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琵琶行》教案【优秀10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10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琵琶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琵琶女在长江边上的演奏及其引起的情感共鸣。

1.2 学生互动: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琵琶行》的初步了解和期待。

1.3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琵琶行》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并能够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白居易的生活年代、生平经历及其文学地位。

2.2 《琵琶行》的创作背景:讲述《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与琵琶女的故事。

2.3 学生互动:请学生讨论琵琶女的故事与白居易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诗歌结构分析3.1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分析《琵琶行》的诗歌形式、行数、韵律等。

3.2 诗歌内容分析:从第一段到一段,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场景描写和情感变化。

3.3 学生互动: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诗歌结构的理解。

第四章:诗歌主题探讨4.1 诗歌主题:探讨《琵琶行》的主题,包括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人生百态等。

4.2 诗歌寓意:分析诗歌中的寓意,如音乐的力量、人生的无常等。

4.3 学生互动: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5.1 诗歌语言特色:分析《琵琶行》中的修辞手法、用词巧妙等。

5.2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如意象、对比等。

5.3 学生互动:请学生展示他们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

第六章:诗歌意象分析6.1 意象的定义:解释意象在诗歌中的含义和作用。

6.2 《琵琶行》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

6.3 学生互动:请学生尝试描绘诗歌中的意象,并分享其感受。

第七章:诗歌情感分析7.1 诗歌情感的多样性:探讨诗歌中情感的种类和表现方式。

7.2 《琵琶行》中的情感变化:分析诗歌中情感的起伏和转变。

7.3 学生互动:请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8篇优秀教案《琵琶行》,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1《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白居易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刻画出了一个传奇主角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的领悟和感慨。

而如何在教学中将这一经典之作进行传授,让学生们领会其中的深意,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琵琶行》这一经典之作,提出一份优质课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顺利完成知识的传输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文本的文字和语言特点,同时对于古代文学的特点有所认识。

b. 能够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情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提炼。

c. 学会如何将课文中的情节描述变成读者所感知到的情感变化。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并且能够自行沉淀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b.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c. 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并且能够趋近于文学创作。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们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进行情感教育。

b. 培养学生们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对于古代文学的尊重与欣赏。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头,播放一段关于琵琶艺人的介绍片,可以涵盖历史背景、琵琶艺人所代表的文艺形态等内容,进而呈现课程主题。

2. 知识输入2.1 文字和语言特点的讲解让学生从字、词、句、段落等层面上,感知课文的形式美和语言之美,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2.2 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白居易的语言、情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各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和特点,深化对于人物的认识,为后续的情感分析铺垫。

3. 感悟环节通过对于一些情感场景进行情感分享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4. 批判性思维训练此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发散思维,带动学生进行开放的思维训练。

以“琵琶行”中某个人物或情节为例,引导学生们展开全面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寻以及刻画该人物或情节的多种方法与手法。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教学重点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主要学法与教法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作者、文体;分析小序及课文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一、导入新课:课前用PPT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配一组意境与高山流水音乐相符的图片,自动播放),营造气氛。

导语: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来世人传颂不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三、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琵琶行》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教学教案设计《琵琶行》教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赏析诗歌,品味诗句中丰富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领悟诗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妙处,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归纳诗歌的主旨;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段琵琶曲《高山流水》)大家闭上眼睛,聆听这段美妙的琵琶曲。

一边听,我一边给你们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有听过: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

说罢,伯牙弹了起来。

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

伯牙惊叹不已。

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这便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诗人白居易在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红颜知己,他被这位知己精湛的【琵琶演奏技巧所折服,两人的共同遭遇使得他们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1.2 解读课文“琵琶行”,探讨的意义和作用。

1.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弹琵琶”、“唱歌”、“行走”、“停留”等,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们逐句解析课文,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

2.2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3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琵琶女、歌女、行人等)。

3.2 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对话。

3.3 各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观众,进行评价和互动。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琵琶行》为背景,创作一篇小故事。

4.3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课堂总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琵琶行》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六章:文学鉴赏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琵琶行》中的文学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6.2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第七章:文化探究7.1 教师介绍《琵琶行》所处的唐代文化背景,包括音乐、舞蹈、服饰等。

7.2 学生研究《琵琶行》中的文化元素,如诗句中的音乐术语、唐风唐韵等。

7.3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对《琵琶行》文化内涵的发现和理解。

第八章:比较阅读8.1 教师提供其他描写音乐或艺术的文学作品,如《高山流水》、《滕王阁序》等。

8.2 学生比较《琵琶行》与其他作品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第九章:实践活动9.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如聆听琵琶曲、观看舞蹈表演等。

9.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美感,加深对《琵琶行》的理解。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一、概述本课文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一课时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可感却难以捕捉,而诗人却将这种抽象的艺术通过语言的魅力表现得形象可感,因而我们首先要学习诗人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同时还要理解诗人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诵读,感知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3、教学重点:研读诗歌第二段,欣赏用文字描写音乐的方法,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品味诗人语言的独特魅力;4、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体味,师生共同揣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文安排在高一下学期的必修三。

高一的学生,从年龄思维上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之时,容易受感染,多喜爱音乐,但对音乐的感受多为可感难言,何况这抽象的音乐还要用文字来表达。

这真是难于上青天从社会阅历看,他们人生阅历浅,对于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知的情怀也难以共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高山流水》的古曲引入,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

说罢,伯牙弹了起来。

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2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2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 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分析《琵琶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音乐描写。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琵琶行》中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琵琶行》,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2.2 历史背景与作者介绍1. 介绍《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包括唐朝的音乐文化和社会状况。

2. 讲述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他的文学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以音乐导入,播放琵琶曲《琵琶行》,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引发对《琵琶行》的思考。

3.2 课文讲解与分析1. 讲解《琵琶行》的文本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音乐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3 小组讨论与分享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分享,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朗读与背诵评估1. 组织学生进行《琵琶行》的朗读评估,检查他们对文本的熟悉程度。

2. 评估学生的背诵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2 写作评估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感想或解析文章。

2.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琵琶行》全文5.2 相关资料: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唐朝音乐文化资料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琵琶乐器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互动环节一:音乐与诗歌的结合1. 邀请琵琶演奏家进行现场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琵琶的音乐魅力。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优选四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优选四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优选四篇《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今天我们不但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诗歌。

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听录音三.自由读课文文题全解: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篇。

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全文以三次演奏为主线:第一次演奏(暗写)诗人送客闻琴,第二次演奏(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江洲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四.赏析序言序言交代了写作动机,请问:1.写作动机是什么?2.序言一共七句,与正文彼此相对应的段落是哪几段?五.全体同学速读第一段问:本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析:时间、──夜,地点、浔阳江头,“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六.全体同学精读第二段第二次演奏(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

1.请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动词心情矛盾的句子。

2.全诗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是?析1:“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诗文内容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生阅读《琵琶行》诗文,理解诗文内容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理解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探讨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第三章:诗歌鉴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感和韵味3.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欣赏诗文中的经典句子和描绘画面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诗文的韵律和节奏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2 教学内容以《琵琶行》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学习诗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4.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创作指导和示例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分享自己的作品第五章:课堂总结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5.2 教学内容回顾《琵琶行》的诗文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5.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分享对古诗文的感悟和体会第六章:互动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深入理解诗文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6.2 教学内容讨论诗文中的文化内涵,如音乐、军事、政治等探讨诗文中的社会背景,如唐朝的长安和安史之乱6.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和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第七章:诗歌表演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7.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或创作与《琵琶行》相关的表演节目学生进行诗歌表演,表达诗文中的情感和主题7.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表演指导和反馈学生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和评价第八章:比较学习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8.2 教学内容选取与《琵琶行》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不同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8.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比较学习的话题和问题学生进行小组比较学习,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第九章:作业布置9.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9.2 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作文或读后感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和创作技巧9.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门课程的学习成果和收获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10.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整个课程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学生分享对古诗文学习的感悟和期待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诗文解析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解析:诗文解析环节是理解《琵琶行》的关键部分。

《琵琶行》教案(优秀8篇)-最新

《琵琶行》教案(优秀8篇)-最新

《琵琶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琵琶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琵琶行》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3、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能够解读和欣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情感和节奏。

解读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琵琶行》的全文。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代琵琶音乐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起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琵琶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参考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展示分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建议。

学生通过互评,相互鼓励和学习。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

作业包括诗歌解读、作者研究等,巩固所学知识。

5.2 课外阅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古代诗词和文化。

学生可以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扩大知识面。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1.2 解读课文“琵琶行”,探讨的意义。

1.3 分析《琵琶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4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形象,如琵琶女、江州司马等。

2.3 探讨诗中的情感变化,如诗人对琵琶女的怜悯、自身的孤独等。

2.4 解读诗中的象征手法,如琵琶声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词语讲解3.1 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

3.2 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如“弹铗”、“抚弦”等。

3.3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3.4 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第四章:诗句欣赏4.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精彩诗句。

4.2 分析诗句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4.3 学生朗读并体会诗句的美感。

4.4 进行诗句的创作练习。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5.3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4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六章:文学背景扩展6.1 教师介绍《琵琶行》所属的文学流派和时代背景。

6.2 分析唐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以及《琵琶行》中的音乐元素。

6.3 探讨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及其在《琵琶行》中的体现。

6.4 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加深对唐代诗歌的理解。

第七章:艺术手法分析7.1 教师讲解《琵琶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7.2 分析这些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7.3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7.4 进行艺术手法的交流与分享。

第八章:文化内涵探索8.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琵琶行》中的文化内涵,如音乐文化、女性形象等。

8.2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现象,如琵琶女的身份和地位。

8.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8.4 进行文化内涵的展示与分享。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内涵。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代音乐的美妙,体验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人文素养。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古典音乐与诗歌的关联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诗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琵琶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关联。

(2)简要介绍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美妙。

6. 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琵琶行》。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一个琵琶女在长安城流转演奏琵琶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2.2 教学重点(1)理解《琵琶行》的诗意和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古代文化常识。

3.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琵琶行》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5.2 课件制作与《琵琶行》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琵琶行》相关的背景资料、学术文章等,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唐代长安城,亲身感受琵琶女演奏琵琶的氛围。

6.2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琵琶行》的内涵。

6.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诗。

2. 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3. 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特点、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会通过诗歌分析,探讨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琵琶行》全诗的背诵和理解。

2. 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特点、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1. 《琵琶行》中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对作者白居易生平和诗歌风格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琵琶行》全文。

2. 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资料。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2 教学设施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PPT或教案。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起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2. 简介《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句的含义。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琵琶行》的韵律特点、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4.4 互动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5 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琵琶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强调《琵琶行》在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第五章:作业布置1. 背诵《琵琶行》。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读后感,内容包括诗歌的理解、感悟和欣赏。

3. 选择一首白居易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准备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1.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观察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分析《琵琶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琵琶行》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2 教学内容《琵琶行》原文朗读与解析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琵琶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琵琶行》主题思想的探讨和文化内涵的解读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琵琶行》中的具体词句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比较分析法: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突出《琵琶行》的独特之处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音频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人物,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引入音乐、图片等素材,激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和好奇心朗读与解析:让学生朗读原文,并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意象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知识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琵琶行》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2 教学活动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琵琶行》的某个方面,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作品展示:让学生选择一个与《琵琶行》相关的主题,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作业与测试: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方向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琵琶行》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多媒体素材:PPT、音频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学术论文、博客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5.2 参考资料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和注释《琵琶行》的翻译和解读关于《琵琶行》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相关资料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比较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琵琶或音乐的古诗文,如《琴诗》、《听安石樵唱琵琶》等,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的前句中“秦”与“汉”互补,意为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中“东西”与“左右”互相补充,意为四面八方都种植了松柏梧桐。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教研组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周冠祥
章节名称
琵琶行 并序
授课班级
14208、14420、14421、14422、14423
授课时间
本教6学年第二学期第5周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3)调弦、指法,表现其技法的熟练。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4)音乐描写:比喻、对比、摹声。分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两者交错进行而有珠走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急雨,比乐声的粗重沉闷;私语,比其幽细圆润;珠落玉盘,比其清脆悦耳。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
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日,我们就一起倾听这神奇的音乐。

下面是给大家共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期望大家能够喜爱!《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1【总体思路】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

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1、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怜悯泪。

的确,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获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剧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快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悦耳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悦耳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深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最终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的前句中“秦”与“汉”互补,意为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中“东西”与“左右”互相补充,意为四面八方都种植了松柏梧桐。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2、“恬然自安”:从字面上看是平静安适,其实不过是强自安慰的话,正是由于诗人始终不能忘怀降职外调的苦恼,所以当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触动诗人内心痛苦时,久经压抑的苦恼才又翻腾起来。
从这序文,我们正好可领悟贯穿全诗的思想感情的端倪。
3、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4、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六、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层,分析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第一层: 浔阳江边闻琵琶。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风声。景物暗淡萧条,景中有情。令人顿感秋凉袭人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又象泉水冷涩,弦也似乎凝结了,凝结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就像另有一种愁思暗暗滋生;此时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像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一曲终了收回拨子从琵琶中间划过,四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布帛。
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作业: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B)
分析第二层: 江心聆听琵琶曲。
(1)“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
(2)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动作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果不是具有对音乐较深的感受力,怎能写出这样传神的文字呢?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声;我忘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要走的不想走,要回的不想回了,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板书: 景中有情——凄凉愁惨
(一)浔阳江边闻琵琶; 承上启下——抑郁转惊喜
第二层:江心聆听琵琶曲;
(串译)~~循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却迟迟没有回答。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添酒挑灯重新摆起酒宴。
再三呼唤,她才走出来,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未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3)穆曹二善才(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 )
(4)年长色衰(姿色) (5)委身为贾人妇(托身,这里指出嫁。)
(6)使快弹数曲(畅快) (7)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
(8)因为长句(于是作了) (9)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字)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分析课文;总结全文
一、继续分析课文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
二、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三、关于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乐府》,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教研组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周冠祥
章节名称
琵琶行 并序
授课班级
14208、14420、14421、14422、14423
授课时间
本教案课时
4
上课时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5周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A、湓(pén)浦口 水浆迸(bèng) 呕哑(ōu yā) 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í)花
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 zhēng)
弦弦凄楚悲切声声隐含愁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不得意的身世,;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先弹《霓裳》,后弹《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切切声错杂成一片,;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3)调弦、指法,表现其技法的熟练。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4)音乐描写:比喻、对比、摹声。分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两者交错进行而有珠走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急雨,比乐声的粗重沉闷;私语,比其幽细圆润;珠落玉盘,比其清脆悦耳。
(2~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小结: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秋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四、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五、初读课文。
1、字词正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瑟(sè) 声声思(sì)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枫叶荻花在秋风里瑟瑟作响。
2、“主人下马与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主人下马与客在船”是互文: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近的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被改任陪侍太子的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再次上书,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4)题目是《琵琶行》,序言却在述说琵琶女的身世,这是否文不对题?
(借音乐诉怨愁)
六、分析小序:浔阳江边闻琵琶。
1、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铿锵脆亮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姿色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首诗歌已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
多媒体
主要学法与教法
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作者、文体;分析小序及课文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一、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