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美饮食论文

中美饮食论文引言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重要地位。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讲究营养均衡、口味多样;而美国饮食文化则以多样性和快餐文化而闻名。
本文将比较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探讨其异同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 饮食习惯1.1 中华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因此其饮食文化也流传至今。
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营养均衡:中华饮食文化中强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食物的搭配,追求饮食的平衡和健康。
•烹饪技巧:中国有着丰富的烹饪技巧,如蒸、炒、炸、煮、炖等多种烹饪手法,使得食物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增添了口感。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如川菜、粤菜、鲁菜等代表了不同地方的饮食传统。
1.2 美国饮食文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拥有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美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多样性:美国饮食文化受到各国移民的影响,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如意大利披萨、墨西哥玉米卷等。
因此,美国被称为一个全球美食的集合地。
•快餐文化:美国是快餐文化的发源地,快餐食品如汉堡、炸鸡、薯条等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美式食品,并迅速传遍全球。
•超大份量:美国人对食物的要求通常是“量大且物美”,大份量的食物已经成为美国餐桌上的一种常态。
2. 饮食习惯的差异中美饮食文化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食材选择在食材选择上,中美两国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而存在不同。
中国食材以大米、面食、豆类、肉类、海鲜等为主,讲究食物的新鲜和滋补功效。
而美国则以牛肉、猪肉、鸡肉等肉类为主,同时辅以各类蔬菜和水果。
2.2 烹饪方式中华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原味,烹饪方式多样。
常见的烹饪方法有蒸、煮、炒、炖等。
而美国饮食文化倾向于煎炸烤等高温烹饪方式,以追求食物的口感和香气。
2.3 用餐方式中国人通常以米饭或面食为主食,搭配多样的菜肴,采用筷子进行进食。
而美国人则以主食和菜肴的分别进食,用刀叉进行取食,注重菜肴的口感和味道。
中西方饮食差异论文

中西⽅饮⾷差异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中西⽅饮⾷差异论⽂1 摘要:饮⾷⽂化是跨⽂化交际中⾮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了解中西⽅饮⾷⽂化的差异,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加深对所学语⾔⽂化的理解,更能提⾼跨⽂化交际的成功率。
本⽂从中西⽅饮⾷⽂化⽤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饮⾷观念的差异、饮⾷结构的差异、烹饪的差异等⽅⾯⼊⼿,对中西⽅饮⾷⽂化进⾏了⽐较,⽬的在于明确中西⽅饮⾷⽂化差异,消除界限,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关键词:中西⽅饮⾷⽂化⽂化差异形式和礼仪观念结构 ⼀、引⾔ 饮⾷⽂化是跨⽂化交际中⾮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饮⾷与⽂化紧密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活地域、⽓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创造出不同的饮⾷⽂化。
传统的西⽅⽂化是畜牧⽂化和海洋⽂化,⽽中国是农耕⽂化和陆地⽂化,两种不同的⽂化反映出⼈们⽣活⽅式的差异,⽽饮⾷的差异则深刻透露⾃⾝的⽂化背景。
⼆、中西⽤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 中国⾃古以来的礼仪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从古⾄今中国⼈在开席时都有⼀家⼈在⼀起就餐的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礼仪。
中国⼈的聚⾷制延续千年。
在中国,任何⼀个宴席,都是⼤家团团围坐,共享⼀席。
筵席要⽤圆桌,从形式上营造团结、礼貌、共趣的⽓氛。
这就是聚⾷制,聚⾷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化遗存的发掘可见,古代炊间和聚⾷的地⽅是统⼀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上安放陶釜、陶⿍,在⽕上做炊,就⾷者围⽕聚⾷。
这种聚⾷古俗⼀直延续⾄后世。
美味佳肴放在⼀桌⼈的中⼼,它既是⼀桌⼈欣赏、品尝的对象,⼜是⼀桌⼈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论文

Hunan Information Science V ocational CollegeGraduation ThesisSubject: A Comparison of Food Culture Between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Name: Tang WenStudent No.: 1103020239Specialty and Class: Business English,Class 2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and ArtsSupervisor: Fang leiyiDate:2014-3-16ContentsIntroduction (1)1.Introduction to Diet Idea (2)1.1Diet Idea in Western Countries (2)1.2Diet Idea in China (3)2.The Differences of Diet Object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3)2.1Materials of Food (3)2.2Differences of Diet Object (4)2.2.1Chinese Food Advocates.. Vegetarianism (5)2.2.2Western Food Pay Attention to Nutrition (5)3.The Different Method Of Diet (6)3.1Dinning Way (6)3.2 Table Ware (6)3.3 Dinning Etiquette (7)4.The Future Prospec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8)Conclusion (9)Bibliography (10)Acknowledgements (11)摘要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你有30分钟的时间写一篇关于中美文化饮食差异的短文

你有30分钟的时间写一篇关于中美文化饮食差异的短文
《中美文化饮食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中美两国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食物的选择、烹饪方法上,还包括用餐习惯和礼仪等方面。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饮食文化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饮食风格。
美国人喜欢食用快餐、烤肉、汉堡、炸鸡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此外,美国人还非常注重食物的外观和口感,他们喜欢在食物中添加各种调味料和佐料,以满足自己的味蕾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协调统一。
中国菜肴讲究荤素搭配、色香味俱佳,而且非常注重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的合理性。
在中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如川菜、粤菜、湘菜等。
在用餐习惯和礼仪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美国,人们通常使用刀叉就餐,而且在用餐时喜欢分餐制;而在中国,人们则更习惯使用筷子就餐,并且在用餐时往往采用共餐制。
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
了解并尊重彼此的饮食差异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同时,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促进中美两国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
本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宴会礼仪(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
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
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
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法国餐桌礼仪七忌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
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Chinese and western two because by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influence, resulting i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of generation, table manners culture industry so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able manners culture is part of the diet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of differ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Every country and every area of each nationality they are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n food in the revealed himself deep cultur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able manner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analyz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and origins.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 餐桌礼仪; 文化差异进入21世纪以来,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篇一: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西文化及其差异,从文化和差异两方面叙述。
中西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分别叙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文化历程,由于两方面不同的文化底蕴,在饮食上出现了差异。
本文主要从观念上的差异、宴会礼仪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介绍了西方饮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同时,接受可以接受的部分并与中国饮食相融合,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更加丰富,但又不乏自身特色。
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中西饮食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中西差异饮食文化餐饮礼节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
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全球的饮食文化。
一、从筷子与刀叉文化看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中华饮食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
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
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
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
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
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
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
叉子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子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化差异论⽂中西⽅⽂明在哲学、⽂化基本精神、思维⽅式、语⾔修辞、宗教信仰、社会规范、⽂学艺术等⽅⾯有较⼤差异。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中西⽅⽂化差异论⽂1 这天读报纸有两条消息相映成趣。
⼀条是《北京晚报》的报道,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北京市居民时间利⽤情况调查报告》显⽰,北京⼈每天⽤在吃饭上的时间是⼀⼩时四⼗⼆分钟,相当于⼆⼗年前的⼀点四倍。
说起吃饭时间增加的原因,北京市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处的⼀位官员表⽰,如今吃饭不光是为吃,“更多的是社交的需要,或商谈事宜”;另⼀条来⾃《竞报》,财政部表⽰将压缩中央部门今年的三项开⽀,其中之⼀就是公务招待费,⽽招待费很⼤⼀部分是⽤来吃的,这⼀点不⾔⾃明。
两个消息,⼀个已增加,⼀个要减少。
其实,⼈们社交吃吃饭是很正常的,需要的时间长⼀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前些时候,我去参加⼀个学⽣的聚会,前后⽤了四个⼩时,⽐北京⼈平均⼀天吃饭时间长得多。
三⼗年没见⾯了,很多⼈都认不出了,⼀边进餐⼀边回忆过去,那是⾮常⾃然的事情。
要知道,在我们这个国家,饮⾷是⼀种⽂化,⽽这种⽂化的表现形式之⼀,就是利⽤饭局建⽴、巩固吃饭者彼此之间的友谊。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常常管吃饭叫“聚会”“出来坐坐”或者“玩⼉⼀玩⼉”。
我也喜欢这种形式,许久不见,两个朋友见⾯吃点⼉东西聊聊天总⽐坐在那⾥“⼲说”⾃然⽽有⽣活⽓息。
不过话⼜说回来了,凡事要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有可能产⽣⼀些不好的作⽤。
⼀个是,时间“拉”得太长。
现在的⽣活都是快节奏,如果吃饭仅仅是为了叙旧,依我看⼀个半⼩时以内⾜矣。
我参加过⼀些饭局,也注意观察过,⼀旦超过这个时间,有些⼈就坐不住了,嘴上不说,⼼⾥已经很不耐烦了。
另⼀个是,聚会范围太⼤,⽽且经常是认识不认识的都来,事先也不知道,吃起饭来不是朋友聚会,倒像是某个机关召开扩⼤会议。
再⼀个就是喝酒⽆度,不仅劝酒⽽且还⽃酒,结果请客的⼈喝醉了,⾛不了了,参加者⾯⾯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英美文化课程论文系别:教育二系专业年级:初教六班*****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5年6月13日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 (1)1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5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 (1)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3)1.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 (5)1.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 (5)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 (5)参考文献: (7)[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在观念、对象、方式、餐具、还是礼仪等各方面,这些不同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随着国际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业将会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前言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及西餐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中国的餐饮文化中。
而中国的饮食也在西方许多国家享有盛誉。
现今,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并带去我们的饮食文化,而外国人也逐渐走进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因此便出现了多种不同饮食文化并存的局面。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将会通过大量调查得来的数据及细致的研究为您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优劣,希望对您今后的饮食结构的改善有所帮助。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
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
口味多种多样。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1.2.1中方的观念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饮食味道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产力都处于低下的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
人们常说的“色、香、味俱全”,味是最重要的。
而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也就在于它的味。
中国人饮食重艺术和感性,追求“美味”始终是饮食的最高要义。
中国饮食中,为了追求美味,往往会造成部分营养的缺失。
菜肴的形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昧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这正是中国饮食观念最重要的表现。
但中国饮食并非不重视营养的搭配。
唐代时出现了药膳,现在又有“药疗不如食疗”的提法,都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饮食营养的搭配。
但中国传统的营养理论讲求的是模糊概念,某种食物有营养,对身体有好处,并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有具体的数据分析。
1.2.2西方的观念在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食物营养的追求远远超过了色香味形.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西方人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搭配,把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注重饮食的营养功能,追求“营养”是饮食的最高要义。
食物营养成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学要求,是西方人评价美食的核心标准。
西方人通常认为饮食仅是生存手段,比较重视食物营养素和能量的供应状况,而很少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在一起,这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西方人吃东西时,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而对于食物的色、香、味却不是那么在乎。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
甚至比起中国的美味佳肴来,简直单调得如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说得不好听,就像给机器加油一样。
对西方人来说,食物的味道则是次要的。
如果加热烹调,会造成营养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于干脆生吃。
为了更好的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西方人对很多食物选择生食或者烹至半生半熟。
因此,西方人的饮食可以用“方便实用”来概括面包、果酱、奶酪、黄油、生蔬菜等进行简单的组合就可以构成一顿有营养的早餐。
1.2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
而且中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和种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故食粮食较多。
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因此中国人在备餐时,饮食是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
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
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
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具有“三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特点。
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入的高.因此西方备餐时的饮食主要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
饮料主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
1.3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筷子与刀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
在餐桌上,中国人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非常和睦生趣。
西方人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没有中国人热情,客人与主人间没那么客气,而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
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各异,适用于各式各样的餐饮场合。
并且中国烹饪讲究餐具与菜肴协调搭配,讲究”美器”,精美的食物要有精美的器具搭配,并且要注意搭配和谐。
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在形态上、在空间上都要讲求和谐相配,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
让人在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西方人的餐具以刀叉为主,辅以各种类别的杯、盘、碟、匙和盅。
他们的餐具可以分为五大类:瓷器、银器、金属器、玻璃器皿、上菜盘和厨房用具。
其中,瓷器、金属器和玻璃器皿又有不同的种类和用法。
如茶杯和咖啡杯多为瓷器,刀叉多为金属器,而水杯和酒杯则多为玻璃制品。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自然会有饮食观念上的差异和饮食方式的不同。
两者各有千秋,单说历史,西餐自然无法和中餐相比。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不必说。
但是很多历史的东西,过去可能是先进的,今天则可能是落后的。
比如就现在的生活节奏来讲中餐做起来远不如来个汉堡方便、快捷。
从卫生的角度看,中餐的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们的生活中既要有传统的中餐,也要有一些西式的食品。
文化差异就动与静,需要的不是个人或集体的评价,而是需要一个“零势面”。
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饮食只是单纯的“味”天下,而中国人却最终没有改,西方人也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饮食有何不足。
在西方一些哲学家观点认为,没有镜子是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然而,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没有找到一面可以找到自己不足的镜子。
西方饮食文化有何不足?很简单,从肉类煮八成熟就能看出,八成熟的肉类的确实含有比较多的营养,但是,从健康的角度看,他们缺少卫生的眼光,肉类的细菌没能得以杀除,在保证美味、营养的条件下还必须有健康。
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保证个人健康,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传承文化。
饮食文化不是历史的,也不是现代的,它是从古代到现代在蒸煮实践中得到的。
饮食文化不是属于个人的,也不是属于某个集体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历史的累积物及文化的见证。
参考文献:[1]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M], 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2]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李曦,中国饮食文化,[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4].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作者 (英国)(Roberts.J.A.G)罗伯茨译者杨东平[5].当筷子遇上刀叉:看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作者杜莉、孙俊秀、高海薇、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