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PPT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二讲 城乡划分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城市 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包括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从行政界 线来讲,城市——市;城镇——镇。镇是乡政府驻地,是城乡结合体。
城镇是以工商业等各种非农业活动为主、聚居人口较多、人口和建筑 密度较大、具有相当市政基础设施的居民点,它们一般是不同范围地 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一星,1986)
https:///wiki/City#CITEREFO.27Flaherty2005
城乡划分:城市概念总结
A city is a large and permanent human settlement. Although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how a city is distinguished from a town in general English language meanings, many cities have a particular administrative, legal, or historical status based on local law. (wikipedia)
景不同
景观不同,城市具有较大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 物质构成不同,城市具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
施 职能不同,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
人不同
规模不同,城市聚居了较多人口 产业结构不同,城市居民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 生活方式不同 价值观念不同 人口属性构成不同
城镇用地结构, 住宅33.2%,工矿 仓储28%,公服商 服19.7%,交通 12%。
只有9个国家采用最小人口密度阈值,其中只有德国将其用作界定“城市”的唯一 标准。所采用的最小人口密度为150人/平方公里(德国),最大为1500人/平方 公里(中国和塞舌尔)。
城镇是以工商业等各种非农业活动为主、聚居人口较多、人口和建筑 密度较大、具有相当市政基础设施的居民点,它们一般是不同范围地 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一星,1986)
https:///wiki/City#CITEREFO.27Flaherty2005
城乡划分:城市概念总结
A city is a large and permanent human settlement. Although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how a city is distinguished from a town in general English language meanings, many cities have a particular administrative, legal, or historical status based on local law. (wikipedia)
景不同
景观不同,城市具有较大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 物质构成不同,城市具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
施 职能不同,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
人不同
规模不同,城市聚居了较多人口 产业结构不同,城市居民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 生活方式不同 价值观念不同 人口属性构成不同
城镇用地结构, 住宅33.2%,工矿 仓储28%,公服商 服19.7%,交通 12%。
只有9个国家采用最小人口密度阈值,其中只有德国将其用作界定“城市”的唯一 标准。所采用的最小人口密度为150人/平方公里(德国),最大为1500人/平方 公里(中国和塞舌尔)。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 (共37张PPT)
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生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 古村古镇原貌;②保持古村古镇的特色,挖掘其历史文 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③加强古村古镇的基础设 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2. 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 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 该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现象?又如何处 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一方 面,河流—森林—梯田—村 寨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协调的 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哈尼 梯田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分 水制度,也体现了人与人和 谐共处的价值观。
3.相互关系: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 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重庆
法国乡村小镇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美国首都华盛顿以 建于国会山上的国 会大厦为中心,分 为西北、东北、西 南和东南四个扇形 区,街道以阿拉伯 数字和英文字母命 名。
(三)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天人合一”的思想 延续贯穿,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 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2.西方建筑:西方建筑中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 点明显。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 形体,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
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 俗人情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建筑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 或者受其他地域文化的渗透影响,相应地,建筑风格也 会随之变化。
当今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 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 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肯尼亚茅草屋
肯尼亚茅草屋:草原面积广大,草屋的建筑充分考虑了就 地取材的原则。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 乡村和城市
小村(hamlet)村庄 (Village)镇( town)城市(city)城 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大城市(metropolis)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间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 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特征而位于连片的建成区和 城市郊区,并且几乎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用 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 变地区。(R.J.Pryor, 1968)
4
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
5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界 线不复存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的一 块。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郊区化的结果,城市变成 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城市 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 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12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中心地方”(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它是城市化地区中 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 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 下条件: (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 000人(相 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 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地区主 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 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 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 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 乡村和城市
小村(hamlet)村庄 (Village)镇( town)城市(city)城 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大城市(metropolis)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间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 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特征而位于连片的建成区和 城市郊区,并且几乎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用 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 变地区。(R.J.Pryor, 1968)
4
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
5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界 线不复存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的一 块。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郊区化的结果,城市变成 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城市 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 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12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中心地方”(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它是城市化地区中 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 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 下条件: (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 000人(相 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 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地区主 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 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 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 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32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二,增长型的非农产业。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 良好的立地条件与城市资金、技术的结合,使得各种中小 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非农产业)迅速发展,非农业 收入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增长率。
第三,过密型的人口空间。天赋的水土条件、良好 的种植业基础和增长型的非农产业,不仅形成了密集人口 空间(每平方公里高达1000多人),而且还带来了很强的 人口流动性。
19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 “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 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 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 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 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 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拿大学者麦基(T.G.McGee)对 于亚洲一些地区出现的一类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 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这类地区称之为“desakota”,在 印度尼西亚语中,“desa”指村庄,“kota”指城市。在这 样一类区域中,城乡各种要素相互渗透,统一运行,形成 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空间层面。 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新的空间系统是传统的城 乡二元空间结构的一种转换形式。因为传统意义的“乡村” 与“城市”都是相对封闭的空间概念,而这种“灰色区域” 则是在城乡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达到整合状态时所产生的 一种新的空间构造系统——城乡交融系统,或称之为“城 乡网络经济” 。
• 不同国家市镇的行政地域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 情况不一。
17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二,增长型的非农产业。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 良好的立地条件与城市资金、技术的结合,使得各种中小 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非农产业)迅速发展,非农业 收入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增长率。
第三,过密型的人口空间。天赋的水土条件、良好 的种植业基础和增长型的非农产业,不仅形成了密集人口 空间(每平方公里高达1000多人),而且还带来了很强的 人口流动性。
19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 “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 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 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 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 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 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拿大学者麦基(T.G.McGee)对 于亚洲一些地区出现的一类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 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这类地区称之为“desakota”,在 印度尼西亚语中,“desa”指村庄,“kota”指城市。在这 样一类区域中,城乡各种要素相互渗透,统一运行,形成 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空间层面。 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新的空间系统是传统的城 乡二元空间结构的一种转换形式。因为传统意义的“乡村” 与“城市”都是相对封闭的空间概念,而这种“灰色区域” 则是在城乡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达到整合状态时所产生的 一种新的空间构造系统——城乡交融系统,或称之为“城 乡网络经济” 。
• 不同国家市镇的行政地域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 情况不一。
17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定义城镇的标准——单一指标
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埃及、蒙古 城镇特征:智利、马耳他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伊朗、肯尼亚、 墨西哥、爱尔兰
定义城镇的标准——两个指标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 瑞典、加拿大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巴拿马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MSA , PMSA, CMSA 统称 MA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城 市化地区的MSA复合体,假如满足特别的标准, 要进一步定义出它们的组成部分“基本大都 市统计区”(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PMSA),包含有几个的大都市复 合体体则称为“结合大都市统计区” (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CMSA)
聚落系列
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型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城镇型居民点,非农业活动为主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1.产业构成:非农活动
2.人口规模:人口较多 3.景观:较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4.物质构成: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职能: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 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乡地域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 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 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入侵。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2019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 界线不复存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 的一块。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效区化的结果,城市变 成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 城市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 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 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2019/11/20
15
“中心地”(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是城市化地区中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 口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 足以下条件:
2019/11/20
22
纽约市
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同时大纽约也是世 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位 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 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滕岛区五个区。 在人口方面,纽约也是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重要城市,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86人,居住在8,274,527估计约有
2019/11/20
14
美国的“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 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居民点” (place)的全部人口组成。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 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 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 建成区的概念。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效区化的结果,城市变 成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 城市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 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 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2019/11/20
15
“中心地”(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是城市化地区中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 口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 足以下条件:
2019/11/20
22
纽约市
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同时大纽约也是世 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位 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 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滕岛区五个区。 在人口方面,纽约也是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重要城市,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86人,居住在8,274,527估计约有
2019/11/20
14
美国的“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 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居民点” (place)的全部人口组成。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 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 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 建成区的概念。
第二章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5.城市的景观定义 5.城市的景观定义
城市是人“集中”利用“空间”的结果, 城市是人“集中”利用“空间”的结果,是以人造 景观为特征的聚落类型,具有复杂、多样的城市景观[ 景观为特征的聚落类型,具有复杂、多样的城市景观[ 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地面、 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地面、空 中、地下)利用的多样化]。-→构成城市外部形态和内 地下)利用的多样化] 部结构的差别,使城市呈现出不同特色。 部结构的差别,使城市呈现出不同特色。
日本学者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必须具有3个特点: 日本学者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必须具有3个特点: 密集性(城市的一般性质) ①密集性(城市的一般性质); 非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性质) ②非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性质); 异质性或多样性(社会性质, ③异质性或多样性(社会性质,指城市社会中各 种各样人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社会联系) 种各样人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社会联系)。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城市的概念及定义城 市的标准, 市的标准,理解不同城市地域的概念及 特点,熟悉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特点,熟悉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城乡 划分和统计口径。 划分和统计口径。 学习重点:城市和城镇的概念; 学习重点:城市和城镇的概念;都市 大都市带、城市群等的区分。 区、大都市带、城市群等的区分。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城乡划分
3.城市集聚的定义 3.城市集聚的定义 城市是人口十分密集的场所,也是产业、资金、 城市是人口十分密集的场所,也是产业、资金、 技术、文化和建筑物密集的场所。城市是有一定 技术、文化和建筑物密集的场所。 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4.城市的区域定义 4.城市的区域定义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具有 区域中心的作用) 区域中心的作用)。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 “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 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 换的场所。
2021/3/1212百科名片:城市• /view/17820.htm
•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 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 的市、镇)。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称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 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 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 区域。其中有楼房、街道、医院、学校、商 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 (3)本课程教学与相关课程教学相联系。注意处理好 与《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内容的 衔接与分工。
2021/3/12
4
第一章 绪论
•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 中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 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
非农业人口占50%;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 • 《周书· 晋荡公护传》:“ 护 率轻骑为先
锋,昼夜兼行,乃遣裨将攻 梁 临边城镇。”
2021/3/12
17
第二节城市地域
• 一、城市的行政地域 •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 【示例】: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
2021/3/12
15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 世界各国确定城镇的标准差异非常悬殊。 • P20-21
2021/3/12
16
城镇 chénɡ zhèn
• 英文:city • ①城市和集镇。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
2021/3/1212百科名片:城市• /view/17820.htm
•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 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 的市、镇)。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称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 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 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 区域。其中有楼房、街道、医院、学校、商 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 (3)本课程教学与相关课程教学相联系。注意处理好 与《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内容的 衔接与分工。
2021/3/12
4
第一章 绪论
•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 中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 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
非农业人口占50%;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 • 《周书· 晋荡公护传》:“ 护 率轻骑为先
锋,昼夜兼行,乃遣裨将攻 梁 临边城镇。”
2021/3/12
17
第二节城市地域
• 一、城市的行政地域 •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
• 【示例】: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
2021/3/12
15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 世界各国确定城镇的标准差异非常悬殊。 • P20-21
2021/3/12
16
城镇 chénɡ zhèn
• 英文:city • ①城市和集镇。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
城市地理第2章
1、美国的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UA的人口+>2500人的地方人口
UA(城市化地区)=>15000人的中心地方+
外围密集居住区(二者合计> 5万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划分条件:(以普查小区为 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个条件。看 课本P19 )
美国的城市人口图示
中心地方 人口>1.5万
外围密集区
UA人口>5万
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建立一种 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常用的是大 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2、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MA: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 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 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每一个MSA至少有一个5万人以上的中心城市或 者一个至少5万人的城市化地区,且都市区的总 人口至少10万人。 (MSA-大都市统计区,是定量表示MA的方法)
如果城镇的行政地域范围大 体上就是景观地域上的城乡 之间的分界线,那么问题就 比较简单,城镇辖区内的人 口应该就是城镇人口,以外 的人口就是乡村人口。见图一
但实际上相一致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不一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 围大,包括了一定的乡村地域见图二
另一种是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 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见图三
资料
2019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为1423.23万人。 期中户籍常住人口1136.3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 286.93万人,另有约100万居住不满半年的流动 人口。
四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74万人,人口 密度为31458人\平方公里,
四个近郊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14.5万人,人口 密度为4790人\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megalopolis)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 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大都市区的性质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 )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1993年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 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市标准的报告》 市标准的报告》。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 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 范围的双轨制, 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 市区人口, 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 人口。 人口。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概念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 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 的一种特殊形态。 的一种特殊形态。 关于市与镇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1)相对于乡村而言 (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 (4)市+镇=城镇 / 市镇 广义的城市= (5)广义的城市=城镇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定义城镇的标准
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 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城市- 农业活动
城镇的本质特征 产业 人口 密度 景观 构成 规模 指标 物质 构成 职能 价值 … 观念
非农活动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P17)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 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 为标准 (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 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 (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 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 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 (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 两个指标为标准 (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 ;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 (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 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8)其它标准 。 其它标准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乡统计口径( ) 城乡统计口径(2)
1990年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 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的街道人口。 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的街道人口。 镇人口:不设区市的镇居委会人口、 镇人口:不设区市的镇居委会人口、县辖镇居 委会人口。 委会人口。 设区市的总人口 + 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总人口<50万的县 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 万的县,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 业人口<40%, ≥3亿元 业人口<40%,年GNP ≥3亿元 总人口≥50万的县 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 万的县,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 ≥4亿元 GNP ≥4亿元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关于市带县
市领导县的体制的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发挥城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 作用。1990年底,全国168个市领导了700个县。 作用。199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底,全国168个市领导了700个县。 年底 168个市领导了700个县
市带县地域解析
市域范围是行政地域概念, 市域范围是行政地域概念,不是城市地域概念 城市因所带县的数目不同而缺乏可比性 市带县市域范围不等同于大都市区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大都市区和城市化地区
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大都市区, 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大都市区,大都市 区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 区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 中心城市和城市化地区构成大都市区的核心, 中心城市和城市化地区构成大都市区的核心, 大都市区一般比它们的核心要大, 大都市区一般比它们的核心要大,包括了连 续建成区外缘以外的不连续的城镇、 续建成区外缘以外的不连续的城镇、城郊发 展区甚至一部分乡村地域, 展区甚至一部分乡村地域,而城市化地区是 不包括乡村地域的。 不包括乡村地域的。 城市化地区不一定和市镇的行政边界一致, 城市化地区不一定和市镇的行政边界一致, 随时间而有变化, 随时间而有变化,大都市区的外界与县界吻 相对比较稳定,资料易于统计和收集。 合,相对比较稳定,资料易于统计和收集。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乡界线的划分和 大都市带的出现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 中国市、 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
最早是一种大规 模的防御设施。 模的防御设施。 中国古代城市常 有城墙。 有城墙。 “内之 为城, 为城,外之为 郭”。早时的城 不具备宗庙、 不具备宗庙、宫 室、市场、手工 市场、 业工场等一般城 市应具备的物质 要素。 要素。
4、流动人口的变化
80年代以来的人口流动具有非计划性的特征。 80年代以来的人口流动具有非计划性的特征。 年代以来的人口流动具有非计划性的特征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城市地域概念的建议
1)城镇实体范围(城镇的基本统计单元) 城镇实体范围(城镇的基本统计单元) 城镇的建成区 城镇的近郊区(农业人口<20%) 城镇的近郊区(农业人口<20%) 2)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地域 市中心→旧城区→ 市中心→旧城区→ 建成区 城市地区(城市实体范围) → 城市地区(城市实体范围) 城市直接辖区(行政上不含辖县的城市市区) → 城市直接辖区(行政上不含辖县的城市市区) 城市经济统计区(中心城市与周围县的组合) → 城市经济统计区(中心城市与周围县的组合) 都市连绵区(城市经济统计区首尾相连组合而成) → 都市连绵区(城市经济统计区首尾相连组合而成) 问题:我国大量存在着未设建制镇的工矿区、旅游区,还有很多非 问题:我国大量存在着未设建制镇的工矿区、旅游区, 农业经济已经高度集聚,而且很发达的村,它们不在镇驻地范围内, 农业经济已经高度集聚,而且很发达的村,它们不在镇驻地范围内, 但规模已达数千人,如何统计其人口归属? 但规模已达数千人,如何统计其人口归属?
2000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 市人口:设区市市区人口, 市人口:设区市市区人口,不设区市区街道人口 镇人口: 镇人口:县及县以上政府所在建制镇镇区居委会 人口、 人口、其他建制镇镇区居委会人口 设区市的市区人口 + 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讨论 影响因素 1、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 2、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 3、户籍政策
195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限制城乡人口自由 迁移;1984年国务院发出了 年国务院发出了《 迁移;1984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 通知》 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 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中国市、
如何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城市地 域的复杂性? 域的复杂性? 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网络资源: /yjwx/yjwx_detail.asp?id=2484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城市功能地域
确定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 确定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 核心 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 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 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 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 就业机会集中( 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 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 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 组合。 组合。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 )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
1984年11月22日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 标准的报告》 标准的报告》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1986年 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 19日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 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 加入经济指标。 加入经济指标。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学习要点
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 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 的意义何在? 的意义何在? 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 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 形成原因是什么? 形成原因是什么? 我国都市区和城市带的研究和发展 状况如何? 状况如何?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概念
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MA、MSA) 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MA、MSA)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 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 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 基本单元。 中心县+ 基本单元。 中心县+外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