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 小帆船 教案 设计意图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帆船.doc

15.小帆船【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4 课【教学目标】1.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
2.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机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3.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风与帆的关系,认识风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风对帆的意义及风的两面性【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制作帆船。
2.探究风与帆的关系。
3.查阅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集文字资料,并分析、整理和分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渲染:同学们,大海不是民族交往的屏障,而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千帆过处,历尽艰险,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那就是《郑和下西洋》请看视频观看《郑和下西洋》宣传片,获取了哪些知识(生谈自己的想法)生 1:我了解了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有上万艘帆船下西洋。
生 2:我知道了每一艘船上都杨帆起航。
生 3:在海上行驶必须要使用船只,明朝时期使用的船是帆船。
3.师小结: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世界性的盛举,古代人们就能制作帆船利用风力进行海上航行,这不仅折射出了中国先进的航海科技光辉,也表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
4.出示帆船图片。
5.这节课我们也来玩一玩课前制作的帆船,同学们感兴趣吗(板书课题: 15. 小帆船)【设计意图:以郑和下西洋的动画宣传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活动一:自制帆船评比赛1.小组交流制作经验2.小组内互相评价制作的帆船并选出优秀作品台前展示。
3.小组代表台前展示优秀的帆船并介绍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评价制作的帆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帆船的性能,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做好准备,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4. 师: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和大家分享了,你们制作的帆船能不能像郑和乘坐的帆船一样借助风的力量航行呢(二)活动二:对帆船的航行进行猜想与假设1.你觉得你的帆船会怎样利用风来航行(1)小组交流、演示自己的帆船是如何利用风来航行的。
青岛版科学六下《小帆船》教案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下《小帆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认识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阻碍和风的两面性。
2、通过观看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看实验操作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明白得风与帆、风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预备:1、预备有关风人们生活关系的资料。
2、课件:帆船竞赛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有关帆船竞赛的体育专题资料片,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过程活动一:玩一玩我们制作的帆船。
1、分组活动。
2、课件展现情形图。
.3、讨论记录:有关风的知识、趣闻。
4、小结。
活动二:风对我们生活的阻碍。
1、提出问题: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阻碍?2、讨论:假如没有风,我们的生活会如何样?3、总结:活动三:说一说关于风的故事。
1、设计实验方案。
2、讲述自己的验证过程及结果。
3、讨论:4、小结。
活动四:自由活动1、提出问题:什么是台风?龙卷风?2、学生做尝试性说明。
自我评判: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2、教育学生要爱科学三、拓展活动:搜集资料:月球上有没有风?太阳风是如何形成的?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风的作用。
能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出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但关于风的两面性学生还认识不到,通过本课的举例说明,学生认识到了风力的两面性,明白关于风力要想方法利用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幸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且在大部分情形下是能够通过人类的行为进行操纵的。
《小帆船》教案设计

《小帆船》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小帆船”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内容的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理解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通过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社交技能,鼓励他们互相尊重和合作交流。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小组阅读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小组讨论《小帆船》故事。
2.制作小帆船: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小帆船,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意。
3.小组活动: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小帆船比赛。
4.反思和总结: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海洋和小帆船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阅读和讨论:教师分发《小帆船》故事,并引导学生阅读。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角色和情感。
3.学生制作小帆船: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剪纸、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并告诉学生他们需要设计并制作一艘小帆船。
学生可以参考故事中的描述和他们的想象,设计他们自己的小帆船。
4.小组讨论和展示:每个小组讨论和展示他们的小帆船设计。
学生可以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他们的创意。
5.小组活动:学生按小组组建,并根据教师提供的指示,合作完成小帆船比赛。
例如,学生可以在水池中用纸板比赛他们的小帆船的速度和稳定性。
6.反思和总结: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总结他们在设计和制作小帆船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获得的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方法和评价:1.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讨论、设计和制作小帆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师观察并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创造性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设计和制作小帆船,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的设计和创意。
3.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师评价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逻辑性。
4.反思能力:学生在整个过程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帆船》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帆船》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小帆船》教案(一)提出问题2、教师出示关于帆船比赛的图片,询问学生,对于帆船比赛你都想知道哪些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真多呀,想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板书课题:小帆船)学生:我想知道帆船是怎么航行的?它的动力是什么?学生:没有风的时候帆船还能够航行吗?学生:怎样才能让帆船航行的更快?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1、教师播放视频资料。
同学们知道郑和带领船队在没有燃料和发动机的情况下,怎么在大海上航行的吗?出示主题《小帆船》(一)活动一:玩一玩我们制作的`帆船。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小帆船的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互相评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从他人作品中获得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对小帆船进行下水小组实验,引导学生实验“不同方向来的风,使小帆船行驶的方向也不同”。
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记录。
教师小结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
结论:小帆船的行进方向与帆面的关系:调节帆面与风向的关系,可以使小船向着一定的方向行进。
制作:改进小帆船。
2、风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好处(二)活动二: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2、讨论:如果没有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两面性,整理搜集得来的信息并撰写科学记录卡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汇报自己对风的认识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加以讲解说明。
学生进行制作小帆船的小组学习活动。
制作后进行小帆船下水小组实验,从而认识“不同方向来的风,使小帆船行驶的方向也不同”,了解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
小组汇报实验记录,结论等。
学生观看教师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小学科学15小帆船教案

小学科学15小帆船教案导言:小帆船是一种简易而又有趣的手工制作工艺品。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制作小帆船,并通过实验了解风的作用原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帆船的制作方法,掌握观察实验的基本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 小帆船制作材料:纸板、塑料瓶、牙签、胶水、剪刀。
2. 实验材料:风扇、浴盆。
3. 实验步骤:制作小帆船的具体步骤。
三、教学过程:1. 纸板剪切:将纸板剪成一个长方形的船底板和一个三角形的帆。
2. 船的制作:将塑料瓶切成两半,选择一半塑料瓶作为船的船身,将船底板固定在塑料瓶上,制作好小船。
3. 帆的制作:将帆固定在牙签上,然后将牙签插在船身上。
4. 实验准备:将浴盆中部填满水,放置风扇在离浴盆30厘米的位置上。
5. 实验步骤:(1)将小船放在浴盆中的水面上。
(2)打开风扇,观察小船运动的情况。
(3)改变帆的方向和角度,观察小船运动的变化。
四、教学要点:1. 制作小帆船时要注意船和帆的固定,确保稳固性。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船在不同风力和帆的角度下的运动情况,并做出记录。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风是小船移动的力量。
五、教学延伸:1. 讨论: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在什么条件下小船运动最快?为什么?2. 设计实验: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帆的形状、材料,再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帆的大小对小船运动的影响。
3. 航海科学:了解帆船运动的基本原理,探究不同船形和帆形对航行速度的影响。
六、巩固与评价:1. 学生制作完小帆船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实验记录。
3.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实验的结果,分享彼此的体验和发现。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制作小帆船和实验观察,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小帆船_青岛版

第15课小帆船教学目的:1、科学探究: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
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体验合作的愉快。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
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风与帆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人们对风的利用。
难点制作小帆船。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帆船的视频资料风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视频资料,准备水槽。
学生准备:小刀、尺子、饮料瓶、有关帆船的文字资料、图片,自制的小帆船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看电视:郑和下西洋。
2、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想?3、帆船的创造,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
郑和带着的船队在没有燃料和发动机的情况下,能航行那么远,真是了不起。
同学们知道帆船为什么能在大海上航行吗?4、风不但对帆船的航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风对于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设计制作方案和改良方案。
1、课前同学们制作了自己的小帆船,到底谁制作的小帆船最好呢?我们如今还不能下结论,是好是坏就让事实说话吧。
下面请同学们将各自的小帆船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重点为找出缺乏之处,加以改良。
2、学生分组玩小帆船,寻找缺乏,师指导。
3、考虑改良方法,加以改良。
三、施行探究。
1、刚刚同学们都已经对各自的小帆船进展了改良,我也发现同学们的小帆船都完美了很多,下面就让我们的小帆船“扬帆起航〞吧。
你有什么发现?2、通过实验你认为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讨论交流后汇报。
3、小结:风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风也是这样,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危害。
风力过大,就会吹倒房屋,毁坏庄稼,危及人与家畜的生命,这些都是风对人类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防止风带给人们的灾难呢?四、稳固应用,拓展创新。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小帆船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小帆船全国通用一、实践目的通过小帆船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1.具备小帆船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3.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勇气和毅力。
二、实践对象本次小帆船综合实践活动适用于六年级学生,要求学生身体健康,无水上运动相关疾病或过敏史。
三、实践时间和地点1.时间:每周三下午,共12次,每次2小时。
2.地点:学校附近的安全水域。
四、实践过程步骤一: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指定一位领队和一位舵手。
领队负责组织和安排队员,舵手负责操作小帆船。
步骤二:小帆船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1.帆船构造:学生了解帆船的组成部分,如碗座、帆索、扬帆杆等。
2.帆船术语:学生掌握帆船运动中使用的术语,例如“顶风”、“逆风”、“进一步,右转”等。
3.帆船操作技能:学生通过模拟训练掌握帆船的操作技能,例如船的控制、帆的控制和风力的利用。
步骤三:安全意识培养1.动手检查:学生通过检查小帆船的安全设备,包括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等,确保小帆船的安全可靠。
2.安全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水上运动的安全知识,包括不慌张、学会呼救、合理安排活动等。
步骤四:小帆船实践活动1.模拟训练:在陆地上进行小帆船的模拟训练,让学生熟悉小帆船操作。
2.实践活动:在安全水域内进行小帆船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帆船的风中漂流和操控感觉,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步骤五:实践总结在本次小帆船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包括但不限于:1.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2.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表现;4.小帆船实践活动对于个人和团队的意义和价值。
五、实践效果通过小帆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获得以下效果:1.掌握小帆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小帆船的安全意识;2.锻炼团队协作、沟通和领导能力;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勇气。
六、教学资源和评估检测1.教学资源:小帆船、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等;2.评估检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实践成果,进行团队协作、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考核。
小学科学第15课《小帆船》教案

小学科学第15课《小帆船》教案引言:《小帆船》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课,通过介绍小帆船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理解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小帆船的运动规律,并且探究小帆船的应用领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小帆船的运动规律。
3. 能够探究小帆船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 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实验观察并探究小帆船的运动规律。
3. 探索小帆船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内容1. 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介绍小帆船的组成部分,如船体、帆、舵等。
- 分析小帆船航行的主要原理,如风力带动帆的收放和船体的转向。
2. 实验观察小帆船的运动规律- 利用风力将小帆船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实验。
- 观察小帆船在不同风力和风向下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 分析小帆船的运动规律,如帆的方向和角度对船体运动的影响。
3. 探究小帆船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小帆船除了娱乐之外的其他应用领域。
- 以科学竞赛、海洋探险等为例,探讨小帆船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小帆船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简要介绍小帆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3. 实验观察- 将小帆船放入水中,通过调整帆的角度和方向观察小帆船的运动情况。
-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运动规律分析- 学生围绕实验数据进行讨论,找出小帆船的运动规律。
5. 应用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小帆船的其他应用领域,并以科学竞赛、海洋探险等作为例子展开讨论。
6. 小结- 通过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实验记录表:学生根据观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小帆船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情况。
《小帆船》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小帆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小帆船》这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唱《小帆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让他们自信地表演歌曲。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小帆船》的歌词和旋律。
2. 唱歌练习和合唱排练。
3. 制作小帆船道具和舞台背景。
4. 进行表演排练和展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达。
3. 学生在合唱中保持统一的节奏和音准。
四、教学准备1. 音乐老师准备《小帆船》的音频和歌词。
2. 制作小帆船道具和舞台背景的材料。
3. 分配学生的角色和任务,组织排练时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小帆船》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 学唱:逐句教学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着老师唱。
3. 合唱:组织学生分组合唱,练习和提高整体效果。
4. 制作道具: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小帆船和海浪等道具,增加表演氛围。
5. 表演排练:安排学生进行表演排练,包括唱歌、舞蹈和道具运用。
6. 展示演出: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学生的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六、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唱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和表情等。
2. 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和其他同学协作完成任务。
3. 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给予认可和奖励。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小帆船》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一首优美的歌曲,还能在合唱和表演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同时,制作道具和舞台背景也能锻炼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享受音乐、展示自己,并在欣赏中成长。
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小帆船》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被广泛用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加深对动物和自然的认识,培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青岛版《科学》六制六年级下册15.《小帆船》教学设计

15.《小帆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帆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下册《地球的面纱》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课以学生对自然界中风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制作小帆船、玩小帆船为切入点,通过研究风与帆、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风对帆的意义及风与我们生活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意识到风对人类具有“善”和“恶”的两面性,激发学生研究与地球大气及天气变化有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风与帆船的关系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自制小帆船、直尺、剪刀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玩小帆船使学生初步意识到风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发现风与帆之间的关系,初步找到调整帆的方法,通过标注帆的方向,学会用图示的方式展示和交流。
通过展示风与我们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大量的有关风与生活关系的实例来分析风对人类的好处与危害,使学生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后续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方式方法继续研究风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整理有关风的谚语,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活动能力。
本课结合动手制作、自由玩为切入点,让学生更轻松的在玩中发现风与帆、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风对帆的意义及风与我们生活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意识到风对人类具有“善”和“恶”的两面性。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风不但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而且也对风的成因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风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学生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和系统,特别是风对帆船的影响,学生还不能理解风向转变而帆船还能向着原来的方向前进的原因,所以这节课的探究活动,小帆船与风向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青岛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六三制)《小帆船》教案 新版

青岛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六三制)《小帆船》教案新版《小帆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学生制作小帆船引导学生认识风与帆的关系,进而认识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两面性,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活动一:首先图片展示了学生探究小帆船的情境,引导学生玩一玩帆船;第二环节结合图片与卡通文字提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小帆船的帆与风向的关系。
活动二:通过图片和资料卡认识风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风的益处和害处。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继续认知风和搜集关于风的谚语。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帆船及其运动充满好奇,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常见的风及其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感知,为学生认识风与人类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
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这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3.知道生活中的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4.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难点: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评价任务1.过实验探究,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2.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的小帆船、大脸盆、水等。
学生准备:准备空瓶一个、筷子一根、两块长条形的硬纸板、几张厚纸片、一根彩绳、胶带、剪刀、竹丝、薄纸、铁垫圈、橡皮胶布、铅笔刀、剪刀、风管等。
小学科学《小帆船》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帆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帆船观察帆与风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科技作品——小帆船,测试小帆船的保持航行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小帆船,了解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风的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风的资料,吸管、制作小帆船的材料(空瓶一个、筷子一根、两块长条形的硬纸板、几张厚纸片、一根彩绳、胶带及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
提问:郑和下西洋是用的什么样的船呢?学生答:帆船。
小结:帆船的发明,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
提问:帆船前进的动力来自哪里?学生回答:风。
2.揭示课题:那么帆船是怎样利用风的力量航行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艘小帆船探究吧!(板书课题:小帆船)(二)制作帆船(玩一玩我们制作的帆船。
)1.认识小帆船的组成。
谈话:在制作之前先要动脑,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观察小帆船,小帆船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出示各种小帆船图片。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帆船的各个部分组成:船体、桅杆、帆。
提问:小帆船的帆有什么作用?出示收集的帆船图片。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帆的作用就是利用风的力量使船行走。
2.制作小帆船。
谈话:你们想拥有自己的小帆船吗?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帆船呢?请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帆船,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做小船漂流实验——小帆船科学教案

海洋与船舶一直是人类探索和发展的重要领域,而小船漂流实验和小帆船科学教案则是一种有趣的科学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践的方式切实体验海洋科技的奥妙和海洋文化的丰富性,更深刻地感受自然界的魅力。
一、小船漂流实验的重要性小船漂流实验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意义的实践活动,它既可以仅仅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娱乐方式,也可以是一种神奇深入地探索各种海洋科学问题和现象的科学实验方法。
在小船漂流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可供选择的材料设计、调整和改进小船,掌握一些基本的帆船建造和控制技巧,了解波浪、洋流、风和潮的作用以及对帆船运动的影响等。
同时,小船漂流实验也是一种具有跨学科特性的教育方式。
它在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海洋文化、地理和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兴趣。
在小船漂流实验中,学生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数学和力学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耐心和全面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决策能力。
这些能力和素质都是学生在未来不断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基础。
二、小帆船科学教案的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帆船的基本原理和物理现象,动手制作一个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小帆船。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帆船驾驶技能和注意事项,让他们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
(3)激发学生对海洋文化和环保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海洋资源的珍贵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设计内容(1)介绍帆船建造和原理: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帆船的不同部分和主要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帆船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并掌握帆船的基本术语和表达方式。
(2)进行小帆船制作实验: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建造帆船的过程和技巧,我们可以预先准备好一些小的木板、木片等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设计意愿,制作一艘自己的小帆船。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工作技能,让他们通过“失败-尝试-成功”的过程,得到更深刻、更有价值的体验。
小帆船的制作流程——科学教案

小帆船的制作流程——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帆船的结构与原理;2、学习小帆船的制作流程;3、掌握小帆船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1、了解小帆船的结构与原理小帆船是一种用风作为动力的船只,利用帆与船身之间的作用力,从而驶向目的地。
帆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船体帆船的主体,通常由纤维材料或木材制成,可以承受重量和风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漂浮性。
(2)帆:帆船以帆作为动力,驱动船身航行。
帆是用透气的布料做成的,根据大小和形状会有所不同。
(3)桅杆:将帆固定在桅杆上,使其能够垂直于船面,以接受风力。
(4)舵柄:使帆船能够改变方向,控制航向。
2、学习小帆船的制作流程(1)选材:小帆船通常使用木头或纤维材料制作。
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材料。
(2)制作船体:根据设计图纸,将原材料制成船身的形状。
船身可以很简单,不需要太大的投入。
(3)制作帆具:用帆布、铁丝或木条制作帆及桥杆和舵柄。
(4)组合装配:将帆具固定在船体上,使其能够航行和转向。
(5)调整测试:船体与帆具组装完成后,认真调整测试。
调整测试是指利用水面上的风向进行调整,测试小帆船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航行的方向是否稳定。
3、掌握小帆船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实践能力:(1)小帆船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向前驶进,需要利用充分的风力,根据风向调整航向。
在沿海或湖泊等意外情况下,船员必须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准确调整航向,避开危险。
(2)小帆船的制作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细心品质,在DIY制作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小帆船之间的比赛不仅需要船员的绝对优势,还需要小帆船的结构性能更好,船身更轻更快,以便在比赛中获胜。
三、教学目标的实现1、小帆船的结构和制作方法通过师生讨论,了解小帆船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小帆船的制作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小帆船,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小帆船比赛活动在比赛活动中,学生们将亲手制作的小帆船进行比赛,体验船员驾驶小帆船的乐趣,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年级科学小帆船教案设计意图

六年级科学小帆船教案设计意图第一篇:六年级科学小帆船教案设计意图15.小帆船【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2、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的意义;3、知道生活中的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利用小帆船观察风和帆的关系,理解风的两面性。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制做的小帆船材料、大水盆、风扇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风对人们生活的益处与危害、自制小帆船、风管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帆船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资料片;(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影片讲的是什么故事?生: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帆船(板书)2、欣赏帆船,了解帆船动力师:看,我给同学没带来了一部分帆船的图片,咱来欣赏下。
(投影)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艘船,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帆船与其他船只的不同,突出帆的独特性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风与帆船动力的关系)生:有的有帆,有的船没帆。
生:有的是人力船、有的是风力的帆船、有的是机器驱动的。
师:那么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帆船的动力就是——风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这种靠风为动力行使的帆船。
二.重点突破“船使八面风”小组学习实验,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各种小帆船,观察小帆船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制作小帆船师:咱要研究帆船,怎么能没有船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操作袋,小组合作,制作一艘帆船。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帆船)3.分组合作探索“船使八面风”(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就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保持和发展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课堂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方式方法继续研究风的相关知识。
)师:看投影,如果风从南案要行使到北岸。
六年级小帆船教学设计

篇一:六年级科学教案小帆船15.小帆船【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这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 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3.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与参与的意识;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的意义;知道生活中的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利用小帆船观察风和帆的关系,理解风的两面性。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自制的小帆船、大脸盆、水、风管等。
学生准备:小帆船模型、自制小帆船、风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资料片;提出问题:他们的帆船没有动力当遇到迎风时还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为什么帆船逆风、顺风都可以前进?风和帆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小帆船》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一)认识小帆船1.课件出示各种小帆船,观察小帆船是由几部分组成的?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收集的文字或图片展示汇报交流3.总结:小帆船在不同风向中靠改变帆位置来完成前进的。
(二)研究小帆船帆和风的关系;1.了解了这么多的小帆船知识,你们想拥有自己的小帆船吗?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帆船?请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帆船,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2.你认为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3.出示实验要求:(1)所用的纸一定要防水。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合理安排(3)使用剪刀或小刀时,注意安全(4)制作完成后,整理好材料和桌面4学生制作小帆船5.学生在大脸盆放小帆船,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和调整。
(三)探究影响小帆船帆与风的关系。
1.猜想在小帆船顺风时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汇报发现:小帆船前进方向和风向有夹角,帆在这个夹角内。
小学科学教案:自制小帆船实验

小学科学教案:自制小帆船实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风向和帆船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浮力原理:介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让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体积、密度的关系。
2. 帆船原理:讲解帆船是如何利用风力前进的,使学生了解帆船的结构和原理。
3. 制作小帆船: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小帆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自制小帆船实验,观察帆船在不同风力、水速情况下的行驶情况。
5.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帆船行驶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浮力、帆船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
2.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帆船行驶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浮力、帆船原理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纸板、剪刀、胶水、尺子、铅笔等制作小帆船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浮力原理和帆船原理,引导学生思考自制小帆船的实验目的。
2. 制作小帆船:讲解制作步骤,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小帆船。
3. 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帆船在不同风力、水速情况下的行驶情况。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帆船行驶的因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小帆船的质量和创意。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细致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讨论的深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海事专家或船长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帆船和浮力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船厂或海事博物馆,直观了解帆船的制作和历史。
3. 让学生尝试设计更先进的帆船模型,并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展览。
八、安全指导:1. 学生在制作小帆船时应使用安全工具,如剪刀、胶水等,避免受伤。
2. 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规程,如穿戴实验服、戴手套等。
3. 使用水源时要注意水温和水流速度,避免烫伤或意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小帆船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小帆船;知道风和帆的关系。
2、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的意义;
3、知道生活中的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利用小帆船观察风和帆的关系,理解风的两面性。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制做的小帆船材料、大水盆、风扇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风对人们生活的益处与危害、自制小帆船、风管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帆船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资料片;
(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
师:同学们,刚才影片讲的是什么故事?
生: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帆船(板书)
2、欣赏帆船,了解帆船动力
师:看,我给同学没带来了一部分帆船的图片,咱来欣赏下。
(投影)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艘船,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帆船与其他船只的不同,突出帆的独特性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风与帆船动力的关系)
生:有的有帆,有的船没帆。
生:有的是人力船、有的是风力的帆船、有的是机器驱动的。
师:那么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帆船的动力就是——风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这种靠风为动力行使的帆船。
二.重点突破“船使八面风”小组学习实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各种小帆船,观察小帆船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制作小帆船
师:咱要研究帆船,怎么能没有船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操作袋,小组合作,制作一艘帆船。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帆船)
3.分组合作探索“船使八面风”
(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就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保持和发展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课堂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方式方法继续研究风的相关知识。
)
师:看投影,如果风从南案要行使到北岸。
我们要怎样做?如果变换风向,风从西南吹来,从东南吹来呢?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船再行使到北岸呢?请同学们思考,设计一实验方案,在桌上的水槽里实验一下。
开始行动吧。
(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师随堂指导)
4.小组汇报总结:
师:那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实验方案给大家交流一下?
组1:
组2:略
师:很好,谁还有问题吗?
生:那么要是从北面吹来的风,帆船会怎样行驶呢?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迎面风)
师:是个好问题,也是棘手的问题,来看看投影,数百年前的航海家们早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帆船这一人们利用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使学生初步意识到风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感悟到人类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通过标注帆的方向,汇总试验结果,学会利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结果,整理研究结论。
)
三、认识风的两面性
1风的益处。
小组汇总,组长汇报
师:风真是大自然神奇的馈赠,那么风还有什么益处呢?
师:请他们们以组为单位把课前搜集的信息汇报给组长,整理成文字。
(生以组为单位汇报整理、其他组补充)
2.风的危害。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风是无比高尚的,毫无危害的馈赠给我们。
生:不要危害。
(生随意的回答风的危害)
播放风的危害影片与学生产生共鸣
师:同学们,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要防范他的次生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分析风的善恶,即风的两面性的基础上,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从风对人类的益处和危害两方面入手,将自己或小组的观点整理记录下来,并将整理记录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到相互补充、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风的两面性的认识。
)
四、总结概括,拓展提升
合理利用风力能源(影视资料展示现代发明)
师:那么古代聪明的航海人充分的利用了风力做为很好的能源,作文现代人的我们自由也不能落后了。
来看看他们的发明。
(影视资料展示现代发明)师:怎么样,为他们的奇思妙想鼓掌吧。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请做有心人,发现身边的科学,有一首风级歌送给同学们。
下课。
1.展示风级歌
2.你知道风的利用历程吗?课下搜集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课后搜集、整理有关风的谚语,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悟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活动能力、探究能力。
)
板书设计
小帆船
益处
风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