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ppt

合集下载

早产儿喂养建议ppt

早产儿喂养建议ppt

开始剂量
出生体重 <1 000g 1 000~1 500 g 1 500~2 000 g >2 000 g
开始剂量 1 mL/h 2小时2 mL 3小时3 mL 4小时4mL
✓ 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喂养次数 ✓ 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
至减少到每4~6小时1 mL
良影响
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
母乳 母乳增强 剂 配方乳 喂养方法 开始剂量
喂养加量
首选早产儿母亲的母乳。母乳的储存:室温下初乳24 h,成熟乳6 h;超过这个时间 需要3~4℃冷藏;超过5 d需要冷冻。
适用于胎龄<31周和(或)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当母乳喂养量达到 100mL/(kg·d)时开始使用,每日摄入180 mL/kg的强化的母乳(母乳加增强剂)能 满足的生长需要。
不能母乳喂养者,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开始是60 kcal/100 mL,逐步加至80 kcal/100 mL。
置管方法:在机械通气时通过内置的鼻胃管喂养,除气管插管后使用内置的口胃 管喂养。喂养方法首选间断经胃内管饲法;持续经幽门管饲法可用严重的胃排空 延迟及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
通常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新生儿1 mL/h(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 g的新生儿 每2小时予2 mL;出生体质量1 500~2 000 g的新生儿每3小时予3 mL;出生体质 量>2 000 g的新生儿每4小时予4mL);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 喂养次数;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至减少到每4~6小 时1 mL。微量喂养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在出生3~4 d必须开始。
低聚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章“早产儿的护理”,主要涉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详细内容如下: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及发生原因;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2. 学会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3. 培养学生关爱早产儿,提高护理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2. 教学重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健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型;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2. 理论讲解:讲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3. 实践操作:演示护理操作,如胃管喂养、监测胃残余量等;4.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病例,讲解护理方法;5. 随堂练习: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8.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发生原因、临床表现;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健康教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病例,提出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措施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

一、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1. 胃管喂养:掌握胃管喂养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2. 监测胃残余量:了解胃残余量的监测方法,及时调整喂养策略;3. 喂养姿势: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4. 喂养频率:合理控制喂养频率,避免过度喂养;5. 营养支持:根据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搭配营养素,提供充足的热量和营养。

早产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早产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2. 对营养物质需求高
早产儿由于身体器官和生长速度较足月儿更 为稚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更高。首先, 早产儿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量比足月儿更 高,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此外,早产儿对 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也较高。为了确保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应当 给予合理的喂养和充足的营养摄入,并关注 营养的平衡和适当增加摄入的营养成分的量 和类型,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5. 若宝宝有过敏症状,应 立即就医,避免过敏原的持 续刺激。
6. 母亲在哺乳期间应保持 饮食均衡,避免营养不足或 过剩。
4. 确保奶质安全
01 1.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最安全、最自然的喂 养方式。在确保奶质安全方面, 母乳喂养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无 污染的特性,同时有助于建立亲 子关系。
0 2 2. 配方奶选择
尽量避免接触生病的人和宠物, 减少感染病菌的机会。
PEPORT ON WORK
02
喂养原则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 提炼。
1. 尽早开奶
01
1. 早产儿尽早开奶,可有助 于胃肠功能发育和营养吸收。
03
3. 早产儿需要更多的热量和 营养素,以满足生长发育需 求。
05
5. 配方奶选择需根据医生建 议,以满足早产儿的特殊需 求。
202X
谢谢观看
PEPORT ON WORK
03
母乳与配方奶的选择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 提炼。
1. 首选母乳喂养
早产儿喂养指南建议首选母乳喂养。母乳具有天 然的生物学优势,富含免疫活性物质和营养素, 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建立有重要作用。 与配方奶相比,母乳喂养更能满足早产儿对营养 和免疫力的需求,有助于降低感染、过敏和肥胖 等风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 早产儿提供母乳喂养。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西医护理个案ppt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西医护理个案ppt

参考文献
[1]冯剑美,王金秀,王盘妹.212例双胎早产儿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6,10:59-60. [2]张先莉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名医,2022,5:95-97. [3]李沐珍,张文明,吴银娣.中医外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2,33(2):228-230. [4]蔡慧婷,韩旻.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5(10):17-20.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 [6]粟姣,崔星,刘超,李晓实.中医“五部推拿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 志,2022,36(9):113-115. [7]孟亚萍,王培培,于倩倩.基于应激适应理论的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喂养耐受情况的影响[J].河南医学 研究,2022,31(21):4005-4008. [8]张霞,刘榴,王友军,等.鸟巢式护理联合音乐疗法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 报,2021,16(4):520-522.
感谢聆听
精心呵护 用爱关怀
4
护理措施



一体化连续护理模式,是以患儿为中心,通过对

医护人员的能力进行详细的分工,建立新的工作模

采取一体化连续 式,患儿从入院到出院均由一组医护进行负责;做

护理模式
到了包病人到人、包病人到实,8h在班,24h负责,

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医护共同查房,分工合作,

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及时沟通,避重复检查对患儿

刺激,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医生对患儿病情的分析,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针对早产儿特殊情况,如吞咽困难、吸吮力不足等,提供适当
的喂养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Part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某早产儿因喂养不耐受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经过调整喂 养方式、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成功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案例二
某早产儿在出现喂养不耐受时,及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 措施,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最终恢复 良好。
失败教训分析
教训一
某早产儿因喂养不耐受导致肠穿孔,分析原因发现是喂养量过多、速度过快所致 ,提示应合理控制喂养量和速度。
教训二
某早产儿在出现喂养不耐受时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全身 感染,提示应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
未来研究方向
STEP 01
研究一
STEP 02
研究二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 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 治疗方法。
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营 养状况,调整喂养方案和护理措
施,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
推广母乳喂养
促进母乳喂养
01
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技巧,提
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储存与加热
02
指导产妇正确储存和加热母乳的方法,以确保母乳质量和安全
性。
特殊情况下的喂养
03
营养支持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于营养不足的早产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求。
监测生长曲线
定期监测宝宝的生长曲线,评估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定期评估营养状况
通过血液检查、骨密度等手段,定期评估宝宝的营养状况,以便及 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最新优质ppt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最新优质ppt课件

喂养不耐受原因
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胃肠道动力
消化吸收功能 肠道免疫功能
胃肠道激素水平低下
胃泌素 胃动素 生长抑素、抑胃肽
胃肠道,孕15周有吸吮动作, 有效而协调的吸吮和吞咽要到孕30~36周。
? 孕32周即存在协调的食管蠕动,但与足 月时比较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 括约肌的压力均较低。
红霉素
? 促进胃肠动力:胃动素激动剂 红霉素对全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 力作用:①促进食管收缩及增加下段食 管括约肌压力;②促进胃窦收缩,改善 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③诱导 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结肠 运动及胆囊收缩等。
? 红霉素结构与胃肠道作用:红霉素促胃 肠动力作用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密切相 关。
泛使用。 ? 但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
究中结果却不尽一致。 ? 国内多数研究表明,西沙必利能改善喂养不耐
受的相关症状。国外多数研究不建议西沙必利 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因其疗效不明 确性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致死性心律失常)。
胃复安
? 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促进食管、胃 和小肠蠕动 。
24h内2次胃潴留量超过3h喂养量的50%。
? 胃潴留量超过6h之内喂养总量的30%。
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了新生儿喂养 不耐受定义的临床指南,包括任意一项 以下因素:①严重的腹部膨胀或变色; ②肠穿孔征象;③明显血便;④胃储留 量≥间隔喂养2到3次总量的25%到50%; ⑤胆汁反流或呕吐;⑥严重的呼吸暂停 或心动过缓;⑦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 胃排空延迟可能与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 不成熟,二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有关
? 小肠的动力随胎龄的增加也有一个发育与成熟 的过程,胎龄< 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 规律的收缩,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较易出现 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体征。随着胎龄 的增加,肠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 并能向下移行,足月时出现清晰可辨的移动性 运动复合波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新生儿护理学》第6章“早产儿的喂养与护理”,详细内容涉及第3节“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识别与处理”。

主要包括早产儿生理特点、喂养不耐受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护理干预及家庭护理指导。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早产儿生理特点及其对喂养的影响。

2. 熟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及护理干预措施。

3. 了解家庭护理中如何预防和处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及护理干预措施。

教学重点:早产儿生理特点、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家庭护理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早产儿护理的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早产儿喂养问题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早产儿生理特点及其对喂养的影响。

(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案例,分析诊断及处理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诊断和处理,检验学习效果。

5. 护理干预及家庭护理指导:(1)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喂养姿势、喂养频率、喂养量的调整等。

(2)家庭护理指导:如何观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预防措施等。

6. 案例讨论: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早产儿生理特点及其对喂养的影响。

(2)列举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

(3)论述护理干预措施及家庭护理指导。

2. 答案:(1)早产儿生理特点: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差等。

(2)诊断标准: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体重下降等。

(3)护理干预措施:调整喂养姿势、频率、量等;家庭护理指导:观察症状、预防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护理水平。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病因
疾病因素
·不少研究表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疾病因素相 关: 母体异常、围生期窒息、胎盘异常、围生期 感染、败血症、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等是喂 养不耐受危险因素,
·产前激素、胎龄、体重、早期开奶是喂养不耐 受的保护性因素。
·伴有较大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 受的机会增多。
·低血糖和脐动脉舒张末期无血流,是喂养不耐 受的独立危险因素,
·影像学表现:双轨佂、门静脉积气、肠型固定、 僵硬
1
抬高上半身卧位
使患儿上半身抬高, 贲门高于胃底 , 胃内容物可借助重 力加快排空,减少 溢乳及胃食管返流。
治疗-体位
2
“鸟巢”卧位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有利 于头手互动 ,维持生命 体征的稳定。“鸟巢”式 护理能促进肠蠕动,使消化 能力增强,减少胃食管返流。
病因
消化系统发育
·发育不完善, 32W 之前食管蠕动不协调,易出现胃食管返流,3234w吸吮和吞咽协调,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 ·早产儿结肠动力不成熟,易出现胎粪排出延迟 ·早产儿的胎粪的成分(糖蛋白、糖类、钙、铜、铁和磷) 较足月 儿有所不同, 胎粪较稠厚、黏稠, 难于排出, 胎粪易积聚在乙状结 肠及直肠内, 阻塞肠腔。
喂养方式及药物
·长期的禁食,肠外营养的支持:全肠外营养早产儿 正常的胃肠组织结构和功能消失, 肠绒毛变短, 肠 黏膜DNA丢失, 因此提倡早期肠道内喂养, 但喂养量
增加太快有引起FI甚至NEC的风险。
·连续和间断喂养方式中, 连续喂养引起喂养不耐 受的发生明显增多
·药物因素 吗啡、氨茶碱、激素
FI与NEC鉴别
FI
·生后反复胃潴留胃液、奶汁偶尔为血性污染或 胆汁样的液体
·轻度腹胀,部分可见肠型,肠鸣音正常 影像学正常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PPT课件PPT53页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PPT课件PPT53页
6 第7页,共53页。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
+ 肠:小儿的肠管相对成人要长。新生儿的肠管总长度等于身长的8倍,
有利吸收,而结肠相对短,不利于吸收水分而使粪便不成形,排 出快。所以小婴儿大便次数相对多一些,不成形多一些。新生儿
容易胃 - 结肠反射,是因为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的时候
容易表现出边吃边拉,或者一吃完就拉,显得大便次数多,就叫
51 第52页,共53页。
52
第53页,共53页。
不规则气泡影及钙化斑 肠闭锁和肠狭窄:在肠狭窄上端可见肠段扩大,下端仅有少量气体;
高位肠闭锁时可见二泡征或三泡征,气体止于盲端;低位肠闭锁 时可见多个液平,大肠不充气
31 第32页,共53页。
食道闭锁:造影可见扩张的食管盲端
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可见幽门增厚,造影见鸟嘴征。 膈疝:胸腔内可见肠管影。 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可见病变处及远端狭窄,近端肠管扩张。
第15页,共53页。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吸吮
非营养性吸吮
机制: 通过加快 吸吮反射的成熟 ,调节胃肠肽水 平,刺激胃肠道 的生长发育与成 熟,所以早产儿 的喂养以自吮为 最好的喂养途径
.促进体重增加 .促进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 .减少哭闹 +促进食物消化 .促进口满足感 .安抚患儿,减轻 疼痛
+ 重点是与消化道疾病进行鉴别。
19 第20页,共53页。
主要以呕吐、腹胀两个最常见临床症状进行讨论分析。
20 第21页,共53页。
1、临床常见 2、轻重难分 3、内外难分
21
第22页,共53页。
判断不清,后果严重!!!
22 第23页,共53页。
病例1
患儿,陈× ×,男,因“胎龄28周,反复腹胀、呼吸困难1月 余,加重1天”由外院转入我科,入院时查体:反应差,面色苍 白,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入院后行造影示多处肠狭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25页PPT文档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25页PPT文档
·改善喂养的耐受程度,促进胃肠道 成熟,以较短的时间达到足量喂养 ·减少NEC的发生 ·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 泄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
肠道营养发挥直接作用,促进肠道 动力活性的成熟及胃肠激素的释放
保证足够的液体和热能,增加免疫力 早产儿由部分肠外营养到全经口喂养
胎粪排出延迟
早产儿因胃肠动力功能差及摄入 少而形成胎粪便少,加之肠蠕动乏力 及协调能力差,易发生粪便滞留、胎 粪延迟排出
其他:
吐每天>3天 腹胀(24小时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 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
24h胃残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 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 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大便稀薄,还原物超过2%(乳糖吸收不良) 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护理干预
体位 合理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抚触 刺激排便 药物
体位:
1
使患儿上半身抬高,贲门 高于胃底 ,胃内容物可 借助重力加快排空,减 少溢乳及胃食管返流
2
“鸟巢”式卧 位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
有利于头手互动 ,维 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有 研究证实“鸟巢”式护 理能促进肠蠕动,使消化 能力增强,减少胃食管返 流
喂养不耐受率 68.51% 11.73%
开奶延迟:
动物试验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 鼠,仅禁食3天,就会出现肠黏膜萎缩, 肠绒毛变平以及乳糖酶合成受阻。延 迟开奶可能会导致日后喂养的风险增 大(NEC),后续喂养的安全性降低
加奶量及注奶速度过快
管饲时如果注入奶量过快可引起 胃过度扩张,可加重消化道负担,引 起胃潴留
1~2 12~24
1~2 ≥12
2~4 ≥12
3~5 7~10

早产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早产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2. 根据体重和身高来判断营养需求。早产儿的体重和身高是判断其营养需求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早产儿的体重应该每周增加约15-20克,身高也应该每周增加约1-2厘米。
3. 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喂养方案。医生会根据早产儿的生长情况、体重和身高等因素 来确定喂养方案,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2. 如何选择合适的奶瓶和奶嘴
对性的建议。
2. 生长曲线
注意观察早产儿的生长 曲线,这有助于判断其 营养需求。如果早产儿 生长缓慢或者出现其他 发育问题,应及时就医。
3. 饮食调整
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早 产儿的饮食,确保其获 得充足的营养。如果医 生建议使用特殊的喂养 方法或者补充营养素, 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谢谢观看
早产儿喂养指南
目录
01. 什么是早产儿 03. 母乳和早产儿的关系 05. 关于喂养的常见问题
02. 早产儿喂养的要点 04. 配方奶粉喂养的建议 06. 如何判断早产儿的营养
需求
什么是早产儿
01
1. 早产儿是指未满37周出生的婴儿
早产儿是指未满37周出生的婴 儿,这部分婴儿在出生后需要 特别的护理和喂养。由于早产 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时间不够, 导致其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全, 尤其是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全, 因此,对于早产儿的喂养需要 特别注意。
2. 注意喂奶量和时间
01
1. 确定奶量
奶量应当根据早产儿 的体重、胎龄、出生 状况等因素进行计算, 一般从出生第一天开 始逐渐增加奶量,每 天每公斤体重需要 150-200毫升的奶量。
02
2. 喂奶间隔时间
对于体重在1.5千克 以下的早产儿,每2 小时喂一次奶,体重 在1.5千克以上的早 产儿,每3小时喂一 次奶。

早产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早产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2021
2022
2023
目录
O1
早产儿喂养指 南
O2
早产儿的特点 及需要
O3
选择适当的喂 养方式
O4
混合喂养和补 充水分的注意 事项
O5
早产儿辅食添 加的顺序和原 则
O6
特殊情况下的 喂养建议
01
早产儿喂养指南
#202X
1. 什么是早产儿喂养指南?
01
02
03
为家长提供关于 早产儿喂养的基
本概念。
2. 学习如何为早产儿补充水分。
1
1. 早产儿需要更多的 水分来满足身体生长 和发育的需要。
2
2. 混合喂养时,应先 喂母乳,再补充配方 奶粉和水。
3
3. 补充水分时,应使 用煮沸的水,避免使 用蒸馏水或矿泉水。
4
4. 每次喂奶前应检查 奶瓶是否清洁卫生, 保证奶的质量。
5
5. 喂水时,应让宝宝 保持水平姿势,避免 误吸导致窒息。
针对早产儿提供 适用的营养来源
和食物种类。
为父母提供专业 的指导。
02
早产儿的特点及需要
#202X
1. 了解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的特点。
1. 消化系统
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 成熟,胃酸和消化酶 分泌不足,易导致喂 养不耐受、腹泻等。
4. 神经系统
早产儿神经细胞和神 经纤维发育不成熟, 易出现惊厥、意识障
3. 掌握特殊情况下如何调整喂养方式和营养搭配。
1. 针对胎龄和体重的调整:针对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的特点,在喂养时应考虑适当的 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以确保满足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
2. 避免营养过量的风险:喂养时要控制摄入量,避免营养过多增加胎儿负担,影响其 正常发育。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保持环境安静
在喂养时尽量减少外界噪音和 干扰,使宝宝能够专注于进食 。
腹部按摩
适当的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 蠕动,缓解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
药物治疗
益生菌补充
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缓解喂养不耐 受的症状。
止泻药
对于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 用止泻药进行治疗。
胃动力药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使用胃动力药来促进 胃排空,缓解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案例三:成功治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案例
案例概述
本案例介绍了一名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早产儿,经过合理的诊断与治疗, 最终成功治愈的过程。
治疗过程
医生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首先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缓 解症状,然后逐步增加喂养量,并辅以胃肠减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逐渐增加喂养量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生长情况 ,逐渐增加喂养量,避免过度
喂养。
选择合适的食物
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早产 儿的食物,确保营养均衡。
注意食物温度
控制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冷 过热影响早产儿的消化功能。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情况,及时调整喂养计划。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通过观察早产儿的症状和体征,如腹胀、腹泻、呕吐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胃 液分析、胃食管pH监测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诊断。
治疗
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胃肠减压等。饮食 调整包括更换奶粉、少量多餐等;药物治疗包括促进胃肠动力药、止泻药等;胃 肠减压则通过放置胃管引流胃内积聚的液体,减轻腹胀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22
胃食管反流
? 防止返流的屏障功能失调 ? 食管蠕动功能屏障下降 ? 其它 食管裂孔疝,食道闭锁患儿术

2020/5/22
相关因素
低胎龄、低 出生体重
开奶 延迟
其他
胎粪排出 延迟
加奶量及
注奶速度 过快
2020/5/22
低胎龄、低出生体重
有资料显示 胎龄 <34周 > 34周
喂养不耐受率 33.84% 13.95%
2020/5/22
体重
≤1500g >1500g
喂养不耐受率 68.51% 11.73%
2020/5/22
开奶延迟:
动物试验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 鼠,仅禁食3天,就会出现肠黏膜萎缩 ,肠绒毛变平以及乳糖酶合成受阻。 延迟开奶可能会导致日后喂养的风险 增大(NEC),后续喂养的安全性降 低
2020/5/22
加奶量及注奶速度过快
早期微量喂养
早产儿出生 0.5 ~1小时,病情容许应先 试喂糖水 1~5ml,若无呕吐,吸吮力好可行 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
·改善喂养的耐受程度,促进胃肠道 成熟,以较短的时间达到足量喂养 ·减少NEC的发生 ·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 泄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2020/5/22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
抚触
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 并且抚触可增加奶量防治低血糖。抚 触应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并在喂奶 前30分钟或喂奶后60分钟,患儿安静 、不哭吵、不烦躁、清醒状态下进行 ,而且必须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操 作,15~20分钟/次,1~2次/d
2020/5/22
刺激排便
刺激排便结合NNS可使早产儿胃 潴留量明显减少,腹胀时间明显缩短 。方法:开塞露1/3支,清洁灌肠,1 次/d
护理干预
? 体位 ? 合理喂养 ? 非营养性吸吮 ? 抚触 ? 刺激排便 ? 药物
2020/5/22
体位:
1
使患儿上半身抬高,贲门 高于胃底 ,胃内容物可 借助重力加快排空,减 少溢乳及胃食管返流
2
“鸟巢”式卧 位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
有利于头手互动 ,维 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有 研究证实“鸟巢”式护 理能促进肠蠕动,使消化 能力增强,减少胃食管返 流
2020/5/22
药物
?促进胃肠动力:小剂量红霉素2040MG/KG,莫沙比利
?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
2020/5/22
有以下情况者应延迟喂养,以预防坏死 性小肠结肠炎
?宫内窘迫和窒息 ?机械通气 ?脐动脉插管 ?动脉导管未闭(PDA) ?应用消炎痛 ?败血症 ?换血术后24小时以内等
2020/5/2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童安凤
2020/5/22
定义 主要原因 相关因素 判断标准 护理干预
2020/5/22
定义:
早产儿早期由于胃肠消化吸收 功能不成熟,吸吮 和吞咽能力低下 ,开奶后容易出现胃潴留、呕吐、 返流、腹胀等现象,称为早产儿喂 养不耐受
2020/5/22
肠道功能不成熟
?吸吮和吞咽反射弱 ?胃容量小 ?胃肠动力弱 ?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 ?肠道免疫功能
判断标准
? 频繁呕吐每天> 3天 ? 腹胀(24小时腹围增加> 1.5cm,伴有肠型
) ? 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 1/3或
24h胃残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 1/4 ? 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 ? 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 大便稀薄,还原物超过 2%(乳糖吸收不良
) ? 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020/5/22
0.5~1
1 2 1~2
加奶时间 (h)
≥24
12 ~ 24
1001 ~ 1500 1~2
2
1~2
≥12
1501 ~ 2000
2019 ~ 2500
>2500
2~3
4~5
10
2~3
3
3~4
2~4
3~5 7~10
≥12
≥8
≥6
2020/5/22
微量泵泵奶
微量泵泵奶使奶液均匀注入胃内 从而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喂养 不耐受,使残奶量明显减少,奶量明 显增加,而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 降低
? 肠道营养发挥直接作用,促进肠道 动力活性的成熟及胃肠激素的释放
? 保证足够的液体和热能,增加免疫力 ? 早产儿由部分肠外营养到全经口喂养
2020/5/22
缓慢增加奶量
开奶量、加奶时间、加奶量
出生体重 <750 (g)
750~ 1000
开奶量 (ml)
0.5~1
喂奶间隔 时间( h )
1~2
最大加奶 量( ml)
20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22
非营养性吸吮(NNS)
NNS
机制: 通过加快 吸吮反射的成熟, 调节胃肠肽水平, 刺激胃肠道的生长 发育与成熟,所以 早产儿的喂养以自 吮为最好的喂养途 径
2020/5/22
.促进体重增加 .促进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 .减少哭闹
?促进食物消化 .促进口满足感 .安抚患儿,减轻 疼痛
3
俯卧位 :早产儿
15°俯卧位能使肺下段 通气更佳,肺通气/血流 比值合适,降低了腹内 压,改善了动脉氧合, 有利于胃排空,减少胃 食管反流和腹胀。府卧 位可防止返流物的吸入, 且安全简便
2020/5/22
合理喂养
早期微量 喂养联合
静脉营养
早期微 量喂养
缓慢增加 奶量
微量泵 泵奶
避免喂养不耐受
2020/5/22
管饲时如果注入奶量过快可引起 胃过度扩张,可加重消化道负担,引 起胃潴留
2020/5/22
胎粪排出延迟
早产儿因胃肠动力功能差及摄入 少而形成胎粪便少,加之肠蠕动乏力 及协调能力差,易发生粪便滞留、胎 粪延迟排出
2020/5/22
其他:
? 体温变化
?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 感染等
2020/5/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