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采集操作规程
1.血液标本采集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血清(ELISA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蛋白表达检测);血浆(游离核酸的检测);有核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适用范围:肿瘤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
责任人:操作流程:1.仪器设备:高速低温离心机、-80℃冰箱。
2.材料与试剂:试剂:10×红细胞裂解液(Cat NO:420301;试剂公司:Biolegend)胎牛血清(100ml;试剂公司:天津康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DMEM(500ml;试剂公司:Thermo Cat NO:SH30033.01B)DMSO(100ml;试剂公司:材料:4ml血清真空采血管(黄盖无抗凝剂)4ml血浆真空采血管(紫盖含抗凝剂)移液器、50ml离心管、1ml冻存管、吸头等3.样本采集:3.1分离血清3.1.1血清管(黄盖无抗凝剂),标本于4℃,3300rpm离心10分钟。
3.1.2吸取血清分装于1.5ml 冻存管内,每管300 µl,分装4管,若血清量较多,则将剩余血清全部加入最后一个冻存管中。
3.1.3贴条形码标签,-80℃储存。
3.2分离血浆3.2.1血浆管(紫盖含抗凝剂),标本于4℃,3300rpm离心10分钟。
3.2.2吸取血浆分装于1.0ml 冻存管内,每管300 µl,分装4管,若血浆量较多,则将剩余血清全部加入最后一个冻存管中。
3.2.3贴条形码标签, -80℃储存。
3.2.4采血管扣紧管盖,放存旁边,准备下一步分离有核细胞的操作。
3.3分离有核细胞按每4ml全血需要配制40ml用量稀释红细胞裂解液。
3.3.1取50ml离心管, 加36ml去离子水,加4ml红细胞裂解液混匀。
3.3.2用移液器将分离血浆后剩余血液转移至装有裂解液离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室温静置10min(观察裂解效果适当延长裂解时间,液体呈现透明状为宜)。
3.3.3于4℃,800g离心5min,吸去上清,加入4mlDMEM轻轻吹打混匀沉淀。
经中心静脉置管处采血 操作规程
经中心静脉置管处采血操作规程
目的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取血液标本,减少穿刺外周静脉导致的疼痛、解决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采血需求。
相关知识血液标本的抽取有以下两种途径:穿刺外周静脉采血;穿刺中心静脉采血。
血液标本不应在输液侧手臂采集,也不应通过外周留置针采集。
经中心静
脉导管抽血,如冲管不规范,易导致堵管。
用物
患者/家属教育弃去的针筒内包括导管内的液体和1~2ml血液,对身体不会产生危害。
护理记录 1 血液标本采集的项目、血量、日期和时间。
2 导管是否通畅、完整。
血站操作操作规程
血站操作操作规程血站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站的运营,保证血液采集、加工和分发的安全和质量,维护供血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血站是负责采集、加工和分发血液及其成分的单位,依法开展血液和血液成分采集工作。
第三条血站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保证血液采集、加工和分发的安全、有效和符合质量标准。
第四条血站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确保血液采集、加工和分发过程的质量。
第五条血站应制定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并贯彻执行。
第六条血站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章血液采集操作规程第七条血站应遵循以下操作规程进行血液采集:(一)申请人登记:申请人应填写捐血登记表并提供相应身份证件,工作人员应核对申请人身份信息并录入系统。
(二)体检和问诊:工作人员应对申请人进行体检和问诊,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病史,确保捐血安全。
(三)知情同意:工作人员应向申请人说明捐血过程和风险,并取得申请人的知情同意。
(四)消毒操作:工作人员应对采血区域进行适当的消毒操作,确保采血过程无菌。
(五)采血操作:工作人员应选择适当的采血针进行采血,确保血液采集量符合规定。
(六)采血完成:血袋应进行标识并送往血液加工区域进行初步检验。
第三章血液加工操作规程第八条血站应遵循以下操作规程进行血液加工:(一)初步检验: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初步检验,包括血型、RH因子、传染病筛查等。
(二)分离血液成分:将血液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根据需求进行处理和保存。
(三)加工和储存:对血液成分进行加工和储存,确保质量和安全。
(四)输血准备:根据需求对血液成分进行筛选和匹配,准备输血。
(五)输血操作:按照输血要求进行输血操作,确保安全。
第四章血液分发操作规程第九条血站应遵循以下操作规程进行血液分发:(一)血液需求登记:诊疗单位应向血站提出血液需求申请,血站应核查申请并登记。
检验血标本采集制度与流程
检验血标本采集制度与流程规范的采血流程一、检验科采血人员上岗必须佩带好胸牌、帽子、口罩及手套、做好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及无菌操作准备。
二、热情接待每位患者,并掌握〝急诊优先〞的原则。
认真审对申请单,按照申请单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检验目的、检验项目。
根据检验项目准备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上标记病人信息。
准备采血1、用0.5‰消毒灵液浸泡手(戴手套的手)或用湿手帕擦手(戴手套的手),做到一针(一次性针头)、一管(一人一管)、一带(一人一根压脉带)、一张(一人一张纸)。
3、 使用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器之前检查包装是否完整,负压管是否破损。
患者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采血台上,暴露穿刺部位,距采血部位5厘米处绑上止血带,止血带要松紧适宜,约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同事嘱患者紧握拳头,若此时静脉扔不易见,可嘱患者反复握拳数次,使静脉易于怒张,止血带捆绑时间不易过长,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穿刺前须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有碘过敏史需用75%消毒。
打开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用左手固定患者前臂,拇指按住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使之固定。
右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先以约30度的角度穿刺静脉前2-3毫米处的皮肤,然后再穿刺静脉壁而进入静脉腔,待见有回血后,将针头顺势而进入少许,以防止采血时针头滑出静脉,但不可太深,以免刺穿静脉。
5、 将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带有病人信息的真空负压管内,待抽至所需血量后,先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拳头放松,再以无菌棉签按住伤口,拔出针头(抗凝血真空管须立即颠倒混匀6次)。
6、采血完毕后应嘱患者紧压伤口至止血5分钟(血液病患者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每位患者采血前应换纸,换止血带。
血液标本采集操作规程(标准版)
血液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一、目的(1)毛细血管采血法:用于血常规检查,由于该采血方法目前均由检验人员执行,具体方法从略。
(2)动脉采血法:临床上很少用。
(3)静脉采血法: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评估(1)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
(2)了解病人的诊断和目前治疗情况。
(3)明确病人需作的检查项目,决定采血量及是否需要特殊准备。
(4)明确需作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
三、计划(1)用物准备:2%碘酊、70%乙醇、无菌瓶镊、棉签、止血带、干燥注射器、标本容器(抗凝管、干燥试管活血培养皿)、检验单(标明病室、床号、姓名)、无菌手套、乙醇和火柴(采集血培养标本时用)等。
(2)病人准备:采血局部清洁、病人明确采血的目的。
(3)环境准备:整洁、宽敞、明亮。
(4)护士准备:做好个人防护。
四、实施(1)操作步骤:①全血标本:查对,贴好标签→洗手、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解释→选择静脉,系止血带,消毒,嘱病人握拳→戴手套按静脉穿刺法从静脉内抽出一定量的血液→松止血带、送拳、拔针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1-2min→分离针头,将血液沿管壁注入标本容器→整理用物,送检,洗手,记录②血清标本同全血标本但干燥试管代替抗凝瓶③培养标本同血清标本以培养基代替干燥试管另加酒精灯火柴用于消毒培养瓶瓶口(2)注意事项:①抽血清标本需用干燥注射器、针头和干燥试管。
②采全血标本注意抗凝,血液注入容器后立即摇匀避免凝固。
③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止污染。
④如作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抽取血液后应立即注入有石蜡油的抗凝试管以防二氧化碳溢出,测定值降低。
⑤如同时需抽取不同种类的血标本,应先注入学培养瓶,在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
⑥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皮管处去学标本,最好在对侧肢体采集。
⑦采集血标本后应将注射器活塞向后抽,以免血液凝固使注射器黏连,针头阻塞。
⑧注射器应经消毒液浸泡后,在清洁处理。
最好选用一次性注射器。
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样本库采集人体血液样本的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人体血液样本的活动过程。
3.定义和术语3.1知情同意保证被收集者了解并理解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自愿同意参加试验的原则。
知情同意具有国际性,是对所有进行人体研究或人体取样调查的研究人员的伦理要求。
在以人为研究/试验对象的科研领域,收集者必须获得研究对象/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保护被收集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保护收集者免于诉讼。
3.2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是每位被收集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项试验而签署的文件。
知情同意的具体体现是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知情同意书由收集者和被收集者共同签署,一式两份。
正本由收集者保存,被收集者保存副本。
3.3真空采血管采血法将有头盖胶塞的采血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
3.4血清和血凝块指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
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放出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
3.5血浆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3.6白细胞白细胞人体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有细胞核。
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7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枸橼酸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3.8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与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相同,用21.5-2.2mg EDTA·K2可阻止1ml血液凝固。
3.9肝素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与抗凝血酶Ⅲ结合,促进其对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
4.职责4.1临床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血液。
4.2样本管理员协助样本的采集,对样本进行处理和储存,并作相关记录。
血清采集流程
血清采集流程
(1)采集血液样本,置于含有适量抗凝剂的采集管内;
(2)反复颠倒采血管,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
(3)以2000-3000rpm离心10min(血样采集后室温放置1h之内进行离心;血样采集后冰上放置可以在4h内进行处理),上清液即为血浆;
(4)保存于-80℃冰箱。
血清样本采集
(1)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置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内;
(2)室温下自然凝集2-4h(防暴晒),血液凝固后自然析出的即是血清。
或者
(1)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置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内;
(2)室温下自然凝集30-60min,待血液凝固;
(3)以2000-3000rpm的速度离心5-10min,上清液即为血清
(4)保存于-80℃冰箱。
血清、血浆样本随着室温下放置时间的延长,样本内的代谢谱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所以血液样本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
采集到的血清、血浆样本颜色应该是淡黄色透明或者半透明液体,如果发现样本中是红色,说明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出现了溶血现象。
因为溶血样本会导致样本的代谢谱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溶血严重样本
是需要重新制备的。
血清和血浆样本有什么区别呢?
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以及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
血清和血浆中的代谢谱也存在一定区别:如脂质,氨基酸,核苷酸等。
采血室操作规程
采血室操作规程一、引言采血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它是获取人体血液样本的过程。
为了确保采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采血室操作规程应该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本文将介绍采血室的操作规程,包括采血前的准备工作、采血器具的选择和使用、采血流程、血液样本的处理等内容。
二、采血前的准备工作1. 采血室的清洁:采血室应保持整洁和无菌。
在每次采血前,工作人员应当对采血室进行清洁消毒。
2. 采血器具的准备:根据需要采集的血液样本类型,准备好相应的采血器具,如针头、采血管和试管。
确保这些器具的使用在有效期内,无损坏和过期等问题。
3. 摆放采血器具:在采血台上按照一定的次序摆放好采血器具,以方便操作时的使用。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防止交叉污染。
三、采血器具的选择和使用1. 选择合适的针头: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和采血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头。
一般情况下,使用22G至24G的针头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2. 选择合适的采血管:根据需要采集的血液量选择合适的采血管。
静脉原液管适用于大量血液的采集,立即离心管适用于需要离心分离血液组分的样本。
3. 采血器具的正确使用:在使用采血器具之前,应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和无菌性。
使用前应先进行杀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使用时,应按照器具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操作。
四、采血流程1. 确认患者身份:在采血前,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采血操作的准确性。
2. 洗手和戴手套:采血前,工作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彻底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寻找合适的采血部位:根据采血的目的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常用的采血部位有前臂的腕静脉和肘窝静脉。
4. 皮肤消毒:在选择好采血部位后,应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采血操作:在皮肤消毒后,将针头插入静脉,将采血针连接到采血管上,并适当调整角度和深度,以确保顺利的血液采集。
6. 完成采血:根据需要采集的血液量进行采血操作。
血液实验操作规程
血液实验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实验人员进行血液实验,在保证实验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规范实验流程和操作方法。
2. 实验准备- 实验人员应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
- 准备所需的血液样本和实验用具,如试管、离心机和显微镜。
- 检查实验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工作。
3. 实验流程1. 采集血液样本:- 使用无菌注射器从受试者的静脉处采集血液。
- 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转移到无菌试管中,并轻轻颠倒混合。
2. 离心:- 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以适当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
- 离心后,将血液分为血浆和红细胞两部分,并将它们分别取出。
3. 血浆分析:- 将取出的血浆样本放入分析仪器中,根据所需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 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测试数值和报告单位。
4. 红细胞观察:- 取出的红细胞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注意观察红细胞的数量、形状和结构,记录相关信息。
5. 清理和处理:- 将用过的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 处理废弃物、污染材料和血液样本的。
4. 实验安全- 在进行血液实验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和法律法规。
- 实验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并掌握实验安全知识。
- 处理血液样本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并妥善处理可能存在的生物危险物质。
5. 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血液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可帮助实验人员准确、安全地进行血液实验。
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验要求和安全规范进行调整和执行。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是临床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规范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以提高标本质量、减少污染及误诊率。
二、采集前准备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确保无误。
2. 选择合适的采集器械:根据采集需求,选择适当的采集器械,如无菌针头、无菌试管、培养瓶等。
三、采集操作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采集过程,让其了解并配合操作。
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稳定的状态。
2. 消毒程序: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常用消毒剂如酒精、碘酒,按照规程进行彻底消毒。
3. 采集血样:将无菌针头插入患者的静脉或血管,抽取适量血液,并根据需要分装入无菌试管或培养瓶中。
4. 混匀标本:轻微摇晃或轻拍血样容器,确保血液与培养液充分混合。
四、采集后处理1. 采集器械处理:丢弃使用过的针头、试管等器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焚烧或贴有“感染性废物”标签的特殊垃圾袋中。
2. 患者鼓励:告知患者采集已完成,感谢其的配合并鼓励其继续配合后续治疗。
五、运送操作1. 标本标识:确保标本上有患者的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和时间等必要信息,以免混淆或丢失。
2. 运送容器:选择合适的运输容器,如耐压、耐震动、密封好的容器,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或受到破坏。
3. 防护措施:运送标本时,保持容器稳定,避免与其他容器、物品摩擦和震动,防止标本破损或污染。
4. 运送温度:根据不同培养需求,将标本置于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运送,如冷藏、冷冻或常温等。
确保温度在规定范围内,避免标本质量受损。
5. 运送时效:尽量缩短标本送达实验室的时间,以保持标本的活性和准确度。
在运送前与实验室联系,确认实验室接收时间和运送方式。
六、备注事项1. 采集者要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以确保采集过程中不发生交叉感染。
2. 采集器械和容器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清洁和灭菌,以杀灭或去除潜在污染的微生物。
检验采血操作规程
检验采血操作规程采血操作是临床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正确的采血操作规程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采血质量。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下采血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相关疾病情况和用药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采血措施。
2. 洗手消毒:进行必要的手部消毒工作,保持操作无菌。
3. 前置清洁:对采血器具和工作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4. 货品准备:准备好需要使用的采血器具,包括血管针、采血管、胶布、棉球等。
二、采血操作1. 准确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号等身份信息,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 获取患者同意:向患者说明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取其书面同意。
3. 选择适当采血部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常用的部位有肘窝内侧、掌侧等。
4. 使用无菌针头:选择合适尺寸的无菌针头,打开包装,避免污染。
5. 用酒精棉球擦拭采血部位:先从内向外擦拭一次,再从外向内擦拭一次,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6. 适当固定患者的手臂:可以用一个宽而软的绷带将患者的手臂固定在一定位置,保证采血过程的安全。
7. 确定血管位置:将无菌针头插入患者的皮肤,通过观察松弛的血管反弹的情况,确定血管位置。
8. 收集血样:将采血针插入血管,将采血管固定在血管针上,等待血样缓缓流出。
9. 采集血量控制:根据需求采集适量的血样,短时间内采集太多的血样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0. 拔除针头:取下血管针,拉回血管采血管的管塞,用棉球严密的按住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11. 消毒覆盖:取出消毒草纸或透明胶布,将采血部位覆盖,避免污染和感染。
三、收尾工作1. 对采血工具进行妥善处理:将使用过的器械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和储存。
2. 观察采血部位:观察采血部位是否有出血、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3. 交代注意事项: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如保持采血部位干燥,避免刺激等。
4. 记录相关信息:记录采血相关信息,包括患者身份信息、采血部位、采集的血量等。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 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 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 s以上)穿刺采血。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 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 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 ml。
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 h内。
静脉血液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静脉血液采集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实验室部门为各种测试采集静脉血样本。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做生化、免疫、血常规等项目所需血液标本的采集。
3、物品准备:止血带、一次性垫巾、无菌棉签、复合碘消毒液、一次性采血针、负压真空管(数量和种类根据要求选取后检查生产日期、有效期及有无漏气及破损)、试管架、记号笔、一次性口罩、帽子及手套。
4.检验申请表填写要求:4.1检验申请单门诊医师用电脑机打,使用正楷字,打印字迹清楚,申请单填写完整。
4.2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检查项目、申请日期和时间、申请医生等。
操作步骤:5.1查对检验申请单的受检者姓名、性别、核对检验项目(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无误后在电脑上打印条形码及患者取单凭证,告知患者取单的地点及方法等事项。
然后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取不同抗凝剂的采血管,在采血管上贴好与检验项目相对应的条形码。
5.2患者血管的选择:常用的肘窝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前臂内侧静脉。
儿童可以使用颈外静脉和大隐静脉。
5.3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垫巾、扎止血带。
5.4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约5cm的复合碘棉签消毒两次。
5.5嘱受检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明显。
5.6穿刺:采用真空采血技术。
取下静脉穿刺针上的保护套,进行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后,使用带条形码的负压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
5.7采血顺序如下:凝血项目管(蓝帽)→ 血沉管(黑色)→ 血清管(红色或黄色)→ 肝素血浆管(绿色)→ EDTA管(紫色)。
松开止血带,让患者松开拳头,用输液膏按压针头,拔出针头,让患者轻轻按压3-5分钟,直到没有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指示按压一段时间。
15.8要求患者整理袖子,不要将采血臂压得太紧,以免针眼渗血。
5.9采血后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规定分类处理。
6.注意事项6.1采血前应核对好姓名和检验项目,明确标本要求。
6.2用抗凝剂管采集血样后,应立即轻轻翻转试管8次以上,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血液操作规程
血液操作规程血液操作规程一、前言血液操作指的是在医疗、研究、救援等领域中,对血液进行采集、输注、检测等操作。
正确的血液操作能够确保血液安全,避免潜在的传染病感染风险。
本规程旨在规范血液操作的流程和要求,以保障操作人员和受血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血液采集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血液采集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在采集血液前,操作人员应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3. 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清洁皮肤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注意消毒时间和方法。
4. 采集血液时,应使用无菌、一次性的采血针、管采血器等器材。
操作人员应注意技术细节,避免针头深度过大或过小。
5. 采集完血液后,要将血液转移至适当的容器中,并密封好,避免血液污染。
6. 丢弃一次性器材时,操作人员应注意分类、妥善处理,遵循医疗垃圾处置的要求。
三、血液输注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核对输血对应血袋和受血者身份,并记录核对结果。
2. 输血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情况。
3. 输血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输血速度过快,遵循医疗机构的输血速率控制要求。
4. 输血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将输血相关器材妥善处理,并及时清洁受血者的皮肤。
5. 输血后,操作人员应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及时记录输血相关的数据和病情变化。
四、血液检测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不同血液检测方法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操作人员应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准备好所需试剂、标本和器材。
3. 在进行血液检测前,操作人员应核对标本和受检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4. 在进行血液检测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法要求操作,控制好试剂加入的时间和量。
5. 检测结果出来后,操作人员应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如有需要,可以进行重复检测或进行其他进一步检查。
五、血液操作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了解血液相关的传染病防控知识,严格遵守相关防护措施。
静脉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静脉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制订静脉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准确无误,结果可靠。
二范围
适用于产科专业临床试验。
三内容
(一)研究护士负责用物准备:贴上试验标记的采血管,清洁盘,采血针,碘伏、棉签、止血带。
(二)核对受试者姓名,试验名称,随机号。
(三)向受试者解释操作过程,取得受试者配合。
(四)暴露采血部位,在采血部位近心端用止血带。
(五)用消毒棉签对静脉穿刺区域由内向外消毒2遍。
(六)用左手固定好肢体及穿刺部位,右手持采血针在预定穿刺点穿刺,穿刺针向静脉30°~45°角缓慢刺入,抽出暗红色血液,采血针另一端插入采血管中,左手放松止血带,抽取需用量血液,迅速拔出穿刺针,用棉签压迫穿刺点皮肤。
(七)洗手,整理用物,记录。
(八)按方案设计中的SOP及要求及时送检。
(九)及时记录检验数据。
第 1 页共 1 页。
血液检验操作规程有哪些
血液检验操作规程有哪些血液检验操作规程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操作规程是确保结果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性的关键。
下面是对血液检验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仪器操作、结果判读等方面。
一、样本采集1.准备工作:清洁工作台,确保无杂物,清洁抽屉中备有所需常用耗材和试剂。
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使用的部位有指腹、耳垂、前臂等,根据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3.消毒:采用75%酒精和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保持清洁。
4.采血:使用适量的血管针或浅表血管封闭器,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采集,避免污染或改变血液成分。
5.采集管选择:根据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集管,保证标本的安全和准确性。
6.采集量:根据实际需要及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适量的标本,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7.采集后处理:密封采集管,轻轻摇匀,以充分混合抗凝剂或促凝剂等。
二、标本处理1.离心:对于全血样本,需离心分离血浆和红细胞,避免含有红细胞的血浆影响结果。
2.标本保存:按照项目要求及标本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例如冷藏、冷冻或常温保存,注意避免污染或变质。
3.标本传递:严格按照标本保存和转运的规范进行传递,保证标本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4.标本处理记录:记录标本的接收、固定、采集时间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结果解读。
三、仪器操作1.仪器准备:根据需要进行仪器的开机、预热、校准、质控等准备工作,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样品装载:按照仪器要求,将标本放入仪器中进行测试,注意避免杂质或污染对结果的干扰。
3.仪器操作:根据仪器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正确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质控处理:每天开始使用仪器前进行质控检测,校正仪器误差,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仪器维护: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性。
四、结果判读1.结果记录:仪器出结果后及时记录,注意标注检测项目、日期和患者信息等,便于结果的快速、准确解读和追溯。
血站操作规程
血站操作规程血站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站的运作,保障血液采集、贮存和转运的安全与有效,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级血站的血液采集、贮存和转运工作。
血站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
第三条:血站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操作人员队伍,配备规范的设备和消防设施,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血液采集、贮存和转运工作的安全与有效。
第四条:血站应组织和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液采集和献血的认识,增加社会对献血的支持。
第二章:血液采集第五条:血站应根据采血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采血计划和采血点设置方案,确保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采血点应具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保证采血操作的安全与有效。
第七条:采血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和考核,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和操作技巧,保证采血操作的规范和有效。
第八条:采血前,采血操作人员必须对献血者进行健康评估和血液检测,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采血的质量。
第九条:采血操作人员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保证采集血液的无菌和质量。
第十条:采集血液后,采血操作人员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贮存,确保血液的新鲜和质量。
第三章:血液贮存第十一条:血站应建立完善的血液贮存设施和设备,保证血液贮存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二条:血液贮存设施和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贮存血液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三条:血液贮存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掌握正确的贮存方法和操作技巧,保证血液贮存的规范和有效。
第十四条:贮存血液必须进行适当的标识和分类,确保血液的追溯和使用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贮存血液的温度和湿度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
第四章:血液转运第十六条:血站应建立规范的血液转运制度和流程,确保血液转运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七条:血液转运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和考核,掌握正确的转运方法和操作技巧,保证血液转运的规范和有效。
第十八条:血液转运前,必须进行血液质量检测和适当的包装和标识,确保转运血液的质量和追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采集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血液采集已不单是全血采集,单采成分血、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治疗性单采等技术都已普遍采用。
采血技术是否熟练直接关系到献直者的保留和血液质量。
娴熟的采血技术使献血者很少有甚至没有疼痛感,容易接受第二次献血;娴熟的采血技术使采集的血液流畅,适合于分离血液成分。
血液采集过程还需特别关注献血者核对、穿刺静脉的选择等环节。
一、献血者核对
为防止采血过程中出现人为或技术性差错,对每一步骤都要有严格的检查核对制度。
1.采血前需核对献血者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体检日期及各项体检合格证(章)等;观察面色是否苍白或进行血比重、血红蛋白的检测;为保证献血者在有效的间隔期内献血,采血前还应该检查献血者肘窝部是否有新穿刺痕迹,有条件的还应该进行献血间隔期的实时查询,合格者方可献血。
2.国外无偿献血前大多仅做血红蛋白测定,身体健康即可献血。
目前在我国多以街头流动采血车和献血屋的形式开展无偿献血,献血的性质和方式也逐渐与国际接轨,采血前需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血压等)及献血前的血液检测(包括血型、血红蛋白等),全
部满足要求后可以献血。
二、静脉穿刺部位准备
为保证采血顺利,血流通畅,首先应慎重选择穿刺的静脉及其部位。
(一)选择穿刺静脉
采血均选择上肢肘窝部静脉,采血者应熟练掌握其解剖特点。
消毒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较固定、不易滑动的静脉。
2.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符合上述特点,是经常选用的静脉,头静脉也是肘窝部较大的静脉,但易滑动,在前两支静脉不易触及时选用。
3.献血者较肥胖或静脉处于较深部位时,静脉不显露,这时可用手指触摸其准确位置,或用止血带在肘窝上方5cm 处系紧,使静脉充盈可触及。
(二)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准备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做好消毒准备,其方法是: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现多采用0.2%的安尔碘进行消毒。
必要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双臂和手,重点清洗肘窝部位,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拭干,再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
消毒皮肤时要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拭,切忌往返涂拭。
消毒面积不小于6cm
×8cm。
应该指出:这种消毒方法并不能达到完全无菌,只能是达到外科的洁净程度,消毒后应尽可能短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尽快穿刺静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免受污染。
个别献血者对碘酒和酒精消毒剂过敏,遇到这种情况时,则应采用其他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采血过程
选择好静脉穿刺部位并做好消毒,即可进行采血,其过程如下:
1.在静脉穿刺部位消毒区上方几厘米处系止血带或用血压计袖带系紧并加压至5.3—8kPa (40—60mmHg),以能阻断静脉回流而不阻断动脉血流为宜,此时表浅静脉充盈,显露清楚。
2.采血者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采血针柄,针头斜面向上或稍侧斜,减少皮肤阻力,针与皮肤呈30º~50º角刺人皮肤。
当针头刺入皮肤后改变角度呈10º左右,沿静脉走行方向平稳刺人静脉,进入静脉后,阻力明显减少时再推lcm 左右,可见血液流出,此时保持针头位置稳定,视血流通畅,即可固定针头位置,用消毒棉球覆盖针眼,并用胶布固定。
3.将血袋摇动后放于采血秤上,嘱献血者做松握拳动作,10~12秒1次。
4.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流情况,并有规律地摇动血
袋,使血液与保存液充分均匀混合,遇有血流不畅时,应及时处理校正针头位置,以防采血中断。
当不易观察血流时,则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以及血袋重量是否增加。
5.采集过程中,采血者可将血型标签贴在血袋上。
顺利采血200ml一般在3分钟内完
成,400ml在6分钟内完成。
欧洲委员会《血液成分制备应用和质量保证指南》(第11版)规定,理想的采血时间为10分钟之内完成(以500ml为标准),如果采血时间超过12分钟,将不适宜制备血小板成分。
6.采血达到采集量时,嘱献血者松拳,用止血钳在距针尾部2—3cm处夹住血流导管,松开血压计或止血带,拔出针头,再嘱献血者用三个手指压住棉球约10~15分钟,采血完毕。
7.在血袋与止血钳之间的塑料导管上用热合机封为几段,然后在靠近止血钳的封口处剪断,几段小导管内的血液留作复检血型及临床配血用。
8.采集后的血液应立即放入冷藏箱或已预冷的贮血箱中进行降温、冷藏。
9.注意事项
(1) 采血时应精神集中,按操作规程进行。
(2) 遇有穿刺不顺利或血流不畅时,不可惊慌,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必要时请其他医护人员协助。
若进行第二次穿刺,需更换一套采血器材。
(3) 因献血者个体差异,止血带的压力要求有所不同,压力不足时则穿刺静脉充盈不佳,压力过高则可使深部静脉回流受阻。
(4) 穿刺针头的深浅位置要适宜,应使针头斜面全部处于静脉内。
若穿刺浅,针头斜面部分未入静脉,则血液漏出血管造成血肿,若穿刺过深可能穿透静脉。
(5) 采血过程中,应仔细观察献血者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如精神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采血,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护理。
(6) 血液采集量的计算,我国规定每次献血量200~400ml,使用塑料血袋采血难以用容积计算,故采用称重法计算采血量。
全血比重按1.050计算,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血液采集量。
采血量(ml)=[采血后血袋重量(g)-采血前血袋重量(g)]/1.050
(7) 采血时所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敷料,使用后应投入到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内,最后统一消毒处理。
四、单采血液成分
随着输血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液的采集已不限于只采集全血,已能采集多种细胞成分和血浆。
1968年血细胞分离机诞生,经过多年的应用和改进,现已有了多种机型。
这些分离机有电脑自动控制系统,可根据
需要选用程序,可以单采血液的某一种成分及所需数量。
由此采血技术本身也演变成为制备血液中某种成分的技术。
如单采血小板术就是制备浓缩血小板,单采血浆术就是制备新鲜液体血浆。
现在的采血技术不仅用于采集健康人的血液及其成分供临床输用,而且还可治疗某些疾病,也就是将血液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去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现称之为治疗性单采术。
无论单采的是哪一种成分,也无论使用的是哪一种机型,采血人员都要严格按相应的操作说明书执行。
一般的采集程序是:
1.开启血细胞分离机并进行初始化。
2.静脉穿刺前按照血细胞分离机操作说明,选择拟单采的血液成分的采集程序并设定相应的参数。
同时为了预防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中毒反应,采血前可选择补充钙剂。
3.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持续观察机器的工作状态、抗凝剂的滴速,并对献血者进行监护。
同时还应做好采集过程的各项关键指标的记录,包括采集时间、品种、体外循环的血量、抗凝剂的使用量、交换溶液的量、血液成分的质量以及献血者的状态等。
4.如果单采程序采集的是血小板时,则按照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的要求使血小板充分解聚并混匀,在22℃±2℃的环境下振荡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