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教学难点音乐和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影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音乐与影视艺术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按音乐流派和主流把全体学生分成四组,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收集本组负责的有关流派的资料及杰作的音视频,完成老师布置的分类表格,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介绍本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音乐片断的欣赏、讲解导入新课:播放准备好的音乐片段——《命运交响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推进新课: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问题情境1: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音乐的哪几个流派?其发展过程怎样?每个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和杰作是什么?请同学们按照课前分工,派代表回答自主学习1: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的音乐的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乐派浪漫主义乐派小组:步骤1:边介绍边填写表格流派发展过程代表人物国别代表作品作品特色流派特点浪漫主义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中心:奥地利、德意志)贝多芬德意志《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乐》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蓝色的多瑙河》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威尔第意大利《茶花女》(歌剧)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比才法国《卡门》(歌剧)追求精巧形式,鲜明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步骤2:情境设置,设计问题问题: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来欣赏下列两首音乐片断(上面代表作除《命运》之外任两首,特别是《蓝色的多瑙河》),然后说说你感觉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填写上面表格的流派特点)老师点评:1、强调: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2、补充简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古典主义:服务于贵族,多是委托作品。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2.了解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与艺术的关系;3.把握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基本功能。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内容如下:1.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基本作用;2.影视音乐的类型和形式;3.影视音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4.影视艺术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3.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引导思考、课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影视作品中是否注意到了音乐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课堂讲解对“影视作品中音乐与艺术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讲解,介绍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基本作用,影视音乐的类型和形式等内容。
第三步:课堂演示在讲解中穿插影视作品的短片演示,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影像相融合的魅力。
第四步:思维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影视音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及影视艺术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第五步: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观看影视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以及撰写影视作品对音乐的运用方式的观后感等。
5. 教学反思本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逐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讲解中穿插短片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和形式。
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既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与影像的直观感受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选取的是高二历史教材《必修三》中的第24课,主题为音乐与影视艺术。
针对本课,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引导思考、课堂演示等,使学生全方位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短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和形式。
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案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学法指要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 19世纪音乐流派的成就与影响。
2.20世纪音乐发展的表现及特点。
3.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电影的出现原因与发展历程及影响。
5.电视发明的条件、发展历程及特点。
6.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结合历史时代背景分析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音乐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温习】一、音乐艺术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①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 。
②代表人物及作品国家 代表 作品 德意志 贝多芬 交响乐奥地利 约翰·施特劳斯《 》 意大利 威尔第 《 》 法国 比才《卡门》(2)民族乐派①特点:弘扬 特性。
②代表作:俄国柴可夫斯基的《 》。
2.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兴起①特征: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②代表:一战后,美国 受到空前欢迎;二战后 成学习随笔摇滚乐是20世纪音乐领域中的重要形式,一方面摇滚乐直白的内容、强烈的节奏中蕴涵着永恒的力量、激情和学 海 导 航基 础 知 识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代表作有《围着时钟摇吧》和《时代在改变》。
③影响: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2)各国间音乐交流增强,加深了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尊重。
四、影视艺术1.电影(1)背景:19世纪晚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产生:1895年,法国首次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3)发展:①“默片”:20世纪初,电影是默片。
如美国格里菲斯的《》、苏联的《波将金号战舰》等。
②有声片:年,美国首次拍摄。
历史必修3《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必修3《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九江市一中周明学时间:2012、2、3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什么是音乐?人声演唱和乐器演奏发出的音,叫乐音。
音乐就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音乐作品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叙述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有反映风俗生活的;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有抒发人们的生活感受和各种思想感情的。
也许有人会问:声乐作品可以借助歌词来表达这些内容,器乐作品怎样来表现这些内容呢?不管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需要通过音乐形象来表达作品的内容。
作曲家创造音乐形象,正像诗人用文字、画家用线条、色彩创造艺术形象一样,也有他自己特有的一套表情达意的表现手法,那就是音乐语言。
不熟悉音乐语言,虽然有了很好的音乐作品,也不可能去理解它。
音乐语言包含着各种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旋律(曲调)。
旋律是由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的音组成的音的线条(又称:弦律线)。
它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旋律虽然是音乐语言中的重要因素,但它总是和节奏、节拍、速度、音区、音强、音色、调式、调性等要素结合在一起的。
此外,还有和声与复调。
和声是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复调是几个旋律同时结合。
这些要素都具有特定的表现作用。
这就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其二就是音乐的整体性表现手段一即曲调、主题及其发展、曲式结构等。
西方音乐史上,德国的巴赫是“音乐之父”,奥地利的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奥地利的莫扎特是“音乐神童”,德国的贝多芬是“音乐圣人”。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和杰作19世纪是西方音乐繁荣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
这一时期的西欧浪漫主义乐派蓬勃发展,作曲家们首创了多种音乐体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同时期的东欧和北欧则出现了一批作曲家,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形成了民族乐派。
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
人教版必修③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二、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四、课形与课时安排新授知识课,1课时五、教学媒体本节课采用POWERPOINT软件为主,内容包括:板书、课文资料和问题等。
六、教学方法展示资料、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第八单元最后一课,题目是什么呢?生:《音乐与影视艺术》。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一首曲子。
(曲子播完毕后,教师提问)师: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生:《命运交响曲》。
师:对!同学们的音乐知识很不错。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恋爱失败、耳聋病加剧和经济贫困的情况下创作的。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他用无坚不摧的意志和毅力同不公平的命运作了不屈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作品中的“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会蹒跚、会欢呼,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我们常说:“从一滴水里看世界,一部作品看人生。
”那么通过《命运交响曲》看出贝多芬怎样的人生呢?生:议论起来。
师:好。
同学们对贝多芬都有一些了解。
那么,贝多芬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呢?我这里有一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札记》(二)——《音乐与影视艺术》2008年第9期),现请同学们推荐一位代表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人教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音乐与影视艺术已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们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知识仍较为有限,对作品的深度解读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创作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艺术创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潜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保守,缺乏自信。
-提交作品时,附上创作思路、分工和制作过程等相关说明。
3.深度阅读:
-阅读一本关于音乐与影视艺术方面的书籍,可以是理论著作、艺术家传记等;
-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概括书中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作品进行分析。
4.研究性学习:
-选择一个音乐与影视艺术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影视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等;
人教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与影视艺术的能力,学会从音乐、画面、剧情等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注国内外优秀音乐与影视作品,拓宽文化视野。
-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进行观看;
-观赏过程中关注作品的音乐、画面、剧情等方面的特点;
-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内容需包括作品的基本信息、鉴赏分析和个人感悟。
2.创作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部短剧或微电影,要求包含原创音乐或音效;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基本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在民族音乐的推动下,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末以后,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同学们通过音乐课对于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对于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特别是很多同学迷恋于流行歌曲和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
但是对于音乐与影视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等一些基本原理则不能理解。
(三)任务分析帮助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与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来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3)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一.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知识覆盖(一)音乐的发展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浪漫主义音乐A概况:19世纪在欧洲兴起,到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B特点:注重、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C代表:和约翰.施特劳斯,后者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作品以《》最为著名;(2)歌剧:威尔第创作了《》等作品,比才创作了《》等;(3)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俄国民族乐派音乐兴起,如柴可夫斯基的《》;2.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1)现代主义音乐兴起A特点:,通俗易懂;B代表:美国的流行;(2)音乐更加通俗化A代表:以、和等为代表的音乐;B主流: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如美国的《》、《》和英国的等;(3)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增强A条件:的革命和的日益便捷;B意义:a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b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二)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电影(1)背景:19世纪晚期,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2)产生:,法国首次放映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3)发展A“默片”:20世纪初,电影是片。
如美国格里菲斯的《》、苏联的《》等;B有声片:,美国首次拍摄成功;C彩色电影:1935,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D 和:二战以后发展迅速;2.电视(1)产生:中期,电视出现;(2)发展:A ,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B30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并首次开办;C30代末,拥有电视机的家庭达两万户;D40代初,美国开始试播节目;3.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的发展和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三.作业1.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是:①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艺格局的面貌发生了变化②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课方案【篇一:第24 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教案】一、教材剖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 世纪和 20 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19 世纪,陪伴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表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20 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盛行,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在民族音乐的推进下,世界音乐日趋走向繁华。
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 世纪末此后,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趋重要的影响。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
理解19 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联合时代的变化理解 20 世纪的音乐派别及发展方向。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心主义原理全面评论摇滚乐。
影视艺术盛行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应;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易审美情味。
影视艺术盛行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应;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易审美情味。
(2)过程与方法:剖析不一样期间的不一样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赏识,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境界的理解并形成对不一样种类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主要经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形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赏识音乐名作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应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优异的影视艺术家创建了优异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三、教课重难点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应了时代的变化。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四、学情剖析同学们经过音乐课对于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认识,对于音乐有必定的鉴赏能力。
特别是好多同学沉迷于流行歌曲和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
可是对于音乐与影视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应等一些基来源理则不可以理解。
24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教案
24⾳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标(1)知识与能⼒:①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乐作品,理解这些⾳乐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②了解影视艺术产⽣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活的影响。
拓宽知识⾯,提⾼学⽣鉴赏影视作品的⽔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法:①通过图表绘制、⾳乐再现、问题探究等⽅法帮助学⽣掌握19世纪以来⾳乐发展的基本历程。
②通过学⽣⾃制图表、总结归纳、问题探究等⽅法了解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对社会⽣活的影响。
从⽽培养学⽣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探究问题、阅读材料、⾃主学习以及动⼿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感受贝多芬的⼈格魅⼒,学习他⾝残志坚、不畏强权、舍⼰为⼈的精神。
②认识⼈类⽂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感受科技对⽂化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化传统,树⽴⾃觉传承⼈类⽂化遗产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各种⾳乐流派的代表⼈物及作品,影视艺术起源与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各种⾳乐流派的特点;影视艺术的社会作⽤。
3. 教学⽤具幻灯⽚。
图⽚。
4. 标签⾳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过程【导⼊新课】联系语⽂学科的诗词部分对⾳乐的美好感受,容易引起学⽣的共鸣。
⼀⽅⾯可以激发学⽣学习本课的兴趣,另⼀⽅⾯也可以拉近⽼师和学⽣,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前⾯我们了解了⽂学和美术艺术的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4课----《⾳乐与影视艺术》。
昔⽇韩娥擅唱,“余⾳绕梁,三⽇不绝”;俞伯⽛、钟⼦期“⾼⼭流⽔觅知⾳”;⼤教育家孔⼦闻韶⽉“三⽉不知⾁味”;更有后来者⽩居易在《琵琶⾏》中感叹⾳乐的美好,“嘈嘈切切错杂弹,⼤珠⼩珠落⽟盘”。
⾳乐是⼈类的灵魂,⾃从有了⾳乐的创造,⼈的灵魂就有了⼀个依靠。
⾸先我们来了解19世纪以来⾳乐艺术的发展变化。
)【推进新课】1.19世纪的⾳乐流派与杰作导⼊新课后,⽤多媒体展⽰学习提⽰,要求各组学⽣根据学习提⽰⾃读引⾔和课⽂正⽂的“19世纪的⾳乐流派与杰作”这两部分。
人教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与影视艺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音乐与影视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随后,我会对整个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此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作业包括分析一部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创作一段影视音乐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案例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不仅使学生对音乐与影视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帮助他们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总之,本案例充分体现了音乐与影视艺术教育的独特魅力,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的种类、特点以及影视艺术的基本元素。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包括情感表达、气氛营造、节奏控制等方面。此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的音乐创作方法,包括原创音乐、改编音乐以及影视配乐等。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影视艺术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到艺术作品中,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想象力,为他们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1
3.教师公布答案,并对学生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2.教师强调音乐与影视艺术在人类文明中ຫໍສະໝຸດ 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音乐与影视艺术的认识和感悟的文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直接输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创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分析其风格、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
2.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部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可以是微电影、MV、音乐剧等形式。要求作品主题积极向上,体现音乐与影视艺术的结合,时长不超过10分钟。
4.借助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直接输出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音乐与影视艺术有基本的了解和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着较高的期待,希望能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4.掌握一定的音乐与影视艺术创作方法,提高创作能力,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规律。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外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异同,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素养。
3.组织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如音乐会、电影欣赏、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与影视艺术的魅力。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1
第24课音乐和影视艺术【课标要求】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主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来源:学科网]【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来源:学科网]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课引言由照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介绍了乐圣贝多芬和他的故事。
本课引言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介绍贝多芬,介绍19世纪欧洲音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发展,和文学美术等艺术一样,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
同时,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建议教师播放一段贝多芬的音乐片段后以谈话法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
教学设计10: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来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资料、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
于此同时,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一、世界音乐的变化与发展㈠ 19世纪的音乐⑴浪漫主义音乐师: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生:德意志:贝多芬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师:这个时期的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持续时间比较长,到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
⑵ 19世纪歌剧的辉煌成就师: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生: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等,法国:比才《卡门》。
师:这个时期歌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又充分地展现出浪漫主义色彩⑶民族乐派的兴起师: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生: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教学设计11: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课标要求】列举浪漫主义、印象派和现实主义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教学难点】音乐和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影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情境导入: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失恋和耳疾带来巨大的痛苦中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名。
贝多芬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被尊称为“乐圣”。
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
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浪漫主义: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
中心在奥地利、德意志;19世纪中后期,俄国等国民族乐派兴起。
材料一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是浪漫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材料二 1789--1794年的法国革命曾激起贝多芬的满腔热情。
最初,拿破仑是他心中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写下一部《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乐》。
但他知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怒地说:“……现在他也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他将骑在众人的头上,成为一个暴君。
”并把作品一撕为二,扔在地上。
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才平静下来,并允许作品改名为《英雄交响曲》公之于世。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材料三 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需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面临国家的统一问题;有的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有的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课标要求: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
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建议:1、关于“浪漫的乐章”一目,主要介绍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展和主要特点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
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
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一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
二则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2)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B.舒伯特。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
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
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
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
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C.舒曼。
舒曼,是德国作曲家。
自幼爱好文学,音乐,但是母亲强求他学了两年法律。
为了急于成为优秀的钢琴家,把自己手吊起来练琴,致使手伤而改攻作曲。
加之为婚姻之事的长期苦斗,使舒曼一生的大部时间为一种痛苦的幻觉和恐怖的心理所折磨,患上严重的精神病。
舒曼的钢琴作品集中表现了许多日后成为浪漫主义时代钢琴风格的特征。
他对浪漫主义诗歌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表现在他的歌曲形式丰富多变、表情亲切。
描写人和他自己的内心活动,是舒曼创作的基本主题,着重于复杂心理活动的刻划,体现出感情的无尽丰富、美妙和力量。
2、关于“民族乐派音乐”一目,主要介绍民族乐派,建议教师讲清:(1)民族乐派的出现及特点民族乐派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东欧地区。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并且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既有独特艺术个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强烈艺术生命力的作品。
他们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热情地歌颂自己伟大的祖国、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2)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A.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
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
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B.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
他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16岁的时候他来到布拉格,开始了音乐学习,后来成为捷克国家剧院乐队的中提琴手。
l873年,他的爱国主义合唱作品《赞歌》的演出成功,促使奥地利艺术部给于他经济上的补助。
然而他最初在音乐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勃拉姆斯的提携。
勃拉姆斯极力推荐德沃夏克是一位前途无量的作曲家,而且还说服了一家德国音乐出版商出版了德沃夏克的《摩拉维亚二重奏》和《斯拉夫舞曲》。
这使他有条件去欧洲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同时还获得了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的职位。
德沃夏克的音乐具有自然而优美的特性,他在欧洲很快出了名。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邀请他去作院长。
这次美国之行产生了他作品中最杰出的两首名作:《自新大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阿美利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的第9首交响曲。
所谓"新大陆",又称"新世界",指他客居的美国。
但是,作为一个捷克作曲家,他是不会去写一部美国作品的,作品充满了他身居异国而怀念故乡的情绪。
曲中采用了美国印第安民谣及黑人灵歌作材料,以他的民族性手法并经过加工和整理而成的,带有捷克风格。
在纽约演出时好评如潮,取得很大成功。
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交响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弦乐四重奏《阿美利加》同样具有浓厚的捷克风格。
对故乡的热爱使德沃夏克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3年后,他回到祖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
3年后,他在布拉格去世。
德沃夏克留下的作品显示了他的多种创作才能。
9部交响曲、14首弦乐四重奏、许多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协奏曲、4部清唱剧、5首交响诗、11部歌剧和大量声乐作品。
在他的音乐中,民族主义情感和古典主义的结构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代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关于“音乐的变奏”一目,主要讲述了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1)印象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
法国音乐家德彪西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
象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
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
他建造的那种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不见的“泛音”。
德彪西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烁性的音响效果。
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候,便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
(2)表现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表现主义音乐,这个现代音乐的第一个主要流派,是以奥地利音乐巨人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韦伯恩为代表,紧随在印象乐派之后产生的、一种相悖于印象乐派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的音乐流派。
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
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表现主义音乐的最大特征,是无视传统,无视规则,不追求庞大、夸张,刻意追求精致、纯朴,抛弃印象派的玄妙模糊,力求于音乐表现的简洁、单纯、明快和热烈。
勋伯格,生于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
勋伯格家境清寒,曾在银行当小职员。
他作曲靠自己摸索。
后来与其门生韦伯恩和贝尔格一起形成“新维也纳乐派”,为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开山鼻祖,基本上自学成才。
早期作品受勃拉姆斯、瓦格纳影响,后逐渐倾向于无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音体系,从而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音乐理论。
1933年勋伯格流亡到美国,后加入美国籍。
晚年创作由朗诵、男声合唱、管弦乐演出的名作〈华沙幸存者〉,用音乐向纳粹提出强烈的抗议。
其音乐理论与作曲体系对世界有较大影响,主要著作有《和声学理论》、《和声的结构功能》和《作曲基本原理》等。
(3)新古典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音乐中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实验性的流派和思潮,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风格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