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示例之一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密度的测定2. 液体密度的测定3. 密度公式的应用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密度公式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固体和液体样品、砝码、记录本等。
2. 教学软件:实验操作视频、PPT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相关学术论文、实验数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结论。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总结实验要点。
七、实验步骤:1. 测定固体密度:(1)调节天平平衡,记录天平读数。
(2)将固体样品放入天平托盘,记录天平读数。
(3)计算固体样品的质量。
(4)将固体样品放入量筒,记录液面初始位置。
(5)向量筒中加水,记录液面末位置。
(6)计算固体样品的体积。
(7)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样品的密度。
2. 测定液体密度:(1)调节天平平衡,记录天平读数。
(2)将液体样品倒入量筒,记录液面初始位置。
(3)向量筒中加水,记录液面末位置。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姓名:___________同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细线、水、量筒、正方体铝块、刻度尺和石块。
三、实验原理:用托盘天平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或量筒测出待测物体的体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求出待测物体的密度。
四、实验主要步骤:
(一)测水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
(二)测铝块的密度
六、实验分析:
七、思考:
如果被测物体漂浮于水中,怎样用量筒测量它的体积呢?。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常用方法讲解及训练 新人教版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归类来看可分为:①常规测量法,②专用仪器测量法,③代替器材测量法,④转换测量法,⑤等效测量法。
(一)题根解析要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首先想到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如密度计,密度秤等。
接着想到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公式Vm =ρ来进行计算。
再就想到不是常规的器材,利用别的器材来代替测量,如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重力,用公式g G m =计算出质量。
最后可能还能利用转换成测量压强、浮力的方法来计算密度,利用等效的方法间接测量.1. 固体的密度常规测量法:用量筒(或刻度尺)测量固体体积、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用公式Vm =ρ来进行计算。
例1.(2014•白银)测量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密度有多大,可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为使天平衡量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端调节.(2)由图(丙)可知,矿石质量m=______________g .通过计算可知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kg/m 2.解析:(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2)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测物体体积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解答:(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 ,每一个小格代表0.2g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3.4g ;矿石的质量:m=20g+3.4g=23.4g .矿石的体积:V=V 2﹣V 1=30ml ﹣20ml=10ml=10cm 3.(3)矿石的密度:ρ=V m ==2.34g/cm 3=2.34×103kg/m 3. 2. 液体的密度常规测量法: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用天平测出液体质量,用公式V m =ρ来进行计算。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等奖教案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等奖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第3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密度公式有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验。
学情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因此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对天平、量筒的读数错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密度的单位上。
教学目标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积V 。
(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教师:请大家根据讨论得出的实验步骤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答调量会残留一些盐水或者说盐水没有倒完。
交流、设计表格个别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总结。
2.实验仪器:天平、量筒、水等。
3.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并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
(3)将小石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V2。
(4)小石块的体积为V=V2-V1。
(5)小石块的密度为ρ=mV =mV2-V1。
4.实验数据记录表教师:下面大家就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来测量一下桌子上小石块的密度。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并及时指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物理教案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物理教案WTT为大家整理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的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
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
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密度测量实验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量筒、天平、待测物体。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上。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二、实验步骤(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 讲解如何计算密度,并给出密度公式。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待测物体。
2.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块矿石的密度。
2.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密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实验教案: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实验材料1. 固体样品(例如小石头、金属块等);2. 液体样品(例如水、酒精等);3. 天平(最好是数字天平);4. 量筒。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要测量一个固体或液体的密度,需要先测量其质量和体积。
1. 测量固体的密度: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用量筒测量一个已知体积的流动液体(如水)的质量,如100毫升的水的质量是100克。
接着,把固体放入量筒中,注入足够的水,使水面升高到起初的100毫升刻度线。
测量现在的液体总质量并减去100克,则得到固体的质量。
例如:一块小石头的质量是10克,放入100毫升水中,测量后液体的总质量是110克,则这块小石头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1毫升的水的体积等于1立方厘米),它的密度为10克/10立方厘米=1克/立方厘米。
2.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量一个空的量筒的质量。
加入一定的液体,例如100毫升,再用天平测量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
减去已知的空量筒质量,则得到液体的质量。
例如:一个空的量筒的质量是20克,加入100毫升水后,量筒和水的总质量是120克,则水的质量是100克,它的密度为100克/100毫升=1克/毫升。
三、注意事项1. 量筒要干净、干燥,应该使用分度较细的量筒(例如1毫升)。
2. 天平要准确,最好是使用数字天平。
在每次测量前要将天平回归(tare)为零。
3. 测量液体时,要将量筒放在水平面上,读数时应该从下方观察。
对于有颜色的液体,应该注意容易出现误差。
4. 测量固体时,不要使用手指直接接触样品,以免污染或误差。
同时,要确保固体充分浸泡在水中。
5. 根据需要调整实验的精度,可以使用不同的量筒和天平。
6. 要注意安全,避免在使用天平和量时发生意外。
四、实验应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是一个非常基础和常见的实验。
它在各种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地球科学等等。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设计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典型例题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A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答:(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09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一)测量固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铝块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天平一台(m ax=200g,e=0.2g)、量筒(100ml)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
一个、滴管一个、细线适量。
三、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固定托盘架的橡胶圈;
2. 手扶天平横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上的零刻线处;
3.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
4.将铝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上,估测其质量,用镊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夹取砝码放在右盘中,并使用游码,使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
5.右盘内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即为铝块的质量并填入表格中;
6.将适量的水倒入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量筒中,并用滴管补齐在某刻线上,记下量筒示数V1,记录在表格中;
7.用细线系住铝块;手提细线使铝块完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示数V2;
8.利用表中实验数据,计算出铝块的密度。
9.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
五、实验结果
铝块的密度ρ为2.82×103kg.m-3。
测量铝块密度实验操作评价表。
初中物理测量固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固体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公式。
2. 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密度的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砝码、固体样品等。
2.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的?2.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称重来判断。
3. 教师总结:是的,通过称重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但是质量并不能完全描述物体的特性,我们还需要了解物体的密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解释密度公式的含义: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所以密度可以理解为单位体积的质量。
3. 举例说明密度的应用:比如判断物质的纯度、鉴别物质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a. 准备固体样品,使用天平称量出样品的质量m。
b. 将固体样品放入量筒中,记录液面初始位置V1。
c. 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液面末位置V2。
d. 计算固体的体积V=V2-V1。
e. 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固体的密度。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测量了固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了固体的密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固体密度?密度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回答:测量固体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特性,密度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的纯度、鉴别物质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样品的密度,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2.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掌握了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 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等。
2. 测量金属块密度的步骤:(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m ;(3)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体积V 1;(4)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此时的体积V 2,则ρ物=-m V V 21。
3. 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1)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2)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剩下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 2,则ρ液=-m m V12。
4. 在特殊条件下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如在测定液体密度时,如果没有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可用“替代法”得到液体的体积,即用天平设法测出与待测液体等体积的水的质量,由V V m 液水水水==ρ,可得待测液体的体积。
方法一:天平量筒法例题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分 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大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测体积。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 测出总体积V2;实验结论:练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定一小块矿石样品的密度。
(1)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应对天平进行调节。
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上。
(2)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处,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_____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线。
如果指针偏右,为使横梁平衡,应使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3)把矿石样品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夹平的左盘中,向右盘放砝码,并拨动游码。
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A4-1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A4-1乙所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 3,矿石密度是______kg/m 3。
5.4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案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物理观念:(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量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会利用物理公式测量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2.科学思维: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3.科学探究:(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托盘天平、刻度尺、烧杯、水、量筒(量杯)、石块、土豆、盐水、食用油。
一、课题引入师:这里有不规则石块、土豆、盐水、食用油,你将如何测出它们的密度? 生:先分别测量出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对于不规则的固体物质,要想测量其密度,必须先准确测量其体积。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新课教学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ρ=mV。
需要的器材:天平(测量质量m )、刻度尺(测规则物体体积V )、量筒或量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V )。
2.量筒的使用。
(1)认清量程、分度值,便于快速准确读数(不需要估读,取整即可)(2)读数时视线要与下凹液面最低处或上凸液面最高处相平。
(3)液体的体积单位一般是升(L)、毫升(mL)。
1 L =1 dm 3 1 mL =1 cm 3 1 L =103 mL 3.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测量方法。
(1)方法:“排水法”或“溢水法”。
具体: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放入被测固体,读出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 2,用V 2-V 1即物体体积V 。
初中测量固体的密度教案
初中测量固体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生能够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固体密度。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实验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固体样品、水、细线、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密度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密度会不同。
2. 学生分享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密度公式。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质量和体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固体样品的天平和量筒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天平的调零、量筒的选择等。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固体密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和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让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拓展与应用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教案一等奖2篇
5、《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3.熟悉单位换算(1×103kg/m=1 g/cm)三、实验器材天平(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师: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
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b、设计实验: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d、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示例之一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示例之一
(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高康宁)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
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