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赏析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阅读指导】语言赏析题,包括对词语的赏析、对句子的赏析。
赏析语句,其实就包含着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
那么,在记叙文阅读中如何解答这类题呢?第一,抓住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
为了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事物,记叙文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
例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蓬勃生长的勃勃生机。
其赏析思路为:明确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比喻:生动形象;拟人:表现了情态;排比:增强气势、增强情感;夸张:强调特征……)+结合句意分析表达效果(人或物的特点、状态或精神以及作者情感。
)例:“春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
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赏析: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天里万物复苏、柳絮漫天飞舞的动人景象,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第二,要充分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侧重动词、形容词。
还以《春》为例,如赏析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其中“偷偷地”与“钻”互相照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春时节小草在不知不觉中破土而出的情态,同时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也逼真地再现出来。
而“嫩嫩的”“绿绿的”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草质地和色泽的特点,显示了它蓬勃的活力;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让人不禁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在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时候,可按照这样的思路组织答案:解词+析句+扣中心+基本作用。
例:春带来的奇迹已在眼前,看,幼牙的外衣缓缓裂开,第一道温柔的泉水在阳光下微微颤动。
赏析:这三个词用得好。
“裂”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幼牙的牙苞一层层展开时的情况。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项训练之语言赏析(带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语言赏析题一般答题思路:解答语言赏析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写得怎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强调了)(3)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对象的……特征(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例: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体会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解题思路:①词语本身的含义②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③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词语适用的对象或范围⑤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⑥近义词辨析答题格式:①动词:生动地表现出XX人/事/物的特点,(或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情态),表现了人物XX的心情。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XX的心情。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语言品析》课例实录及课后反思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品析关键语句一、教学目标理解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掌握品味语句的方法及答题技巧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考题回顾,明确考点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道做过的习题:《孔子心和庄子气》18、品析语言。
“他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粱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这句话写得妙在何处?示例:这句话巧用叠词,写出了老人的乡野生活的自由悠闲、淡泊宁静,表现了老人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享受和喜爱。
师: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阅读中的哪一个知识点呢?生:品析关键语句。
师:在记叙文阅读中,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出示考纲要求:1.分清文章要素、线索、顺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中心。
2.品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4.欣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
)2、师:对记叙文来说,哪些语句可以看作是关键性语句呢?生:发言。
师: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二)考点解析(出示盐城市近三年中考题型)师:有关此类知识点的考查题每年都出现,但是考查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有所变化。
从这些试题中,同学们能不能看出,中考试题中语言品析题通常从哪些角度进行考查呢?生:发言。
(归纳出示题型)理解词句的特定含义,分析语句的特殊作用,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师:因此,当我们遇到语言品析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它是要求理解含义、作用,还是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温故知新,理解品味师:如何准确地理解关键语句,在答题是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学习过的课文中探讨语言品析题的解题方法吧。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考点之句子赏析点拨角度考点解说常见考题点拨内容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起了……的特性。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凸起表现了人物的××特性/心理/豪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打破方法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1那天,约好在她上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邻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中考语文阅读技法讲解:赏析记叙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如何赏析记叙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记叙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欣赏语言生动形象性的问题。
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阅读记叙文必须从生动形象的语言入手,体味和推敲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从而理解把握文中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因此,提高赏析记叙文中生动形象语言的能力是提高记叙文阅读水平的关键。
那么,在记叙文阅读中如何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呢?首先,要抓住文中具体化、形象化的词语。
1.抓住文中具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运用恰到好处的动词能够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如《春》中侧面描写春花盛开、色艳味浓的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句中动词“闹”字就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蜜蜂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情景,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再如《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到酒店要酒:“他不回答,对柜里说:‘喝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里动词“排”的运用就十分生动形象,将孔乙己付钱时假装斯文而又郑重其事的样子展现了出来。
2.抓住文中具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一般来说,描写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等的形容词,是具体形象的。
运用得恰当,就会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如:《燕子》中的“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一句,其中“乌黑”“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描写燕子颜色、形状的词语就用得非常生动,读来形象感人。
3.抓住文中具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拟声词拟声词,顾名思义就是摹拟声音的词。
如“咚”“砰”“哗啦”“扑通”“噼噼啪啪”“滴滴嗒嗒”“叽里咕噜”等。
正确使用拟声词能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专题43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专题4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考点概述]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
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设问方式]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3、xx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文章赏析。
……★[解题方略]①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巧点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突破-选准角度,赏析语言
选准角度,赏析语言※答题策略赏析语言一般从用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句式、内涵或哲理等角度进行,通常分三步:第一步,指明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第二步,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与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说明作用。
1.从修辞角度入手揣摩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的内容情感和效果。
①比喻: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拟人:本句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夸张: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④对比:本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⑤反语:本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
⑥排比: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富有气势,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2.从用词特点入手从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贴切、传神”等角度理解词语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和作用。
从词语感情色彩,语言环境去赏析,分析其深层含义和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3.从描写方法入手判断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体会这些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从句式角度入手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就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缓;疑问句加强语气,会引起读者主义和思考;感叹句能抒发强烈感情;对偶句能使语言节奏感强烈,富有表现力。
生花妙笔细心品——中考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题解答指导
例 如 :07 杭 州 市 中 考 语 20 年
文 卷 中 的第 1 题 : 4 “ 园 的 绿 却 始 终 留 在 我 故
的 心底 ,如 同 儿 时 父母 慈 爱 的
目光 始 终 浸 润 着我 的 心 田 。” 这
句话 有 什 么含 义 和作 用 ? “ 终 留在 我 的 心 底 ” 的 始 写
出 下文 、 领 全文 、 置 悬 念 、 统 设
为 后 文 的 情 节 作 铺 垫 等 。 在 结
尾 , 代 结 局 , 表 明作 者 的 态 交 或 度 , 点 明 中心 、 化 主 题 , 或 深 或 照应 开 头 。在 中间 , 常 是 承 上 通
启 下 ,为 后 文 作 铺 垫 或 埋 下 伏
考虑以下几点 :
首 先 要 弄 清 文 句 所 使 用 的 面 有 画 龙 点 睛 作 用 的 句 子 。
i 辞手法 的作用 。例如 :
比 喻 : 此 比喻 彼 , 动 、 用 生 形
A .注 意 那 些 修 饰 、 限制 成
象 地 写 出 了彼 的某 特 征 , 引发 分 , 因 为 它 们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显 可 读 者 联 想 和想 象 , 人 以鲜 明深 示 着 句 子 的 内涵 。 给
设 问 : 醒 人 们 注 意 , 起 提 引 思 考 , 出某 些 内容 。 突
F .从 表 达 方 式 人 手 分 析 句
反 问 : 强 语 气 , 发 读 者 加 激 的 感 情 ,给 读 者 留下 深 刻 的 印
键 语 句 在 文 中 一 Nhomakorabea,
般 是 指 能
G .多 方 面 分 析 某 些 句 子 的 作 用 。关 键 句 在 文 章 中 的作 用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语言
教学设计】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语言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赏析语言类题目的常见题型。
2.积累有关修辞、描写、语言风格等知识。
3.掌握赏析语言的角度和方法,规范答题格式。
4.专向训练,提升能力。
导入:记叙文考点很多,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记叙文阅读的相关复习。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专题复习——赏析语言。
一、真题再现明题型1.河南中考试题2019年《给母亲梳头发》第9题: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8年《父亲的长笛》第8题: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2017年《唯有垂杨管别离》第9题: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2016年备考卷《父亲的歌》第9题:任选一个角度对第2段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015年备考卷《大年夜》第9题: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
请以第7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2.明确考情及题型必考考点:赏析语言(十年十考)常见题型:题型一:多角度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题型二:鉴赏语言特色师:题型是多变的,考点是不变的。
以考点为核心,我们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训练、变式训练,充分掌握考试题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分析典例得方法(一)题型一:多角度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典例1:(2016·河南备考卷《父亲的歌》第9题),任选一个角度对第2段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全能提分》331页)那时我大概五六岁吧。
那天夜幕降临后,我便爬上床。
这时一道微弱的电光透过窗帘划破漆黑的天空,接着长长的、低沉的雷声滚滚而来,挤进窗缝的风像魔鬼一样嘶吼着,然后整个房间被闪电照亮了,随即好像有千万只鞭炮在耳边震响……我吓呆了,大声哭喊起来。
角度一:从景物(环境)描写角度入手在325页下面表格中圈画景物描写的解题思路,读两遍,记要点。
在323页下面表格中圈画:景物描写的角度,阅读【教材链接】。
答案示例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电光之闪亮,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雷声风声之大,视听结合,描写了暴风雨之夜,狂风吼叫,电闪雷鸣的景象,渲染了恐怖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恐惧的心理。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赏析语言特点(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赏析语言特点【考查重点】1.语言风格2.句式特典3.语言特色【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语言风格1.常见题型说说本文的语言风格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语言风格分类语言风格是在语言交际的主客观因素的制导下由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多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
语言风格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如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表现风格,等等。
这里着重讲表现风格。
语言的表现风格是从不同侧面对综合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气氛和格调作出的抽象概括。
这样抽象概括出的表现风格往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常见的表现风格有豪放与柔婉,繁丰与简洁,明快与含蓄,绚丽与平实等等。
(一)豪放与柔婉豪放,又叫刚健、雄健,其特点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色彩鲜明,格调高昂,感情激荡,大气磅礴,具有阳刚之美。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题最终版
谢谢聆听!
青 衣
青 衣
•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的流言。 •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
青Hale Waihona Puke 衣① 明确赏析角度a.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 等) b. 用词(形容词、动词入手) c.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 烘托、对比、渲染等)
语 言 赏 析 题
② 结合语境明确描绘对象
③ 点明表达效果
青 ④ 点明原因,追及感情(由近到远) 衣
• 例三:品味划线句子“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 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 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效果。
结合语境明确 描绘对象 “笔直”和“斜”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斜”是说 霍金身子、脖子、微笑、看到的人和物都是斜的,说明霍 金全身瘫痪的事实,“笔直”是对霍金品格的概括,通过 对比说明霍金身残志坚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霍金的敬仰 之情。 青 追问原因,感悟感情 衣 表达效果 明确赏析角度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题
青 衣
By 宋 果
关于五一旅游微博网友有话说: A:我像纸片儿一样稳稳地立在人群里。 B:我快被挤扁了。 C:好好地游山玩水全成了看人后脑勺了。 D:看长城内外,一条人龙。
青 衣
我像纸片一样稳稳地立在人群里。
青 衣
• 我像纸片儿一样稳稳地立在人群里。
明确赏析角度
运用比喻手法,将我比作纸片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 在人群里被挤成一片的样子,同时也运用夸张手法,突出 强调人群极度拥挤,又通过“稳稳地”说明人群拥堵,人 只能一动不动的立在那,再次强调人群拥挤,表达了“我” 对这次旅行的不满以及对这种人满为患的环境的厌弃。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词句
答:①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②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衣 着的朴实。(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③用“蹒跚”、“探身”、 “攀” 、 “缩”等一系列动词,再现了父亲为儿子到月台对面买橘 子的情形,表现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艰辛,④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 的爱。
例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趟儿。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们以人的 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 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答题模式 : 1、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以人的 (动作、情态、情感……)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情态等; 3、表达了作者的____情感。
角度二、抓描写,赏句子
常见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角度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味觉
特点 容貌、体态、服饰 个性化的举止行为 个性化对话或独白 面部表情(五官动作)
内心思想情感 感官
眼睛(看) 鼻子(闻) 皮肤(感) 耳朵(听) 舌头(尝)
经典回顾
赏析《背影》中描写父亲的句子。
主要角度抓修辞,赏句子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 比喻: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从 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句子赏析
(三)《拾穗的脚步》
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提示:可 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任选角度)(4分)
走着走着,我忽然感到,太阳已不再那么火辣; 口舌,也不再那么干燥;心情,也不再那么郁 闷,似乎还有一丝清凉滋人心田,眼前变得明 媚、清澈起来。
例2.⑴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莫 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答:环境描写,烘托出菲利普一家欢快的心情, 对于勒满怀希望。
⑵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 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答:环境描写,烘托出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 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 已经破灭,天边的阴影正如他们内心的阴影。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 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 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 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
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2013年中考题《雨中片段》)
24.结合语境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朱自清春?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还眨呀眨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花数量多种类全的特点描绘了野花在春风中摇曳在阳光下闪烁的逗人喜爱的样子为下文赞美春作铺垫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
记叙文阅读句子品析
近三年中考题句子品析题回顾
(2012年中考题《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23.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 其作用?(4分)
例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语言品析(一) —记叙文的语言品析
• 【品析】人物描写角度:“望着……年迈的老树”中
“望着”这一动作写出了对老师恋恋不舍之情。“我 还看见……听自己的心跳一样”,心理描写表现出老 师带给作者心灵的震撼,也表明作者对老师的尊敬、 爱戴之情早已渗入到灵魂深处。 • 修辞运用角度:望着……年迈的老树”以树 喻人,人树合一,写出老师那平凡而伟大、年迈而充 满生命力的形象及对自“己一生的呵护荫庇。“如同 宁静里我在听自己的心跳一样”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对 教师的尊敬、爱戴之情早已渗入到灵魂深处。
语言品析(一)
—记叙文的语言品析
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了解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2. 掌握记叙文语言赏析的基本方法
考点剖析
•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 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于是语言赏析题应运而
生,并成为近年来语文中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 其中的一个难点。纵观近几年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 题大致分为两类:词语赏析和句子赏析。
• 2.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
先抑、前后照应等; • 3.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 4.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 描写等。
技法点拨
• (一)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思路:要分析此词怎样写,写得怎样和
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 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 果。
拓展训练:
1.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
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 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 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 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 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 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 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中考记叙文句子赏析专题
18.阅读第①段,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画 线句子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6 分)
作者通过杏花、柳树、长豆角等一系列与自己生活 密切关联且留下烙印的形象,写出家乡的美好、亲 切与温暖,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用 “招来喜鹊”、“披满夕晖”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家 乡的美景,并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幻化”其中, 用排比的句式使眷恋故乡、思念母亲的情感得到强 化。
③爹说,这棵蜂糖梨树是娶妈那年栽下的。我没想到,目不识丁的爹还 有这样的浪漫情怀,只可惜命运总喜欢捉弄人,在我五岁那年,妈就因病撒 手离开了我们。在凄苦的童年记忆里,只有当秋天来临,院里那棵梨树挂满 了光润甘甜的蜂糖梨时,才能让我欢快雀跃。我至今还记得,年幼的我蹦蹦 跳跳地在梨树下,手指在挂满枝头的蜂糖梨上指来点去,嘴里不停地嚷嚷: “要吃这个,要吃那个……”爹就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把一条高板凳端过来, 端过去,人也不停地站上去,跳下来,摘了一个又一个,折腾得满头大汗也 顾不上擦,直到我满意后才罢休…… ④在爹的呵护下,我很快长到了会摸鱼捉虾,爬树掏鸟的年纪。那年秋 天,一次趁家里无人,我带领几个小伙伴进了院子,然后便很麻利地爬上树 去摘蜂糖梨给大伙儿吃。为了讨好大伙儿,我一心想去摘那几个长得特大的 梨。不料,我刚爬过去,那枝丫便“嘎吱”一声断了,我几乎是半摔半跳地 落在了地上,惊出了一身冷汗,好在并没有受伤。 …….. ⑦第二年我就被爹送进村里的小学。因为怕晒那毒辣的太阳,怕淋那肆 虐的风雨,怕像爹一样整日在黄土地上不停地劳作,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教 室,喜欢上了这个可以逃避农活与家务的场所。至于那年家里那棵蜂糖梨树 究竟结了多少梨,我反倒没有什么印象了。后来我一路读书,爹也就一路跌 跌撞撞地支撑着我,却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即使在家中光景最艰难的那几年, 也没有说过半句让我放弃学业的话。他总是这样苦着自己,把他所能给我的 一切都不加疑虑地给了我。为了减轻爹的负担,读大学时,我总是利用假期 勤工俭学,很少有时间回家。等我工作后,刚想好好回报爹时,他却因长年 劳疾,猝然离我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写出了“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 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④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 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 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 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式们 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 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缨。人们 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 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②简要分析选文第四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 果。(2009河北《昙花终于怒放》) 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 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 更加生动形象。
③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2010河北《最美的善举》)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 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 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解析: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 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 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 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 的厌恶之感。
④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 达效果:(2008河北《小扇轻摇的时光》)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 满意足地看。 解析:“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 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 和喜悦。
(2) 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 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 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 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初 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 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 绵绵的情意。
(2010年北京市中考《乡间的庙会》 )
14.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 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3 分) 答案示例: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 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这样,不仅写出了 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了他 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8
0
答题示例
①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 语的表达效果。(2011河北《别动世界上最美的 那朵花》)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 意也悄然降临了。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解析:(1)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草 炫耀风姿的情景。(2)运用夸张,突出表现了温 丝菜特听到珍妮芙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 感。
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地写出了……事 物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 让人容易理解。使所写的……事物给人以鲜明 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 把具体事物人格化,赋予了人的感情 和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夸张 更突出更鲜明的表现了……事物 的……特点。揭示事物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 强烈的印象。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 之语言赏析
考点分析
赏析语言是考察语文能力的重要题型,几乎出 现在全国各省市历届中高考语文记叙文中。此题 型首先看题干中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结合内容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也可以结合语段去赏析某 句话的表达效果,或者结合句子分析某个词语的 的表达效果;还可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有的朴 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 俗晓畅,有的口语化,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冷峻 辛辣,有的幽默等。
题型归纳
●品味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用。(或 分析某个词、句表达效果.) ●从给出的几个句子中选择一个进行赏 析. ●赏析文段或全文语言特色.
课程目标
1、能从修辞等不同角度 赏析记叙文语言. 2、积累答题方法,形成 语言赏析思维。
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六种。 在语言赏析题中:对偶、互文、 借代、引用、反语、反复等修辞 方法也偶有出现。
《2008北京市中考》
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2)段进行简要赏析? 解析: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陶公柳的景物特征,抒发 了对陶公柳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 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 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 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 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 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 像自己也上了天。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 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
排比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 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深化思想内容。 增强……感情。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引起读 者的思考,加深读者的印象。 反问 加强语气,态度鲜明,强烈抒情, 更有感染力。
反复 强调……意思或思想,突出主题。加 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 力。 对比 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加 深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引用 概括引用句的意思,衬托了前文或后 文的……内容,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 刻、丰富,增加了神秘色彩,作品的情趣 性和意蕴。 反语 增加讽刺的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 有力度。