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化学实验安全1.下列化学药品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①酒精——剧毒品②浓硫酸——腐蚀品③汽油——易燃品④烧碱——剧毒品⑤氯酸钾——氧化剂⑥硝酸铵——爆炸品A.①②③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②③⑤⑥解析①酒精属于易燃品,错误;④烧碱属于腐蚀品,错误。
答案 D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C.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解析汽油着火时,应该用沙子扑灭,正确;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应放在试管口。
答案 A二、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3.(2018·山东济南历城第二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A项,溶解固体时,应用玻璃棒搅拌来加速溶解;C项,铁钉直接垂直放入试管,会使试管破损;D项,不能用手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
答案 B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可能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不能用于称量10.05 g固体,B项错误;量取液体时应用略大于该体积的量筒去量取,否则会引起较大误差,D项错误。
答案 C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解析B项中液面高度不变和C项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均说明气密性良好;D项中没有出现液面差,说明漏气。
答案 D三、过滤和蒸发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
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A.①②③B.④⑤C.①④D.①③⑤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液体受热飞溅;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促进物质的溶解;取液体试剂用滴管;取固体试剂用药匙和镊子。
答案 A7.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酒精灯③放上石棉网④放上蒸发皿⑤加热搅拌⑥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④⑤⑥D.②①③④⑤解析蒸发皿加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一)A 组—基础巩固一、氧化剂和还原剂1.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在包装袋中放入抗氧化物质。
下列属于抗氧化物质的是( )A .生石灰B .还原性铁粉C .氯化钙D .硫酸钡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包装袋中放入抗氧化物质是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说明抗氧化物质具有还原性,故B 项正确。
答案 B2.油炸虾条、薯片等容易挤碎的食品,不宜选用真空袋装,而应采用充气袋装。
下列气体中最不应该充入的是( ) A .氮气 B .氦气 C .氧气D .二氧化碳解析 氧气具有氧化性,容易引起食物氧化变质,所以食品袋中不能充入氧气。
答案 C3.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常见氧化剂的一组是( ) A .Cl 2、O 2、FeCl 3、KMnO 4 B .O 2、KMnO 4、C 、H 2 C .Na 、K 、FeCl 2、H 2、COD .CuO 、CO 、Fe 2O 3、H 2解析 常作氧化剂的有O 2、Cl 2、HNO 3、KMnO 4、FeCl 3等,常作还原剂的有C 、H 2、CO 、Zn 、Al 、Fe 等。
答案 A4.下列反应中,划线物质是还原剂的是( ) A .Zn +H 2SO 4===ZnSO 4+H 2↑ B .Cl 2+2NaBr===2NaCl +Br 2 C .C +CO 2=====高温2COD .Fe 2O 3+2Al=====△2Fe +Al 2O 3解析 还原剂是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A 、B 两项中划线物质为生成物,C 项中划线物质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
答案 D5.在黑火药发生爆炸时,可发生如下反应:2KNO 3+3C +S===K 2S +N 2↑+3CO 2↑,则被氧化的元素为( ) A .氧 B .碳 C .氮和硫D .氮和碳解析 分析反应前后N 元素化合价+5→0,硫元素化合价0→-2,C 元素化合价0→+4,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C 。
2021届《高考调研》教辅光盘 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化学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B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2 mol 氢原子和1 mol 氧原子D .一个NO 分子的质量是a g ,一个NO 2分子的质量是b g ,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 -a )g·mol -1答案 C2.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 ,12C 原子的质量是b g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是12ab ②m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确定是maN Amol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mol ④a g 该氯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7 mo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 D解析 ①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依据各种氯原子在自然界所占的原子百分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不是某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②m g 该氯原子的原子个数为m a ,物质的量为maN A mol ;③N A 个该氯原子的质量为aN A g ,即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mol ;④a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N A mol ,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7N Amol ,质子数为17。
3.如图表示1 g O 2与1 g X 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 )与温度(T )的关系,则X 气体可能是( )A .C 2H 4B .CH 4C .CO 2D .NO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p (O 2)>p (X),在同质量、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
只有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O 2,故C 项正确。
4.(2021·河北质量监测)由16O 和C 18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的密度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混合气体中C 16O 与C 18O 的分子数之比为14∶15B .混合气体中C 16O 与C 18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混合气体中C 16O 与C 18O 的质量之比为15∶14D .混合气体中C 16O 与C 18O 的密度之比为1∶1 答案 B解析 C 16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 18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利用十字交叉法很简洁求出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1章章末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一章章末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S-32N-14Na-23Cl-35.5K-39Ca-40Cu-64 Fe-56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其中1~10每小题2分,11~20每题3分,共50分)1.下面是一些危险警告标志,其中标志贴错的是()解析要熟悉常见危险品的标志,纯碱没有毒,不属于剧毒品。
答案 C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解析选项C中的装置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答案 C3.(2018·河北武邑中学期末考试)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的空气负离子(也叫阴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A.32 g B.34 gC.32 g·mol-1D.34 g·mol-1解析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式量,单位是g·mol-1,O2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
答案 C4.(2018·广东佛山一中期末考试)下列实验操作不是从安全方面考虑的是()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解析若酒精灯长时间未盖灯帽,酒精挥发,则灯芯上的水分较多,而不易点着,故A项不是从安全方面考虑的。
答案 A5.(2018·海南华八百中学期中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B.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0.012 kg 14C所含的原子个数D.若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则所处的条件一定为标准状况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故A项错误;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故B项正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0.012 kg 12C所含的原子个数,故C项错误;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均有关,当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时,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故D项错误。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
第一章 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能量高B .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 .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 .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2.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图示的是( ) A .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 .碳酸钙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乙醇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在298 K 、101 kPa 时,已知: 2H 2O(g)===O 2(g)+2H 2(g) ΔH 1 Cl 2(g)+H 2(g)===2HCl(g) ΔH 22Cl 2(g)+2H 2O(g)===4HCl(g)+O 2(g) ΔH 3 则ΔH 3与ΔH 1和Δ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3=ΔH 1+2ΔH 2 B .ΔH 3=ΔH 1+ΔH 2 C .ΔH 3=ΔH 1-2ΔH 2 D .ΔH 3=ΔH 1-ΔH 2 4.已知表示乙醇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1=-1 366 kJ·mol -1CH 3OCH 3(l)+3O 2(g)===2CO 2(g)+3H 2O(l) ΔH 2=-1 455 kJ·mol -1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条件下,甲醚转化为乙醇,可放出热量B .乙醇比甲醚稳定C .乙醇储存的能量比甲醚储存的能量高D .乙醇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5.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CO(g)+12 O 2(g)===CO 2(g)ΔH =-282.8 kJ·mol -1,现有CO 、H 2、N 2的混合气体67.2 L(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kJ ,并生成18.0 g 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为( )A .80%B .60%C .50%D .20%6.根据下表键能数据,估算反应CH 4(g)+4F 2(g)===CF 4(g)+4HF(g)的ΔH 为( )A.-C .+1 944 kJ·mol -1D .-1 944 kJ·mol -1 7.下列有关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l)+OH -(l)===H 2O(l) ΔH =-57.3 kJ·mol -1 B .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至少需测定4次温度C .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D .已知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 -18.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SiO 2(s)+2C(s)===Si(s)+2CO(g) ΔH 1=+682.44 kJ·mol -1 (石英砂) (粗硅)Si(s)+2Cl 2(g)===SiCl 4(l) ΔH 2=-657.01 kJ·mol -1 (粗硅)SiCl 4+2Mg(s)===Si(s)+2MgCl 2(s) ΔH 3=-625.63 kJ·mol -1 (纯硅)生产1.00 kg 纯硅放出的热量为( ) A .21.44 kJ B .600.20 kJ C .21 435.71 kJ D .1 965.10 kJ 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燃烧热 ΔH =-241.8 kJ·mol -1B .2 mol H 2(g)与1 mol O 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 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C .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2H 2(g)+O 2(g) ΔH =+571.6 kJ·mol -1 D.H 2O(g)生成H 2O(l)时,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10.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取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 反应①:C(s)+12O 2(g)===CO(g) ΔH 1反应②:C(s)+H 2O(g)===CO(g)+H 2(g) ΔH 2反应③:CO(g)+2H 2(g)===CH 3OH(g) ΔH 3=-90.1 kJ·mol -1 反应④: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⑤:3CH3OH(g)===CH3CH===CH2(g)+3H2O(g)ΔH5=-31.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B.ΔH1-ΔH2>0C.反应④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3CO(g)+6H2(g)===CH3CH===CH2(g)+3H2O(g)ΔH=-121.1 kJ·mol-111.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过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MgCl2(s)分解制备Mg(s)和Cl2(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固体的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C.Mg(s)和X2(g)作用生成MgX2(s)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MgBr2(s)+Cl2(g)===MgCl2(s)+Br2(g)ΔH=-117 kJ·mol-112.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 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 160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 kJ·mol -1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将NO2还原为N2,同时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D.若用4.48 L CH4将NO2还原为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1.6N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8分)氮元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高考调研 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节1 物质的量
粒子的集合体,是专门用于计量粒子数目的物理量;0.012 kg 的
12
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02×1023 个;1 个 H2O 中含有 10
个电子,则 1 mol H2O 中含有 10 mol 电子。 答案 A
第1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温馨提醒】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集体 数目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不 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物质的量”用来表示微观粒子,如 1 mol H2O、5 mol O2、1 mol 氢氧根离子、1 mol H2。不能表示宏观概念,如不能 说 1 mol 手机或 1 mol 苹果。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纯数字,它的单位是 mol-1,使 用时可直接表示粒子数,如 1 mol O2 的分子数为 NA。
第1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步骤 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2】 。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 问题作为主线。 步骤 7:通过【例 2】和教材 P12“摩尔质量及图 1~13”讲 解研析,对【探究 2】“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离子数目之间的 关系”进行规律总结。 步骤 8: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掌握 2】和【当堂自主纠 错】中 4~8 题。 步骤 9:指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框架,完成【自主 小结】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A 部分必做,B 部 分交流完成,C 部分选作。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 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第1课时 物 质 的 量
第 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20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A组—基础巩固一、硅酸盐的组成1.下列关于硅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硅酸盐中的阴离子都是SiO32-B.硅酸盐都难溶于水C.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说明硅酸盐就是由各种氧化物组成的D.陶瓷、玻璃、水泥均是硅酸盐产品解析只有很简单的硅酸盐中的阴离子才是SiO32-,A项错误;简单的硅酸盐可溶于水,B 项错误。
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是为了简化、直观,并不说硅酸盐就是由氧化物组成的,C项错误。
答案 D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纯碱B.陶瓷C.玻璃D.水玻璃解析陶瓷、玻璃都是混合物,水玻璃为Na2SiO3水溶液,也为混合物,纯碱Na2CO3是钠盐,为纯净物。
答案 A3.昆仑玉的成分可简单看成是Ca2Mg5Si8O22(OH)2,则其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A.CaO·MgO·SiO2·H2O B.2CaO·5MgO·8SiO2·H2OC.2CaO·MgO·SiO2·2H2O D.5CaO·2MgO·8SiO2·H2O解析根据昆仑玉的化学式,将Ca、Mg、Si、H分别写成氧化物的形式,按较活泼金属氧化物→较不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的顺序排列,再调整各氧化物前的计量数并使其与昆仑玉化学式中一致,可得昆仑玉氧化物表示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答案 B二、硅酸盐的用途4.(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期末考试)下列关于水玻璃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既不燃烧也不受腐蚀B.在建筑工业上可以作黏合剂、耐酸水泥掺料C.木材、织物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蚀性能且不易燃烧D.水玻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易变质解析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通常用作耐火材料。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3章章末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三章 章末检测(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反应中符合该卡通情境的是( )A .C +2CuO=====高温2Cu +CO 2↑ B .Cu +2AgNO 3===Cu(NO 3)2+2Ag C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D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解析 甲置换出了乙,B 项合理。
答案 B2.在Na 2O 2与CO 2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 A .1∶1 B .2∶1 C .1∶2D .8∶53解析 Na 2O 2与CO 2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a 2O 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1。
答案 A3.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 4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 3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D .①②③④解析 Na 2O 2、Fe(OH)3、Fe(SCN)3、CuSO 4·5H 2O 的颜色分别是淡黄色、红褐色、红色、蓝色。
答案 B4.(2018·西藏拉萨中学期中考试)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a 2O 2能与H 2O 、CO 2反应,可用作供氧剂B .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医学上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Fe 2O 3能被许多还原剂还原,冶金工业上常用于炼铁D .氧化铝的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解析 Na 2CO 3的水溶液碱性较强,不适合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一般用NaHCO 3或Al(OH)3治疗胃酸过多,B 项不正确。
答案 B5.工业上制取金属钾的原理是KCl +Na=====800 ℃NaCl +K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钾的还原性不如钠 B .金属钠的熔沸点比钾高 C .氯化钠的热稳定性大于氯化钾 D .K +的氧化性比Na +的氧化性强答案 B6.下列化学反应在冶金工业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是( ) A .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B .Al 2O 3+3C=====2 125 ℃2Al +3CO ↑ C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D .Fe +CuSO 4===FeSO 4+Cu答案 B7.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 A .铁锅价格便宜B .铸铁锅的铁熔点高C .使用铁锅烹饪的食物中留有铁元素D .铁锅含有有机物必含的碳元素解析 使用铁锅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5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五)A 组—基础巩固一、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1.下列溶液中,c(Na +)最大的是( ) A .4 L 0.5 mol/L 的NaCl 溶液 B .2 L 0.8 mol/L 的NaOH 溶液 C .1 L 1mol/L 的Na 2CO 3溶液D .0.5 L 1.2 mol/L 的Na 2SO 4溶液解析 各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5 mol/L 、0.8 mol/L 、2 mol/L 、2.4 mol/L ,故选D 项。
答案 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98 g 硫酸溶于1 L 水中,则c(H 2SO 4)为1 mol·L -1 B .1 mol ·L-1的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C .1 mol ·L-1的CaCl 2溶液中,c(Cl -)为2 mol·L -1D .从100 mL 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 ,则这10 mL 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原溶液的1/10解析 把98 g 硫酸溶于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会是1 L ,A 项错误;1 mol·L -1的NaCl 溶液中含有多少NaCl ,与溶液的体积有关,B 项错误;从100 mL 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 ,浓度与原溶液相同,D 项错误。
答案 C3.V L Fe 2(SO 4)3溶液中含Fe 3+m g ,则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6m V mol ·L -1B.3m 56Vmol ·L -1 C.m 56Vmol ·L -1 D.3m 112Vmol ·L -1 解析 c(Fe 3+)=m g56 g ·mol -1V L =m 56V mol ·L -1,则c(SO 42-)=32c(Fe 3+)=m 56V mol ·L -1×32=3m112V mol ·L -1。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二作业1
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以下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ⅠA族元素即是碱金属元素B.第ⅦA族元素即是卤族元素C.短周期元素全部为主族元素D.元素周期表每个纵行即是一族解析第ⅠA族元素包括H和碱金属元素,A项错误。
短周期元素含有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C项错误。
元素周期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D项错误。
答案 B2.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位于:①第五周期;②第六周期;③第ⅣA族;④第ⅤA族;⑤第ⅡB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解析根据与该元素原子序数最接近的0族元素的位置来确定。
与83号元素最邻近的0族元素为86号元素氡,83号元素比氡的原子序数小3,那么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氡左移3个格,即第六周期第ⅤA族。
答案 C3.第ⅤA族元素中的A、B。
两种元素所在周期分别最多可排18和8种元素,且B在A 的上一周期,当A的原子序数为x时,B的原子序数为()A.x-18 B.x-8C.x+8 D.x+18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
由A、B两种元素所在周期最多可排元素种类数可知,A在第四周期、B在第三周期,又由于是第ⅤA族元素,所以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8。
答案 A4.(2018·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一期中)0.75 mol RO32-中共有30 mol电子,则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2周期ⅤA族B.第3周期ⅣA族C.第2周期ⅥA族D.第3周期ⅦA族解析0.75 mol RO32-共有30 mol电子。
则1 mol离子含有的电子数是30 mol÷0.75 mol=40 mol,因此R的核外电子数是40-2-8×3=14,因此R是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ⅣA族。
故选B项。
答案 B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不可能10B.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一定是1C.催化剂一般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寻找D.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解析A项,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10,如H元素Na元素,错误;B项,短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相邻,若为长周期原子序数差不一定是1,如第4周期,相差11,错误;C项,在过渡金属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元素,错误;D项,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正确。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9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九)A组—基础巩固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下列过程所发生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H2和O2反应生成水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生成H2C.H2O2分解制取O2 D.NH3遇到HCl气体生成白烟解析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即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A项中所发生的反应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属于离子反应,A项错误;B项中所发生反应的实质是H+与Zn反应产生Zn2+和H2,该反应属于离子反应,B项正确;C项中所发生的反应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属于离子反应,C项错误。
答案 B2.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A.CuSO4B.NaNO3C.NaHCO3D.HCl解析A项中Cu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中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B项正确;C项中HCO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中OH-反应生成H2O与CO32-;D项中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答案 B3.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HCl+NaOH===NaCl+H2OB.AgNO3+NaCl===NaNO3+AgCl↓C.Na2CO3+Ca(OH)2===CaCO3↓+2NaOHD.2NaCl+Ca(NO3)2===CaCl2+2NaNO3解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难电离的物质如水,而D项中产物均为可溶性强电解质。
答案 D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4.下列化学反应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OH-+H+===H2OB.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O2-+2H+===H2OC.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SO42-===BaSO4↓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32-+2H+===H2O+CO2↑解析单质、氧化物、难溶于水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选项B、D均错误;C项还生成Mg(OH)2沉淀。
答案 A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与盐酸:2H++2OH-===2H2OB.碳酸氢钠与盐酸:CO32-+2H+===H2O+CO2↑C.硝酸银与盐酸:Ag++NO3-+H++Cl-===AgCl↓+HNO3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OH-+Cu2+===Cu(OH)2↓解析A项为H++OH-===H2O;B项为HCO3-而不是CO32-;C项为Ag++Cl-===AgCl↓。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二)A组—基础巩固一、金属的通性1.铝能压成薄片,这是因为铝的()A.熔点低B.密度小C.硬度小D.延展性大解析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铝能被轧成薄片,与熔点低、密度小、以及硬度小无关。
答案 D2.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B.氧C.硅D.铝解析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 D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C.铝表面有氧化物保护膜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解析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生锈。
答案 B二、钠、铝与氧气的反应4.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C.实验室取用金属钠需要3种用品D.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解析金属钠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故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A项正确;金属钠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B项正确;实验室取用金属钠时,需要用镊子夹取钠,用滤纸吸干煤油或液体石蜡,用小刀切割,用玻璃皿盛放,所以所需的用品至少有4种,C项错误;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D项正确。
答案 C5.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呈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以上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④⑤答案 D6.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其表面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Na2O B.NaOHC.Na2CO3D.NaHCO3解析钠露置在空气中,先被氧化生成Na2O,Na2O与H2O生成NaOH,NaOH与CO2生成Na2CO3。
答案 D7.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
该佛像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不易被氧化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解析铝制品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而且很稳定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0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A组—基础巩固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解析钢水浇铸是物理变化。
答案 C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A.氧元素的得失B.化合价的升降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D.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观特征,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答案 C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B.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氧的得失C.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电子得失D.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于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造成的。
所以说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是正确的,故A项正确,C项错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有氧的得失也可以没有氧的得失。
如氢气与氯气的氧化还原反应,就与氧无关,B 项错误;另外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a 2O +H 2O===2NaOH 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aCO 3=====高温CaO +CO 2↑,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 项错误。
答案 A4.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 .HCl →MgCl 2 B .Na →Na +C .CO →CO 2D .Fe 3+→Fe 2+解析 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A 项,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 项,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反应;C 项,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反应;D 项,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
答案 D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5.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 A .2KClO 3=====MnO 2△2KCl +3O 2↑ B .2P +5Cl 2=====点燃2PCl 5C .MnO 2+4HCl(浓)=====△MnCl 2+2H 2O +Cl 2↑ D .H 2+Cl 2=====点燃2HCl解析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2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二)A组—基础巩固一、硫的存在和性质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的硫,又有游离态的硫B.除去试管壁上附着的硫,可用CS2洗涤后再用水洗C.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SO2气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解析硫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SO2,与氧气的量的多少及浓度大小无关。
答案 D2.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H2S B.SO2C.SO3D.H2SO4解析SO2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为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所以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 B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①CuS②FeS③SO3④H2S⑤FeCl2A.①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全部解析①硫的氧化性较弱,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化合物,硫和铜反应生成Cu2S;②硫和铁反应能生成FeS;③硫和氧气反应生成SO2而不是SO3;④硫和氢气反应生成H2S;⑤氯气的氧化性较强,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化合物,氯气和铁反应生成FeCl3。
答案 A二、二氧化硫的性质4.既能使潮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O2B.H2SC.Cl2D.SO2解析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显酸性;SO2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SO2有还原性:SO2+Br2+2H2O===H2SO4+2HBr,使溴水褪色。
答案 D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SO2+OH-===HSO3-B.向氯水中通入少量的SO2:Cl2+SO2+2H2O===4H++2Cl-+SO42-C.氢硫酸(弱酸)中通入氯气:S2-+Cl2===S↓+2Cl-D.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SO2+H2O+Ba2+===BaSO3↓+2H+解析A项应为SO2+2OH-===SO32-+H2O;C项中氢硫酸不拆成离子形式;D项不反应。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4章章末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四章章末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A.①③⑤B.②④⑥C.⑤⑦D.⑥⑦解析陶瓷、水泥、玻璃均是硅酸盐产品,均属混合物;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氯水是Cl2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胆矾是CuSO4·5H2O,液氯是液态的Cl2,均为纯净物。
答案 C2.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A.二氧化硫B.氟氯代烃C.二氧化碳D.甲烷答案 A3.下列关于SiO2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SiO2都能与强碱溶液及碱性氧化物反应B.CO2和SiO2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相应的酸C.CO2是酸性氧化物,SiO2是两性氧化物D.CO2和SiO2都不与酸反应解析CO2、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强碱溶液及碱性氧化物反应,故A项正确,C项错误;但CO2可溶于水生成H2CO3,SiO2却不能溶于水生成H2SiO3,B项错误;SiO2虽为酸性氧化物,却可以和氢氟酸反应,D项错误。
答案 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水会加速藻类植物的生长,形成水华或赤潮,使水质变坏,污染环境。
答案 C5.(2018·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下列检验方法中,利用气体氧化性的是()A.Cl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C.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解析Cl2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淀粉遇碘变蓝色,反应过程中Cl2表现氧化性,A项符合题意;SO2因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化合物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不符合题意;NH3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项不符合题意;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NO表现还原性,D项不符合题意。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2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四)A 组—基础巩固一、氨气的性质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 .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C .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D .用水吸收NH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防止倒吸解析 氨属于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固体)干燥,也不能用无水CaCl 2干燥,因为无水CaCl 2与氨气反应生成CaCl 2·8NH 3,故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等)干燥;湿润的酚酞试纸遇NH 3会变红;虽然氨气并不能称之为有毒气体,但由于氨气的溶解度极高,且极易挥发,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根据氨的密度小的特征,可以向地势低、逆风的方向远离事故区,故A 、B 、C 三项都错误。
四氯化碳是一种油状液体,氨气不溶解于其中,这样就防止了倒吸,D 项正确。
答案 D2.下列各组气体中,常温下能共存的是( ) A .NH 3、HCl B .H 2、N 2 C .NO 、O 2 D .H 2S 和SO 2答案 B3.(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一中学期中考试)已知含同一种元素的四种物质X 、Y 、Z 、W 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X 能与W 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 可能是( )X ――→O 2Y ――→O 2Z ――→H 2OWA .N 2B .NO 2C .NH 3D .NO解析 由题意可知,X 可能是NH 3,图示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答案 C二、喷泉实验4.在图示装置中,将液体Y滴入瓶中并摇动,一会儿小气球胀大。
则气体X与液体Y不可能是()A B C D气体X NH3SO2CO2HCl液体Y 水浓NaOH 稀H2SO4水解析小气球胀大,说明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降低,A、B、D选项中的气体都可溶于对应液体,而C项中CO2不溶于稀H2SO4,不符合题意。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A组—基础巩固一、蒸馏1.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A.过滤、蒸发、蒸馏、分液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解析从左到右依次为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答案 A2.(2018·安徽合肥一中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蒸馏操作中都必须用到温度计B.蒸馏自来水可以制得蒸馏水C.蒸馏烧瓶使用前一般不需要检漏D.进行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解析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时,不需要温度计,故A项错误。
答案 A3.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A.萃取法B.升华法C.蒸馏法D.分液法解析甲、乙密度相近,溶解性相似,只能根据沸点不同来分离。
答案 C二、萃取和分液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A.蒸发B.蒸馏C.过滤D.萃取答案 D5.下列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A.四氯化碳和水B.苯和水C.醋酸和水D.酒精和水解析A项中四氯化碳比水重,分液时油层从下口倒出;B项中不互溶,且有机物比水的密度小,分液时从上口倒出;C、D两项两物质分别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答案 B6.(2018·辽宁师大附中期中)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分液漏斗上口部的塞子打开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选择有机萃取剂,则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必须比在水中大解析蒸发操作时,目的是得到留在蒸发皿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的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A项不正确。
答案 A7.(2018·贵州思南中学期中考试)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5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五)A 组—基础巩固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下列关于Na 2O 和Na 2O 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 2O 比Na 2O 2稳定B .均可与CO 2、H 2O 反应产生氧气C .所含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D .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解析 Na 2O 能被O 2氧化为Na 2O 2,Na 2O 2比Na 2O 稳定,A 项错误;Na 2O 与CO 2、H 2O 反应不产生氧气,B 项错误;Na 2O 2中氧元素为-1价,C 项错误;Na 2O 中阴阳离子分别为O 2-、Na +,Na 2O 2中阴阳离子分别为O 22-、Na +,个数比均为1∶2,D 项正确。
答案 D2.下列对Na 2O 和Na 2O 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a 2O 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 ,是碱性氧化物B .Na 2O 性质稳定,不必密封保存C .在呼吸面具中,Na 2O 2能作供氧剂D .将Na 2O 2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解析 Na 2O 是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 和水,Na 2O 2是过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 、水和氧气;Na 2O 、Na 2O 2都易与空气中的H 2O 和CO 2反应,都需密封保存;Na 2O 2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氧气。
答案 C二、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3.1 mol 过氧化钠与足量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 2CO 3B .Na 2O 2 Na 2CO 3C .NaOH Na 2CO 3D .Na 2O 2 NaOH Na 2CO 3解析 由题意可知,首先发生反应: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然后H 2O 和CO 2与Na 2O 2反应:2Na 2O 2+2H 2O===4NaOH +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题中只有1 mol Na 2O 2,应优先考虑与CO 2的反应:1 mol Na 2O 2与CO 2反应生成Na 2CO 3。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化学选修四作业1
课时作业(一)A 组—根底稳固一、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1 .反响X+Y===M +N 为放热反响,对该反响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X 的能量一定高于M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C.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D .由于是放热反响,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解析一个化学反响是放热还是吸热, 决定于所有反响物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 前者大的为放热反响,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响. 所以,放热反响中每种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 放热反响也往往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如碳的燃烧;吸热反响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Ba(OH) 2-8H2O与NH 4Cl的反响是吸热反响,不用加热就能发生.答案C2.以下反响中反响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 .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响解析据条件知该反响是放热反响, 只有 D 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响属于放热反响, 而A、B 、C 三项均为吸热反响.答案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响3 .反响A+B—>C( AH<0)分两步进行:① A+B—>X(田>0),②X—>C( AH<0).以下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响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反响反响过程反响过押解析由于A+B—->X为吸热反响,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和,可排除A项和C项;而总反响A+B—->C为放热反响,故C的能量小于A和B的能量和,B项错误,D项答案D4 .〔双选〕以下反响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响物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 Ba(OH) 2 - 8H2O 与NH4C1 固体的反响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响解析A、C两项的反响为放热反响,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D两项为吸热反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响5.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响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 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响是放热反响还是吸热反响.将镁片参加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⑴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U 形管中左侧液面〔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说明此反响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响.⑶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解析 镁片与盐酸的反响是放热反响, 是由于反响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导致U 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答案〔1〕Mg +2H + ===Mg 2++H 2T 镁片溶解,有气泡产生 〔2〕下降反响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加 放热⑶小于考查内容从物质能量角度理解吸、放热反响 、反响热与火含变 N 2.、CO 反响,其反响的能量变化与反响进程如下图,以下说A.总反响为放热反响B.参加铁,可使反响的烙变减小C. FeO 是该反响的催化剂D. Fe+ N 2O===FeO + N 2, FeO+CO===Fe + CO 2两步反响均为放热反响 解析 从图像可以看出,总反响的反响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 因此总反响为放热反响,A 项正确.从两个分步反响可以看出, Fe 是总反响的催化剂,FeO 是中间产物,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响的途径,不能改变反响的始变, B 、C 两项错误.从图像可以看出第二步反响为吸热反响,D 项错误. 答案 A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②放热反响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③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可以看反响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④某些吸热反响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解析反响是吸热还是放热主要取决于反响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 应和某些吸热反响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响开始需加热的反响可能是吸热反响,也可能放出的6.研究说明金属铁能与法正确的选项是〔 〕点燃反响体系先提供一定的能量. 答案 D8 .以下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 ( )500 C1A. 2SO 2+0277^ 2SO 3 AH = —196.6 kJ mol 1V 2O 51 八1B. H 2(g)+2O 2(g)===H 2O(l) H = — 285.8 kJ mol 1C. C(s) + 02(g)===C0 2(g) AH = - 393.5 kJD. C(s) + O2(g)===CO 2(g) AH = + 393.5 kJ mol 1 解析 A 项,未标明物质状态; C 项,单位错误;D 项,为放热反响,A H<0;应选B 项.答案 B 9.1H2(g) + 2O 2(g)===H 2O(g),反响过程中的能重变化如图所不. (1)a 、b 、c 分别代表的意思是 、、.(2)该反响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响,A H 0(填“<或“>〞.) 解析(1)a 代表旧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 b 代表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c 那么代表断键吸收的能量与成键释放的能量之差.(2)由图可知该反响中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所以该反响为放热反响,AH<0.答案(1)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生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反响热(2)放热 <考查内容 始变与键能的关系B 组一水平提升10.(双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B.任何放热反响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O 2的反响为放热反响,但反响开始也需要加热,即需要向是放热反响.例如 C+O 2:C .反响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响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响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解析反响条件与该反响的能量变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根据反响条件判断一个反响是放热反响还是吸热反响, 有些放热反响需加热才能进行, 有些吸热反响常温下即可进行.答案CD考查内容吸、放热反响与条件的关系11. (2021江苏)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 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 x的含量.03氧化烟气中SO2、NO x的主要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 + O3(g)===NO 2(g) + 02(g)AH = —200.9 kJ mol 1NO(g)+1O2(g)===NO2(g) H = —58.2 kJ mol1SO2(g) + O3(g)===SO 3(g) + O2(g)AH = —241.6 kJ mol 1反响3NO(g) +O3(g)===3NO2(g)的A H =kJ • mol 1.解析前两式变形①+②X 2得出:3NO(g) +O3(g)===3NO2(g) AH =( — 200.9 —58.2 X 2) kJ mol1 = - 317.3 kJ mo卜1.答案—317.312.氮氧化物污染日益严重,请分析以下与NO、NO 2有关的试题,然后填空.(1)以下图所示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放;I;施廿\ 2X 632 kJ * rncJ00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由上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方程式:(2)以下图是1 mol NO2和CO反响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徙h;/\匐=134 kJ ■ ml-1反响物 \ E-368 kJ . mnl-1--------- 成物―.戊过.⑶1 AfftkJ H imjl1)-242:在298 K、101 kPa下,由稳定的单质生成 1 mol化合物的反响热叫做该化合物的生成热.右图为氧族元素(除针外)的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①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生成热(AH^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②写出硒化氢在298 K、101 kPa 时发生分解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解析由图可知:N三N键的键能为946 kJ moL 1,反响热=反响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946 kJ mol 1+498 kJ mol 1 — 2X 632 kJ mol 1=180 kJ 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O2(g)===2NO(g) AH =+ 180 kJ mol 1,故答案为:N2(g) + O2(g)===2NO(g) AH =+ 180 kJ mol 1; (2)由图可知,1 mol NO 2和1 mol CO反响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为368 kJ — 134 kJ = 234 kJ ,热化学方程式为NO 2(g) + CO 2(g)===NO(g) + CO 2(g) AH = - 234 kJ mol1,故答案为:NO2(g)+CO(g)===NO(g) + CO2(g) 刖= —234 kJ mol 1; (3)①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而根据热力学,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a、b、c、d依次为H2Te、H2Se、H2S、H2O,故答案为: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A H越小,反之亦然;②由①可知,b为硒化氢的生成热数据,那么硒化氢分解吸热,且AH = 81 kJ/mol ,所以H 2s发生分解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e(g)===Se(s)+ H2(g) AH = - 81 kJ/mol ,故答案为:H2Se(g)===Se(s)+H2(g)AH = - 81 kJ/mol.答案(1)N 2(g) + O2(g)===2NO(g)AH = + 180 kJ mol 1(2)NO 2(g) + CO(g)===NO(g) + CO 2(g) AH = — 234 kJ mol 1(3)①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A H 越小,反之亦然② H 2Se(g)===Se(s)+ H 2(g) AH = — 81 kJ mol 1C 组一高分突破13.:CH 4(g) + 2O 2(g)===CO 2(g)+2H 2O(l) AH = — 890.3 kJ mol 1 2H 2O(l)===2H 2(g)+O 2(g) AH = + 571.6 kJ mol 1那么,1 g H 2与1 g CH 4分别完全燃烧后,放出热量的数值之比约是 ( )A. 1 : 3.4B. 1 : 1.7C. 2.6 : 1D. 4.6 : 1解析 当反响逆向进行时,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响热改变符号,数值不变,即2H 2(g) +O 2(g)===2H 2O(l) AH = - 571.6 kJ mol \ 根据题中反响可推知 1 mol CH 4(即 16 g)燃烧共 放出热量890.3 kJ,所以1 g CH 4燃烧放出热量89016 J -55.6 kJ ; 2 mol H 2(即4 g)燃烧放出 ,,一一. 一571.6 kJ ................... 一 ..热量571.6 kJ ,所以1 g H 2燃烧放出热量 -4一= 142.9 kJ ,那么1 g H 2与1 g CH 4分别完全 燃烧后放出热量的数值之比约为 2.6 : 1. 答案 C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响 B.白磷比红磷稳定 S(s)+O 2(g)===SO 2(g) AH 2,那么 AH 1>A H 2D. CO(g) + H 2O(g)===CO 2(g) + H 2(g) AH 1>0 解析 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响,A 项正确; 白磷的能C. S(g)+O 2(g)===SO 2(g)AH 1,))14.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量高于红磷的能量,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 B 项错误;固态S 的能量低于气态S 的能量, 所以气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A H越小,C项错误;D项错误,反响应该是放热反响,答案选 A 项.答案A易错警钟此题容易错选C项.由于川是带正负号的,所以比拟AH时应该带着符号进行比拟.考查内容反响热的有关判断和比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化学实验安全1.下列化学药品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①酒精——剧毒品②浓硫酸——腐蚀品③汽油——易燃品④烧碱——剧毒品⑤氯酸钾——氧化剂⑥硝酸铵——爆炸品A.①②③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②③⑤⑥解析①酒精属于易燃品,错误;④烧碱属于腐蚀品,错误。
答案 D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C.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解析汽油着火时,应该用沙子扑灭,正确;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应放在试管口。
答案 A二、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3.(2018·山东济南历城第二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A项,溶解固体时,应用玻璃棒搅拌来加速溶解;C项,铁钉直接垂直放入试管,会使试管破损;D项,不能用手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
答案 B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可能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不能用于称量10.05 g固体,B项错误;量取液体时应用略大于该体积的量筒去量取,否则会引起较大误差,D项错误。
答案 C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解析B项中液面高度不变和C项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均说明气密性良好;D项中没有出现液面差,说明漏气。
答案 D三、过滤和蒸发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
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A.①②③B.④⑤C.①④D.①③⑤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液体受热飞溅;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促进物质的溶解;取液体试剂用滴管;取固体试剂用药匙和镊子。
答案 A7.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酒精灯③放上石棉网④放上蒸发皿⑤加热搅拌⑥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④⑤⑥D.②①③④⑤解析蒸发皿加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
答案 C四、粗盐的提纯8.(2018·抚顺期末)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有不溶性的泥沙,还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其中错误的是()A.可以先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以便除去Na2SO4B.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且稍过量一些C.加入的NaOH溶液的顺序没有要求,只要稍过量就可以了D.在上述步骤完成后,不需要任何操作,直接加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即可达到目的解析A项,BaCl2可与Na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可除去硫酸根离子,正确;B项,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且稍过量一些,可保证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正确;C项,加入NaOH仅用于除去镁离子,加入的顺序没有要求,只要稍过量就可以,正确;D项,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错误。
故选D 项。
答案 D五、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9.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溶解、过滤、蒸发、干燥B.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D.溶解、洗涤、过滤、干燥解析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用先溶解,后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为了除去二氧化锰沉淀上附着的氯化钾,应将过滤后的二氧化锰进行洗涤,然后加热烘干除去水分。
答案 B10.(2019·湖北荆州月考)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答案 D六、离子的检验11.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B.形成沉淀纯度更高C.排除SO42-以外的其他阴离子干扰及Ag+的干扰D.排除Ba2+以外的其他阳离子干扰答案 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证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解析A项中固体可能是亚硫酸盐或碳酸酸式盐,或亚硫酸酸式盐;B项中白色沉淀可能是为碳酸根、亚硫酸根或银离子产生;C项中的溶液呈酸性,结论错误;D项中加稀硝酸排除OH-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时,证明含Cl-,结论正确。
答案 DB组—能力提升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②CO有毒,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③在盛有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沙子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以免浪费氢气⑤实验剩余的钠、钾等金属要及时放入废液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氢气易燃、易爆,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①正确;CO有毒、易燃,可用点燃法处理CO尾气,CO燃烧生成无毒的CO2,②正确;铁在O2中燃烧生成的Fe3O4温度很高,直接落到集气瓶底部,会导致集气瓶炸裂,③正确;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④错误;一般地,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但实验剩余的钠、钾应放回原试剂瓶,不能放入废液缸,⑤错误。
答案 B14.下列各组中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开来的是()A.CuSO4、Na2SO4、BaSO4三种粉末B.CuSO4、(NH4)2SO4、Na2SO4三种粉末C.汽油、乙醇、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三种液体D.浓硫酸、稀硫酸、高锰酸钾溶液三种液体解析A项,加水后,CuSO4溶液呈蓝色,BaSO4不溶于水,Na2SO4溶液为无色,可以区别。
B项,(NH4)2SO4、Na2SO4溶于水均为无色溶液,无法区别。
C项,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加水后,油层在上,水层在下;CCl4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加水后,四氯化碳层在下,水层在上;乙醇与水互溶,不分层,可以区别。
D项,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浓硫酸、稀硫酸为无色,稀释后,用手触摸器壁,温度显著升高的是浓硫酸,温度变化不大的是稀硫酸,可以区别。
答案 BC组—高分突破15.(2016·上海卷)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解析KNO3中混有NaCl欲提纯KNO3,应将它们都溶于热水中,再降温结晶。
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变化幅度很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
故选C项。
答案 C16.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的氯化钠。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1)操作①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①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钠,解题关键是牢记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NaCl、Na2SO4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要制取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除去SO42-,但此过程中引入了Ba2+,故需在后续过程中把Ba2+除去,可加入Na2CO3,即除去了Ba2+。
其中操作①不能改为硝酸钡溶液,因硝酸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在后续过程中无法除去NO3-。
检验SO42-是否除尽可用以下方法:取滤液的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42-已除尽。
BaSO4、BaCO3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可在这两种物质沉淀完全后进行一次过滤即可。
答案(1)否,因为改用Ba(NO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NO3-,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
(2)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42-己除尽(3)除去过量的Ba2+减少一次过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