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地特征及治疗
崩漏的症状及预防
崩漏的症状及预防1、崩漏的症状常见症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或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
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2、崩漏的病机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
脾虚血失统摄,甚则需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灼热、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 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
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3、崩漏的病证鉴别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延长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长。
这种周期、经期、经量的各自改变与崩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同时严重失调易混淆,但上述之病各自有一定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可作鉴别。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是周期或先后,即提前或退后7天以上2周以内,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经间期出血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为2-3天,不超过7天左右自然停止。
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止。
崩漏如何预防注意身体保健。
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
在生活上劳逸结线路,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崩漏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为漏。
辩证论治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肾虚型(一)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
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去川牛膝,加早莲草、炒地榆。
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滋肾阴而填精血;山药、菟丝子补肾阳而益精气,寓阳生阴长之意;龟板胶、旱莲草、炒地榆育阴凉血止血。
全方共奏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之效。
若阴虚有热者,酌加生地、麦冬、地骨皮。
本型也可用育阴汤(《百灵妇科》)。
熟地、山药、续断、桑寄生、山茱萸、海螵蛸、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炒地榆熟地、山茱萸、续断、桑寄生补肾益精;龟板、牡蛎、海螵蛸育肾阴、固冲任,涩精止血;山药补脾阴,白芍敛肝阴,阿胶养血滋阴也能止血,地榆凉血止血。
全方既滋肾益阴,又固冲止血。
(二)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
崩漏
崩漏的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2.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3.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玉珍)。
1、脾虚证主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次证:神疲乏力、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脉:舌质淡胖。
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或细弱。
2、肾阴虚证主证: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或停闭经数月又突然崩暴不止,血色鲜红,质稠;次证: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脉:舌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细数。
3、肾阳虚证主证: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色淡质稀或淡黯质稀;次证: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脉:舌淡黯,苔薄白或白润,脉沉弱或沉细无力。
4、虚热证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次证:心烦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简介
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症的特征
崩漏症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过多或过少出血的病症。
崩漏
症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量异常、经期延长或缩短、痛经等。
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中医认为崩漏症是由于阴虚、阳亢、气滞等病理变化引起的,
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1. 阴虚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者,可选择具有滋阴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熟地黄、当归、白芍等。
2. 阳亢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色红、质厚者,可选择具有清热降阳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黄莲、知母、玄参等。
3. 气滞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可选择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川芎、香附、桃仁等。
饮食调理
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合理调节饮食也非常重要。
建议遵循
以下原则:
- 补充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
- 调节气血: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血作用的食材,如猪肝、红糖、黑豆等。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酒精等,可加重病情。
总结
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包括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辨证类型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并注意合理调节饮食,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崩漏怎么治疗
崩漏怎么治疗
一、概述
崩漏是中医理论上的叫法,西医中常将其与女性生殖器炎症、子宫出血、内分泌失调联系在一起。
崩漏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且是一种重病急病。
临床表现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出血量较大较急,所以被称为“崩”;另一种是出血量较小较缓,所以叫“漏”。
此病可在月经初潮至绝经的任一时间段发生,是令广大女性最为头疼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二、步骤/方法:
1、崩漏的治疗方式是根据其发病情况来制定的,因此,首要之务便是要将经血止住。
可用一些止血药物,如孕酮类药物、雌性激素抑制剂等,另外可用止血敏、维生素K等药性较缓的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
2、经量得到控制以后,便能够继续去调理经期,以恢复正常。
一般调理经期可根据个人情况来服用避孕药进行控制。
若病情非常严重的话,最好采用人工模拟经期的方式进行治疗,即联合应用雌、孕激素。
3、最后为女性朋友们介绍一种辅助疗法——食疗。
崩漏的主要后果就是造成女性贫血、体虚、心神不安等症状,故在日常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补血益气、凝神静气的食物,如乌鸡汤、黑芝麻等,都可起到一定作用。
三、注意事项:
值得引起广大女性朋友们注意的是,崩漏极易复发,出血持续不断,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要及时入院治疗,治愈后仍需要调理身体,以防止复发。
崩漏的中医治疗PPT
诊断
中医诊断为崩漏,证属湿热 瘀阻型。
治疗
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 中药治疗,方用四妙散加减 。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取穴 中极、曲骨、血海等。
治疗效果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患者月 经周期恢复正常,经血量减 少,腹痛、腰酸等症状明显 减轻。
典型病例三
患者情况
诊断
患者张女士,35岁,因长期 月经不规律,经血量或多或 少,伴有心烦易怒、乳房胀
03
中医治疗崩漏的方法
药物治疗
止血药
用于控制出血,如云南 白药、宫血宁等。
调节月经周期药
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 促进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如乌鸡白凤丸、逍遥
丸等。
补血药
用于补充失血造成的营 养损失,如阿胶、当归
等。
中药汤剂
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 开具个性化中药汤剂进
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经期延长或缩短
经期可能超过正常范围,或明显缩短,甚至出现经期紊乱的情况。
血色深浅不一
经血的颜色可能深浅不一,或出现血块、粘稠物等异常情况。
02
中医对崩漏的认识
崩漏的中医理论
崩漏是指女性在非经期出现阴道出血或淋漓不尽的症状,属于中医妇科常见病之一 。
中医认为崩漏的发生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尤其与肝、脾、肾三脏关系 密切。
展望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中医治疗崩漏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未来,我们期望 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医妇科的发展 和传承。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崩漏的病因与症状
崩漏的中医诊疗方案
•
鉴别诊断
• 应与月经不调、某些出血性妊娠、生殖道 外伤及内科血证鉴别。
辨证论治
• 崩漏发病缓急不同,出血新久各异,应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随证运用。 • 塞流,即是止血,用于崩症大出血时,如不迅速止血,就会造成脱症。 但止血方法,又须视其寒、热、虚、实,分别施治,不可专事止涩。 澄源,就是求因,即澄清本源的意思。乃治疗崩漏的重要一环,必须 详审,切忌不问原因,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复旧,即是固本,为调理善后之法。固本的含义有两方面:一为先天, 一为后天。因经病之由,其本在肾。若出血既久,气血两虚,此时重 在调理脾胃以固后天之本,取其后天以养先天之义。若失血伤精后, 肾元大亏,不能温运脾阳者,此时则重在补先天以助后天,使本固血 充,则经自调。
二、血瘀
• 主要证候: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挟有瘀块,小腹疼痛, 拒按,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 弦紧。 • 证候分析:由于瘀血阻滞经脉,新血不守,血不循经,故见出血量多 或淋漓不止。离经之血,蓄积胞宫而成血块,胞脉不通,故小腹疼痛 拒按。血块排出,瘀滞稍通,故疼痛减轻。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点, 脉沉弦,均为瘀血阻滞之象。 治疗原则:活血行瘀。 方药举例:四物汤(《和剂局方》 )合失笑散(《和剂局方》 )加 三七粉、茜草炭、阿胶珠。 • 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芍 生、炒蒲黄 五灵脂 方中四物养血活血。蒲黄、灵脂、三七化瘀止痛。茜草炭凉血化瘀止 血。阿胶养血止血。全方为活血祛瘀、养血止血之剂。
肾虚
• (一)肾阴虚 • 主要证候: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 眠盗汗,腰膝竣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 证候分析:肾主藏精,肾阴不足,冲任失调,故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 阴虚生内热,血为热灼,故血色鲜红。阴虚不能敛阳,阳浮于外,则 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肾精不足,则腰膝疲软,头晕耳鸣。舌红, 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均为肾阴亏损之象。 • 治疗原则:滋肾固阴。 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 )去川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 •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川牛膝 • 方中熟地、龟胶、女贞子、早莲草滋肾养阴、除虚热。山药、枸杞、 山茱萸、菟丝子补肝肾,涩精气。鹿胶补肾填精,取其阴中有阳之义。 优化:因川牛膝有活血引血下行之弊,故不宜用。
浅谈崩漏的辨治三法
浅谈崩漏的辨治三法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景岳全书》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由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
”在临床上我们从“虚、热、瘀”三个方面对崩漏进行辨治,浅谈如下。
1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素体亏虚,阴阳失调,易复感外邪或为情志所伤,血气不能内荣脏腑,致脏腑俱虚,冲任之气不能约制经血而见崩漏,其病因多种多样,现归纳如下。
1.1 脾肾亏虚,冲任不固1.1.1 脾肾气虚《傅青主女科》记载“经水出诸肾”,唐荣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脾不摄血,是以崩溃”,由此观之,脾肾盛衰关乎崩漏之根本。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崩中漏下侯》指出“冲任之脉起于胞中内,位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制约经血,故淋漓不断”,也就是说过劳损耗肾精是崩中漏下的直接原因,而肾精的充足与否关乎冲任的气机。
欧阳氏[1]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肾虚失封藏,冲任气血不固,且因虚致瘀,虚、瘀皆可生热,热可动血、耗血,且经血收热煎熬则瘀结更甚。
陈氏[2]亦认为功血的病位在胞宫冲任所主,肾虚是致病之本,其余客邪均属于标。
此外,妇女本为血体,若脾胃损伤较甚,气血生化无源,则脏腑失养,而致各项功能失调。
所以李东垣有“妇人血崩多与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之论。
1.1.2 气血两虚《妇人大全良方·崩漏下血不止论》指出“妇人崩中者,又脏腑损伤,冲任血气俱虚故也”。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之运化全赖肾阳温煦,若肾元不足,气血化生无力,又值经血非时而下,久治不愈多会气随血脱,导致气血两虚。
杨氏[3]指出气血两虚通常是崩漏失血后的结果,而非崩漏原发病因。
陈氏[4]也认为重症崩漏日久,耗血必耗气,常见气阴两虚之侯。
1.2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热有虚、实之别,《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是热扰冲任的常见证型,多见于素体阴虚阳盛之人,如《女科经纶·崩带门》摘张子和“阴脉不足,阳脉有余,数则内崩血下流”。
崩漏-中医辨证治疗
处方:党参35克,炒白术20克,北黄芪30克,熟地黄20克,炮姜10克,当归12克,炙甘草9克,鹿衔草15克,马鞭草15克,何首乌20克,桑寄生20克,川续断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
若属寒凝血瘀者,去川军炭,加炮姜、艾炭、肉桂。若兼气滞者,加白芍、橘核。若腹内有包块,或疼痛较剧者,可加三棱、莪术。
1、针灸治疗
(1)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处。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具有减少血流的作用。
(2)取神阙、隐白穴,艾灸20分钟,血量可减少。
崩漏的主证是出血,故辨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舌脉及证候,辨其虚、实、寒、热。一般而言,崩漏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然而,即使是火,亦是虚火,非实火可比。崩与漏亦不相同,久崩多虚,久漏多瘀。此外崩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参考。如青春期崩漏,多肾虚或血热;育龄期崩漏,多肝郁或血热,更年期崩漏,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生育期及更年期崩漏,又多挟血瘀。
(3)艾灸隐白、大敦(双侧)20分钟。
2、饮食疗法
(1)血热者:取鲜藕适量榨汁饮。
(2)肾虚者:猪腰2个,杜仲30克,核桃肉30克,同煮,饮汤吃肉。
3、预防调护
(1)对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有出血倾向的病者,应及早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为崩漏。
血瘀型
【证见】
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突然暴下不止,继而淋漓不断;经色紫黑有块。伴见下腹痛胀不适,或痛则下血有块,块出痛减。舌质紫黯,苔白,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
崩漏治疗原则
崩漏治疗原则介绍崩漏是指在地下工程建设或地质灾害中发生的地层破坏现象,会导致土层失稳、地表塌陷等问题。
崩漏治疗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修复和稳定地层,恢复地质环境的一项工程技术。
1. 崩漏治疗原则概述治疗崩漏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可靠。
以下是崩漏治疗的原则概述:1.1 全面性原则治疗崩漏必须全面考虑地质、水文地球动力学等因素,确保治疗措施针对性强、全面有效。
1.2 综合性原则治疗崩漏应综合运用地质、土力学、水力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形成系统的治疗方案。
1.3 防治结合原则治疗崩漏既要注重防止崩漏加剧和发展,也要重视及时治理已经发生的崩漏,防治结合,取得防治双效。
1.4 高效性原则治疗崩漏要注重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采取高效的治疗措施,迅速恢复地质环境,降低维护成本。
2. 崩漏治疗的具体原则与方法崩漏治疗具体的原则和方法因地质条件和崩漏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下面介绍崩漏治疗的具体原则和常用方法。
2.1 地表和井下联合治理原则崩漏的治疗一般分为对地表和井下两个层面的治理。
地表治理包括固体防护、排水工程、环境整治等措施;井下治理包括注浆、加固、减压抽水等技术手段。
地表和井下治理要相互结合,形成联合治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2 巩固和修复地层方法在治疗崩漏时,需要采取巩固和修复地层的措施。
常见的方法包括注浆加固,即通过注入特定材料(如水泥浆)填充地层中的空洞,增强地层的稳定性;另外还可以采取地锚、喷射混凝土等技术手段,修复破坏地层,增加地质体的强度。
2.3 排水和降压方法对于崩漏导致的地下水位上升和地表塌陷等问题,需要采取排水和降压的措施。
排水可以通过建设地下水排水系统,将积聚的地下水排除;降压可以通过减压抽水等手段,降低水压,从而减轻地层的压力。
2.4 环境修复方法崩漏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修复。
环境修复包括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以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第六常见中医病证——崩漏
第六章常见中医病证——崩漏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因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严重紊乱,引起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可导致不孕症。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亦有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类证鉴别】1.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2.月经先后无定期3.经间期出血【辨证论治】崩漏的治疗,多根据发病的缓急和出血的新久,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用于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
切忌不问缘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或专事固涩,致犯虚虚实实之戒。
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
治法或补肾,或扶脾,或疏肝。
治崩三法,各不相同,但又不可截然分开,临证中必须灵活运用。
塞流须澄源,澄源当固本,复旧要求因。
三法互为前提,相互为用,各有侧重,但均贯穿辨证求因精神。
具体论治崩漏,应当分清出血期和止血后的不同遵行辨证论治。
1.脾虚证主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
病机概要: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脾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沥不尽;气虚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代表方剂: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海螵蛸、茜草根、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白芍、棕榈炭、五倍子等。
中医治崩漏的4则极效方,疗效又好又简单
中医治崩漏的4则极效方,疗效又好又简单【病症】崩漏是以妇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突然大下谓之崩,淋漓不尽谓之漏。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炎、宫内肿瘤,均属崩漏的范畴。
【辨证分型】1.脾气虚型:症见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色淡质稀,气短神疲,面色皖白,肢冷少食。
2.实火血热型:症见月经非时暴下,或淋沥不尽,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
3.肾阴虚型:症见经乱无期,出血淋沥不尽,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痛酸软。
4.肾阳虚型:症见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
5.气滞血瘀型:症见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色紫黑块,小腹疼痛、腰痛。
1.二至龙牡汤(盛玉凤)【组成】早莲草15g女贞子15g生地黄30g生白芍20g生龙骨30g生蜘30g 山茉萸12g 仙鹤草15g 冬桑叶20g 马齿苑15g 炒党参12g【功效】滋阴清热,固涩止血。
【主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阴虚血热,冲任不固者。
症见崩漏,及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经期延长,经色鲜红,舌红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白芍为主药滋阴凉血和营;配合旱莲草、女贞子(二至丸)、山茱萸滋养肝肾以固冲任;复入龙骨、牡蛎镇潜固涩;仙鹤草、冬桑叶清热凉血止血;佐以党参益气摄血,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意;用马齿览者,因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能促使子宫收缩,有缩短经期并减少出血量的作用。
诸药相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奏滋阴清热,固涩止血之效,故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所引起的上述诸证。
【加减】若下腹隐痛,加金银花炭15g,蒲公英12g;头晕,夜寐不安,加白藥9g,合欢皮10g。
【点评】本方既遵循中医传统的处方法度,又结合盛氏的临证用药经验,更融以现代研究的新成果。
其中冬桑叶一药,乃其师袭笑梅主任医师治疗血热崩漏、月经过多和胎漏的经验良药,盛氏亦屡试不爽。
2.调气止漏方(吴照)【组成】陈皮10g,乌药10g,白芍15g,甘草6g,香附10g,蒲黄15g,苏叶6g,包姜3g【功效】行气活血,养血止血。
崩漏诊疗常规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2.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3.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1.肾虚型: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西医分期分型1、无排卵功血2、有排卵功血三.中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1.肾虚证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党参30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当归10g 枸杞15g 炙甘草5g 杜仲15g补骨脂8g 鹿角胶15g 艾叶炭15g2.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侧柏叶30g 贯众炭15g 艾叶炭10g 海螵蛸15g仙鹤草20g 茜草炭15g 炒栀子15g 炒黄柏15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 续断15g四.其他治疗(1)中成药:1.宫血宁胶囊2粒,日三次。
主要有兴奋子宫、止血、抗炎作用。
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或产后下血不绝等症。
2.云南白药胶囊2粒,日四次。
崩漏诊疗方案总结
崩漏诊疗方案总结概述崩漏是一种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重要问题,它指的是大坝、堤防等防洪工程中因为地基渗流等原因,导致土体发生松动、滑坡或冲刷现象,从而危及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崩漏的发生不仅会造成水库泄漏,还可能危及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及时诊疗崩漏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崩漏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总结常见的崩漏诊疗方案,以供工程师和相关人员参考。
诊断方法崩漏问题的诊断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监测仪器的使用:通过安装监测仪器,如测斜仪、应变计、压力计等,可以实时监测土体的变形和渗流情况,并对崩漏问题进行初步判断。
2.注浆试验:通过钻孔、取样,进行土壤注浆试验,可以检测渗透性和抗渗性,判断是否存在泥浆渗透现象。
3.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了解地质条件、岩土体特征等,对崩漏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上方法可以相互配合,综合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诊断方案。
治疗方案崩漏问题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案:1.混凝土衬砌:对于地基渗流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混凝土衬砌的方法,通过修建连续的混凝土墙体或地下挡水墙等,来隔离渗流,阻止水流进入土壤。
2.土体加固:对于土壤松散、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采取措施加固土体,如加固土坡、加固堤岸等。
常用的方法有挖土加固、夯实土体、提高土体密实度等。
3.引水排泄:在处理崩漏问题时,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引水将渗流水引到安全地点排泄,从而降低水压和渗流速度。
4.土壤改良:对于渗透性较差的土壤,可以通过添加掺合料或增加胶凝材料来改善土壤的抗渗性能。
上述治疗方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总结崩漏是工程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及时诊疗崩漏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总结了常见的崩漏诊疗方案,包括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通过系统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崩漏问题,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什么是崩漏?崩漏的针灸治疗方法
什么是崩漏?崩漏的针灸治疗方法
在女性到了更年期的时候,在其身上就很容易出现崩漏的症状,因此,对于崩漏的常识大家也需多多了解。
那么,什么是崩漏?崩漏该如何治疗呢?
什么是崩漏?
崩漏,中医病名。
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
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崩漏的针灸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血热内扰、气滞血瘀者清热凉血、行气化瘀,只针不灸;肾阳亏虚、气血不足者温肾助阳、补气摄血,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穴位: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膈俞。
加减:血热内扰加大墩、行间、期门清泄血中之热;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理气化瘀;肾阳虚加灸气海、命门温补下元;气血不足加灸脾俞、足三里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
1临床表现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病症。
2并发症⑴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那么有生命危险。
⑶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
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那么治其标,缓那么治其本的原那么。
3病因病机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4诊断检查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崩漏
崩漏崩漏发生时,月经的周期不正常,月经的量也出现了异常。
正常情况下女子每次月经量为50~80ml,持续时间3~8天,月经周期为28±7天。
崩漏就是这些都发生了改变。
今天全净通就给大家分享关于崩漏的知识。
1、崩漏的简介: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崩漏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2、崩漏的病因病机:肾虚: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脾虚: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血热: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3、崩漏的症状表现:肾阴虚: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肾阳虚: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脾虚: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血热: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血瘀: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血瘀: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崩漏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临证(症)施护
出血量多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止 血药。
血脱者,遵医嘱急服人参粉,观察生命体征的 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高热—物理降温,热退汗出时,随时更换衣被, 避免风寒。
久病心肾不交,睡眠欠佳者,每晚睡前用温水 泡脚后按摩涌泉穴,以促睡眠,也可耳穴压籽 取神门、心、交感、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 泌等穴,每次选2—4穴。
期无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⑷ 诱导闭经:用于更年期及老年妇女 ⑸子宫切除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
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精选ppt
中医治疗
基本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
为主. 主穴三阴交气海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
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
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命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之间) 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精选ppt
给药护理 一般中药汤剂宜空腹热服,忌食生冷,服
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血热证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
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
前热服。 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观察生命体征。 西药激素类严格遵医嘱执行,切记擅自更
失冲 约任
不 固
经 血
,
精选ppt
崩漏的病机特点
虚实夹杂,病机复杂 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 崩漏之本在肾 病位在冲任(胞宫) 变化在气血.
精选ppt
诊断
病史:结合年龄和月经史,有无崩漏史。有
无服用避孕药和其他激素,有无宫内节育 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等,有无内科出血史。
症状: 出血无周期性,出血量多少不定,
崩漏
五大类型崩漏用药大不同
五大类型崩漏用药大不同*导读:暴崩之际,流血之时,应先止血,有以下几种止血方法。
暴崩之际,流血之时,应先止血,有以下几种止血方法:1.中医辨证治疗。
(1)脾肾阳虚型。
主证: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止,或时多时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晦黯或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搪,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滑。
治法:健脾补肾,固冲止血。
方药:举元煎加味。
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补骨脂15克,艾叶12克,川续断15克,首乌30克,阿胶15克(另溶),金樱子30克。
方解:方中用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补气;补骨脂、川续断、金樱子补肾固冲,首乌、阿胶养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
加减法:形寒肢冷加肉桂1.5克(焗服)、熟附子10克以温补肾阳。
经量多,色暗红夹血块,加益母草30克、田七末3克(冲)、炒蒲黄10克以祛瘀止血。
下腹疼痛加台乌药12克、延胡索12克以理气止痛。
出血量多,可另炖高丽参10克以大补元气,加赤石脂20克、乌贼骨15克以收涩止血。
典型病例吴,女,44岁,教师,住院号005180。
患者3年前因甲状腺瘤行切除术后,出现月经紊乱,时一月二行,时三月一行,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止。
曾在其他医院诊刮提示:子宫内膜增殖症。
本次月经来潮1+月,时量多如注,时淋漓不止,曾用药未效,遂来医院住院,入院症见阴道流血量多如注,夹血块,神疲乏力,面色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多,大便溏,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滑,诊断为功血,中医属脾肾阳虚夹血阏型崩漏,即予针刺断红穴,艾灸足三里、隐白穴。
拟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艾叶12克,阿胶15克(另溶),川续断15克,金樱子30克,益母草30克,蒲黄炭12克,田七末3克(冲服),煅牡蛎30克。
用药一天,阴道流血明显减少,用药6天阴道流血干净,上方去益母草、蒲黄炭、田七末,加五味子10克、菟丝子15克,给予出院,继续门诊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临床表现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畴。
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2并发症⑴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
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3病因病机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4诊断检查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⑵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⑶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⑷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⑸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⑹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⑺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⑻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
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5辩证论治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
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
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
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
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
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
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
“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
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肾虚型一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
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二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
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脾虚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
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血热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邪热炽,津液耗损,故口渴喜饮;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邪热上扰,故头晕面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血瘀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6治疗方法西医治疗⑴止血①孕酮类药物:黄体酮20mg/日,肌注3天;安宫黄体酮8—16mg/日、妇宁片4-8mg/日或妇康片2.5-5.Omg/日,共5天,口服。
对闭经较久,膜较厚者,同时并用丙酸睾丸酮,年轻者25mg/日,年长者50mg/日,肌注3-5天。
适用于血色素大于6克及更年期功血患者。
②雌激素制剂:己烯雌酚2mg,每6-8小时1次,血止后3天递减1/3量,维持量O.5mg/日,至血止后20天。
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n氓,每6—8小时肌注1次,递减法同上,血止后改用口服己烯雌酚。
适用于急性大出血而有明显贫血的青春期功血患者。
③其他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等,但效果不理想,故仅作为止血的辅助措施。
⑵调整月经周期(血止后应用)。
①人工周期治疗(见月经稀发)。
②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一般用口服避孕药,服法同避孕,适用于生育年龄而无生育要求者。
③孕激素治疗:下次出血前1—2天或见血后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3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妇摩片等。
用于更年期功血,连用3个周期。
⑶恢复排卵功能,是治疗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罗米酚(见月经频发)。
②三苯氧胺(见月经频发)。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每次5000-10000IU,隔日肌拄1次,共2次。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于月经中期连续脉冲式给药,每天5mg,共3天。
⑷诱导闭经:对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用甲基睾丸素5-10mg/日,或棉酚类药抑制子宫膜,使月经渐少直至闭经。
⑸子宫切除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中医治疗基本治疗⑴实证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
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虚证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
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其他治疗⑴耳针法选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分泌,神门,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也可用埋针或埋丸法.⑵皮针法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
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针刺人,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⑶皮肤针法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
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⑷穴位注射法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
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中药验方[1]地榆炭30克,仙鹤草30克,侧柏炭15克,金刚藤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生黄芪15克,杜仲10克,桑寄生20克,续断15克,白及15克,炙甘草10克。
7预防办法⑴注意身体保健。
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
在生活上劳逸结线路,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这对功血崩漏的防治很有效。
⑵应用药物进行止血。
药物止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子宫膜脱落干净,可注射黄体酮;一种是使子宫膜生长,可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再用些止血药物,如白药、安络血、维生素k、止血芳酸和止血敏等,一般都可以达到治疗功血崩漏的目的。
⑶恢复卵巢功能,调节月经周期。
一般连续服用已烯雌酚等药物,每天0.5-1克,连用20天,用药最后5天增加注射黄体酮每天20毫克。
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合理治疗,可以很快痊愈。
对于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望调节月经周期。
以上就是一些预防功血崩漏的方法,大家可以仔细研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降低功血崩漏的发病率。
从根源上杜绝它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