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断层
第四部分 活断层与地震PPT课件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5 活断层的参数
活断层错动速率是相当缓慢的,两盘相对位移平均达到 1mm/a,已属相当强的活断层。
世界上最著名的活断层,为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两盘 间年平均最大相对位移也只有5cm。
所以,即使是现今还在蠕动的断层,也不能用一般的观测 方法取得它活动的标志,而需采用重复精密水准测量(水准环 测或三角、三边测量)。近年还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或超长基线 (VIBI)测量法测得两盘相对位移。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我国6级以上地震的发展构造条件
构造条件
地震数 百分比 (%)
断裂 交汇 99 52
断裂 弯曲 29 15
活动强烈 地段 27 14
断裂 端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1981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3 断层的运动 两种形式:
• 蠕动(-间断、缓慢如1cm/年 蠕动仪--地下管道变成弓形, 长大建筑物错开等灾害)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5 活断层的参数
产状
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长度和断距
地震时地表断裂带长度和断层最大位移量 一般: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浅,地表断裂越长,断距越大。 7.5级以上地震均出现地表错断,而小于5.5级的较少出现。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5 活断层的参数
错动速率
现今错动速率:精密地形测量确定
• 突然滑动(地震) • 运动特点: • 不连续,受断层泥控制
• 破坏性地震是在已发育的断层带上发生的,往往是重复的。
• 这说明断层是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发生地震。需要指出的 是其发展不是一个均匀的连续过程。断层运动,有时极慢, 似乎未动,不见地震,形同锁住。实际上可能正处于酝酿过 程中,待其成熟,先在一些最弱点开始破裂,引起小震,继 续发展到最后大破坏,发生大震,随后渐次平静,恢复如前, 又酝酿一次新的大震。这些都是震源断层的物理状态所决定 的,其特点是运动不连续,慢时如锁住,急时发生地震。断 层锁住,主要由于断层泥的胶结。断层在长期活动中,两壁 岩石磨成粉底,渗以地下水,日久成为很厚的断层泥,阻碍 断层运动,若胶结牢固,可使断层完全不动。当断层活动力 强时,断层泥起润滑作用,在特殊条件下,可使断 层不停地 滑动,成为蠕动。一般断层的运动则受断层泥控制,当构造 应力弱时,断层不动如锁住,这是暂时的,待构造应力成长, 克服了断层泥的阻抗时,便以弹性反跳方式,突然滑动
地震、活动断层
1、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由于地球内部每时每刻在孕育发生着各种复杂的运动,地震便是地壳剧烈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球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物质组成的不均匀以及宇宙间星体引力对地球的影响,使得内部存在大量能量,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时刻推动着地壳中的岩石,使地壳岩石发生形变,这种力量逐渐积累、加强,当岩石承受不了强大的应力作用时,就会发生突然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猛烈错动,从而引发震动,当震动传到地面上时,便形成了地震。
地下岩石中的应力积累越多,释放能量越大、越集中,地震也就越强烈。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避震:1、在家庭怎样避震:躲在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2、在学校怎样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震后应当有组织的撤离。
必要时应在户外上课。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4、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5、在野外怎样避震: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6、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1)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3)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露,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活断层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地质构造,它是指地壳中发生变动的断层。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包括断层构造、地震活动、地表地貌和地质变形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特征。
一、断层构造活断层的构造特征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断层是地壳中两块岩石块体之间相对运动的界面,可以是垂直、倾斜或水平的。
活断层通常由断裂带组成,断裂带是一个较宽的区域,包括了主断层及其周围的次级断层。
活断层的构造特征可以通过地质调查和地震监测等手段进行研究。
二、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活断层的重要表现形式。
当断层发生滑动时,会引起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也是活动断层最直接的表现。
活断层上的地震活动可以通过地震仪和地震监测网络进行监测和记录。
地震活动的强弱可以用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地震活动越强烈。
三、地表地貌地表地貌是活断层的另一个特征。
活断层的滑动会导致地表的变形,形成不同的地貌特征。
例如,地表出现断裂、塌陷、隆起、裂缝等现象,形成断崖、地堑、地裂等地貌特征。
地表地貌的形成与断层的运动方式和速率有关,也与地质条件和地表水体等因素相互作用。
四、地质变形地质变形是活断层的重要特征之一。
断层的滑动会导致岩石的变形和破裂,形成断层带和断裂岩体。
断层带是指断层周围发生变形的岩石带,通常具有明显的断层面和走向。
断裂岩体是指断层两侧的岩石块体,它们在断层的作用下发生滑动和位移。
活断层具有以上基本特征,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活断层的综合特征。
活断层的研究对于地震预测、地质灾害防治和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科学家们通过地质调查、地震监测、遥感技术等手段,对活断层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人们对地震和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论述云南省活动断层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摘要:本文对活动断层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对云南省活动断层特征与地震的特点,总结出云南省区域的地震的发生与该区域活动断层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强震发生的周期与该区域构造活动的周期近似相同。
关键词:云南省;活动断层;地震;周期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16-021 概述活断层这个术语是上个世纪提出来的,它是指现在观测有活动记录的断层,或近期活动过期且根据现象不久将来还会在发生活动的断层。
而地震又被称为地震动或地动,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地壳迅速释放能量同时造成震动释放地震波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现象。
在云南山区较多活动断层分布较为广泛,而云南又是地震多发省份,且地震时现今技术很难预测的自然地质灾害[1]。
对于已经研究比较深入的活断层特征进行分析与该区域的地震发生进行关联分析,以期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2.1 活断层通常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结果活断层通常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在后期地壳构造应力地质环境下重新活动而产生的。
深大断裂一般长度延伸从数十至数千公里不等,切割深度少则数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大多是切穿岩石圈、基地或地壳的断裂。
复活运动伴随着的地质现象是地热流异常和地震等,特别是走滑活动断层很容易形成强震,伴生地震带等,比较著名的是四川西安宁河地震带以及则木河地震带。
2.2 活断层的反复性和继承性2.3 活断层基本活动方式活断层基本活动方式如下:一种是地震断层或叫粘滑型断层,是指用地震方式发生的间歇性突然滑动;一种是蠕变断层,是指以断层面方向两侧发生缓慢的滑动现象。
通常认为:地震断层是周围的围岩强度较高,其断裂带存在锁固能力很强,且一直在积累应变能量,在周围应力到达围岩的极限强度后突然发生滑动现象,从而快速而较强的释放出来应变能,形成很大的地震活动,因此在这种断层条件下会形成周期性的地震活动现象。
而蠕滑断层主要发生在围岩强度较低,且周围环境存在软弱充填物,且锁固力不是很强,一般在空隙液压和低温都异常的环境下,应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积累,在受力过程中容易产生缓慢且连续的滑动,这种断层活动一般不会发生地震或伴随着小型的地震。
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名词解释
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名词解释
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是指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能遭受严重破坏或倒塌的区域。
这些地段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活动断层带:活动断层带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地震波通过断层带时,会引起地面震动和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建筑在活动断层带上的地段是非常危险的。
2. 软土地基:软土地基通常指的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泥炭等软弱土层组成的地基。
这些土层的抗震性能较差,当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地基失效、建筑物倾斜或倒塌等问题。
3. 陡坡地段:陡坡地段通常指的是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的地段。
这些地段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4. 液化土地区:液化土地区通常指的是地下水位较高、土层松软的地段。
当地震发生时,松软的土层会因为震动而失去承载能力,导致建筑物下沉、倾斜或倒塌等问题。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建筑抗震设计中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加强建筑物的结构强度、设置隔震和减震装置等。
同时,政府也会制定相关的建筑抗震规范和标准,以保障建筑物的抗震安全。
高三地理断层知识点
高三地理断层知识点地理断层是指地壳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断裂带。
在地球上,断层分布广泛,对地球表面和地壳构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中与断层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断裂概述断层是地壳岩石在地质构造运动中产生断裂的结果,可分为活动断层和不活动断层两类。
活动断层是指在近期或现今仍有位移或剪切的断层,而不活动断层则是指已经失去位移或剪切活动的断层。
二、地震与断裂地震是断层活动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震动,是地壳中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的发生常常与断层的活动有关,当地壳中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断层就会发生位移,导致地震的发生。
地震带则是指地震活动更频繁的特定地区。
三、断层类型及运动方式1. 断层类型:(1)剪切断层:双侧相对位移的断裂面,主要以平行于断层面的剪切运动为主。
(2)逆断层:断层面上下两侧挤压造成的断层,表现为一侧的地层向上方移动。
(3)正断层:断层面上下两侧拉伸造成的断层,表现为一侧的地层向下方移动。
(4)走滑断层:断层面两侧相对水平滑动的断层。
2. 运动方式:(1)交错滑动:两个不平行的断层面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上发生相互交错滑动。
(2)剪切滑动:断层面之间沿着断层面的水平方向发生剪切滑动。
(3)挤压、扩展以及走滑: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下,导致断层发生挤压、扩展或走滑运动。
四、断层的地貌效应断层活动对地表地貌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断块的上升、下沉、滑动等运动会造成地表的地形变化,如山脉的抬升、河流的转向等。
五、断层与资源断层活动还与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紧密相关。
断层破碎了地壳岩石,形成了许多空隙和裂隙,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
此外,在断层附近常常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存在。
六、著名断层案例1. 旧金山断层:位于美国旧金山附近,是北美地壳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2. 青藏高原断裂带:是世界上最长的强烈活动断裂带之一,对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活动断层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
活动断层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活动断层是指地壳中发生运动并释放能量的地质结构。
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地质背景,它们是引起地震的关键组成部分。
了解活动断层的特征,并对其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活动断层的特征活动断层主要表现为地壳中的断裂带,沿地壳的某一或某几个方向延伸。
活动断层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斜错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不同类型的断层对地震活动的性质和危险程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活动断层的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带和断集。
断层面是指断裂面或滑动层面,是断层运动的主要部位;断层带是指多个断层面连续分布的区域;断集是指多个断层带在空间上相互交叉或平行的组合。
二、地震危险性评估地震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活动断层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对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危险性进行评估和预测。
地震危险性评估是地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对于制定地震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危险性评估主要包括地震烈度评价、断层活动性评估和地震风险评估等内容。
地震烈度评价是对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等方面的指标。
断层活动性评估是对活动断层的运动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滑动速率、活动周期等指标。
地震风险评估是综合考虑地震烈度和断层活动性等因素,对地震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三、活动断层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活动断层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震是指由活动断层的滑动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活动断层是地震的能量来源。
断层的运动会导致地壳的应力积累,当积累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引发地震。
活动断层的特征对地震危险性有着重要影响。
断层的长度、滑动速率以及活动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地震的规模和破坏程度。
长断层和高滑动速率的活动断层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地震,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
同时,活动断层的活动周期也是确定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长周期的断层活动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积累应力,从而增加了地震的危险性。
四、活动断层的研究方法活动断层的研究是地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基础。
断层与地震知识点总结
2、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3) 水文地质方面 )
● 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
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 ● 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2、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4) 历史资料方面 )
● 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 古建筑的错断、 ● 考古 ● 地震记载
2、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 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 尤重于下盘。 尤重于下盘。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
(3)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 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 平坦地区震害大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
(4)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4、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措施 、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
(1)场地选择原则 场地选择原则 1)避开活断层 避开活断层 2)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 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 应的地段 3)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 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 4)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地下水埋深浅的 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 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 地区
4、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措施 、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
(2)抗震措施 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 抗震措施(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 抗震措施 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 1)基础砌置在坚硬土层上 基础砌置在坚硬土层上 2)砌置深度应大一些,以防发震时倾斜 砌置深度应大一些, 砌置深度应大一些 3)不宜使建筑物跨越性质不明的土层上 不宜使建筑物跨越性质不明的土层上 4)建筑物结构设计要加强整体强度,提 建筑物结构设计要加强整体强度, 建筑物结构设计要加强整体强度 供抗震性能。 供抗震性能。
活动断层演化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活动断层演化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活动断层是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地球上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的主要构造背景之一。
活动断层的演化过程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受到了众多学科的关注和研究。
一、活动断层的演化活动断层的演化是指断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活动断层主要沿断层面发生滑动,导致地壳出现延伸、挤压或剪切的现象。
活动断层的演化过程包括断层的形成、活动剧烈的时期、活动减弱的时期以及断层的消亡。
这个演化过程常常是一个长时间的演化过程,多年甚至几百万年不等。
活动断层的演化过程受到地壳运动、板块演化和构造应力的综合影响。
当地壳中的构造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断层滑动,从而导致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板块运动也会使得活动断层向特定方向延伸,造成地质体的延伸和改变。
二、活动断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1. 强烈地震:断层活动的主要表现为地震,断层滑动时释放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造成地面震动。
地震具有破坏性、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巨大威胁。
活动断层所在地区的地震频率和强度较高,地震灾害也相对较为严重。
2. 山体滑坡:活动断层引发的地震,会导致地表的变形和地下水位的改变,进而引发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形式,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毁,甚至导致堰塞湖的形成。
3. 地面沉降:活动断层的滑动和变形会导致地面的沉降或抬升,这会对整个地区的水文环境和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地面沉降会引发地下水位的改变,影响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的利用。
同时,地面沉降还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倾斜和破坏。
4. 更新的地质灾害:断层活动会导致地质灾害的更新和变化。
活动断层滑动和改变地壳构造会影响地下水位、地表排水系统以及地下岩层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原有的地质灾害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三、活动断层的防治和应对1. 地震预警系统:开展地震监测和早期预警是防治和应对活动断层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震监测台网和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和预警地震,给民众和相关部门一些时间进行紧急应对和避险。
地震与断层:活动断层的探测与研究
地震与断层:活动断层的探测与研究地震是地球表面岩石断裂和位移时释放的能量所导致的地壳振动现象。
而断层则是地球表面两块岩石之间的裂隙或是能够相对方向移动的岩层边界。
地震和断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活动断层的探测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活动的规律,提前预警地震灾害,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活动断层的分类活动断层可以根据其活动程度和性质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断层可以分为活动断层、死断层和隐伏断层。
活动断层是指在近现代或现代地质时期内有过活动现象的,可能会产生地震的断层。
死断层是指已经失去活动性质的断层,不再产生地震。
隐伏断层则是指没有露头于地表,仅通过地质勘测和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出来的断层。
活动断层的探测方法对活动断层的探测是基于地质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常见的活动断层探测方法包括:•地震活动监测:通过监测地震活动的分布、活动性质和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活动断层的位置和规模。
•地表形貌变化监测:活动断层常常导致地表形貌的不均匀变化,包括断裂、错动、横移等地貌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和地形测量等方法,可以揭示活动断层的深部结构和性质。
活动断层研究的意义对活动断层的探测和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意义:活动断层是研究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演化和构造活动的关键对象,对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意义:通过探测活动断层,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灾害,减轻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语地震与断层之间的联系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活动断层的探测和研究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活动断层的特点和规律,为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章活断层与地震(1)2012
σ σ
2
3
σ
1
σ
2
逆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 最小主应力近于垂直。走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力的断层面与 水平面夹角一般小于45°,往往为20-40°,且由于位移 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断层面两侧的点之间的距离总是由于 位移而缩短。上盘除上升外还产生地面变形,往往伴以多 个分支或次级断层的错动。如1971年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 时使圣费尔南多断层(逆断层)产生逆冲错动。下降盘无地 表变形及破裂,上升盘抬升近2m以上,并有强烈变形,许 多小的次级断层主要集中在距主断面1km之内。
σ
3
σ
2
σ
3
正断层 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最大主 应力近于垂直最小主应力近于水平。走向垂直于最小主应 力且与最大主应力呈锐角的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大于45°, 一般为60一80°。在错动过程中,垂直断面走向的水平方
向有所伸长。伴随这类断层活动的变形(下沉)和分支断层
从工程使用时间尺度和断层活动时间测年的准确性来考虑, 活动时间上限不宜太长,应以前两者为适当。可能有重新活
动的不远的将来,一般理解为重要建筑物如大坝、原子能电 站等的使用年限之内,约为100a一200a。
活动断层有不同的活动特性: 持续不断缓慢蠕动的称为蠕滑(creep slip)或稳滑 (stable slip); 间断地、周期性突然错断的为粘滑(stick slip),粘滑常伴 有地震,是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一条长大活断层的不同 区段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活断层的活动强度主要以其错
在海滨地区跨圣安德烈斯断裂的篱笆在1906年旧金山地震时 错动了2.6米,远处的土地向右移动
汶川地震:祸起龙门山断裂带
地球科学知识:活动断层和地震地质学的知识
地球科学知识:活动断层和地震地质学的知识地震是由地壳中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现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地震的成因和规律对于预测和防御地震非常必要。
活动断层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介绍活动断层和地震地质学的知识。
一、活动断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活动断层是指地球表面上存在的,由应力引起的地壳断裂带。
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隆起断层、斜冲断层和走滑断层。
1.隆起断层:这种断层是由于受到来自岩石内部弹性应力的作用,压缩沉积岩石后形成的垂直于地表的断层,也叫伸展断层。
隆起断层造成的地盘抬升可以使山脉和高原的形成。
2.斜冲断层:这种断层是由于受到压力或拉伸作用而形成的断层,其滑动面倾斜于大地水平面。
斜冲断层通常是沿岩层面间断层面运动,形成反转构造,例如前陆盆地中的推覆构造。
3.走滑断层:这种断层是由于对岩石产生的剪切应力作用的结果,相邻岩块沿断层面平行运动。
走滑断层通常能够产生大规模的地震活动,比如旧金山地震和四川汶川地震。
二、活动断层和地震的关系活动断层和地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活动断层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震发生时,活动断层发生了破坏性的断裂,这将导致地壳释放出弹性能量,使地球表面开始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活动断层上发生。
在走滑断层上,由于地震是由剪切作用引起的,产生的地震波通常为S波。
而在斜冲断层上,地震是由于断层面上的岩块受到压力或张力,发生弯曲和弯曲剪切作用,所产生的地震波通常为P波和S波。
三、地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震地质学是研究地震的运动和活动断层的科学,它从地震现象入手,通过地震学和地质学的方法,研究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方法和防止地震的对策。
1.海啸和地震的关系近年来地球上海啸事件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海底地震。
地震震源发生在海底断层上,海底地震波会不断向外扩散,同时引起海水的振动。
海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海底地形、海域深度和沉积物的分布等。
地震与断层:活动断层的探测与研究
• 断层活动导致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地形变化 • 断层附近的地下水循环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水资源枯竭或过量涌出 • 断层活动还可能影响土地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02
活动断层的探测方法与技术
地震学方法在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和反射 • 地震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参数的变化
活05动断层探测与地震预测的关 系
活动断层探测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与意义
活动断层探测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
• 提供地震发生的背景和条件 • 评估地震的危险性和可能性
活动断层探测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 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为地震防范和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震预测的现状与挑战
地震预测的现状
• 地震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 • 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 活动断层探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 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预测的关系和作用
活动断层探测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借鉴
活动断层探测案例分析的启示
• 充分利用多种探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研究 • 加强活动断层探测的实地观测和实验研究
活动断层探测案例分析的借鉴
•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活动断层探测经验 • 改进和完善活动断层探测的方法和技术
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在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在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 活动断层参数和地震危险性的评估 • 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的优化和方法改进
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的不足和方法的影响
04
活动断层探测的实际案例分析
国内外活动断层探测的成功案例
活动断层的特征
• 具有一定的活动周期和频率 • 断裂带宽度、断层走向和倾角等参数具有明显的变化 • 活动断层附近往往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地质现象的发生
地震活动与地质断层带的关系
地震活动与地质断层带的关系地震活动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与地质断层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地壳运动主要发生在地质断层带上。
本文将从地震活动的定义、地质断层带的形成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地震活动指的是地球上地壳发生的晃动,通常由地震波引起。
地震波是能够传播到地球内部的能量波动,它们通过地壳的震动传播,导致地震活动的发生。
地震活动的强度可以通过地震矩表示,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衡量。
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差异,这与地球内部的地质断层带分布有关。
地质断层带是地球表面上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它是地壳中的断层集合。
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裂缝,沿着这些裂缝地壳会发生断裂和滑动。
地质断层带的形成通常与板块运动有关。
地球的地壳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互移动。
当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受到阻碍时,就会形成地质断层带。
地质断层带通常沿着板块边界分布,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等。
地震活动与地质断层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地震活动通常发生在地质断层带上。
由于地质断层带是地壳中断裂和滑动的区域,当板块之间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震活动。
这是因为地质断层带上的应力积累会导致岩石的弹性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断层就会发生滑动,从而引发地震活动。
其次,地震活动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地质断层带的性质和特征。
地震活动的发生和传播会产生地震波,科学家可以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波来了解地质断层带的结构和性质。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受到地质断层带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的影响,通过分析地震波的特征,可以推断地质断层带的深度、长度和断层面的形态等信息。
此外,地震活动还可以对地质断层带的活动性进行评估。
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反映地质断层带的活动程度。
当地震活动频繁且强度较大时,表明地质断层带处于活跃状态,存在较大的地震风险。
通过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对地质断层带的活动性进行评估,为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科学依据。
活动断层与地震地貌
活动断层与地震地貌地震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现象,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地震不仅能够造成破坏,还会造成许多有趣且独特的地貌特征。
在地质学中,我们知道地震发生是因为地球板块之间的断层活动。
因此,了解断层活动与地震地貌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动力学和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 断层活动的基本概念断层是地球板块在构造运动中因受到巨大地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断裂带。
断层的活动会导致地壳的位移和能量释放,进而引发地震。
断层活动被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板块边界,并负责了地球上大部分的地震活动。
2. 断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是断层活动的产物,而断层活动也会对地震的发生产生影响。
当地球板块之间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断层会发生滑动,释放能量形成地震。
这种能量的释放是断层活动的结果,也是地震的起因。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活动断层的特征和运动规律来预测地震的发生,从而为灾害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3. 地震地貌特征地震不仅会造成破坏,还会在地表形成许多独特和有趣的地貌特征。
其中一种常见的地貌特征是地震裂缝。
地震裂缝是由地壳断裂引起的,常常表现为地表的开裂,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痕迹。
地震裂缝的出现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研究地震活动的性质和规律。
另一个常见的地震地貌特征是隆起或下降的地块。
在大地震中,断层的滑动往往导致地壳的变形。
当地块沿着断层线上升或下降时,会形成隆起或下降的地貌特征。
这些地貌特征可以用来判断地震的古老程度和活动性。
4. 断层活动与地震地貌研究的意义研究地震地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
通过对断层活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板块的运动规律、板块边界的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地震的发生机制。
同时,地震地貌的研究还有助于预测地震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为地震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对断层活动和地震地貌研究的进展还有助于改进地震勘探技术和地震监测技术。
借助现代地震仪器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监测和预测地震的发生,从而为地震预警和灾害应对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活动断层与构造地震
活动断层与构造地震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邮箱:一、什么是构造地震?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处所,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
这种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全世界90%以上的地震属构造地震,它是我们研究和预防的重点。
・・・・二、什么是活动断层?它与与构造地震有什么关系?地壳中的断裂很多,当断裂面两边的岩层发生了位置相对错动这种情况,在地质学上称之为断层。
断裂面也叫断层面。
我们把断层面两边的断块还在上升下降或沿水平方向移动的• • • • • • •断层,称为活动断层。
活动断层在地壳中常成带出现,并作有规律的排列,这种地带被称为• • • •活动断裂带。
地震的发生大多与活动断层有关,多处于活动断裂带上。
. • • • •构造地震的产生,多半是由于原来那里就有断层,当断层两边的断块再一次错动的时候,地震就发生了。
当然,也有些地震是由于产生了新断层的缘故。
如1556年1月23日秦岭以北渭河以南的滑县发生的8级大地震,就是因为该地存在着活动断层(图1)。
图1三、活动断层的标志判断一条断层活动与否,它的根据和标志是比较多的,这里介绍几例可供中学生掌握的活动断层判断标志,以供参考:标志 1.地质历史上最新的岩层,特别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所形成的岩层(如粘土层、黄土层、残积坡积物、河床砾石层、河漫滩沉积物等)被错断、拉裂、扭动。
如四川西部著名的1786年康定7级大地震、1816年炉霍7级大地震和1973年炉霍7.6级大地震等,均发生在鲜水河最新活动断裂带上(图2)。
标志 2.活动断层被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所形成的最新岩层(如粘土层、黄土层、残积坡积物、河床砾石层、河漫滩沉积物等)所覆盖,而这些最新岩层又发生了变形(图3)图3标志 3.地面出现裂缝,呈大面积有规律分布,其总体延伸方向又与地下活动断层的延伸方向大体一致。
地质学中的断层运动与地震模型构建
地质学中的断层运动与地震模型构建在地质学中,我们经常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和运动,其中断层运动和地震模型构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断层运动和地震模型构建的基础知识,并探讨其在地质学研究和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一、断层运动断层是地球地壳中的一种构造,代表着两块岩石之间的断裂面。
断层运动是指这些岩石块体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
地质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地表和地下的岩石形变、构造变形和震动来了解断层运动的特征和机制。
1. 断层类型根据断层产生的原因和形式,断层可以分为活动断层和不活动断层。
活动断层是指最近几百年内仍有相对运动的断层,往往伴随着地表上的地震活动。
不活动断层则是指已经停止了相对运动,通常形成在地壳演化的早期阶段。
2. 断层断裂模式断层的断裂模式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正断层是指断层上盘相对于断层下盘向下滑动的情况,逆断层则相反,指上盘向上滑动。
走滑断层则是指断层上下盘在平行于断层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的横向滑动。
3. 断层地震断层运动是地震活动的主要机制之一。
当断层上的岩石受到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断裂破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地震通常伴随着能量的传播,造成地震波传播,引起地面的震动。
二、地震模型构建地震模型构建是通过建立地震波传播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来预测和研究地震活动。
构建地震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地震的时机和地点,从而为地震预警和地震灾害减轻提供科学依据。
1. 地震波传播模型地震波传播模型是地震模型构建的核心。
它描述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过程和特征。
地震波通常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它们可以在地球内部的岩石中直接传播。
面波则是地震波在地表上的传播,包括Rayleigh波和Love波。
2. 地震源模型地震源模型描述了地震发生的位置、规模和能量释放方式。
地震源模型通常使用震源机制、震级和震源深度等参数来表示。
活动断层名词解释
活动断层名词解释活动断层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质现象之一,它是指地壳中断裂带上的断层,在地球运动中发生位移和变形的现象。
活动断层的产生与地球内部构造和地球运动有关,常常是地震和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活动断层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质现象。
1. 断层断层是指地壳中断裂带上的岩层或构造面相对移动的现象,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三种类型。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逆断层则是指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而走滑断层则是指上下盘沿断层面平行滑动的断层。
2. 位移位移是指断层两侧岩块相对移动的距离,通常用米或毫米为单位计算。
位移是判断断层活动程度和地震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 活动性活动性是指断层发生位移和变形的能力,通常用活动性等级来表示。
活动性等级分为1~5级,其中1级表示活动性最小,5级表示活动性最大。
4. 张应力张应力是指断层两侧岩块之间的拉伸力,是断层形成和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应力通常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活动引起。
5. 压应力压应力是指断层两侧岩块之间的压缩力,也是断层形成和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压应力通常由地壳板块的碰撞和挤压引起。
6. 地震地震是指地球上岩石和地壳发生破裂和振动的现象,通常由断层活动引起。
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震级震级是指地震的能量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地震烈度等指标来表示。
震级越大,地震破坏力越强,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8. 地震带地震带是指地球上分布有大量地震活动的地区,通常位于板块边界和断层带上。
地震带的分布与地球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有关。
9.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和地震信号,提前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信息,以便采取应急措施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10. 地震应急地震应急是指地震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恢复社会秩序的行动。
地震应急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活动断层的演变与运动特征
活动断层的演变与运动特征活动断层是地壳中发生地震的主要部位之一。
它们是由于地壳板块移动产生的,而这种移动可能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滑动,或是地壳板块内部发生的产状变形。
本文将探讨活动断层的演变及其运动特征,以供读者了解地震和地壳构造的基本知识。
活动断层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育、成熟和消亡。
在发育阶段,断层的滑动剪切开始,在地壳中形成了一个破裂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断层逐渐成熟,滑动剪切增加,地壳岩石的破裂程度也加剧。
最终,当断层处于成熟阶段时,它的滑动剪切达到最大程度,地壳岩石出现断裂断层。
活动断层的运动特征是地表和地下的地震活动。
当断层滑动产生足够大的剪切应力时,地震就会发生。
地震是由于地壳中的能量积累超过了岩石的抗破坏能力而产生的,这种能量的释放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地震活动通常会伴随着地面的震动、地表的位移和地壳的破裂断裂。
活动断层的运动特征还包括地壳的抬升和沉降。
在断层上,岩石的滑动剪切会导致地壳的运动,使地表的某些区域上升或下降。
当地壳在活动断层附近上升时,会形成地下岩石的褶皱和山脉。
而当地壳在活动断层附近下降时,会形成地表的下陷和盆地。
这种地壳抬升和沉降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重要影响。
活动断层的运动特征还包括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是描述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或体波震级进行评估。
活动断层的地震可能具有不同的震级,从微小的震感到破坏性的大地震。
震源深度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断层的深度会直接影响地震的破坏范围和影响程度。
最后,活动断层的演变和运动特征是研究地震和地壳构造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的发展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原因和机制,为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活动断层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地质学和地震学的发展。
总之,活动断层的演变与运动特征是地震和地壳构造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运动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灾害的形成原因,为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活动断层名词解释
活动断层名词解释活动断层是指地球上的两个板块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断裂现象。
这种运动不仅会导致地震,还会引起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在地质学中,活动断层被视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对活动断层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的外部岩石壳被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不断运动,导致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山脉形成等。
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2.活动断层活动断层是指地球上两个板块在运动中发生的断裂现象。
活动断层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点,也是火山喷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活动断层的存在使得板块构造理论得以解释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
3.地震地震是指地球上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
地震通常是由于板块在运动中产生的应力积累导致的,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震。
地震是活动断层导致的最常见自然灾害之一,它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4.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球上火山口喷出熔岩、火山灰、气体等物质的现象。
火山喷发通常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导致的,但活动断层也可能会引起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如造成土地和空气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5.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上地质构造和构造演化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断层等自然现象,以及山脉、盆地、地层等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6.板块边界板块边界是指两个板块相遇的地方。
板块边界通常是活动断层的位置,当两个板块在板块边界处相互挤压或拉伸时,就会产生地震或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
板块边界的研究对于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7.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的学科。
地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震的发生原因、发生位置、震级等。
地震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8.地震波地震波是指地震时产生的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由于地球内部每时每刻在孕育发生着各种复杂的运动,地震便是地壳剧烈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球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物质组成的不均匀以及宇宙间星体引力对地球的影响,使得内部存在大量能量,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时刻推动着地壳中的岩石,使地壳岩石发生形变,这种力量逐渐积累、加强,当岩石承受不了强大的应力作用时,就会发生突然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猛烈错动,从而引发震动,当震动传到地面上时,便形成了地震。
地下岩石中的应力积累越多,释放能量越大、越集中,地震也就越强烈。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避震:1、在家庭怎样避震:躲在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2、在学校怎样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震后应当有组织的撤离。
必要时应在户外上课。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4、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5、在野外怎样避震: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6、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1)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3)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露,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应尽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易危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何识别地震谣传?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防震减灾知识常识和科学分析能力,就能识别地震谣传。
识别地震谣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是否具有科学性。
例如:“某月某日某时将在某地发生某级地震的说法”肯定是地震谣传,因为当前地震预报水平不可能对地震做出如此准确的临震预报。
2)是否符合我国地震预报的规定和国际惯例。
例如“某专家、某机构”预报的地震,这种消息必定是地震谣传,因为国务院批准的《发布地震预报规定》中指出,地震预报由省级政府发布,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联合国也曾规定任何国家都无权进行跨国地震预报。
3)有的盲目猜疑,例如:有人将天气变化或自然界某些异常现象说成是将要发生大地震的前兆,这类传言也不可信。
地震谣言的识别方法:1、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为谣言。
2、凡传说地震系外国人给我们测出来的是谣言。
3、凡打着专家的旗号却不通过政府发布,由小道消息传播的“地震预报”为谣言。
地震预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录入时间:2004-4-25 ]地震预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地震、活断层与震害防御[录入时间:2004-5-17 ]地震、活断层与震害防御丁国瑜中科院士--------------------------------------------------------------------------------近些年来,有一些大地震发生在大城市的附近,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例如:1995年1月发生在日本神户的7.2级地震、1999年8月17日发生在土耳其伊兹米特附近的7.4级地震和1999年9月12日发生在我国台湾的7.6级集集地震等。
这些事件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地震问题的关切。
对上述地震的许多报道都谈及了断层活动造成的地面破裂、变形和多种严重的灾害现象。
地面大幅度地隆起、陷落、山体滑坍移位,田园、道路被切错,建筑物倒塌破裂,令人触目惊心,凡断层经过的地段地震灾害明显加重。
一、地震与断层是什么关系断层是在地球表面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
它是由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积累的大量应变能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岩层突然破裂位移而形成的。
破裂时释放出很大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地震波形式传播出去造成地震。
所以说地震是断层活动诱发的,地震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这两者密切关联。
公元1872年美国的G.K.吉伯特已提出了这方面的看法,接着发生的一些突出的事件,如1891年在日本发生的浓尾8级大地震出现了明显的地表断层;1906年在美国发生的旧金山8.3级大地震形成了沿圣安德烈斯断层320km长的破裂带,断层面两侧位错达7m,这些事实开始令人们肯定了地震与断层相互关系的看法。
近百年来积累的大量有关事实与研究成果,使断层活动是绝大部分浅源构造地震的起因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断层的活动诱发了地震的发生,一次次地震破裂的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长与发展。
断层有各种不同的尺度,从较小的破裂到上千km的板块边界的断裂带。
小断层在地表的出露近似为一条线,很多大断层则常是包括多条断层集合的宽阔的地带。
一般称单条的为断层,而多条断层的集合带则称作断裂带。
断层存在的深度不同,较小的断层一般存在于地壳表部,巨大的断层一般可达到地壳的脆韧性转换带,在韧性区位错迹象难于长时间的保留,因此断层一般在中上地壳最为明显,大多数的地震也是发生在二三十km以上这一深度的范围内。
深部的断层有的直接出露地表,有些则是隐伏的,它们在深部的位置和延伸情况要靠地球物理等方法间接测定。
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断层面之上的一侧称为上盘,之下的一侧称为下盘。
上盘相对是下滑错动的称为正断层,多是由于受拉张造成;上盘相对是上冲错动的称为逆断层或逆冲断层,多是由于受挤压造成;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错动的称为平移断层或走滑断层。
最近的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就是在走滑断层上发生的,而我国台湾的集集地震则是在一条逆冲断层上发生的。
不同类型断层上发生的地震破裂具有各自的特点。
二、主要危险是活动着的断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表面曾形成过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断层,它们形成与活动的时代新老不同,许多断层经过强烈滑动位移之后早已停止了活动,成为已愈合的死断层,这类断层一般不再具备发生地震的危险。
对研究现代地震的危险性来说,更关心现代仍在活动着的断层,即活断层。
从地质学角度看,一条断层如果在现代构造应力场的背景下,或者说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是活动的,它就可被视为活动断层。
因为许多地区的地质研究表明,断层一旦活动则在同一构造体系的环境下还会继续活动。
这表明在最近地质时期内已发生多次运动的断层上还可能随时发生地表破裂。
地震总在一定地带复发的现象显示了在现代构造体系下活断层就是应变能量重复释放的地带。
因之要证明断层是否活动,所考虑的时间尺度应当是地壳运动最近这一构造阶段或现代构造体系下的这一时间范围。
在这一阶段曾有过活动的断层都应当视为活断层。
但是对“现代”或“最近”一词在时间尺度上又如何理解呢?结合我国地壳运动的实际情况看,一般是用第四纪这一地质时段即距今约240万年以来作为时限。
第四纪以来有无活动是评价断层是否是活断层的重点。
但是这一时限过长,在解决与重大工程有关的活断层问题时,则是考虑第四纪的晚期—晚更新世或大约10万年以来断层有无活动作为判定的时限。
最近土耳其的两次地震都是发生在阿拉伯板块、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北侧近东西方向的一条巨大的活断层上,它被称为北安纳托利亚断层。
它是土耳其块体北部边界的一条活断层。
在这条长达1000km的活断层上有过强地震多次活动的历史。
最近一次发生的强震系列开始于1939年埃尔津詹8级地震,这次地震曾使北安纳托利亚断层产生了长达362km的破裂。
其后,在1942~1967年间先后又有过9次强烈的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几乎贯穿了整个安纳托利亚断裂带。
这些事件提供了对活断层的破裂和地震活动过程的许多新认识。
安纳托利亚断层也从此成为一条倍受地震学家们重视的活断层。
台湾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由于菲律宾板块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这里活断层十分发育,是我国地震活动频度最高的一个地区。
东侧有作为菲律宾板块与亚洲板块间碰撞边界的台东纵谷断层,是一条走滑活断层,其东边与北边的海域,地震活动十分强烈,时有8级的强震发生。
台湾岛中、西部,中央山脉及其西麓则有一系列北北东走向,向西北推覆的活动逆冲断层。
在这一带的许多断层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并产生了明显的地表断层。
由于这一带的地震深度较浅,往往形成强烈的地面变形,造成的灾害较重。
对这些逆冲断层的潜在地震危险性,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们都有一定的认识,甚至发出过警告,认为台湾西部地震活动近30年来的平静意味着有更大破坏力地震能量的聚集,但未料到竟这样突然地发生了。
三、建筑要避开活断层从这些地震的一些情况可以看出,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依靠对地震现象已取得的科学认识,但是目前对已有的一些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目的的知识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切实有效的应用。
对一些已认识到有潜在地震危险的地区还往往缺乏或没有执行适宜的对策。
例如最近的地震灾害情况再次表明了许多沿活断层带上的建筑物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而离开活断层的建筑则相对安全得多。
建筑要考虑避开可能发震的活断层,这一明显可减轻地震灾害的经验却常常被忽视,从而重演了一次次血的教训。
当人们看到震后屋倒人亡的惨景时常常发出“造成伤亡的是建筑物而不是地震”的慨叹。
这种因忽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或设防不当而加重灾害损失的例子太多了。
我国的防震减灾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有的建设单位为省事省钱而不这样做,实际是留下了重大的隐患。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工程建筑的日益复杂化及大型化,地震灾害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会增大。
为此应特别加强有关地震危险性预测、地震区划的研究并认真地应用其成果。
地震、规划、设计、施工等部门应当密切协作,共同提高防震减灾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