的一端相接触,并设置测量模式。

4. 点燃酒精灯,将金属杆另一端靠近火焰,使其受热。

5. 不断观察游览计的读数,并记录金属杆受热后的长度。

6. 当金属杆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加热,并记录最终长度。

7. 记录热源温度,以及实验环境温度。

8.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其他意外发生。

2. 测量时应小心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归还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及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量,我们可以得出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并进一步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规律。

实验表明,金属在受热时会产生线膨胀现象,其膨胀系数与材料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可用于工程实践中的设计和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实验名称:小球自由落体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和下落高度,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器材:1. 一组小球(大小和质量相同)2. 直尺3. 计时器4. 针尖5. 毛细线6. 实验台实验步骤:1. 将实验台水平放置,并使用直尺测定台面的高度。

2. 在小球上固定针尖,并用毛细线将针尖与实验台的高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3. 放置小球,使其与针尖接触。

4. 在小球下方的实验台上标出多个刻度,用于测量小球从针尖释放到落地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5. 用计时器测量小球从针尖释放到落地的时间。

6. 重复步骤4和5,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的时间。

7. 根据测量的时间和实验台的高度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

8. 根据实验台的高度和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注意事项:1. 小球与针尖的接触点应尽量集中在一个点上,避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 测量时间时,要尽量准确地记录小球从针尖释放到落地的时间,避免人为的误差。

3. 实验时应注意操作规范,保持实验台的平稳,以避免实验误差。

4. 实验结束后,要保持实验器材的完好,并将实验台恢复到初始状态。

实验原理:小球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只有重力作用,因此可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公式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可以得到自由落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 g * t其中,v表示小球自由落体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从小球自由落体开始经过的时间。

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到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进而求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 v / t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和下落高度,可以计算得到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并利用这个速度来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根据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重力加速度的测定结果。

高中物理教案:生动有趣的实验探索物理原理

高中物理教案:生动有趣的实验探索物理原理

高中物理教案:生动有趣的实验探索物理原理引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现象,并深入了解背后的原理。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探索物理原理。

实验一:小球撞击与牛顿第二定律目标: 通过观察小球撞击墙壁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材料: 小球、墙壁、测量尺、计时器步骤: 1. 在墙壁上用胶带固定一块白纸作为“靶”。

2. 将小球从不同高度让其自由落下,并记录小球落到靶上所需时间。

3. 根据所测得的时间和距离,计算速度并绘制图表。

4. 通过图表分析及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速度与受力大小成正比关系,进而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二:光的折射与斯涅尔定律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斯涅尔定律。

材料: 光源、玻璃棱镜、直尺、白纸步骤: 1. 准备一块平滑的地面,将玻璃棱镜放在地面上。

2. 在纸上绘制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并与入射光线重合。

3. 将光源放置在纸的一侧,在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放置一个小角度计,并调节入射角和折射角使其相等。

4. 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并记录下对应的数据。

5.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利用斯涅尔定律计算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三: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关系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并测量不同电阻下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

材料: 电源、导线、电阻器、电压表、安培表步骤: 1.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电阻值。

2. 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端和电阻器两侧的电压,并用安培表测量通过电路流动的电流。

3. 将所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并进行分析。

4. 引导学生发现在恒定温度条件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从而理解欧姆定律。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物理现象来探索相关原理。

这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还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概念。

高中物理实习教案10篇

高中物理实习教案10篇

高中物理实习教案10篇实习内容: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力的平衡条件实习目标:掌握力的平衡条件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实习步骤:1. 实验装置:将一个物体挂在天平上,通过调整铅锤的位置使得天平平衡。

2.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铅锤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

3.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力的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4. 思考问题: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力的平衡条件与什么有关系。

实习结果:学生能够明白力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实习教案二:简谐振动实习内容:通过实验了解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规律实习目标: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实习步骤:1. 实验装置:用弹簧挂一质量小球,将其加以振动。

2. 实验记录:记录质点的振幅、频率等数据。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简谐振动的规律。

4. 思考问题:讨论简谐振动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习结果:学生能够掌握简谐振动的概念和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实习教案三:牛顿定律实习内容:通过实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基本规律实习目标: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实习步骤:1. 实验装置:用光滑水平面和小车进行实验。

2. 实验操作:分别对小车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规律。

4. 思考问题:讨论牛顿运动定律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习结果:学生能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实习教案四:动量守恒实习内容:通过实验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和应用实习目标:掌握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实习步骤:1. 实验装置:用两个小球和弹簧装置进行实验。

2. 实验操作:让一个小球击打另一个小球,观察动量和动能的变化。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各种情况下的动量守恒情况。

4. 思考问题:讨论动量守恒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习结果:学生能够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高中物理小实验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小实验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小实验教案汇总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材料:天平、容器、水、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金属块、塑料块等)
实验步骤:
1. 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质量M1;
2. 用天平称量一个物体的质量M2;
3. 将容器装满水,记录水的质量M3;
4. 将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水的总质量M4;
5. 计算出水的体积V=(M4-M3)/ρw (其中ρw为水的密度,一般取为1g/cm³);
6. 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M2/(V+(M3-M1))。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轻放物体,避免水溅出;
2. 保持容器和水平面平行测量,降低误差;
3. 记录数据时要准确无误,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物体的密度,比较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分析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拓展实验:
1. 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密度差异;
2. 用其他方法测量物体的密度,如测量其长宽高,计算体积后再用天平称量质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部分学生活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学生活动: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几条纸带,讨论怎样获取数据,并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活动:思考20页的思考与讨论: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教师活动:根据前面所学的瞬时速度的理论,引导学生怎样计算实际运动中物体的瞬时速度。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讨论怎样获取数据,怎样根据自己的纸带计算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并采用列表法有条理的列出。

3、用图象表示速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出速度—时间图象,为什么要用平滑的曲线“拟合”。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计算的瞬时速度,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同组各成员之间再次比较运动的区别,感受不同的运动规律。

体会交流“拟合”的意义。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如图)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器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用手拉纸带。

(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四)实例探究☆打点计时器及应用[例1]一同学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 )A .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电压不稳C .电源频率不稳D .打点针压得过紧解析:A .接在直流电源上不会打点。

A 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理解光在折射过程中的规律。

实验器材:凹透镜、白光源、尺子、细容器、水、白纸
实验步骤:
1. 将凹透镜放在桌子上,白光源置于凹透镜的一侧。

2. 在凹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细容器,容器中注入清澈的水。

3. 将白纸放在凹透镜的另一侧,使白纸和细容器在同一水平线上。

4. 调整白光源和凹透镜的位置,使凹透镜的焦点位于白纸上。

5. 当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在白纸上形成一个明显的明亮点。

6. 通过调整细容器中的水的水位,观察明亮点的位置的变化。

7. 记录不同水位下明亮点的位置。

实验结论:随着细容器中水位的变化,光线折射后在白纸上形成的明亮点位置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实验结果符合光在折射过程中的折射定律。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时要轻柔。

2. 注意保持光源、凹透镜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变。

3.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防止破损。

拓展实验:尝试使用不同介质,如玻璃、空气等,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比较其折射角的变化。

探究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影响的异同。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高中物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技能。

2. 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

3. 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仪器的使用与物理现象的观察实验二:探究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三: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四:探究弹性力和弹性系数的关系三、实验原理实验一:仪器的使用与物理现象的观察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掌握如何使用常见的物理实验仪器,如尺子,天平和千分尺等。

同时,我们也将观察一些物理现象,如溶液的浓度对光强的影响。

实验二:探究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频率发生器和一个波形发生器,通过改变频率和观察波浪模拟器上的波浪形状,探究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光源和一些光线追踪仪器,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研究其规律。

实验四:探究弹性力和弹性系数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些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弹性物体,通过改变受力和测量弹性变形的程度,来研究弹性力和弹性系数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实验一:仪器的使用与物理现象的观察步骤一:取出尺子,使用千分尺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步骤二:使用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计算物体的密度。

步骤三:使用一个溶液,通过改变其浓度,观察光强的变化。

实验二:探究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步骤一:将一个频率发生器和波形发生器连接起来,调整频率发生器的频率。

步骤二:观察波浪模拟器上的波浪形状,并记录下频率和波长的数值。

步骤三:分析数据,绘制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图。

实验三: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步骤一:使用一个光源和一些光线追踪仪器,观察光的漫反射现象。

步骤二:将一个光线追踪仪器放入水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步骤三:测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并计算出折射率。

实验四:探究弹性力和弹性系数的关系步骤一:准备一些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弹性物体。

步骤二:使用一个力计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并记录下弹性变形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343、用图象表示速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出速度—时间图象,为什么要用平滑的曲线“拟合”。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计算的瞬时速度,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同组各成员之间再次比较运动的区别,感受不同的运动规律。

体会交流“拟合”的意义。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如图)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2)电火花计时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s 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s。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及纸带、刻度尺、电源、导线等。

3、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2)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4、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567 答案:AB[例3] 用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l 、2、3、4……,量得0与 1两点间距离x 1=30mm ,3与4两点间的距离x 2=48mm ,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 m /s 。

解析:0~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3.01.003.01===T x v m/s七、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2.思考P 22“说一说”栏目中提出的问题,3.完成P 24“问题与练习”中的问题。

4.阅读教材P 23“科学漫步”《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数器》短文,思考并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资料袋:人们称摄影为瞬间艺术,但只有当高速摄影出现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瞬间摄影。

普通闪光灯持续发光时间可达到1/20000 s ,这对于拍摄体育运动等素材是够用了。

然而子弹飞行时的速度少说也有数百米每秒,要想抓拍子弹运动的瞬间,曝光时间要用百万分之一秒的数量级。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激光光源以达到在更短时间中发出更强烈的照明,才能清楚地将它的影像凝固在底片上。

高速摄影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汽车的快速碰撞试验的研究中,人们先把碰撞的过程拍摄成电影,然后以很慢的速度放映,以便观察在碰撞期间车身如何变形,从而发现薄弱的那位。

又如,某些昆虫具有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如在急速飞行过程中急剧减速、悬空停住、以不超过其身长的半径转弯等。

借助高速摄影技术,可以对它们运动过程中的振翅情况进行研究。

8910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安培表0~15V档;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1、0.01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0~3A档、电压表0~3V档等,当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或仪器精度不够高时,也可采用1/2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1.弹簧秤使用前调零2.木板应水平放置。

3.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4.拉动过程中尽量减少摩擦。

5.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读数时注意弹簧秤的量程以及最小刻度。

6.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分力的方向尽可能远些。

7.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120°为宜。

8.在画力的合成图时,要选内定适当标度。

例题1。

(2010·宁波检测)“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如图实-3-3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实-3-3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____F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F’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否____。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滑动摩擦力,使问题复杂化,那么怎样去掉摩擦力呢?组内讨论5分钟后组长发言。

参考答案:(1)用重力分力平衡掉摩擦力(教师可投影图片解释),为此可以倾斜木板,直到小车放上后恰能静止或被轻推后匀速。

(2)减小摩擦力直到可忽略,可采用气垫导轨。

㈡、第2课时:做实验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一、实验前教师做以下交待:1.为了节省时间,教师给学生做一下分工,1-14组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参照表一和表二要求(见学案);15-28组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参照表三和表四要求(见学案),要填写好表格。

2.平衡摩擦力时不必将拴有口杯小桶的绳子解下,车后拖的绳子也不用解下,放在车上即可。

3.注意铁夹子的位置。

4.注意实验中同学之间互相配合,如谁扶住板,谁控制铁夹开启、闭合,谁负责更换砝码和保证绳在滑轮内并负责保护仪器,谁负责测量记录等。

附:表一(两车质量均为200g+100g)参照车实验车组别绳上挂的钩码/g(代表力F1)位移x1/cm绳上挂的钩码/g(代表力F2)位移x2/cm12030 22040 32050 42060 52070表二(两车质量均为200g+100g)组别11.522.032.543.053.5表三(两车绳上挂的钩码均为40g)参照车实验车别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g(代表质量m1)位移x1/cm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g(代表质量m2)位移x2/cm 300200300400300500300600300700表四(两车绳上挂的钩码均为40g)组别12/3=0.6724/3=1.3335/3=1.6746/3=2.0057/3=2.33(以上实验过程36 min)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分析表二和表四,并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在两车质量一样的情况下,实验车受的力是参照车的多少倍,加速度就是参照车的多少倍,说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在两车受力一样的情况下,实验车总质量是参照车的几倍,加速度就是参照车的几分之一,说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九、课堂小结1.高中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法。

2.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猜想出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比实验验证重要,提出实验方案比实验操作重要,通过本节课,大家要好好体会。

3.体会合作的含义,现代科研是需要团队精神的。

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索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运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2.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辅助。

六、课前准备1.学生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2.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3.教学环境:多媒体实验室,将准备好的实验器材置于学生看不到的地方。

4.教学用具: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对比演示仪一套,平抛运动描轨迹演示仪、平抛运动水流演示仪和平抛运动数码拍摄仪器各四套;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1)通过视频、图片展示生活、生产中的抛体现象,展示抛体现象的普遍性。

视频:飞机投弹,运动员推铅球图片:农民抛秧苗(2)利用对比实验,结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平抛运动的特点[对比实验] 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体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它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很大。

[提出问题] 造成两次实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第二次实验的纸团为什么比金属球抛得近多了[分析原因] 空气阻力对纸团的影响大。

[归纳总结] 空气阻力使抛体运动变得复杂,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我们先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将物体水平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即平抛运动。

2.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1)分析讨论,确定研究方法[师生对话] 和直线运动相比,平抛运动显然要复杂得多,怎样才能将复杂的运动化简为简单的运动进行研究?根据上一节的知识,可以将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

那么如何来分解平抛运动比较好?因为小球受的力在竖直方向,初速度又是在水平方向,所以将平抛运动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比较好。

(2)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提出问题] 如果将平抛运动视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那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应是什么运动[分析猜想]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应是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论证]引导性提问:能否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猜想?分析讨论:让两个物体同时开始运动,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一个做平抛运动,看它们是否同时着地;同时落地则证实猜想。

启发性问题:实验的关键是要解决两物体同时开始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能否利用如图所示弹性金属片,加上其他装置,实现一个动作同时控制两个小球的运动?实验设计:(学生提出、交流方案;集体讨论、修改完善,确定最佳设计;与现成仪器对比,借鉴优良设计。

)实验操作:学生代表利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对比演示仪验证猜想,如右图所示。

生成性问题:如何判断两个小球是否同时落地?分析讨论:①看;②利用数码相机拍频闪照片;③听。

课堂上听的方式最简单易行,所以用听的方式。

实验操作:一位同学演示,全体同学听。

[探究结论]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应是自由落体运动。

(3)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提出问题]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应是什么运动?[分析猜想] 水平方向不受力,应是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验证]①讨论研究方向: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或定量测量实验进行验证。

对比实验,即是让两个小球球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开始运动,一个平抛,一个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看相同的时间内,水平方向位移是否相等;相同则证实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